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之眼】「中華台北」或「中國台北」何者更矮化?(十八)
◆ 【專家之眼】解析共軍兩棲攻擊艦編隊遠海航訓
◆ 【專家之眼】俄烏戰爭將停火為川普贏得諾貝爾和平獎?
◆ 【專家之眼】AI侵犯著作權?原創者的權利如何保護?
◆ 【專家之眼】賴政府擋陸客團 消耗業者資源與地方心意
◆ 【專家之眼】美行可以加人-李安鼓舞我們(十六)
◆ 【專家之眼】川普2.0點燃霹靂火 鋁鋼關稅也2.0(十五)
◆ 【專家之眼】歐洲極右派的發展(十四)
◆ 【專家之眼】勞保破產!竟由全民負擔,民進黨搶劫?(十三)
【專家之眼】解析共軍兩棲攻擊艦編隊遠海航訓
2025-02-15 07:27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12日發布周邊外籍軍事機艦動態情報,顯示解放軍海軍艦艇在10日及11日穿越沖繩本島與宮古島間之宮古水道,航向東南前往西太平洋活動。圖/取自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官網
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12日發布周邊外籍軍事機艦動態情報,顯示解放軍海軍艦艇075型兩棲攻擊艦安徽艦、052D型導彈驅逐艦南京艦(舷號155)與紹興艦(舷號134)、054A型導彈護衛艦黃岡艦(舷號577)與徐州艦(舷號530)、071型船塢登陸艦四明山艦(舷號986)以及903型綜合補給艦千島湖艦(舷號886)在10日及11日穿越沖繩本島與宮古島間之宮古水道,航向東南前往西太平洋活動。
此外在10日深夜至12日凌晨,尾隨美國海軍飛彈驅逐艦強生艦(USS Ralph Johnson,DDG 114)與海軍輔助艦艇海洋探測船鮑迪奇號(USNS Bowditch),實施監控任務之052D型導彈驅逐艦開封艦(舷號124)亦在美艦通過臺灣海峽南部海域,將尾隨監控任務移交後,向東轉向穿越呂宋海峽,同樣進入西太平洋活動;各方判斷該艦將與前述穿越宮古水道之共軍艦艇會合,在西太平洋海域實施遠海航訓。
各方咸信共軍此時派遣以安徽艦為核心之兩棲攻擊艦編隊實施遠海訓練,其任務指向係針對由法美日三國海軍,從2月8日開始在菲律賓海海域,以 Pacific Steller 2025 為演習代名之跨國海上聯合演習。此項演習預計將操演至18日結束;其為法國戴高樂航艦打擊群以 CLEMENCEAU 25 為名之印太遠海巡弋任務,此次巡弋任務共計將舉辦三次跨國海上聯合軍事演習,而 Pacific Steller 將最後登場壓軸重頭戲碼。
儘管諸多政治評論者與軍事觀察家都以政治視角解讀,將此次共軍遠海航訓,認定為要刻意擺出隆重陣仗,與法美日三國互別苗頭;但說實在話,以兩棲攻擊艦為核心,實施遠海航訓亦有其嚴肅軍事意涵。
美國海軍以兩棲突擊艦 LHD/LHA、船塢運輸艦 LPD 以及船塢登陸艦 LSD 為核心,編組兩棲待命群(ARG:Amphibious Ready Group)作為搭配航艦打擊群(CSG:Carrier Strike Group),組合成美國海軍前進部署(forward deployment)傳統武力投射嚇阻單元。向危機地區展示其火力投射與兵力投射實力。解放軍海軍軍力發展亦有意仿效美國海軍,建構類似武力投射實力,因此共軍兩棲編隊遠海活動實施訓練其實相當合理。
誠然就兩棲作戰任務型態來說,兩棲突擊、兩棲襲擊、兩棲撤退等三項都必須在灘岸地區演練登陸部隊與兩棲舟艇及車輛運動能力,但兩棲佯動則僅需兩棲編隊在適當近岸海域保持巡弋待命,就足以透過拘束濱海地區灘岸守備部隊指揮官決心,並在不必實施實際接戰前提下,牽制敵手軍事武力部署與行動。因此兩棲編隊在近岸海域演練布陣,透過海上運動擺出隨時可能入侵架勢,完全符合作戰演練要求。透過遠海航訓,磨練登陸部隊在兩棲作戰航渡階段,於進駐兩棲艦艇後,維持裝備妥善與戰力水準,亦是兩棲編隊遠海航訓重要單元。
當然協同兩棲艦艇納入編隊之驅逐艦與護衛艦等作戰艦艇,其亦在遠海航訓期間演練護航作戰,針對水面、空中與水下威脅,實施反制作戰,演練各項護航作戰課目。經過相當時日遠海航訓,兩棲編隊可駛往灘岸演練區,演練登陸部隊實施兩棲突擊、兩棲襲擊以及兩棲撤退等三項,必須藉由兩棲舟艇與車輛灘岸運動、兩棲戰術與陸上戰術等相關課目,驗收經過遠海航訓後,登陸部隊能否維持儎臺與裝備高度妥善,人員戰技未因海上航行過久而水準下滑。
此外必須提醒,大型兩棲艦艇其實亦有轉換任務職能作為其他類型作戰母艦潛在能量,其中包括水雷作戰、搜索救難、人道救援撤僑以及反潛作戰,運用其艦儎旋翼機可提供極大任務彈性,甚至作為潛艦遠洋部署補給與後勤支援母艦,基本上都可以在極短時間內,經過整備就足以轉換任務職能;因此兩棲編隊實施遠海航訓,確實存在極大彈性想像空間。
最後要指出,目前075型兩棲攻擊艦僅能作為艦儎旋翼機儎臺,但未來076型兩棲攻擊艦假若真如各方所預判,其可妥善運用艦艏左舷甲板電磁彈射系統與艦艉甲板落艦設施,滿足艦儎固定翼戰機起降作業需求,恐怕能夠扮演小型航艦任務職能之兩棲攻擊艦,會讓共軍整個兩棲編隊任務職能涵蓋範圍就會更加寬廣,而且共軍兩棲攻擊艦編隊遠海航訓將會更加頻繁,自然亦就不令人意外。
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12日發布周邊外籍軍事機艦動態情報,顯示解放軍海軍艦艇在10日及11日穿越沖繩本島與宮古島間之宮古水道,航向東南前往西太平洋活動。圖/取自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官網
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12日發布周邊外籍軍事機艦動態情報,顯示解放軍海軍艦艇在10日及11日穿越沖繩本島與宮古島間之宮古水道,航向東南前往西太平洋活動。圖/取自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官網
【專家之眼】「中華台北」或「中國台北」何者更矮化?
2025-02-15 07:38 聯合報/ 宋燕輝/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理事
世界12強棒球冠軍賽中,中華隊隊長陳傑憲冠軍賽對日本隊開轟3分砲後,雙手在胸前比出框框手勢,告訴大家「來自台灣」,這個手勢也因此爆紅。本報資料照片
國際政治中有關國家、地區、海洋、或島嶼等名稱的使用經常出現外交爭論。近日比較引起關注的名稱使用問題就是「奧會模式」中 Chinese Taipei 之中文翻譯和使用。究竟 Chinese Taipei 應翻譯為「中華台北」,還是「中國台北」?國際社會與海峽兩岸對此名稱之使用是否達成協議,因此必須遵守?
日前,中國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在記者會中說:「我們歡迎中國台北代表團參加第9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對中國台北選手在賽場上的精彩表現和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倘若上述言論不是國台辦發言人,而是中國大陸奧會主席、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高志丹的話,中國大陸就出現違反兩岸協議和誠信問題。
今年1月下旬,「第25屆兩岸奧會交流座談會」以視訊舉行,由中華奧會主席林鴻道和中國大陸奧會主席高志丹共同主持,雙方均表示將於「奧會模式」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體育交流,會中高志丹發言時,全程以「中華台北奧會」稱呼我名稱。
此次林鴻道和高志丹在哈爾濱會晤時所使用之名稱為何? 中華奧會有向國人說明義務。如果中國大陸奧會主席發言時是用「中華台北奧會」稱呼我代表團,那麼中方的確遵守民國七十八年(1989年)4月6日海峽兩奧會於香港簽署的協議。此協議規定:「台灣地區體育團隊及體育組織赴大陸參加比賽、會議或活動,將按國際奧會有關規定辦理,大會(即主辦單位)所編印之文件、手冊、寄發之信函、製作之名牌以及所做之廣播等等,凡以中文指稱台灣地區體育團隊以及體育組織時,均稱之為『中華台北』」。但如果稱呼為「中國台北」,當下林鴻道是否有表態?就此問題,中華奧會也必須清楚說明。
台灣相關部會與新聞媒體應釐清的問題是,在一個極權專制政治體系下的大陸各政府部門與政府完整掌控的新聞媒體能否或膽敢做出違反北京所堅持的「一中原則」和已定調使用的「中國台北」名稱?依大陸慣例,在國際上英文稱呼「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但在大陸內部皆稱「中國台北」。
北京《中國體育報》是以「中國台北奧委會主席、代表團團長」頭銜介紹林鴻道。但此應該不是中國大陸奧會主席發言時所用的名稱。此說明為何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奧會模式」是體育領域處理涉台問題的基本準則,不涉及新聞媒體等其他領域或賽事之外區域。事實上,與奧林匹克相關國際賽事在日本、台灣、或其他國家舉行時,日本或台灣媒體也經常使用與「奧會模式」不符的名稱,稱之為台灣。
針對國台辦使用「中國台北」一事,我陸委會表示,作為此次國際賽事主辦方,國台辦卻以「中國台北」的錯誤稱謂矮化我方,明顯違反「奧會模式」,政府嚴正譴責,也呼籲中國大陸停止政治操作。台灣教育部體育署也發文抨擊大陸政府不遵守國際組織規範,難以取信台灣人民與國際社會。
教育部似乎逾越政府部會執掌權責撈過界替外交部和陸委會發表涉及國家主權、外交、及兩岸事務的政策立場。教育部指出,兩岸體育交流應依照「奧會模式」進行,但在體育運動領域外,中國大陸應尊重「中華民國台灣」的主權,務實面對台灣民意及兩岸互不隸屬的客觀事實,不要利用體育賽事對台矮化和進行統戰宣傳。
台灣接受使用 Chinese Taipei 名稱出席國際奧運相關會議、活動、或比賽是一種政治外交之妥協,國家主權地位被矮化是不爭事實。以 Chinese Taipei 名稱出席亞太經濟合作(APEC)、世衛組織(WHO)或其他國際組織和活動亦然。
鑑於賴清德總統於去年10月在慶祝中華民國成立113年的國慶晚會上發表講話時提出所謂的「祖國論」,倘若 Chinese Taipei 的中文被翻譯為「中國台北」,台灣是否可以接受? 因為賴政府可以告知國際社會,此 Chinese 係指在台、彭、金、馬落地生根已經75年的中國人或華人。而「中國北京」 (Chinese Beijing)係指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住在大陸地區的中國人或華人。
筆者愚見,就主權國家意涵而言,採用「中國台北」名稱比使用「中華台北」所帶來矮化中華民國主權地位的政治負面意涵較低。如果「祖國論」真的是賴政府的新政治或施政理念,台灣應向國際社會宣導已114歲「中國台北」的中華民國,而非民國七十八年(1989年)之後委屈妥協接受被矮化的「中華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