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8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報社論/確診盡快給藥 別讓中重症失控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5639/web/ 

◆  聯合報黑白集/蔡EE與金小胖
◆  聯合報社論/關於快篩,陳時中支吾其詞的幾個問題
◆  經濟日報報社論/確診盡快給藥 別讓中重症失控





經濟日報報社論/確診盡快給藥 別讓中重症失控


2022-05-18 03:25  經濟日報/   社論
「精準快篩」,透過急診PCR,快速找出高病毒量的隱性感染者或可能變成重症的高風險者,並及時給予住院及抗病毒藥物治療,更是影響死亡數的關鍵因素。記者楊雅棠/攝影



疫情持續升溫,每日確診數自5月12日起突破6.5萬,雖然連五天都在此數附近徘徊,看似緩和一些,其實是快篩之亂,讓許多民眾不篩、不報,隱藏了龐大的黑數所致。而北部的 PCR 量能已到瓶頸,也讓確診數滯延失真,無症狀者不會去做快篩,可能擴大傳染而呈現在未來的確診數上面。此外,指揮中心推估疫情可能在5月底才到高峰,單日確診人數低推估10萬、高推估甚至可達20萬,顯示防疫之路仍然艱辛,現在還不能掉以輕心。

更值得警惕的是,落後指標中重症及死亡數,通常在發病、確診後一、二周才呈現,近日開始驟增,尤其5月13日本土中重症個案達217例,更有41例死亡,超越去年最高峰,是本土爆發疫情來的新高。隨著醫院急診被 PCR 擠爆,排擠重大傷病患者的緊急救治,導致超額死亡,愈來愈多的黑數可能使輕症轉為中重症,來不及投藥治療的案例也增加,可能導致中重症及死亡數繼續失控。

針對驟增的死亡數,指揮中心粗略地解釋為,「多數是多重慢性病、年長、未打疫苗或未打滿三劑,特別年輕或病程特別快的個案仍屬少數」。但仔細分析即可發現,重症或死亡者中,打過三劑的比例超過三成,還有數起「死後確診」的老人,一發病就變成重症而來不及搶救;更有打過三劑、無慢性病史的年輕人,也發生重症、死亡的一些案例,令人關切。

由此可見,因應 Omicron,預打疫苗固然重要,但仍躲不掉相當高的染疫機率,還有不低的中重症或死亡風險。因此「精準快篩」,透過急診 PCR,快速找出高病毒量的隱性感染者或可能變成重症的高風險者,並及時給予住院及抗病毒藥物治療,更是影響死亡數的關鍵因素。例如,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推估發現4月1日到5月9日就有38人沒被適當分流,錯失黃金用藥治療期,以致於直接從輕症轉成重症。指揮中心官員也承認,至5月9日口服藥僅使用3,200多份,還不及當時的累計確診數40餘萬的1%,當然也造成重症、死亡數升高。

新北市長侯友宜與台北市長柯文哲早就呼籲指揮中心應當放寬快篩陽即確診」,以免急診 PCR 負荷超載,且老弱患者還要排隊等候,實在有欠人道;加上 PCR 陽性通報常耗時超過四天,錯過用藥黃金時期,造成冤枉死亡的悲劇,因此應當「快篩陽就給藥」。許多醫界也支持這些見解,認為居隔快篩陽性視為確診,至少60%確診者即可免做 PCR,每天可空出3萬件的 PCR 量能,及時用於投藥治療。

遺憾的是,「快篩陽即確診」部分,指揮官陳時中仍限定於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和自主防疫三類對象,等同於為免縱放15%偽陽性者,硬是把85%陽性者拖下水,還拖垮 PCR 量能,擴大快篩之亂,續搞砸輕重症分流。

針對「快篩陽就給藥」,陳時中竟說可能讓15%偽陽性健康者吃錯藥,還反問誰要負責醫療責任?被柯市長回嗆「就算陳時中不懂,他後方的專家都是同批老師教的,怎會有問題?」陳時中改說「領藥時間盡量從五天縮到三天」,仍是緩不濟急;又說如果真的還拖很久,就會考慮直接給藥,好像給錯藥也不是問題了,顯示陳時中的專制獨斷,老是拿不定主意,以致於決策與專業實務嚴重脫節,才會讓疫情失控重症死亡數居高不下,也難怪蔡總統必須召開防疫諮詢會議,給指揮官一些指示。

因此,我們建議指揮中心接受地方首長及醫界的務實建議,政策應定調為「快篩陽即確診,就給藥」,將醫療資源及時用於治療高風險染疫者,才能力挽狂瀾,有效管控中重症及死亡數。












聯合報黑白集/蔡EE與金小胖


2022-05-18 05:17  聯合報/   黑白集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前)十五日戴著口罩視察平壤一間藥房。(法新社)



北韓爆發疫情,四天即有一百多萬人發燒。外媒稱,金正恩痛批內閣不知嚴重性,未積極將藥品及時送達民眾,下令軍方穩定藥物供應,全境藥局須廿四小時營業。台灣網民譏稱:這是把台灣誤報成北韓嗎?也有人酸說,原來朝鮮也有陳時中。

蔡總統日前為快篩劑之亂氣噗噗,金小胖因人民沒藥抗疫震怒,很有既視感。金小胖開會後巡視藥房,被華視稱為「蔡EE」的蔡總統則轉身開箱元宇宙,這就是人民有無自主應變差異

北韓拒絕注射疫苗,自不能和台灣相提並論。奇特的是,兩年來高呼超前部署,蔡 EE 竟和金小胖一樣不開心。小胖究責內閣,蔡政府則甩鍋地方。防疫大將王必勝說,篩檢亂象是因地方政府沒和醫院搞好關係。原來「搞關係」才是防疫成功之道,難怪要與病毒共存,百姓只能等綠友友分肥才能排隊購買;縣市長得先與中央博感情,才有資源救人民。

金小胖譴責中央檢察院懶惰,未糾正藥品流通弊端,台灣網民大讚治理有方。反觀台灣,阿中被質詢八千四百億防疫預算去向,嗆稱只拿到一千八百億,「指控太浮誇」。浮誇的其實是蔡 EE 承諾的一億劑快篩,還不知在哪個宇宙裡,她會呼叫菊姐查案嗎?

外媒稱讚蔡政府民主開放與病毒共存,卻不知,從北韓可看到台灣身影。被特權玷汙民主變成極權近親











聯合報社論/關於快篩,陳時中支吾其詞的幾個問題


2022-05-18 05:17  聯合報/   社論
快篩試劑示意圖。路透



疫情暴增,伴隨快篩試劑不足、醫療緊繃及行政作業緩慢,使許多人飽受煎熬。民眾不解的是,前年四月中研院即宣布研發出快篩試劑,並將技術移轉給國內多家廠商生產;約略同時,國衛院與國防醫學院也研發出不同試劑,和五家業者簽下技轉授權合約並著手量產。如果一切布局如政府宣傳的那麼順利而美好,為什麼如今疫情大爆發,民眾卻要大排長龍購買試劑,還不時撲空

兩年前,中研院和國衛院研發新冠病毒試劑成功的消息,政府大大做了宣傳;其後技術移轉給廠商時,又做了一次大內宣。其後,多家廠商開始生產試劑,台灣又被宣傳成試劑外銷大國。人們納悶的是:既然我國是「外銷大國」,為何台灣人民購買試劑那麼困難,不僅要實名制限量管制價格還高過國外許多?更惡劣的是,當親友從國外寄贈試劑來台救急,還會遭海關攔截,要求必須向衛福部申請使用許可,並繳交規費

最近,立委高金素梅檢討政府防疫預算用度,追問一筆二,三一四萬元研發快篩試劑費用下文時,要求政府公布簽約團隊名稱和品牌迅即揭穿其中弔詭。指揮中心的答覆是:這筆預算是用來補助國衛院和國防醫學院試劑研發前年四月已技轉五組企業團隊。這五家廠商中,有兩家在去年取得製造許可(並附核准文號),其中一家目前正在申請家用快篩緊急授權許可。

這些說明看起來四平八穩,指揮中心還呼籲民眾,「不要輕信謠言」,一派義正辭嚴之狀。但高金素梅隨即踢爆,獲得製造許可的兩家公司之一的鼎群科技,去年未經合作廠商同意即假冒對方品牌,向不知情的醫療機構販售假試劑,牟取不當利益。為此,本月初鼎群負責人才遭高雄地檢署詐欺、偽造文書等罪名起訴。對於行徑如此惡劣的廠商,陳時中的回答卻是:「這種事無法事先預防」。

無法事先預防」的藉口,不僅反映衛福部的態度輕率,也與它對藥物器材偌大准駁權威毫不相稱。在最近的快篩試劑招標案中,類似狀況層出不窮,包括小吃店、電玩遊戲公司都能變身生技公司進場得標,不僅資本額過低,且前科累累。這些,只要簡單上網搜尋,都不難發現蹊蹺,衛福部卻該做未做。相對於政府對藥品審核控制如此之緊,但一出事就只能推說無法防範權責完全不相對應。此外,食藥署長吳秀梅還證實,正在申請家用快篩 EUA 的廠商就是鼎群。看到這裡,人們能不納悶:為何越是行為偏差的廠商越能獲得政府青睞

再回到開始那個問題,兩年前各單位就將快篩技術移轉給廠商,有些也開始量產,為何最近台灣民眾開始有大量的快篩需求,我們市面上卻找不到試劑?癥結就在,兩年多來陳時中只相信 PCR,不相信快篩,更以快篩試劑準確度不足極力反對普篩,認為有「偽陰」的問題。也因此,台灣廠商生產的試劑只能外銷,或者販售給醫療院所不能提供給個人或家庭使用。在這種情況下,號稱試劑外銷大國的台灣,島內百姓卻苦苦買不到試劑,這是多荒唐的現象!其禍首,正是負責防疫指揮的大臣,因其褊狹管控思維使然

兩年多來,台灣民眾生活在「順時中」魔咒中,自以為是全球防疫模範生。直到這波疫情大爆發,人們才意識到,防疫成功幻覺大內宣塑造出來的;真正抗疫成功的關鍵,在民眾的節制自持。這場快篩之亂,陳時中的支支吾吾暴露國王新衣真相



【專家之眼】今年G7外長會議打台灣牌?

◆  【專家之眼】今年G7外長會議打台灣牌?

◆  【專家之眼】從東協美國高峰會 看印太經濟戰略前景
◆  【專家之眼】30年期房貸就是房價推手
◆  【專家之眼】小馬可仕當選總統,南海定時炸彈移除
◆  【專家之眼】戰爭機率升高下的蔡政府手足失措?
◆  【專家之眼】北約東擴—實力提升抑或負擔增加







【專家之眼】今年G7外長會議打台灣牌?


2022-05-18 08:11  聯合報/   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今年德國是G7的輪值主席,此次外長會議於五月中旬在德國旺格爾斯舉行,討論的議題包羅萬象,邀請的會外來賓的規模比以往擴大許多。美聯社



今年德國是 G7 的輪值主席,此次外長會議五月中旬德國北方城鎮旺格爾斯(Wangels)舉行,其討論的議題包羅萬象,涵蓋所有國際熱點問題,所邀請的會外來賓,還包括烏克蘭、摩爾多瓦、澳洲、印度、韓國、南非與東協等國家與組織的外長,可見此次 G7 外長會議的參與者,幾乎已包含全球五大洲的重要國家,其規模確實比以往擴大許多。

依照此次 G7 會後的公報,總共洋洋灑灑31頁,共分38個專項。當然,首先是談到俄國與烏克蘭問題,其次就是白俄羅斯與西巴爾幹,緊接在後的是印太,其中還特別強調了東協ASEAN)的角色,然後就提及中國。在這部分總共佔有一頁半的篇幅,要比論及俄羅斯的內容還要多上半頁,確實十分突出。

但最值得注意的是,其探討中國的部分,所用的專項標題卻是「台灣」,給人強烈「拉台抗中」的印象,且極盡衊中之能事,極為奇特。在這一部分,先是談到與中國合作,比如氣候與疫情,隨即開始抨擊,從新疆到香港,還有不公平貿易與網路攻擊等,不遺餘力,之後就是支持台灣加入 WHO 與 WHA,此乃 G7 外長公報首次

隨後,在有關「東海與南海」的專項中,先提及兩岸然後才是南海。在有關兩岸部分,公報先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然後「強烈反對任何可能加劇緊張局勢,與破壞地區穩定和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單邊行動,並對有關該地區軍事化、脅迫和恐嚇的報導表示嚴重關切。」可見這完全都是針對大陸的對台政策,打台灣牌的態勢極其明顯。然後才強調民國 105 年(2016)國際仲裁法院有關南海的判決有效,更是明顯針對中國,口氣與美國極為類似。

此外,公報所討論的專項議題,從阿富汗到索馬利亞,從信仰自由到網路安全,全球糧荒與兩性平權等,不一而足。尤其,還專門探討 G7 與非洲的合作,並在結論中還特別強調,要在今年下半年的 G7 外長會議時,邀請非洲伙伴參加,確實也針對中國並具有挖牆角的意味。

綜合觀之,此次 G7 外長會議的公報中,大約有一半的內容是針對中國,總共提到中國10次、台灣4次與南中國海3次。其中尤以上述「拉台抗中」的手法最為突出,已達捋虎鬚與蹙眉頭的地步,挑釁意味十足,前所未見,可見其用心之險與用力之猛。

再加上拉攏東協、非洲與韓國以及打南海牌,還強調人權與價值等,其立場清晰,一改過去模糊的態度,直接了當,毫無遮掩,其強度要比美國的策略有過之而無不及。由此可知,G7 國家對中國積怨之深,更明顯將台灣當成抗中的籌碼,吾等還是應當知所警惕,比如對於拜登順道訪台的建議保持緘默,應算是知所進退的明智之舉。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氣候法增調適專章 政策一大進步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5639/web/ 

◆  歐洲新冷戰前奏曲
◆  參與世衛角力 台灣今年能勝出嗎?
◆  大學甄試應變 可改採視訊面試
◆  照顧公共化 杜絕長照憾事
◆  三缺讓新疫情失序
◆  食安政策 應維護健康最大效益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氣候法增調適專章 政策一大進步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氣候法增調適專章 政策一大進步


2022-05-18 05:14  聯合報/   楊之遠(作者為退休教授)
新墨西哥州野火肆虐,已逼近居民區。(路透)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報告指出,貧國 103 年(二○一四年)以來,全球熱浪、乾旱、野火和其他極端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已遠遠超過自然演變的規律。人類所採取的調適作為達到極限,無法避免所有的氣候災害損失。玆舉三個案例說明。

首先,民國 92 年(○三年)八月致命的熱浪席捲歐洲,導致法國約一點五萬人死亡,促使法國政府衛生部門迅速建立高溫預警電話諮商應急處理機制措施

但在民國 108 年(一九年)六至七月,再度發生熱浪侵襲,法國南部地區埃羅省韋拉爾格六月廿八日的最高氣溫飆升到四十六攝氏度,創下全法高溫紀錄;而首都巴黎也在七月廿五日創下四十二點六度的歷史性高溫。

法國是高度工業化國家,儘管法國已有完善的預警及處理措施,但是全球暖化創造更高的氣溫紀錄,民國 108 年(一九年)連續兩波熱浪仍然造成法國一,四三五人喪生。這就是調適極限

其次,今年三月以來,酷熱提早席捲印度、巴基斯坦和亞洲其他地區,印度北方邦班達的氣溫在四月廿九日達到了四十七點二攝氏度,創下該市一二二年最高紀錄,印度十四億人口中只有百分之十二的人能夠使用空調。五月一日巴基斯坦納瓦布沙赫的氣溫達到四十九點五度,高溫使該國北部地區冰川提早融化,引發山洪。在整個南亞,今年三至四月酷熱天氣導致人員死亡、小麥歉收、電力中斷和火災事件頻頻發生,尤其貧困社區受到的影響更為嚴重。由於印度缺乏積極之熱浪調適規劃,IPCC  專家表示這種熱浪正在考驗該地區人類生存能力的極限。

最後,民國 98 年(○九年)八月莫拉克颱風侵台,帶來約二千毫米雨量,導致南橫公路(台二十線)沿線,發生多起大規模坍方或路基流失,約廿座橋梁損毀。南橫公路從西到東全長二百公里。該路段部分屬高海拔山區公路。由於施工難度大,工作環境危險,但是在工程人員的努力下,費時十三年終於在今年五月一日可以全線有條件通車

工程專家表示即使南橫公路通車,但是沿線地形崎嶇、險峻,在未來氣候暖化加持下,更強的颱風豪雨將不斷威脅沿線道路安全,公路單位未來要不斷地監測、預警、搶修,這也顯示台灣山區交通應對氣候變遷脆弱度太高,其調適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我國氣候政策以往多偏重減緩,但這次環保署提出氣候變遷因應法」,增訂調適專章,明定中央政府提出行動計畫,地方政府負責執行方案,強化因地制宜調適策略,這是我國氣候政策一大進步











歐洲新冷戰前奏曲


2022-05-18 05:14  聯合報/   楊三億/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教授
芬蘭總統尼尼斯托與瑞典總理安德森(右)召開共同記者會,表示即將共同提出申請加入北約。 路透社



俄烏戰爭開打快滿三個月,這三個月來俄烏兩軍戰場上拚得你死我活,外交戰場也是瞬息萬變。近期最受關注的是芬蘭與瑞典兩國申請加入北約,為什麼這兩個北歐國家選擇加入北約?俄國如何反應?這對歐洲大陸安全體系會產生什麼影響?台灣可以獲得什麼借鑑?

從地緣政治上看,芬蘭與俄國一千三百公里邊界長度,超過所有北約會員國與俄國邊界長度總和,這一次俄烏戰爭雖發生在烏克蘭境內,但軍事行動頻頻出現在波羅的海海域周遭,讓芬、瑞兩國感受到巨大壓力,可說兩國申請加入北約主因就是俄烏戰爭,今年廿月廿四日俄烏開戰後,芬、瑞支持加入北約的民意猛翻,最高來到七十六%六十%

芬、瑞申請加入北約的特色兩國政策高度一致,繼五月十五日芬蘭總統與總理聯袂公開表示將申請加入北約後,僅隔一天瑞典總理也向該國國會發表演說,表示瑞典也需要加入北約以獲得安全保障。芬蘭雖與前蘇聯在二戰期間打了兩次戰爭,不過芬蘭中立政策持續至今瑞典中立政策更是超過二百年中立政策安然挺過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但兩國中立政策竟熬不過這次俄烏戰爭,原因為何?

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俄國併吞克里米亞半島與烏東地區給了芬、瑞兩國很大衝擊,芬蘭原先即是徵兵制國家今年二月更宣布購買總價九十四億美元六十四架 F卅五戰鬥機,芬蘭一年的國防預算大約四十億美元,由此可知這項決定有多關鍵。瑞典國防採精兵策略,冷戰結束後國防軍費大幅削減至 GDP 的一%左右,但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起宣布恢復徵兵制,近期更宣布要將國防經費提高到 GDP 的二%,可想見俄烏長年以來的衝突對這兩國有多大衝擊。

俄國目前對芬、瑞兩國申請加入北約的反應,主要以譴責兩國行為、於飛地加里寧格勒宣布舉行軍演、威嚇於波羅的海進行核部署等,不過俄國還是很難抵擋這兩國加入北約。芬、瑞加入北約可說是俄國外交策略失算,俄國未能把俄烏整場戰爭侷限在烏克蘭境內,因為俄烏戰爭帶來的戰爭風險不只外溢到波海三國與波蘭等國,同時也外溢到芬、瑞兩中立國,讓兩國反俄力量很快找到加入北約的動力。

芬、瑞兩國申請加入北約還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完成相關手續,今年六月北約馬德里高峰會應可明朗,歐洲另兩個中立國瑞士與奧地利也有程度不一制裁俄國政策,這些現象說明歐洲安全體系正在快速轉變,傳統上區隔東西歐對立中間地帶,也就是所謂的緩衝區國家,他們的策略正在轉變。

歐洲從北到南緩衝區地帶,也就是芬蘭、瑞典、波海三國、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等國都調整了他們原先的位置,改朝向更激烈抵抗或更親善俄國的策略選擇。沒了緩衝區,軍事部署又將回到上個世紀的冷戰對峙,這些變化有可能是未來歐洲新冷戰前奏曲

回到台海,俄烏戰爭提供給侵略者一個很好的啟示,那就是侵略者發動戰爭未必能獲得預期的勝利果實,而且還有可能讓周遭國家下定決心抵禦侵略者,這就會讓侵略者更得不償失。但台灣也應該牢記俄烏戰爭帶來的人員死傷與經濟的破敗,我們無論如何都要避免讓台灣陷入一場無止盡戰爭苦難之中。












參與世衛角力 台灣今年能勝出嗎?


2022-05-18 05:14  聯合報/   宋燕輝/中華民國海洋事務與政策協會理事(台北市)
世界衛生組織(WHO)旗幟。路透



第七十五屆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大會(WHA)即將召開,兩岸就台灣參加世界衛生組織(WHO)活動與出席 WHA 的國際組織外交戰正如火如荼進行中。僅剩不到一周的時間,此戰勝負即將揭曉。

日前捷克參議院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決議案,支持台灣參與WHO,而由駐台的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等五個代表處組成的「多瑙河連線」呼籲 WHA 給台灣一席之地。

約在同時,「七大工業國集團」(G7)召開外長會議後,在聯合公報中表示支持台灣有意義參加 WHA 和 WHO 的技術會議。美國總統拜登簽署國會所提出「要求國務卿擬定策略協助台灣重獲世界衛生組織觀察員地位法案」,邀請台灣參加美國主辦的第二屆 COVID-19 全球峰會,此迫使中國大陸缺席。

國際支持台灣參加 WHA 和 WHO 的力道持續增強,台灣外交部也正卯足全力訓令外館遊說爭取駐在國政府支持,並不斷投書國際媒體,增大挺台聲浪。

今年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挺台的舉動,與其在 WHA 的發言和遊說,是否強到足以影響世衛一九四個會員就「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 WHA」議案表示支持?

日前,WHO首席法律顧問索羅門表示,有十三個成員國提出「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 WHA」的議案,此提議已被收下。本月廿二日下午,WHA 將選出全會主席並成立總務委員會。之後,該會對「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 WHA」此臨時議案會有初步討論,接著在隔日早上向大會提出建議,決定是否排入議程。

總務委員會廿二日有關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 WHA 是否列入議程補充項目的討論是不公開的。鑒於國際情勢變化與挺台參加 WHO 聲浪的升高,總務委員會是否有可能向大會提出列入議程的建議?此將依據廿三日會員國在全會有關台灣議題臨時議程的發言與辯論情形。

WHA 有關台灣加入問題之討論應是依據以往慣例,由支持或不支持立場的會員各兩國發言。之後大會主席依辯論情形決定是否接受總務委員會的建議,甚至付諸表決。

民國 106-110 年(二○一七至二○二一年),WHA總務委員會都建議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 WHA 此議程補充項目不納入大會議程。此決定未經投票程序。一旦 WHA 進入投票程序,基於一國一票之平等原則,台灣要獲得會員國的多數同意雖非絕不可能,但確實十分困難。

去年國際情勢和世衛組織的政治生態格局決策模式,與今年大體相同。G7 外長表明支持台灣,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呼籲恢復台灣在 WHA 適當地位,國際社會也有不少支持台灣與會的聲音。

儘管大陸外交部一再重申「一中原則」,強烈反對台灣參加 WHO 和其他政府間國際組織,但美國還是邀請台灣的副總統出席 COVID-19 全球峰會,也積極推動協助台灣與會的外交攻勢。

雖然國際挺台聲浪和力度持續增強,但當前國際情勢發展與支持力道是否已強到足夠跨越北京所劃紅線?答案很快就可揭曉。












大學甄試應變 可改採視訊面試


2022-05-18 05:14  聯合報/   溫順德/高中校長(台中市)
高三生居隔、確診人數愈來愈多,教育部要求大學校系要在甄試前三天公告是否取消面試,已造成考生心情起伏不定。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鄭惠仁/攝影



大學申請二階甄試即將上場。鑑於疫情升溫,教育部召集各大學研議後定調,受疫情影響的校系可以啟動應變機制,然方案內容有不少扞格之處,對考生不盡公平。

甄選應變機制規定,各系試務人員感染風險比例達標,或面試考生人數達到五%以上,可於甄試前三日公告,取消面試筆試,統一採學測與書審,並以內含名額錄取。另師培公費系組及醫、牙、中醫等三系.得續辦面試與筆試,亦可選擇應變機制。然而疫情難預料,若具感染風險考生或試務相關人員,甄試當日才達標,如何及時啟動機制?而取消面試與筆試,全採學測與書審,豈非悖離甄選初衷?部訂疫情應變機制顯然存有不少盲點。

教育部日昨又拍板,醫、牙、中醫三系輕症或無症狀確診考生,可前往應試,但須強化隔離試場,或另擇甄試日期,不與一般考生接觸;而中重症確診考生不得參加面試筆試,由招聯會提供補救,以學測與書審成績安排入學其他科系。然據現行防疫機制,就算是輕症確診者也要滿七日始解除隔離,如放任確診者應試,豈不違反防疫機制,招致考試特權爭議?而無症狀與輕症者可以調整甄試日期,中重症者卻只能參加分科測驗,焉能符合公平正義?

再就考招精神來說,申請入學強調適才適所,著重考生多元表現。申請入學以多元為理念,透過甄試項目選才,各系可訂內容配分,而且藉由面試觀察學生口語表達、邏輯思維能力及其特質與價值觀,並檢核書審正確性,非其他方式能取代。應變機制全面取消面試筆試,甄試項目僅採書審,大幅提高學測比重,多元理念蕩然無存,與其他管道何異?

儘管疫情蔓延可能影響實體面試,但如改為視訊面試,既能確保考生權益,也可兼顧防疫需求,應是簡便可行方案。教育部曾表示,甄試如以視訊進行,考生面試環境有別,有的訊息易受干擾,可能造成評分不公。但疫情爆發以來,線上教學不斷精進,視訊設備漸趨完備,學生使用視訊軟體已達純熟,考生可在家面試,也可選擇在校視訊,其實不必過於擔憂。

為讓甄試順利進行,亦避免群聚感染風險,視訊遠距面試,不惟應變機制可採,甚至可以全面推動。













照顧公共化 杜絕長照憾事


2022-05-18 05:14  聯合報/   陳劍賢/美和科大社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台東市)
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與願景工程基金會報導家庭長期照顧者十年來竟然有近百件弒親案,令人震驚與痛心。我國從民國 96 年(二○○七年)實施長照1.0到現在長照2.0,十五年來花費近千億預算,然還是出現照顧者殺人、外籍看護逃跑,長照是否出問題?筆者認為癥結在家庭照顧未公共化

華人傳統家庭倫理下,照顧責任一直被視為「家庭化」、「私領域化」,甚至「女性化」的工作。即使長照法公布,政府政策仍是協助者角色,主事者仍為家庭。但在少子高齡化時代,家庭形態多屬小家庭,代間只有樹幹但缺少樹葉竹竿式家庭,使家中長輩照顧工作落在少數人身上,長期照顧壓力令人身心俱疲致有逆倫弒親不幸事件發生

長照計畫大都著墨於失能長者輕忽失智者照顧,且只有重度失能及失智者才有短暫居家照護日間照護,大部分照顧工作仍落在家庭照顧者身上。照顧者一年喘息時間一般僅有十四天,少數經濟富裕家庭只有送民間長照機構就養。因此要防止憾事發生,唯延長喘息時間比照幼托公共化照顧公共化,才能根本解決長照悲歌

長期照顧公共化如何辦理,筆者建議如下:一、增強社區巷弄長照站的功能:落實衛福部多元照顧中心服務計畫,推展小規模多機能居家照護模式,由個案管理師就社區中需要在家長期照護的高齡者,擬定個別長照計畫,提供整合性的服務,以滿足長輩的需求,照護費用除原有長照補助經費外,不足部分由家庭分攤。

二、鼓勵民間辦理走動式照顧,服務送到家的長照社團:以案主為中心,提供短時間多次數的客製化服務,透過巡迴走動方式,讓長輩可以在熟悉的居家環境中接受最適切的服務。例如弘道老人基金會辦理在家照護走動式服務,社福界咸認為是未來值得推廣的照顧模式,讓社會企業變成產業提供國人就業機會

三、政府與民間合作建立公共化的照顧體系:國家為照顧工作負起主要責任,並促進照顧福利服務產業發展

高齡者照護目的是預防失能活躍老化,誠如北歐國家老人政策是「只有臨終前兩星期才躺到床上過日子」。讓老人活得好,活得有尊嚴;實施長照公共化,將長照服務送到社區,讓長輩們在地健康老化,才是真正成功的老化。











三缺讓新疫情失序

2022-05-18 05:14  聯合報/   鄭博文/大學教師(高雄市)
圖為民排隊買快篩劑場景。記者劉學聖/攝影



新冠疫情接連幾天確診數都破六萬人,因此政府防疫工作有必要重新調整,「以篩代隔」是避免居隔人數暴增的可行方案,但前提是快篩劑要足量。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篩劑、疫苗、藥物,政府應備足。

新冠輕症化」並不代表病死案例數量的減少。因此,通過疫苗進行預防以控制感染數量,準備好感染後的治療手段等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海外資料顯示,Omicron 不僅帶來了死亡病例數上升,同時也有很大風險造成醫療資源的擠兌,指揮中心應記取先前疫情嚴重國家之慘痛經驗。

當前防疫措施應強化「預防、檢測、治療三位一體,及時有效的檢測能降低傳染風險,但國內快篩劑目前仍仰賴進口,價格高昂,因此國人呼籲政府免費提供國人使用。政府應盡速採購充足快篩劑來因應此波新疫情,同時也應鼓勵國內藥廠大量生產,避免受制國外藥商。

疫苗施打仍是重中之重,除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將能在降低感染數量的同時,降低重症或死亡的風險。因此政府仍須備足疫苗來強化第三劑施打外,也應考量未來新冠流感化的疫苗需求。近期有幼兒染疫身故,因此採購兒童疫苗也應開展,施打與否交由家長來決定。

新冠藥物政府已有採購,但到貨量仍不足因應類似香港或韓國大爆發疫情,政府有責任買足,透過藥物及時治療可減少中重症及死亡人數。

歐美部分國家陸續宣布停止防疫限制,當一定數量的國家決定放棄「病毒清零」時,已經決定了新冠病毒無法像天花一樣被完全消滅,新冠病毒很可能長期存在。政府應買足疫苗來預防,提供便宜快篩劑做好及時檢測、採購足量藥物來有效治療染疫國人,不要因三缺讓新疫情失序。











食安政策 應維護健康最大效益


2022-05-18 05:14  聯合報/   張世賢/中華民國公共政策學會榮譽理事長(台北市)


憲法法庭作出判決,指衛福部公告訂定進口肉品殘留萊劑標準,有食安法明文授權,符合憲法專屬中央立法事項意旨,台北市等地方自治條例逾越地方自治權界線,牴觸食安法等中央規定,也牴觸憲法意旨筆者認為大法官缺乏公共政策視野,也缺乏管制型政策最大效益管制思維,爭議相當大。

對食安問題,在公共政策探討,屬管制型政策;著重在為達成目的,管制手段的嚴格及最大效益。食品安全的管制越具體、越嚴格,越安全,也越有效。

目前,食安政策人民健康權的把關,不是法律,而是行政命令;是基於食安法第十五條第四項授權。其規定為「國內外之肉品及其他相關產製品,除依中央主管機關根據國人膳食習慣為風險評估所訂定安全容許標準者外,不得檢出乙型受體素。」。萊豬之萊克多巴胺(培林)係乙型受體素的一種。民國一○九年十二月廿四日立法院放寬標準,表決通過開放可進口含萊劑的美豬和卅月齡以上的美牛,自一一○年元旦實施;但國內豬農仍禁用萊劑。

台北市等地方議會因對萊劑訂定比中央更嚴格標準遭中央否決,而聲請大法官解釋。大法官不從食安政策做為維護國人健康權的「管制型政策」以達成保障人民健康的最大效益來立論;也不從食安法授權中央訂定食安行政命令是否違憲來解釋,卻從逾越地方自治權限立論。歷史自會有定論,大法官要為自己法學素養負責

一、食安是憲法「專屬」中央立法事項嗎?我國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屬均權制係因地制宜架構,受憲法及中央法律保障。憲法第一百十一條「中央與地方權限分配」規定、食安法第二條「主管機關」有中央,也有地方,可為明證。各級政府可以運用府際關係、公私夥伴關係,跨域治理,達成保障人民健康權的食品最大安全。

二、中央所訂肉品安全容許標準,有食安法明文「專屬」授權規定嗎?地方不能因地制宜訂定較高標準嗎?釋字第四九八號申明「地方自治團體在憲法及法律保障之範圍內,享有自主與獨立之地位,國家機關自應予以尊重。」地方也有維護地方公共衛生的權責(地方制度法第十八條第九項第十九條第九項)。釋字第七三八號亦闡明地方基於公益原則,可有更嚴格規制。

三、肉品流通是全國性,可否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會阻絕各轄區內含萊劑肉品的銷售和運送嗎?會違反憲法保障國內貨物自由流通嗎?憲法法庭舉例:火車上如販售含牛、豬食品,經過不同縣市時會出現能否合法販售疑慮,導致民眾無所適從,認為食安標準應具全國一致性,肉品殘留萊劑標準屬中央立法事項。這是管制型政策執行方法與技巧問題,可以各得其所,不相妨礙。簡單的很,火車到了禁萊豬的縣市(例如嘉義市),將萊豬食品收起來,並標明:「這裡是嘉義市禁萊豬食品」,到了高雄市,則開放買賣。

食安政策要有最大效益管制思維與時俱進,不可自我限縮舊思維妨礙保障人民健康食品最大安全


方祖涵/量化後不堪的裁判表現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方祖涵/量化後不堪的裁判表現
◆  沈呂巡/也談推銷波音七八七的口譯事件
◆  王正方/黃鼠狼給雞拜年?






方祖涵/量化後不堪的裁判表現


2022-05-18 05:14  聯合報/   方祖涵(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費城人強打史瓦伯因為好球帶判決和素有「最爛主審」惡名的赫南德茲爭執。 路透社



大聯盟四月廿四日費城人與釀酒人比賽,主審是惡名昭彰的天使.赫南德茲。他在整場比賽總共出現十六次誤判,其中包括九局下半費城人反攻關鍵時刻,強打史瓦伯被一個外角偏低壞球三振,終於忍不住對赫南德茲破口大罵,雖然立刻被逐出場,卻獲得各方齊聲讚揚。不管是球員還是觀眾,大家對這位裁判已經積怨太久了。

這場比賽費城人就以一分落敗,有球迷賽後特地留在停車場,就是為了對赫南德茲表達不滿,只不過他倒是在車裡微笑致意,看來毫不掛心。裁判有工會與勞工合約護身,表現再糟也難被解雇,抱怨顯然無關痛癢。

在過去,評斷大聯盟裁判表現好壞大半僅靠印象,媒體甚至需要用普查方式,讓球員用選票決定分數。現在球場數據幾乎全數公開,要量化評分就簡單多了。

成立一年多的「裁判計分板」網站,就是用數據分析方式,對每場比賽公平性做出評量,今年開季一個多月以來,網站推特帳號已經快速累積到廿五萬追隨者。

裁判計分板」有三個評量標準,包括好壞球正確率一致性,還有對比分造成多大影響。從每一顆球進壘位置資料,依據聯盟資料庫好球帶畫出方格,再對比裁判實戰判決,正確與否就無所遁形。在他們標準裡,已經容許進壘位置計算稍許偏差,低於九十%好壞球可能性才算是誤判,雖然如此,那場赫南德茲讓費城人暴怒的比賽,還是出現高達十六次誤判,正確度只有八十七%。

裁判對好壞球正確度不高是一回事,倘若維持一致性,至少球員還有遵循標準。幾年前跟專門做投手數據分析的朋友麥克.費雪聊到這個部分,我們原本要在情資裡加上裁判好球帶,只是後來因為兩個原因作罷,第一是至少有四分之一比賽無法先獲知主審名單,第二就是假如裁判本身一致性不夠高,做出圖表反而會誤導投手。在前述比賽當中,赫南德茲不只十六次誤判,一致性偏低,最後對比分造成零點七七分影響,換句話說,原本結果是一比零,除去這些誤判,誰贏誰輸還很難說。

有趣的是從清楚數據看來,赫南德茲竟然並非聯盟最糟。本季上場執法主審迄今總共八十六位,有十四位正確度比他還低,甚至有兩三位裁判對比賽會造成超過兩分比數影響,原本以為大家是比球技,結果其實是運氣。大聯盟近年已在旗下農場測試用電子鷹眼取代主審,而現在各方支持聲量逐漸提升,就是因為裁判表現在量化之後,實在有點不堪。

裁判自己倒是有不同看法,剛退休前工會理事長魏斯特說赫南德茲那場比賽在內部評量準確度高達九十六%。問題是他們只是把好球帶四邊都延長,超出才算誤判,如此標準對球員與球迷都毫無意義,然而裁判還是能保持自我感覺良好

這個時代裡,好像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