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1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習近平經濟學面臨嚴峻考驗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6781/web/ 

◆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的白宮夢,未遇川普已先撞牆
◆  聯合報黑白集/誰想傷害那六成民意?
◆  經濟日報社論/習近平經濟學面臨嚴峻考驗






經濟日報社論/習近平經濟學面臨嚴峻考驗


2023-07-21 00:3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 中國新聞社


中國大陸經濟第2季出現諸多黯淡景況,非但未能拉抬全球經濟,本身甚至呈現改革開放以來罕見的慘澹局面,消費疲軟,進出口衰退,投資不振,房地產市場危機四伏,青年失業率創高,地方政府債台不斷攀高,勉力採取的降息、財政擴張與救援房地產措施也不見成效。各方不禁產生疑慮,大陸經歷三、四十年的快速成長後,是否將陷入低迷停滯深淵

當前中國經濟疲軟,消費者與生產者、內資與外資、製造業與服務業對市場走勢及未來前景都信心嚴重不足,對於政策的穩定性更是信心缺缺,因此怯於作長線與大規模投資。一個信心跌落谷底的經濟體,最大的危機是陷入通貨緊縮局面,中國近期的生產者與消費者物價指數都在通縮指標邊緣泡沫經濟破滅後的一些徵兆,中共當局如果不能在路線與政策上做破釜沉舟式調整,中國經濟有可能步上日本失落二、三十年的後塵。

問題的根源在於「習近平經濟學」是否不利於經濟成長?習近平用力重塑中國政治秩序,已帶來國家結構深度轉變,他將經濟領域視為必要的支持,大幅度經濟變革,大刀闊斧進行各領域、各層次的整改,對企業的管治愈來愈嚴苛,而且揮棒打擊,給各種產業帶來重重壓力。

民營企業的壯大,固然有益於經濟成長,但也使中共當局產生經濟自由化可能削弱中共控制力疑慮甚至催生民主變革。中共近年出台不少政策與法規收緊企業經營自由,同時將稅收和社保繳納比率大幅上調,在房產及特地民企的信貸上提高融資門檻,進而規定私企要建立黨支部加強對民企運營監控

中共監控民企多管並行,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宣告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讓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交叉持股。表面上的說法,這是為了讓所有制結構優化,但主要是提供一條央企、國企進入與兼併私企的途徑,好讓一些企業出讓股權。他抓經濟要像抓政治一樣,總是把資源置於可控可管範疇內,以便於「齊抓共管」。

習近平在擺布策略時,總是要讓人一葉障目,實際上每項舉措都帶有系統性的政治與經濟目的。其中以「共同富裕」和「第三次分配」最光彩奪目,贏得廣大支持;「有序發展」同樣擲地有聲,成管治民企緊箍咒

在約束民企的自主性之外,習近平也將減少對外的依賴性列為經濟政策的重點,以免仰人鼻息,被人卡脖子。美中貿易戰和科技禁運刺激了他更強的決心,確信必須在經濟上走上自力更生之路政治獨立,從而將未來經濟定調為「國內大循環為主,國際循環為輔」。他積極改變中國的經濟結構,創造一個由國家主導的可自給自足的產業形態。

為了強化國際競爭力,他推出一系列促進產業智能升級的政策,旨在讓信息與工業兩個進程相融合,將產業製造和物聯網、大數據以及雲計算相整合,從而優化生產與供應,加速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轉型。然而,所謂「第三產業」不是政策支持的重點,在他看來,這些產業造成了勞動力內耗以及市場投機性,無助於整體國力增強。他認為創造第三產業的消費,不如創造製造業的供給來得重要,所以要讓勞動力更多地進入實體工廠。然而,服務業對就業的重大貢獻也被抹殺了。有人認為,在他看來,社會主義就應該是一個工農社會,並以公有制為特色,其它冗餘產業必須嚴格管束。這正是「現代化社會主義強國」的精髓。

「習近平經濟學」的一大特點是著重政治性思維,比如習近平強調要讓國企變強變大,這不僅是要穩固社會主義經濟安全,也是中國應對各種經濟衝擊維穩基石。問題是,如果經濟路線和政策滲入太多政治考量,必然挫損民間與外資企業的投資信心,妨礙企業的常態營運與資源取得,從而壓抑經濟的活力與創新動能。這正是「習近平經濟學」面臨的最嚴峻考驗。












聯合報黑白集/誰想傷害那六成民意?


2023-07-21 01:5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16日舉行的「公平正義救台灣」活動,近萬民眾無懼酷暑湧入凱道前,表達這些年來對執政當局的不滿。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陳正興/攝影


這次大選,希望「下架民進黨」的民意高達六成,顯示多數人支持政黨輪替。但在野陣營因整合困難,參選者互扯後腿,彼此分散了選票,民調排名只能落在二、三、四。得「分裂的在野黨」之助,賴清德支持度雖然撞頂,卻仍居於領先,老神在在。看在選民眼裡,對如此膠著、難有展望的未來,不免充滿焦慮。

儘管每次選舉都說「選民最大」,彷彿政治人物都要看選民臉色;但是,選民遭到政治權謀玩弄的事例也層出不窮。當年的三一九槍擊案、黃俊英的走路工事件、吳敦義的緋聞錄音帶、非常光碟事件,都曾把人心玩弄於股掌,選民在訊息迷向中被誤導投票,操弄者則順利賺走選舉。

選民意向易受操控,主要是訊息管道比較不足,無法從情勢判斷大局的發展。而多年來人民國家認同四分五裂,不同世代選民接受不同的教育洗禮,再加上政客和網軍的強烈誘導,民眾要保持客觀理性更是不易。但無論如何,選戰過程再熱鬧,投票終究只是民主的過程而非目的。如果六成民眾確認「下架民進黨」是目標,即應力促自己支持的候選人朝此方向前進,別再浪費民氣。

台灣有值得驕傲的民主成就,但「人民是頭家」則似乎只是傳說,許多人仍被「僕人」牽著走。這回,六成選民再被愚弄,民主就得倒著寫了。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的白宮夢,未遇川普已先撞牆


2023-07-21 01:1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副總統賴清德日前說出「台灣總統可以走入白宮,我們所追求的政治目標就已經達成了」,傳出遭到美國關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副總統賴清德下月將率團出訪巴拉圭,但政府宣布他將「過境美國」時,卻反常地低調,亦完全未提過境地點。不僅如此,賴清德上周發表的「台灣總統進白宮」一說,似乎也帶來意外的副作用。《金融時報報導,賴清德的「白宮說引發華府對其兩岸政策的疑慮,並要求台灣方面釐清他的說法

作為總統參選人,賴清德過境美國原可當成民進黨有利的發揮題材,但蔡政府卻低調處理,顯示其過境待遇不會有太高的規格或值得宣揚的安排。其中原因,可能有三:第一,拜登政府正忙著與北京修復關係,在布林肯、葉倫、柯瑞相續訪陸後,緊張才稍稍降溫,美方勢必不願此時為了賴清德的過境又搞到前功盡棄。亦即,賴清德此刻過境,其實是碰到了「時機不宜」的敏感關節,不會受到美方熱烈擁抱。

第二,賴清德自命為「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儘管他自己更強調「務實」一詞,但美方更在意的卻是「台獨工作者」這個命題。正因如此,華府一直以來對賴清德存有疑慮,認為他無法像蔡英文那樣保持比較彈性比較穩健的兩岸路線。為此,賴清德這次競選雖幾度試圖澄清及修正,但顯然效果不佳;美方也擔心他在美發表太「出格」的言論,導致難以收拾。

第三,台灣的大選情勢依然混沌,AIT 主席羅森柏格雖已會見過朝野參選人,卻保持開放態度對待,希望公平對待各政黨參選人。拜登政府若給予賴清德高規格的接待,會被解讀為美方有特定傾向,即違反了「平等原則」。如此,未來侯友宜九月訪美,或柯文哲再度出訪,接待上即可能更形棘手。

意外的是,當美方還在安排賴清德的過境訪問,賴清德一席「當台灣總統可以走入白宮,所追求的政治目標就已達成」的說法,卻讓自己更深陷泥淖。就台灣的立場看,一個正在競選我國總統的人,卻把「走入白宮當成最高目標,當然很離譜。假使眼睛只盯著美國,他把「服務人民」放在什麼位置?如果這是賴清德的信念,那他應該受到選民嚴格的檢視;人民選總統,難道只是為了把他送去白宮?

然而,賴清德「白宮說」的另一可能,或許是因為他的天真和不務實。賴清德過去在從政路上,喜歡作高調的道德表態,卻因為過於強烈而顯得僵硬,並違反其他更高原則。例如,他在台南市長任內為反制議長賄選而拒赴議會,卻也因此破壞民主監督機制,凸顯他自視高於體制。從美國的立場,賴清德的「白宮說」也冒犯了美方既有的「一中政策」,顯示他企圖要影響或推翻華府外交政策,這又犯了外交大忌。賴清德在宜蘭和旅外鄉親談前進白宮時,說得口沫橫飛,他可能沒想到自己踰越了分寸,反而造成自己的不利。

把拜登政府對台的友好,想像成台灣總統可以「前進白宮」,甚或渲染成美台建交,是炫耀和誇張的行徑,也凸顯賴清德的不務實、不成熟及不謹慎。更別忘了,正要挑戰拜登的前總統川普已磨刀霍霍,極可能在美中關係上刻意唱反調以取利。一旦川普當選,台灣的戰略地位勢將被華府官員重新定義,這點,是台灣朝野參選人都應審慎以對的事。觀察川普日前的談話,他除不肯表態出兵保衛台灣,還要對台灣課徵關稅、設置貿易壁壘等;這顆大石頭,賴清德繞得過去嗎?

賴清德的「白宮說」,與其說是個人夢想,不如說是政客的妄語,結果是搬石頭砸自己腳。賴清德還沒遇上川普,就先撞牆了。




賴過境外交 走入白宮?勿在剃刀邊緣項莊舞劍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6781/web/ 

◆  賴過境外交 走入白宮?勿在剃刀邊緣項莊舞劍
◆  我請客你埋單 中央借花獻佛
◆  冷氣房外套vs.烈日人偶裝
◆  AI這題 總統參選人請答
◆  分析大數據 南丁格爾救傷兵無數
◆  史博館整修延宕 文化部該檢討了
◆  沒台企贊助的謝淑薇冠軍夜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賴過境外交 走入白宮?勿在剃刀邊緣項莊舞劍


2023-07-21 02:34  聯合報/ 趙興鵬/作家(台北市)
季青漫畫


日前總統府宣布,賴清德將擔任蔡英文特使,率團參加友邦巴拉圭總統當選人潘尼亞八月十五日就職典禮,途中會循例借道美國過境。大陸外交部對此提出警告,也講得難聽,稱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分子「竄美」,並表示會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採堅決有力的措施捍衛主權,至於是什麼樣的措施則未講明。顯然,對岸還在看事態的發展,以做出不同回應。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則說,過境美國符合一中原則,北京沒有挑釁理由;而對中國大陸稱將採取堅決有力措施捍衛主權,布林肯則沒有太多著墨,也未透露賴清德過境的地點,我外交部長吳釗燮則說,台美默契就是只要磋商完成就會對外宣布

當然,賴與一般政治人物過境美國仍不盡相同。第一,賴被中共定位為台獨死硬派,他本人亦未修正「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論述。第二,賴目前是民進黨的總統參選人,能參加巴拉圭總統就職典禮,是蔡英文藉過境美國餵食賴,以墊高賴總統大選的勝選機率;而這與中共的期望值不合,也就讓賴清德這次過境變得敏感。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重申,台灣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言下之意,賴參加友邦總統就職典禮不是問題,過境美國才是問題,對中共來說,賴此行是項莊舞劍,意在過境外交藉機謀獨而已。

類似的擦邊球,台灣早已樂此不疲,每每中共相關部門例行抗議,最後多不了了之,只有前總統李登輝當年到母校康乃爾大學演講,造成大陸不滿,爾後搞了一次導彈危機。這次賴清德借道美國,日前還曾揚言其政治目標是「台灣總統走入白宮」,這會不會逾越中美的默契?也難怪根據外媒報導,就連美方對此也有所疑慮,並要求解釋。

若再加上這屆漢光演習針對性極強,賴清德訪美會不會也因此有恃無恐?不幸的是,若大陸真如其外交部所提「堅決有力的捍衛主權」採取行動,則兩岸兵凶戰危,陡升一級,這種好面子的過境外交,是利多?還是利空?蔡政府應善加斟酌。

最令人擔憂的,是裴洛西訪台、與蔡總統過境美國會晤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惹來中共兩次大軍演,解放軍空軍沒收海峽中線,飛抵臨海廿四浬外窺視,海軍亦駛近我領海不遠處,陳兵各港出海口,形成常態化海空壓迫式巡航,這次共軍如超越前兩次軍演,還會有什麼樣的新招,升高兩岸緊張關係?國防部應要未雨綢繆。

不過,最佳的避險方式,還是賴這趟剃刀邊緣式項莊舞劍,民進黨與蔡政府應有所節制,項莊舞劍就舞劍,但千萬別放在剃刀邊緣。













我請客你埋單 中央借花獻佛


2023-07-21 02:38  聯合報/ 張家羽/公(投縣埔里)
行政院長陳建仁。記者黃義書/攝影


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總統、立委大選在即,也是執政黨大撒紅利的最佳時機。行政院日前拍板,一一三年軍公教人員調薪四%、警勤加給調升十五%,對尋求連莊的執政黨而言,這或許是固守選票方法,而對曾公開表示「年改成功未大肆慶祝是謙卑表現」的某總統參選人來說,這也許是安撫軍公教策略;殊不知,行政院近日宣布,其中有縣市、直轄市將自行負擔部分經費,無疑是對地方政府的奇襲,讓人不免質疑「中央請客、地方埋單」。

行政院隨後提出說明,其中一項理由是「根據地方制度法、財政收支劃分法,地方政府人事費用屬於地方自治事項,應先以自有財源優先支應」,筆者認為此說法顯不合理,畢竟調薪決策是今年六月由行政院拍板,若衍生出的人事經費,是從地方政府原先規畫的預算支應,將會排擠其他施政規畫;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依照行政院的邏輯,是否未來地方政府能各自決定公務人員的薪資調整?反正最終均是優先使用地方政府的預算。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兩年前新冠肺炎肆虐期間,民間企業積極採購疫苗,突破當時中央對外採購的瓶頸,但進來的疫苗卻統一由中央權責分配,類似邏輯與這次案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管是祭出紅利政策,抑或是疫苗配給統籌,儘管不是使用中央資源,但啟動的話語權控制權全是由中央決定,導致光環均由中央政府接收,相關財源、資源就轉嫁給第三方煩惱,如此「借花獻佛」的高竿戲碼,真是屢見不鮮

預算規畫具有排擠性,因此若新增制訂政策措施,本應思考是否有財源支應且編列相對預算,而非一味的許下承諾,收割政治效益,實際卻要地方政府逕自吸收,欠缺責任感不說,同時也將容易被聯想是否為政者有特殊目的,反倒得不償失。











冷氣房外套vs.烈日人偶裝


2023-07-21 02:32  聯合報/ 李亞琪/服務業(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穿棒球外套在圓山大飯店出席民進黨全代會,一句「冷氣還不錯」,引發爭議。記者余承翰/攝影


連日高溫,台北燠熱難耐,平心而論,吹吹冷氣並不為過。但是當上萬多名群眾頂著盛夏高溫在凱道遊行,訴求居住正義和司法改革,同一時間,身穿棒球外套的民進黨高層則在大飯店冷氣房舉行全代會,蔡總統說:「冷氣還不錯」,這就讓人觀感不好了。烈日下的吶喊,冷氣房的倨傲,兩相對照,無怪乎人們會發出「一個台灣,兩個世界」、「不知民間疾苦」的喟嘆。炎炎夏日,誰都想要待在冷氣房,但我們的年輕人頂著烈日走上凱道,只為了公平正義,為了將來人人都吹得起冷氣。

上周末去圓山花博公園,看到有街頭藝人在大太陽底下賣力表演,前面的打賞箱稀稀落落。不遠處,有人穿著熊貓人偶裝在做廣告,也應遊客要求合影拍照。豔陽下,穿著厚重人偶裝,真讓人擔心他會不會中暑,這樣的辛酸只為賺取微薄的打工費。冷氣房的外套、美食、美酒與烈日下的人偶裝、汗水、淚水,如此涇渭分明,階層差距,或許他們連嘆息的時間都沒有,只能不停地為溫飽打拚。

一名當會計的朋友說,辦公室通常只有老闆夫妻和她,老闆娘和她商量,說公司生意不好,要節省開支,能否共體時艱,不開冷氣,只開送風?朋友說,老闆娘都這樣講了,她連送風都沒有開,就吹電風扇吧,畢竟比起沒冷氣吹,沒工作更可怕。

在工地上班的鄰居大哥,工作時必須穿著長袖,若穿太薄,扛鋼筋時,曬得發燙的鋼筋會把皮膚弄傷,在毒辣太陽下揮汗如雨,有時候實在支撐不了,做半天就回家了,他說再做下去,恐怕連命都沒了。

物價不斷飆漲,即使蛋價近日降下來,一些上漲的物價則再也回不去。同事說,能省則省,睡前才敢開冷氣,還設定時間關閉,不敢開到天亮。日前在社群看到有位爸爸貼文,說他是上班族也是家庭煮夫,晚餐都控制在兩百元內,要餵飽一家四口,覺得好累,引起許多共鳴。在物價高漲,不景氣的當下,真的不是人人都吹得起冷氣,蔡總統那一句「冷氣很不錯」,聽了只會讓人涼到心裡。












AI這題 總統參選人請答


2023-07-21 02:45  聯合報/ 戴世瑛/律師(台北市)
圍繞AI所衍生的經濟、社會、國安問題一籮筐,對策難覓。 (示意圖) 圖/ingimage


AI 晶片大廠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與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相繼返台,掀起國內熱潮。若再加上代工龍頭台積電,實已宣告了「台灣幫」與「台灣製造」在全球科技業的領導地位。

從台北股市 AI 概念股如緯創、廣達、英業達等輪番大漲來看,預期電子製造業將受惠於該科技,找到新發展動能,進而帶動整體經濟成長。但與此同時,向來困擾產業的「五缺」,恐亦隨之加劇。尤其生產高階 AI 晶片,需耗費大量的水、電,與土地資源,對能源、環保、農業等層面可能構成嚴峻挑戰。

其次,「不患寡而患不均」,觀察因這波股價創新高,廣達林百里躍登台灣新首富的現象,除應關注質疑 AI 是否搶走人類飯碗、拉高失業率、外洩機密、孳生詐欺橫行外,身為 AI 設備製造的重鎮,台灣還應特別提防相關產業過度集中、結構失衡與財富分配不公,會不會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造就階級對立的不穩定 M 型社會

況「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更讓人憂慮的,是因關鍵核心生產的獨占壟斷,台灣恐成為全世界的箭靶或焦點。近日川普點名台灣搶走半導體工作,早該阻止並向台灣課關稅,可見一斑。

在中美科技戰與兩岸兵凶戰危的背景下,既掌控 AI 硬體製造鏈,台人終將面對的,係外國為分散風險,干預施壓我方遷廠與人才外移?或促使國際結盟合作保台,加速形成「矽盾」?抑或逼迫在聯合國喊出「平等獲取和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反對利用人工智能謀求軍事霸權、破壞他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對岸,為避免自身遭「卡脖」,不得已鋌而走險?

圍繞 AI 所衍生的經濟、社會、國安問題一籮筐,對策難覓。然各黨總統參選人與團隊仍忙著衝民調、拜廟固樁、討論誰配誰,僅剩仍不知是否參選的郭董曾概括提及,為此,我不由得捏了把冷汗。













分析大數據 南丁格爾救傷兵無數


2023-07-21 02:41  聯合報/ 鄭宗記/政大統計學系教授(台北市)


連接俄國本土與克里米亞半島的「克里米亞大橋」(又稱刻赤海峽大橋),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一條關鍵供應路線極具重要戰略意義;近日此橋又遭損毀,不禁令人回憶起,發生在一八五三至一八五六年間克里米亞戰爭。此戰爭對於現代戰爭的型態、歐洲與近東區域近代的發展,皆產生許多深遠影響;其中一項是有關野戰醫院條件改善

克里米亞戰爭中,死亡戰士高達五十餘萬名;大多數士兵不是在戰場上陣亡,而是因在官方漠不關心情況下,忽視野戰醫院衛生條件,常見大規模致命的感染。許多士兵發現,他們在醫院內的健康狀況比在醫院外惡化得更嚴重。

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擔任護理工作,她藉由整合醫院間的資料與病歷紀錄,計算死亡率之統計;她發現一名士兵在野戰醫院死於疾病的可能性是在前線的七倍。同時,南丁格爾透過能與英國皇室及軍方高層直接溝通的關係,建議提供更好的醫院設備和清潔設施、改善整體衛生環境。同樣的資料也說明,當英國政府解決惡劣的衛生及生活條件後,顯著地降低在野戰醫院因感染疾病導致之死亡率,大大提高受傷戰士的生存率。

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戰爭的努力受到世人關注,成為維多利亞文化象徵,特別是廣為國人熟知的,在夜間巡視受傷士兵的「提燈女士」;戰後她在倫敦創辦了英格蘭第一所護理學校。

南丁格爾因救治傷員時開創與宣傳現代護理的觀念,實現對專業化需求完全是憑藉資料循證的成果南丁格爾因此說:「統計學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科學,因為它依賴於其他所有科學和每門科技、技術的實際應用;統計科學對於所有政治和社會管理、教育及所有基於經驗的組織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它只提供我們經驗的結果。」

在大數據及 AI 風靡的年代,我們所處的是一個人類需要更好地量化事物社會統計科學在幫助解決各類問題更顯重要。分析現有資料,意謂著認識過去,會更容易了解現在,就可觀照未來統計目的絕不在操弄、改變事實與結果;正如統計沒有直接改變世界,僅是幫助科學與社會變革發展













史博館整修延宕 文化部該檢討了


2023-07-21 02:40  聯合報/ 王賢文/公退(台北市)
史博館整修五年仍未完工。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攝影


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七月史博館最後一檔展覽結束後,當時館長黃新田先生宣布,三年後民眾可看到一座嶄新整修後的新館舍,他會再回來主持開幕展。

沒想到,史博館預計三年內部整修竟然拖了五年, 至今還不知道何時可完工開幕。黃新田去年退休了,接任的梁永斐館長到任一年多,也傳出壓力過大提出退休申請。

史博館只是整修,工程竟可延宕兩年多,給人對文化部掌管的南海學園幾個館所觀感不佳。隔鄰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台北當代藝術設計中心,兩年前的一場小火災,竟也拖到快兩年還沒重新開幕;南海學園三大館舍,只剩國立台灣藝術館獨撐場面

文化部需要好好檢討,工程為何一直拖延?說是缺工,缺材料,附近的中正橋改建,比其晚開工,卻已預定九月底和明年初分雙向要通車了。

據筆者這五年觀察,自史博館開工整修後,敲敲打打的工程聲音或排放工程廢水等,也影響植物園的生態,植物園荷花一直長不好,一些鳥類,如翠鳥、五色鳥,白鷺鷥、甚至麻雀都少了很多,可能就是受到工程影響。史博館的圍籬放了太久,民眾繞行植物園動向受阻的不便也夠久了,耐心漸減。

從兩年前就應完工,到今年三月、五月、九月、年底可重新開幕的消息,一改再改,到可能到明年農曆年還開不了幕的訊息一直傳來,讓民眾對政府也失去信心。













沒台企贊助的謝淑薇冠軍夜


2023-07-21 02:28  聯合報/ 李加耀/台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教授(台北市)
台灣網球好手謝淑薇(左)16日與捷克老搭檔史翠可娃,贏得今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女雙冠軍,聯袂抱走兩人合作的第二座金盃,這也是她個人第6座大滿貫女雙金盃。(美聯社)


身為一名網球愛好者、球迷,這次的溫布頓網球公開賽令我們度過一個難忘的冠軍夜,或許焦點多在新球王的誕生與世代的交替上,謝淑薇在雙打上的空前成就似乎沒受到太多矚目,這或許是謝淑薇網球家族的宿命吧!

謝淑薇手握六座女雙大滿貫冠軍獎盃,尤其卅六歲復出後還能連奪兩金盃,不僅為台灣網壇立下里程碑,也可能是很難再跨越的成就,更是世界級的紀錄;祝福者雖不少,焦點卻總掩沒在謝家與詹家間歷史恩怨。身為網球迷,十分惋惜,雖然是雙打,但在其他運動發展完善的國家應該也是功成名就、商業贊助滿手,怎麼一位世界級運動員沒有任何台灣廠家的商業支持呢?

廿年前謝淑薇已漸打出名號,個人也剛好從事網球的田野研究,當時目睹了謝爸對謝淑薇嚴格訓練,也讓謝淑薇逐漸在國際網壇嶄露頭角。詹詠然在那時也從台中北上投入陳南教練門下,為詹詠然奠定日後走向國際基礎。理當可以攜手到國際打江山的兩位頂尖網球選手,日後卻走向了大家都知道的爭論,兩個網球家族的事件一再登上媒體

當謝淑薇再度拿下冠軍,我們理當歌頌她的成就,但就又再度落入歷史的糾結與爭論,可惜了,這麼美好的冠軍夜,她不只屬於謝家,也屬於台灣網球。

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世大運之後,台灣社會對運動員的關注為他們帶來了商業收入東京奧運推波助瀾讓不少台灣運動員商業收入甚至高於獎金與政府補助,台灣也進一步邁入運動發展完善國家之林。但六度拿到大滿貫冠軍的謝淑薇,卻看不到任何的台灣商業支持,這讓我更加疑惑了,是歷史的這些糾結與爭論阻絕了商業贊助嗎?如果不是,為何這位世界冠軍得不到台灣企業的青睞呢?這廿年來的恩怨,或許是因制度不完善而延伸出各種衝突。

謝淑薇已逾卅六歲,我們作為她球迷的日子也為數不多,願不久的將來,她能身穿台灣企業贊助的球衣再度拿下令我們心醉的冠軍盃。謝謝淑薇和謝家帶領台灣走到世界之顛,也期待妳再度舉起金盃!



盛治仁/正義還在遙遠處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盛治仁/正義還在遙遠處
◆  方祖涵/愈來愈糟的球場判決?
◆  陳亮恭/不孝有三還有五 此無後非彼無後
◆  劉憶如/碳市場、碳定價及台灣碳權交易所
◆  葉銀華/經濟、股市脫鉤的風險







盛治仁/正義還在遙遠處


2023-07-21 00:48  聯合報/ 盛治仁(雲品國際董事長)
台大前校長管中閔(右)與作家楊渡(左)一同撰寫出版新書「大學的脊梁:台大校長遴選事件與管中閔心情記事」。本報資料照片


最近看到管中閔校長和楊渡作家的書信對談,很有感觸。兩位先生合著「大學的脊梁」一書,記錄了民國一O七年(二○一八年)時執政者如何以鋪天蓋地力量卡管」,試圖阻止管校長就任。此書是紀錄片兼照妖鏡,讓大家看到有權力者如何試圖剷除異己曾享清譽知識分子如何因政治立場背棄理念,以及有脊梁的清流如何抵抗壓力,堅持信念。

從結果來看,管校長最終得以上任,似乎正義獲得伸張;事實上,從兩方面來看,正義還在遙遠處。第一,卡管案因為受到全國關注,且是非相對容易判斷,許多不當操作和兩方應對都有受到檢驗,讓事件真相不至於被一手遮天掩蓋。但絕大多數能見度不是那麼高,或是是非黑白並非那麼容易分辨的個案,就很容易受到權勢操弄

卡管案」絕非當權者第一次用這種方式去抹黑政敵,正是過去成功的經驗讓其肆無忌憚,才會出現書中種種令人瞠目結舌的情節。一件卡管案的結果,蓋不住背後更多冤案的存在。

另一方面,正義真的在此案獲勝了嗎?管校長在書信中提到被攻擊當時的心境,「如何從憤怒和委屈,轉成挫折、消沉、痛苦、恐慌,乃至於墜落絕望的深淵」。被社會公審後,看到任何不實指控或某些人名,會全身立刻緊繃寒毛直豎,其實跟現在被性騷霸凌的受害者感受類似。

被害人需持續面對這些傷害的後遺症,而部分加害者還是位居高位。管校長提及在一年多前出席活動時,還要在現場聆聽當初加害的「長官」致詞訓勉,感謝管校長在過去擔任行政院部會首長職務時對其給予的協助,令他不解一個人的價值觀怎能如此錯亂?另外一位加害者則在活動中牽起他的手一起喊口號,活動結束後,管校長只能拚命洗手。

正因如此,他無意續任校長,並引用王國維語義無再辱」明志,選擇「不會為了任何職位再忍耐任何形式的羞辱」,回到快樂自在教學和研究生涯。管校長也承認之前所謂年齡和世代交替等理由,則並非他不續任之真正原因。

雖非當事人,無法完全了解管校長感受,但能同理他想遠離政治紛擾心情。我其實不解社會有時評判事情浮動標準,職棒球員如涉賭打假球被抓,會被球隊開除且永不錄用;政治人物媒體政治利益造謠或誹謗,造成社會和個人的傷害不比打假球小,即使經過艱難且極少數成功的司法判決確定後,卻還能夠繼續在政壇上興風作浪,不必付出代價。

難怪現在很多事件連簡單的事實都很難釐清,淪為各說各話。原因就是球賽觀眾不管支持哪個球隊,知道球員打假球就會憤怒並且不想看了,但是選民卻還是習於用立場決定要選擇哪一個說法來相信,而不是用事實。

這個現象如果沒有改變,就很難期待我們的社會能夠明辨是非;是非不分就很難有民主政治必需的理性討論公共空間,來解決紛爭並凝聚共識。希望我們的選民能早日向球迷看齊,不分顏色擺脫黨派立場束縛,讓球員規規矩矩打球,政治人物正正當當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