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2日 星期日

經濟/金融產業政策何在?

.聯合報社論..可怕的,是調製仇恨配方的人
.聯合報黑白集.中華台北不是中華民國
.經濟日報社論.金融產業政策何在?




經濟/金融產業政策何在?


2016-06-12 01:2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金管會主委丁克華上任後,提出天使基金、夾層融資、鼓勵保險業資金買國內股票與投資公共建設等政策,雖然立意頗佳,但還需要更詳細的規劃。其實,我們更希望金管會不要僅將金融業視為資金提供者的角色,而應進一步提出整體金融產業的發展政策,並落實執行。
金管會先提出金融業提撥一定盈餘比率成立天使基金,接著加碼再將對象擴及全體上市櫃公司,鼓勵所有上市櫃公司也拿出盈餘的一定比率跟進。以全體上市櫃公司去年稅後純益1.8兆元,如按照金管會規劃提撥2%當基金,天使基金規模最高可達400億元。
當然金管會強調有關天使基金資金來源,可以是極小比率的稅後盈餘、捐贈或其他可能形式,不會來自存款、保費、政府預算或盈餘為負的業者,也不會強制,將透過溝通方式由資金提供者依本身意願提撥。金管會也希望能由此展現資金提供者的企業價值,從「股東最大利益」提升至「企業社會責任」。
然而如同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的評論,天使基金風險比創投基金更高,對企業的誘因是什麼?雖然金管會訴諸於企業善盡社會責任,但是上市櫃公司的資金運用必須對股東、債權人負責。
更重要的是,若由個別公司來經管自己的基金,則效果必定不彰;若全部集合成立天使基金,則要由誰管理?這可是重大的議題,金管會卻未規劃。這筆錢非政府資金,自然不是由國發基金管理;若由民營管理,則如何發揮效能、避免利益衝突與適當監督?再者,天使基金投資的標的是什麼?各行各業有不同專業,金管會提出的天使基金,是要配合當前政府聚焦發展的亞洲矽谷、生技醫療、綠能科技、智慧機械、國防航太等五大創新產業,還是要扶植何種產業標的?應要有明確的方向。
金管會目前僅提出集資概念,但未有解決上述疑問的管理機制,並非成熟的政策,同時,對於新政府標榜「最會溝通」的特性也有加強空間。金管會找金融同業公會能否代表所有金融業者、股東、債權人?而後來又將對象擴及全體上市櫃公司,更是沒有事先溝通,直接對外發布,更何況金管會僅是金融業的主管機關,而非所有上市櫃公司的主管機關。
其次,金管會希望推動銀行之可轉換成股權的夾層融資業務,銀行在辦理該項業務,對企業除提供放款,收取利息外,雙方可約定,一定期間後,將放款轉換成一定比率的股權。其實此項概念在20年前即已有討論,法律也沒有完全禁止,但為何目前未成氣候?此項業務觀念簡單,但困難的是轉換價格如何事先約定。根據銀行法規定,銀行投資非金融事業上限為淨值的10%,目前銀行已投資的非金融事業金額有603億元,包括已投資69家創投公司的276億元。而銀行法限定銀行投資單一被投資非金融事業持股上限僅5%,這也是限制之一,如要放寬就須修法。
再者,金管會研議調降保險業計算風險性資本比率(RBC)時,持有台灣上市櫃股票、台股基金及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的風險係數,並且參採「逆景氣循環」機制調整,亦即多頭時採較高風險係數、空頭採較低風險係數,以引導保險業資金投入國內股市。
此項政策著眼於增加股市成交量,但是否有考量將使保險業風險集中於國內股市?惡化保險公司資產負債表風險?逆景氣循環機制是否使保險業疏於風險管控?
綜合而言,我們如今尚未看到丁主委論述金融業本身的發展政策,例如:過去的銀行打亞洲盃、金融業整併、擴大資產管理業務。金管會似乎僅將金融業視為對非金融業之資金提供者,而未提出壯大金融業之政策措施。

聯合/中華台北不是中華民國


2016-06-12 01:2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閣揆林全說:「Chinese Taipei就是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Republic of China。Chinese Taipei,我方譯作中華台北,北京譯作中國台北,外國人大都理解為「中國的台北」。所以,Chinese Taipei當然不是中華民國。否則,台澎金馬關稅領域(TPKM)也可說是中華民國。
中華台北源自奧會模式,中華民國必須以「中華台北」為會籍名,以梅花五環旗為會旗,以國旗歌為會歌。這當然是矮化了中華民國。
其實,為了能參與奧運,「中華台北」以首都為會籍名,已是當年力爭的結果。否則,另案是Chinese Taiwan,那就成了「中國的台灣」。自此以後,我們大都是在「忍受屈辱/但力爭保存一線自我認同下」以中華台北參與國際活動,抵擋了北京所稱的「中國台灣」或「中國台北」。
中華台北係源自聯合國二七五八決議文的架構。但自二○○五年連胡會,「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開始進入兩岸對話,至二○一五馬習會更建立了新的里程碑,於是「中華台北」有了重新詮釋的契機。
不料,蔡政府否定了九二共識,使「中華台北」又重返二七五八架構。蔡政府如今所持「中華台北」,又倒退至二七五八的一中原則,對十餘年來「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追求傷害至大。
林全應知,中華台北不是中華民國,仍須朝「一中各表」努力。

聯合/可怕的,是調製仇恨配方的人


2016-06-12 01:2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洪素珠攻擊榮民事件,引發社會大眾的廣泛重視,朝野政黨也分別採取了積極的回應。蔡英文總統在臉書上分享了洪秀柱的貼文,朱立倫也前往留言呼籲停止撕裂國家,這是良性互動的第一步。此外,退輔會主委李翔宙和洪秀柱分訪受辱榮民,也有平撫作用。然而,要解開族群仇恨及社會敵意,絕不能只靠這類危機處理的表面功夫。
近幾年,台灣社會的族群或社群的敵意不進反退,民眾之間的包容意識也有薄弱化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洪素珠隨機對外省老人展開霸凌和羞辱攻擊,反映的只是冰山之一角。一個洪素珠,其實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調製仇恨配方的政治人物。在這些政客的動物農莊裡,可以養出成千上萬個像洪素珠這樣信仰堅定、行動無畏的人,專門挑特定族群的年老同胞下手;她滿腔熱血,連珠炮般地誦唸著政治人物傳授的口號,完全忘了「人性」這回事。
洪素珠的言行,其實就是近幾年台灣極端政治及虛偽政治的縮影。她打著PeoPo「公民記者」的旗號,四處聲討她稱為「中國難民」的落單外省老人,不分男女,一律厲聲叫罵「滾回去」。另外的時刻,她以「故事媽媽」的角色出現在國小教室中,把她那一套邏輯「全世界最笨的是台灣人,拿金錢拿技術養大敵人,然後自己死無葬身之地」,傳授給小學生。再另一些時刻,她以「台灣民政府」成員的身分,在街上兜售台灣民政府的身分證,聲稱憑此身分證可以無需簽證直接赴美,年滿六十五歲可以月領一千美元。
但當洪素珠辱罵事件一傳出,所有與她相關的單位都忙著撇清。成立PeoPo公民記者平台的公共電視,無法否認洪素珠是該平台的「公民記者」,只能辯稱該霸凌影片並非放在公視的平台上,而是發表於其他網站。當初公視設置PeoPo平台,標榜的是「你的小故事,我的大新聞」;二○○九年,當時的公視董事長鄭同僚還曾頒獎給洪素珠,以獎勵她「在地扎根」的行動拍攝。試問:培養「公民記者」的初衷,為何變調成「公民霸凌」?而一出事,就忙著切割?
高雄市三民國小的推託態度,也如出一轍。請校外志工為孩子講故事原無可厚非,但出事後,該校卻辯稱洪素珠只是代班一次的「故事媽媽」;但不旋踵,即被民眾踢爆,洪素珠接連三個月都有代班紀錄。而所謂「台灣民政府」更是滑稽,以「中央辦公廳」名義連續發出兩篇聲明,居然稱該組織未曾設置「公民記者」,若再有媒體將洪素珠指為該組織記者,將保留法律追訴權。這個組織多年來被警方視為「詐欺」組織,卻因「台灣民政府」這頂政治大帽,又有前司法院副院長擔任過該組織主席,調查行動不了了之。
洪素珠之所以走火入魔,除了上述種種原因,更重要的是台灣政治因統獨之爭而不斷尖銳化,政客因此必須扭曲歷史、顛倒是非,以便為自己創造有利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族群動員是最容易使力的槓桿,汙蔑特定政治人物「賣台」還不夠,便乾脆把整個族群或陣營一起抹黑。在「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方程式中,只要加點「仇恨」的酵素,整個配方就完成了。在反服貿運動中,動員的機制不正如此簡單?
洪秀柱呼籲「勿相互仇視」,蔡英文則呼應說「中止撕裂,願從自身做起」,兩人的態度都相當正面且充滿善意。兩位朝野女主席,如果能本著這樣的善意,共同採取一些象徵性的和解行動,甚至包括制訂「反歧視法」或「族群平等法」,也許有機會修補台灣社會日益擴大的裂痕。
散布仇恨,就像打開灑水機那麼簡單的事,只要看看網路留言即可知。一旦傷害造成,社會要從創痛中療癒,卻不知要到何年何月。可怕的不是洪素珠,而是那些用仇恨來澆灌她的人。

名家縱論/新南向政策/星期透視/半總統制下 府院黨的三角習題

.辱罵老榮民/洪素珠 鄭南榕 太陽花
.辱罵老榮民/輿論力量大 警惕「洪素珠們」
.辱罵老榮民/背後那雙手 撕裂族群的真凶
.辱罵老榮民/3個總統 教出洪素珠
.名家縱論/新南向政策
.星期透視/半總統制下 府院黨的三角習題
.奉上軍購前 看清美中現狀
.大型開幕式 為凝聚共識而努力
.畫中有話/少子化困境




名家縱論/新南向政策


2016-06-12 02:12 聯合報 胡勝正

蔡總統在就職演說宣布,新經濟模式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推動「新南向政策」,加強和全球及區域的連結,提升對外經濟的格局及多元性,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為推動「新南向政策」,總統府特設「新南向辦公室」,顯示推動這一政策的決心。
南向政策,原本是一九九○年代政府啟動的一項經貿外交政策,以東南亞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新加坡、越南、汶萊等七個國家為範疇,推動擴大投資與貿易,成果不錯,並衍生政治紅利,例如,報載我國正副元首出訪友邦國家,曾數度獲得東協友邦國家的協助。
但隨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南向政策漸被西進大陸取代,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後,更有不少台商撤資。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工資及經營成本上漲,台商又逐漸增加對東協國家投資,帶動我國對東協貿易,成為我國第二貿易夥伴,二○一五年我國對東協六國出口金額為五百一十六.五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十八.一%,僅次於中國大陸及香港的三十九.四%,超過美國的十二.一%;我國從東協六國進口金額為二百九十一.一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十二.三%,僅次於中國大陸及香港的十九.七%,與美國的十二.三%相當。
我國對東協六國投資,累計(一九五二至二○一四)達二百四十一億美元,迄二○○○年代初期,台灣在東協各國外人投資排行榜仍名列前茅:越南、第一;泰國、第三;馬來西亞、第三;印尼、第七;菲律賓、第八(二○○四年資料)。
總之,新南向政策已有堅強基礎,舊南向政策單純以促進投資與貿易為主軸,新南向政策有雙層的訴求,顯示其必要性與緊迫性:首先,要打破現有貿易結構過度依賴單一市場(中國大陸)與單一產品(資通訊產品),藉以降低貿易風險,縮小經濟循環波動震動幅度;其次,建構並強化參加區域整合組織的能量,避免被邊緣化,喪失對於未來的自主權為目的。
政府已積極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雖未明講,啟動新南向政策似乎隱含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態度。因為東協各國加上中國、印度、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等六國構成RCEP的主體,而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汶萊又同時是TPPP與RCEP的成員,更是我們必須爭取的對象。
新南向政策的範疇,較舊南向政策多了一個印度,印度近來經濟表現亮麗,二○一五年經濟成長率為七.六%,優於中國大陸的六.九%(世界銀行估計),其產業強項為資通訊軟體、生技(學名藥)、汽車等,與我國有產業互補效果,對台灣相當友善,而且較無政治顧忌,是一個具有潛力、值得開拓的市場;最大的挑戰,在於雙方距離稍微遙遠,以致國人長期忽略這個市場,在互相了解與互相信任不足之下,開拓市場有一定的困難度,必須從文化、教育、學術、科技等交流著手。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市場是馬來西亞,該國近來雖有一些醜聞,但其發展成為伊斯蘭金融中心,成效不錯,是進軍中東的好跳板。
舊南向的參與者,主要是中小企業,而且以製造業為主,目的在於利用當地的廉價勞工。這一波的參與者以中大企業為主導力量,有些是從中國遷移過來,而且不限於製造業,尤其金融業正在積極開拓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市場,要打「亞洲盃」。如果廠商與金融機構聯合作戰,不要單打獨鬥,將可大大增加成功機率。
政府的職責在於,提供資訊,建立溝通平台,整合資源,促成廠商跨業合作。過去的經驗顯示,投資東南亞仍有相當風險;政府的另一積極角色,在於協商投資保護協定,降低廠商投資風險,也為將來的自由貿易協定做好準備。
(作者為中研院院士)


星期透視/半總統制下 府院黨的三角習題


2016-06-12 02:12 聯合報 周陽山/金門大學講座教授


行政院運作伊始,二十多天下來,出現了步伐零亂、相互掣肘、立法與行政部門同黨卻不同調的困境。蔡英文總統出面協調整合,嚴肅以對,企圖將內部矛盾造成的耗損降低,並避免裂痕擴大,甚至釀成積怨,終至一發不可收拾。
但若從外部冷靜觀察,並探討困境的癥結,必須深入了解下列三層面的虛與實,亦即:當前民粹政治的本質、執政者政策的形成與落實,以及半總統制的制度特性;才能真正找出解決的門道。
首先,民粹政治的基本特質是,訴求激進、動員快速,仇視官僚,並且反對代議制。因此,民粹運動的主旨是,走上街頭,挑戰政府和執政者,迫使其彎下腰、低著頭,謙卑再謙卑!而領導者必須走入群眾,傾聽底層民眾的不滿和怨懟,並繞過文官體系和官僚階層,直接迅速的解決他們提出的問題。
但是,由於領導者的時間和精力有限,不可能無止境的滿足各種相互衝突的訴求,也不可能不依賴官僚執行和解決問題。因此,民粹主義雖然塑造英雄和政客(如阿根廷的培倫、美國的川普),也在馬上呼風喚雨、形成風潮,並取得政權,但任何人都無法構建一個持久的民粹政體。這是因為民粹主義痛恨官僚作風和法制框限,要求解除枷鎖!但執政者卻又不能不依賴文官體制和法治體系。此時,如何轉化民粹壓力、消弭政客帶動的激情,使其成為體諒和接納執政者的一股穩定力量,就成為關鍵性的考驗了。
但是,從蔡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強調遵守憲法、維護兩岸和平,並承諾自由、民主、法治的基本價值;到行政院長宣布對暴力侵占行政院的不法分子網開一面、逕予撤告;乃至教育部長宣布廢除微調課綱、回復日本殖民式史觀,再到林全院長答詢慰安婦中可能「有人自願」的說法;這都已偏離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普世價值,過度迎合民粹,甚至反將妨礙執政的威信了。
於是,明明缺電卻必須持續反核、廢核;明明是大塞車卻強調路況通暢;明明是經濟嚴重隱憂卻強調五大產業前景良好;這都違背現實和常理,而且逼迫行政部門走向死胡同。這不但是公僕難為,也是行政團隊不可承受之重。
立法院副院長說,行政官員專業能力強但政治能力不足。這點明了癥結所在,行政部門只有走回議會內閣制的老路,持續不斷的與執政黨立委進行協商,讓其充分理解政策落實的困難所在。換言之,只有讓立法院黨團充分知情、參與決策,成為真正的決策核心,才能讓政治人物充分了解有那些民粹訴求的確不可行、不能行。這才是代議制民主理性面對民粹主義挑戰的正途。
基於此,當前半總統制的運作,既非國民黨時代的「改良式雙首長混合制」,亦非芬蘭式的「總統主外—總理主內的內外分治」,或俄羅斯的「總統掌握全權獨裁制」。如果要使府院黨之間運作順暢,只有讓立法院和行政院之間依據「內造政黨」的實體運作,成為決策中樞,藉此徹底推動真正的民主轉型;繼而使台灣從政黨輪替走向民主鞏固,進一步推動全面性的「民主深化」!

辱罵老榮民/3個總統 教出洪素珠


2016-06-12 02:12 聯合報 桑品載/作家(台南市)

洪素珠當眾羞辱老榮民,這件事不同於鄭捷殺人;後者,是個人行為,不論社會對他多麼憤怒,判刑後便結束。洪素珠不同,雖是個人行為,背後卻有一個結構在支持她;所謂「台灣民政府」只是其一,還有一個龐大的政治勢力是她的後盾。即使尋求司法程序將她定罪,這個結構裏還有很多洪素珠。
其實大家心知肚明,她是被訓練、鼓勵下的政治產品。她有三位總統級講師:李登輝所授的叫「國民黨是外來政府」和「身為台灣人的悲哀」,陳水扁講述「一邊一國」,蔡英文說「國民黨是流亡政府」、「台獨是這一代年輕人的天然成分」,還有群體性的藉由選舉力主「去中國化」。三十年以還,遍地開花結果。
洪素珠將羞辱老榮民自拍影片在網路公布後,引起社會憤怒、撻伐,包括蔡英文在內的綠營重要人物表示「遺憾」、「譴責」,令人感到不齒!因綠營的壯大,洪的這種行為,是他們資源。蔡英文還將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在臉書上的責難文轉貼分享,目的無非是希望蔡政府能免受人民的這把怒火,使兩面都得利。
多數老榮民身體已衰弱到沒有反抗能力,以我所住的台南白河榮家為例,四百餘人平均年齡八十五歲,拄枴杖、坐輪椅,狀況較好的也只能慢步行走。有的已失智,離開房間就找不到回房的路。重聽是普遍現象,得花很大的力氣才能把稍長的一段話說清楚。
自費是自己花錢,如付房租。洪素珠責難「台灣為什麼要養榮民?」應是指「公費」,數目是每人每月一萬四千元,還得扣除三千多元飯錢。他們來台後戌守外島,退伍後加入經濟建設,台灣在他們失去工作與生活能力時,付給他們這戔戔之數,是台灣虧待他們啊!
洪素珠之事,已在榮家傳開,有人要我講仔細些,我說時為避免刺激他們,口氣力求平和,仍有人渾身顫抖,有人老淚縱橫,有人捶胸頓足,更有人說要聚眾上街,哪怕拚掉這條老命!
如果真上街抗爭,那會是個什麼景象?數百或數千人,在都市街道慢慢移動著身體,很大一部分人拄枴杖、坐輪椅。他們喊口號的聲音沙啞低沈,手臂多數舉不直,這會成為國際新聞吧?是台灣很難堪的一段歷史紀錄吧?
洪素珠只敢去霸凌這群老人,多麼可鄙!如果她的行為在她蟻聚的人群中還被讚揚,說明他們一樣可鄙!
以照顧榮民為責任的輔導會,怎可緘默?主委李翔宙,站出來去向蔡政府問個明白吧!否則,這個官位坐得舒服嗎?
我在榮家一年多,從廣播中聽到為某某榮民辦公祭的事情,月有數起,高年齡群的榮民們,來日無多,去時有限,背伏著殘破的生命,在風燭殘年之時,請大家別再欺負他們了。
我曾在民意論壇呼籲蔡總統訪問榮家,她曾說過要尊重每個人生命歷史,那麼,就請您來聽聽這群老人說自己的故事;在他們被踐踏裏圖得政治利益,良心何安?

辱罵老榮民/洪素珠 鄭南榕 太陽花


2016-06-12 02:12 聯合報 黃年/評論工作者(台北市)


洪素珠辱罵外省老人事件,令人震驚傷痛。民進黨政府必須在國家認同的整合工程上做出表裏如一的努力,不容國家撕裂至此地步。
洪女與老人的對話,由於出現在面對面的威迫氛圍中,所以聽來特別驚悚。其實,此種語境長期存在於綠營的群眾場域中,唯修辭經久已漸趨潛隱曲繞,但其底蘊皆屬同一思維體系,聽聽中南部的地下電台即知。
洪女與老人的對話呈現了兩個概念群:
第一概念群:一、否定中華民國。二、中華民國只是台灣的壓迫者與剝削者,否定其一切貢獻。三、將中華民國與「外省政治難民」聯結。四、要這些啃台灣的中國人滾回中國去。
此一概念群,源自「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的體系,只要在網路鍵入「中國豬滾回去/支那人滾回去」,即可尋索此種情緒的根源;民進黨曾發表過《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即是反省之作,而現今微調課綱的操作更是觸及了此一問題的深層筋脈。
第二概念群:茲節錄一段洪女與老人的對話。老人:「陳水扁曾做總統…」洪:「阿扁是中華民國總統,不是台灣總統,台灣沒有總統,阿扁什麼時候當過台灣總統?他是中華民國總統。」必須承認,洪女這段搶白的邏輯十分嚴實。
民進黨對洪女的言行表示「嚴厲譴責」。但從洪女表達的兩個概念群來看,她忠於「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的體系,因此否認陳水扁是「台灣總統」(所以蔡英文也不是),這確是誠實又嚴實的論述。相對而言,民進黨久倡「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至執政又說「四不一沒有」、「我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當選總統,我有責任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和領土」。兩者相較,洪女的理路符合始終如一的邏輯,民進黨卻是髮夾彎。
洪女此番受到民進黨嚴厲的譴責,綠營群眾大概都會嚇一大跳,這一切不原是民進黨一向給群眾的教育嗎?
民進黨未用對待鄭南榕的標準來對待洪素珠,顯失公平。鄭南榕因主張「 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而被視為神聖;但民進黨卻在第一時間指洪女「已超過言論自由的範疇,相關單位應主動偵查」。
何況,鄭主張台獨,洪也主張台獨,二人的修辭表述或粗雅異致,但理路無二。民進黨不以主張台獨來推崇鄭南榕,卻繞個彎讚譽其追求言論自由;如今,亦不以主張台獨批評洪素珠,更竟連「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也容她不下。其實,二者皆是避重就輕,以自由的尺度掩蓋了台獨的是非。
試問:若沒有「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這套台獨論述,何來的「中國難民滾回去」?再試問:洪女的族群仇恨言語,較諸過去民進黨檯面人物所言豈不皆是異曲同工?
或謂洪女的言語粗野重鹹,不可忍受。但如段宜康稱馬英九報請准赴香港是「心眼齷齪/目無國家」,這樣的修辭與洪素珠豈非半斤八兩?
以民進黨對太陽花,亦可為洪素珠受到的雙重標準而不平。太陽花的抗議陳情行為,也是廣義的言論自由。然而,洪素珠對幾名老人的言語暴力,被指為「超過言論自由的範疇,相關單位應主動偵查」;但太陽花翻牆破窗、占奪公署,卻被譽作「自由民主的深化」、「體現社會共識/做出社會貢獻」。試問:為何洪案不能也視為政治事件而不只是法律事件?又為何洪素珠不也是「不值得鼓勵,但可以原諒」?
民進黨顯不認為洪女的言論有何社會共識。但太陽花究竟又達成了什麼「社會共識」呢?是反對「中華台北」嗎?是「退回服貿/反對貨貿」嗎?是仇中反中的兩岸政策嗎?是「天然獨」嗎?試問:蔡政府到底實現了太陽花所主張的什麼「社會共識」?相對而言,難道民進黨在洪素珠的言論中,不知疼惜她對「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論」的絕對忠誠?
同樣是大範疇的台獨論述,雙重標準出現在:太陽花為民進黨執政做了墊腳石,但洪素珠卻成為民進黨已然執政的絆腳石;而鄭南榕有「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洪素珠卻成了自討沒趣的過街老鼠。
台獨論述的捷徑就是挑激族群仇恨。洪素珠走的即是這條路,「反中華民國/反國民黨/反中國/反外省人/反軍人/反公務員/反榮民/中國人滾回去」,這些語詞民進黨過去沒少說過,洪素珠只是「人微言輕」罷了。而洪說「阿扁不是台灣總統」(所以蔡英文也不是),則是對民進黨「借殼上市」的直接戳穿,她比民進黨誠實。
民進黨的整體困境,就是長期挑唆起「洪素珠們」的台獨意識與族群情結,因而在實際執政後不得不「以中華民國總統佯做台灣總統狀」。現在,洪素珠指出了國王的新衣,民進黨應攬鏡自照。
誰將洪素珠造就成「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的忠誠信徒?蔡政府此時要與她切割,應先想想自鄭南榕至太陽花的表裏不一與自欺欺人。

辱罵老榮民/輿論力量大 警惕「洪素珠們」


2016-06-12 02:12 聯合報 史為鏡/司法實務工作者(台中市)


看到洪素珠辱罵老榮民的影片,內容除充斥偏激言語外,還出現外省人無貢獻的謬論,筆者有些話不吐不快。
筆者為本省人,求學期間備受外省第二代教授們照顧,並未對筆者有族群分別的意念;外省子弟打破族群藩籬,提攜本省後進,所在多有。
雄檢雖準備分案處理洪素珠涉犯公然侮辱罪,但因屬告訴乃論,榮民伯伯不打算提告,法律介入空間有限;然社會輿論仍可發揮,讓洪素珠之流的人知所警惕。
政府是否該因應時勢,設立專法對仇恨言論做出管制?但研究也指出,歐美即使透過法律,也只能發揮有限的效果。
重點不在立法,而是政府要積極處理仇恨言論傳播後,對社會大眾造成的負面影響,如政黨、政治人物要節制,不說操弄族群對立的刺激言語;政府要教育社會大眾,建立道德倫理底線,以維族群和諧。

辱罵老榮民/背後那雙手 撕裂族群的真凶


2016-06-12 02:12 聯合報 賴苡安/大學生(台北市)

想想上次全民追殺、義憤咒罵一個人是何時?(黃安或翁啟惠?)很明顯,名嘴和媒體,絕對不會放棄這次機會。這就是變態型溫暖。
台灣只有在別人不認同這塊土地時,特別有效率、慷慨、團結;但事過境遷,又各持正義之名,親手傷害我們的根。
恨總比愛簡單,只要自甘墮落、放任口舌就足以毀掉一切。
洪女士無知無明到不認識自己,但言語傷害有極限,我們可以對她的鄙陋一目了然,但那長年躲在後面操弄意識形態的雙手,仍在荼毒這個社會。
藍綠輪替這些年,為了選舉、利益,操弄民族、撕裂人民的信任和感情,洪女士是藍綠惡鬥下的縮影和產物,卻只見藍的撻伐、綠的譴責,新黨動員、台灣民政府切割,這歷史共業,又有誰感到羞愧?
比起洪女士,這些人更可恨得多。洪的言行,我們會避而遠之;但會不經意吃下包有糖衣的毒藥,縱任政客撒野。
既然以身為可愛的台灣人為傲,就應從認同自己民族開始;不義的事,我們不該跟隨。

辱罵老榮民/我想起「太平洋沒加蓋」


2016-06-11 02:58 聯合報 鄭治平/退休公務員(台北市)


女子洪素珠辱罵老榮民「來這裡啃台灣人的骨」的影片,讓人看了心痛。該女所屬「台灣民政府」竟對洪女採訪內容及方式,沒有任何看法。
榮民對洪素珠的騷擾辱罵只能逆來順受嗎?那些曾在八二三砲戰抵禦共匪保衛台灣、曾冒死開闢中橫公路的老榮民,有如此令人深惡痛絕嗎?洪辱罵老人的凶狠潑辣程度,實在不輸文革時期的紅衛兵,請問輔導會的榮民服務處有否維護老榮民最卑微的尊嚴呢?
陳水扁曾說:「太平洋又沒加蓋,覺得中國好就游過去!」高雄市愛河邊的老人公園也曾出現:「中國人與狗不得進入,中國豬滾回去」告示牌。政客操弄「正名、轉型」等手段去中國化,已在民間形成潛移默化的族群對立型態。
端午連假,官員巡視高公局時向媒體喊話「不要在小的一些壅塞情況下,太過放大它所造成的情況。」原來,我們的新聞自由要分顏色,對綠色執政要粉飾太平、歌功頌德,打藍則不要手軟。
國防部長也說,假如十年前擔任國防部長,「太平島建設得比現在還大…」這又是何種心態?誰右手在製造仇恨對立,左手在喊藍綠團結?誰在顛倒是非、白布染黑、抹黑卸責、轉移焦點,又以正義者自居?這是個看起來很光明,實質卻瘋狂黑暗的世界。

辱罵老榮民/你不配稱「公民記者」


2016-06-11 02:58 聯合報 黃瑞麟/媒體工作者(新北市)


「公民記者」洪素珠對老榮民嗆聲,已經失去專業!記者不該用職務之便去嗆人,更不能在採訪時太主觀,否則只是路人甲找路人乙吵架,不配稱記者!
公民記者,乃是報導有別於商業媒體,可能被政府或企業主撥款,失去公平報導而誕生。筆者支持公民記者對政府的監督採訪權,但不支持任何人以公民記者之名,拿錄影器材去潑婦罵街,完全沒有描述人時事地物,更沒有新聞價值的影片。打著公民記者名義,傷害台灣人民對這塊土地上任何種族、鄉親的和諧與包容,不僅該受輿論撻伐,洪女士更應該向榮民們道歉!

平路/出版藥方

.平路/出版藥方
.王正方/先有正義感,才能談轉型正義
.葉銀華/今年夏天股市會劇烈波動?
.嚴震生/潘基文選韓國總統?
.薛承泰/當有一天台大不發畢業證書
.馬凱/西向 南向 不如全向
.周行一/畢業想些什麼?
.薛承泰/養寵物 玩寵物
.葉銀華/日本之病:從安倍送酒談起





平路/出版藥方


2016-06-12 02:14 聯合報 平路

文化部長鄭麗君。 (聯合報系資料庫)

文化部長鄭麗君新官上任,意欲搶救出版業,在立法院報告時,說是準備從改造產業結構開始,讓國內圖書出版有機會「質變」,然而這問題的解法不在文化部,目前提出的措施包括「圖書統一定價制度」、「買書抵稅」、「藝文體驗券」等偏向治標,而非治本。改變要由教育部與文化部兩個部會一起協力,而前者更為關鍵。
關鍵在於教育方針大幅度「質變」,包括打破教科書的概念,語文課不再是單篇賞析,而是儘量要求學生讀整本「書」,重點放在完整讀一本又一本書,理解書中的思維,然後由學生歸納出自己的心得。
多年以來,語文教材中常是選取單篇文字,加上各種機械式的賞析(解析)方式,再綁上分數、考試,學生們排拒這類無趣的事,連帶地,只要看到書,就感覺無形的壓力。反過來,教室裡啟發的若是閱讀樂趣,師長以本身對閱讀的熱忱,向學子推薦好看的書,並為他們預留喜歡/不喜歡的空間(由學生自行排列心目中的最愛,或者由學生發揮想像力,選出將帶到隔絕天地的「荒島書單」)換句話,從國小一路上來,孩子們經由自己探索,有趣的書自會領路,帶向另一本有趣的書。一本接一本,終會找到跟本身內在啟示最相關的那些書。
教育的目的可以很簡單,之一就在從幼教開始,讓學童重複體驗「閱讀」與「樂趣」的鏈結關係!反過來看,師長犯的錯誤常是自以為是,為學童預先做出選擇。其實,樂趣這件事依賴個人的直覺。《讀書毀了我》作者史瓦茨女士特別敘述孩子「半知半解的能力」,似懂非懂,當每個孩子初嚐由文字破解世界的樂趣,史瓦茨用的文學筆法是,「如同淚中之鹽」,對孩子,那是最有滋味的部分。
這種滋味長存心中,讓人終生難忘,不但會繼續選書買書,且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由書而自得其樂。歐美或日本,交通工具上常見盯著書的讀者,捧一本厚厚的小說(或是kindle等電子書閱讀器),純然是閱讀的樂趣,陪伴人們度過舟車時光。
相形之下,我們高鐵或台鐵上,少見有人捧著書在讀。成人不喜歡讀書,反映著國內的教育出了問題。是因為沿襲(或誤用)科舉取士的傳統嗎?我們的教育環境,總把書與知識/考試/前程等現實效用綁成一串粽子,強調的既是書的功能性,便剔除了讀者發自內心的樂趣。許多學生離開學校第一天就把書丟掉,此後,找保健、勵志、理財等工具書之餘,再不會純粹由於趣味指引而踏進書店的其他角落。
若把被剔除的還原回來,手上一本書,連繫的正是與現實無所關聯的滿足感。這樂趣極其自我,象徵無比的自由,屬於每個人最具主體性的部分。誠如史瓦茨所說:「唯獨閱讀這件事,我是為自己而做的。這也是使生活真正屬於自己的路。」
國民的閱讀素養豈只文化部的事,教育部尤其不能夠脫鉤!教育部潘部長若由政策面下手,對解決出版業困境以及國人的生活品質,將比「圖書統一定價」、「買書抵稅」、「藝文體驗券」等文化部的提案更有長遠的效益。
(作者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