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蔡英文的牛皮吹破了
.經濟日報社論.檢討能源政策 別讓大停電重演
經濟/檢討能源政策 別讓大停電重演
2017-08-16 03:3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供電頻頻亮紅燈,大潭電廠機組跳脫造成全台大停電。圖大潭電廠外觀。 記者陳正興/攝影
全台昨晚發生近18年來最嚴重的無預警停電,波及逾600萬用電戶,經濟部長李世光為此請辭獲准。此次停電可說是蔡總統上任推動能源轉型以來,國人與企業最不樂見的結果。幸運的是,包括竹科在內的主要科學園區與工業區,此次受停電影響遠低於民生用電戶,對企業的衝擊低於18年前921大地震造成的大停電。然而,這次的停電也反映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存在重大隱憂,經長下台是為了承擔政治責任,但蔡政府更要做的是重新檢討能源轉型方案,做必要調整。
此次無預警停電的近因不難釐清,因為中油供氣中斷,造成大潭六部天然氣發電機組停機,損失多達438萬瓩的供電量,由於電壓突然下降,台電啟動供電保護機制,全台實施分區輪流限電,逾600萬戶停電,代表全國過半的用電戶都受影響。昨天停電的原因是中油在維修設備時出狀況,雖然斷氣的時間僅2分鐘,但已造成六部機組跳機。由於大潭電廠位於最缺電的北部,438萬瓩的電力損失,加劇北部供電不足問題,遠超過了南電北送的極限,台電沒有其他選擇,必須以分區輪流限電度過難關。
國內供電情況走到今日的地步,卻絕非大潭斷氣單一事件所導致。李世光昨天請辭下台前,仍繼續捍衛蔡總統的能源政策,他表示此次大潭損失438萬瓩的電力,已超過核一與核二供電總量,代表非核家園的政策沒有問題。李世光去年接掌經濟部後,最重要的KPI就是保障供電,如今出現全國性停電,請辭下台自是理所當然,但令人擔憂的是,從李世光的臨別發言來看,蔡政府迄今還沒警覺到其能源轉型方案有多麼冒進。
核一與核二目前各有一部機組已維修完畢,但蔡政府上台後始終不願啟用,原本政府打算靠大潭七號機這部緊急發電機組撐過今年夏天用電高峰,但沒料到由於施工期過短,台電無法趕在7月中讓該機組上線發電,加上和平電廠的電塔倒塌,導致供電問題進一步惡化。和平電廠的電塔在上周末搶修完畢,原本政府預期今年的供電危機可以告一段落,沒想到和平電廠一號機上午破管,傍晚大潭電廠又出現致命的斷氣事故,釀成18年來最重大的停電危機。
持平而論,假設現有的核電廠昨晚全數運轉,大潭六部機組同時跳機,國內也難逃緊急限電的命運。即便此次停電最終判定是人為或技術因素所造成,但我國原本可以有更強的供電準備來面對類似上述的天災與人禍。我國供電的法定備用容量率是15%,但已連續多年遠低於此標準,蔡政府卻毫無警覺,視而不見。若當前我國供電的備用容量率仍有15%甚至更高,面對大潭如此重大的停機事件,雖無可避免仍會面臨限電,但限電的戶數與範圍將不若昨晚如此的嚴重。
國內對於要不要使用核電存在重大歧異,但多數國人都贊成,逐步汰除核電,讓綠能與天然氣發電適度提升,這樣的能源轉型過程較無陣痛,風險也較低。近期國內供電情況跌跌撞撞,社會反彈聲浪不小,但國人並非要蔡總統的2025年非核家園政策出現髮夾彎,而是希望蔡總統以供電穩定與電價穩定的「雙穩」為前提,在2025年前適度使用核電,並在期間加速提高綠能與天然氣發電比重,完成我國的能源轉型大計。
815大停電在事前並非毫無徵兆,產、學界已多次發聲警告,供電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前兩周供電告急時,行政院官員還信誓旦旦保證不會停電,如今「萬一」成真,逾半國人體驗到了無電可用之苦,企業看在眼中更是膽顫心驚。政府必須在最短時間內重新檢視能源轉型之路是否存在隱患,包括綠能的提升進度、天然氣發電機組更新計畫、輸電電網的補強等,都必須重新用最嚴苛的條件檢視並修正執行。不讓815事件重現,是蔡總統任期內使命必達的任務。
聯合/蔡英文的牛皮吹破了
2017-08-16 04: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政府追求非核家園,一再保證不會缺電。 本報系資料照
蔡英文一再聲稱,政府追求非核家園,保證不會缺電。這個牛皮,在全台用電緊繃了半月之後,終於在昨天吹破。這個成天讓民眾在用電紅燈區擔驚受怕的政府,還要硬拗到幾時?
昨天傍晚突如其來的跳電,讓全台民眾經歷了一場久違的噩夢:受困電梯,摸黑過夜,交通打結,電車停駛,電腦資料瞬間沒了。電力是國家重要的維生系統,如今變得如此脆弱;蔡政府以為讓李世光戴罪下台,問題就解決了嗎?
這次,中油第一時間站出來認罪,稱由於工作人員操作疏失,誤關了天然氣送氣閥,導致大潭電廠六部機組同時跳機。這個說法,我們暫且存疑;因為一個工程人員隨手之誤,就能造成台電六百多萬用戶停電,實屬不可想像。而如果此說屬實的話,那就更可看出我們的供電系統設計多麼離奇,多不合理。
大潭電廠是全台第二大電廠,採取排碳較低的複循環機組,且號稱擁有全台唯一具自動卸載、全黑快速啟動等先進系統。如果性能如此優越,應該有能力因應一些突發變故,怎麼會因為中油一個操作失誤,僅僅兩分鐘停止送氣,就六部機組全部當機,且遲遲無法重新恢復?
老實說,技術人員的「手民之誤」在所難免;關鍵在,系統設計要將這些疏失列入考量,供電容量也必須為天災及人禍預留空間,才能確保安全。蔡政府訂出了不可能的任務,就算成天拿著鞭子催逼,誰能保證明天不出別的狀況。
聯合/「灰犀牛」成群 政府卻無視危機四伏
2017-08-16 04: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灣長期低薪造成優秀人才外流;徒具口號卻缺乏明確規劃的產業轉型,加上能源政策扭曲,在在惡化台灣投資環境。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劉學聖╱攝影
近月來,中國與香港媒體熱議中國金融風險的「灰犀牛」事件,台灣卻甚少討論,一副事不關己的姿態。殊不知,自家門前的灰犀牛亦已集結成群。從兩岸關係急凍,到台灣經濟動能長期低迷及人才外流,乃至於近兩周的紅燈限電警戒,無一不是。
何謂「灰犀牛」事件?提出此概念的是美國學者米歇爾.渥克,他認為,那些明顯存在、卻被視而不見的巨大威脅,皆可稱為灰犀牛事件。而且,即使無法預見灰犀牛的威脅會在何時、以何種型態爆發,但發生機率極高且傷害力強的灰犀牛,絕對比金融海嘯後為人所知的「黑天鵝事件」更可怕。黑天鵝事件的不確定性,在於它「會不會」發生;而灰犀牛事件是註定要發生,只是不知「何時」發生。
例如,從早先IMF與國際清算銀行公開示警,及二○○八年G7峰會上,時任法國財長的拉加德更表示金融危機正迫在眉梢;事後諸多金融訴訟案,印證業界早知問題存在等情形看來,金融海嘯根本是當初遭到各界集體漠視的「灰犀牛」事件。只不過,黑天鵝一詞適時出現,讓那些身處風暴中心應作為而不作為的領導人,能順勢以「無法預期」為由推卸責任。
當前台灣的情況即是如此,已如同被眾多灰犀牛環伺般身處險境,絕無可能被推諉為黑天鵝事件。舉例來說,長期低薪造成優秀人才外流危機,已使台灣長期發展潛力受限;徒具口號卻缺乏明確規劃的產業轉型,加上能源政策扭曲,在在惡化台灣投資環境。然而,蔡政府仍舊讓政治考量凌駕於產業與能源政策之上,明知台灣經濟和產業發展與對岸密不可分,卻刻意讓兩岸政策惡化。包括藉教育等手段推動「去中華文化」的作為,使兩岸關係急凍,連帶影響台商的經營空間。更有甚者,把大陸台商貼上或大或小的「親中」標籤,傷害台商的原鄉情感,企業自然陸續用腳投票表達失望。近日宣布在美國大手筆投資案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直言,若沒必要,盡量不想回台投資,說出了不少企業家的心聲。
然而,蔡政府卻拒絕正視上述種種顯而易見的風險,選擇以「得過且過」的心態應付。如此一來,忽視風險日久,則愈錯失處理問題的最佳時機;二來,將發現台灣面對的不只是一隻灰犀牛,而是一群灰犀牛。由於不知哪隻灰犀牛會先衝過來,加上處理問題的能力和資源均極有限,「無所適從」的領導人遂把頭埋到沙子裡。直到問題不得不解決時,才以「見招拆招」(reaction)的方式應急,而非深思熟慮(reflection)下的「對症下藥」。
蔡總統面對灰犀牛成群而來的威脅,顯已無所適從。如同渥克之比喻,當兩噸重的灰犀牛衝過來,選擇站在原地不動的人,能全身而退嗎?更何況,最近中國軍機頻頻繞行台灣上空,刻意展現其威脅恫嚇;加上中共「十九大」召開在即,意味著未來兩個月北京的政治動作只會多不會少。尤其,對於追求比肩毛、鄧歷史定位的習近平而言,解決台灣問題無疑是獲得功績的最快捷徑,未來五年,若兩岸僵局未能紓解,中國對台灣施加的壓力只會愈來愈大。
面對兩岸關係這頭衝擊台灣永續發展甚巨的灰犀牛,蔡總統當然不必卑躬屈膝地迎合,但刻意漠視或得過且過,也絕非正確做法。更重要的是,無論蔡總統的統獨理念為何,都必須先務實地訂出一個可執行的常態戰略,讓台灣在當前全球政經環境中,得以在有能見度與可被辨識度的情況下持續「生存」。
反之,若蔡政府仍要讓政治凌駕一切,以致兩岸關係惡化、經濟發展失利的灰犀牛成群衝撞而來,將使台灣失去賴以在國際間生存的經濟實力。如此,不論民進黨標榜「天然獨」世代比例有多高,恐皆無法使台灣免於灰犀牛鐵蹄踐踏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