2018年11月8日 星期四

劉憶如/國會制衡 不再是川普一人說了算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劉憶如/國會制衡 不再是川普一人說了算
◆  趙春山/馬習會3周年回顧:啟動兩岸領導人會晤的3把鑰匙
◆  洪蘭/豬是被罵出來的
◆  盛治仁/川普太多,林肯太少

◆  王健壯/更高的忠誠是什麼?
◆  施振榮/打造空總基地 成為文化科技園區
◆  方祖涵/非典型亞裔新生代
◆  嚴震生/衣索比亞的政治三部曲








劉憶如/國會制衡 不再是川普一人說了算


2018-11-08 00:04 聯合報  劉憶如(作者為香港北威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台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
美國期中選舉揭曉,川普在推特發文表示這次選舉是「一大勝利」。 美聯社


昨天(十一月七日)美國期中選舉結果出爐:共和黨續掌參議院、民主黨則拿下眾議院主控權;美國國會再度進入兩黨牽制局面此次選舉最關鍵的影響是,美國總統川普在後半段的任期內,將面對一個有制衡力量的國會。未來兩年川普將受到民主黨之有效牽制;許多悖離民意的重要議題,也就不容易再是川普一人說了算。從這個關鍵意義來看,就算國會的分裂可能造成政治僵局,但一意孤行的政策卻是傷害最大。一個有力的在野黨對「完全執政」總統的監督制衡,實為民主政治最可貴的本質。
民主黨在眾議院的獲勝,基本上是符合選前民調與市場的估算;但是許多人本來所期待民主黨「藍色浪潮」的大幅勝出,卻也並沒有發生。與之前美國期中選舉的紀錄相較,民主黨雖然此次贏得眾議院,但表現卻仍低於歷史的平均。具體而言,以往若現任總統的支持率低於百分之五十,則該總統所屬的政黨,在期中選舉時平均失去卅七個眾議院的席次;但在川普最近支持率不到百分之五十的情況下,共和黨此次期中選舉在眾議院的席次中失去的席次則少於卅七席(還沒開完票);因此民主黨雖然拿回眾議院,但未來仍然挑戰不小。
此外,美國的期中選舉過去不常成為國際上關注的焦點,也不像美國總統大選一般,吸引著全球許多人徹夜追蹤美國開票的過程;但這次的期中選舉卻非常不一樣。對美國而言,這場期中選舉的特殊性,更由許多美國選民破紀錄的熱烈參與程度顯現出來。相較於民國103年(二○一四年)期中選舉的八千三百萬票,此次投票數估算約一億一千四百萬,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七;更有許多州都創下前所未有的期中選舉之投票紀錄。
這次期中選舉投票熱烈的情況,可能反映美國政治走向更加分化的現實。一份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在這次參與投票的選民中,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們的投票行為與他們是否喜歡川普無關。而川普選前各州造勢,強調他的名字其實是在選票上:「投給川普支持的候選人其實就是投給川普」,也造成相當的效果。許多選民此次看起來是「選黨不選人」;美國兩黨政治的對立情況,未來應該也只會更加嚴峻。
最後,依據過去歷史經驗,美國期中選舉的選票,雖然顯示美國民眾對現任總統就任後表現的認同程度,但究竟也同時反映選民對其所在地地方性議題的看法;因此雖然是一個重要的風向球,但卻未必與下一屆總統大選直接掛鉤。歷任美國總統也常有所屬政黨輸掉期中選舉,但卻連任第二任總統的例子;例如歐巴馬在民國98年(二○○九年)初上任後,他所屬的民主黨在民國99年(二○一○年)十一月的期中選舉,輸掉眾議院而成為少數黨;但歐巴馬卻仍在民國101年(二○一二年)十一月贏得第二任總統大選。因此,共和黨雖然失去眾議院;但兩年後的總統大選,川普應仍是任何其他競爭對手最強而有力的挑戰對象。但民主黨究竟贏回了眾議院,期待未來兩年制衡力量的產生,更期待美國民主制度典範的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