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4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川習會繳出最佳成績單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4354/web/

◆  聯合報社論/這樣的普悠瑪檢討,簡直敷衍了事
◆  聯合報黑白集/陳金德向誰借膽
◆  經濟日報社論/川習會繳出最佳成績單







經濟日報社論/川習會繳出最佳成績單


2018-12-03 23:2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全球矚目的「川習會」達成美中貿易戰「暫不升高」的協議美國身為攻方,能夠實現一部分自己的要求,便可算是初步勝利;中國是守方,並未退讓到紅線之後,也可以宣稱自己沒輸實事求是地說,「川習會」能讓雙方先凍結衝突,再進行後續談判,避免最糟糕的情況發生,已經算是達到了可能的最佳結果。
美、中官方雖對協議內容各自表述,但可歸納出四項重點。第一,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徵的懲罰性關稅稅率暫時維持在10%,不會於元月1日起升高到25%,這點應是中國相當滿意的結果,因為中國認為只要情況不再惡化便是得分;再者,由於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從今年4月的低點到11月底,總共升值11%,能夠大幅減輕關稅對中國出口競爭力所造成的傷害。中國經濟成長暫時不會因為貿易戰再度升高而進一步減緩,股市及人民幣匯率可以暫時穩住,為中國當局爭取到更多時間來因應國內經濟問題。
第二,如果雙方在90天的談判期限內未能獲得具體進展,美國將把這項關稅的稅率提高到25%,這為川普創造了談判籌碼。美國官員一再指責中國一貫是藉由談判來拖死爭議,現在設定90天的期限,將對中國造成時間上的壓力。談判若有具體進展,期限當然可能延長,但主動權掌握在美國手中,中國很難再使出「拖字訣」。
第三,雙方立即將展開談判的議題包括中國停止強迫性科技移轉、加強保護智慧財產、降低非關稅障礙及阻止網路竊取商業機密。中國雖願意在保護智慧財產及放寬外資股權比例等方面做出讓步,但這些議題相當複雜,且技術性甚高;究竟如何才算是「有進展」?主要還是由美國說了算,何況美國還握有關稅這門重砲。
第四,中國同意擴大採購美國產品,特別是立即恢復進口美國農產品,這點對中國其實是惠而不費,但川普卻爭取到立即利益,因為美國今年的黃豆剛剛收成,川普可以一邊談貿易,一邊賣黃豆。但美國真正具有出口潛力的其實是能源產品,尤其是美國民國109年(2020年)可能轉為石油淨出口國,而且還是高品級、高價位的輕原油,中國當然可以多買,而且進口美國天然氣還能降低大陸各大城市的空氣汙染。美國可以藉此大幅降低貿易逆差,中國也能有更多的供給來源,這才是真正的「雙贏」。
其實美中協議最值得玩味者,在於協議中並未明白表示將中國的策略性產業政策,以及國有企業體制,列為未來談判的重點。這顯示習近平願意在市場開放及智慧財產等方面做些讓步,但絕不會改變由國家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習近平非常了解中國必須提升高科技產業,否則中國將長期陷入「中所得陷阱」。美中貿易爭議愈激烈,習近平就愈相信「民國114年(2025)中國製造」計畫既有必要,而且迫切。關稅措施在經濟上對中國的打擊,其實並不如美國官員所想像的那樣嚴重;而且在政治上習近平沒有任期限制,有本錢跟川普打一場持久戰,可以利用10至15年的時間打造中國的未來,並鞏固他的歷史地位。基於產業政策及國有企業是習近平的「紅線」,而美國決定至少暫時先不碰觸,這也顯示白宮目前輪到「鴿派」當莊。
「川習會」是川普就任以來,美、中首次以公開協商的方式來因應衝突,這當然是正面的發展,但如果未來的談判不能獲得較具體的進展,川普可能失去耐心,使「鷹派」再度抬頭,而且美國目前的政治氛圍也不利於談判,因為兩黨都對中國高度質疑,加上兩黨在政治上的一貫對立,因此無論川普與中國達成任何協議,都會受到國會的嚴格審視。因此「川習會」雖為美中貿易衝突帶來暫時的喘息,讓股市先享受一波耶誕節行情,尤其是新興市場,但等到明年2月談判期限逼近時,原有的憂慮又將再上心頭。




聯合報黑白集/陳金德向誰借膽


2018-12-04 00:2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宜蘭縣政府人事被代理縣長陳金德「補好補滿」,僅剩四個一級主管,供新任縣長陳姿妙用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選舉的新驚奇之一是:有些人根本沒競選,竟也能將縣府職位填滿自己的人。宜蘭代理縣長陳金德利用人事卡位,做了完美示範。
為防止機關首長趁選前大量安置人員,考試院早就宣布,十一月十三日後凍結各縣市首長人事權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陳金德從九月起,就大規模調整縣府主管如今選後人事交接,僅剩四個一級主管,供新任縣長陳姿妙用人
尤其惡劣的是,陳金德安插的都是事務官如此一來,新縣長要任命新官,必須先幫要調走的主管找缺陳金德的用意不在人事調動,而在「卡」新任縣長的人事任命權,動機非常明確。到底是誰給陳金德權力,讓他如此囂張跋扈?
曾任高雄市環保局長、副市長的陳金德,是陳菊「高雄幫」人馬。民進黨完全執政後,也是「高雄幫」權勢滔天時,陳金德因此獲酬庸擔任中油董事長;去年八月中油供氣中斷導致全台大停電,陳金德被迫下台,旋即獲得重用代理宜蘭縣長。民進黨原規劃讓他「先代理、後正式」,卻因其作風不斷惹議,方才作罷。
陳金德只是一名官派「代理縣長」,根本沒有絲毫的民意基礎,他還不知節制,把縣府職務當成自家寶庫隨意取用。這仗的是誰的勢?不就是最謙卑的民進黨,還有仍安坐總統府祕書長的陳菊?
民進黨這次失去了長期執政的高雄,卻讓陳金德這種「高雄幫」繼續混跡橫行,只能說這個黨還輸得不夠。








聯合報社論/這樣的普悠瑪檢討,簡直敷衍了事


2018-12-04 00:1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普悠瑪列車新馬站出軌事故,行政院初步調查結果引用「起司理論」,各方熱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普悠瑪出軌事故讓東線「小高鐵」的安全問題徹底暴露,台鐵的貧病老殘窘態也攤在陽光下行政院調查小組公布了初步調查報告,台鐵局長換人,行政院也火速展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運安會)的籌組。一件嚴重的火車出軌,政府卻散槍打鳥似地把問題指向各個不相干的環節,沒有抽絲剝繭的能力,也完全無法聚焦這種檢討方式,究竟是要了解真相,還是在掩蓋真相?
行政院調查小組端出「起司理論」,判定出軌原因是組織、設備、程序、人員、環境同時出問題,而釀致出軌事件這種作法,把「起司理論」當成最佳遁詞了調查小組宣稱這只是初步調查結果,但嗅得出蒙混結案的意味,五環同時出問題的機率太低了。鐵路原本是最安全的運輸方式,但政府卻把普悠瑪的安全推給「運氣」,這是極不負責的說法。
調查小組必須明確告訴大家超速是果、還是因如果是因,且是司機員的失誤,那麼問題至少是在可以改善的範圍。如果超速是果,是機件或控制系統出錯導致列車失速,那就是很嚴重的問題。必須先找出確切原因,才可能準確修正補強,不是嗎?台鐵目前要求普悠瑪列車行經彎道必須限速四十公里,這也是個笑話。我們高價買普悠瑪,就為了彎道可以不減速行進;若要限速四十,那購買陽春鐵皮車不就好了?
台灣的災害調查情境,一直處於扭曲的局面長期以來,僅飛航安全事故調查是釐清事故真相第一,之後再來追究刑事及行政責任,可與國際接軌其餘不管火災、其他道安事故,都是真相、刑事、行政責任「平行調查」一旦司法權的刑事、監察權的行政介入,純粹的釐清真相,即遙不可及這次普悠瑪事故,刑事調查搶先介入,行政調查次日才成軍,現場已破壞,關鍵文書也遭查扣
成立「運安會」的目的旨在調查真相,俟真相釐清,再談刑事及行政責任。這是各國對災難調查的通則,行政院、立法院都應有此認知。否則,若被第一時間的感覺牽著走,真相永遠查不清楚不知真相,即無法對症下藥,責任追究變成只是在「抓鬼」
要成立「運安會」,行政院須先爬梳既有的法律體系,以確認其獨立地位以目前的構想,運安會是統籌海、路、空重大事故調查的國家級機構,但這正面衝撞《災害防救法》條文《災防法》第三條第四款明訂:海、陸、空的道安事件由交通部主管,除了救災,還要防災一旦《運安會組織法》三讀,兩個單位權責勢必衝突,必然亂象叢生
蔡總統執政兩年多來,最大的特色是不斷成立新機構及黑機關明明各部會組織法都有明文規定,但執政黨一有政治需要,黑機關就冒出來。兩年多未曾間斷的食安事件,行政院內臨時成立相應機構;兩岸政策因拒絕西向改走新南向,又成立了莫名所以的黑機關。這些黑機關的共同特色是目標不明,充斥臨時心態,摸著石頭過河。運安會固定位明確,但以蔡政府濫用私人的作風,未必能寄予期望。
台鐵的改造是當務之急。其貧病纏身不是新聞,但怎麼解並不難,公司化及合理調整票價是兩帖重要藥方但甫下台的交長吳宏謀不准台鐵公司化,又下令票價凍漲,這真是「請鬼拿藥單」新任台鐵局長張政源不碰台鐵救命的任督二脈,反而大談如何賣排骨便當,這是自貶格調張政源不碰任督二脈,理由是不想強碰工會,這理由其實不通桃園機場、台中港務局都已順利與工會溝通完成公司化,且運作順暢。台鐵為什麼不能?
民進黨的長項在危機處理,面對普悠瑪事故一味忙著從優撫卹,卻不認真面對問題找出病因。就像這次敗選,上下都在那裡打哈哈,讓民眾看破手腳。

聯合筆記/司改不力也是敗選理由?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4393/web/

◆  起司模型迷思…普悠瑪報告 報告了什麼
◆  違逆能源潮流 如何競爭?
◆  聯合筆記/司改不力也是敗選理由?
◆  誰拿政權 成也地方派系 敗也派系?
◆  人民只對民進黨花錢有感…
◆  誰拿政權 成也地方派系 敗也派系?
◆  五個愚蠢的年改操作 民進黨自食惡果
◆  聯合筆記/司改不力也是敗選理由?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司改不力也是敗選理由?


2018-12-04 01:14 聯合報  蕭白雪
民進黨敗選,民進黨新北市黨部主委余天稱是司改不力讓人民失望。圖/截取自蘇貞昌辦公室直播

縣市長選舉結果出爐,各方檢討執政黨慘敗原因,民進黨新北市黨部主委余天稱是司改不力讓人民失望;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對婦聯會財產解凍後,黨產會質疑法官放水、裁定荒謬。
諷刺的是,總統蔡英文就職演說中,改革司法獲得最大掌聲,但上百名委員組成的全國司改國是會議,司法院、法務部大批幕僚忙翻天,上百項決議被形容成無感司改,連今年的國慶演說,總統已不再提司改,如今還被視為執政黨敗選原因。
更令人費解的是,當初負責籌畫全國司改國是會議的頭號幕僚林峯正,如今貴為黨產會主委,黨產會對法院的批評,是要證明司改不力,還是不知反省、錯拿司法當祭旗?
大法官對同婚作出歷史性的釋憲,曾振奮挺同團體,公投結果卻讓同志團體沮喪,反同團體更對大法官多所指責加上對其他高度政治性釋憲聲請案的處理,理應最具威信的大法官,同樣捲入政治漩渦,屢受質疑
高度政治性的司法案件,近年來只增未減,這類司法判決總引發不同立場的批評,政治人物一再消費司法,如同有權有勢者總企圖透過各種方式、管道控制司法,幾乎已成常態。
老百姓對司法的無奈不滿,有時來自法律人生活經驗,距離人民生活太遠;有時或許就像司法院長許宗力所說人生有多困難,法律就有多困難
民眾總期許司法能明斷是非,偏偏現代法律要講究的眉眉角角太多;每年考上司法官,被視為國家菁英的這群人,作出來判斷卻難令人信服,問題究竟出在那裡?當初主導司改的一群人,真有提出解方,還是只製造出更多問題?
如同司法院前院長翁岳生所說,每位司法院長上任都要喊司法改革,成效並不大多年來的司法改革,人民並沒有對司法有更好的印象
至於許宗力說,民眾不信任司法是卅年前遺毒,他相信現在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法官風紀都很好;問題是,司法院長相信的事,國人或法官群體又有多少人相信?







起司模型迷思…普悠瑪報告 報告了什麼


2018-12-04 01:14 聯合報  莊秀文/台北醫學大學衛生政策暨健康照護研究中心執行長(台北市)

普悠瑪號翻覆事故初步調查結果十一月廿六日出爐,調查小組依據國際重大運輸事故調查分析常用之瑞士起司模型認為,本次事故涉及人員操作、作業程序、機械設備及組織管理等個別層面的問題,或異常湊巧同時穿過每一道防護措施的漏洞,只要問題或異常發生當下能有效處置,本次事故就不會發生。
筆者對調查報告應用瑞士起司模型引導出的事故論點,提出一些看法。
瑞士起司模型是英國教授James Reason開發,先後有五個模型版本,雖很多事故調查單位採用該模型分析,但使用此模型須依賴模型意義的解釋,而這種解釋有時會超出最初分析的目的。諸多國際專家對於起司模型的使用,強調必須釐清以下迷思:
一、起司模型內的屏障層面不是靜態或固定的,也不是彼此獨立的,而是彼此相互作用、支持或惡化。
二、組織、工作因素與失誤或最終結果之間的關係是複雜的,但在分析事故演變中的過程和引發條件時,起司模型很容易從結果連到一組「潛在條件」而畫出直線,進而形成主導結論的建議,而事實上各種層面因素的影響並不是以線性的關係呈現。
三、瑞士起司模型是有價值的事故發生解釋模型與溝通工具,因為它清楚表明事故具有複雜原因,並且提出可能隱藏在視野之外的因素影響,但並不是時間順序的事故模型,因此,以起司模型單獨作為事故分析的基礎並不完整。
四、不正確的模型應用容易導致責任的推卸
鐵路運輸是一個複雜的系統,隱含著許多平時不易現形的多項因果條件,在觸發特定事故之前很久就存在於組織中,但只有在事故發生後才引起人們注意。
再回到調查小組的結論,其一:「本次事故涉及人員操作、作業程序、機械設備及組織管理等個別層面的問題」,這是大多數人都能夠理解與接受的解釋。
其二:「或異常湊巧同時穿過每一道防護措施的漏洞」,瑞士起司模型意喻在每一屏障層面皆有諸多很久就存在於組織中的潛在漏洞,這些經調查小組找出或尚未找出的漏洞,「如何串起來」而降低各層面的防禦功能,進而造成翻車事故,亟需要進一步分析。
其三:「只要問題或異常發生的當下能夠有效處置,本次事故就不會發生」。調查小組以時間順序分析翻覆原因,發現諸多在第一線的重要事證,若調查專業人員能進一步說明在各個時間點當下,何者是有效處理方式,更能降低未來事故發生的風險。
Reason教授在民國86年(一九九七年)出版的「管理組織事故的風險」一書中,特別提出要適切使用瑞士起司模型的警語,以免鐘擺可能擺得太遠了。針對普悠瑪事故,國人都深感震驚與悲慟,當初步調查結果發布時,部分媒體的標題顯示普悠瑪事故解碼-五道防護層面遭貫穿。事實上,此調查報告的發布,更應是我們追求清楚了解事故發生的起點,對於事故原因深入探討並提出有效的改善對策。




違逆能源潮流 如何競爭?


2018-12-04 01:14 聯合報  胡僑華/工程專業經理人(高雄市)
「以核養綠」公投成案,提供人民審慎檢視國家能源政策的選項。 (本報系資料庫)

公投案「以核養綠」獲同意過關,行政院長賴清德表示,不再以民國114年(二○二五年)為達成非核家園的期限,總統蔡英文則強調「非核家園目標不變」。
我們的大前提是全力支持綠能,但短短七年即廢核是否過於急躁?尤其相對於蔡總統的堅持,韓國文在寅總統即具智慧聽專家建言,在選前提倡非核家園,選後宣布過渡期卅年,而韓國是我們外貿最大對手。南韓核機組有廿三座,設置電力二,○七○萬千瓦,核電繼續擴張中,猶不輕言停核
日本原有核機組五十五部,供應全國卅%電力,福島事件後大幅緊縮核電,以火力取代,導致工業發展與外貿損失慘重,民國101年(二○一二年)底起安倍重任首相,開始提高核電安全要求,並已重啟核電十餘座。
波蘭原無核電廠,全國一半以上是煤電,但為了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及符合國際氣候的目標,宣布在民國119年(二○三○年)完成二座核電廠,大量取代煤電,至民國139年(二○五○年)再增加四座,使總設置量達九百萬千瓦。
西班牙是全球綠能電力最發達國家,高達四十一點六%,其中風電廿二點三%,水電十三點五%,太陽能及光熱五點八%,其人口約為台灣二倍,電裝置量是台灣二點三倍,儘管如此,西班牙仍維持廿%核電,以降低電價及確保基載
美國約有核電廠百座,裝置量達九,八五○萬千瓦,占全量的十二%,而其新建計畫就有廿座,其原來計畫至民國119年(二○三○年)火力電廠占發電量的比率將由民國103年(二○一四年)的卅九%降至廿七%,天然氣由廿九%提高到卅二%,再生能源則以優惠政策從廿二%提高到廿八%,但川普上台後卻表示退出巴黎協定,上述計畫不知有何改變。
但要注意,美盛產頁岩油氣,且全國遍布輸氣管,也只敢計畫卅二%天然氣發電,而台灣卻廢核而增氣電超過五十%,在台灣氣電單價是核電的五至六倍,氣電也屬火力發電,雖然較煤電可減少大量的PM2.5,但二氧化碳的產生卻高達煤電的五十%,仍是溫室效應的大幫凶,船運/儲液態氣要在攝氏負一六二度以下,海象嚴重則影響靠岸的安全。
加拿大水力發電達六十%,仍有十八部核機組約占電力的十六%。法國有五十九部核機組,發電量六,三三○萬千瓦,占總電力六十%以上中俄各約有核電二千八百萬千瓦,且還在大量建造
台灣核一至核四原應有七八四點四萬千瓦,民國114年(二○二五)卻要歸零。如為政治而堅持己見,將來電價高漲且供量不足,則誰敢投資?國際競爭力何在?






誰拿政權 成也地方派系 敗也派系?


2018-12-04 01:14 聯合報  丁仁方/成大政治系教授、南台灣兩岸關係研究學會理事長(台南市)
盧秀燕(左二)深知市長選戰要贏,「標哥」顏清標(左一)、「堂哥」張清堂(右二)是催動派系力量的關鍵之一,選戰一路拉著兩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九合一選舉結束,國民黨在廿二席縣市長囊括十五席,不少人認為地方派系是這次國民黨獲得大勝的主因之一,其中台中市高雄市更被認為國民黨能奪回政權,關鍵就在這兩地的地方派系發揮了強大的組織動員效果。
地方派系,簡單地說,是指依附在社會人情網路,選舉時轉化為政治動員組織,並藉由政治權力取得主要動員資源的一種政治團體組合。這種在選舉期間展現高度動員實力的組織,並非僅見於國民黨,事實上民進黨近年來在各個長期執政縣市透過權力延伸所獲得的資源,不斷跟地方基層進行擴大深入連結,建構起綿密的社會人情網路,其所展現的選舉動員實力,完全不會輸給國民黨的地方派系。
地方派系到底有多大的選舉動員實力?整體來看,國民黨的地方派系逐漸式微是長期發展趨勢,至於在不同縣市還保有多少動員實力,也要看選舉型態、大環境變化、候選人等因素而定,無法一概而論。以高雄市、台中市來說,國民黨的地方派系組織都還算完整,如果說這次選舉地方派系動員是勝選關鍵,上次選舉國民黨在兩地慘敗就是地方派系沒有整合成功所導致,這種「成也地方派系,敗也地方派系」的邏輯,其實是錯估了地方派系影響選舉的方式與空間。
這次韓國瑜在高雄三山地區造勢成功引爆風潮,確實原縣區地方派系的動員功不可沒,但縣區內的白派、紅派,已在連續兩屆立委選舉所支持的人選都全軍覆沒,本屆立委選舉當時紅派大老家族嫡系親征,也僅獲五萬多票而落選。目前在台灣多數縣市,如沒其他條件配合,單靠地方派系的動員支持,要能當選立委都很困難,更何況縣市首長?
對選舉來說,地方派系本質上就是一種依附社會人情網路的政治動員組織,最主要功能就是促成選民認同特定候選人,其性質有些類似跟親友拉保險或推直銷,商品好自然好推銷,其他品牌如果出狀況更有利推介自家品牌,平常親友聯繫多推銷成效會更好,對方如果欠自己人情也容易推銷;對照這次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執政不佳民怨沖天,國民黨候選人基層接受度高,再加上地方派系的居間推介,自然會促成更多選民支持國民黨的候選人。不過,如果因此斷定,地方派系是國民黨大勝的主要關鍵,恐怕也未必如此。
從長遠來看,隨著台灣民主的深化及公民意識的提升,選民自主性會越來越高,加上文宣、媒體、網路等因素影響,地方派系透過社會人情網路動員,可能影響的票源會越來越有限。不過,地方派系掌握的選票雖不足以決定選舉結果,其依附在社會人情網路的動員模式,仍然可能在重視人情的基層社會發生一定作用,在可預見的未來,它仍然會是台灣地方選舉一股重要的勢力。







人民只對民進黨花錢有感…


2018-12-04 01:14 聯合報  郭振鶴/東吳大學商學院兼任教授(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下鄉「傾聽之旅」,了解敗選原因。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選舉大敗,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就是中間選民藍綠鐵票的支持者越來越萎縮,中間選民卻是越來越增加
尤其年輕族群、中小企業族群、基層勞工、農漁民,大多數人在民進黨執政下,生活過得不好,就算民進黨喊著經濟比政黨輪替前還要好,但民眾就是沒有感受到!當物價不斷上漲,而基層勞工薪資成長機會又很小,造成基本生活開銷都已占去薪資絕大部分,年輕人還有什麼辦法存錢,部分南部年輕人只好北漂討生活。
蔡英文表示經濟越來越好,但人民有感受到嗎?大多數人還是只覺得民進黨又編了多少預算,如前瞻預算等,當人民只對民進黨花錢有感,卻對實際生活經濟沒有感,這到底是人民的問題還是民進黨政府施政的問題呢?民進黨應痛定思痛,檢討施政如何大幅調整才能挽回失去的二百萬選票。
在民國109年(二○二○)總統與立委選舉,民進黨還來得及東山再起嗎?這裡給個建議,不僅內閣要大換血,還要盡速提出改善人民經濟之道,這樣也許還有一線生機。畢竟在蔡總統的「給黨員的一封信」中,最後還說著「台灣人民會疼惜民進黨,會再給民進黨機會」。






五個愚蠢的年改操作 民進黨自食惡果


018-12-04 01:14 聯合報  李昂朔/公(新北市)
年改引發退休軍公教不滿,引發這次退休軍公教發起用選票教訓民進黨的運動,圖為年改訴願九成被駁回,全教產、北學產在教育部前抗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受到廣大民意支持上台的蔡英文政府,在短短二年後受到民意海嘯的洗禮,遭遇大敗。原因之一,是民進黨愚蠢的年改操作所導致
從蔡總統多次有關年改的談話,可以看出蔡總統認為,這種重大的改革沒人敢做只有她做了,而引以為傲。但如果年改如蔡總統所說的重大,那年改的推動應該戒慎恐懼;而年改過程中,不但絲毫看不出民進黨表現出小心謹慎、理性規畫的執政態度,卻輕率的以惡意挑動族群鬥爭、缺乏理性精算的方式達成目的,導致年改的正當性大減,對政府及社會的負面影響大增,也因此民進黨自食惡果。
年金制度需要改革是全體民眾的共識,但民進黨愚蠢的年改操作,存在五大誤區:
一、年改方式缺乏說服力。民進黨主張年改是為了讓年輕公務員領得到及年金永續,但依照其通過的版本,年輕公務員需要多繳、少領、晚退,基金破產年限從民國120年至139年(二○三一延至二○五○年),這代表到年輕公務員退休前,年金一樣破產。年輕公務員的未來在哪裡?
二、執政黨操作職業對立,帶頭惡意批鬥自己員工。這點是執政黨最愚蠢也最為人詬病的操作手段,導致社會對立、職業鬥爭,互批互不信任,這是負責任的政黨會採行的方式?
三、誤認公務員全是泛藍選票,任意羞辱不會掉票。現今公務員的進用制度是透過高強度的考試競爭所取得,不是依藍綠或省籍進用,所以依社會分布本來就有不少泛綠公務員,而且年紀越輕,藍綠依社會分布的趨勢就會越明顯。但年改卻將軍公教團結成反執政黨的一大群體。
四、選擇性的改革充滿政治算計。金額最大,破產最早的勞保至今尚未改革,卻先針對公教大刀砍下,明眼人都知道這樣的改革充滿針對性,財產被剝奪的民眾如何能服氣?
五、年改版本未經仔細精算也未符法律基本原則。筆者曾發信年改委員會詢問,年改是否溯及既往的成本差異或破產年限差異,經答覆無此數據,表示政府未經評估即決定溯及生效,採行對民眾權益影響最大的方式。這個決定導致政府的承諾失去信用。

趙春山/兩岸「關鍵時刻」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趙春山/兩岸「關鍵時刻」
◆  劉憶如/「川習會」美中貿易戰暫時休兵

◆  王健壯/蔡英文又一句文青囈語
◆  方祖涵/球場上的戰爭英雄







趙春山/兩岸「關鍵時刻」


2018-12-04 01:14 聯合報  趙春山(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和美國總統川普在G20「川習會」,達成貿易戰停火90天協議,美國應該不會以挑戰中共眼中的核心利益來迫使雙方攤牌。(新華網)

日前在上海舉行的一場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周年的兩岸學術研討會九合一選舉議題喧賓奪主,成了與會兩岸智庫人士關注的焦點。
民國68年(一九七九年)元旦中共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把對台政策從武裝解決轉變為和平統一中共也在同一天宣布與美國建交。這兩項重大政策的變化,都是受到中共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的影響,從而建立了中共內政、外交和對台政策三者間的有機關係。
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大大地改變了中國大陸的面貌,中共選擇了一條走向和平崛起的道路。然而兩岸關係和中美關係的發展,卻仍處在撲朔迷離的狀態。中共擔心台灣問題處理不當,不僅危及中美關係,並且影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這就是對岸高度關切九合一選後台灣政情發展的原因。
這次與會者的普遍看法認為,「韓流」產生的外溢效應是使民進黨敗選的主要原因,而「韓流」的形成是韓國瑜以個人的政治魅力,對於民進黨的執政不力,發揮因勢利導的作用。問題是國民黨能否借力使力,在民國109年(二○二○年)取得執政地位。民意如流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這次國民黨的勝選是得力於經濟選票,則獲勝者必須在短期內就要讓支持者的口袋有感。韓國瑜「人進來,貨出去」的口號鏗鏘有力,但能快速打開人貨進出通道的,只有求助於對岸的善意,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實。
為了避免被抹紅,國民黨的候選人在選戰中都對兩岸議題刻意避而不談。韓國瑜大膽提及九二共識,但強調談經濟而不談政治,使九二共識異化成了一個經濟版本。很多選民甚至不知道,這個葫蘆裡裝的是什麼藥。
地方選舉不分藍綠,但總統大選能避開統獨嗎?九合一選舉顯示,未來代表國民黨角逐總統大位的人,必須屬新世代、能接地氣、既符黨意又合民意,還得助選有功。目前看來,國民黨內幾乎沒有這樣完美的人選,結果會出現「捨我其誰」的競爭狀態。即使有人脫穎而出,經過這次選舉,國民黨已因量變而出現質變。我看不出對岸與會者有因國民黨勝選而有「見獵心喜」的感覺。
儘管蔡英文總統因民進黨敗選而辭黨主席,但競選連任的意志和企圖心,是這次上海研討會多數人的看法。大家不認為蔡英文會在任期結束前改弦更張接受九二共識;何況,因民共缺乏互信,即使蔡基於選戰考量出現策略性的「髮夾彎」,短期內也不足以取信於對岸。另一方面,蔡也不會向基本教義派靠攏,因無法得到中間選民的支持。
民進黨敗選,但基本盤還在;選後鬆動的第三勢力,未來也有流向綠營的可能,中共還能以「只讀不回」來面對這些淺綠民眾嗎?
在對岸眼中,美國官方選前所謂「外來勢力」干預台灣選舉的說法,已形同介入這次的台灣選戰美國接受選後台灣人民的民主選擇,但選舉結果並不符合美國的期待。因此,大家關注美國是否會在民國109年(二○二○)總統大選前採取行動,試圖「扳回一城」。所幸G20「川習會」達成了暫時性的妥協,雙方有九十天的緩衝時間,美國應該不會以挑戰中共眼中的核心利益來迫使雙方攤牌。
九合一選舉不僅改變了台灣的政治生態,也牽動了台美中三邊關係。未來一年將是中共對台工作的關鍵時刻,考驗習近平的戰略定力。

名家觀點/美中休兵,長期矛盾未解

名家觀點/美中休兵,長期矛盾未解


2018-12-04 00:51 經濟日報  王健全(本文由中經院代理院長王健全口述)

G20會議期間,美中就貿易戰達成協議,美國暫停對中國進口品加徵關稅90天;因為本波美中貿易戰讓全球產品供應鏈觀望,影響產業供應鏈,影響整體景氣復甦。表面上美國對中國大陸釋放善意,包括讓台灣蘋果供應鏈及很多產業都鬆口氣,看似有轉圜的訊息。
據中經院最新公布的11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8 ,主因就是占台灣製造業權值一半的電子光學元件,訂單能見度不足,受美中貿易戰影響很大,指數走向緊縮。因此,美中貿易戰看似走向緩和,訂單能見度上升,對台灣相關產業供應鏈是利多。
值得注意的是,貿易戰只暫緩90天,期間將會遇到美國的耶誕節、 新曆年、中國農曆春節,本來就是訂單空窗期,是休養生息的時機。因此可以解讀成,美國釋放出一些信息,給中國思索如何談判;但終究還是要有徹底解決的協議,否則光是釋放善意,恐怕還不足以解決兩國之間的貿易爭端。
美國其實對中國的要求,不僅只於貿易問題,還有科技業的智財權、軍事爭端、持有美元,甚至兩國在全球經濟主導權,包括5G的主導權、將來的產業標準所以,短期內矛盾不容易化解,本次只是釋放短期利多,長期矛盾還在
美國要求中國減少出口補貼,取消對國營企業補貼,這都是中國的核心利益;美國要求的東西,大陸短期內不容易做到。但美國先釋出善意,將來萬一中國不能改革,引發貿易戰之罪也不在美國。
川普一直不斷拋出新訊息,也因川普認為他一定會在民國109年(2020年)連任,且目前連任機率還不小,利用中國這個經濟議題,是川普政治上很好的提款機,因此短期內(到民國109年(2020年)之前),貿易戰不會結束,會一直打到川普順利連任為止。
至於中國大陸為何接受,因其內部情況也很緊張,包括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資金面包括打擊地下銀行、P2P平台貸款事件、已讓其內部資金緊峭,貿易戰又加劇了資金問題所以大陸經濟情況不是特別好,已從製造業影響服務業,甚至衝擊內需、金融、房地產相關。中國如若兩邊作戰,對其是相對不利,美國若給中國台階下,中國當然也樂於配合。
當然,習近平剛剛也解除了國家主席任期限制,習也不能示弱;雙方都有台階下,也符合雙方利益
長期矛盾,包括美國要求中國減少出口補貼、國企補貼,大陸能否做到?而且這還關係到美中雙方的霸權爭奪戰。短期貿易協議能解決中長期矛盾,恐怕還要進一步觀察對台灣廠商而言,不確定因素仍很高,廠商還是要及早規畫;若只課徵10%的關稅,廠商或許還可有空間做些調整,例如轉嫁生產成本、供應鏈調整等;但若關稅上升到25%,因成本太高,無法轉嫁,勢必要進行生產線移動
長期而言,川普是想要改變中國的行為、商業模式,恐怕他要長期抗戰準備,25%關稅恐怕很難避免,廠商要及早因應。除非美國制裁中國,反而造成美國國內物價上漲,以致美國要升息因應,美國經濟下挫,川普才會調整其戰略。
對台廠而言,若美中貿易戰持續,台商海外布局會因美中貿易戰惡化,讓台灣、乃至全球經濟重挫。因為台灣太倚靠出口,在出口萎縮時,如何擴大內需,用內需Hold住台灣經濟熱度就很重要,包括政府政策鬆綁、產業結構調整、提高附加價值,投資節能減碳設備可以享投資抵減,強化觀光、零售、祭出政府刺激政策等都是讓內需維持熱度來平緩可能出口受阻而造成的經濟景氣下滑


王健全

王健全是美國普渡大學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在產業經濟、產業科技政策。 身為台灣重要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的副院長,他需要對外溝通說明建言,網友不時可以在各大媒體看到他的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