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5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大陸經濟面臨減速的風險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制裁如過當,將損及全球無辜民眾生計
◆  聯合報黑白集/協尋監察院
◆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大陸經濟面臨減速的風險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大陸經濟面臨減速的風險


2022-03-15 03:37  經濟日報 /   社論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將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訂在5.5%,是32年來經濟成長目標最低的一次。 (中新社)



當全球注目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動盪不止的國際金融與經貿時,中國大陸兩會已經閉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中報告,將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訂在5.5%,這不僅低於去年的6%,也是32年來經濟成長目標最低的一次。

然而不少國際機構都認為,在房地產低迷拖累下,今年中國大陸GDP能達到5%已經不錯,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與我國經貿互動緊密,今年大陸經濟明顯減速與政府力圖振作的努力,值得我們關注。

今年中國經濟減速有兩關鍵,一個是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浮上檯面,恆大集團倒債風波所觸發的房地產危機;另外是新冠清零政策下,嚴格管制與封城措施所帶來的內需市場衝擊。

清零政策所帶來的衝擊,因為中國政府的政策反應快,就算最嚴厲的封城,影響時間短範圍也有限,對經濟影響應該有限。不過房地產低迷所帶來的影響,就相當嚴峻。房地產的關聯產業相當多,除了銷售的服務業、提供建材的製造業也會受波及。日本的三菱UFJ銀行評估,如果中國大陸的不動產市場規模縮小一成,會造成GDP成長負2.2%的影響。

此外,中國地方政府的財政相當依賴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售給房地產企業的「土地出讓金」,占地方財政收入的四到五成。此土地出讓金收入過去都是兩位數以上成長,去年因為房地產不景氣,房產企業競標國有地的意願低落,成長率落到4%以下。

土地出讓金收入減少,讓大陸地方政府陷入財政困境,去年中國陸續傳出地方公務員減薪,降幅最高達25%;更嚴重者如黑龍江省鶴崗市陷入破產,只能財政重整。地方財政惡化與公務員收入減少,不僅影響地方政府推動公共建設能力,也打擊消費能力。

更結構性的問題在於,因中國人口紅利消失、少子高齡化社會來臨,地方政府相關收入日漸萎縮。根據2020年的人口普查資料,在292個地級市中,過去十年間有將近一半的133市,人口由增加轉為減少。這些人口減少的地級市,通常土地財政收入也不理想,要在今年配合政府政策,衝出5%以上的經濟成長率,恐怕難度相當高。

近來國際投資銀行如高盛,或者世界銀行與IMF的評估,2022年中國的GDP成長率只能勉強達5%,加上目前俄烏戰爭引發能源、農產品與商品價格全面上漲,通膨壓力將壓低全球商品購買,以及中國國內需求。考慮到戰爭所觸動的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中國今年的GDP成長目標不是很樂觀。

然而全國人大還是喊出5.5%的高標準,中國政府今年到底要打什麼肌肉增強劑來衝經濟。在「堅持房子是用來住,不是用來炒」的政策原則下,今年的大陸房地產部門難有大反彈,公共投資與建設可能成為重要的領軍火車頭。從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七重點之一的積極財政政策,就可以嗅出這樣的經濟政策趨勢。

可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銀彈要從哪裡來?房地產不景氣已經嚴重壓縮各地方政府的財政能力,可能的財政來源,也許類似去年不少龍頭企業響應中國政府共同富裕政策,大筆捐出企業盈餘的方式。

這不禁讓人想起,去年底遠東企業集團,因各種原因被一口氣罰款4.74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0億元)。在今年中國人大設定,比世銀與IMF預估還要高標準的GDP成長率目標下,以及依賴公共建設來拚經濟卻可能銀彈不足的地方政府困境中,今年台商在大陸營運要更加小心,不僅可能出現各種查稅、環保罰款,也要有配合共同富裕政策的心理準備,在大陸營運小心方能駛得萬年船。














聯合報黑白集/協尋監察院


2022-03-15 03:13  聯合報 /   黑白集
303大停電後,原應監督政府的監察院卻上演「失蹤記」,迄今神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三○三大停電後,各地跳電頻傳,民眾怨聲四起。蔡政府把責任全推給台電,朝野陷入混戰。此一攸關民生經濟的議題變成政治攻防,而原應監督政府的監察院卻上演「失蹤記」,迄今神隱。

監院並不是一向漠視電力問題。五年前的八一五大停電,監院糾正了中油;去年十一月,台電與奇異公司的核四採購仲裁,監院糾正了台電和經濟部;今年二月,監院又為了工安、罰款使用問題糾正台電。可見,頻率不算低。

然而,對八一五大停電的糾正,是上屆監委的作為。對核四仲裁的糾正,時機點恰在四大公投前一月,糾正是假,為「反核四重啟公投」帶風向是真。最近一次,則非關決策,只是「打蚊子」。

去年五月至今三次大跳電,監委硬是裝作沒看到。更諷刺的是,這三次大跳電,蔡政府都直指「禍首」是高雄興達電廠;三○三大停電四天後,監察院長陳菊曾在高雄亮相,但非為查案,而是「陪陳其邁到旗津吃小吃」。院長帶頭「政令宣導兼助選」,令人三嘆。

過去台電出事,監委就算想護航,也會做做樣子調查;但現在監院卻裝聾作啞,假裝沒看到。可見,監委深知一旦開啟調查,護航、推鍋都不管用,真會傷到主子。愈是如此,愈應「協尋監察院」;否則陳菊以下,還真以為監委坐領高薪當護花使者就好。














聯合報社論/制裁如過當,將損及全球無辜民眾生計


2022-03-15 03:08  聯合報 /   社論
俄烏衝突與歐美執行經濟制裁,讓全球商品貿易陷人混亂。法新社


俄烏和談未見進展,歐美國家的制裁行動則不斷加碼,意圖藉此迫使俄羅斯知難而退。但俄總統普亭並未放緩攻勢,反向烏西軍事基地發動攻擊,造成數十死。更令人擔心的是,全球經濟正力圖從疫情的摧殘中掙扎著恢復,這場戰事卻讓復甦橫生變數。尤其,西方制裁措施相繼出籠,雖可對俄國施加壓力,卻也讓全球商品貿易陷人混亂。尤其糧食、能源價格大漲,可能傷及全球許多無辜民眾,各國必須審慎拿捏。

盤點歐美對俄祭出的經濟制裁,約可分成四類:一是對普亭、俄國央行及高官大亨的財產凍結,此舉打擊目標相當明確,自無疑義。二是將俄國踢出SWIFT的美元交易清算機制,並號召盟國對俄實施禁運,尤其是特定科技產品;由於範圍廣泛,可讓俄國傷筋動骨。三是對俄國原油的禁運,但因美歐對俄國油、氣的依賴程度差異極大,歐洲暫難配合。四是包括麥當勞、蘋果、殼牌石油等三百多家跨國企業,為了公關形象及社會責任,主動停止在俄國的業務以配合國際制裁。

相對而言,俄國也提出若干反制裁措施,以示報復及威嚇。例如,針對歐美的石油禁運,俄羅斯揚言要關閉「北溪一號」天然氣輸送管道作為報復;如此一來,使得德國等國不敢輕舉妄動,否則發電及民生用天然氣將遭重大衝擊。再如,對於響應制裁退出俄國市場的企業,俄國政府已將它們列入「國有化名單」;對外國人持股逾廿五%的企業,將先引入外部管理,再轉移其經營權。此外,烏俄兩國供應了全球半導體製造所需之稀有氣體及稀有金屬的七成,由於戰事爆發,供應鏈中斷,勢必造成價格上漲乃至生產困難。

更糟的是,烏、俄兩國是東歐的穀倉,供應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小麥。目前正值春耕季節,烏克蘭農民因為受到戰事影響,許多人都在逃難,顯然已無法及時進行施肥分櫱。再加上肥料短缺,這個穀倉地帶一旦歉收,除將推動全球穀物價格暴漲,那些倚賴烏國廉價糧食的西亞及非洲國家人民,必然深受衝擊。專家估計,烏克蘭的小麥今年可能只有一半的收成,將有數百萬人遇到缺糧之苦。

換言之,除受俄烏戰爭本身的影響,再加上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行動,許多與戰事無關的平民百姓都會遭到煙硝波及。最明顯的副作用,就是先前已高漲的通貨膨脹率,可能會再上升兩三個百分點;已節節上升的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則會繼續攀高。過去兩年多,人們在新冠疫情底下的日子已經很不好過,而今剛要走出陰霾,卻碰上俄烏戰局攪亂世界和平,還要承受能源、糧食、商品價格高漲的折磨,怎不令人沮喪?

俄羅斯粗暴對烏克蘭用兵,當然應該受到制裁。然而,國際制裁行動夾雜不少大國的霸權考量,有時強迫小國不計自身利害追隨,亦是強人所難。近日,烏克蘭副總理在推特點名我電腦公司華碩,要求它終止在俄國的銷售;這種論調,其實是無理的要求。華碩是正派的電腦公司,它製造的產品是供作和平用途;而烏克蘭是軍火大國,自己輕率捲入戰端,有什麼理由要求他人停售電腦?

無論如何,從美國和歐洲對禁運俄國原油的歧見看,雙方無法採取同一步調,理由顯而易見。拜登政府禁運俄油,於己無傷,卻可展示制裁威力,但也要小心高油價惹惱美國選民。至於歐洲,對俄國油、氣的倚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變,勉強跟進美國制裁,只會使自己的百姓受罪。但人民何辜?



【專家之眼】俄烏的戰場現形記

◆  【專家之眼】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
◆  【專家之眼】俄烏的戰場現形記

◆  【專家之眼】蔡英文呼籲團結,必須先感動人民
◆  【專家之眼】豈能再縱容蔡政府以防疫之名亂花錢!








【專家之眼】俄烏的戰場現形記


2022-03-15 08:21  聯合報 /   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烏克蘭戰爭已進行逾兩週,戰況激烈,談談打打,尚無停止的跡象。圖為雙方日前在白俄羅斯磋商的資料照。歐新社


烏克蘭戰爭已進行逾兩週,戰況激烈,談談打打,尚無停止的跡象。在這段時間當中,各相關國家的態度與立場都已表露無遺,形成一個俄烏的戰場現形記,而這也正可視為一個階段性的總結。

首先,美國從搧風點火到投鼠忌器,難辭其咎。1998年5月,美國參議院正式批准了北約擴張政策,以至於自1999年至2020年,就有14個中東歐國家以及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加入,目前只剩下烏克蘭與白俄羅斯兩國成為歐俄之間的緩衝區。

其中在2008年四月,北約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召開峰會,計劃邀請烏克蘭及喬治亞加入北約,當年八月就爆發了俄喬戰爭。但在2019年,烏克蘭仍把加入北約與歐盟寫入憲法。

在此次俄烏戰爭爆發後,拜登總統卻直言他只有兩個選擇:制裁與世界大戰,因而只提供軍援,造成烏克蘭當前的慘狀。但從另一角度觀之,當這些中東歐國家有意加入北約時,美國也沒有立場阻止,因而這只能被視為是一種結構性的矛盾與衝突。

再者,俄國從忍無可忍轉而肆無忌憚。在開戰前,普亭總統多次與西方國家協商有關北約東擴事宜未果。至今烏克蘭雖未加入北約,但卻早已接受其武裝,以及去年竟有2萬北約軍事人員進駐。再加上烏國內部殘害俄羅斯人的慘狀頻傳,因而引發俄國大舉進攻,甚至威脅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震驚全球,形成必要之惡。茲不論普亭總統的功過得失,目前已造成全球能源與股市以及原物料的波動,以及慘重傷亡與難民悲劇。

歐盟國家見狀,只能自立救濟。由於多半歐盟國家對於俄國能源的依賴性高,因而對抗與迴旋的空間較小。繼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博雷爾(Josep Borrell)日前強烈支持中國在俄烏戰爭中進行調解,並認為沒有替代之後,三月八日,德法兩國領導人舒茲與馬克宏與習近平視訊通話,也有意邀請中國出面斡旋,並獲得中方善意回應,現在可能在談判細節問題。

其次,就是烏克蘭慘遭遺棄。烏國首先要求西方國家在戰事爆發前就制裁俄國,甚至立即加入北約與歐盟,以及退一步在烏克蘭上空建立禁航區,以避免俄國轟炸。但這些訴求全遭西方國家婉拒,而只願意提供武器與人道救助,主因不願與俄羅斯正面對決以釀成大戰。如今,雖然烏克蘭奮力抵抗,但仍已同意暫不加入北約,以便謀和。

還有,就是大陸蓄勢待發。北京一貫保持不干涉別國內政的態度,此乃其外交政策的核心原則。基於中俄與中烏的友好關係,此次中方既沒有譴責俄國,也沒有縱容戰事,還重申了對烏克蘭主權完整的堅定支持,並在對聯合國譴責俄羅斯入侵的決議中,兩次投下棄權票,以便在俄烏之間取得平衡。

其實,歐洲議會去年暫停審議「歐中投資協議」,還通過一些有關新疆等議案,導致中歐關係惡化。若中方出面調停,自然也還要與美國的對台政策有關,比如美國國會同樣通過一些反中友台的議案,再加上美國對台軍售以及美中貿易糾葛等等,都可能是中方期盼有良好回饋之處,因而待價而沽。但面臨難民的人道危機,北京已然做出正面回應。

最後,台灣尤應引以為戒。看到烏克蘭的慘狀,以及北約國家的袖手旁觀,執政者必然點滴在心頭,故只能強調台灣與烏克蘭不同,以便轉移焦點。其實核心問題是,政府確實應當改弦更張,不要顧此失彼。正如國防部長邱國正所言,一旦作戰,大家都很慘,就算勝利也是慘勝。故應從「抗中保台」的策略轉為「反戰愛台」,以談判代替對抗,才是真愛台灣。













【專家之眼】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


2022-03-15 08:23  聯合報 /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講師
台中一中周五音樂課,師生因報告內容發生衝突,影片上傳引發討論。圖/取自網路


這幾天台中一中音樂課教師與學生言語衝突的過程,因為被學生錄影上傳而引起輿論嘩然。有人指責老師情緒管理不好,也有人把問題歸結為教改失敗。

平心而論,如果回想自己受教育的過程,可能大多數的人都會覺得見怪不怪,甚至將它視為常態。以前在學校沒少遇過比這更誇張的場面,今天卻因為曝光、受媒體公審,就上升到必須輔導當事人的層次,連學校的主管都戰戰兢兢地表示會審慎處理。

學音樂的孩子真的不會變壞嗎?看到中一中這位音樂老師的言行,不免納悶,音樂有沒有把她教好?音樂被視為一門藝術,藝術教育的宗旨,是涵養氣質,提升美感。大家都知道,身教重於言教,倘使音樂課三不五時就出現咆哮、對嗆,不但難以達成涵養氣質的目標,反而更失去美感。

記得以前曾聽一位音樂補習班老師得意洋洋地說,她是公認最好的老師,因為對學生最兇。其實她琴技早荒廢多年,唱歌也五音不全,但家長們卻被她嚴格的外表蒙蔽。那些受創的良家子弟固然值得同情,但真正可怕的是,這種自以為了不起的威權教育模式,就這麼有意無意地一再複製、代代相傳。

為什麼那麼多家長認同嚴格的音樂教育?或許與表演要求完美有關。大文豪托爾斯泰曾目睹一場歌劇排演,指揮為了精益求精,口氣之惡,用詞之毒,可謂登峰造極。托爾斯泰質疑,如果這樣才叫藝術,那不要也罷,因為它已經違反了藝術的本質。

誠然,藝術為了實現完美的目標,或許可以容忍醜陋的過程,但也應限於專業藝術教育,而非大眾藝術教育。何況越來越多實例證明,過分嚴格的訓練,往往適得其反。

譬如有些家長盯著孩子練琴,錯一個音打一下,這種揠苗助長式的教育,不但教不出音樂家,反而會讓孩子痛恨或害怕音樂,對身心靈造成難以復原的創傷。任何學習都需要自我摸索與嘗試錯誤的過程,如果這個過程一再受到干擾或壓迫,輕則學習效果打折,重則造成人格的扭曲,得不償失。

其實,對嚴格管教的盲目崇拜,又何止於藝術?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社會,「不打不成器」的觀念根深蒂固;「尊師重道」的教條,不允許學生挑戰老師的權威;「愛之深、責之切」,很容易成為情緒失控者對學生打罵、出氣的藉口。

愛的教育絕非鼓勵溺愛,而是要有溫柔的堅持。中一中的音樂課事件,只是一件小事,如果當事人願意暫時抛棄成見,平心靜氣地溝通,說不定原本尖銳的對立會成為有趣的教學相長。

譬如,南管和北管的差異何在?牽亡歌就一定不登大雅之堂嗎?更深入的探討,有助於廣泛思考相關的音樂文化、歷史問題,不知不覺中,也豐富了藝術欣賞的內涵。這不就是當初九年一貫把中小學音樂、美術課合併為「藝術與人文」的初衷嗎?

仔細想想,台灣現在最缺的,不就是愛與溝通嗎?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6:主管授權之道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0:為甚麼別人的大便比較臭?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9:美不美,視心情而定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8:奇怪的私心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7:你竟然不認識劉德華?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6:主管授權之道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6:主管授權之道


2022-03-15 08:29  聯合新聞網 /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作為主管,對下屬的領導與經營方式,看似簡單實則不易。示意圖/ingimage


在經濟部時曾與李達海先生共事,李先生擔任部長,我擔任常務次長,他是我的直屬長官。

李先生很懂得授權,所以經濟部工作雖然極為繁重,但是他的辦公桌上卻不會有堆積如山的公文。授權是每位行政首長都經常掛在嘴上想做的事,可是有幾位辦到了呢?總是不下去。

李先生授權之道,是盡量尊重部屬的決定,尤其是次長級幕僚決定。這樣次長在主持各種會議時,所獲結論,次長心裡有數,大概這就是最後結論了,因為部長應該不會有甚麼意見。久之,次長等主管就敢負責,因為部長一定會支持的,這樣權就授下去了。

有時我們的決定,他未必完全同意,但若差異不大,他就不講話,造成經常支持部屬形象。否則事事部長有意見,即使是少許的修改,也會造成件件公文必送部長批閱的結果,權就授不下去了,部長也就會終日埋在公文堆裡出不來,很多涉及政策大政方針反而被疏忽了。

我曾親眼看過有些部長在外開會,回到部裡,就埋頭批公文。由於公文堆得很高,常看不見部長在辦公。因為太累,有些還要吃一、二顆提神藥丸,真的蠻慘的。

盡量尊重部屬意見授權方式看似簡單,實則不易,很多主管就是辦不到。我曾經親眼看到有的部長在眾多部屬面前抱怨某某公文他沒看到,或是某件事他怎麼不曉得。這種抱怨多了、久了,就造成部屬不敢替你作決定,反正件件公文送給你部長批,部屬既輕鬆又沒有責任,何樂不為。

此外這種授權方式,有人可能認為部長是在無為而治,甚麼都不管。其實這又錯了,因為部長除了每週固定的會議,剩下的時間本即不多,不可能批閱太多公文,將這點僅存的可貴時間,用之於政策思考上才是最有價值的。部長政務官政務官本來就應該只管大政方針的事

況且次長等部屬,也是有分寸的,哪些事必須請示部長決定,自然有拿揑。部長是一部之長,難道還會怕大權旁落嗎?

一個單位裡,如果各級長官都大力授權部屬小心翼翼全力以赴,整個單位的士氣被激發,效率也就提升了。

李先生懂授權,又肯授權,確實是位高竿的領導人。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7:你竟然不認識劉德華?


2022-03-16 08:35  聯合新聞網 /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人之所以會崇拜偶像,多少都有些衝動及盲目。示意圖/ingimage


有天到朋友家去玩,朋友唸國中的女兒,在房間牆上貼了好幾張明星照。我們問:「這是誰呀?」小女生說:「哎呀!劉德華,我的偶像。你們連劉德華都不知道?」

對於我們不認識她的偶像,小女生真的有點生氣。

現在這個小女生已經唸大學了,我再問起當年這件事時,她說她早把劉德華的相片丟光光了。問起為何當時她那樣崇拜劉德華時,她自己也覺得很好笑。

甚麼叫偶像,字典上的解釋是:盲目崇拜的對象。人之所以會崇拜偶像,多少都有些衝動及盲目,有時連自己也弄不清楚真正的原因,即使說得出原因,這些原因也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有個女孩心目中的偶像是一位作家,雖然她沒有見過這位作家,但是在閱讀他優美的文字後,她很有把握的認定這位作家是既瀟灑又多才多藝的男士,並漸漸的愛上了這位作家。知道的人告訴她,這位作家已老態龍鍾,絕對不適合她。

在一次機會裡,這個女孩堅持要見她心中的偶像,無論別人如何勸阻她都沒有用,結果如願見到心儀已久的作家後大失所望,夢想幻滅痛苦,她一度想出家去做尼姑。

很多的偶像都披了一層外衣,替他披外衣的,多數是媒體或是他的文章。其實這些偶像級的人,根本經不起考驗,稍稍戳一下就面目全非,跟凡人無異。所以崇拜偶像,多數是盲目的,有欠理性的。

有些人崇拜政治人物,那更是糟糕,政治人物多數壞透了,十個中抓八個去槍斃,大概都不會錯。所以崇拜政治人物,把政治人當偶像的人,最後一定會大失所望。

所以,我們可以欣賞一個人的優點,例如:英勇,有大愛,堅毅不拔等,並用這些德行激勵自己,那是好的,但是把人當作偶像來崇拜就大可不必了。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8:奇怪的私心


2022-03-17 09:06  聯合新聞網 /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人類自私過頭的例子不勝枚舉。示意圖/ingimage


先生有外遇,太太十分傷心,在一位男同事的不斷安慰下,她的心情平和了下來。可是她先生知道後反而醋勁大發,將她揍了一頓,並警告那位男同事不可再接近他太太。

從前有個同事,跟太太離婚後再娶,得知前妻後來交到一位條件不錯的男友。我這位同事醋勁十足,將那位男士揍了一頓,並經常去找麻煩。這位前妻來找我,希望勸勸這位同事。

自私之心人皆有之,行之在常規裡,雖然不佳,尚無可厚非。但若是毫無邏輯的自私行徑,那就令人傻眼了。

就像上述的例子,自己可以外遇,太太卻不能與男同事談心;自己離婚再娶,卻不准前妻交男友。這是哪門子規矩呢?自私過了頭吧!

人類自私過頭的例子不勝枚舉。現在年輕人結婚,常問對方家裡有「幾堆垃圾」,也就是對方父母或祖父母是否健在的意思?多一個老人,將來就多一堆垃圾,這是極為不孝的觀念,聽在父母耳裡,自然刺耳。但是當我們知道女兒的男友父母已過世了,心中還是會暗自竊喜,這種心態合邏輯嗎?

有位婆婆,非常討厭媳婦三天兩頭往娘家跑,而且把婆家東西帶回去。但是對於自己已出嫁的女兒回家卻高與得不得了,並且一再稱讚女兒把一半薪水拿回來貼補家用,這又是哪門子邏輯的私心呢?

有個人上公共廁所,洗完手後,將手上的水拚命往地上甩,一邊甩一邊抱怨,廁所地上太潮濕;有個人開車,拚命蛇行,然後嘴裡一直抱怨,台北交通怎麼這麼紊亂。古語說:「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可是現在很多人是己所不欲卻施於人;而己所欲者則不施於人。

一切為自己,自私過了頭,自私到沒有邏輯可言,這樣的社會,真是悲哀。

聖經上說:「人心比萬物都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9:美不美,視心情而定


2022-03-18 09:06  聯合新聞網 /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同樣的景物,在不同的心境下,美醜就會截然不同。示意圖/ingimage


老太太癌症末期,她請家人再帶她去美國一次,去看她住在洛杉磯的小孫子,因為她最喜歡這個孫子,每次看到這個孫子都高興得不得了。

可是這次去美國,老太太自知來日無多,幾乎是帶著說 Goodbye 的心情去的,洛杉磯景物依舊,老太太卻無一絲快樂之情,只是感傷的說:「這恐怕是最後一次來美國了。」待她看到了小孫子,淚流滿面地交代小孫子要努力唸書孝順父母。

洛杉磯的風景未變,小孫子依然可愛如昔,變的是老太太的心情。當人的心已死的時候,哪裡還有能力去欣賞大自然的美麗及小孫子的可愛呢?

有位年輕婦人參加美西十二日遊,到了舊金山金門大橋時,大家都興奮的下車拍照,欣賞金門大橋的風景,但是這位婦人推說身體不舒服,一個人躲在車裡不願下車。

因為這位婦人的先生外遇,她剛與丈夫離婚,這次出遊是為了來散心的。剛巧金門大橋曾經是她與丈夫結婚蜜月旅行的景點。回想起當年的恩愛,以及搶著在橋下拍照的情景,不禁暗自落淚。想起先生的外遇,心中又是一陣氣憤難平。金門大橋的美麗壯觀,絲毫沒有改變,變的是這位婦人的心情。

同樣的景物,在不同的心境下,美醜就會截然不同。

有個人最喜歡吃拉麵,見到拉麵總會吃上一大碗,有天他太太生病了,病得很厲害,他焦慮萬分,人家請他吃拉麵,怎麼樣就是沒胃口。拉麵未變,變的是他的心情,因為他太太生病了。

事物美不美,與我們的心情有著密切的關係,心情好時看甚麼都美,反之,事物都變得庸俗,乏善可陳。因此,怎麼樣盡量維持好心情,就變得無比重要了。

如何保持一顆快樂的心,使周遭事物都變得美麗,這對每個人都是極重要的事。要保持這樣的心境,該注意的事很多,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從修正自己的這顆心開始。隨時將心放寬,凡事想得通。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忍一時雨過天青,退一步海闊天空,心情就能愉快多了。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0:為甚麼別人的大便比較臭?


2022-03-21 10:52  聯合新聞網 /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公共廁所小便時遇到隔壁有人正在大便,臭得教你不得不閉著氣小便。情境示意圖。圖片來源/ingimage


在家裡一個人蹲馬桶、看報紙,不覺得廁所臭。有次妻子剛如廁後,我進洗手間刷牙,竟覺得臭得不得了。為甚麼自己的大便不臭,而別人的就很臭呢?

我很怕在公共廁所小便時,遇到隔壁有人正在大便,臭得教你不得不閉著氣小便,很不是滋味。為什麼總覺得別人的大便比較臭?

其實除了生病等特殊情况外,每個人的大便都是差不多臭的。自己的大便比較不臭是因為久而不聞其臭,久了,鼻子的嗅覺就不靈敏了。

鄰居養了隻大狗,臭得不得了,狗在發情期更臭。鄰居帶狗外出散步,樓梯間的臭味久久不散。向他們抱怨,他們卻說狗不臭,而且還擁抱著他們的狗,看來他們所言不假,原因無他,久而不聞其臭了。

有人有狐臭,狐臭是因為有人腋窩處分佈一種特殊的汗腺,稱為頂漿腺,分泌出來的汗水比較油膩,容易被細菌分解成難聞的氣味,夏天流汗多時就特別難聞。

這種狐臭味一般人會受不了。有位女士說,她的一個朋友有狐臭,跟她在一起時,她一定走在前方,否則狐臭味實在令人受不了,想用手帕摀住鼻子,但又不好意思。但是有狐臭的人自己不會聞到臭味,跟他結婚的人也聞不到,因為久而不聞其臭。

去魚市場買魚也有同樣的經驗,魚腥味很濃,簡直受不了,但打魚的人或魚販非但不覺得難聞,反而會覺得魚腥味好聞。因為生活在其間,習以為常。

有的人洗澡不换衣服,一穿好幾天,衣服上累積的汗水,臭味撲鼻,但他自己卻沒有感覺。

有些臭味只是影響少數人,但有些臭味是遍及這個社會的。例如:選舉買票,這是臭的,但是大家聞久了就習以為常,反而會不經意的說,選舉哪有不買票的。這是另外一種形態的「久而不聞其臭」。

這種事情多了,社會就逐漸沉淪而不能自拔了。我們如能自我省察,從別人的眼光看自己,就是一個成熟的人了。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友善環境農業新解方


◆  網路攻訐 撕裂師生關係
◆  經濟制裁應有法制SOP
◆  原來不缺電和反攻大陸一樣無望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友善環境農業新解方
◆  親權紛爭解答:完整包容的愛
◆  指示用藥退出健保 不會沒藥用
◆  自動撒水 終結倉儲火災
◆  被烏克蘭點名表態 國際品牌的市場文化困境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友善環境農業新解方


2022-03-15 04:04  聯合報 /   魏國彥(作者為台灣社會責任公益減害研究發展協會執行長)
農糧署近年也推出「友善環境農業資材補助」,農友選購經認證推薦的農藥與肥料,每公頃最高可獲得2.8萬元補助。本報資料照片



學者體檢地球系統的安危,認為「基因多樣性的喪失」與「磷氮元素循環的失序」已超過「行星邊界」,處於高度風險。這二失(喪失與失序)與五十多年來的農業作為有關:人類大量開闢山林野地而種植少數農作物並大量繁殖,先殘害了物種多樣性;各農作物的選種優化也使該物種內部的基因多樣性消失,失去環境適應彈性。此外,大量使用農藥殺死病蟲害,連帶誤殺其他生物,原野裡的蝴蝶、青蛙與老鷹種類與數量不斷短少。最後,為了農業增產,人造的氮肥與磷肥大量進入地球生地化循環,完全打亂原來生地化循環的流量與節奏。

農業改良與耕作一方面餵飽地球上眾多人口,另一方面卻也對環境造成難以回復的危害,如何兼顧「生產、生態、生活、生命」四生並進成為難題,因為有結構性的對立—農民將本求利,追逐利潤最大化的種種作為不免對於大自然生態環境造成危害。如何將「生態環境」這種公眾利益的外部價值內部化成為資源經濟學的重大挑戰。我國農政單位從三十五年前開始推廣「有機農業」,至今種植面積僅占全國農耕地的百分之二。農糧署近年也推出「友善環境農業資材補助」,農友選購經認證推薦的農藥與肥料,每公頃最高可獲得二萬八千元補助。

這種以增進生態服務功能的補助通常分為兩類:(一)行為型補助,(二)結果型補助。農糧署施行的「資材補助」屬於前者;而國內推廣有機農業甚力的「慈心基金會」引進的「多方參與式查證系統」可歸為後者。前者行政成本較低,送者大方,受者實惠。可是,當缺乏實際成果驗證時則容易淪為收買農民、嘉惠特定對象的撒錢機制,施政者承擔巨大道德風險。事實上,多篇實證研究指出歐盟施行的行為型補助方式效果欠佳,除了上述道德風險因素外,還有「一體適用」的僵直性問題,因為資材補助雖有科學根據卻仍未能因地制宜、對症下藥,因而呼籲改革制度,轉化以專家系統進行成果查證而進行補助。

成果查證牽涉到「監測、報告、驗證」,需要嚴謹的程序、細密的測量與公正公開的第三方認證,實行起來有其難度,目前國內碳權認證與碳交易也面臨類似的挑戰。我認為,建立模式進行成果推導、利用人工智能建立專家系統、導入區塊鏈技術將成解方;資訊時代的新技術將帶來友善農業的新曙光。














網路攻訐 撕裂師生關係


2022-03-15 04:00  聯合報 /   孔令信/教(台北市)
台中一中師生上音樂課爆發口角,引發社會關注。記者林佩均/攝影


台中一中的學生在上音樂課時和老師對嗆事件,從課堂經營層面來說是雙輸;從教育目標看,師生衝突的出現,師生間明顯有強烈誤解,誤解引爆對嗆,對嗆更撕裂了彼此的關係與互信,結果是讓這堂課的教育目標負面呈現。

教師負有教導學生的職責,因此當學生的報告出乎你的意料之外時,重點就是重新說明這份作業的用意,讓學生了解後,請他們重做再報告。千萬不可把學生的作業拿來羞辱或調侃。再者,學生態度不佳,正需要輔導,提醒比直嗆他們要來得有效。別忘了在教育現場,就是要因應學生的情況而調整你的情緒與話題,如此才有可能創造雙贏。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將過程用手機錄下,老師一度阻擋錄影,學生最後還是把這段對嗆過程PO上網,引起媒體報導,成功創造了社會討論議題。相形之下,在網路上,這位老師明顯成了「被撻伐」主角。過去的教學負評也被「起底」。在網路她成了眾矢之的。

學校的處理是對師生進行輔導,藉此協調以期化解師生之間的誤解,重建師生之間的互信。這是對的。然而網路上針對這位老師的無情攻擊,所造成的傷害與影響顯然是無法彌補的。從這個層面來看,我們的教育現場已經嚴重受到社會與政治上的網路一四五○攻擊效應影響,負面攻訐導致師生關係撕裂,教長和教育部官員可曾看到?

蔡政府可曾思考,如果從大學到中小學,學生只要不滿或不爽老師上課內容,就錄下對話與場景,公諸網路;甚至藉著不滿而對老師進行人身攻擊(包括對老師的體態、表達方式等有所影射與攻訐),如網軍對於政治對手的抹黑操作一樣,這樣還需要老師來教育與提醒學生什麼是真相、什麼是真正的價值嗎?

公共議題的討論就是要參與者以理性與全盤性的思考來對談,從對話過程了解這個議題對於公眾的影響,藉此尋求大多數的共識而進行有效的調整/改善。因此公共議題的論辯,最重要還是能否充分與多元討論,絕不是一味用政治操作誤導大眾。如今教育現場出現了這樣的複製現象,這是蔡政府想要的教育典範嗎?















經濟制裁應有法制SOP


2022-03-15 03:55  聯合報 /   戴世瑛/律師(台北市)
蔡政府在俄烏衝突中高調跟進國際制裁俄羅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俄羅斯將台灣列名不友善國家及地區。烏克蘭副總理又呼籲華碩電腦退出俄國市場,引發國人對蔡政府在俄烏衝突中高調跟進國際制裁,是否產生副作用的疑慮。

暫不計算制裁與反制間的實際得失,倘單就衝突於二月廿四日發生,廿五日蔡總統隨即公開宣布加入制裁,加上媒體陸續披露了我銀行壽險業對俄曝險逾千億、向俄採購燃煤發電量大、科技廠與貿易商恐收嘸貨款等事實經過來看,讓人不禁懷疑:制裁決策是否過於倉促武斷?又若自始選擇中立,我廠商能否豁免牽連?

從法的角度,經濟制裁畢竟係基於特定政治目的,臨時以行政公權力干預本屬民間商業交易的貿易活動,必然造成關係人不確定的經濟損失。是除國安、外交、民生考量外,相關裁量處斷,或應遵守以下法治原則,並完備程序正義,以避免風險:

一、依法行政:關於制裁法源依據,貿易法第六條一項五款固規定,有國際條約、協定、聯合國決議或國際合作需要時,主管機關得暫停特定國家或地區或特定貨品之輸出入。另為確保國家安全,履行國際合作及協定,非經許可,不得輸出戰略性高科技貨品,同法第十三條一項亦著有明文。

按王美花部長立院答詢,此番我禁止半導體輸俄,似為兩法併行。若此,對於何謂確保國安?何謂履行國際條約、協定或國際合作需要?尤其是台灣未參與協商簽署的國際條約、協定,例如王援引之《瓦聖納協定》,何以有必要履行?經濟部均應清楚界定,俾授權明確。在報請行政院核定禁止或管制與俄貿易時,更應依第六條五項規定,於發布之日起一個月內送請立法院追認,以利民意監督。

二、符合比例原則:局勢演變至今,顯見僅單向盤點台、俄間積體電路出口金額與貿易量,遽而評估制裁結果影響不大,已然失準。既然制裁是手段,目的係官方宣稱所謂遏阻局勢惡化、和平解決爭端,與善盡國際社會成員責任,或若干人認為的加深與美、日等同盟關係,則我當局有義務清楚解釋交代:制裁手段對於達成上述目的有何必要與助益?此舉是否對國內損害程度最小?達成目的利益是否確定大於手段造成的損害?

三、事前聽證與事後補償救濟:制裁或反制一旦上路,不僅高科技,恐亦無辜波及其他產業。是建議相關單位補辦公聽會,徵詢各界學者專家及相關業者意見,同時超前部署產業受害調查及補償救濟方案。

古訓云:「智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烏、俄大戰正酣,遠在千里之外,小國寡民的台灣卻因冒進盲動,遭烏、俄相繼點名,「成功」躋身國際社會,甚至有人沾沾自喜。實不知是幸耶?禍耶?













原來不缺電和反攻大陸一樣無望


2022-03-15 03:03  聯合報 /   鄭文炫/無業(新竹市)
季青漫畫


日前立委蔣萬安質詢蘇揆能否承諾不再大停電,蘇揆不答而反擊說:「你祖父說要反攻大陸,到現在還沒反攻大陸」。蘇揆說錯了,應為蔣萬安的曾祖父,至於其祖父已知反攻無望,轉而致力建設台灣。蘇揆也說對了,以蔡政府的能源政策,要不再大停電,的確無望。

一九五七年八月《自由中國》半月刊登出殷海光寫的社論「反攻大陸問題」,最先公開點破「短期內」要反攻大陸不可能。當局誣其散布「反攻無望論」,民間也有非難斥責。次月,他以社論「關於『反攻大陸問題』的問題」,回應攻擊意見。

雖是六十多年前之文,如把標的代為蔡政府二○二五非核家園願望,仍有不少可資借鏡之處。

「官方言論還是口頭強硬,說得異常肯定,滿有把握的樣子。」「民間的想法似乎隨著歲月之增加而與官方的說法距離日遠了。」去年遠見雜誌報導指出,逾半民眾對「二○二五再生能源占比兩成」的目標沒信心。面對缺電、限電問題,認為政府該採取的因應措施,最多人選「重啟核能」。

「打了官腔,也不見得就有辦法。目前流行的這一套虛矯的言詞,真是自娛娛人!自欺欺人!」他駁斥官方言論不長進,仍是一貫的「戴帽子」作風,誣其意在扯垮政府,為共匪張目。綠營對付批評言論,動用所豢養的網軍打擊,指控附和中共、中共同路人。其心態和手法直追老蔣時期。

不缺電和反攻大陸兩者畢竟本質不同,一個是主觀的不願為,一個是客觀的不能。而如殷海光所說:「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靠以科學知識與科學技術為依據的穩健的步驟,不應是『如願的想法』,迷茫之情,狂熱之氣。」否則打賭再多雞排都枉然。或如蔡英文曾對李遠哲透露的真心話,到時候她已不在位,那是下一代的事。













親權紛爭解答:完整包容的愛


2022-03-15 04:30  聯合報 /   王昌國/家事庭法官(嘉義市)
離婚官司親權紛爭如何認定「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一直都是非常棘手的問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如何認定「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一直都是非常棘手的問題。舊民法第一○八九條規定父權優先,絕大多數由父親取得親權,該條文於民國八十三年經大法官釋字第三六五號宣告違憲,立法院於八十五年修正通過以「子女最佳利益」做為標準。

剛開始法院多採用幼兒從母原則,將親權判給母親,此招致諸多批評,例如認為男性不會照顧小孩是嚴重偏見,且可能會固化傳統性別的刻板印象等。為避免前述缺失,法院陸續引進如共同監護、主要照顧者、繼續性(變動最小)等原則,雖可謂百花齊放,兼容並蓄,但卻有令人眼花撩亂、莫衷一是之感,甚至可能造成判決難以預測,缺乏法的安定性等問題。

一○一年家事事件法通過,擴大法院的調查權限,並得運用如親職教育、諮商、程序監理人等資源,另未成年子女的意願得予保密等,有學者指出家事法官因而成為資源的整合者,應協助當事人重建家庭生活秩序。又因爭奪、拐帶子女等情形時有所聞,立法院於一○二年修法增訂「父母之一方是否有妨礙他方對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之行為」,俗稱善意父母或避免先搶先贏條款,以利運用。

台大黃詩淳、師大邵軒磊教授的實證分析研究,發現法院以「子女主要照顧者」、「子女意願」、「親子互動」這三項為最主要的影響因子,且經濟狀況不再具有重要性等結果,可見法院的判準趨於一致。又家事法院的重心從調查證據,逐漸轉向強化調解功能,並特別看重父母是否能積極促成會面交往及協力合作等面向,畢竟孩子不是戰利品,親權訴訟本不該淪為全有全無的輸贏結果。

從王力宏與李靚蕾到近日義大利商人與詹姓空姐的親權紛爭,大家都不捨陷於風暴中的孩子。電影「婚姻故事」有這樣一句台詞:「刑事律師看到壞人善良的一面,離婚律師看到好人醜陋的一面」;離異的父母理當思忖再三,孩子需要的與想要的並不總是一致,或許完整包容的愛就是答案。












指示用藥退出健保 不會沒藥用


2022-03-15 04:24  聯合報 /   劉亮君/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秘書長(高雄市)
部分指示用藥研擬取消健保給付。本報資料照片


去年底健保署與醫藥界代表開會討論指示用藥如何逐步退出健保,最終獲得共識,同意將使用人數五千人以下的品項列為第一波檢討對象,這是健保財務改革的正確方向。

健保資源有限,不可能給付所有藥品,僅能給付迫切、必要的藥品,故醫藥先進國家在給付上都恪守「藥品分級原則」。在此原則下,依藥性及副作用將藥品區分為三級,從強至弱分別為處方藥、指示用藥與成藥;指示用藥的藥性較溫和、副作用較不嚴重,通常是為了緩解不適症狀,而藥局無須處方,即可自行販售指示藥品,並指導民眾服用,許多舒緩咳嗽、鼻塞、喉嚨痛症狀之藥品都屬於此類。

《全民健康保險法》規定「指示藥品不列入健保給付」正是體現「藥品分級」精神。然而至今仍有九百多項指示藥品違法給付,每年約花費健保十七億元,已間接排擠新藥給付空間。藥師公會也深知必須循序漸進,故也支持依藥品使用人數分階段處理。

民眾完全無須擔憂健保不給付後會「沒藥用」,因為不論健保有無給付,醫師都可開立處方,差別僅在於是否需自費購買;目前指示用藥的健保給付價格偏低,並不會對民眾產生過大的財務衝擊。另本次僅檢討使用人數在五千以下的藥品,大多數民眾也非在影響範圍內,若判斷屬療效及副作用較強的的必要藥品,藥師公會也將協助推動轉類為處方用藥,納入健保給付。

民眾自費購買指示用藥,每人多花數十元,就能讓數十元投入罕病療程、新藥、重症等醫療或藥品給付,最終將透過眾人的力量,讓最多數人得以恢復健康。













自動撒水 終結倉儲火災


2022-03-15 04:22  聯合報 /   盧守謙/大仁科大火災鑑定中心主任(台中市)
家樂福楊梅物流中心昨發生火警,火勢在倉庫內相當猛烈,消防局出動大量車輛與人員搶救。記者陳正興/攝影



桃園家樂福楊梅物流中心大火,畫面驚悚,再度顯露出近日來國內工業廠房一旦火災,往往就全面陷入火海;我們能用什麼方法來防止悲劇一再重演呢?不妨參考歐美國家作法。

工業廠房從火災學角度而言,具相當高密度火載量,場所空間挑高應用,使其具備充沛氧氣容量,立體燃燒時能自由對流加劇。假使在大規模跨距空間使用,就難以有效性防火區劃隔間,且在鐵皮鋼骨之結構問題上,恐因屋頂高溫軟化塌陷,也難以使消防人員進行內部深入救災。因此,在歐美國家策略上,此類場所即獨鍾自動撒水設備,於火勢初起時自動啟動噴灑冷卻,擁有非常高滅火成功率。

而這項技術卻早自於一八一二年,當時英國在天花板預設配管(管道上等距離穿孔),一旦火災可以在建築物外打開水道閥門,透過管道輸送水量,噴灑火勢燃燒位置。之後不久,持續發生大型家具廠燒毀,更發明改良了自動撒水頭,透過火災高溫使低熔點金屬融化,而自動噴出水源,使火勢延燒受阻,而擴大應用於各地。

反觀國內消防法規,卻對工廠(丁)類未見有如此之自動撒水設備要求,而類似倉儲場所也要達到七百平方公尺,且樓層高度十公尺以上之高架儲存倉庫,法規才會要求設置。

今日大多數建築物火災原因是電氣或人類行為使用不慎等,在不能改變人們行為時,只能設計自動撒水設備去控制這些不良行為的結果,而其已有一世紀多經驗歷史,對於火災防護遠比其他工具更具效益性。

此事件之後,深盼相關主管機關尊重災例的教訓、檢討改進現有法規的傳統思維模式,修正法規,要求丁類或倉儲場所設置自動撒水設備;因為自動撒水設備可明顯限縮火災波及範圍與程度,符合情境需求,使業者追求營運產能不中斷前提下,達到更安全永續經營之投資目標。













被烏克蘭點名表態 國際品牌的市場文化困境


2022-03-15 03:56  聯合報 /   王福闓/中華品牌再造協會理事長(台北市)
烏克蘭副總理費多羅夫呼籲華碩加入抵制俄羅斯的行列。路透


近期因為俄烏戰爭的問題,不少國際品牌都相繼表態,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尤其是歐美品牌更是在這個敏感的時刻,必須做出放棄特定市場的承諾,還是仍然堅持商業與議題分離的態度。而特別在品牌文化中,強調美國文化、人道關懷及社會責任的品牌,多半都先選擇站在主流立場的一邊。

本來以為遠在天邊的國內電腦品牌,卻被烏方直接點名,希望能表態,可見只要走進國際市場的品牌,遇到了全球性的議題時,不論來源國為何,都很難置身事外。但是對於企業本身來說,要進入一個距離遙遠的國家,打入市場的成本與費用何其龐大,若是資源雄厚的品牌,或許仍有重新回去的機會,但是若資源本來就不多,甚至可能就此無法再進入該市場。

在全球化的風潮下,越能被消費者熟悉的來源國品牌,在建構組織文化時越容易被消費者接受。我們國內對從二戰時期至今,眾多的電影、商品甚至是教育的教材及學習的語言,首先就是受美國文化的影響最深,再來就是日本文化。因此可以發現,國內消費者偏好的汽車品牌、家電品牌、動漫品牌,甚至食品飲料品牌,幾乎都是以日系和美系為大宗。

有的品牌認為要打進國際市場,只要取個外國名字或是假裝外國公司,但沒有真實的文化內涵是無法解決文化差異與溝通問題的。就算創造一個品牌故事包裝,但若沒有實質內涵,等到想推上國際時就也很難被當地人理解和認同。但是同樣越是有強烈特定文化的品牌,就更會在面對議題時,被國際消費者檢視。

以美系品牌來說,很多因為一戰、二戰的愛國主義,以及社會氛圍所支持的品牌,在這個時候就必須與國家立場一致;而歐系的國際品牌,因為自己文化中強調家庭美好、社會責任,則必須考慮現在的戰爭情勢,可能與自己的形象有所衝突而表態。但回歸企業的角度,國際品牌在許多國家都有產品的銷售及門市,這時的選擇更是希望保住多數的生意。

事實上,不論是美國的迪士尼、日本的航海王這類的創意產業品牌,還是麥當勞、可口可樂及IKEA等零售餐飲業,都不可能完全在沒有特定的背景文化之下,能夠被其他的國家或市場接受。也因此當我們回頭突然發現,俄方除了國家本身,其實多數企業品牌也對我們,甚至是許多國家都相對陌生。

對於國內品牌,在這時候是否應該回應烏方的立場,跟許多國際品牌方向一致,還是繼續保住原有市場,關鍵就在於該品牌對於未來,希望用什麼品牌文化來讓國際的消費者認識或理解。或許我們可以發現,國內的品牌其實早已走到國際,甚至也有機會更上一層樓,但是在這個時刻,要怎麼做出選擇確實是很重要的課題。



林中斌/美中俄 新三國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林中斌/美中俄 新三國
◆  蘇益仁/新冠全球大數據及未來走向分析







林中斌/美中俄 新三國


2022-03-15 03:38  聯合報 /   林中斌(作者為前華府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出版新書《框外天地》)
左起美國總統拜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俄國總統普亭。美聯社



三國鼎立。二對一,一最不利。二求一,一最有利。

二月廿四,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火下,美俄敵對更強烈。美國若免落於中俄二對一不利局面,原本全力抗中姿態需調整。

民國 103 年(一四年)美國懲罰俄國占領克里米亞,低價拋售儲備石油打擊依賴出口石油賺外匯的俄羅斯,逼迫俄國石油轉向中國輸出中俄關係從此加強。西方主流早先認為中俄基本矛盾多不能合作的看法於是無人再提,美方原有聯俄制中選擇便自我破局

今年二月十一日,美總統拜登警告「俄將攻烏」。十天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主動邀約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視訊對話當天,中國外交部官網報導,布林肯表示「反對台獨」。之後美國國務院媒體求證下,表示兩人只就俄烏議題進行討論,「不評論私下外交對話」。二月廿三日,AIT表示美對台政策沒改變。整體來說,美方未明確否認布林肯對王毅表示「反對台獨」。

布林肯表示「反對台獨」,相較於一月十五日美總統拜登邀約習近平視訊高峰後對媒體的兩種說法,「不鼓勵台灣獨立」及「它是獨立的,它自己做決定」,美方姿態已向中方移動。之後,一月廿七日布林肯首次主動邀約王毅視訊對話

在拜登警告「俄將攻烏」後,布林肯第二次主動約王毅談話,應為避免台海失控,預防面臨兩面危機。

美方近來對中方的態度,相較於去年三月十六日在阿拉斯加,布林肯嚴詞訓斥王毅,成強烈對比。美國有求於中國多於中有求於美。美方立場向中方調整可以理解。

三月一日,拜登就任後首次對國會提報國情咨文,原本低落的民調只稍改進,但遠不足因應十一月期中選舉的挑戰,滿意度只由四十趴增為四十二趴。為何拜登亮麗的外交表現團結盟友軍援烏克蘭、經濟制裁俄國—提升民調有限主要因為四十年來最高的通貨膨脹居高不下,選民對經濟不滿。通膨原因之一,是川普提高對中國進口關稅其實九十趴由美國消費者和企業負擔。

一月廿日一百四十一位美國兩黨眾議員聯名致函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呼籲豁免對中國關稅二月七日四十一位美國兩黨參議員也跟進。

至今拜登政府仍未調整不利自己民調的中國進口關稅有其難言之隱。因為中國只購買了六十趴雙方貿易協定下同意的美國產品。若拜登政府單方面調降對中關稅,會被批評對中軟弱。同時,拜登承繼了川普對中強硬政策,北京於是冷對華府雙方無法商量合作

三月五日美國駐中國大使伯恩斯終於抵達北京上任,填補了美國駐華大使館一年零五個月最長的大使空缺。美中關係朝向緩和發展。

三月七日,王毅表示中國願意就烏克蘭戰事展開必要的斡旋三月八日,習近平與法國德國領袖進行視訊峰會,表示願意對烏克蘭問題積極參與並倡議歐、美、俄、中平等對話三月九日,北京宣布對烏克蘭提供五百萬元人民幣人道救援物資

美、俄雙方皆有求於中,將推中國於最有利地位。歐盟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