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3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氣候革命牽動地緣戰略格局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0492/web/ 

◆  聯合報社論/政黨輪替,才能使綠色恐怖停止肆虐
◆  聯合報黑白集/日本大哥還在講廉恥
◆  經濟日報社論/氣候革命牽動地緣戰略格局








經濟日報社論/氣候革命牽動地緣戰略格局


2023-12-13 03:52  經濟日報/ 社論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第28次會議(COP28)正在杜拜舉行。美聯社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第28次會議COP28)正在杜拜舉行,此次會議可以觀察全球大趨勢,但爭議也更擴大,有如下幾個重要且影響深遠的看點:

一、 有關化石燃料減量或淘汰爭議。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執行秘書斯帝爾直言,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是全球暖化主因,要求各國採取行動淘汰化石燃料。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也在大會呼應指出,淘汰化石燃料控溫1.5度C唯一方法,他特別強調,是必須淘汰,不是減量或放緩。

相當程度上可以代表石油國家觀點的大會主席,即主辦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工業與先進科技部長賈比爾強烈反對表示淘汰化石燃料主張並無科學根據有助於控溫1.5度C

二、鑒於甲烷也是三大溫室氣體之一,但其減量行動長期遭到忽略,美國因此在民國一一○年(2021年)提出全球甲烷承諾倡議矢言減少甲烷排放遏止升溫美國總統氣候特使柯瑞指出,甲烷造成一半暖化效應,「沒有減少甲烷排放,控制升溫在1.5度C之內是不可能辦到的」。柯瑞並強調目前已有155個國家簽署了「全球甲烷承諾協議共同對抗氣候變遷,不過,中國並不在其中。根據全球大氣排放研究資料顯示中國甲烷排放大國,民國一七年(2018年)排放占全球18%,若中國無法減 排,必將大大影響甲烷減排行動。

三、 全球氣候談判已談了二、三十年,各種承諾、協議層出不窮,這次就已經有多個能源轉型承諾,如民國一一九年(2030)再生能源增加三倍能源效率提高二倍、民國一三九年(2050)核能增加三倍,讓人目不暇給。承諾變得廉價完全無需負責,也難怪沙烏地阿拉伯能源部長阿布杜拉齊茲親王拒絕支持大會呼籲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使用時指出,那些推動逐步淘汰國家是虛偽的,他要那些支持逐步淘汰和作出承諾國家,從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1月1日起制定計畫

四、儘管各國立場不一,好現象是各國企業尤其化石能源產業明顯地已感受到愈來愈大的壓力,近年來參加氣候大會的人數愈來愈多,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比民國一一○年(2021年)增加25%,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比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更大幅增加四倍

總的看來,關於氣候變遷及暖化雖然還存在不少科學論證上的爭議,但國際輿論已成,且聲勢如排山倒海難以抗拒,這樣的形勢與趨勢,勢必對人類未來產業及科技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甚至也將進一步牽動全球政經形勢及地緣戰略格局變化

首先,氣候革命必將延伸至科技革命新能源科技必將成為人類第四次工業或科技革命主流。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成就了大英帝國,第三次工業革命成就了美國霸權,因此,第四次工業革命誰領風騷也就決定了誰有機會成為下一個、也就是21世紀全球強權近代中國先後錯失第一及第二次工業革命,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從一開始吊上車尾後,急起直追,勉強也爭到了前沿,到了現在正在開始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在有關的核心領域5GAI量子科技等,中國不但已位居世界前沿新能源中的太陽能也表現不俗,中國能否在核融合方面取得突破,值得高度關注。

其次,對沙烏地等一眾中東石油國而言,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上世紀末開始擔心石油枯竭未料尚未枯竭先遭遇更嚴重氣候革命。面對此等國家危機,對這些油國而言,錢不是問題,關鍵是如何加速轉型,轉型要靠科技、靠基建、靠製造業以及靠為數眾多工程人才,無疑中國應是最佳對象,中東國家與中國的關係強化因此看來是大概率的趨勢,毫無疑問,這也必將牽動到全球的地緣戰略格局。

所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除了政治,看來也同樣體現在氣候科技產業乃至地緣權力結構方方面面











聯合報黑白集/日本大哥還在講廉恥


2023-12-13 03:50  聯合報/ 黑白集
北一女中教師區桂芝日前指出,108課綱刪除如顧炎武的廉恥等經典古文,學生不再知道為何「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導致學生價值觀混淆、是非錯亂,痛批新課綱是無恥的課綱。記者陳柏亨/攝影


民進黨強力辯護無恥課綱」,賴清德說「只是原則指引」,蕭美琴肯定「接軌世界,與時俱進」。立法院長游錫堃更直言,「廉恥君主政治產物」。游錫堃一席話,炸翻整個網路,網友洗版砲轟:「堪稱無恥最高境界」。

游錫堃宣稱,台灣除受儒家思想影響,也受日本、歐美文化影響,才有政治民主;中國古文不符民主價值觀。水牛伯和美國琴將「無恥課綱」與「國際化」畫上等號;問題是,民進黨最敬重的「日本大哥哥」,不僅推動古文教育也沒忘講廉恥

培養自衛隊幹部防衛大學學生綱領之首就是「廉恥」,連同「真勇禮節自勉為精神基礎。十三世紀創校至今的鎌倉學園乃至日本許多學校,都還掛著毛筆書寫的「禮義廉恥校訓。日本是民進黨自豪的「民主同盟」,都還緊抱「君主政治產物」。即便日中關係緊張,日本政府從未放棄儒家文化,難道不擔心國格受損

明治維新追求西化最重要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反對幕府陳腐漢學但並未揚棄廉恥作為民德強調民智與民德兼具才是文明開化。綠營及側翼醜化禮義廉恥」是封建黨國遺毒,但以日本經驗鑑照,便完全站不住腳。

蔡政府的問題不在拒讀廉恥」,而是根本不講廉恥。賴清德三哭欲兼得大位與違建便是鐵證











聯合報社論/政黨輪替,才能使綠色恐怖停止肆虐


2023-12-13 03:55  聯合報/ 社論
高雄市第六選區立委侯選人郭倍宏昨率競選團隊與支持者,到高雄市政府抗議「市府變競總,政風處變東廠」。記者宋原彰/攝影


高雄市府政風處最近被揭發兩起不當監控事件,以查察「賄選」為名,對在野黨總統及立委候選人監控。政風處應監督的是政府公務人員,如今卻扮演對付在野黨的「東廠」,真是角色錯亂。民進黨面對這種濫權不公,都反控對方是「認知作戰」,甚至以「機密」為由反控爆料者洩密,對遭指摘事項則避而不談。口口聲聲透明」的蔡政府,可謂把「黑箱發揮到了極致

國民黨立委候選人徐巧芯日前因送出廿元的重陽壽麵,使她和數名里長遭到調查局以「賄選名義約談這明顯在干擾選舉。徐巧芯隨後爆料,高雄市府政風處機密文件查賄通報,指控補教協會理事長劉秀鳳以七十壽宴為名為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造勢涉及「賄選」;但當天柯文哲並未到場,倒是民進黨立委趙天麟等三人出席為何政風處不說劉秀鳳是為民進黨立委賄選呢?

高雄市府政風處被控不法的另一樁「查察賄選」,則是針對高雄六選區的「喜樂島聯盟立委候選人郭倍宏進行長時間監控並將情資送交檢調單位引發郭倍宏不滿。主要原因是,該選區有民進黨候選人黃捷參選,擔心深綠的郭倍宏瓜分其選票,企圖影響。藍營民代另揭露,檢警調共監控二百多個臉書粉專,其中四成是「常批評政府」的粉專皆是濫權侵犯民眾政治權利

蔡政府利用「機密文件規避監督早已是常態。如五年前的「拔管案」,當時賴清德內閣的「跨部會拔管會議」,一律以密件處理。再如疫情期間疫苗採購案黑幕重重,衛福部都以「機密文件不公開為由回應,把真相鎖在重重迷霧中。

類似機密文件核定浮濫的情況,不斷延續至今。例如,近日傳出觀光署送交勞動部的「旅宿業開放外籍移工評估報告」,因外媒曾稱蔡政府將開放十萬印度移工,這也列為密件直到外界質疑觀光署才說已同意改為「限閱」。外籍移工的開放,決策過程難道不需要開放公眾討論,以昭公信?

選戰開打後,連續有一些「密件」被揭露,證實蔡政府治下的亂象已到無法無天的地步。諸如,潛艦國造案承包商之一郭璽,在建案期間的錄音被揭露,恐涉不法;但有立委本於職權監督並尋求國際司法協助,卻被執政黨指為「洩密」,甚至攻擊在野黨「扯後腿」,完全顛倒是非

再如,藍營民代最近根據一份「密件」,指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蕭美琴在擔任駐美代表時與美方貿易代表視訊會議,早知台灣不會被納入「印太經濟架構」(IPEF),但她毫無作為,讓台灣平白開放萊豬、福食,卻換取不到外交或經貿實益。這點,一針戳破了民進黨宣稱「台美關係史上最好」的氣球

耐人尋味的是,對這些指控,廉政署非但未否認文件真偽,甚至稱這是依法務部指示行事。換言之,這類情況可能普遍存在於各地政風及檢調機關,且大剌剌為之。

可以想見,蔡政府執政的種種濫權不法,包括「密件掩護爭議」、「被揭發後反控認知作戰」、「以司法懲治、恫嚇吹哨者」等,如果民進黨下屆繼續執政,不僅過去的濫權不公案件將石沉大海,它也將食髓知味繼續濫用權力。那麼,無論在野黨或一般民眾要監督民進黨政府,勢必愈加困難,民主制衡也終將淪為空談。

政黨輪替的最大意義,就是要終止不公不義。不僅要消除綠色恐怖,更要防止吹哨者動輒淪為被告並促使執政者對權力保持謙卑和警惕。蔡政府已濫權八年,民眾要繼續讓它爛下去嗎?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美國的軟實力:學問好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0492/web/ 

◆  教育沒核心 奢求社會共識
◆  美大學面對仇恨言論的複雜處境
◆  政府不可鼓勵民眾行險!
◆  重劃街道 讓騎樓不再是灰色地帶
◆  提高量刑標準 更能有效打詐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美國的軟實力:學問好
◆  公務員服務法無恥,是謂國恥
◆  公民課早沒了道德成分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美國的軟實力:學問好


2023-12-13 03:37  聯合報/ 李家同(作者為清大榮譽教授、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我最近一直在研究類比電路,大概已經可以駕馭比較簡單的類比電路。可是一旦電路裡有很多的元件,而且架構是我不熟悉的,我常常就無法了解這個電路會有什麼樣的功能;如果輸入某一種訊號,輸出的訊號會如何?我的解決辦法是,求救於一個叫做 SPICE 軟體,不論我輸入什麼樣的訊號,這個軟體都可以告訴我所輸出的訊號是什麼。更有趣的是,一個電路有很多節點,這個軟體可以告訴我每一個節點的電壓,也可以告訴我電路各處電流形狀及大小

如果我自己設計了一個電路,幾乎必須要依靠 SPICE 軟體,因電路中間有很多參數必須很適當,但是我自己是無法決定這些參數的。如果我看到了一個不熟悉的電路,我更需要 SPICE 軟體。

我開始問,為何 SPICE 軟體如此厲害,可以知道一個龐大又複雜電路的作用?SPICE 軟體也是工程師寫的,這些工程師顯然是非常有學問的,對於電子學一定了解得非常徹底,否則絕對不可能寫出這樣高級的軟體。常常使用 SPICE 軟體以後,我愈來愈謙虛,知道自己的學問實在不夠。如果我是一個對電子學有徹底了解的人,我可以不需要用 SPICE 軟體。

我們常常說,美國工程師的優點是有創意,這當然是對的,可是我們常常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實,那就是美國有很多極有學問的工程師。SPICE 是一種模擬軟體,工業界愈來愈需要各種模擬軟體先進國家也都在發展模擬軟體。而美國在電子工業上所發展的模擬軟體非常傑出,這是大家不大知道的事。

模擬軟體是相當不容易發展的,沒有學問不可能寫出模擬軟體。我國的工業界已經知道如何使用各種模擬軟體,我們應該問的是,為何先進國家能夠發展出這些功能強大模擬軟體?這是我國教育界應該深刻檢討的,我們究竟有沒有培養出一些極有學問的工程師?

我們不可能保證全國所有工程師都非常有學問,但是我們絕對應該有這種認識,那就是我們愈來愈需要這一類的工程師。理由是,我們的工業需要研發人員;我們要提高工業產品的水準,所以工程師需要在物理、化學、數學、生物等等學問上有一定的深度。我國很多公司也在發展自己所需要的特別模擬軟體,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

我們實在不該成天強調創意等等,千萬要知道,美國的軟實力並不完全在創意,而是在深厚學問上。我們一方面希望工程師有創意,但也希望他們是極有學問的。企業界也應該了解這一點,好的科技公司一定要能使工程師不僅有非常好的工業技術,也對基礎學問愈來愈深厚了解。 













教育沒核心 奢求社會共識


2023-12-13 03:37  聯合報/ 邵玉銘/政大前教授兼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台北市)
北一女中教師批判教改去中國化,高中課綱刪減文言文,連日來引發網路熱議。本報資料照片


最近因為「無恥」課綱的爭議,引發海內外關注。其實,台灣多年來早已成為一個公認「理盲」和「濫情」的社會。所以,這個爭議只是台灣整個教育及社會問題之冰山一角。

今日台灣社會更大的問題是,整個社會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比如說,在個人的生命歸屬上,有台灣人、中國人、兩者皆是的三種認同。在國家前途上,有維持現狀、台灣獨立及與大陸統一三個選項。這種分歧,個人認為也和台灣教育失敗有關。

個人在美國大學求學及任教廿年,民國七十一年(一九八二年)回國在大學任教四十年。根據學理與實務經驗,認為台灣教育已到釜底抽薪關頭個人母校芝加哥大學,校史僅一三一年,其師生竟獲得九十九名諾貝爾獎,以校史之短和獲獎人數之多,排名世界第一。

芝大大學部教育特別強調「博雅」(liberal arts教育。芝大認為知識分子對人類有史以來知識之精華,都應有基本的了解。為達到此目的,芝大為大學生在四年內設計了四十二門課程。這又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稱為「共同核心」(common core課程共廿一門,占四年課程總數之一半,包括八大領域:一、人文學科;二、物理科學;三、社會科學;四、生物科學;五、外國語文;六、文明(civilization)研究;七、數學;八、藝術、音樂、戲劇(擇一)。在這些課程中,尤重經典之研讀

芝大認為大一、大二學生知識不足,也不完全了解自己的志趣,所以大一、大二不分系,全體學生必須讀完「共同核心」課程,使他們先了解自己志趣,如此在大三、大四,即可修習第二部分的廿一門專門學科課程。芝大這種「先博後約」的訓練,考慮有二:一、學生修習「共同核心」課程後,才具有思想深度與建設社會能力;二、大學只提供基本知識,學生如想走專業領域,應該等到研究院,因此美國大學法、商、醫等學院,都是研究院。根據許多美國大學評鑑,名列前廿名的大學均屬私立大學,其大學學程設計與芝大大致相同。

相對而言,台灣教育問題出在過早分系。在台灣高中,高一課程相同,高二就分組,一進大學就分系;所以從高二到大學畢業這六年,學生彼此之間念的學科天南地北。與美國相比,美國高中及大學七年,其中五年教育幾乎都屬於共同課程。在這種制度下,台灣的大學畢業生,除了自己專業外,對其他領域幾乎一無所知。尤有甚者,這種知識疏離,再加上畢業生進入社會各自從事不同工作,使得他們對於國家方向、社會發展及所謂人生核心價值難產生共識,個人認為這是台灣今天一片紛擾與亂象最重要原因

明年總統大選後,個人建議,總統應召集台灣教育改革會議,集合對教育問題深刻研究之中外學者及專家,對台灣整體教育制度及內容深入研究提出改革方案,使台灣教育將來能深具共同核心價值。這除可培育恢宏大度國民,還可促進社會共識與團結













美大學面對仇恨言論複雜處境


2023-12-13 03:37  聯合報/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台北市)
美國賓州大學校長馬季爾發表爭議回覆,遭贊助者和政界連日批評施壓,於9日宣布請辭下台。法新社


賓州大學校長馬季爾因在國會證詞淡化反猶太言論引發爭議而辭職,顯示了大學在言論自由與學生保護之間的複雜張力,她的離職是由於公眾對不斷上升的反猶太主義感到不安,以及對校園敵意氛圍校園行政管理人員忽視不滿

馬季爾與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的校長最近在美國國會作證,就校園內管理反猶太事件提供證詞。共和黨議員質詢她們,詢問「猶太種族滅絕」的呼籲是否違反大學行為準則校長們用法律術語回應,即冒犯性言論必須有實際行為才能受到處分

這回答引發了捐助人、州長、參議員和猶太社區的憤怒,尤其是對馬季爾,賓州大學因其對反猶太主義寬容態度而損失了一億美元的捐款,賓大董事會表態要尋找新的校長,馬季爾則於幾天內辭去校長職務。

問題的核心是很多猶太學生感到不安全,被人群高喊反猶太口號教授呼籲種族滅絕,以及不時的死亡威脅迫使一些猶太學生躲起來。批評者指責學校高層在學生尋求幫助時關上了求救的門,優先考慮迫害者而不是受害者。

當今的校園文化讓人想起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年)代的德國,那時反猶太主義青年中被正常化,然後轉變為國家意識形態造成希特勒崛起。在法律上,冒犯性言論受到保護,除非存在實質的威脅,學校必須仔細權衡是否因言論而對學生進行處分。但為了平衡公民自由和防止騷擾之間的微妙關係,往往需要進行實際情境判斷,大學現在承認在這種平衡作為上失敗了。

校長們的焦點維護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原則即除了實際威脅之外言論自由受到保護但在這樣做的同時,校長們似乎對猶太學生在當前氛圍中的擔憂沒有同理心

從這場爭議中能得到哪些教訓?首先,大學尚未解決包容安全和意識形態多樣性之間緊張關係;辭職的校長可能會滿足批評者,但處理問題需要複雜權衡。其次,教育應在偏見成為國家信條前起預防作用,大學必須教育學生歷史教訓和人道主義價值觀。第三,富有同情心和社區團結,比死硬的政策更為重要,同理心才能超越仇恨

這場爭議顯示了大學在言論自由和學生福祉方面高難度平衡,成功與否,在於如何調和常被視為相互排斥理念,如自由與安全意識形態與包容。透過勇氣和智慧,大學可以引領克服仇恨













政府不可鼓勵民眾行險!


2023-12-13 03:39  聯合報/ 賀陳旦/交通部前部長(台北市)
夜間行車示意圖。圖片來源/ingimage


高公局在元旦連續假日前公布夜間行車的危險:今年國道車禍往生者算有四十五%發生在夜間,十一月的六起死亡車禍有五件發生在晚間十點到清晨六點!

披露這麼驚人的行車風險資訊後,高公局煞有介事的說明生理和環境因素下夜間開車很危險,要多休息,謹慎駕駛云云。卻沒有半個字說即將來臨的連續假期,高速公路依舊夜間免收費,等於是鼓勵駕駛在危險狀況下上路!

這是怎麼回事?管理者明知危險,卻鼓勵使用者行險!這怎麼可以、怎麼應該是政府做的事?

高速公路在連續假期間夜間免費施行多年,緣自於想像中的「移峰填谷」,以為可以分散車流,降低白天壅塞,卻從來沒有系統性分析真實效用,只用這個招式代表盡力減少塞車。

久之,成了降低長途行車成本的巧門,甚而變成做這樣選擇者的權益。一旦涉及利益,哪怕只有非常小眾,就會有政治訴求的機會,強調權益,被美化成政治照顧,是政治正確!

政治正確時,政策沒有討論餘地,有很多讓人扼腕的例子。但是夜間行險由政府鼓勵,連政府責任也可以不顧,還真是少見。這是眼睜睜的積非成是,這是政府集體失聰失明!

公共政策當然因時代作選擇。反攻大陸時代少有環保思考,當時也沒有環境影響的制度,來衡量大工程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程度。五十年後,全球提倡永續,施政者必稱人本,交通機關疲於奔命維護行人安全。為害更大的國道危險措施,必須即刻停辦!

迎向新總統,迎向新施政,迎向有責任心的政府!請選民大眾支持新年假期高速公路恢復夜間收費,維護用路人你我的安全!












重劃街道 讓騎樓不再是灰色地帶


2023-12-13 03:39  聯合報/ 周孝宇/建築師、都市計畫技師(台北市)


日前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只要有確保一點五公尺行人通行空間,地方政府可自訂是否開放騎樓停車。騎樓能否停車這項燙手山芋,中央將球丟給地方政府「因地制宜」。

騎樓是東南亞頗富特色的一種建築形式,為了適應炎熱多雨的氣候而在一樓設置柱廊式人行道的「半公共」空間,是一種有地方特色與實際作用的建築形式。但騎樓在台灣的發展卻因種種因素,形成了產權和使用權衝突,以及管理責任灰色地帶

一、產權與使用權:騎樓空間的建築物產權仍是私有(一般是登記在一樓住戶),但依據道交條例,騎樓屬人行道之一部分,必須開放給公共通行,此種公私相悖的特性,在商業繁榮法定騎樓,一樓商店希望騎樓開放停車增加客源;而在以住宅使用為主的私設騎樓,一樓住戶希望保障隱私性和增加使用空間,縱使政府有土地稅的減免,但騎樓常常變為一樓住戶的停車、堆放雜物空間,或直接裝設鐵捲門讓其變為室內空間的一部分。

二、規畫設計和管理責任:騎樓做為公共人行道的一部分,但對於其高程、鋪面材質和夜間燈光的規範卻付之闕如,造成騎樓高高低低難以行走、材質光滑下雨天易跌倒,以及夜間未有照明設備易形成治安死角管理問題

因政府長期缺乏設置實體人行道騎樓行人通行主要場所,但騎樓私有化問題嚴重又缺少取締的情況下,已讓行人無路可走,必須走上馬路與汽機車爭道,而讓台灣成為行人地獄。

騎樓通行問題的癥結點,還是因為政府沒有設置實體人行道,才會讓騎樓這個灰色空間的公私有衝突不斷。其實台灣許多的道路與歐美、日本比起來並沒有比較窄,但由於未妥善利用,形成許多空間的浪費和衝突。若要改善台灣的人行空間,政府必須大刀闊斧將街道重新設計,首先是車道的瘦身和縮減,將剩下來的空間設置實體人行道和汽機車停車空間,才能解決各種衝突。

另外,騎樓的管理規範和執法應該更為細緻和確實,明確定義規畫設計和使用管理規範,避免太多的「因地制宜」和管理單位疊床架屋,讓民眾有明確可依循的指引。如此一來,騎樓可以是吸引人駐足城市街道特色,而不是缺乏管理、衝突不斷的灰色地帶。












提高量刑標準 更能有效打詐


2023-12-13 03:39  聯合報/ 雷金書/新北地檢署檢察官(新北市)


筆者從事打詐工作多年,時有耳聞台灣從事詐騙人口初估已達十萬人以上,這個人數雖然缺乏具體實證數據,但從各地檢署每年不斷增加的詐騙案件數,將提供人頭帳戶或電信門號這些詐騙集團周邊的詐騙案件一併計入,這個數據即使不中亦不遠矣。十萬人是個什麼概念?如以台灣人口總數推估,就相當於每二百餘人就有一人從事詐騙犯罪。

檢察官和警察職司犯罪偵查,並無職權從源頭管理金融帳戶、網路廣告及電信門號等業務,所以打詐光靠檢警不可能竟其功,必須靠金管會、數位部及 NCC 等主管機關進行源頭管理,才能有效降低犯罪率。但打詐要更有成效,打詐國家隊除了反思這些主管機關的職權之餘,是否也需反思法院的量刑標準?

法院審判才是將詐騙犯罪定罪的最後一關,刑法第三三九條之四明文規定加重詐欺罪的法定刑為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那合理的期待法院量刑標準至少應該取中間值,也就是從三年六個月有期徒刑作為中間標準,再依據個案犯罪情節輕重,上下調整詐騙犯的刑度。然而,常見詐騙集團成員最後判決的宣告刑僅落在一年至二年刑度,這意味著法院量刑都是從一年的最低刑度起跳,那對這些詐騙集團而言,在犯罪所得多半無法追回的情況下,坐牢簡直比上班還划算。

相較於販賣毒品案件,動輒遭宣告五年以上,甚至十年以上重刑,從事詐騙無疑是「低風險,高報酬」的好生意,形同將有心犯罪者,吸引到詐騙領域去,這是人性逐利的基本心態,有心詐騙者能不趨之若鶩?

近來常見幫派分子在這種氛圍吸引下,轉而從事詐騙,並以暴力控制人頭帳戶提供者的柬埔寨式詐騙,已使得詐騙犯罪日趨暴力化,不容吾人忽視。

實則在現行法制下,只要法院適度提高量刑標準,無須進行修法,就能有效解決輕縱詐騙犯的問題。否則,即使透過修法提高最高刑度,只要量刑仍然維持從最低刑度起跳,那修法並不會改變輕縱詐騙犯的結果。唯有法院提高量刑標準,才能更有效打擊詐騙。











公務員服務法無恥,是謂國恥


2023-12-13 03:37  聯合報/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北一女國文教師區桂芝公開批判一○八年課綱,因刪了不少原推薦納入教材的古文文章,成了「缺德」、「不倫」和「無恥」的課綱。她具體指出刪除顧炎武的〈廉恥〉一文,學生們不再有機會思考為什麼「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並舉當前有許多「不清不白的廟堂小丑」作為例證。正因區老師說出不少人對當代士大夫「恥度」的質疑,廟堂及其側翼先扭曲她的原意,再展開了圍剿和「抹紅」。其實,去年修正後的《公務員服務法》也呼應了課綱的「無恥」。

區老師從未認為學過〈廉恥〉就不會無恥,也不認為品格教育只靠背文言文。她關切的是像鄭文燦等受過教育而從事公職的官員或民意代表,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要靠「抄論文」,來欺騙及包裝成當代的士大夫?

在中國傳統政治文化裡,讀書好才能當官成為士大夫,而士大夫應負有做為百姓品行表率的義務。因此,國法雖不容士大夫違法亂紀,但若大家無感於士大夫的無恥,那麼全國百姓也將因喪失了恥感,最終將成為集體的「國恥」,這即是區老師的原意。

我國公務員原本負有「保持品位」的法定義務,故「私領域」的行為仍受到法律的規範,課予公務員在私德品行上仍應做為人民的表率,藉以維護政府聲譽和公信力。但去年六月修正公布後的《公務員服務法》,卻刪除了公務員保持品位的法定義務,且完成修法的時間點,似乎還與衛福部政務次長王必勝被爆外遇生女有關。

該法原第五條規定「公務員應誠實清廉,謹慎勤勉,不得有驕恣貪惰,奢侈放蕩及冶遊、賭博、吸食煙毒等足以損失名譽之行為」,其中充滿了不確定法律概念,大多數人更說不出「驕」、「恣」、「放蕩」及「冶遊」是何義?但民進黨執政前公務員若有婚外情,監察院會認定行為放蕩及敗壞私德足以影響政府聲譽,而於調查後提出彈劾及移送懲戒,並有多件給予懲戒處分的案例。

日前衛福部又被踢爆其秘書處長「車震」外遇,薛部長雖只能依前例認為屬「私領域」,但上開第五條已修正為第六條「公務員應公正無私、誠信清廉、謹慎勤勉,不得有損害公務員名譽及政府信譽之行為」,已可合理化他的說法。由此可見,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及本屆監察院在該條條文修正前,無視王必勝已違反品位義務,不久後王還升了官,繼而公務員品位義務又遭刪除,真是快到了「國恥」的地步。

教育部長潘文忠可謂是當代士大夫的典型代表,但他對區老師赴港參加「台陸港澳中華傳統文化研修班」遭抹紅時,卻向媒體回應「公務人員赴中國大陸都有相關規範」,會進一步了解與研處等。令人訝異,潘文忠怎會不知道教師不是公務人員,只有兼行政工作的教師才受公務人員相關法規的規範。再說,北一女是台北市立的高中,教育部無權查處區老師。這不免讓人質疑,潘文忠的回應是否也涉及了「國恥」?










公民課早沒了道德成分


2023-12-13 03:37  聯合報/ 鍾邦友/高職教師(高雄市)


北一女國文老師區桂芝批判一○八課綱為「無恥的課綱」,教育部長卻回應「從未放棄禮義廉恥」。但早年的公民與道德課程,在民進黨執政後,幾已改為爭個人權益的社會與法律內容,明禮義、知廉恥的道德素養成分不復存在。

現下高中職的公民教科書內容大量敘述人權保障、權利維護、行政救濟與罷工、街頭運動的實務作法,字裡行間隱含仇中、勞工雇主對立、公民不服從的意識形態,道德闡述輕描淡寫帶過,只教導學生如何爭取個人權益。

某版本教科書就例舉若因缺曠太多遭退學,應如何訴願及訴訟;只教學生爭取權益,卻未提檢討缺曠原因並尋求自我改進。在勞動權益的保障單元中,推銷如何與惡老板談判的手法與管道,卻通篇不見職業道德與敬業精神的蛛絲馬跡。

一○八課綱從研訂小組及審查委員的遴選就充滿爭議,加上教科書編著者及審查者的沆瀣一氣,帶領下一代橫衝直撞往讓人憂心忡忡的方向去,那些操控課綱修訂的影武者早就遂行其政治目的了!



葉銀華/企業投入永續發展 值得嗎?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葉銀華/企業投入永續發展 值得嗎?
◆  薛承泰/怎麼又是11月24日
◆  王文華/副手的光芒








葉銀華/企業投入永續發展 值得嗎?


2023-12-13 03:39  聯合報/ 葉銀華(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


今年聯合國氣候大會,首次針對巴黎協定進行全球盤點,對於各國的氣候行動減碳排放成果,感到十分憂心。由於氣候變遷引發的環境問題愈發嚴重,對企業在減碳排放的要求將越來越嚴格。另外,許多企業持續改善公平薪資強化員工福利,藉以降低所得分配不均程度;並且增強職場性別平等與多元性,以及勞動人權社會構面議題。我們要問企業除了經營賺取利潤之外,投入永續發展值得嗎?

有關企業在永續發展的投入,存在二種對立說法利害關係人價值理論強調的是公司應以整體利害關係人利益為決策目標,包括:股東與非股東利害關係人(員工、債權人、上下游廠商、客戶、社區大眾)。在永續發展投入較多的公司,通常比較有信譽會履行員工的工作保障、公平薪資、持續客戶服務、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承諾,讓股東和非股東利害關係人的利益較為一致,使非股東利害關係人更有意願支持公司的營運,為企業的長期獲利經營效率做出貢獻,因而使股東受益。同時,也支持公司在永續發展投入,可以提升公司聲譽、吸引高素質員工、增強客戶忠誠度、降低融資成本與財務限制。

相反地,犧牲股東利益理論認為公司在永續發展的投入,是以犧牲股東利益為代價,來幫助其他利害關係人,或者是建立管理者本身聲望與影響力。例如:如果公司所採用的降低碳排汙染控制標準,比競爭對手嚴格,將使公司花費過多資源在非生產性之永續發展項目,而使公司處於競爭劣勢,降低公司的獲利能力與股東財富。

更進一步,利害關係人價值理論的最大問題是不同利害關係人對公司營運有著不同的期望,亦即各有各的目標,因此該理論使公司存在多個、複雜的經營目標,可能彼此矛盾,又如何平衡不同利害關係人之間的利益?甚至利害關係人價值理論缺乏明確考核管理者績效,反而使管理者不用為其績效負責。

上述兩個論點的差異,吸引許多研究者從公司各項經營活動與決策,進行實證研究與調查,各有各的支持證據,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公司投入永續發展對公司價值衝擊相對而言,權衡影響效果,近來研究傾向支持利害關係人價值理論,例如:企業的永續發展表現,將對股價表現、營運績效與供應鏈關係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再如,降低碳排放與避免環境汙染已成為公司提高金融市場競爭力的重大的議題。

更進一步,許多永續發展國際趨勢,已經是對全球大部分企業的要求,例如:巴黎協定,以及衍生的淨零排放,如此一來就比較沒有犧牲股東利益理論擔憂。同時,更積極而言,機構投資人已經改變對被投資公司經營目標的看法,日漸重視永續發展的表現國際大型企業對供應鏈廠商要求亦同,這些趨勢加速各國企業永續發展落實。因此,公司變成必須要進行永續發展的投入,否則會降低機構投資人的投資意願,或者有喪失訂單或業務的風險。

換句話說,在失敗環境與社會中,即使再成功的企業也不算成功。獲利僅是企業基本目標,還要進一步在環境永續社會永續治理永續方面有所貢獻。因此永續發展對企業而言,不再是「最好有」的事項,已經蛻變成「必須有」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