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4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拜登訪越南 台商的新商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8217/web/ 

◆  聯合報社論/工地監測形同虛設,政府必須全面檢討
◆  聯合報黑白集/高虹安的公私之亂
◆  經濟日報社論/拜登訪越南 台商的新商機






經濟日報社論/拜登訪越南 台商的新商機


2023-09-14 00:1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拜登訪問越南,兩國並宣布正式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美聯社


越南是台灣企業繼大陸之後最重要的投資國家,近日美國總統拜登訪問越南,將兩國關係提升至全面戰略夥伴,大家關切的重點是,這對美國與越南的經濟連結,有何加強作用?以及美國拉攏越南,會對中越關係造成何種影響?台商機會何在?

拜登在結束新德里的20國集團(G20)峰會後,10日抵達河內,他是繼歐巴馬、川普之後,連續第三任訪問越南的美國總統,並且與越共總書記阮富仲共同宣布,美越關係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比原本的「全面夥伴關係」提升,與中越、俄越關係同級。據說提升與美國關係的決定,是在越南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內部激烈辯論之後做出的,一度傳出越南希望把「全面」刪除,僅升級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主要這涉及越南的兩個顧忌。

顧忌之一是,俄羅斯現在還是越南最大的武器供應國,在拜登訪問前,紐約時報報導,越南最近還不顧西方制裁,購買了俄羅斯武器,但這並不造成美越之間的障礙,反而鑑於烏克蘭的困境,河內與華盛頓都有共識,必須逐步擺脫對俄羅斯武器的依賴。

其次是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河內並不擔心來自北京的反彈,因為中國相信河內「永遠不會落入華盛頓的軌道」,就在拜登抵達河內前幾天,阮富仲還接見了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意在傳達讓北京安心的保證。

中方其實知道,越南是在搞大國平衡外交,但是絕不會與美國戰略結盟,更不會在台灣問題以及「孤立中國」的問題上跟著美國跑。只要中越不在南海問題上激烈衝突,河內就會繼續保持同中國的友好合作關係,奉行同時與中俄美三國友好合作,誰都不得罪,這是最符合越南利益的。

但美國深知,雖然亞太各國在軍事安全上懼怕中國,但在經濟與貿易上,卻依賴大陸,所以對越南積極加強經貿的紐帶,而今年越南經濟成長率將由去年的8%降至5.8%,增加了提升越美關係的壓力,而拜登此行訪問目的,正是特意聚焦於科技合作與越南經濟成長。

川普政府時期,美國開始與中國大陸開始關稅戰、貿易戰,許多以美國為市場的台商、外商企業,自中國大陸遷出,而蘋果、耐吉、沃爾瑪等終端美國公司,為了分散供應鏈,要求供應商深化在越南投資。這就是美國官員所強調「友岸外包」,指將供應鏈轉移到如越南這樣的盟國,以防企業受到政治因素衝擊,而無法有持續且可靠的供應。

這促成了美越貿易量大增,根據美國政府資料,美國自越南的進口額由2020年的796億美元增至2021年的1,019億美元,去年再上升至1,275億美元;美國目前是越南的第二大交易夥伴,僅次於中國,越南也由2020年的美國第十大貿易夥伴國,躍上2022年的第八名。

而由於工資相對較低、人口結構較年輕,使得越南成為替代中國的選擇,在這波外移中國的浪潮中,越南成為最大的受惠國。拜登訪問期間,還與越南就雲端運算、人工智慧等高科技合作,美越也將就稀土達成協議,越南更向波音一口氣購買50架737 MAX客機,總價高達78億美元,在新的美越半導體合作方面,美國半導體業巨擘英特爾已承諾在胡志明市郊區投資15億美元打造成為英特爾在世界最大單一封測廠。

目前到越南投資的台商,經過投審會審核通過者達到130.5億美元,為越南的第四大投資國。此外,台越貿易2022年達到了277.5億美元,年成長達到驚人的24.4%,使台灣成為越南的第五大貿易夥伴。

現在是台商在越南的黃金商機,一方面美國大撒利多,另一方面中越關係又還穩定,而這個機會還有多久,要看越南政府在美中之間博弈,是否高明了。










聯合報黑白集/高虹安的公私之亂


2023-09-14 00:1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新竹市長高虹安。記者林澔一/攝影


立委時期的助理費官司未了,新竹市長高虹安又陷入新一波紛爭,問題根源竟如出一轍。從副市長蔡麗清的無預警「被請辭」,到豪宅及名車疑雲,及至「男友干政」問題,連續劇般地連日糾纏著高虹安。所有的問題,都指向「公私不分」的核心。

高虹安因區區四十六萬元的助理費被起訴,其實很難說她有貪汙意圖,卻顯示其待人處事欠周,沒有助理願意為她辯護。有此前車之鑑,高虹安在新竹市府仍犯下相同錯誤:處理人與事顯然不夠坦誠,造成她延攬來的官員或含辱而去,或因羞憤而挾怨報復爆料,又造成她形象受創。

年輕的科技新貴一夕躍上政治舞台,高虹安原以清新形象受到外界矚目;誰料,「清新」二字脫落得如此迅速。不僅如此,她是民眾黨唯一的地方首長,卻未獲多少政黨奧援;而今這個白色的政黨招牌在她身上,卻被砸得傷痕累累,連民眾黨都不敢替她幫腔,她只能孤軍奮戰。

至於其男友李忠庭,從助理費案到豪宅之爭、到干政事件,全都有份,讓人側目。「友人」當然可以對市政提供意見,但那也僅限於「建議」。而如果動輒把官員約出來吃飯給指示,甚至要求對方辭職,這樣的男友也太超過了。

高虹安得趕快整理形象,新世代市長不是這樣當的。公歸公、私歸私,須各歸其位。













聯合報社論/工地監測形同虛設,政府必須全面檢討


2023-09-14 00:0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北市「基泰大直」建案施工不當,造成周邊許多住戶房屋塌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基泰大直工地坍方,引發附近七棟民宅受損傾斜,災情怵目驚心。事後傳出,負責現場監測的「儀大工程」七月間即已測出工地安全「超出警戒值」,並接連警告施工人員現場狀況「有點糟」。然而,基泰卻未積極改善,繼續動工施工,終致連續壁斷裂而波及周遭住宅。這種老建築改建卻因施工不良造成鄰損的問題,近年層出不窮,政府除了追究建商責任,也應全盤進行制度面的檢討,避免監督管理淪為虛設。

這次基泰大直建案會造成鄰近大樓那麼嚴重的損害,最主要原因,是工地的連續壁施作不良,甚至可能涉及偷工減料。首先,基泰工地地下開挖三層,該公司僅開挖十一.九五公尺,顯意圖以五公分之差規避開挖十二公尺即須審核的程序。其次,土木結構技師認為,連續壁的深度與地下室深度之比至少應為二.四倍,但基泰的連續壁只做到廿四公尺,距離標準值的廿八.八公尺少了近五公尺,造成支撐不足。

這些問題,在儀大工程的監測紀錄中,也如實顯現。例如,儀大對基泰工地的監測,七月下旬的數值顯示,連續壁的壁體內傾度、支撐應變計、地面沉陷點、建物沉陷點等,皆已超過警戒值,並據以向基泰工地主任提出警告。然而,不知道是工地主任未如實往上呈報,或者是受上級之命要繼續硬幹,終於使原可避免的憾事發生。

基泰是股票上市公司,卻為了區區小利減少開挖深度以規避審查,只能說是因小失大,聰明反被聰明誤。再看台北市政府的處理,基泰案的都更許可雖是柯市府所批准,但蔣萬安就任後,市府不斷接到民眾對基泰工地的申訴,都發局卻答以「無危害公共安全之虞」,恐怕太嫌草率。試想,當地有兩個建案正在施工,民宅牆壁發生裂損也是事實,主事官員如果真的以民為念,就應仔細追蹤來龍去脈揪出禍首,怎會以一紙公文就草草「結案」?假設當時市府官員曾向儀大工程調閱監測資料,至少也能及早阻止壁裂樓歪的結局吧!

台北市政府固難卸其責,但中央政府同樣有不可迴避的責任。基泰大直的工地坍塌,提醒了人們基隆河曾經「截彎取直」的歷史。那一帶目前高樓林立,但有多少建築是蓋在原來的泥灘地上,土地是否經過確實改良,市府和建商都有責任再回頭檢視改善。專家還發現,這次發生塌陷的大直街一帶,在二○一六年還被標示為土壤液化的「高潛勢區」;但最近再查,竟變成了「低潛勢區」,質疑有人竄改。對此,負責潛勢區調查的經濟部回應,近年的檢測密度是過去的十六倍,因此結果有落差。

經濟部的說詞,令人半信半疑。土地的條件是固定的,除非經過有意識的改良,不會因為突然之間變好。關鍵在,經濟部的檢測樣本是否足夠,地點是否具有足夠的代表性;否則僅以點狀的抽樣檢測,要論斷整個地區地質突然變好,仍讓人存疑。尤其,經濟部大幅變更土地的警示分區,若是為了方便都市發展或建商開發,那形同使得國土管理從源頭就開始鬆散。如此,後面再設置多少監測關卡,也是徒然。

基泰工地的坍塌,是一連串的不負責任所造成。其中,包括了上游的政府國土管理變調,中游的北市府行政管理鬆弛,到下游建商的貪圖近利與方便而罔顧安全,終而釀成大禍。基泰在內湖的另一建案,也發生路面傾斜問題。當工安問題日益頻繁,政府部門如果不思從制度面徹底檢討改善,卻只會相互推諉,那還配談什麼居住安全?




老屋重建需整體規畫 基泰大直非個案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8217/web/ 

◆  老屋重建需整體規畫 基泰大直非個案
◆  西雅圖都更典範 不完美才完美
◆  盲目的支持者 給蔡政府貪腐底氣
◆  民進黨比抹對手的黑更黑
◆  一顆「壞」蛋 炸出政府問題
◆  學習檔案靠AI 糖衣下藏什麼藥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老屋重建需整體規畫 基泰大直非個案


2023-09-14 03:57  聯合報/ 王柚鈞/不動產規畫產業專業人士(台北市)
基泰建設建案施工不慎,導致附近民宅倒塌意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約莫十年前,每日當我走在中山北路二段,道路的兩側不時傳來此起彼落的工地噪音,轟隆的聲響,敲得我膽戰心驚!當下我腦中所意識的,是納悶著這些位置相近的數個建案工地,其開挖作業或結構體動工時間點怎如此接近呀…。

當時學習過建築、都市計畫的我不禁思索,此時這區的地層狀態與地下水位該不會正相互「推擠拉扯」著;另外新建案旁的既有建築應該多少會受到影響吧,這也是在所難免。但難道無法有效引導、整合鄰近各開發行為,將其建照核准、工程節點與監測事宜作更妥善的安排嗎?

中山北路二段道路寬度尚有四十公尺,讓當年的這些新建案工地還有緩衝距離,且其相鄰的既有建築也大多並非老舊公寓,也許還禁得起「敲打深挖」所造成的外部影響。而這次的「基泰大直建案工地僅隔十一公尺大直街九十四巷,與西側的「躍大直」建案比鄰。

躍大直」為地上廿二層、地下四層SRC 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層建築,日前結構體目視已完成,另下陷坍塌的公寓屋齡已四十多年。或許可以想像的是,當工地與一棟超過廿層樓的鋼骨結構體、一排屋齡超過四十年的老舊公寓相鄰時,其開挖工程的作業風險將高出許多。此時前述所提及,安排好各開發行為的建照、工程與監測等相關作業甚為重要。

土地開發規模的大小,當然一直是與建商所在意的投資報酬、財務可行性有關,同時也影響建築師規畫設計完整性與難易度。根據經驗,集合住宅在台北市約二五○坪以上的建築基地才是比較有開發及整體規畫效益的,依可查詢資料,「躍大直」建築基地為七六三坪、「基泰大直」建築基地為二一五坪

也因此,如果我是超過四十年屋齡的公寓屋主,看到房屋四周已經有不只一件重建案(尤其當中又可能有高層建築的案子)在整合的話,一定會多加了解與關心其進度如何,並考量:

一、加入周邊重建範圍的效益;

二、不加入周邊重建範圍,日後自行社區再作重建,是否可達開發及整體規畫的效益;

三、不加入周邊重建範圍,維持現狀,得承受施工噪音干擾及安全的風險,待新建案完工後,居住環境採光通風也一定會受影響。

對於「基泰大直」事件,不論你我的身分為何,不論是從土地開發、建築、工程、財務、公權力,還是政策等不同議題面向切入,它都不會是個案,如何讓都市的居住及建設環境大架構理性掌握下,自然生成美好的情境,應該是每個市民樂見與共同的立場吧。而約十年前的中山北路回憶,現今的大直街,再十年後的…,其實不敢想像,因那時老舊公寓許多都會是五十多年屋齡,大樓更多,且土地所能承受的狀況、極端氣候的影響情形又是更難掌控了。













西雅圖都更典範 不完美才完美


2023-09-14 03:56  聯合報/ 張金鶚/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台北市)


不同人生階段,不同的目標追求。一般人從出生到念書畢業的歲月,追求個人的學習成長過程,探索「求真」,充滿期待。畢業後走入社會,追求個人的工作興趣與理想,實踐「求善」,充滿挑戰。面對高齡化的社會,許多人「求真」與「求善」的第一及第二人生已經走過,退休後的第三人生,應該是要享受「求美」的體驗。然而這部分的人生規畫與學習,國人較為欠缺,仍需不斷的學習成長。

個人退休後至今四年多來,逐漸解開人生各種壓力與束縛,包括工作責任、照顧父母、身體健康、住房環境與財務自主等開始追求自由自在第三人生。希望透過重新學習繪畫與古典音樂,豐富自己的藝術人生,體驗「求美」,充滿喜悅!

退休人生沒有名位及財富的壓力,只有自我內在的真實感受,把握當下的倒數時光,好好享受快樂的生活。退休後開始學習繪畫,讓自己專注觀察美好風景,沉浸在色彩繽紛的繪畫世界。雖然在繪畫過程也會遇到挫折與瓶頸,但努力完成後的美麗風景,感受分外美好喜悅。

在過去求真的學習與求善的工作中,深感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努力、掙扎、妥協與無奈。然而又體會到「理想只是口號,實踐才是王道」,如何在理想與現實找到平衡點,心安理得,或許是種藝術修養,也是「美好人生」從新學習體驗吧!

容我說個真實的故事,作為上述的體驗補充。在美國西雅圖有個都市更新的典範案例,八十多歲的老太太住的老房子,周圍正要進行都更開發,當時建商已將其附近所有房地收購拆遷,但老太太住在老家已四十多年,很有感情,不願搬遷。建商雖不斷遊說並提高賠償金,不到十三萬的老宅,建商開價到一百萬元,老太太仍不為所動。建商只好修改設計圖,忍痛將大樓退縮保留老房子,維持老太太的居住生活。沒想到,隔年八十六歲的老太太因病過世,其遺囑是將其老房子捐贈給建商感謝建商在都更過程的體諒與友誼

當我看到這都更個案保留老太太的房屋現況照片,不禁令人感動!深思著何謂完美與不完美結局或許不完美才是完美的註解

有次去陽明山冷水坑健走,結果上山後霧雨濛濛,心想今天不適合健行賞景,沒想到走到生態池時,景色朦朧,頗具詩情畫意,另番風情,更是拍照畫畫的好題材!原本以為的不美好情境卻是難得意外的美好收穫。

去年台南長住半年深刻體驗台南古都古厝之美,心有所感,畫了十多幅油畫作品,加上今年也在花蓮長住一陣,看到自然風景,花蓮的大山大海及太魯閣峽谷,也畫了數幅畫作。退休四年來,走訪台灣各地的美好風光,看到並畫下台灣之美。很開心下周即將在台南舉辦個人畫展透過五十二幅畫作,呈現個人感受台灣這些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風景人生。屆時義賣所得,將全數捐給中華民國住宅學會作為住房研究薪火傳承獎基金,期盼更多年輕優秀學者投入住房研究發展改善當前住房環境基礎工作。或許這也是美好退休人生的另一註解。












盲目的支持者 給蔡政府貪腐底氣


2023-09-14 03:59  聯合報/ 汪志雄/大學教授(美國芝加哥)


農業部讓「一人公司」超思進口八千多萬顆巴西雞蛋的爭議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愈滾愈烈。陳吉仲部長親上火線澄清,卻屢屢被抓包,從貨款代墊冷櫃處理雞蛋包膜,到台農公司進口巴西蛋的保存期限,說詞處處前後矛盾。而台農已承認「誤標效期」,並宣布將巴西進口雞蛋全面下架。

一個政府到底要有多壞多貪,才會讓人民花錢去買過期且有禽流感疑慮進口雞蛋呢?

而民進黨蔡政府面對人民對進口雞蛋的質疑,只會說「安全把關,一切合法」;但是對於部分進口蛋沾糞便、效期逾四個月還上架,陳吉仲部長只會猛打苦情牌說「自己很辛苦」、「怎麼做都有人罵」。綠營側翼更是傾巢而出,帶風向說政府做了那麼多還有人嫌;言下之意,大家都應該感恩。

做為一個正常人,只要問問自己,會拿一顆保存過四個月以上的雞蛋給你的小孩吃嗎?從進口雞蛋、快篩、口罩、疫苗,到綠能、光電、軍購、前瞻建設,看看執政的民進黨為我們展示一個政府如何無所不貪。簡單說,就是找一群「廢材」,制定「廢政」,勾結「廢渣」,聯手掏空台灣。

在台灣,有幾百萬的死忠選民不在乎吃萊豬、核食、問題蛋;吸煤氣、埋廢渣、毀良田、砍綠林、假學位、抄論文、婚外情,只在乎「本土執政」。正是因為這些支持者的盲目支持,才給了民進黨蔡政府貪腐濫權底氣,「吃必豪門宴飲必紅醇酒」。

一個國家最大的悲哀就是以立場決定好惡用顏色決定是非。政府施政不是為了人民利益,而是一黨一己之私。「抗中保台」是如此、綠能發電是如此、雞蛋進口也是如此。今日台灣像極了「昏君養奸愚民養貪」的末代光景實在令人感嘆萬千












民進黨比抹對手的黑更黑


2023-09-14 03:58  聯合報/ 張南豐/商(台中市)
超思進口巴西雞蛋誤標效期,主動全面回收下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超思公司為農業部進口巴西雞蛋,不僅問題多多,還凸顯農業部失能,產生食安疑雲,簡直成了「混」蛋。

資料顯示,巴西雞蛋最後一批是五月卅日裝船離港,經過漫長的四十八天海運,竟然能在台灣標示製造日期九月五日保存期限十月五日長達四個月。即便台農蛋品公司標示錯誤,但問題是,五月卅日的前一天是母雞下蛋日嗎?

其次,這批雞蛋明明是七月十七日抵達台灣,從拆櫃、檢疫到洗選分裝,為何標示製造日期要拖到九月五日?這中間的五十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公衛出身的行政院長陳建仁和習慣以醫師自豪的副總統賴清德,為何都緊閉雙唇沉默不語最耐人尋味的是總統蔡英文,人在非洲竟還力挺農業部猶如盲目力挺去年小英男孩林智堅雙碩士論文抄襲不分是非

按照蔡政府農業部的說法,國內雞蛋的保存期限大約只在四周左右,為何巴西雞蛋能超過四個月?同樣的邏輯,進口美國萊豬及日本福島食品,到底農業部和衛福部等相關單位有沒有把關呢?過去擅長批評國民黨執政「黑箱」的民進黨政府,比抹黑敵對的黑還要黑。














一顆「壞」蛋 炸出政府問題


2023-09-14 03:55  聯合報/ 伍豪/文史工作者(高雄鳥松)
季青漫畫


進口蛋爭議持續延燒,雖行政院、農業部一再開記者會說明,仍無法化解民眾對其中是否有特權及官商勾結的疑慮,現在巴西進口蛋又被爆出改標及效期爭議。爆料後第一時間,農業部陳部長一如往常立刻出面「保證」說「進口雞蛋都是安全、合格雞蛋,台農蛋品也稱巴西蛋沒問題」;卻馬上又被打臉,台農蛋品主動認錯,表示這批巴西雞蛋「誤標效期」,將全面回收下架,更不惜與農業部翻臉稱幫背黑鍋。

進口蛋爭議事件迄今的演變,顯露出了政府運作的幾個問題:

一、政策缺乏長遠規畫:進口蛋爭議是來自去年的「缺蛋危機」。當時還是農委會主委的陳部長,一再保證缺蛋問題馬上解決卻一再跳票。政府對雞蛋這種重要民生食物的產銷預測及調度,未能全盤掌握也缺乏完整規畫,導致問題無法事先預防,也無法即時對症下藥,官員只能疲於奔命、四處救火。

二、業務配合政治演出:因缺乏長遠規畫,加上「政治至上、民粹主導」,行政部門須配合辦理許多涉及「面子工程」的虛無業務,甚至推出討好特定利益團體的政策或計畫,以致諸如公益性、合理性、適法性等上位事項,恐不在優先考慮之列。如此才會有小吃部進口快篩試劑、五十萬資本額公司負責上億元進口雞蛋等奇事,在台灣不斷發生。

三、在選票壓力下掩飾缺失:自從馬英九總統的「溫良恭儉讓」備受批評以後,政壇充斥著硬拗與謾罵。在選票壓力下,現在政府施政若有缺失,如停電、斷交等,官員不是轉移焦點、透過側翼帶風向指責對手,甚至甩鍋前朝、老共,就是不認錯並誠實面對問題。例如這次進口雞蛋爭議,陳部長已多次被揭發,但只見他告人卻不見他道歉,他以後說的話誰還相信?

著名的學者外交家蔣廷黻,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年)代曾批評當時政府的外交是採用「臨時抱佛腳的方式」辦理;平日所擁有的知識是「片面的零散的一知半解的」,遇到國難時才以「感情用事的衝動」解決。他還說「這是不下種而反求收穫,天下沒有這樣便宜的事」。

近百年過去了,當時蔣氏的批評對今日政府仍然適用。倘政府不能好好面對問題,而只是想炒短線、操弄政治,出問題才找小吃部、一人小公司出面救急,如此想不被民眾批評質疑,恐怕「天下沒有這樣便宜的事」!













學習檔案靠AI 糖衣下藏什麼藥


2023-09-14 03:59  聯合報/ 吳順德/台師大機電工程系副教授(台北市)


一○八課綱實施四年後,許多爭議或擔憂看似慢慢平息。但橫空出世的 ChatGPT,似乎又即將帶來另一場風暴,尤其是關於高中學習歷程檔案中的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但什麼是「自主學習」?

新課綱規範高中每周都有二至三節課的彈性學習時間,這是學生自己啟動、執行的學習,學習主題、內容與方式也由學生自訂。學生只要對某件事物有興趣,就可提出計畫開始探索。總之,「自主學習」是希望學生可以從「過程」中學習「如何學習」,未必要有漂亮的成果;而學生所提的自主學習計畫,就是可以展現其學習過程具體證據

高中自主學習卻是亂象叢生,許多教師反映認真的學生會去修習各類線上課程,例如自學語文、程式編寫或專題研究等,但更多學生是在發呆、睡覺、寫作業,用手機打遊戲、看 YouTube,只當成這是自習課。

一群關心新課綱的大學與高中職生組成的 EdYouth 團隊,在今年的報告中指出,許多公立高中形式上審查過自主學習計畫,對學習過程就不再過問,頂多是蒐集漂亮的學習成果來作期末展示用。另外,有些私中除了用來趕課外,還企圖讓學生有「漂亮」的自主學習成果,規定只能選修某些平台上的線上課程,進行心得撰寫,以利未來的學習歷程檔案審查。EdYouth 形容,「私立學校有學習沒自主公立學校有自主沒學習」。

究其根本,就是學生、老師與學校都不知要如何「做」自主學習。根據 EdYouth 調查,接近五成的學生無法找到學習主題,近四成學生不知如何撰寫計畫;老師常用「這不是我的專長領域」做為無法協助的理由。甚至老師也無法寫出一份像樣的自主學習計畫,遑論協助學生。

新課綱上路兩年,教育部才推出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指引,此時新課綱第一屆學生都已高三,這份指引到底有多大幫助?許多教育名嘴、補習班早就趁此空檔給了許多功利導向的指引,甚至提供模板化、格式化的製作方式,造成了「學習歷程沒特色、到處都是模組化」的怪異現象。

如今,ChatGPT 等 AI 程式出現,對攸關升學的學習歷程檔案,乃至於自主學習,又將產生什麼影響呢?

迄今教育主管機關沒有出面說明,只是一味說相信大學教授有能力分辨,而各大學招生單位尚未見到對應規範。可是,各教育先知已開始大力推播 AI 的神功妙法,如何透過幾個咒語搞定學習歷程檔案,甚至製作一份漂亮的自主學習計畫。

這些指引都過於功利主義導向,以「成就一份漂亮的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為目標,忽略了自主學習的最大意義,是在找出自己的學習方向,進而逐步釐清想做的主題與學習策略。

倘若學習方式是由 AI 主導,那學生自主學習的角色在哪裡?學生過分倚賴 AI 提供的學習計畫,如果連報告的撰寫都可靠 AI 幫忙,那自主學習不就變成「寄生學習」嗎?

總之,自主學習應該是引導學生去探索學習的方法與結構,而不是通過跟 AI 互動—念咒語,然後就得到漂亮的成果,這對新課綱所宣示的素養培育,不啻是一大諷刺。



趙春山/兩岸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趙春山/兩岸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
◆  陳亮恭/做大事?做大官?哈姆雷特的獨白
◆  周行一/「斜槓」好嗎?
◆  劉維公/台灣文創轉型關鍵:影響力投資








趙春山/兩岸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


2023-09-14 03:54  聯合報/ 趙春山(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大陸最新公布的「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提到,鼓勵台灣民眾在福建申領居住證、購房置業。圖為福建廈門市新建中的大樓。(記者廖士鋒/攝影)


前總統馬英九日前批評蔡英文總統與副總統賴清德的兩岸政策是「新兩國論」,嚴重悖離憲法規定,危害兩岸關係和平穩定。馬英九的說法引發民進黨的強烈反彈,民進黨認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是客觀事實,也是台海現狀,更是台灣人民的共同認知。

長久以來,朝野政黨對兩岸關係的不同定位,一直是造成台灣人民「不知為何而戰」的主要原因。「新兩國論」源自前總統李登輝的「特殊國與國關係論」;但李強調的是「特殊」,對於被簡化為「兩國」,曾私下表達不滿。

馬英九也強調兩岸關係的「特殊性」,但他以「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來為兩岸關係定位,顯然比民進黨執政當局以「一刀切」的手法來定位兩岸關係,顯得較為複雜,甚至還「有理說不清」。

「兩岸無小事」,兩岸關係長期的發展經驗顯示,反而當雙方認為「有關係」時,就「沒關係」;認為「沒關係」時,就「有關係」。

在馬英九執政八年,兩岸以九二共識形成的「創造性模糊」,使兩岸處於對岸眼裡「大合作、大交流、大發展」的最佳狀態。二○一六年蔡政府上台後,民進黨企圖在法理、血緣、文化等各方面,撇清台灣與中國的歷史關係,結果是「剪不斷,理還亂」,民共交惡使台灣成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

最近國際著名地緣政治學者,紛紛對台海形勢表示看法,尤其對二○二四年台灣大選後的兩岸關係發展,憂形於色,我國國防部日前送至立法院的「一一二年中共軍力報告書」,也示警中共可能在習近平的第三任期內,推動解決台灣問題進程。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國務院卻於日前推出《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

「融合發展」是習近平二○一四年在福建考察時提出的概念,它的主軸是「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目的是為兩岸「和平統一」建立堅實的精神和物質基礎。我認為對岸在台灣選前拋出這個以福建為試點的政治主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標性意義。

首先,中共將堅持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既定方針,即透過「動之以情」和「誘之以利」,貫徹「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主張。

其次,無論台灣大選結果如何,中共對台政策不會只消極地停留在「反獨」和「反外力干涉」的階段;中共將積極地往「兩岸統一」的方向,進行戰略轉移。

再次,中共先從「可操之在我」的部分,做好「促統」的工作。如上所述,中共以福建為試點,目標是我方的金門、馬祖。採以點帶面、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戰略部署。

最後,中共要突出兩岸問題由兩岸中國人來解決的主張,並且要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和主動權。換言之,中共急欲擺脫外力因素,特別是美國,對兩岸統一進程的干擾。

在台灣大選前談「統一」,是各方角逐大位者的一個「禁忌」,因怕失去選票;但選後無論誰取得執政地位,恐怕都無法對它視而不見。民進黨強調「備戰」,但不要忘了,在對岸決策者眼裡,「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解決「台灣問題」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