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經濟/保護主義抬頭 台灣須解三難題

.聯合報社論..政府減碳支票不跳票須走的三條路
.聯合報黑白集.放假購物,紀念國父?
.經濟日報社論.保護主義抬頭 台灣須解三難題







經濟/保護主義抬頭 台灣須解三難題


2016-11-12 03:20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Politico網站報導,川普政府可能在上任後的100天內放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路透)

共和黨川普在競選過程中,一路走來都強調「美國優先」,毫不掩飾其保護主義的傾向,更認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等自貿協定,是掠奪美國工作機會的元凶。台灣以貿易立國,美國又是第三大出口市場,衝擊難免,須趕緊捲起袖子準備面對。
川普上任後,無疑將改寫亞太及全球經貿秩序,特別是相對於稅改、基礎建設、健保改革等政見,貿易戰爭及保護主義不但容易立即見效,而且表面上是外國企業受損,美國勞工受益,既有紓解民怨的效果,又容易深入人心,完全符合「美國優先」的民粹精神。因而實施貿易保護措施,絕對是川普欲在執政百日時拿出成績來的首選。無怪乎,川普揚言在上任第一天就要開徵關稅,宣布中國為操縱匯率國家。
然而美國雖強,但並非處在一個真空的經貿環境。過去數十年美國主導建立的世貿規則,現在也要受其拘束,因此中國生產的手機或電腦,在WTO資通訊協定之下必須給予零關稅待遇,而墨西哥製造的汽車也只能按照NAFTA承諾給予免關稅待遇。當然,不能排除美國選擇退出這些建制,且相較於脫歐,退出WTO、NAFTA甚至TPP的表面成本幾乎為零(只要片面通知,六個月後自動退出,無須談判),但此時其他國家也可以恢復對美國農產品課徵高額關稅,實際上對美國(以及川普鐵票區)相當不利,因而可能性較低。比較可能的情境,是美國立即啟動各種傾銷、補貼的調查;這種作法可以精確選擇產品、國別,很有宣示效果,且一旦認定成立後,便可課徵高額反傾銷、反補貼關稅,因而對中國產品課徵40%關稅這句話,並非狂語。而如提高安全檢驗、食品安全等非關稅措施標準,也是美國可運用的保護主義措施。
這是台灣必須嚴肅面對的第一個難題。需要注意者,是直接與美國業者競爭、很容易被描述成是扼殺工作凶手(job killer)的產品。同時在中國大陸生產的台商,更可能因中美貿易戰而被波及。至於資通、半導體、智慧、生技等台灣與美國具高度互補關係者,短期內壓力反而相對較低。第二個挑戰是,未來台美間出現「投資取代貿易」的趨勢將會愈明顯;投資創造了美國就業,貿易被取代後卻扼殺了台灣工作機會。如何繼續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更顯重要。
第三個挑戰當然就是TPP的未來。目前觀察,美國未必會完全退出,畢竟TPP有關投資保障、智財權、醫藥、公營企業及法規透明等規則,明顯對美國有利,且共和黨傳統支持自貿。但TPP的生效時間延宕已然確定,胎死腹中的最壞情境也不能排除。對台灣而言,挑戰來自三方面。第一是如何維持已經累積相當時間的經貿體系改革能量於不墜?第二是如何協助業者解決關稅排擠等問題?第三是如何與民眾說明我國繼續推動TPP準備(以及自由化政策)之意義?尤其是川普當選,反映出美國民眾對諸多自由化後遺症的反撲,是否會影響台灣民眾的思維,須謹慎處理。
以上第一個問題比較好解;若無法以TPP或自身力量維持改革動能,就要另尋外部壓力。例如轉而推動加入「經合發展組織」(OECD),就是選項之一。至於後面二個問題,則已困擾台灣多年,洽簽雙邊FTA阻力很大,產業升級亦需時間,都急不來。但眼前的關鍵,其實在於如何處理如機會減少、所得不均、薪資凍漲等自由化後遺症。然而,政府團隊對此變局事前欠缺準備、事後反應過慢,而所提方案若非劃錯重點就是有氣無力,絲毫感受不到「最會解決問題的政府」的期許,才是最令人擔心之處。

聯合/放假購物,紀念國父?


2016-11-12 03:20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今天星期六,多數人休閒在家,陷入異常的疲憊或亢奮狀態,因為昨天雙十一開始的放假血拚太瘋狂了!百貨公司週年慶人潮擠爆,網路購物更是火力全開,「單身不寂寞,11趴優惠送你」。斯人獨憔悴,唯有很多當老闆的不滿也不解:這兩天又在放什麼假?
「國父誕辰紀念日」是國定假日,但許多人已不識國父,更不知這為何放假。但這天巧遇週末,更提前一天補假,新政府德政一波接一波,讓人應接不暇。「可以沒知識,不能沒常識」;可以不知孫中山是誰,怎能不知雙十一購物開打!光棍節加上國父誕辰,三天連假長週末的購物狂潮於焉展開。
國父誕辰補假和光棍節混為一談,與「十二月廿五日放假是為了耶誕還是紀念行憲」有異曲同工之妙。民眾不知為何而放假,反正有假不休白不休,而這也正是工運所爭者。
勞工看似放假勝利,但後遺症千奇百怪:公務員上班,勞工放假;學校上課,安親班放假;很多機構的加班費早已用罄;小企業付不起加碼加班費;大企業對勞檢不堪其擾;有台商被勸說鮭魚返鄉,大手筆投資後才知,從租稅到放假的遊戲規則說變就變……。台灣的投資環境一日比一日險惡,投資氣氛一日比一日冷清,這豈是台灣之福?勞工之福?
「我們國父,首創革命,革命血如花…」,此調不彈久矣。光棍節是如何跨海來台的,亦難追究。反正放假日血拚愉快,誰管紀不紀念國父!

聯合/政府減碳支票不跳票須走的三條路


2016-11-12 03:20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巴黎協定》日前生效啟動,台灣高調對國際宣示全球優等的減碳「自主貢獻承諾(INDC)」,目標是「二○五○年將降至二○○五年碳排標準一半以下」。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巴黎協定》日前生效啟動。對此,台灣高調對國際宣示全球優等的減碳「自主貢獻承諾(INDC)」,志氣可佩;但支票要怎麼兌現,觀察民進黨政府上任以來的作為,恐難以樂觀。若認真兌現支票,自能帶動台灣綠色轉型;但若一心只想著政治利益,或光挑容易的做,最後難保不跳票。
台灣的自主貢獻承諾目標是,「二○五○年將降至二○○五年碳排標準一半以下」,這的確是個自期甚高的標準。尤其,台灣的能源幾乎全數仰賴進口,又是外銷導向的經濟型態,短期內產業結構可變動的幅度相當有限,這也讓我們的減碳空間大受壓縮。要達成INDC設定的目標,必須開發境外減碳市場,協助開發中國家減碳,且幅度要超過本土減碳的量;這些,沒有一件是容易的工作。
高難度的減碳任務,對照蔡政府祭出的能源轉型對策,「非核家園、開發綠能五百億度、節能三百億度」,人們看得到進度的只有「非核家園」四個大字。這些策略,除了節能一項與減碳直接相關,其餘非但無助減碳,甚至因為替代能源將大幅轉向燃煤、燃氣等火力發電,將使減碳難度變得更高。
開發綠能確有助於減碳,但政府推動綠能及再生能源十多年來,動口多過動手,至今綠能僅占四%。更糟的是,一味追求再生能源比重,卻忽略手段與目標不成正比。例如,原為回收廢熱汙染轉為電能的「汽電共生」,政府竟讓業者新買鍋爐燃燒產生蒸氣來發電;其目的,是在利用保價、保量的躉購制度將電高價回賣給台電,業者穩賺不賠,卻完全失去「再生」的本意。
扭曲的「躉購制度」,讓台灣再生能源的開發走上歧途,副作用極大。以「農地種電」為例,農委會前年開放「農業設施附屬綠能設備」,原本是針對地層下陷、土壤鹽化等不利農業生產的土地而發,未料業者看上賣電給台電的價格每度超過七元,於是附和地方首長「農地種電」、「光電農業」的口號,大面積租用農地種電。這種「只要光電利潤、不問農業死活」的經營方式,直接導致耕地的淪陷和劣化。
近年農地種電申請案暴增,儘管並未全部獲得放行,但在電力躉購制度的重利誘惑下,有些光電業者仍不時闖關。此一保價、保量的畸形制度,由台電以高價收購電力後轉嫁給用電戶分攤,完全不符公平正義原則,也不符效益原則,根本沒有理由再維持,但當權者卻執迷不悟。
例如,農委會主委曹啟鴻為豬農力爭沼氣發電,希望台電躉購價由每度由三.九元提高到五元,幾乎是市價的兩倍,這還未計經濟部補貼豬農的沼氣設備費用。開發再生能源,原應基於「化汙染為能源」的觀點,如今卻因制度設計偏差,變成電商的搖錢樹。
要兌現INDC的支票,正本清源,作法有三:第一,是境內課徵類似能源稅的「碳稅」,耗用多少能源,就量繳多少稅。第二,是及早推動「碳交易制度」,政府依能源耗用大戶的排放量核給「排放碳權」,業者若成功減碳,省下的碳權等同金錢,可以在市場交易。碳交易制度的優點是鼓勵排碳大戶節能減碳,例如過去被視為破壞環境的水泥業即可釋出碳權,獲利不遜本業。更重要的是,碳交易市場日後可與美國、歐盟接軌,碳權有實質貨幣作用。第三,是減碳新技術的開發,例如「碳封存」、「碳捕捉」等技術。工研院在此領域有不錯的技術,也輔導不少廠商執行,大大減少了排碳,應該尋求更大的突破。
要減少火力發電,必須綠能、再生能源的發展有突破,但目前瓶頸卡在綠電儲存技術。綠電難以儲存,連帶讓發電規模、輸送都不易克服。如能在儲存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不但台灣綠電發展有遠景,在境外減量市場的競爭力也大增。

聯合筆記/從英國脫歐到川普總統

.李安挑戰李安 不斷顛覆超越
.教改無章法 引爆殘酷生存戰
.別讓對立高牆 擋了台灣活路
.聯合筆記/從英國脫歐到川普總統
.與川普談判 「費用」先喬好
.無父無君 誰在乎「繼承孫中山」
.川普贏 我們夠強還怕什麼?







聯合筆記/從英國脫歐到川普總統


2016-11-12 03:34聯合報  林新輝

今年六月英國脫歐;當時川普說:下一個就是美國。五個月後,川普擊敗希拉蕊柯林頓當選美國總統。
和英國脫歐一樣,川普入主白宮引起震驚,甚至激起人民憤怒,高喊「川普不是我們的總統。」 只是,這次震撼威力更強、更深。
英美兩國先後發生驚奇的背後,透露值得關注的問題。
從英國媒體歸納脫歐數據顯示,倫敦地區支持留歐比例近六成;但在鄉村,脫歐占上風,當地人民多為藍領,認為入歐後生活沒有比較好,移民反而搶走他們的工作。
此外,老年人投票支持脫歐,六十五歲以上人口中,每五位就有三位支持脫歐,這群人以民族認同感出發,主張奪回英國主權,重返榮耀。
在美國,川普在中低階級白人選民、及中西部農業、工業州都取得壓倒性勝利,攤開地圖看,大部分非城市區域幾乎一面倒支持川普。
英國脫歐與川普總統皆成真,這說明什麼現象?
第一,全球化警訊。上世紀八○年代,先進國家憑資本及技術優勢,在全球尋求市場。同時,開發中國家以低廉生產條件,分一杯羹。然而全球化深化,衝擊全球勞動市場生態,凍結或減少薪資,致中產階級式微,英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受創。
美國貧富差距擴大,前百分之十富人擁有百分之五十財富。但工資停滯、產業外移、中產階級淪為中下階層,英美兩國一生辛勤工作的藍領階級,不但未分享到全球化甜果,反而嚐到工廠關閉、就業被外來移民取代的惡果。
第二,誰被指責?多數民主國家皆將困境歸咎外來因素,川普歸罪移民、難民、穆斯林、墨西哥人、中國及TPP;英國人則將矛頭對準歐盟。
第三,民粹有機可乘。英美民意反映「強國霸權」的惆悵及退縮;人民認為,使國家再度強大方法,就是拋開全球化,甩掉全球化或歐洲一體化的責任。
因此,當川普高舉反全球化、反自由化大旗時,吸引多數藍領白人和工人階級追隨,這群人經歷全球化後,發現美好前景已不在他們掌握中。
最後,人民有什麼選擇?顯而易見,川普與脫歐,是民粹操作。但全球化帶來的分配不均,也是事實。應聯合報系邀請來台演講的法國學者皮凱提指出,資本報酬率永遠超過經濟成長及薪資成長率。也就是說,靠薪水賺錢的人,將會與擁有資本的人差距越拉越大。
因此,政治人物或政黨,擁抱全球化時,更要關注全球化引發的分配正義問題,傾聽這群人的聲音,訂定政策。畢竟,民粹烈火延燒,不僅是一國民主危機,也是世界災難。

李安挑戰李安 不斷顛覆超越


2016-11-12 03:34聯合報  王長安/資深影評人(台北市)

導演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11月11日在台上映。
這是李安向電影製作及呈現的一大挑戰,向3D、4K、每秒一二○格的技術門檻挑戰,也是自「少年Pi的奇幻漂流」後,又一讓全球影迷驚豔的嘗試。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李安近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上映,這是李安向電影製作及呈現的一大挑戰,向3D、4K、每秒一二○格的技術門檻挑戰,也是自「少年Pi的奇幻漂流」後,又一讓全球影迷驚豔的嘗試。
電影「作者論」的名言,「一個導演一生都在重複拍一部影片」,在李安身上好像不存在;他每部作品都在挑戰新的主題,新的敘事方法,新的技術及新的演員。即使面臨一個全然超出自我生活體驗,及知識範疇的電影故事,李安都能完美駕馭,給觀眾一個全新的李安。
李安自父親三部曲以來,就讓東方文化挑戰西方文化有相當深刻的探討,「推手」、「飲食男女」及「囍宴」開啟了李安電影生涯,雖然觸及的都是和生活及家庭背景相近的體材,但在「囍宴」中挑戰傳統社會忌諱的同性戀議題,李安以居美多年的體驗,提醒我們同性戀不是大逆不道,在最後凸顯中國傳統文化中,寬恕及親情愛心的無限寬大。
在美國主流電影涉獵中,「理性與感性」應該是李安讓好萊塢驚喜的創作。李安承認當時英文還不是相當流暢,居然敢挑戰英國文學名著,而擔任男女主角的是奧斯卡影帝及影后,這對李安融入好萊塢是一重大跨越。
之後,李安對好萊塢的製作及分工,有了進一步了解,到了二○○五的「斷背山」挑戰美國電影久未觸及的以牛仔男性伴侶為主題的西部蠻荒電影,為李安贏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榮譽。
這些成就並沒有讓李安忘懷東方體材,從「臥虎藏龍」顛覆了武俠片的形式及內涵,到「色,戒」的大膽起用新人及觸及男女情色的呈現,又是李安挑戰自我風格的一大突破;到了「少年Pi」更是創造影像奇蹟的一大突破,也是在電影3D全新手法及技術上,將不可能變為可能,也融入深刻人文、宗教及大自然的哲學思考。少年Pi的成功,給了他敢於嘗試「比利林恩」的信心。
李安一直認為,電影技術的進步必須支援電影藝術的呈現,而在「比利林恩」中,他認為這個新技術讓演員的演技回歸真實,而觀眾有如參與到演員的表演、身歷其境的氛圍。
李安鏡頭隨時關注男主角喬歐文的特寫,其臉部散發出來的內心戲深刻,敘事也以喬歐文的特寫,作為回到伊拉克戰爭的倒敘,是心情轉折流暢的銜接,也讓觀眾了解,這場在美式足球場向英雄致敬的晚會上,其實歐文是迷惘及傷痛的,眼珠經常泛著淚水;而在表揚現場的絢麗、煙火、表演,其實都無法減輕歐文欲返回伊拉克戰場的心願;他對關心他心理創傷的姊姊說「我不是英雄,我只是個軍人」,也許這就是李安要表達的主題。
正如李安在記者會說的「我不是天才,我不過是個學生」。片中的中場表演現場,創造了如臨現場的視覺真實感,還有演員的素顏,都是挑戰好萊塢明星制度的突破;結局時,每位受表揚的戰士都對著鏡頭說「我愛你」三個字,應該是全片的核心意義。

無父無君 誰在乎「繼承孫中山」


2016-11-12 03:34聯合報  習賢德/輔大傳播學院前副院長(新北市)

今天是國父孫中山先生一百五十周年誕辰紀念日,走遍全台大街小巷,會有幾面國旗為緬懷開國元勛而飄揚?再問台南那座被推倒噴漆的中山銅像如今安在?就別責怪市井小民根本看不懂習近平昨天重申「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最忠實的繼承者」在賣什麼膏藥了。
五年前,胡錦濤在中共中央「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大會」演說時,強調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最忠實的繼承者」,研究「國父遺教」學者當然明白這不全然是統戰。近年大陸硬體建設與航太軍事方面的躍進,若干已超出中山先生建國大綱與實業計畫藍圖。
北京當局不認國父,將中山定位為「革命的先行者」,無論曾經繞過多少殺人批鬥路線的冤枉路,但終究回歸,實踐國父「振興中華」遺訓。
反觀台灣,操弄仇恨、進而宰制選舉果實的政治人物,一直玩弄「去中仇中」、「去蔣去孫」,卻冠以「轉型正義」。
憲法和現行法令從未針對「國父」下過定義,孫氏精神一直活在一九四七年元旦公布實施的中華民國憲法中,憲法前言明示「依據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為鞏固國權,保障民權,奠定社會安寧,增進人民福利,制定本憲法,頒行全國,永矢咸遵。」制憲至今,前言不曾改動過。
如今除了抱怨主義是過時教條與考科,朝野何時認真檢討過:到底實踐了多少民族、民權與民生主義的核心理想?除了爭吵統獨、年金與一例一休,究竟還算不算是「三民主義的模範省」?
如今,台灣勉強還在國幣設計及街道名稱保留了孫氏身影;第三次政黨輪替,民粹掛帥,包括憲法在內的法條形同具文者多矣;朝野惡鬥,讓寶島沉淪幾如無「父」無「君」之國。
舉國上下看不懂習近平為何搶戲,又哪會在乎兩岸誰才是孫中山的繼承者?願中山先生在天之靈安息!

川普贏 我們夠強還怕什麼?


2016-11-12 03:34聯合報  陳弈忻/教(高雄市)

美總統選舉共和黨的川普勝出,跌破大家眼鏡,全世界都在問川普會怎麼想與怎麼做。
回看台灣,股市也最能呈現大家對黑天鵝事件的不安:台股第一天大跌、第二天大漲、第三天又大跌,可見大家對川普有太多的不放心。
對素人總統,固然會因不知道他的想法和做法,也不知道台美關係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而不安;但是,孫子早就告訴我們「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與其自己嚇自己,不如政府與國人做好萬全準備,才是當務之急。
就是因為川普是個素人總統,他沒有任何的政治包袱,與台灣的關係也可能是大躍進,大家淨往壞處想,等於是自己嚇自己;倘若台美關係變得緊張,也無需害怕,厚植我們的國力,只要我們強了,川普也威脅不到我們。
不管是那國總統,也不管是何人當選,只要我們對自己有信心,勇敢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川普當選,又何懼之有?
黃佳元/大學生(高雄市)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落幕,除了美國內部支持者與反對者間對立外,遠在太平洋另一頭的日本也間接受到牽連。繼英國脫歐後,這是另一次日幣升值的重大事件。川普當選跟日幣有什麼關係?這得從「避險貨幣」談起。
避險貨幣簡單說,就是不易受政治、戰爭、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能最大限度避開風險,仍能保有一定的穩定性貨幣,例如瑞士貨幣瑞士法郎便是。
當國際間產生,或者似乎要產生劇烈動盪時,這些避險貨幣便成了某種程度上的護身符。相信避險貨幣會持續保持穩定的想法,使大量投資人買入日幣,並造成了日圓升值的現象。
國際情勢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至今尚未確定自己定位的台灣,更該留意各項變動可能導致的影響。

嚴震生/以「禮運大同篇」紀念孔子與國父

.嚴震生/以「禮運大同篇」紀念孔子與國父
.蘇蘅/為何美國媒體和民調大挫敗?
.黃介正/美選後三大兵推想定
.馬凱/自由化,毋寧死?
.洪蘭/當虎媽的孩子長大後
.趙春山/「馬習會」一周年感言
.王健壯/全世界都正面臨威瑪時刻







嚴震生/以「禮運大同篇」紀念孔子與國父


2016-11-12 03:12聯合報  嚴震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以上是大家所熟悉的禮運大同篇,作者是孔子。今年適逢國父孫中山先生一百五十歲紀念,國父墨寶中最常看到的就是「天下為公」。個人認為對至聖先師及曾來過台灣的開國國父,最佳紀念方式,就是落實前者的願景及後者推崇的禮運大同篇理想。不過,以目前台灣的環境和政策成效來看,困難度頗高。
首先,台灣政黨政治就是分贓政治,兩大黨輪流執政,中小政黨(選舉獲票數超過五%及三%門檻)者,也有政黨補助。「民之所欲,長在我心」僅是選舉時口號,一旦執政就忙著利益分配。我們要的是真正相信「天下為公」的政黨,而「天下為公」在許多英文翻譯中,有「平等分享」意涵,台灣的政黨與政客有這樣的思維嗎?
其次,「選賢與能」在台灣已快成為天方夜譚,賢人無法在民粹的氛圍中當選,有能力者更難在台灣政治中有所發揮,「講信修睦」早不是目前重視的價值。政黨在選舉時說一套,執政後做另一套,在野時反對的政策,執政時立刻轉彎,有何信用可言?社會中存在的分歧應當要化解,而不是強化對立,否則豈能「修睦」?「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實踐有待我們發揮更多的同理心,但若不「修睦」,將難以有此胸懷。
再者,「老有所終」在加速高齡化的今天,已成為政府必須正視的議題,長照不僅是醫療看護,還要兼顧老人尊嚴。「壯有所用」是指成年人都能夠有工作,政府不僅要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機會,還要提升薪資,讓工作者有能力成家立業。
「幼有所長」在目前環境下看似容易,因為青少兒童絕大多數可免於挨餓受凍、也有足夠的教育機會,但是卻面對公衛及食安憂慮,家庭養育與學校教育是否能夠完全發揮功能,也受到考驗。「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乃是對弱勢團體的照顧,我們離「皆有所養」當然有大差距,但這應是政府努力的目標。
第四,「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對充滿詐騙集團的台灣,目前還真是神話。台灣治安堪稱良好,但是包括政治人物在內的詐騙集團還真不少,有待前者努力除害,當然最好從自身做起。
最後,有些英文譯文將「大同」譯成「大和諧」(Great Harmony),這應當是指人民之間沒有詭詐、少了仇恨、不再算計。「大同世界」被認為是「烏托邦」或理想國,在目前政治仍強調對立的情況下難以實現。然而,若是當今政治人物缺乏這樣的理想,有志之士是否可以用《禮運大同篇》為政綱,成立一個「大同黨」?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