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我入CPTPP又落空 下一步怎麼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9460/web/

.聯合報社論/「重啟遴選」絕不應成為台大的選項
.聯合報黑白集/是政績或不是政績……
.經濟日報社論/我入CPTPP又落空 下一步怎麼走






經濟日報社論/我入CPTPP又落空 下一步怎麼走


2018-07-25 00:3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來行政院長賴清德多次表示,為了拚經濟,政府已將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視為重要工作,希望第二輪談判就有機會加入。然而,7月18、19日在日本神奈川縣舉辦的CPTPP 11國首席談判官會議後,台灣第二輪加入的希望應該是落空了。台灣無法如願的在第二輪加入,我們的下一步該怎麼做?
此次的CPTPP首席談判官會議,主要議題是CPTPP發動後新加入國的參與問題。此議題日本國民不太有興趣,日本媒體關注少,自然台灣媒體更不會去注意。然而仔細觀察有在追蹤此議題的日經新聞與產經新聞,可以發現台灣已經出局
19日會議結束當晚,日經新聞網站就報導,會中所有國家贊成擴大參與國,現在這個時間點上,最有可能新加入的是泰國,泰國以外的國家有其個別問題,例如英國在脫歐後的貿易政策未定,而台灣的加入必須與中國協商。產經新聞旗下的經濟報SankeiBiz,20日的報導也指出,目前表達想參與CPTPP的六國(台灣、泰國、印尼、哥倫比亞、英國和南韓)中,泰國與哥倫比亞可能立即進入第二回合談判。
日經新聞20日早報報導「TPP明年擴大,泰國與哥倫比亞最有希望」的訊息更明確,報導中說,兩天的會議中,泰國與哥倫比亞「等國」先成為第二輪加入國已經被討論,並且受到歡迎。雖然報導中有用到「等國」兩字,但這應該是顧慮到政策尚未正式浮上檯面的保守用法,一如新聞的標題已經清楚說明,第二輪就是泰國與哥倫比亞兩國。
既然泰國與哥倫比亞的加入都已經在首席談判官會議中被討論過了,台灣要加入第二輪,顯然是來不及上車了。但是,行政院賴院長在15日接受電視專訪,還在說台灣要加入CPTPP第二輪,顯示我們政府並無法事先掌握首席談判官會議的進度,完全局外人狀態。
儘管產經與日經新聞提到台灣無法成為第二輪談判國,是因為中國因素,但這樣的說法,會讓人忽略了日本政府的貿易策略。我們比較相信,CPTPP 11國選擇泰國與哥倫比亞做為第二輪參加國,是「柿子挑軟的吃」策略。
首先,有意願加入第二輪談判的六國中,泰國與哥倫比亞的GDP規模較小,參與貿易談判的籌碼本來就比較少;加上CPTPP 11國的越南與馬來西亞,是泰國的貿易競爭對手;智利與秘魯也是哥倫比亞的貿易威脅,在此情況下,泰國與哥倫比亞的焦慮是六國之中最強。CPTPP 11國先挑了談判籌碼少、然後心情又焦慮的兩國來談,談判結果當然對TPP 11國較有利。
此外,六國之中先挑了兩國來談,自然可以讓剩下的四國焦慮,讓其未戰氣勢先衰。再者,CPTPP 11國先跟較無抵抗力的泰國與哥倫比亞談好,建立模式,日後可以要求剩下的四國比照辦理。
台灣無法成為CPTPP第二輪參與國,其實也不用氣餒,這意味著預計明年初就會啟動新一輪的CPTPP加入談判,已經進入深水區,各國謀略盡出。台灣眼前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先拋棄台日友好的幻想。台灣近年與日本在災難互助打氣上,是前所未有的友好;然而談到國際貿易,台灣對日本五縣食品在缺乏科學證據下,仍然禁止進口,日本對台灣實在難有好感。這次泰國能先進入第二輪談判主要是日本支持,而哥倫比亞是CPTPP協商秘書處的紐西蘭支持,這說明在國際貿易談判中,有份量朋友的支持是很重要的
日本福島縣盛產桃子,在福島核災之前,台灣是主要出口地。然而核災之後,台灣斷然拒絕福島所有產品進口,這時候泰國取代台灣成為福島桃子的最大出口地,讓福島桃子在2016年回到核災前的出口量。對日本的貿易界來說,泰國是朋友,台灣是冷漠的鄰人;所以今後台灣要談CPTPP,放棄台日友好的幻想,務實地尋找台灣參加之道吧!





聯合報黑白集/是政績或不是政績……


2018-07-25 00:1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前排左二)、行政院長賴清德(前排左一)日前出席「挺改革、拚未來」社團高峰會,強調民進黨做到了前朝做不到的改革。 圖/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伶牙俐齒,但這位號稱「神」級的行政院長竟也有詞不達意、前言不對後語的時候。他最近傷透腦筋,不知什麼該列入政績,什麼又不算政績。
年金改革算不算政績?賴清德說政府沒有大肆慶祝,已夠謙卑了。而蔡英文民進黨內論及此事之趾高氣揚,為「前無古人」而洋洋自得,但訴諸公眾卻又稱本來就不值得慶祝,甚至還向「犧牲者」道歉。為此議題,民進黨更擔憂年底選情。所以,年金改革到底算不算是蔡賴政府的政績?可能內部還得喬出個共識吧。
起訴馬英九,算不算政績?政院發言人特別強調未列入政績,有此說法乃「嚴重扭曲」。但不僅賴揆曾親口附和檢方起訴的「天龍八步」說,此案本來已由北檢簽結不起訴,卻因徐國勇再度告發變為長篇起訴,能說沒有特定政黨人物介入的痕跡嗎?賴揆如今謂「非政績」,真是太「謙卑」啦!
類似的「政績或非政績」矛盾,不可勝數。台灣經濟情勢,小英稱二十年來最好,總可以算政績了吧?但民調卻顯示,國民經濟信心及股市樂觀度屢創新低。年底選舉,蔡賴輔選,敢打經濟牌誇耀嗎?
大法官英明,千方百計阻擋民眾聲請釋憲,算政績吧?監察委員英明,陳師孟以「為扁申冤」為己任,也是政績嗎?連續三任教育部長殫精竭慮處理拔管案,也是政績吧?
是政績或不是政績?對民進黨而言,是比「存在或不存在」更深奧的大哉問啊!






聯合報社論/「重啟遴選」絕不應成為台大的選項


2018-07-25 00:0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大校長遴選爭議其實不是管中閔的職位保衛戰,而是大學阻擋政治私心吞噬台灣民主的關鍵一役。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教育部長葉俊榮正就台大校長遴選案與台大展開他所謂「有溫度的溝通」,一則探詢可能的出路,二則也可能趁機分化遴選委員。目前看來,葉俊榮的態度仍在搖擺;與此同時,如李遠哲者流之反管人士則放話對台大落井下石,更有媒體公開「勸退」管中閔,要求他「犧牲小我」成全大局。在惑眾之言四起之際,台大必須要拿定意志,才不致在校史上留下可恥的一頁。
儘管現任總統、副總統、閣揆、教育部長和諸多閣員都是台大畢業的校友,但在這個議題上,他們更關心的只是個人的政治立場和權力展現,絲毫不以台大的聲譽和形象為念,更沒有關心台灣高等教育前途的心意可言可以說,這些為官者正是台灣民主走向威權墮落的表徵,眼中只有自己的權力,沒有自由、平等與法治。台大在這次事件中雖遭受打擊,但它其實並不孤單,因為多數民眾根據常理選擇支持台大,唾棄蔡政府的打壓。在此,台大務必記得自己擁有社會的支持。
不到最後攤牌,我們無法評價葉俊榮處理此事的功過。但他上任後短短時間幾次東搖西擺,看不出是因為他身段柔軟,或者是缺乏原則見風轉舵。不難想像,他更重要的任務在體察府院高層的心意與臉色,其次才是考量僵局解決的可能性,再其次才是衡酌台大的尊嚴與大學自主。換言之,就算葉俊榮想要做出有別於吳茂昆的決定,他必須先為蔡政府鋪好下台階,讓民進黨人覺得在此轉彎雖然「丟了裡子」但至少「贏得面子」。要鋪這個下台階,即可能要台大方面作出某種形式的讓步,這是葉俊榮正在布置的舞台。
但無論如何,我們認為台大絕不能接受「重啟遴選」作為讓步的一個選項。原因有三:第一,只要台大一同意重啟遴選,即無異承認先前的遴選程序正當性不足,那將使得情勢瞬間變成崩盤。第二,台大目前所爭取的,不只是要教育部還它一個校長,更要求政府停止插手大學自主,以及被威權之手遮蔽的正義及法理。台大沒有校長仍能照常運作,但若向掌權者屈膝,未來還能挺直面對師生及社會嗎?第三,以台大校內目前之分裂,尊重遴選程序是推舉校長的唯一共識;如果程序可以任意推倒重來,勢將陷入更深的惡性循環,下一個當選的校長難道不會有疑義?
近日有媒體呼籲管中閔「犧牲小我」,要求他主動放棄其校長當選資格,以便台大可以順利重啟遴選,認為這是「三全其美」之策。事實上,這樣的提議完全搞錯重點。回歸拔管事件的本質,這並不是一樁個人事件,而是一起政治打壓;其鬥爭對象也不只是針對管中閔一人,而是意在打擊不支持綠色意識形態的師生和遴委。在這種情況下,就算管中閔願意「自我了斷」,台大校方和遴委也絕對沒有接受的道理。試想,隨便把一人釘上十字架,聲稱這樣就能換取和平和寧靜,台灣不是退回獵巫時代了嗎?
葉俊榮當時如果放下內政部長的職務返回台大任教,他應該也不過希望自己能在台大當一名具有自由意志的教授,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然而,他選擇去當教育部長,我們不妨假設他確實有意願在其間穿梭,幫台大解開這個糾結。既然如此,葉俊榮就應一本初衷,切勿以為可以用「葉部長」的權威去對付台大,繼續隻手主導拔管大戲,或逼迫台大重啟遴選,乃至做出其他傷害大學及高教尊嚴的事。畢竟,官位只是一時的,教育才是長久之計
站高一點看,台大校長遴選爭議其實不是管中閔的職位保衛戰,而是大學對抗新威權政府的「大衛與歌利亞」之戰,也是阻擋政治私心吞噬台灣民主的關鍵一役台大必須意識到自己的角色,帶領社會一起對抗新政治霸權

【重磅快評】東奧正名已成台獨加速器,誰來收拾殘局?

.【即時短評】報告部長 問題不在見警率!
.【重磅快評】東奧正名已成台獨加速器,誰來收拾殘局?
.【即時短評】正名運動兩岸角力 台灣人民成最大受害者
.【即時短評】東亞青運被取消 年底選戰反助綠營加分
.【即時短評】不認同政治干預體育 紀政的認知和諧嗎?

.【重磅快評】吳釗燮放棄說謊特權 凸顯總統努力圓謊?
.【重磅快評】徐國勇莫非吃了「見警率」的姑婆竽?
.【即時短評】當「葉」底藏花遇九陽真經 下步棋怎麼走
.【重磅快評】葉俊榮的「溫暖」與李遠哲的「背後」







【重磅快評】東奧正名已成台獨加速器,誰來收拾殘局?


2018-07-25 14:27 聯合報  主筆室
由紀政(前排左二)發起的「二O二O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成為2019台中東亞青年運動會停辦的引爆點。聯合報系資料照

東亞青運只是一個祭品,是原來不一定真能成形的東京奧運正名公投的祭品東奧公投是北京真正的放矢之的,但並不是這枝箭放了就完,它已扣下了另一個扳機。
現在的情境是:北京出手將東亞青運閹割了之後,東奧正名可能真的連署過關,成了年底最受矚目的公投;而其結果亦很可能就是通過「正名」,要求我國東奧參賽代表團必須以「台灣」為名。
這把火不燒便罷,燒起來就變成了「台獨」與「維持現狀」的第一次對決,亦即,將維持現狀意涵的「中華台北」與隱含獨立意涵的「台灣」,要求一次公意判決。
更簡單地說,它就是一次變形的「獨立」公投。如果「台灣」獲勝,則台獨聲浪自此壓過維持現狀,追求台獨成為最高亢的政治調門,壓過以往以隱忍、冷靜與理性為主要訴求的維持現狀論調。
如果形勢確然走上這條頗令人憂懼的路,「東奧正名」將被記誌為台獨的勝利事件簿、與光榮里程碑,而執政的民進黨也只能從善如流,派出「台灣」代表隊與賽,並遭到國際奧會的封殺。
然而,2020年的東京奧運就在2020的總統大選前夕,它必然又將在選舉的過程中,捲起千仞巨浪,碾碎一切理性的聲音。在這一場選舉中當選的總統,恐亦無法再執行維持現狀路線。
其後果是,下一場更接近於原始「台獨」意旨的公投將應運而生,整個新政府的施政,將一再受到這類浪潮的干擾與反制,台灣勢無寧日。
當然,年底這場東奧正名公投亦可能在公民皆意識到後果之危殆的情況下,以失敗告終,但這仍不會讓事情落幕,無論「台灣」獲得幾票,它都將成為獨派用來裹脅政府或政黨的符咒,如果它只以些微票數鎩羽,則未來其裹脅力量的巨大,無論哪一個政府執政都將無法消受。
「東奧正名」公投已經是一個「台獨」運動的加速器,而它的結果就是台獨與中共的提前對決;此後,台灣參與的任何國際組織與活動,「中華台北」的模式都可能面臨內部要求正名的窘境,例如WTO或APEC亦被要求以「台灣」名義與會,而面對此一形勢,北京更難以示弱,在國際上的任何組織與活動,它都將以最不具彈性的形式強壓台灣接受,甚至直接封殺台灣的會籍或出席的資格。
最值得問的問題是,無論台北還是北京,是否都已經準備好未來的這一次次激烈的對抗與廝殺?北京這次似乎是為了將潛在的大風消滅於秋萍之末,但顯然是勢得其反!而蔡英文的政府又要如何應對?喝下這帖狂暴的台獨興奮劑,只求年底選舉獲勝,還是攔下這場危險的公投
無論是誰,都該思索一下逞勇鬥狠的後果,它的殘局未必有人能夠收拾!






【即時短評】正名運動兩岸角力 台灣人民成最大受害者


2018-07-25 12:59 聯合報  記者張文馨╱即時報導
國策顧問紀政(前排左二)發起的「二O二O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成為2019台中東亞青年運動會停辦的引爆點。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楊濡嘉攝影


中國大陸在國際上全面打壓,台灣內部獨派、民進黨立委義和團式的正名呼喊,夾在中間的台灣人民,反而成為最大受害者。
外交部前部長程建人曾說,「國際間看你,和你自己看自己不一樣」,這句話凸顯台灣在參與國際事務上的盲點。
對台灣人民來說,以「中華民國」或「台灣」參與國際活動,是再正常不過的邏輯,但是實際上面臨的挑戰很多,國際組織難參與,國際會議進不去,蔡英文總統上任時對兩岸關係以「維持現狀」定錨,然而陸方毫不領情,甚至視為敵意,兩岸難以對話,關係更陷入冰點。
在中國大陸無情打壓下,接踵而來的國際孤立、邦交國出走等問題,民進黨政府只能將正式的雙邊或多邊交流轉往發展民間組織,嘗試從新南向等其他方向打入國際社會,但從世衛大會被阻於門外、香蕉組國家隊也銷不出國門,到現在連東亞青年運動會都被迫停辦,我們面臨的是處處吃閉門羹的困局。
作為代表台灣人民與國際對話互動的民進黨政府,是否應該把「此路不通」的現實明白理性地訴諸民眾,而非動輒扣上「中國打壓」的字眼來卸責?義和團式的公投提案的確可滿足民族自尊心,然後呢?我們的運動選手還要在板凳上坐多久才能真正上場?
從民進黨政府上任至今,民進黨說了多少次的中國打壓、蔡英文又提了多少次的願和對岸對話釋出善意的建議。這些話語一鬆一緊、一快一慢,仍是無法打開兩岸關係的冰凍之門,兩岸關係停滯不前,台灣人民成為最大受害者,當然應該憤怒,然而在憤怒中國大陸打壓的同時,除了痛批大陸、信心喊話、要求國人團結一致,民進黨政府是否應該冷卻腦袋,檢視自己有多少實力?台灣有多少本錢反擊?想想我們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經濟問題政治解決、體育問題政治解決,一切問題都似乎都和兩岸牽扯相生,民進黨政府已經說了不少,民間組織或個人也開始用公投拋建議,甚至不排除透過衝撞來正名,這是台灣社會自由意志的展現,但是當民族熱情焚燒殆盡,國際現實仍須回到兩岸議題上折衝。






【即時短評】東亞青運被取消 年底選戰反助綠營加分


2018-07-25 11:21 聯合報  記者張明慧╱即時報導
四年前的全運會,台中代表隊進場時,特別拉著紅布條宣傳台中2019主辦東亞青運。圖/中市教局提供


原本歡天喜地的國際運動賽事,衍生成政治事件戛然而止,選手與運動迷期盼落空,政府籌備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成幻影。籌辦多時的2019東亞青運動會變成「南柯一夢」,台中選民失望之餘,是怪罪蔡英文政府的兩岸政策失衡?還是痛惡中共箝制台灣民間「正名運動」的言論自由打壓?恐怕後者居多。
這是台灣首度爭取到奥運等級的運動賽事,當初由國民黨前市長胡志強打通關節、巡迴各國勸說才爭取到手,屬第一功臣。但接手的林佳龍市長對此事「胡規林隨」,並未惡意杯葛,繼續投入經費續辦,也趕進度蓋出符合國際賽事的運動場館。
因此東亞青運生變,選民怪罪台中市府或市長林佳龍執行不力的可能性並不高;即便反應不夠迅速,今年5月國際奧會執委會已告知不予核准更名,仍放任民間正名運動,但也不足以構成取消運動賽事主辦權的正當理由。
尤其發起「正名運動」,不管是民進黨台中市議會黨團、或擔任東亞青奥榮譽總顧問的紀政,都屬民間團體言論自由權;中共以蠻橫政治力,想藉取消賽事扼殺人民的言論自由,反易激發公憤,對綠營投以同情或聲援票。
在兩岸關係處理上,小英政府的激進作為,原本引發不少批評和不滿聲音,年底選戰大環境對藍軍有利;但中共此番「攪局」,反讓一向主張兩岸和平共存的國民黨角色尷尬;賽事取消雖對盧秀燕的選情未必有害,卻可能讓反對中共蠻橫的中間選民因憤慨團結,反而對綠營選情加分。








【即時短評】不認同政治干預體育 紀政的認知和諧嗎?


2018-07-25 07:06 聯合報  記者程平╱即時報導
國策顧問紀政(前排左二)發起的「二O二O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成為2019台中東亞青年運動會停辦的引爆點。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楊濡嘉攝影


昨天才有媒體公布民調,爭取連任的台中市長林佳龍,以6個百分點差距落後給競爭對手盧秀燕,沒想到中共馬上就來幫林佳龍助選,在北京召開的東亞奧林匹克委員會(EAOC) 臨時理事會,以有政治勢力在島內發起2020東京奧運正名公投,公然挑戰奧會模式,對2019東亞青年運動會產生了巨大的政治風險為由,主導決議停辦2019台中東亞青年運動會
更令人意外的事,在國際體壇及國內政治都有經歷的「2020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連署發起人紀政,竟然回嗆「我無法認同用政治干預體育運動」,這話別人說可以,但從紀政口中說出來,讓人覺得紀政似乎是認知不和諧。
紀政在這次抗議中共打壓我舉辦東亞青運的聲明中說,她個人參加過3次奧運(1960、1964、1968),當時我國的奧運代表團在蔣中正總統的同意下,都是以Taiwan的名稱出賽。但紀政沒說的是,1960年羅馬奧運,奧會規定我國只能使用Formosa名稱,因此我國代表團在開幕典禮中,手持「抗議中」(UNDER PROTEST)標語進場表達抗議,紀政所言蔣中正的「同意」,不過是種「妥協」。
同樣的,現在的中華隊以Chinese Taipei參加奧運,當然也是為了能夠讓我國選手有參與國際體育最大盛會的機會,讓台灣在中共無理打壓下能讓世界看到的一種「妥協」,如果堅持要在2020東京奧運改回Taiwan,霸道無理的中共當然不會「妥協」。
紀政當然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但端看這次2020東京奧運台灣正名行動聯盟共同發起人名單,從李登輝民主協會理事長張燦鍙等人一字排開,紀政會不知道有多少人具有獨派的政治色彩?且這種在選舉年要併大選的正名公投,又何嘗不是「政治干預體育運動」?
中共的無理霸道當然可惡到極點,但身為國際級名將的紀政一定比其他人更了解,運動員經過十幾年長時間的努力,就是希望在短暫的顛峰期能與世界一流好手有一較長短的機會。因此回到現實,如果因為紀政等人的政治算計,讓中共再用同樣理由阻擾我國選手參與2020東京奧運,中共無理要負責,無法接受政治干預體育的紀政,自己享有過輝煌記憶,卻因自己的政治動作影響後進不能一圓奧運夢,難道沒有責任嗎?






【即時短評】報告部長 問題不在見警率!


2018-07-25 20:11 聯合報  記者陳金松╱即時報導
內政部長徐國勇(右)上午針對外界用三、四十年前的例子來批評他所謂的「見警率」表示不滿,並提出反駁加以說明。聯合報系記者杜建重/攝影



內政部長徐國勇一番「見警率」的治安見的,在警界引發論戰,基層罵「草包」,高層則是忙著護駕;見警率只是諸多治安作為的其中一項,輕易評論有效或無效都是草率,警政署和專家學者探討幾十年了,誰都說不準,剛上任的內政部長,當然不宜隨便講講。
台灣治安良好,警察功不可沒,誠如警政署所言,過去各警察機關已針對轄內社區、學校周邊、車站及人潮聚集之處所,由員警加強巡邏並實施重點守望等方式進行,遏止犯罪發生。
近年更引進「智慧分析決策支援系統」,將跨轄區各項治安資料如「治安斑點」、「治安熱點」及「區域情資」等訊息以大數據科技理念進行分析與應用,據以規劃勤務、採取有效勤務作為。
端詳了半天,所有政策都是警政署早就在做的,實在聽不出新部長的這番話,是什麼了不起的治安新作為。
當然見警率在很多治安事件時都曾被提及,捷運隨機殺人事件發生時,警力撒出步巡站崗,能抓到第二個鄭捷嗎?目的當然是安定民心,減少恐慌作用。
但最近治安事件,稍久的如情殺分屍,近期則是黑道火拚、槍擊,前者引發死刑存廢爭論,後者則和掃黑、肅槍比較有關,扯見警率,真的有點勉強。
治安專業不是一天兩天可及,以徐部長的經歷,很難讓人期待一上任會有過人的治安見的;想拚好治安不難,愛護警察、尊重專業,讓警察在即有制度上按部就班即可,少說點話。
至於警力問題就更不必操心,拜年改之賜,警察退休大減,警政署的五年人力增補計畫,明年可望提前完成;部長該擔心的是,屆時警察人力超編,多餘的警力,該何去何從。

去梯言/流鼻血還是流鼻水?

.東亞青運被取消/再正名公投 奧運也受阻?
.東亞青運被取消/正名被夾擊 政局增變數!
.美中「廢核」與「棄獨」的競賽
.李遠哲的影響力是媒體削弱的?
.非正紅旗的管中閔 竟然喚起台大魂
.去梯言/流鼻血還是流鼻水?
.若校園也有樣學樣…
.台灣天空很忙…共軍壓迫下 仍是空防優先
.漫畫/對撞了!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去梯言/流鼻血還是流鼻水?


2018-07-25 00:45 聯合報  公孫策
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接受美媒訪問表示,若沒有美國持續的軍事支持,台灣容易被北京武力占領。 圖/取自CNN


同一天,蔡英文總統說「防禦台灣是我們自己的責任」,而外交部長吳釗燮說「若無美國軍事支持,台灣易受北京武力占領」,個別聽來似乎都對,可是放在一起卻十足矛盾,那我們老百姓該如何適從?
這兩種說法其實從前就有,但當時卻沒有矛盾:冷戰時期,美蘇兩大陣營壁壘分明,中華民國則旗幟鮮明,那時候全國一致「反攻大陸」,但事實上台海安全必須仰賴美軍第七艦隊巡航,也就是上述兩種說法能夠同時成立而不悖。
那今天為什麼出現矛盾?因為台灣內部不存在「全國一致」,也因為國際局勢、兩岸形勢完全變了。所以當被問到「若兩岸兵戎相見,美國不會提供一兵一卒」時,蔡英文只能說「我們自己負責」,而當被問到「解放軍針對台獨軍事演習」時,吳釗燮卻無法跟蔡英文作同一說法。
呂氏春秋》的寓言:春秋時,楚國要偷襲宋國,派人先在澭水畔設立標記。誰知澭水突然上漲,楚軍卻不知道,還是照著原來的標記在夜間渡水,結果被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驚駭呼喊,不知所措。
這個寓言跟成語「刻舟求劍」的典故近似,但「刻舟求劍」最多不過撈不到失落的劍而已,強渡洪水卻是驅人入死生之地。而當今執政黨的基本國策卻正是不審時勢變化—國際霸權嬗替,情勢變化快速,卻一味死抱美國大腿,完全不考慮可能被一腳踢開。
蔡英文一直放在口上的「兩岸維持現狀」,其實就是維持馬英九口中的「不統不獨」現狀,問題在於,「現狀」是一直在變的,就像前面寓言中的「澭水水位」,當上游下起大雨,下游水位就上漲了。而國際形勢旦夕變化(美中既聯合又鬥爭),我們固不願見風轉舵,但若不能見風使舵,則船上之人遇險,掌舵者該當何罪?
明朝萬曆年間的兩位名士袁宏道與江盈科交情莫逆,一次,江盈科去拜訪袁宏道,看見袁宏道在九月間就穿了厚棉衣。江說:「穿這太熱,恐怕要流鼻紅(鼻血)喔!」一旁袁家小弟袁中道接口:「不穿棉袍又怕流鼻白(鼻水)啊!」
偏偏當今執政黨(國家掌舵者)「台獨無膽,民主無量」,擔心流鼻水卻顧不得流鼻血,事實上已經陷國家人民於一種危險境地。





美中「廢核」與「棄獨」的競賽


2018-07-25 00:45 聯合報  劉順達/教(台北市)
美國總統川普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 (美聯社)

因中共施壓,預定於明年在台中舉行的第一屆東亞青年運動會被取消。從總統府、行政院及外交部至藍綠政黨均表示嚴重遺憾與抗議。看來,兩岸關係若不改變,這種情勢發展也無法避免。
近日來中共要求四十四家國際民航公司採用「中國台灣」標示等動作,與這次針對「二○二○年東京奧運正名公投」的不爽,如出一轍。其實,簡單一句話,就是中共告訴台灣「棄獨」,否則今後樣樣招數都來
兩韓模式值得借鏡。國人還記得二月在平昌舉行的冬奧,即是南韓總統文在寅當作兩韓融冰與美朝和解的最佳平台,然後逐步促成「文金會」和「川金會」,其最終目標是讓北韓「廢核」來換取經建
惟「廢核」時間表仍困擾著川普。近日美國各界和媒體對「廢核」無具體進展提出嚴厲批評,川普反駁:九個月以來,金正恩未再核試和飛彈試射,讓美國人在夜裡平安睡覺。暗示川普業已適應金正恩的「階段、同步」節拍,不急不徐。
然而,中共面對民進黨政府執政二年多來,「台獨」工程車愈來愈狂奔,速度超前,不得不及時喊停,逼迫蔡賴政府「棄獨」。明眼人可以看出,美中的角力,其實就是「棄獨」與「廢核」的競賽






若校園也有樣學樣…


2018-07-25 00:45 聯合報  鄭惟厚/退休教授(新北市)
教育部長葉俊榮日前接受電台專訪,談如何解決台大校長遴選案僵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假設以下場景。有一位畢業班學生在某科考試被一位同學檢舉疑似違反考試規則,但是沒有任何具體證據。我把他找來,告訴他還不能領畢業證書,並給他三個選擇:一、這個科目重修(當然要等到下學年)。二、向學校申訴委員會提出申訴(因為已放暑假,也要等下學年才會召開會議)。三、我們兩人做個有溫度的溝通。
學生問溝通什麼,我說其實我也不大清楚。也許當面溝通之後,你就說畢業證書你不要了,沒關係。這樣問題不就解決了?
學生說,這是什麼狗屁建議?我回答:我只不過是遵從教育界最高領導的行事方式在處理罷了。若你有疑問,只好麻煩你自己去請教葉部長了。







台灣天空很忙…共軍壓迫下 仍是空防優先


2018-07-25 00:45 聯合報  張延廷/國防大學兼任教授(台北市)
F-16戰機在演習中衝場並施放熱焰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有關戰機意外事件是因空域管制而產生問題的討論,因為目前仍在原因調查中,不久後應可釐出一些頭緒。
一般而言,在跑道頭待命的警戒機,接獲命令必須緊急起飛時,即擁有空域優先使用權,以利迅速爬升至有利位置執行空防任務,而此同時戰管單位也會以直通電話同步告知民航管制單位,採取立體隔離或橫向隔離措施,避免發生空中接近事件,這些都是在縝密的協調下實施飛航管制,以確保雙方安全。
目前台灣的天空是全世界飛航密度最高的空域之一,地面航管的雷達螢幕上布滿了飛航軌跡。因此在天氣晴朗時我們抬頭仰望天空,可以看到許多民航機長長白色凝結尾,就不難得知台灣忙碌的天空。為了空防的安全,這群管制官必須全天候緊盯雷達螢幕,一刻不得鬆懈,當然工作負荷及壓力都大。
目前國軍所使用F-16戰機仍是西方國家擔任空防任務的主力,現在世界其他國家所使用F-16,已累積逾六百架的失事事件,不難看出飛行風險不低。飛官執行飛行任務有如置身在戰場般的險境,必須面臨非常周密的風險考驗及管控,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來形容也不為過。而國軍主力戰機部隊,都具有對空、對海、對陸打擊的多重任務,飛官的任務相對吃重,截至目前,F-16在全球的失事率雖然偏高,但國軍這幾年的飛安績效仍優於全球平均值,象徵國軍在飛安控管努力值得肯定。
近年共軍在台海周邊軍事活動日益頻繁,共機繞台從單向、雙向到多向,對我常態性示威,並壓迫我方空中防線,使我國安全面臨考驗。面對共軍常態化、體系化、實戰化的威脅,及透過文攻武嚇打擊我民心士氣,都是我們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而擔任空防重任的戰機飛行員,更時刻面臨緊急起飛執行任務,負荷不難想像,也值得國人敬重。
兵家常言「能戰才能和」,因應當前區域情勢變化及共軍武力威脅,國軍必須更加勤練精訓,才能達到以質勝量、超敵勝敵的目標,擔得起保國衛民的職責,使中共評估對台使用武力須付出的軍事代價太高,進而打消貿然對台動武的念頭,才能發揮嚇阻的效果。






東亞青運被取消/正名被夾擊 政局增變數!


2018-07-25 00:45 聯合報  鄭明德/台北城市科技大學企管系副教授(新北市)
東亞青運生變,國民黨立委江啟臣換上「搶救東亞青運」臉書頭貼,呼籲全力搶救主辦權。 圖/取自江啟臣臉書


二○一八國際同志運動會及二○二○東京奧運即將到來,知名人士祁家威與紀政力推正名運動,指「我們開始叫台灣」。前兩天在立法院造勢,有不少媒體到場採訪,但只有一位立委黃國昌到場聲援;而民進黨公職無人到場。
另一方面,對岸也開始評估台灣正名運動的嚴重性,東亞奧運理事會召開臨時會,決議取消台中市二○一九年東亞青年運動會的主辦權。現很清楚的態勢,是正名運動被左右夾擊,往後發展不樂觀。
公投法修正,激勵偏獨派的團體以台灣正名參與國際社會,恐將對台灣內部及兩岸造成衝擊。前者就是年底選舉,偏獨議題對於複數選區頗具動員力,某些候選人及相關團體自然偏愛。後者則因正名運動打台獨的擦邊球,本來就是兩岸敏感議題,具備衝突能量。特別是當美國與中國大陸關係的趨向對立,正名運動者想藉此找操作空間或其主體性。
可以想像,這股運動的能量不容輕視,因符合適當的時間點,也找到美中此時的矛盾點。不過民進黨與這股運動有選票競逐,自然不願支持。而北京對去年公投法修正也有戒心,對接下來的相關運動當然嚴加圍堵。
正名運動面臨困難,早早就在親近的媒體進行宣傳,並告知民眾如何參與。現沒有執政陣營的支持,加上北京圍堵,正名運動的發展不樂觀。這會直接影響相關獨派候選人及政黨的得票,也會影響相關團體的聲勢。正名運動被左右夾擊,提供我們預測未來政局的一條線索。







東亞青運被取消/再正名公投 奧運也受阻?


2018-07-25 00:45 聯合報  陶以哲/高中教師(新北市)
蔡總統稍早透過推特向世界發聲,抗議大陸杯葛台灣主辦明年首屆的東亞青年運動會。 圖/取材蔡總統推特


原定明年八月在台中舉辦首屆東亞青年運動會,是台灣首次舉辦奧運體系的國際賽事。因中國認為台灣民間發起「東京奧運正名」違反奧會規定,昨日會議主席劉鵬主導召開臨時理事會,包括台灣、中國、香港、澳門、北韓、蒙古、日本、南韓、關島等九個會員代表出席,會中在中國掌握過半席次的強勢主導下,取消台中市明年的主辦權
中國此舉令你我憤慨,但也事出有因。台灣長期能參加國家奧會相關賽事,源於國際奧會於民國70年(一九八一年)在瑞士洛桑與我國協議奧會模式,雙方約定台灣參賽的名稱、旗幟與歌曲。簡言之,國際奧會僅承認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若不遵守,我國選手與奧會將會被停權或取消承認,最嚴重會喪失奧會會籍與參與國際賽事的權利。
本事件發展到此,面對強勢對岸,不時借題發揮,國內領導人應有所表態與作為。特別是體育署與中華奧會長官,應加強對政府與社會大眾說明本國奧會模式得來之不易,是國際的現今共識,需留意遵守。倘若年底正名公投持續,讓對岸更有依據,最終阻礙本國運動員二○二○東京奧運成行,甚至擴及未來重要國際賽事,誰該負責?為政者請理性與長遠思考,體育運動為國際發展一大活路與活水,還是要好好的珍惜與發展。







李遠哲的影響力是媒體削弱的?


2018-07-25 00:45 聯合報  龔濟/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台大校長案爭議正熱,李遠哲火上加油,說「台大沒有能力選出一流的校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93年(二○○四年)五月十三日,時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李遠哲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演講,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談到國內政情,中央社電文說:「他強調,作為知識分子要有良知……,當國家政治失序……,就要憑良知站出來發言,他就是如此的協助陳水扁……,就這樣,他被台灣媒體一直抹黑,意圖使他無法在社會上發生功效。」
李遠哲的意思是因為他支持陳水扁,才被新聞界「抹黑」,而「抹黑」的目的在使他對社會「不發生功效」。這些話,雖時過多年,但深究的時效與價值仍在,因為這關乎知識分子的社會角色和社會責任問題。
知識分子先天下之憂而憂,當然會關心政治。李遠哲的中研院前輩院長胡適,自美留學返國,曾矢言二十年不談政治,但不久就參與《新青年》與《獨立評論》,幾乎成了「政治評論員」,熱心提倡「好人政府」,最後且做了「過河卒子」,直接「參政」,做了外交官。做為學者的李遠哲,當然能夠也應該關心和過問政治。而在一個民主國家,他支持哪個政黨和候選人,是他自已的判斷和選擇,他人無權置喙。所以民國89年(公元二○○○年)他以台灣「向下沉淪還是向上提升」為名,助陳水扁當選,且擔任他的「國政顧問團」團長,好像沒人對他有何議論。
陳水扁執政四年,視國事如兒戲,對外鎖國,對內亂政,國家已走上衰敗之路,但民國93年(二○○四年)李遠哲仍支持陳水扁,結果是一個史無前例的貪汙腐化的政府。李遠哲從未為此說過一句話。在立法院有委員問他要不要對挺扁的結果負責?他回答「大家都應負責」。很多民眾因為相信李遠哲而投了陳水扁的票,這些受害人有什麼責好負?
民國101年(二○一二年)大選,李遠哲又領銜一群學者刊登巨幅廣告,以「科學家的良知」為號召,力挺蔡英文,並為宇昌案背書。這些都是李遠哲自己做的事,並無媒體「抹黑」。倒是李遠哲的中研院同仁「草蝦之父廖一久院士,發表公開信,指李遠哲當年挺扁,換來的是不堪的八年貪腐,不堪的八年沉淪,台灣整整有八年停滯不前,走不出去。他對李遠哲喊話:「你可曾為此公開向國人道歉?如果沒有,今天又何忍再站出來,希望國人不計前嫌,再相信你一次呢?台灣人民何辜,要繼續為你個人的判斷再承擔一次風險呢?」
李遠哲似乎聽不進廖一久的話,又做了一件有「風險」的事。民國105年(二○一六年)中研院選舉新院長,李遠哲主導臨時改變選舉方式,將候選人的「均等資格選」,改成「優選順序」的「排名選」。且又違反慣例,在現場公開得票數,外界認為是在保全「綁票」成果。
管中閔當選台大校長好幾個月而不能上任,幾成僵局之際,李遠哲再度「冒險犯難」,批評台大選不出好校長來。此言一出,輿情沸騰,都覺得李遠哲不知輕重。台大哲學系教授林火旺批評說,李遠哲是學化學的,不應涉入自己不專長的領域。「如果連這種起碼的職業倫理都不懂,就是學術的巨人,品格的侏儒,叫人瞧不起。」
這些事都是李遠哲自己做的,媒體自然有報導和評論。如果李遠哲認為新聞界對他有偏見,前總統李登輝總是他可信任的人吧!李登輝在民國90年(二○○一年)五月發表的《執政告白實錄》中,有一段評論李遠哲的話:「這個人以為自己是萬能的,教改要管,九二一重建他在行,兩岸問題希望插一手,到處點到為止,卻從來不願意腳踏實地做基本的苦工,這會變成是在搞造神運動,無法真為國家做事。」
李遠哲回國擔任中研院長時,國人對這位諾貝爾獎得主,充滿了好感與敬意。是他自己言行的不謹慎和不自重,逐漸失去了公眾的信任。他對社會的影響力是他自己一點一滴消磨掉的。尤其他卸任中研院長前那個「特聘條款」的爭議,很多人認為何不留給下任院長批准。如果這也算「黑」,就更不是媒體有能力「抹」得上的。
台灣政黨輪替已具基礎,多少風流人物已被浪花淘盡,本不必把某一個人的事再拿出來談論,但是享受社會名器榮耀的人,尤其是萬人仰望的知識分子,言行應為大眾做榜樣,以建立社會共同的價值標準,使國家能循合理的規範,在正常的軌道上前進。
著名的巴勒斯坦裔美籍學者薩依德就認為,知識分子是具有特定公共角色的人,有能力「向」公眾及「為」公眾發言,履行社會責任。中國文化講求「君子愛人以德」、「春秋責備賢者」,大概也是對公共知識分子而發吧!





非正黃旗的管中閔 竟然喚起台大魂


2018-07-25 00:45 聯合報  陳稟輝/台大校友(台北市)
今年5月,台大師生及校友「反拔管」,發起「新五四運動」,數千人在椰林大道遊行,要求「還我校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每一所歷史悠久的大學都有自己的校風,而每個學校獨特的校風構成了大學的「魂」。例如清大的謙謙君子,成大的純樸敦厚,或是中興的苦幹團結,台大則是自由批判的學風。因為這樣的特色,台大人的形象是一棵棵傲然的椰子樹,每個台大人追求獨立自主的精神構成了台大的「魂」。
這個不畏強權的台大魂,最近在民進黨政府的拔管事件中,又重新在每個台大人的心中被喚醒!
此前誰都沒預料到,管中閔竟然意外成了一面照妖鏡,把政黨惡鬥的骯髒,以及民進黨「完全執政、完全貪婪」的醜陋顯露無疑。執政者傾全力動用國家機器(行政、立法、司法和監察),只為剷除異己,罔顧民主法治與大學自治,將政治黑手伸入大學校園裡。管中閔的堅持不退讓,把台前幕後的跳梁小丑一一攤在陽光下。
更令人意外的,這位原非台大「正黃旗」的管中閔(管畢業於文化大學),竟然關鍵性地凝聚了台大人對母校的愛與關懷。教育部蠻橫拔管後,新五四運動在傅鐘聚集了近萬台大校友及師生,所有人都可以深深感受到那種家中有難,孩子們由四面八方回家幫忙的焦急與憂心。
在三月廿四日及五月十二日兩次的校務會議,壓倒性的投票數支持遴委會決議。在休士頓的校友們,因為不滿理事會不願發表支持台大的聲明,而有史以來第一次辦理投票表決,並以近六倍之絕對多數票,通過支持校務會議決議,督促教育部依法盡速發聘。日前管中閔在南加州校友會的演講,更造成轟動,數百位校友展現了對母校及管中閔的支持,及對於政府違法濫權的毫不妥協。
然而拔管者不甘心,他們要營造管中閔造成台大分裂的氛圍,要管中閔像所羅門王故事裡的真母親退讓以求孩子完整。南加州近二十位校友在管中閔五百人的演講廳門口聲稱要另外成立校友會,甚至台大校園內也有特定立場的老師不時出來刷存在感;口口聲聲說為了愛台大,要重啟遴選,實際上只是為了讓他們看不順眼的管中閔退下。他們怪管中閔擾亂了台大,而這種風聲正在悄悄醞釀散布中。這些人放棄了知識分子的良知,甘為朝廷鷹犬,毫無格調。
其實拔管者大錯特錯!台大,因為管中閔,意外喚起了「台大魂」。台大正在進行一場心靈革命,過去我們太視為理所當然的大學自主、學術自由,現今竟然任由政治霸凌而侵門踏戶,孰可忍,孰不可忍?台大人心存正義與勇氣,只是過去是天之驕子,總覺得房子很安穩,媽媽是巨人,沒有人敢傷害我們。然而今天藉由管中閔,我們才體會到母校被凌遲的憤怒,台大人因為管中閔而凝聚,椰子樹竟然也能成林!我們知道唯有團結堅定,才能夠捍衛台大向來引以為傲的百折不撓與自由精神。
謝謝管中閔喚起了台大魂!天佑台大!

施振榮/新公司法契機,智財創作者應翻轉思維共創價值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施振榮/新公司法契機,智財創作者應翻轉思維共創價值
.林中斌/廟算蔡習會
.沈呂巡/莫忘故宮:外交及兩岸關係的考慮

.蘇蘅/蔣月惠—社群媒體新名人效應
.盛治仁/在小學三年級裡篩選菁英
.方祖涵/歷史崩壞的年代
.嚴震生/百歲冥誕,什麼是曼德拉的政治遺產?
.王正方/先讓一部分人窮下去?
.黃介正/習近平力爭對台戰略主動
.王健壯/大法官不能初一十五不一樣

.李清志/台北秘境潮空間
.周行一/見樹與見林的學習
.趙春山/台灣應避免身陷中美角力的困境
.薛承泰/台灣未來年表
.馬凱/不分青紅皂白 人民力量最大
.葉銀華/小米到底有沒有賺錢?
.王文華/輸了,更能展現「贏家」風範?

.陳亮恭/超高齡高速列車 台灣步履蹣跚
.洪蘭/一個無知決策 禍延三代
.嚴震生/台灣真正流失的價值—同理心
.盛治仁/打擊假新聞 社群媒體有責任
.劉維公/「吸管之亂」與諾貝爾經濟學獎
.黃介正/「習近平外交思想」確立
.王健壯/大法官忘了一五一號解釋?






施振榮/新公司法契機,智財創作者應翻轉思維共創價值


2018-07-25 00:45 聯合報  施振榮(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來自台灣的發明人經常在國際發明展中大放異彩,年年拿下許多發明獎項,但最終能在市場上將創新發明商品化並成功的案例,卻寥寥可數。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智財發明者的觀念問題,往往緊抱著機會不放,加上缺乏共創價值的機制,這也是社會文化的問題。
其實台灣的智財創作者,包括發明人、藝文創作者、學術研究者,都有此問題,導致所創作的智財無法在社會上發揮最大的價值從王道思維來看,價值是共創的,智財創作出來後,也需要有市場端才能價值交換且創造價值的過程,也要利害相關者共用參與,才能共創價值
雖然創作者是智財的源頭及關鍵核心之一,但要在市場上創造價值,還需要有投資人的資金、將技術商品化的參與者、負責市場行銷及業務推廣的人、管理的幕僚等等,才能從端到端實現價值。
尤其將智財商品化的過程存在風險,往往也會讓人傾家蕩產,加上商品化及規模化的過程更需要專業的管理及經驗累積,才能讓智財真正創造回收及知名度。
因此我要特別呼籲,智財創作者應該要調整思維,改變觀念,否則在現有文化觀念下,創作者因怕與人合作會吃虧,往往緊抱自己的創作權利,最終價值無法體現,創作也只能孤芳自賞。
公司法日前甫完成修法,新法通過後對知識商品化較友善,有更大的彈性,能夠建立共創價值且利益平衡的機制,也更具承擔風險及利益分享的精神,值得創作者掌握新法帶來的契機。
舉例來說,創作者即使100%擁有智財權利,但如果不能在市場上商品化創造價值,100%x0(創造的價值)=0,能獲得的權益是0。但如果創作者能與大家共同承擔風險,讓夥伴投入資源並引進專業管理,雖然創作者的權利可能降為10%,但10%x100(創造的價值)=10,創作者能拿到的權益是10,反而更實際,且之後有了資源還能再繼續創造更多價值。
因此與其100%自己掌握智財卻無法創造價值,創作者不如與合作夥伴共創價值,反而拿到更多。一般專利發明者在商業活動中,初期約占10至20%的權益,當規模擴大時,由於共同參與者的風險也提高,這時發明者的權益會降至3至5%,規模愈大比例就愈低
這就像智財創作者在創業初期往往是擔任董事長或CEO的職務,但隨著過程中其他參與者的資金挹注及參與,創作者往往會轉為CTO(技術長),扮演技術提供者的角色,甚至最後被踢出團隊,這在美國是常態。但在台灣因文化與觀念問題,智財創作者往往不願釋出部分權利,最終錯失許多機會。
在台灣的文化觀念中,擁有所有權的人往往就自認為也擁有經營權,其實創作者如果本身不具備經營的專業能力,反倒會讓所有權貶值。還不如將經營權委由別人替自己創造價值,自己繼續專注創作,何樂而不為?
台灣下一波需要朝高附加價值的方向發展,智財創作者的思維如不翻轉,就無法有效發展。因此我也要呼籲,未來我們共創價值的機制需要更成熟,讓共同承擔風險的參與者都能利益平衡;其次,包括來自學術界、藝文界、產業界的智財創作者,也要調整觀念,先翻轉思維,再調整機制,借重新公司法,最終讓行為翻轉,改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