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2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寬鬆貨幣政策不斷加碼的後果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2706/web/

◆  聯合報社論/能源政策再不調整,將成民進黨大包袱
◆  聯合報黑白集/難以超越的經典緋聞
◆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寬鬆貨幣政策不斷加碼的後果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寬鬆貨幣政策不斷加碼的後果


2021-03-12 01:32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近期美國長天期公債殖利率明顯上升,源於各界樂觀看待今年美國經濟復甦,卻也帶動金融市場對未來通膨上揚、可能使現行大規模貨幣及財政刺激方案面臨縮減的憂慮,尤以對貨幣政策是否提早轉向最為敏感。為此,聯準會(Fed)一再重申在美國達到最大就業及通膨率達2%一段時間之前,都將維持當前極低利率與無上限購債的極寬鬆貨幣政策,意在消除市場擾動。

問題是極寬鬆貨幣政策續行,未必能讓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長期安穩無憂。誠如經濟學宗師凱因斯在民國 25 年(1936年)出版的《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所指,貨幣政策有其不足之處,關鍵原因是央行雖然能透過寬鬆政策釋放流動性來刺激經濟,卻無法完全將流動性導引至預期位置。

凱因斯更以喝水為喻,他說貨幣猶如刺激經濟之水,可能會有幾滴水珠從杯緣與唇間滑落。但凱因斯沒想到的是,後世居然推出愈來愈寬鬆的貨幣政策,令寬鬆貨幣政策不再是以杯飲水,而是以桶灌頂。這種不斷加碼的寬鬆貨幣政策不但最終會趨於無效,甚至會出現難以顧及的後果。

先就對經濟的刺激效果終將無效來說。極寬鬆貨幣政策在短期確有激勵消費的作用,但若長期維持極低利率,將助長消費者以舉債方式提前增加消費支出。隨著債務負擔加重,長期消費反而會受壓抑,產生跨期不一致的現象;其次,極低利率導致長期消費成長速率減緩,滿足未來消費的相關投資也會放慢。研究顯示,過低的借貸成本會鼓勵企業藉由併購提高市占率,而非透過投資研發取得市場競爭優勢;同時,低利率讓企業偏好以借貸資金回購股權,推動股價上漲而獲得資本利得,惟資金未用於增加生產性資本累積,無助於長期生產力。

再者,不斷加碼的寬鬆貨幣政策將帶來難以顧及的後果有三:一是著名經濟學家明斯基曾提出的「穩定催生出不穩定」之警語。具體地說,在持續低利率的環境下,由於獲利空間被壓縮,銀行、保險及退休基金等金融業者將轉而擁抱有較高報酬且高風險的金融資產。一旦經濟遭逢重大衝擊,將引發風險性資產的拋售潮,讓金融市場更不穩定。

二是持續的低利率環境會鼓勵銀行向不良殭屍企業放款,並因尋利行為大量購買其債券,這形同讓過多的生產要素配置在低生產力的企業手中,導致整體經濟生產力遽降,並抑制景氣長期低迷時最期盼的再通膨步伐;三是隨著外溢流動性湧向新興市場,尋利行為讓信評不佳的新興市場債券成為搶手貨,也使這些新興市場外債規模來到高風險水準,對全球經濟穩定帶來威脅。

至此,極寬鬆貨幣政策持續過久的危害已昭然若揭,但為何各國央行遲遲未撥亂反正?主要是過去十餘年來的超低利率環境,讓各國政府與民間債務規模臻於歷史高點,若各國央行貿然啟動貨幣政策正常化,債務人的債務維持費用將增加,被迫縮減消費與投資,屆時難保經濟不會陷入債務陷阱之中。另一方面,民國 109 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令各國政府即使深知大規模財政與貨幣刺激政策的副作用甚大,且以債務問題最嚴重,卻得冒險為之,以免民眾生計、企業營運難以為繼。

那麼,在疫情威脅看似有望解除的情況下,各國政府該如何做,才能讓經濟步向穩健的復甦路徑,又不引發更大的債務陷阱困境?目前看來的可行方法是,只要確認景氣復甦,各國政府應恪遵財政紀律,在景氣擴張時奉行財政緊縮,民間債務的部分亦必須有序地進行債務重組。至於各國央行則應超前部署,亦即對貨幣政策正常化的進程如推動時機、各階段力度等進行規劃,以確保能在維持經濟與金融市場穩定的情況下前行。











聯合報黑白集/難以超越的經典緋聞


2021-03-12 01:33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鏡週刊」日前報導,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與民進黨發言人顏若芳疑似同居,但兩人澄清僅是房客與房東的關係。 記者陳正興/翻攝


政治人物捲入桃色風波,王定宇不是首位,也不會是最後一位。但論事件「經典」的程度,王定宇的「八千元廉租」加上「溫馨接送情」,恐怕很難超越。

王定宇的全國知名度,始於民國 94 年(二○○五年)率眾堵截連戰訪問大陸,三年後又在台南孔廟推倒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十幾年來,他扮演深綠急先鋒,對政敵大拋「賣台」大帽子,極盡尖刻諷刺。包括吳育昇的「薇閣事件」,多年之後,王定宇還不忘對他冷嘲熱諷。今天若是在野黨人物被狗仔拍到與女同居,辯稱兩人是房東與租客關係,第一時間跳出來譏嘲者,必定有王委員在內。

但相對於吳育昇的公開道歉,王定宇卻毫無愧色;神隱兩天後第一篇臉書發文,大吹自己的國會人權外交成績。如此有恃無恐,當然與他身為「湧言會」要角有關。湧言會派系領袖林崑海是電視大亨,同時控制頻道與系統台,旗下媒體和相關綠媒竟都對這個緋聞事件視若無睹,一反平日羶色腥本色,也不介意收視率損失

綠媒如此護航,只怕是蔡總統也未必有的待遇。昨天王定宇再出現在電視上義正詞嚴批判政敵,大家也不必意外。

政治人物的雙標和偽善,以及媒體與特定政治勢力赤裸裸結合,能夠演繹到如此極致。你說,還有比這更經典的緋聞嗎?










聯合報社論/能源政策再不調整,將成民進黨大包袱


2021-03-12 01:59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蔡政府「非核家園」政策,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要達到20%,其中以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為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波波漫畫


藻礁公投連署達標,重啟核四公投也先一步成案,引發蔡政府焦慮。行政院長蘇貞昌聲稱,核四和深澳不可能重啟;蔡總統更宣示,核四絕非選項。府院砲口對準核四,其實是煙幕彈,在轉移藻礁議題。蔡政府目前更迫切的,是面對能源轉型政策方向錯誤和即將跳票的現實及時調整;否則,這將成為民進黨沉重難解的包袱。

蔡英文在日本福島核災十周年重申反核四,目的是喚起人們對核災的恐懼,以期進而排斥核能但國際社會反省福島核災,卻有不同思維。英國《經濟學人》即主張,不應捨棄核能,因為這是相對乾淨而穩定的能源,有助於地球「減碳」。「減碳」正是被蔡政府能源政策輕忽的盲點,當許多工業國家和中國大陸都開始實施「碳交易制度」,台灣的碳交易卻無聲無息;原因就在國內排碳及空汙問題遲無進展,政府只能裝聾作啞。

這些年,民眾已認清燃煤排碳對健康與環境的危害;林佳龍丟掉台中市長寶座,就是蔡政府追求非核不斷增加中火燃煤,因而大傷民心。但是,減碳不力還不是蔡政府能源政策最大的病灶它更嚴重的盲點,是為了開發新能源而縱容破壞環境苗栗為例,短短三年太陽能裝置容量成長了廿五倍,其中七成位於山坡保育地上,三成在農業區從衛星畫面看,大片樹林被砍光剷平,鋪上刺眼的太陽能板,其中還包括石虎的棲地如此破壞山林、剝削環境換得的「電力」,好意思稱之「綠能」嗎?

為了興建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而不惜破壞藻礁,正是出於同樣的錯誤:為了趕工發包增加發電量,不惜破壞珍稀自然遺產。經濟部長王美花辯稱,如果三接改設在台北港,工程將延宕十一年,並造成北部地區缺電。事實上,如果蔡總統真的珍惜藻礁,五年前即可指示中油將三接移往台北港,何需等到此時才喊來不及。台灣工程層層轉包陋習,施工過程對環境的破壞最後往往沒人認帳,政府雖宣稱占用藻礁面積很小,但幾年施工下來,誰能保證藻礁不破壞變形死亡?

再說,北部地區可能缺電,又是誰造成的?不正是不思前想後卻一意孤行的蔡政府嗎?蔡總統一上台,就急著將核一廠兩個機組先後除役;上月,又宣布核二廠一號機六月要提前除役,核三廠也將在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除役。將原本安全無虞亦無汙染的電廠提前關閉,為的只是滿足蔡總統民國 114 年(二○二五)「非核家園」的口號,這不是倨傲無知是什麼?屆時,當北部地區出現缺電災難,蔡英文已經卸任下台,所有洶湧的民怨必將指向民進黨的政策錯誤,綠營消受得了嗎?

民國 114 年(二○二五)非核家園是蔡英文的政治豪賭,正因為這個賭注很大,把台灣的電力供應、環境破壞、國家安全都賭了進去,變成民進黨必須捨命背書的支票。但如今看來,這張大支票跳票的可能性已越來越高。這不僅是千年藻礁上該不該興建三接的問題,也不只是核四要不要重啟的問題,而是整個能源政策的結構配比必須重新務實調整,民國 114 年(二○二五)「非核」期程必須重新修正。否則,屆時蔡總統卸任走人,留下一個空汙蔽天、供電不繼的環境,人民深受其害,民進黨將如何面對這一敗塗地?

事實上,三年前的「以核養綠」公投遭蔡政府踐踏後,現在核四重啟遙不可及,台灣的能源困局更形深重。蔡總統不必再重彈「核四不是選項」的老調,人們想要知道的是:在安全、乾淨、環保的前提下,她還能提供什麼好選項?


【專家之眼】蔡政府反對囤房稅 理由荒誕無稽

◆  【專家之眼】蔡政府反對囤房稅 理由荒誕無稽

◆  【專家之眼】政治利益凌駕專業 保礁護國問題無解
◆  【專家之眼】債多不愁!這次,美國真的會有不同嗎
◆  【專家之眼】農會人事改官派?農民自治權不容恣意剝奪
◆  【專家之眼】藻礁案一意孤行 終將被人民拋棄
◆  【專家之眼】拖救永裕興18號返國之肯定與遺憾
◆  【專家之眼】中共修建龍田、惠安機場為攻台?
◆  【專家之眼】綠營找到了春天?比押錯寶更危險的是誤判








【專家之眼】蔡政府反對囤房稅 理由荒誕無稽


2021-03-12 19:13  聯合報 /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行政院會11日討論房地稅制改革,決議暫不處理在野黨力推的囤房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會11日討論房地稅制改革,決議暫不處理在野黨力推的囤房稅,讓多數買不起房的國人相當失望。更誇張的是,政府官員為維持不動產的持有稅低稅率,還提出許多似是而非的理由。

關於不推囤房稅的原因,政府官員紛紛提出許多冠冕堂皇的說法。財政部長蘇建榮指出,一方面打擊面較大,要審慎思考,例如因繼承、祖厝等原因,並非投機囤房,要避免傷及無辜;另一方面也擔心重蹈南韓覆轍,擔憂租金轉嫁到租屋族。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政府擔心課徵囤房稅,房東會將成本轉嫁房客,以持有超過四房者來推算,每戶每年僅增加幾千元稅金,但可能有高達78萬承租戶受到波及。羅秉成補充,轉嫁效應也可能是店家,若房東要調漲租金,消費民生也會受影響。

政委龔明鑫指出,房地合一稅修法鎖定的對象比較清楚,遏止的行為也比較集中,而囤房稅需要地方政府的配合,還有房價城鄉差距等問題要考量,複雜程度相當高

然而,這些反對囤房稅理由相當荒謬,本文逐一分析之。

首先,技術性問題均可排除:因繼承、祭祀公業、遺贈等原因取得不動產,與炒房較無關聯性,課徵囤房稅較不合理。然這些較特殊的事項,皆可立法排除,亦不至於大幅增加課稅成本。

其次,對租屋市場影響有限:行政院認為課徵囤房稅,屋主將會轉嫁至房租上。持有四戶以上才有囤房稅問題,這類的屋主大都屬於經濟能力強的階層,囤房稅對其影響相當有限。除非租屋市場都是多房族所掌握,否則當其調漲房租時,房客仍可在租屋市場上找到其他房源,不易影響租屋市場。張金鶚教授反認為,囤房稅能讓更多空屋釋出迫使閒置的房屋進入租屋市場),如此一來供給增加,房市轉嫁更為困難

羅秉成也提到,對店面徵囤房稅,房東跟著漲租金後,消費民生也會受影響。依照這種邏輯,政府所有的稅只能調降不能調漲,否則都會引發通貨膨脹的風險。

另外,房地合一稅2.0,延長短期持有的定義,由2年提高至5年,將使不動產短期交易被課徵高額資本利得稅(2年以內者交易稅率高達45%,2至5年稅率為35%),降低投資客5年內出售意願,同時提高將不動產出租誘因,也將增加租賃市場的供給。

第三,地方政府配合與城鄉差距不是藉口房屋稅是地方稅,由於多屋族的房屋多散布各縣市,因縣市政府沒有其他地方的資料,無法計算他縣市的房屋,反而需要中央配合,由財政部的全國總歸戶資料始能課徵囤房稅;現在炒房問題已不限於都會區,許多小鄉鎮的房價飆漲幅度更勝大城市,難道小鄉鎮就沒必要落實居住正義?

最後,韓國經驗不可類比:南韓為抑制高漲的房價,採取激進的作法,以持有稅為例,「綜合房地產稅」最高稅率從3.2%一舉調高至6%;名下已有多戶房產的所有者及以出租為本業的企業,增購新屋要繳交12%的印花稅等。韓國與我國不同,係採實價課稅,所以韓國稅率調漲對所有人產生極大的負擔,才會有租金轉嫁問題

【重磅快評】王定宇的福原愛啟示錄與千杯真傳

◆  【重磅快評】陳其邁滿意度近七成 高雄光榮感回來了?
◆  【重磅快評】王定宇的回應 顛覆台灣人民「三觀」

◆  【重磅快評】吳茂昆不起訴 「偷錢還回去就無罪」
◆  【重磅快評】監院打臉王定宇 只演半場好戲而已?
◆  【重磅快評】全台只剩我沒槍?酷吏院長趕快回來吧
◆  【重磅快評】帛琉旅遊開放 海軍恢復敦睦艦隊吧!
◆  【即時短評】國民黨跑太慢無策略 成全召委「綠白合」







【重磅快評】王定宇的福原愛啟示錄與千杯真傳


2021-03-12 11:57  聯合報 /   主筆室
立委王定宇(左)昔日曾陪同參選台北市議員黨內初選的顏若芳(右)掃街拜票。圖/摘自顏若芳臉書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被爆與民進黨發言人顏若芳「同居」,在聲明只是「房東、房客」關係後,短暫銷聲,旋又活跳跳地在臉書頻繁發文。不過,幾乎每則發文網友的回應都歪樓,而王定宇也開始用嗆聲和甩鍋來回應網友的質疑了。

王定宇上電視評論台灣鳳梨被禁輸陸事件,可以從福原愛婚變切入,扯到台灣鳳梨被禁,台灣內部上下一心不會亂。大家很快就發現,對王定宇而言,福原愛啟示錄,不僅可以提醒台灣內部要團結才不會亂,連他的「租屋」情節,似乎也頗受福原愛和高帥男到飯店「開兩個房間」的啟發。

但王定宇畢竟比福原愛鎮定多了。他很快開始上工,而且特別澄清「打假卡」的質疑。王定宇上周曾明明在顏若芳住家,卻貼出台北車站街景照的早安文,因此被質疑打假卡,欺騙選民。王定宇今天貼文說,他的早安文,重點就是早安文,不是打卡表示位置,「不知道的可以溝通,刻意毀謗的就好自為之」。

王定宇特異的打卡習慣,異於常人,當然也讓網友的回應繼續歪樓,而且不僅黨內立委驚嘆自己都被騙了,連台南的地表最強里長陳永和都看不下去,在工廠自拍打卡後強調,「我的打卡是真的,而且我真的很認真在做工」。

其實,問題不只是陳永和所說,誠信是政治人物的基本要求,連打卡這麼簡單的小事都有問題,那就真的讓人嘆為觀止,難以置信。更令人不敢置信的是,王定宇的澄清能說服多少人還很難說,但他嗆聲「刻意毀謗的就好自為之」,似乎語帶恐嚇,儼將提告,讓人頓時心生「立委好大,我好怕!」

風向所在,王定宇又被質疑財產申報不實,連續2年申報資料一模一樣。像極了早安文上那張台北車站街景照,原來財產申報也只要「複製貼上」就好?王定宇很快澄清,監院告知是申報人員誤觸,烏龍一場,現已更正;結論是「烏龍還真多,亂批評的可以更正了!」

不過,監院財產申報處隨即嚴正聲明,絕無王定宇所稱申報人員誤觸」情事,如有「誤觸」,也是王定宇方面的人。事實上,財產申報錯誤,本有補正機制,如果不是刻意錯漏報,只要更正就好了,王定宇卻甩鍋監院,毫無道理。當然,王定宇把責任甩鍋給監察院後,再有說三道四的人就是「亂批評」了。

這個「房客」,占盡「房東」便宜,不僅房租超低廉,並附愛的早餐,還讓外界好奇房租是否「報稅」或「含稅」。但只要房東不說話,房客老婆也默許,外界無從置喙。不過,面對選民與廉政問題,王定宇用嗆聲代替溝通,以甩鍋代替澄清,這不是「福原愛啟示錄」的啟發,而是深獲蔡政府「千杯千杯再千杯」的真傳。於是,網友只好繼續歪樓。











【重磅快評】陳其邁滿意度近七成 高雄光榮感回來了?


2021-03-12 19:06  聯合報 /   主筆室
入冬以來,高雄市的空氣品質惡化,圖為高雄市環保局出動空拍機拍攝的空汙情形。圖/高雄市環保局提供
高雄市半年來公安事件與治安事件,此時確有民調顯示高雄市長陳其邁(後立者)整體施政滿意度跟治安滿意度雙雙高達68%,圖為高雄市長陳其邁參加警方勤前教育。記者林保光/翻攝


這大半年來,高雄市每次只要上新聞,不脫公安事件與治安事件,尤其最近高雄大樹爆發麵包師傅持槍打死兩名民眾,更讓「現在是不是只剩我沒有槍了?」成了高雄市民間的問候語。巧的是,此時有一份民調出爐,顯示高雄市長陳其邁上任半年多來,整體施政滿意度跟治安滿意度雙雙高達68%,果然邁邁市長讓高雄的光榮感全回來了。

稍懂政治的人都知道,民調向來就是一個可控數字牽涉到問法、順序還有機構效應,其實也不用太認真對待。這份民調之所以引起討論,是因為一般市民的感受落差太大,不只是治安滿意度高到嚇人,對於高雄市公安滿意度更高達近七成四,對於提升環保品質的滿意度也有六成七,更有破七成的民眾對高雄市政未來發展深具信心。

高雄市這半年來因為治安事件、公安意外導致傷亡事件早已不勝枚舉,面對高雄治安事件不斷,被酸是「慶記之都」,陳其邁變成高譚市長,行政院長蘇貞昌緩頰說,這些都是突發的治安事件,情殺、仇殺「難免」,和顏悅色的模樣跟過去韓市府爆發治安事件,蘇貞昌疾言厲色譴責,內政部長徐國勇及警政署長陳家欽立刻南下坐鎮的陣仗簡直天差地別,只能解釋是時空背景不同了。

三天兩頭的街頭槍戰要硬拗成突發件事也就算了,入冬以來,高雄市的空氣品質簡直已經到了讓人難以忍受的程度,幾乎都是日日紅害,高市府對於移動汙染源管制無力,而在固定汙染源,高雄市境內仍有十幾座燃煤汽電共生鍋爐一年要燒 200 多萬噸的煤,包括興達燃煤電廠,更是燒好燒滿。相較韓市府時期對於興達電廠有幾次出重拳要求降低排汙量,換了市長,似乎也不是問題了。就在這份民調公布的當天,環團才跳出來批評陳其邁「佛系治霾」,讓市民日夜吸毒氣。這六成七的環品滿意度,也讓人有平行時空之感。

民調中還提到,有破七成的市民對於高雄市未來發展深具信心。民調數字可以操控,但人民用腳投票可是騙不了人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台灣人口去年首度出現負成長,人口總數下降的同時,卻有不同的人口版圖移動,其中六都呈現三增三減,遷出大於遷入的三都中,除了台北市因為房價因素導致人口減少外,剩下的兩都分別是高雄市跟台南市。

其中,高雄市去年就少了 7,266 人,是近10年之最,尤其是在7月到12月更是狂減了近 6,000 人,平均每個月減少了近千人。雖然有人將之解釋成是因為當時有人因為罷韓投票,紛紛將戶口遷入,投票後就遷離所致,但高雄北漂族愈來愈龐大,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有人說這份民調不準,確實,邁邁市長的滿意度怎麼可能只有68%,如果沒有到87%,肯定有問題。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靈感四」的太空夢想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2706/web/

◆  「憂鬱世代」回響/數位排毒 好好看真實世界
◆  發言人的緋聞…讓人想起無殼族 居住正義何在
◆  永續水資源 旱象才有解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靈感四」的太空夢想
◆  「憂鬱世代」回響/活著真好! 才有可能翻轉生命
◆  斷金流、肅槍 掃黑對症下藥
◆  節水從新建工業區開始
◆  不動囤房客 只打小炒家?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靈感四」的太空夢想


2021-03-12 03:46  聯合報 /   張瑞雄(作者為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校長)
SpaceX「靈感四」計畫任務指揮官艾沙克曼從小就嚮往太空。法新社


大家都知道,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有一家公司叫 SpaceX,做的生意是將人或貨品送到太空。台灣的福爾摩沙衛星五號和最近的玉山」和「飛鼠立方衛星,都是委由 SpaceX 送到太空軌道。SpaceX 的終極目標,是將人類送到火星移民,馬斯克也說想死在火星上。

SpaceX 今年有個靈感四計畫Inspiration4),這將是世界上第一個平民百姓的太空之旅,預計年底將四位平民送上低地球軌道上繞個幾天。該任務將由現年卅七歲的創業家、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冒險家艾沙克曼Jared Isaacman指揮。艾沙克曼也是此次飛行的主要贊助者,它象徵著人類太空飛行和探索的新紀元。

在這個計畫中,一個看起來不太可能的夥伴是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艾沙克曼是醫院多年的贊助者,他保留一個乘員位置給醫院同仁,這個成員代號叫做「希望」。最近選出的「希望」乘員,是醫院的一位工作人員海莉十歲那年海莉被診斷出有骨肉瘤的骨癌。她的家人求助聖裘德醫院進行治療,包括化學療法和保肢手術。她在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獲得醫師助理學位,如今在挽救她生命的地方工作,她說能參加這個計畫,對很多癌症患者很有意義,只要堅強活著,什麼事情都有可能

第三位乘員代號叫做「慷慨」,這個席位將抽籤決定,只要捐給醫院十美金以上就可參加抽籤,前提要是美國人且年滿十八歲。每一美金一個籤,但不管你捐多少,每個人最多有一萬個籤(機會),這也當作是醫院兩億美金募款計畫的一部分。

第四位乘員稱為「繁榮」,此席位留給利用電子商務的「鼓舞人心的企業家」來爭取,可以透過「靈感四」網站註冊,人選會從合格者中抽籤決定。

任務指揮官艾沙克曼從小就嚮往太空,十六歲在地下室開始自己的生意。廿六歲時,他創造了世界紀錄,乘坐輕型噴氣機環遊世界。艾沙克曼認為,從現在起五十或一百年後將是另一個世界,人們乘火箭的太空旅行,就像現在乘坐汽車出門旅行一樣,孩子們可在月球基地蹦跳玩耍,當然前提就是要先克服兒童癌症,所以才有這種合作。一位一直夢想著太空的無畏探險家,以及以其醫學進步而聞名的兒童研究醫院的結合,其目的在使地球上的一切變得更美好。

馬斯克和艾沙克曼的太空夢想,加上希望、慷慨和繁榮,讓此靈感四可以成形,創造人類歷史。台灣有些世界級企業是否可以效法,提出並贊助一些創新且革命性的計畫呢?









永續水資源 旱象才有解

2021-03-12 03:19  聯合報 /   華健/海洋大學輪機系教授(基隆市)
國內水情告急,經濟部長王美花鑿井説引發爭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全台缺水,經濟部長鑿井説引發爭議;台南黃市長則表示若台南民生用水不夠,「會毫不猶豫去鑿井」。

固然,地下水本就是水資源一部分,鑿井取用地下水沒有不對;只是領導者在缺水臨頭才想鑿井,陷入沒地面水、就抽地下水的迷思漩渦,恐怕不只無助解決水問題,還會誤導社會,錯失深刻檢討水的真正問題,用以擬出台灣迫切需要的水路徑圖機會。

整體言,今天的水問題,出在未能對包括地面水與地下水的珍惜、保護,及妥善管理。以地下水為例,必須長期顧及土地開發與地表鋪面等,決定逕流與滲透水比率因素,以確保其量;同時,要充分掌握油與化學品等儲槽與地下管路等,所有可能汙染源,以確保水質。如此,當需要鑿井解渴時,才可望有足夠的好水。

從低廉未反映真實成本的水、電價格,可明顯看出,台灣不僅將持續面對水、電、能源供給困境,也將讓台灣經濟、環境及社會都難以永續。

不難預料,在和神明溝通祈雨後,接下來若水情持續吃緊,民生、工業、農業繼續搶水,政府領導者大概還是會以「繼續溝通」帶過。的確,解決水問題,最後還是要靠大家節約用水。只不過,政府既然訂了讓人無感的水價,再多的口號內宣,也恐難收效。如今需要的,是用有說服力的全盤水情,及完整的永續水路徑規劃,和大眾溝通。

妥善管理水資源,首先不僅需在供水與用水業者內部充分溝通,同時也要破除,所有會影響和被水資源管理影響的,利害關係者間的障礙。包括社區與業界領袖、農民、環保團體、保育人士、政策制定者、學界等,對確保水的永續扮演重要角色的人。

不難預期,氣候變遷將使水資源及水基礎設施問題,更趨嚴重。根據世界銀行報告,氣候變遷將改變水循環、對糧食、能源、都市及環境系統,構成更大且更不均的後果。因此,我們需要一套永續思維,將所有的水整合在一起作為。這套作為包含多層面向,例如建立灰水回收系統,並以先進技術處理廢水回收;採用綠色防洪技術,以減輕水災同時美化周遭環境;採取集水區計畫,以改善水質等。

此首先在了解,包括在水庫、溪河、湖泊、海洋及地下水層在內的所有水,都有其內在價值。所有我們喝的、用的,或用來產生能源或工業、農業用的水,都需要審慎管理,使其效益最大化。水是世界公認價值最被低估的資源,在台灣尤其如此,主要在於其價格並未反映真實成本。也因此,不僅節水只能流於空談,亟待升級以降低漏水率的供水管路等設施,也由於缺少預算,只能緩慢進展。

台灣勢將面對嚴重的水挑戰,然而這何嘗不是政府把握機會,帶領建構包括水資源管理在內的整套永續體系的大好時機?











發言人的緋聞…讓人想起無殼族 居住正義何在


2021-03-12 03:27  聯合報 /   李亞琪/服務業(台北市)
季青漫畫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與黨發言人顏若芳同居疑雲鬧得沸沸揚揚,兩人聲稱是房東、房客關係。在野黨批評,此事凸顯民進黨政府推動「居住正義」說一套、做一套,讓年輕人相對剝奪感更深。撇開緋聞不說,年紀輕輕在北市就擁有兩棟豪宅,不僅羨煞一堆年輕人,也羨煞許多無殼蝸牛。

台北居大不易,多少人終其一生努力打拚,才擁一間房子,甚至奮鬥一生還得租屋而居。筆者兩個女兒,出社會一年多,大女兒碩士擔任工程師,月薪五萬多;小女兒大學畢業,任行政助理,月薪僅兩萬八。以台北市房價,就算不吃不喝,大女兒也要廿年,甚至更久才買得起,小女兒則連想都不敢想,做父母的也無法給她們任何幫助。

沒房,就像無根的浮萍,讓人無法安定下來。年輕人不婚不育,最大原因就是低薪貧窮無法安居,如何成家?政府推動的居住正義,為年輕人做了甚麼?依舊低薪,依舊買不起房,如今囤房稅也束之高閣,加深年輕人相對剝奪感,讓年輕人對未來更無望。台劇《做工的人》有句台詞,「這些蓋房子的人,一棟一棟的蓋,很有成就感,可惜,沒有一棟,我們有辦法搬進去住。」

想起朋友的兒子因無力買房交不到女友,朋友感嘆著:「你看這座城市,這麼繁華熱鬧,車水馬龍,燈火輝煌,一棟棟高樓大廈,卻沒有一間房子是我的,哪怕小小一間房也是自己的窩,我也很努力在打拚,為甚麼至今還是這座城市的遊牧民族?」我默默無言。

位居高官的政客,誰還會記得世上苦人多?誰來主持居住正義?










「憂鬱世代」回響/數位排毒 好好看真實世界


2021-03-12 03:36  聯合報 /   朱立安/教(嘉義市)
科技讓年輕一輩沉浸在網路虛擬世界,圖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多年前,我寫過草莓族、桑葚族、冰塊族的文章,年輕學生有愈來愈無法刻苦耐勞的傾向,碰一碰就糊掉、出滿手爛汁,甚至放著就像冰塊化掉了。

近年社會改變很多,已步入職場的草莓、桑葚,本身就是改變的一部分。我親身經歷,有學生畢業後一直未工作,也沒再進修;境遇好的可能宅在家等著繼承遺產,可是家人耐受力愈來愈低,家庭摩擦愈來愈大。鄰居宅男,父母氣到搬回鄉下老家,只上網從不出門的他,有天想燒炭,弄到大樓火災,最後宅男被送去就醫。宅男學弟也同個模樣,每天吵家裡要錢,街坊雞犬不寧。

我到附近小餐館,前一攤客人杯盤還放在桌上沒收;清早去買咖啡,店員遲到、來不及打掃、睡眼惺忪聽錯點餐。幾年前,我對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還有疑慮,如今卻滿懷期待!外送員來店取餐,店裡手腳慢些,互相抱怨就起口角,外送員後腳剛離開,店員立刻撥手機客訴。他們最好的排遣,可能是上網當鍵盤俠,痛罵父母、奧客、慣老闆,在虛擬世界裡釣釣同仇敵愾的「讚」!那虛擬國度裡,可以予取予求,不必被 SOP、紀律所綑綁,但也讓人更難面對真實世界。

現在世界真的比以前慘嗎?雨果的《鐘樓怪人》又將在台上演,我提點學生,這齣戲特色就是每個角色都不快活,有天生殘疾遭虐待的、有被歧視的外鄉人,如果它能讓孩子們覺得自己過得其實還好,就值得去看看。

雨果另一大作《悲慘世界》更值得借鏡,那時期歐洲,先有恐怖統治把很多人送上斷頭台,後有拿破崙拿自由平等博愛當「大外宣」東征西討,死幾百萬人。貝多芬和歌劇《波希米亞人》的故事,都在相同時期。《波希米亞人》裡,有才華的年輕人,各個窮到三餐不繼。貝多芬死去時,歐洲在戰火後鬧飢荒,餓死幾十萬人。如今我們抱怨生活很慘?也許去聽一下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充滿正能量的最末樂章吧!

科技讓年輕一輩沉浸在手遊和網路虛擬世界,那才是最大假象。倘若當年貝多芬耳聾、鬱卒、想自殺時,沉迷滑手機,或吞一顆迷幻仙丹,活在虛擬快樂裡,他四分之三的傑作都不會出現。當今這個科技與資本主義氾濫的時代,問題確實盤根錯節。

我們可能沒耐性、沒時間去深讀幾本討論高等教育造就出「玻璃心世代」的厚書,甚至法律也無法釐清網路巨頭壟斷經濟、心理、生理的亂象。但我們立即可做的,就是「數位排毒」:關掉網路通知、關閉社群媒體帳戶、放下手機好好吃飯、好好睡覺、讀讀紙本書,或者學貝多芬,在空氣汙染不太嚴重時,去郊外、公園散散步,看看世界的真實,可以減緩憂鬱。











「憂鬱世代」回響/活著真好! 才有可能翻轉生命


2021-03-12 03:46  聯合報 /   李凡/資深教育工作者(南投市)
即使希望微渺,也要努力活著,只有活著才有翻轉生命的可能。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圖


看到青少年為何走上絕路的專題報導,想到之前從事醫學工作的學生來找我;聊天時,提到他在醫院看盡生死無常的感慨,「現代有許多婦女因為工作、生活壓力,費盡千辛萬苦才懷上寶寶,十月懷胎、生產都是辛苦折磨,但比起要拉拔長大,根本不算甚麼。養育孩子是一個階段比一個階段辛苦的歷程,不是為人父母者很難體會,但有的人卻輕易結束生命。要誕生一個生命不容易,但要結束生命卻很容易。」

他說,「醫生簽死亡證書,只有三步驟:沒有自發性心跳、沒有自發性呼吸、沒有刺激疼痛的絕對反應而已。」他頓了一下:「或許應該讓青少年看看媽媽生產的影片,知道為他忍受的苦,說不定能好好珍惜生命,嚴格來說,許多孩子的命是媽媽用血淚換來的」。

我很是驚訝,因為在學校時他可是學霸,家庭環境好﹑父母寵愛,自我意識強也不太搭理人;沒想到醫院工作後,竟變得如此柔軟。

當下,我想到之前擔任訓導主任時,輔導一個想自殺孩子,因為她的功課比其他兄弟姊妹差,長期遭父親冷言冷語,她說自殺是想結束「沒用」的生命,當時 受到許多老師的關懷鼓舞,後來她讀技職,在技職教育中展現優秀能力,比賽屢獲肯定,最終不但聽到父親讚美,也讓她重新定義自己是個「有用」之人。多年後,她寫信給我說起這件事,慶幸自己被救回來,能用事實證明、肯定自己,隨信附上我和她的合照,照片後面寫著「活著真好!」

那天,學生一再強調著:「不論是孩子省思父母生下自己不容易,或是父母省思養育孩子最重要的意義,珍惜生命﹑健健康康的活著,絕對是最重要的答案,老師您演講時一定要提醒大家喔!」我想到自殺的學生還有好友扶持,生命失而復得,但若因自殺沒被搶救回來永遠失去生命了呢?哪能看到生命轉彎後的生機?哪能活生生證明自己的存在意義?哪能無比欣慰的說:活著真好!

所以想告訴覺得失去希望的年輕人,即使希望微渺,努力活著吧!只有活著才有各種可能,才有翻轉生命的可能!












斷金流、肅槍 掃黑對症下藥


2021-03-12 03:29  聯合報 /   鄭善印/開南大學教授(新北市)
高雄市警局展示警方肅槍掃黑成果。記者林保光/攝影


近日槍擊聲不斷,引來各方撻伐;我認為治安問題應歸治安領域解決,若牽扯政治恐永無寧日。從報導看,警政署長馬不停蹄召開「全國分區治安會議」,要求下屬找出「幫派組織賴以維生的行業及據點」,以斷絕其金流;另外,發動第三波肅槍行動,取締改造槍枝。這兩個應是檢視因應是否得當的指標。

鄰國日本的幫派,近年發展趨勢與我類似:一、從以個人為對象犯罪(如勒索),邁向以企業為對象犯罪(如股東大會作手);二、從純粹犯罪活動(如開設賭場),邁向表面完全合法的活動(如以公司名義販賣娛樂業所需的雜物);三、從傳統暴力活動(如聚賭抽頭、敲詐勒索),邁向現代型暴力活動(如股東大會作手、假右翼集團);四、從財富消費階段活動(如保護色、賭領域),邁向財富生產階段活動(如介入土地買賣及投資企業);五、從純粹不良幫派,邁向涉及善良民衆問題(如運用企業義弟經營企業)。

自民國 94 年(二○○五年)起,日本幫派成員從八萬六千三百人,下降至民國 103 年(一四年)的五萬三千五百人,整體呈現萎縮老化,無法與卅年前相比。據日本警察白書所述,乃「警察不斷取締、民間自動抗拒、幫派難以取得金流、成員逐漸脫離」所致其中以幫派難以取得金流為最,蓋因若無金流,年輕人不願加入,幫派自然萎縮

歷來我國研究幫派的專家學者也一再主張,對抗幫派應採取下述幾個策略:一、應將竹聯等三大幫派列為聚焦打擊之優先對象;二、持續推動檢肅幫派之暴力犯罪、槍枝、毒品、職業賭場等查緝作為;三、對於幫派吸收未成年及學生應加強查緝;四、加強與相關機關間之聯繫與互動,例如與檢察官及法官;五、切實沒收犯罪組織的財產,以斷其金流。

目前警政署因應幫派犯罪的作為,看來與上述日本警察及我國專家學者意見一致。只是,這些策略需要時間。若要速效,我認為只能從肅槍上著手,目前法律持槍法定刑一律五年以上,實在不輕;但取締之後仍可以交保,對肅槍威嚇大打折扣;若能著眼實際,檢肅到槍枝即予羈押,也許能達到威嚇的速效。












節水從新建工業區開始


2021-03-12 03:26  聯合報 /   黃如輝/工(嘉縣朴子)
嘉義縣馬稠後產業園區開發大興土木。圖/嘉縣府提供


假日騎自行車經馬稠後工業園區,見區內大機具大興土木;公部門為防淹水造成傷害,重新設計加高工業區旁荷包嶼大排堤防,並興建滯洪池,但似乎只想到「淹水」之苦,忘卻缺水時,更是痛中之痛。

面對水的問題,新建工業區更該將「缺水」納入設計考量。台灣大旱,面對民生與工業用水吃緊,除祈雨外,節水成為生命一體目標。

眾所周知,日本為避免首都圈因颱風季節淹水損害,在周遭琦玉縣興建如地下神殿般的排水系統因應。反向思考,台灣規劃新工業區該想到淹水問題,何不在興建規劃之初,也考慮如何「節水」;以政府目前新建工業園區,面積動則數百公頃,興建規劃時何不利用園區內道路路面鋪設透水層,遇到下雨透過初步過濾後,將雨水快速引導到地下大型儲水箱涵;遇颱風可先行吸收瞬間雨量,調節引導到滯洪池進行排放;如旱季缺水時,則可將箱涵水抽出過濾利用應急。











不動囤房客 只打小炒家?


2021-03-12 03:18  聯合報 /   趙興鵬/自由作家(台北市)
行政院會昨通過「房地合一稅2.0」版,修正短期持有的定義,外界關注的囤房稅確定暫時束之高閣。記者林俊良/攝影


行政院通過房地合一稅2.0「所得稅法」修正案,加重短期交易稅,最高稅率四十五%,期限由一年拉長為二年,此是朝野希望的明智之舉?還是不得不做的應卯?

台灣幅員小,人口承載量大,到處開發蓋樓,台灣幾成大工地,惟到處都是建案,讓人摸不著邊。建案增加,房價上揚,當然是人為炒作。炒房無形中產生,建商(含代銷商)、炒家、仲介等三方共生鏈。如我們看建案嫌貴,代銷商會告訴你,周邊中古屋如何如何價碼?等你跑到仲介處,仲介會告訴你,前面建案多少價多少價?相互拉抬,愈拉愈高;仲介不乏接手新成屋,其中穿針引線的就是炒家,與其講「投資」,不如說「投機」。

筆者幾次去看屋,像樣新屋都是一至三年,甚至有五年未住者,待價而沽;因為炒家精算過,空多少年後房價漲多少?其中租金收入多少,不租則交利息、業務費多少?其獲利真讓人覺得有效法必要?

行政院日昨通過稅法修正,抑制短期買賣炒房,但只對資金少的炒家有效;如今又以怕轉嫁房租金不打囤房,其實囤房持有者才是重點,這些財大氣粗者根本不在乎,宅在家即可吃香喝辣?

紅樓夢第四回,賈雨村一到應天府上任,薛家少爺為爭買丫環打死人,苦主告到雨村處,雨村正要緝拿兇犯,只見一旁「門子」使眼色不叫他發籤。後來門子解釋道:「老爺榮任到此,難道就沒抄一張本省的『護官符』來不成?」原來薛家也在護官符私單內,門子告訴雨村,觸犯護官符內的人,不但官不保,性命也難保。今天政黨內有幾斯?立委中有幾個?為官者手中沒有幾張護官符私單?能否遏制?可能還待檢視。

劉維公/紐約時報數位轉型啟示錄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劉維公/紐約時報數位轉型啟示錄
◆  沈呂巡/3月11日是外交部部慶日?
◆  趙春山/牢牢掌握兩岸復談的契機
◆  黃介正/海陸兩會卅周年
◆  楊志良/1993年世界銀行的忠告







劉維公/紐約時報數位轉型啟示錄


2021-03-12 03:13  聯合報 /   劉維公(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2020年,紐時增加230萬個數位訂戶,成長幅度達到41.5%。 路透社


二月初,紐約時報(以下簡稱紐時)對外公布民國 109 年(二○二○年)度營運財務數據。一整年,紐時增加二三○萬個數位訂戶,成長幅度達到四十一點五%。這是自民國 100 年(二○一一年)紐時數位新聞網站開始轉型收費以來,從未有的成長規模。這個爆炸性增長,讓紐時數位訂戶一舉超過七百五十萬

根據紐時報導,去年有兩波訂閱高峰,第一波是四月美國疫情爆發,居家隔離遠距上班的生活作息,激發人們訂閱紐時意願,這一季增加六十六點九萬訂戶;另一波則是在總統大選第四季,大選紛紛擾擾,尤其是反川普情緒,又讓紐時乘勢增加六十二點七萬訂戶。

民國 109 年(二○二○年)度財務數據創造兩項重大營運里程碑:一是數位營收首度超過實體營收;另一則是數位訂戶營收成為紐時整體營收最大占比。經過十年努力,致力推動轉型的總裁勒菲安(Meredith Kopit Levien)自豪宣示,紐時已成一家數位優先、訂戶優先的媒體公司

民國 109 年(二○二○年)數位訂戶營收為五點九八三億美元,較一九年成長卅%。整體訂戶(包括紙本)營收為十一點九五億美元,成長率為十%。相較之下,數位營收增長力道強勁。

不同於一般媒體數位經營方式,偏執在廣告收入,紐時數位轉型計畫一開始即大膽鎖定訂戶會員收費。此策略在疫情肆虐下發揮絕佳作用。新冠大流行為全球經濟景氣帶來嚴重打擊,各企業為撙節求生存,大量刪減廣告預算支出。受到不景氣波及,民國 109 年(二○二○年)紐時廣告營收減少廿六%,金額為三點九二四億美元。然而如前一段提到,紐時整體訂戶營收仍有十%成長率。

紐時希望在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達到數位訂戶一千萬戶目標。這數字應該會讓許多台灣傳統媒體經營者,望之興嘆。

看到紐時標榜數位優先(獨立於紙本的編輯)、訂戶優先(不是廣告優先)」轉型做法,台灣經營者想到的大概是,提供更即時、更互動、更能被分享的內容產出。我每次打開台灣媒體數位新聞網站,就被一大堆互動堆疊的頁面搞到意興闌珊,不斷彈跳出的廣告畫面,更是令人憤怒。看到台灣媒體在 Instagram 上的展現方式,更是顯示台灣媒體數位轉型,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我自己就是紐時數位媒體網站訂戶。紐時善用設計(例如資訊視覺圖(How the Virus Got Out)、影像(例如2020 in Photos)與敘事(例如 The Amazon is Completely Lawless:The Rainforest After Bolsonaro’s First Year 報導),讓我覺得訂閱紐時是值得的,而台灣的媒體只會用聳動標題、情色照片、與八卦醜聞,讓人感覺新聞是廉價商品。

我將紐時數位轉型成功秘訣,稱之為「數位質材的工藝技能」。我們一定要清楚了解到,手機或電腦上的螢幕,不只是螢幕,它是數位質材,一樣需要講究色彩、形貌。紐時的數位品味主張,就是它強大數位媒體版圖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