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2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如何落實開放銀行制度?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綠鯊圍剿下,柯文哲餵鯊秀還能撐多久?
◆  聯合報黑白集/郭台銘的伴跑者
◆  經濟日報社論/如何落實開放銀行制度?







經濟日報社論/如何落實開放銀行制度?


2023-08-12 00:22  經濟日報/ 社論
金管會。 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灣自2019年開放銀行上線,環顧實行現況,目前應該是進行檢討與改進的時刻。什麼是開放銀行?起初是由歐洲最先發展,英國主管機關在2016年要求前九大銀行共同實施。開放銀行的概念是不再讓客戶資料僅存在於原本的銀行,而是由客戶自行決定個人資料可以使用在不同銀行或第三方服務業者。

開放銀行制度是希望由銀行將數據利用應用程式介面(API)共享給第三方服務業者(TPS),再由TPS提供服務給客戶使用,這些TPS可以幫客戶創造出更多的服務價值,像是整合各類金融服務(帳戶資訊查詢、存款、匯款、貸款、信用卡、理財和支付等)、提高客戶參與度、詐騙檢測和創新金融商品,使銀行數據得到更廣泛的運用,讓整個銀行業可以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台灣主管機關在推動開放銀行,採行「不修法與不強制」的方式,與英國強制執行不同。台灣是透過規定與整合測試的方式,由財金資訊公司制定API,讓銀行依照規定開發與上架,而TPS找尋合作的銀行,並向財金資訊公司註冊與測試。

整體推行過程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產品公開資料,TPS透過API獲取不同銀行的資料,彙整在一起方便客戶查詢和比較。

第二階段是個人資料查詢,將原本屬於各別銀行的客戶資料,經由客戶同意後,TPS就可以將合作銀行資料整合,使客戶可以閱覽個人金融資訊。第三階段是交易面資訊,經由客戶同意後,TPS可以連結各家銀行帳戶提供多元的服務,如轉帳、支付、定存合約、信用卡分期與貸款等,實現使用單一的應用程式可以跨越不同銀行的界線。

目前已執行至第二階段,第一階段於2019年上線,第二階段於2021年啟用,預計於2024年啟動第三階段。截至2023年7月參與第一階段有26家銀行,有六家TPS;第二階段有16家銀行,有二家TPS。根據金管會統計至2023年第1季,第一階段每月平均有100萬筆的查詢記錄;第二階段每月平均有55萬筆的查詢記錄。

有關實行狀況,在第二階段TPS業者變少,且提供比較完整銀行服務只有一家;相較各主要實施國家,台灣在開放銀行仍有待強化。參與銀行方面,第二階段雖然數量有減少,但大型銀行仍有參與,但到了第三階段有多少銀行願意開放交易資料仍有待觀察。再者,由於資安考量、市場小、商業模式不夠明確,使得TPS是否有能力或願意投入足夠資源,仍是未知數。

另外,第三階段使用TPS服務進行交易,將會有TPS與銀行責任拆分與歸屬問題,尤其當有爭議時銀行需要先賠償給客戶再去求償,因此銀行可能會想避免此問題,直接建議客戶使用自家應用程式;此一狀況可能會降低銀行參與第三階段的意願。

台灣開放銀行制度的實施現況與理想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最基本的考驗是如何創造有效的整體商業模式,讓所有參與者(客戶、銀行、TSP業者)願意持續加入與使用,因此,有必要強化開放銀行的運作品質。

首先,除了鼓勵目前兩家TPS業者提供更完整的銀行服務外,建議主管機關參考英國作法,例如:沙盒測試平台、獨立機構的評估與檢驗,降低資安測試成本,且藉由TPS分級管理,增加金融科技業者成為TPS的意願。

其次,成立推動委員會,邀請銀行與金融科技業共同制定運作制度與審查機制,創造良好的生態圈,讓金融科技業更有意願成為TPS。

最後,資訊安全是開放銀行重中之重。主管機關與推動委員會必須協助TPS,建立符合財金公司提出的資安標準,並且透過推廣活動,增加客戶對開放銀行的了解與滿足他們需求,建立客戶對資安的信心,方有助於深化開放銀行的實施。











聯合報黑白集/郭台銘的伴跑者


2023-08-12 03:10  聯合報/ 黑白集
被視為挺郭派的彰化縣議長謝典林(左二)今受訪表示,如果郭台銘(右二)獨立參選下屆總統,他不會幫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郭台銘訪美歸來,除發表新書,也繼續在地方造勢拜廟。但陪在他身邊的,就只剩一些地方派系人物,不再有藍營小雞身影相隨。值得注意的是,在柯文哲表態不接受「郭柯配」後,因挺郭而退黨的彰化議長謝典林也直言,無法支持郭台銘「獨立參選」。至此,郭台銘宣布參選的決定也越發艱難了。

如果把這場二○二四大選看成一場馬拉松,郭台銘跑到現在,儘管身邊還有人牽著他的衣角;但看這氣勢,要抵達終點恐已無望。民眾黨那邊,已公開對他說「不」;藍營這邊,立委候選人均已「歸隊」侯營。如今郭台銘的「伴跑者」,只剩下一些可能別有所圖的地方人物,其陣仗看起來不是十分令人鼓舞。

這次的美國行,郭台銘有沒有見到傳說中的大咖季辛吉?他雖在職棒大聯盟場邊合影旅美好手張育成,但張育成旋即遭紅襪隊指定讓渡,似難有吸票效果。最糗的是,郭董臉書PO出和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談其「金門和平宣言」,但不久即刪文,也未見郭台銘說明原因。

以郭董平素交往,應享有廣闊的國際人脈;但一趟美國行下來,似未讓外界看到什麼驚奇。政治和經濟畢竟是平行線,短線操作不易奏效。至於國內地方的追隨者,又摟又抱好親熱,這些人心裡究竟在想些什麼?伴跑者的毅力,又有多少取決於對郭董財力的想像?











聯合報社論/綠鯊圍剿下,柯文哲餵鯊秀還能撐多久?


2023-08-12 03:21  聯合報/ 社論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右)、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左)。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對「非綠整合」議題,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最近拋出「三不一沒有」的底線,包括:不排斥合作、不主動接觸、不政治分贓、沒有擔任副手的選項。這些原則,等於直接拒絕郭台銘「併購」或「先讓大哥做四年」的要求,但仍保留「被動」與藍營合作的空間。然而,柯文哲的身價幾何,得看他如何熬過民進黨的圍剿才能決定。

柯文哲民調異軍突起後,民進黨便不斷加強「打柯」力道。由於七一六凱道遊行女性參與者少,綠營便趁機將他貼上「仇女」標籤;最近一場姊妹會「空姐應援團」表演,綠營更攻擊他「物化」女性。柯文哲隨後反擊,砲轟蔡政府「前瞻變錢沾」;民進黨又動員府院黨大軍,指摘柯文哲在市長任內破壞財政紀律。柯文哲儼然民進黨的頭號箭靶。

柯文哲在市長任內最擅長的橋段,就是媒體聯訪的「沙魚秀」。他把記者比喻為沙魚,憑藉其招牌式的白目和狂言,把自己從獵物變身為獵人,創造聲量。但這次挑戰總統大位,噬血的除了媒體,還有大群凶狠的民進黨巨齒鯊,柯文哲的「餵鯊秀」又變回獵物的地位。民進黨的「KP Show」,主題正是「獵殺柯文哲」。

柯文哲民調直逼賴清德後,在館長和黃國昌為他舉辦的凱道造勢,形成一道分水嶺。當天蔡總統和民進黨高官在圓山飯店吹冷氣,白色力量卻在凱道「公然聚眾」,對總統府侵門踏戶,讓黨政高層很火大,一聲令下,綠色巨鯊便集體出動剿柯。

一個月來,柯文哲頻頻被「翻舊帳」,尤以「仇女」議題屢受爭議。柯文哲雖放低姿態爭取女性認同,甚至對妻子陳佩琪高唱「我只在乎妳」,並遍數民眾黨內女性成員如何傑出。但這些惺惺表態,只說明柯文哲確被打到痛處。民眾黨舉辦「北區姊妹台灣選哲之友會」,原想展現女性支持的力道,但一群女舞者穿著緊身空姐服勁歌熱舞,仍被綠營抓到「物化女性」小辮子。儘管館長反批綠委賴品妤的角色扮演才是「物化動漫」,但柯文哲曾說過漂亮女生適合坐櫃檯、女生不化妝上街嚇人、被強暴比被誘姦便宜等語,又為借北流不成辱罵官員是「太監」,都讓他的大男人主義本色現形,使女性選民卻步。

柯文哲在台北市八年的「柯政」,近來也成為被攻擊焦點。北流因積欠一.九億工程款,導致蔣市府每月須支付八十萬元利息;綠營議員也緊咬,台北表演藝術中心二億多元賠償金是爛攤子。柯文哲反駁,北流先前流標六次,實際上是中央政府委託台北市政府代辦,他很慶幸自己一個決策解決十七年來歷任政府無法解決的難題,未料卻被貼上「丟爛攤子」標籤。柯辦也表示,等政風單位調查結果出爐,一切都會水落石出。

真相能否水落石出,尚待時間證明。但各媒體公布的最新民調,柯文哲雖仍居「老二」,民調卻呈現下滑之勢,「好感度」更是墊底。尤其女性、年輕選票的流失,將成柯文哲的「阿基里斯腱」。民眾黨堪稱是「一人政黨」,所有魅力都靠柯文哲個人獨白與叫罵來塑造,然而,這也伴隨著他的失言而堆高失分風險。

柯文哲獨創的金句連發,確實展現不同於傳統政壇的機智和風趣。問題在,柯文哲太容易得意忘形,腦筋一滑順,下一秒就會說出不該說的話。他自得的沙魚理論,就是要「游得比鯊快」,一項言論發爭議時,就立刻拋出新的話題轉移人們的注意力。但遇到總統大選,他還能憑藉著玩弄選民過關嗎?在綠巨鯊圍剿下,他的餵鯊秀還能撐多久?




【專家之眼】債留子孫、遺澤後世、業定輪迴

◆  【專家之眼】債留子孫、遺澤後世、業定輪迴
 
◆  【專家之眼】薩克斯傳奇
◆  【專家之眼】台灣創生大陸獲獎 綠營阻擋沒有道理
◆  【專家之眼】韓國怎麼了?老子的解方:無知無欲
◆  【專家之眼】南投遭逢巨災 陳建仁還能玩弄政治?









【專家之眼】債留子孫、遺澤後世、業定輪迴


2023-08-12 07:38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行政院提出國家財政及債務相關數據,駁斥外界批評債留曾孫的說法。圖/行政院提供


最近因為藍色陣營針對當前政府執政團隊財政管理紀律問題,提出嚴厲批判,並點破利用特別預算隱藏政府實際債務規模,同時又未妥善利用財政支出投資基礎建設,創造更理想經濟發展環境與企業經營條件,因此引發「債留子孫」政治口水論戰

但就當前政府首長、御用學者、側翼媒體與網路打手反擊狀況觀察,不論是運用烏賊戰術與數字遊戲手法,硬將前任政府牽拖下水,抑或是扔出幾個專業辭彙搭配預算數字,就直接厚著臉皮加以否認之做法來看,顯然當前執政高層根本就未能理解,為何「債留子孫」能夠獲得社會迴響,並且政治人物還敢於趁勝追擊,將其加碼成為「債留曾孫

說實在話,政府只要是能夠以正派手法積極建設改善民生,並且創造有利於後代子孫能夠獲得更理想經濟發展環境,其實整個社會絕對是能夠接受政府運用借貸進行投資。假若回顧故總統經國先生當年在推動十大建設時之名言:「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台灣鄉親更是能夠理性看待政府透過特別預算規劃方案,以便推動經濟建設。

但是很遺憾地,當前政府若是要全國民眾能夠接受「債留子孫」,絕對不是運用空泛數字或是感性指控進行反擊,而是要真正列出投入此等預算後,所能夠獲得實質建設績效,同時亦須藉由分析可藉此等建設,獲得何種經濟發展利基。換句話說,要讓台灣鄉親相信政府並未因為各種特別預算方案而背負債務,恐怕難如登天;但若能夠以實質政績,讓民眾理解各項建設成果將會「遺澤後世」,恐怕才是正面應對在野陣營譴責以及鄉親民眾質疑之最佳方案。

只要在預算執行並未處處啟人疑竇,讓民眾覺得是在圖利選舉樁腳,或是揮霍無度,無謂推動形象工程,並且到處亂蓋蚊子館,基本上全國民眾還不會聽到「債留子孫」就憤怒跺腳紛紛開罵。但是從去年地方公職選舉過程中,許多地方被揭露出問題叢生之公共建設項目,到最後變成選戰攻防焦點,其實確實是讓綠營執政團隊為之辭窮,所以在迎戰「債留子孫」指控時,沒有勇氣藉由列舉能夠「遺澤後世」實際政績,讓此議題降溫,更讓鄉親能夠接受政府財政支出搞到債台高築地步。

不過政治是相當現實,各個政黨當家執政,在試圖創造施政績效時,其實亦同時在製造政治負債就佛家輪迴之說,此生今世所作所為都是在造「」(karma),因此政黨輪替不也是依循著此等因果循環報應關係?當前綠營施政團隊經過七年多,藉由絕對多數優勢,完全掌控政局後,不也就造下許多「業」嗎?而「業定輪迴」也就是未來政治發展最具體寫照嗎?

特別是綠營執政期間編列特別預算,不論是投注在防疫應變,亦或是以前瞻為名之基礎建設發展計畫,在執行過程與預算配置上,處處都遭人物議,引發台灣鄉親嚴重負面觀感,而且無法拿出足以讓人稱道之具體績效,所以才讓目前綠營選情不振。而代表綠營角逐大位之賴清德副總統,亦無法拿出任何標誌性建設績效,作為爭取綠營繼續執政,所能夠憑藉之重要基礎。

究竟是「債留子孫」抑或是「遺澤後世」,恐怕還會成為政治口水論戰之相罵本錢;畢竟防疫期間各項作為,對於民眾生活造成衝擊,又掀起各種爭議,再加上「綠數水道鄉」五大前瞻建設計畫極度抽象,沒有任何政府官員能夠將綠能建設、數位建設、水環境建設、軌道建設以及城鄉建設到底有何成果講得清楚;這就是為何「債留子孫」會受到如此強烈關注。

所以台灣鄉親民眾對於施政狀況具體感受,將會決定執政者未來政治命運去向,政治人物所作所為永遠都是在造業,而報應究竟會不會在選舉時顯現,就讓吾人拭目以待吧!




行政院提出國家財政及債務相關數據,駁斥外界批評債留曾孫的說法。圖/行政院提供








革新語言學習 AI有潛力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革新語言學習 AI有潛力
◆  原民造林 應納碳權交易
◆  林子偉1換4 盼中職交易更活絡
◆  特別預算 應公開透明
◆  跳電、淹水 前瞻成果在哪
◆  處處路坑 高雄人自求多福?
◆  柯文哲選到底 等於自斷政治路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革新語言學習 AI有潛力


2023-08-12 04:51  聯合報/ 戴禮(Nigel P.Daly)/貿協培訓中心商務溝通培訓師(台北市)、陳敬哲譯


台灣學生投入數千小時學習英語,仍然無法達到流利交流的程度,面對如此窘境,雖然政府推出「二○三○雙語國家政策」,但恐怕也難以改變現狀,因為AI翻譯技術開發與廣泛應用,消除學生廣泛學習語言的需求,破壞人類不斷精進成長之天性。

如今利用AI翻譯任何語言已變得相當輕鬆與迅速,學生耗費大量時間學習語言,似乎毫無意義,但一切不會如此悲觀,如果學生不單使用AI「翻譯」,而是善用AI「學習」,就有機會突破現狀。

隨著AI應用不斷擴展,勞動力結構每天都快速改變,專屬人類的獨有特質將會變得愈來愈重要。許多工作將被AI取代,也有許多職務需要人類與AI共同合作,因此具備AI缺乏的技能,也能善於與AI配合,將會取得龐大競爭力。

例如外語教學,藉由AI能夠協助學生成為雙語者,如果能夠刺激大腦適應雙語系統,可以增強人類獨有的認知能力、創造力、問題解決能力,也提升換位思考想像力,能更加理解其他人想法。

研究發現,雙語者具備三項強大優勢。首先,大腦靈敏度更高,神經連接更多,灰質部位更活躍,相比單語者擁有更良好認知能力、注意力、專注力、創造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同時,雙語者在聯想和創造性思維測試中,都優於單語者,雙語能力不僅是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還是人們相互社交理解的關鍵。

其次,掌握外語能力能接觸不同文化,增強與他人建立聯繫,同時培養開放心態、容忍力、有效溝通、和透視他人的能力,這些技能不僅在跨文化體驗至關重要,而且在各種社交場合中都不可少。

最後,成功的語言學習可以幫助人們生活更具備意義,尤其是在充滿誘惑和方便的AI時代,如果AI能滿足所有需求,我們還能感受到自我價值或目的嗎?我們付出努力學習語言,不僅提供認知上的益處,也帶來深刻成就感,和個人成長經歷。

但這三種好處僅限於雙語者,目前台灣學生絕大多數都難以成為雙語者。

然而,這正是AI有潛力革新語言學習的地方,搭載AI的聊天機器人可以個別化課程,提供學生無時無刻個人家教服務,滿足個別程度和興趣,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需要制定更「聰明」的課程,培養人類智慧並利用AI來實現。

藉由AI的個別化學習,台灣學生將更有動力學習和交流,可以超越目前的語言能力水準,漸漸成為雙語者,不會浪費青春,過上更成功和有意義的生活,實現雙語國家政策中設定的期望。











原民造林 應納碳權交易


2023-08-12 04:51  聯合報/ 潘春義/排灣族、曾任高雄市原民會主秘(屏縣滿州)


政府已承諾,二○五○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並於本月七日掛牌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TCX),預定從明年起,執行國內碳權交易,令人期待。最近幾家紙業公司也紛紛發新聞稿說他們大規模造林並取得碳權,形成碳中和產業鏈,並成為股市新名詞「碳中和概念股」,大咖者粗估目前光是生物(樹木)資產價值就超過卅億元。

原來造林種樹可以獲得如此驚人的碳權利益!森林是二氧化碳最大最重要的天然儲存庫,亦是動植物生存仰賴的空間場域,對於維持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

至此筆者大為感嘆,何以原住民擁有超過一六○餘萬公頃的保留地,大部分均屬林地,近年亦響應植樹造林,卻只能領取微不足道的禁伐補償金(二○一六年每公頃新台幣二萬元,二○一七年起每年每公頃新台幣三萬元),連僱工除草的工錢都不夠。反觀前述碳權概念股企業,僅擁有三、四萬公頃林地,保守估計就擁有幾十億元的碳權利益,真是天壤之別!

原住民受限於保留地的開發利用,年輕一輩不得不離鄉背井到外地打工賺錢,因為禁伐補償金無法養家餬口,更難滿足基本的溫飽。

該是檢討原住民植樹造林(禁伐補償金)與碳權交易差距的時候了,國家總不能一直要求原民種樹,卻不給合理的利潤。

建議原住民主管機關與立委應正視此一議題,盡速研議把原住民保留地造林納入碳權交易標的,以取代微不足道的禁伐補償金,讓原民更願意造林、護林,使減碳淨零目標更易達成。









林子偉1換4 盼中職交易更活絡


2023-08-12 04:51  聯合報/ 李源甲/教育工作者(嘉義市)


近日中華職棒的震撼彈,當屬新成立的台鋼雄鷹以選秀狀元林子偉,與樂天桃猿交易換來王溢正、翁瑋均、藍寅倫二投一野,以及旅日球星王柏融的契約權轉讓協議。

台鋼雄鷹需要有經驗選手來帶領隊內的職棒新兵,這幾位選手都有一定的戰力與資歷,相信可發揮母雞帶小雞的功用;至於有「子海嘯」之稱的林子偉來到樂天桃猿,除了是即戰力,對於拉升氣勢以及凝聚球迷也會有很大助益。因此,這筆交易對兩支球隊來說是雙贏。

前陣子美國大聯盟交易大限截止前,天使隊的日籍球星大谷翔平究竟會不會轉隊就曾引起熱議,最終大谷翔平雖續留天使,卻也搏得新聞版面;反觀台灣職棒已發展到第卅四個年頭,但交易成功案例寥寥可數,讓球迷津津樂道的更趨近於零,可見中華職棒各球團心態仍過於保守。

其實,中華職棒如果各球隊間能夠多點球員交易,對於提高球員身價、拉近各隊戰力差距以及製造話題,絕對有加分效果,比賽的熱度也能夠提升。想想看,光是「某球星對決前東家」的標題就夠聳動,足以吸引球迷進場看球,球團又何樂而不為?

期望此次台鋼雄鷹與樂天桃猿的交易是個引線,後續還有更精采的球員交易登場。讓球員交易更普及、各隊各取所需,相信亦能讓台灣的職棒水準更為升級。












特別預算 應公開透明


2023-08-12 04:49  聯合報/ 陳貴端/逢甲大學教授(台中市)


近日朝野因特別預算「前瞻建設計畫」補助金分配不公,引發幾項爭議:一、特別預算常態化,成為總預算外第二個預算,是否會破壞年度總預算整體性及國家資源整體分配?二、以特別條例編列特別預算,是否違反預算法、公債法及財政紀律法?三、特別預算編列無明確財源挹注,舉債支應,債留子孫,是否將成為債台高築另一扇門?爭論不休。蔡總統及財政部親上火線,掛保證絕對沒有債留子孫,並指出前總統陳水扁任內債務增加約一兆四千億、馬總統任內增加數約一兆七千億元,蔡總統任內增加數約四千多億元,不過債務內容及數據仍存爭議。

檢視特別預算編列史,李登輝前總統執政時期,發布「緊急命令」,編列「中央政府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特別預算」三年八百億。扁政府時期,透過「暫行條例」及「特別條例」編列六個特別預算合計達七千八百億。馬政府時期,透過「特別條例」編列五個「特別預算」共八千二百億。蔡政府則透過「特別條例」編列五個特別預算合計達二兆五千八百億。依預算法,特別預算的編列條件必須是國防緊急設施或戰爭、國家經濟重大變故、重大災變、不定期或數年一次重大政事,才可編列。常態性業務應納入年度總預算。惟當前特別預算規模愈來愈大,且常態化。

探究特別預算,扁政府、馬政府及蔡政府,以「特別條例」編列「特別預算」,原因不外乎是為了特定政治目的,包括擬增加公共支出規模,執行有彈性,規避公債法「存量及流量限制」及預算編列「經常門與資本門比例限制」舉債方便等,已逾越預算法特別預算的編列界線,挾著國會多數,未認真審議其內容妥適性強行通過,籠統框架多年預算,分年執行,多數為專案補助,制度欠完備,成為中央控制地方之財政手段,或政黨選舉撒錢的小金庫,亦成為總預算外的第二個預算,破壞年度總體預算整體性及國家資源整體分配。且戰且走,沒有特定挹注財源,更成為債台高築、債留子孫的另一扇門。

依預算法、公共債務法及財政紀律法檢討特別預算之建議如下:

首先,行政院透過「特別條例」編列「特別預算」,不應認為經立法院通過的「特別條例」是特別法,特別預算之編列就可不受預算法、公債法及財政紀律法規範。濫用特別預算,恣意且頻繁編列,破壞預算整體性及財政紀律,已引發諸多爭擾。立法院應依法嚴格把關,不能成為行政院立法局。監察院審計部對預算及決算應嚴加查核,違法失職應予彈劾、糾舉或移司法院查辦。

其次,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多年資本支出計畫,應由主管部會依「設計計畫預算(PPBS)」制度精神,把遠期計畫與年度預算做結合,分年編列,納入年度總預算並嚴格管考。

再次,政府不能藉「特別預算」匡列小金庫,再以補助金方式補助地方政府。應速修「財政收支劃分法」給地方政府有獨立自主財源,強化地方自治。

最後,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防腐劑,特別預算編列、執行資訊應於公開資訊網站適時揭露,讓百姓知悉,強化政治責任、財政責任,以健全財政紀律。












跳電、淹水 前瞻成果在哪


2023-08-12 04:49  聯合報/ 羅亮宇/出版業(新北市)


藍綠政黨為了前瞻預算補助分配不公和執行率的問題頻頻叫陣,國民黨認為行政院獨厚綠營執政的高雄市,民進黨則由國發會跳出來辯護,強調前瞻計畫沒有藍綠之分,並指「人均獲配」補助超過兩萬元的縣市中,國民黨執政的縣市就有六個。其實,前瞻計畫的預算分配應該要看國土未來的整體建設發展,以及台灣總體競爭力的需求而定,而不是用狹隘的人口數來衡量,甚至是大小眼。

前瞻計畫不應該好高騖遠,而是要以保障底層結構的基礎養護為重心,才是王道。賴清德和蔡政府口口聲聲說台灣不缺電,然而,台灣各縣市行政區屢屢發生跳電或電箱故障造成停電的情況,政府強化電力電網韌性的前瞻建設成果到底在哪裡?為何預算投入下去,卻動輒帶給民眾一片漆黑與不便的生活呢?經濟部和台電是否真的有定期更換老舊發電設備,還是抱持差不多主義和壞了再說的僥倖心態在做事?蔡政府連基礎的電力設施養護都做不好,加上台電電力控管的調度風險管理不佳,要如何讓人民相信二○二五能實現非核家園的目標?

前瞻計畫中的水環境建設亦花費許多預算,然而,十日的大雷雨,卻讓雙北街道和台南市淹水,筆者等公車時,在暴雨中度過無數個湍急的水流,待鞋子、褲子濕透後,才搭上返家的路程。水環境建設的政策目標,不是在改善淹水範圍,重視「水與安全」嗎?怎麼是此種恍如隔世的重大衝擊與光景?蔡政府對清溝渠和下水道的基礎排水改善,有沒有落實呢?賴清德在台南市長任內不是有聚焦治水工程,為何台南今日還是一片水鄉澤國,蔡政府和賴清德有必要就水環境建設的執行率向全國人民說清楚。

真正實踐「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執政者,應該本著愛民如親的悲天憫人胸懷,務實地做好會牽涉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基礎建設養護工作,而不是只會轉移焦點,並製造對立。











處處路坑 高雄人自求多福?


2023-08-12 04:49  聯合報/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


雷暴雨近日接連襲擊高雄,馬路坑漥又起;民眾感嘆隨處可見千瘡百孔的路坑,用路人顧性命,只能自求多福。

路面坑坑巴巴加上下雨積水,車輛經過騎士身旁,除了險象環生、驚心動魄外,被濺噴出的泥巴水,打到臉上遮住視線,陷入坑漥摔倒,輕則住院受傷,嚴重的話,可能會淪為車輪下的冤魂。當個城市首長,雨天也該離開市長辦公室,走走坑坑漥窪的馬路,體會摩托車族群行駛爛路上的安全問題。

央行前總裁彭淮南先生,曾在新台幣面臨貶值壓力下,表示匯率不能只有利於某些產業,更要考慮底層騎摩托車的民眾加油費可能因此上漲。十四A總裁具仁民愛物胸懷,了解民之所欲,更能用柳樹理論化解外來衝擊。市長如能考慮底層騎摩托車民眾的用路安全,就不會容忍坑坑窪窪的路面存在,有坑洞能夠即時改善,才是暖暖市長的硬功夫。

高雄路面千瘡百孔,是文明城市之恥,縱容道路工程管理缺失,則路面坑窪的臭名,不會在歷史上消失;唯有照SOP施工與監督,才能免除施工廠商的投機行為,並避免坑漥再次出現。














柯文哲選到底 等於自斷政治路


2023-08-12 04:49  聯合報/ 林火旺/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桃園市)


柯文哲公開宣示,一定會以民眾黨總統參選人身分選到底。這等於預告權力腐化的民進黨將繼續執政,也可能為他自己的政治路畫下休止符。

第一點比較容易理解,以目前的局勢來看,柯文哲參選到底是民進黨樂見的,民進黨更希望郭台銘也加入戰局,這樣賴清德的勝選更是十拿九穩。柯文哲宣示參選到底的理由,應該是想斷了郭台銘「郭柯配」的念頭,但這也正中了民進黨的下懷。柯文哲單以白色力量絕對無法打贏選戰,但是「民調第二」讓他躊躇滿志:「不論搭配誰,也是我為主,別人為副」,然而這使得非綠的整合幾乎是不可能。侯友宜有國民黨雄厚的地方實力,他不可能當副的,郭台銘在企業上是一方之雄,也不可能當副的,最後的結果就是:「民調第二」害了柯文哲,成就了賴清德。

為什麼柯文哲參選到底等於斷了自己的政治路?以民眾黨的實力,柯文哲參選總統到底,只會些微增加民眾黨不分區立委的席次,在區域選舉上,民眾黨應該會全軍覆沒。以有限的立委席次,柯文哲在未來四年將完全失去政治舞台,民眾黨基本上就是「一人政黨」,當這一人沒有空間展現政治魅力時,他的政治生命也將趨枯萎。宋楚瑜和親民黨的下場,也許就是柯文哲和民眾黨的結局。

政治需要智慧,郭台銘四年前失敗就憤而退出國民黨,給人「輸不起」的印象,這是沒有智慧;柯文哲因為「民調第二」,就認為任何形式的整合他應該是「老大」,這也是沒有智慧。總統大選只有第一名,第二名一點意義也沒有;在政治上是先現實才理想,無法在政壇立足,理想等於幻想。

二○○四年,長期浸淫政治領域、也在二○○○年摔過一大跤的宋楚瑜,確實有點智慧,雖然他民調領先連戰,但情願擔任副手促成「連宋配」,如果不是選前一天「兩顆子彈」,二○○八年總統大選,宋應該就是國民黨參選人。

走長路的人不需要永遠跑第一,與其糾結「民調我領先」的面子,退一步說不定反而使自己的政治路變得海闊天空。

柯文哲是聰明人,但是聰明不等於智慧,不論是心高氣傲或利欲薰心,都可能使聰明反被聰明誤。聰明的柯文哲難道沒有智慧理解:堅持參選到底等於助攻賴清德,也等於自掘政治墳墓嗎?




馬凱/再論教育亡國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馬凱/再論教育亡國
◆  王文華/三十六個瞬間
◆  盛治仁/運用人工智慧 要靠人心輔助
◆  林中斌/習近平的變通
◆  周行一/你是財富自由的父親嗎?
◆  嚴震生/俄烏戰爭中的俄非高峰會







馬凱/再論教育亡國


2023-08-12 04:52  聯合報/ 馬凱(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數十年來,台灣的教育根本不是教育。從國民政府遷台,跨越整個戒嚴時代,台灣的教育,不論大、中、小學,尤其是國民小學,最基本的任務就是為學子洗腦;從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到師資培養、學制建立乃至設多少大學、那些學科、學費、教師薪酬,全盤嚴密而且僵化地管制,不准擅越雷池一步。

這樣的教育扼殺了多少人才、箝制了學習的本質、僵化了學生的思維、剝奪了創新突破既有窠臼的機會;成功地培育出服從、聽話、愛國、死讀書的無數書呆子。每個望子成龍的家庭為了讓子女勉力順著刻意安排的窄梯擠進愈高等級就愈狹隘的窄門,淘盡財力、物力、心力,無暇旁騖,因而釀造出一個不勞主政者憂心的太平盛世

唯一的成就,乃是被升學窄門拋棄的眾多貧寒子弟、不擅科考者被擠入眾皆視為次等的技職教育。反而養成身有一技之長專業人才;除了出類拔萃的企業家,皆成為台灣產業發展乃至經濟起飛最大功臣

主流教育的困境,終於逼出了卅年前教育改革。但這錯付予化學專家的「偉大」工程,對於根本的洗腦教育、僵化教育體制、大中小學的嚴密控制絲毫未見改動;將全副精力、財力投注於濫設大學、放寬窄門到反其道而行的地步。結果卅年下來,隨著招生氾濫、校園民主化、強迫教師依西方學術論文篇數升等、補助;反而造成高等教育成果不斷劣化,碩士學士滿街走卻罕有人才,產業界求才若渴卻也無可奈何。如今連頂尖大學都難與他國競逐一流人才,台灣各大學國際評比急速滑落,不但不能與港、星、對岸相提並論,連馬來西亞等國也瞠乎其後。

與教改之前的教育相比,卅年教改一無所成,卻徹底毀滅了戒嚴時期碩果僅存的技職教育。當大專招生缺額難補時,連最不適合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對技職教育都嗤之以鼻。於是,我們糟蹋了頂尖學府養成高級人才管道,又摧毀技職教育培育技術人才機會,將一手促成台灣產業發展經濟起飛扁擔扔掉;今日的台灣,連達成戒嚴時期的經濟成就都憂憂乎其難哉!

不過,台灣一以貫之的根本洗腦教育,卻被刻意地保存下來,乃至發揚光大;因為它今天的使命更為重大。有曰:「欲亡其國者先亡其史!」民進黨政府必深然其說。從阿扁執政以來,即刻意操縱課綱,立意將國民政府遷台以前直至堯舜禹湯的歷史全部貶斥為外國史,剝奪在學校教授之機會;於是今天的台灣學子甚至不知岳飛是何人。中國歷史幾已葬送無遺。

回顧過去的專欄,九年前(民國一O三年(2014/09/26))我已以「教育亡國論」痛陳其弊。但當時仍未至病入膏肓的地步,尚有一線生機。可憾馬政府視若無睹,未有絲毫作為。蔡政府上任後,我亦曾竭力挽救技職教育,高呼仿港、星乃至對岸先例,容許少數國外頂尖高等技職教育名校來台設分校,讓瀕臨死亡主流教育與奄奄一息技職教育可以引進些許活水,搶救一線生機,甚至於親自當眾向主政者進言;蔡總統慨允大力推動,然迄今已數年之久,無疾而終,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