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1日 星期日

經濟/檢討3P指標 帶台灣走出困局

.聯合報社論..她關上一扇門,卻打不開一扇窗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敢得罪阿扁們?
.經濟日報社論.檢討3P指標 帶台灣走出困局







經濟/檢討3P指標 帶台灣走出困局


2017-05-21 02:1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蔡政府上任屆滿一周年,總統蔡英文19日於臉書發文表示,改革的腳步不會停。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王騰毅/攝影


蔡英文總統上任一年,表現各界褒貶不一,但爭議政策不少,導致民調直直落。展望未來三年,內外挑戰有增無減,小英總統應該認真以政府管理的3P原則自我檢視,以求在未來一年帶領台灣走出困局。
政府運作績效指標很多,但多不脫離「政策」(Policy)、「程序」(Process)及「人選」(People所謂3P指標。3P指標各有不同功能,更重視指標間的整合程度,也就是除了政策間要整合調和,更需要對的程序及合宜的人選予以落實。而這三點正是政府最欠缺之處。
先看政策方向。從5+2產業創新、新能源、一例一休、年金改革、新南向、不當黨產到前瞻計畫,過去一年小英政府推動的政策確實不少,但彼此間的協調整合程度卻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以5+2創新計畫與新南向為例,一個是對內的產業發展策略,一個是帶領產業走向區域的平台機制,二者間不但有互補性,卻也有潛在的衝突性(例如投資出走),但目前看起來似乎是二條獨立存在的平行線。再如前瞻計畫,不但與5+2高度相關,也應該放入新南向(例如吸引投資、產業研發)的平台下思考。同時這些政策的執行缺乏具體的評估指標,對就業、所得成長的意義也不明確,因此是否達標,基本是「各自定義,隨人解釋」。因而強化政策整合程度,制定出合理的成效指標,是在政策領域第一個要處理的問題。
再者,目前政策多半屬於「台灣小經濟」的性質,未來需要更多回應國際經貿情勢的「宏觀大經濟」視野。自2009年金融風暴後至今,全球經濟從未能回到過去的發展速度;甚至對高所得國家而言,這種疲弱不振、成長緩慢不但可能成為「新常態」,繼而造成的所得分配、就業不足等問題,更是川普當選、英國脫歐、保護主義興起的原因。對外貿易是台灣經濟的引擎,這種新常態反映出全球化及網路化帶來的結構改變,對台灣是最直接的衝擊。因而我們不能停留在「本季出口表現比上季稍好」就沾沾自喜,更需要針對其對產業結構、就業、所得衝擊提出有效的政策。另外,面對川普政策加速產業出走、中國崛起對參與區域整合的衝擊,都是急需提出對策的「大經濟」政策問題。
再看政策推動的「程序」問題。過去一年許多政策爭議,不僅是政策本身,更多起因於欠缺事前評估,未能廣徵意見,因此在未掌握不同面向的衝擊影響下就貿然提出,面對反彈也任意以「政治對抗」解釋。過去馬政府時代常講的「利大於弊」被民眾嘲笑,現在更常常退化到「只講利不知弊」且不重程序、不問意見的程度,更是造成日本食品、一例一休或前瞻計畫爭議的主因。這種只憑感覺或按指示推動政策的程序,造成的傷害極多,除了有損民主程序顯示權力傲慢外,更重要的是造成政策不完整、不周全、喪失民眾對政策的信賴感。這種不重視程序、不在意事前評估及意見徵詢的問題,一直是歷來政府最落後的一個領域,應是小英政府要極力改革的對象。
最後是「人選」問題。目前執政團隊有一種「團結有餘、戰力不足」的感覺,對於政策欠缺協調、沒有評估,更缺乏政策論述溝通能力,凡事都要勞駕行政院長出馬辯護,長期不免有捉襟見肘的困擾。同時團隊中幾乎都是上個世紀台灣還處在黃金年代就出道的政務官,在理解年輕世代的困擾、數位網路的衝擊等經常有所隔閡,更無法反映出台灣社會、產業的新動能與新需求。因而如何在人選上帶入新世代思維及能夠與社會、產業界溝通的能力,是第三個挑戰。
過去一年小英政府或以清理舊案打好基礎為重點;但基礎是為了迎來新局,我們希望總統能強化政策整合、重視政策形成程序及增加符合21世紀需求的人選,帶領台灣走向新境界。

聯合/小英敢得罪阿扁們?


2017-05-21 02:1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前總統陳水扁(右二)19日進入凱達格蘭基金會舉辦的12週年感恩募款餐會,違反中監「不得進入會場」的五不原則。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蘇健忠/攝影


台中監獄為陳水扁畫了五道紅線,但阿扁毫不猶豫就直接踩上去。他還公開反問蔡總統:「讓我講話,政府就會倒嗎?」陳水扁挑戰的,其實不是中監的紅線,而是蔡英文的能耐。
同一天,蔡英文面對海外華文媒體還夸夸其言,說她做事不是「為民調」,而是「為台灣」,還說「只要對改革有利,不怕得罪人。」此話聽似鏗鏘有聲,但有幾分真實?不錯,蔡英文為了她宣稱的「改革」,不惜得罪萬民;但面對陳水扁的挑釁,她真的敢得罪「阿扁們」嗎?
這次,如果蔡政府只會讓法務部去向中監施壓,叫他們裝聾作啞,甚至編出一些歪理來承認阿扁「挑戰有理」;那麼,蔡總統推動的司法改革,也就可以提前收攤了。
陳水扁因貪瀆被判刑繫獄,而以「健康」為由特許其保外就醫;如今,他竟公開煽動人心、踐踏司法尊嚴、挑戰政府威信。這樣的鬧劇,蔡英文若還甘之如飴,甚至配合演出,她今後還有什麼顏面誇稱改革?
一年來總統推動各種改革,大刀揮舞,毫不手軟;萬民哀號,她亦不為所動。然而,這樣的勇氣和魄力,遇到阿扁,卻全都變成聾啞。原因無他,「自己人」和「外人」畢竟有別。
更可笑的是阿扁的醫療團隊,他們堅稱參加這類餐會屬於「社區職能治療」,有助於扁的身心。以此邏輯,他們不如建議:蔡總統不想講的周年演說,乾脆由陳水扁代勞;如此,阿扁應很快就霍然痊癒了!

聯合/她關上一扇門,卻打不開一扇窗


2017-05-21 02:0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未見就職周年談話,而是提前一天在總統府內接見賓客發表談話。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王騰毅/攝影


昨天五二○是蔡英文總統就職滿周年,各界原本期待聽到她的演說,對過去一年的種種作為作個總結與反思,並對未來提出新的思考方向和戰略。未料,對這個重要的日子,蔡總統卻選擇沉默以對,不作任何公開演說,當然也沒有回顧與前瞻,也談不上國家戰略的轉進。這樣的沉默,是意味蔡英文決定「維持現狀」,或是她仍在思索應對之道?
維持現狀」是蔡英文上台時對兩岸關係的詮釋,但現在這個詞卻變成了她的困境。事實上,當她拒絕承認九二共識,這個兩岸維持了八年的和平「現狀」,即已遭到破壞。日前蔡總統提出兩岸「新問卷」之主張,也意味她明白「現狀」已不復存在;問題在,她仍未想好要如何作答,甚至可能還不準備應答。
這個進退不得的處境,正是蔡英文民調重創的主因之一。一開始,她拒絕接受九二共識,主張維護台灣的尊嚴,並矯正經濟上對大陸的過度依賴;從呼應國內大選「新民意」的角度看,這些似乎言之成理。因此,她更把新世代形容為「天然獨」,認為自己擁有堅實的支持。然而,她急急關上兩岸大門,重創了觀光產業,外交戰線也大受影響,RCEP、一帶一路和TPP之路皆受阻斷。與此同時,她極力倡導的「南向政策」卻不見進展,最近越南與北京發表聯合公報,更形同為南向設置了新路障。
簡言之,在兩岸關係上,她為台灣關上了一扇門;但在南向政策上,她卻遲遲無法打開一扇小窗,這讓台灣在經濟、外交上都備感窒悶。近年來,許多民眾都明白台灣經濟不能過度依賴大陸;因此,如果只是陸客及陸生減少,對觀光、教育產業造成一些衝擊,一般人仍覺得可以支持政府政策。但如果兩岸關係陷入無止境的對抗,例如,從聖多美普林西比斷交到斐濟撤館從國際民航組織大會到世界衛生大會被拒門外乃至大陸台商遭到查帳和李明哲之類被逮捕;在這種情況下,民眾當然會懷疑這種不計代價的兩岸政策是否明智。
在蔡英文的思考天平上,在觀光、外交、國際參與上付出一些疼痛的代價,卻爭得台灣的尊嚴和發聲機會,或許覺得相當划算。如此,至少增加了台灣的國際能見度。但是,讓國家的對外關係時時處於緊繃的凶險,讓民眾不時迎接外交上的挫敗,讓觀光餐飲業者的生計難以為繼,讓兩岸人民的敵意不斷升高,能說這些都是人民「必要的犧牲」嗎?
蔡英文似乎相信,維持現狀就是很大的善意,北京執卷追問,反而不具善意。蔡英文也相信,台灣加入全球議題的價值同盟,便可以構築力抗中國的軟長城。蔡英文更相信,如果把兩岸關係放進區域發展的範疇,對台灣的安全將更有保障。這些想法,當然不是純屬虛構,卻絕非合乎現實。尤其,如果放在國際政治的現實中衡量,再對比兩岸政經實力近年的消長,不免顯得虛弱而自不量力。否則,為何「川蔡電」只是一次餘興演出?而台灣以健康人權要求參與世衛大會(WHA),各國的支持最後也僅剩口惠?
蔡英文認為,台灣可以繞過中國,進入世界;新南向政策便反映了這樣的思維。但是,要繞過中國,豈是那麼容易的事?早年的台灣,曾經在孤立的環境下,靠著勤奮的商人一步一腳印,打開了通往世界的貿易之路。今天的台灣,政府卻以為只要大聲呼喊「南向」的口號,芝麻就會主動開門,只能說太過天真。更危險的是,南向至今看不出任何具體成效,但兩岸關係的變調,卻拘礙了台灣參與一帶一路以及TPP之路,得不償失。
關上一扇門,不過是舉手之勞;但要開啟一扇窗,卻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難以成事。對此,蔡英文應深有體會。

【即時短評】林全太浪漫 領導閣員不夠力

.【即時短評】林全太浪漫 領導閣員不夠力
.【即時短評】2020贏回政權 國民黨不只萬哩路
.【重磅快評】 換黨主席 國民黨失去不團結的理由
.【即時短評】扁保外就醫狀況頻 司法信任崩解中
.【即時短評】國民黨要再起不是靠灑錢 是團結
.【即時短評】新北黃復興8800票 黨主席「征」霸戰
.【即時短評】施政頻頻引波瀾 林全穩坐高腳椅?
.【即時短評】蔡式溫火慢熱 挑戰人民耐性
.【重磅快評】貴為總統 川普的愚蠢不斷超過想像上限
.【即時短評】吳釗燮只碰外交 嚴德發只碰國防?
.【重磅快評】阿扁北上高調療癒 小英司改之路怎麼走?
.【重磅快評】親愛的新南向 你把台灣變隱形了
.【名人快語】程建人/兩岸內政搞不好 外交難矣!









【即時短評】林全太浪漫 領導閣員不夠力


2017-05-21 11:50 聯合報  記者鄭宏斌╱即時報導

蔡英文總統執政滿一週年,昨天中午邀孩童一起到永和寓所共進午餐,並帶寵物家人與小朋友互動;蔡總統也幫小朋友們送餐飲,共度輕鬆愉快午餐時光。圖/總統府提供


蔡政府上台滿一周年,不過施政一直卡卡,許多重大爭議政策都面臨阻礙,除了在野黨的杯葛,社會也有強烈反彈聲浪。內閣傳出可能改組,而林全應該不會下台,性格浪漫瀟灑的林全是否能強勢帶領內閣,是未來一大考驗。
蔡英文總統和行政院長林全共事已久,扁政府時代同為閣員,蔡英文敗選2012後,林全幫她主持小英教育基金會,統整政策藍圖,兩人默契佳,熟悉彼此思維,因此林全是蔡英文閣揆的不二人選。即使現在施政不順,也難撼動林全的地位。
據了解,蔡林兩人的領導風格不同。綠營人士分析形容,蔡英文是務實主義,會嚴格控管政策進度林全則是浪漫主義,提出願景之後,常會覺得還要多多討論。由於風格不同,以往開會時常有交鋒。
由於林全偏向浪漫主義,不會像蔡英文一樣會嚴厲管控部屬,再加上缺乏政治性格,因此在帶領整個內閣時,不免顯得疲軟無力。有幕僚私下坦言,以科層制的官僚組織來說,若不施加壓力、威權式要求進度,政策恐難照進度來走。
不過還好,林全的副手是林錫耀,地方官員出身的林錫耀是務實主義,政治性也強,負責政治、政策方面的溝通協調,剛好和林全可以互補。
蔡政府雖然自詡為最會溝通的政府,不過這一年來,社會溝通顯然做得不足。儘管蔡政府自認為透過強化網路宣傳、多開公聽會的方式,已能充份溝通,但民眾並不買帳、抗議連連,因此部會首長的政策論述能力是一大重點。在執政的第二年,府院勢必要重整腳步,調整戰力,讓政策能一舉推動。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是行政院現在的主打政策,國發會主委陳添枝卻被質疑論述能力不足,雖然有政院幕僚私下為他緩頰,認為他能力其實不錯,但蔡政府現在最需要強而有力的閣員,能對外捍衛政策,並擋住輿論砲火,否則施政依舊無法突破。

星期透視/一帶一路:穿越百年的實業計畫

.歷史上的今天 孩子看到什麼
.國民黨新主席 須找回中心思想
.面對阿扁挑戰 蔡共主搖搖欲墜
.通姦除罪化…犧牲經濟弱勢那一方
.扁挺軍公教 貓哭耗子
.蔡英文的問題就在民進黨 蔡英文的解方就是髮夾彎
.星期透視/一帶一路:穿越百年的實業計畫
.五二○就職周年/給蔡政府一點時間
.畫中有話/人生路,似「太極」
.名家縱論/陳冲:前瞻不能只是形容詞






星期透視/一帶一路:穿越百年的實業計畫


2017-05-21 00:57 聯合報  周陽山/金門大學教授


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峰會上的發言震撼國際社會,連一向對中國抱敵意的紐約時報都採取持平立場。這是廿一世紀全球最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工程,也是影響範圍最大的全球化偉業。儘管如印度、日本、新加坡等國,依然採質疑立場,但原先扺制最烈的美國,顯然已回心轉意,並積極參與。
一帶一路設計初衷,就是自願、合作、聯通、互信與雙贏,某些國家拒絕也是可預期的。此一自主、互惠的精神正與孫中山在百年前提出的實業計畫,前後呼應。如今,從一帶一路的角度重新審視實業計畫的建構,實饒富跨越世紀對話的新意。
民國七年,孫中山離開廣東移居上海,從事實業計畫研究。他特別用英文撰寫,向國際發聲,英文書名定為《國際共同開發中國書》(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孫先生指出,實業計畫首先要掌控國家主權,為國民之需要,選最有利之途,以吸引外資,共同開發當時貧弱的中國。
他設計了貫穿全國的鐵路網和公路網;定下發展商埠和海港計畫,以及疏浚河流、修大運河、開鑿新運河等水利建設;他也提出要開發鐵、煤、石油、銅等礦產;移民東北、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地區,進行開墾;還有華中、華北的造林計畫。
實業計畫包括十大目標和六大計畫,其中以交通建設為主預計要完成鐵道十萬英里,石子路百萬英里新建北方、東方、南方等三大港,以及建造中央、東南、東北鐵路系統、擴展西北、高原鐵路系統。此外,還包括食、衣、住、行、印刷等民生工業建設。而今,這些計畫都全盤實現,且多所超越。
對於工業發展,孫中山定了兩項原則:(一)凡是可由私人經營的就歸私人經營;(二)私人能力所不及或可能造成壟斷的則歸國家經營。政府有責任鼓勵私人企業,並以法律保護之。苛捐雜稅必須廢除,幣制必須統一。交通必須發展以利商品流通鐵道、公路、水利、墾荒、商埠、海港等都由國家主持政府必須建立大規模的煤鐵工廠他還特別強調,歡迎外國資本,並將雇用外國專家。這些基本原則,也與一帶一路建設,若合符節。
孫中山的目光超乎當時政局紛爭和政客視野,根據蔣夢麟回憶,「孫中山是中國第一位有過現代科學訓練的政治家他的科學知識和精確的計算實在驚人為了計畫中國的工業發展,他親自繪製地圖和表格,並收集資料,詳加核對。」一切資料數字都詳予核對,「如果有什麼建議,孫先生無不樂予考慮。他虛懷若谷,對於任何建議和批評都樂於接受。」
一九一八年孫中山發表實業計畫英文版。他指出:「此書為實業計畫之大方針,為國家經濟之大政策而已。至其實施之細密計畫,必當再經一度專門名家之調查,科學實驗之審定,乃可從事」。讀者幸毋以此書為一成不易之論!
這正是實業計畫的科學、細密、務實與惠民精神之所在,也應該是一帶一路計畫所依循的準繩

名家縱論/陳冲:前瞻不能只是形容詞


2017-05-21 00:47 聯合報  陳冲


在五月納稅熱季,想到過去一年台灣經濟的茫然,再看看「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條例」,感到格外諷刺與感傷。
對政府而言,因兩岸關係失衡及內部撕裂影響,GDP四要素中,現階段唯一能掌握的是政府支出,基礎建設好像是不得已的選項。川普在選前選後,也曾喊出要進行基礎建設,但是如果川普推出的基礎建設是鋪設電報電桿網路,一定會被嘲笑落伍過時,毫無前瞻性。
個人並不反對基礎建設,去年五二○前,我就曾撰文「新內閣要有柯賓思維」,提到英國工黨黨魁J. Corbyn主張人民數量寬鬆」(Peoples QE),由央行以購買債券方式,對公共建設或長期性投資提供流動性。然而也因此基礎建設的選擇就非常重要,債留子孫並非罪惡,但同時也要留給子孫生財償債的能力。
政府的基礎建設計畫用「前瞻」二字,不知只是形容詞?還是指計畫的擬定經過「前瞻研究」?Foresight(前瞻)是一專門課題,用於科技研究已久,相信不少部會,尤其是國發會,應該都熟知此一方法。
依據歐盟Foresight for Region Development Network(FOREN),對「前瞻」 的內涵及定義,包括「系統性推測長期社會、經濟、科技發展需求」、「廣邀各方討論分析」、「闡釋並引導策略性願景以達成對願景的承諾」等,可看出前瞻是視野很高的觀念,要系統性、結構性了解未來國家的需求,配合策略性願景,推出相應的配合建設措施。
如嫌學術性說法高調,也可暫且僅用形容詞來看待「前瞻」,那至少也要先說明對未來社會(例如:二○二五年)有何種期待與想像,再尋求方案。例如:未來如果無人駕駛技術成熟、又盛行共乘共享,人民用車不必擁車。在此未來世界,停車位的需求銳減,就不必再考慮停車位的獎勵設置,而基礎建設也就不必擴建停車場了。
上個月,國外媒體有一篇關於DeLaRue公司轉型報導,德拉魯公司是世界最大印鈔公司,承印全球一四○國紙幣,雖然每年印鈔營收仍以三一四%成長,但公司看到「未來的世界」現金使用可能減少,對各種交易安全需求可能增加,在進行前瞻性研究後,除強化本業的技術外,開始進行其他防偽技術的精進,尤其是安全認證、生物辨識方面,以配合數位經濟時代來臨。在前瞻策略下,德拉魯公司已成功承接四十餘國護照的印製,不僅將駕照、社會安全證件與護照資料併入同一IC,而且整合服務,提供驗證、通關等軟硬體,甚至許多名牌精品的防偽也委託該公司。這就是運用「前瞻」的具體事例,而不是只把前瞻當作形容詞。
回到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目前規劃涵蓋軌道運輸、水環境、城鄉建設、綠能建設及數位建設,在八八二四億預算中,軌道運輸幾占其半,至於綠能及數位建設則分不到八%。
姑不論預算分配有無藍綠之分,但既然是「前瞻」,應該像日本的 i-Japan、新加坡的Smart nation 2025、沙烏地阿拉伯的Vision 2030等規劃,先勾繪未來社會的願景但是綜觀整體計畫,看不出對未來國家有何描述與憧憬;至於建設細項,除金額微小的綠能、數位部分項目外,仍是依循傳統築路架橋的硬體思維,卻又欠缺足夠的自償性,不但沒有前瞻,也未留給子孫償債能力。公車與輕軌孰先?有無可行性評估?都可以辯論,但前提是要先確立國家未來遠景是啥?前瞻需要何在?
前兩天與兩位年輕朋友閒聊,我即興發問,如果採取前瞻方法,兩位會提出何種方案?一說,未來是清潔能源社會,所以應該連續三年高額補助購買電動機車,並宣布三年後再分三年逐步淘汰傳統機車。另一位則建議,未來是無現金社會,應全面補助商家電子支付的POS機安裝,不但可提升經濟活動,還可掌握資金流向,充裕政府稅收。
這兩項建議雖然不是完美的創意,但至少勾繪未來的景象,再據以提出建言,比政府現在的版本要「前瞻」許多。面對當前情勢,考量台灣特殊因素,政府甚至還要告訴民眾,對國家定位前瞻的看法,是要統一?要獨立?要捍衛中華民國?還是要併入美日?講清楚後再來談前瞻建設!沒有對未來的願景,就不必假前瞻之名一再凌遲納稅人。
(作者是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

面對阿扁挑戰 蔡共主搖搖欲墜


2017-05-21 01:25 聯合報  邱智淵/自由評論者(台北市)

漫畫 波波


台中監獄以「五不」為條件,批准前總統陳水扁出席凱達格蘭基金會募款餐會;阿扁對政府的層層限制極為不滿,一度表明不會向中監提出申請,甚至還嗆「不然把我抓回去關」。陳前總統擺明就是看準蔡英文民調下滑,獨派在民進黨的權威弱化下,對蔡總統的共主地位發動的挑戰行為。
陳前總統一直要擺脫「保外就醫」這個緊箍咒限制,一再利用各種活動挑戰蔡政府的底線,且不斷透過媒體傳達弱勢及重症模樣,希望博取台灣人民及獨派團體同情。
雖然不斷的有綠營與獨派人士呼籲小英政府解開阿扁枷鎖,但蔡英文始終投鼠忌器,猶豫不決。社會對陳總統及扁家過去所作所為很有意見,縱虎歸山不僅在許多中立選民得不到掌聲,也讓司改形象破功;更重要的是,陳水扁重歸山林,等於綠營另一個太陽,陳水扁玩弄政治的手段遠勝蔡英文,對其未來連任與獨派的壓力將大幅增加。
如今台灣政經情勢更加動盪不安,內政有諸多政策治絲益棼,加上國際局勢詭譎多變,阿扁擺明就是看準蔡英文聲勢下挫,加上大老林義雄為公投法禁食抗議,這也是在向蔡英文示意跟各派系展開權力談判,例如新內閣改組的分配,以及來年的地方選舉安排等。
蔡英文的綠營共主地位搖搖欲墜,如果不能面對現實努力導正內政與外交劣勢,並認真看待陳水扁問題,那麼不僅其政治勢力動搖,甚至二○二○年能否再角逐大位也橫生枝節。

通姦除罪化…犧牲經濟弱勢那一方


2017-05-21 01:43 聯合報  李長榮/牧師(屏東市)

司改國是會議決議廢止通姦罪。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打著「防止下一個房思琪」的口號,司改國是會議決議「通姦除罪化」,理由是依刑法規定,元配可以單獨告第三者、對配偶撤告,所以被誘姦者常因怕被告而選擇緘默,司改會為讓弱勢敢於出聲,故通過「通姦除罪化」。
但是「通姦除罪化」真能保障弱勢的一方嗎?首先,在婚姻裡外的關係,不僅有權勢上的弱勢受害者(上司對部屬、老師對學生等),也可能有經濟上的弱勢被害者(元配),所以通姦除罪化僅是單方面保護外遇中少數的被誘姦者,但卻因此犧牲了更多更應該被保護的元配
通姦罪是刑法,不用花一毛錢就能起訴,但是除罪化之後就只能以民事處理,試問,一般的家庭主婦能有多少錢來打民事官司呢?除罪化的結果就是犧牲婚姻中經濟弱勢的一方。
通姦除罪化不只防止不了權勢上弱勢的房思琪,反而會造成「更多經濟上弱勢的房思琪產生」,試問這樣的除罪化真能保障弱勢的一方嗎?

扁挺軍公教 貓哭耗子


2017-05-21 01:30 聯合報  洪長源/文史工作者(彰縣二林)


阿扁在小英執政前夕,在募款餐會中播放影片談話:強調不要汙名軍公教,不要和軍公教對立,還表示對軍公教的感激。
聽了這一席話,令人感覺時空錯亂。大家別忘記,最早發難攻十八趴正是十六年前的阿扁。當時他和小英目前的處境一樣,民調低落。受到競選連任的壓力,所以在民國九十年藉著縣市長選舉時首先抨擊十八趴不公不義,從此軍公教的退休金屢屢成為綠營的「提票機」,將十八趴與特權畫上等號,軍公教人員從此成了過街老鼠。
每次選舉便剝一層皮,首先是減少十八趴的存款金額,再來是下修所得替代率,透過「綠委」在立法院中質詢,取消年終慰問金,今年三節慰問金也取消了,已經剝到見骨了,蔡政府猶不鬆手,繼續汙衊軍公教,要大家均貧。
始作俑者是誰難道還不清楚嗎?如今聽到這一席話,我只有一個感慨「貓哭耗子」。

蔡英文的問題就在民進黨 蔡英文的解方就是髮夾彎


2017-05-21 00:59 聯合報  黃年/評論工作者


上月廿九日,海基會董事長田弘茂說:「我們等待五二○,看總統怎麼說。」當時,眾人覺得,蔡總統在五二○就職周年,會有兩岸新論述。
但是,如今非但未見兩岸新論述,連大家洗耳以待的就職周年談話也不見了。一般的解釋是,由於發生了WHA事件,所以原來預期會有的兩岸新論述就收回去了。蔡總統並稱:「北京錯失了改善兩岸關係的良機。」
然而,即使未發生WHA事件,蔡總統就真會有兩岸「新」論述嗎?恐怕未必。因為,迄今為止,蔡總統似乎對於兩岸問題的性質仍不敢面對,對解決問題的決心也不夠堅實。
蔡英文若要建構兩岸新論述,必須認知:兩岸問題的癥結,就在民進黨內部;解決的方法,就是髮夾彎。

A、兩岸問題:就在民進黨。

處理兩岸問題,有兩條路。一條是「台獨」的路,一條是「非台獨」的路。這是涇渭分明的兩條路。台獨有三大趨勢:
一、就全球及兩岸情勢言,因為「外擊型的台獨」可謂已無作用,所以不能坐視「內殺型的台獨」愈演愈烈。也就是說,現今的台獨不能開拓對外空間,只是造成內部的仇恨及撕裂。這種台獨是自掘墳墓。
二、對外,蔡英文不可能要國際(包括美國)支持台獨,也不可能要北京同意台獨。對內,她只有兩個選擇,要不就要使台灣一體走台獨路線,要不就要使台灣一體走非台獨的路線。然而,倘前述台獨已是「徒然內殺/不能外擊」,只是自掘墳墓;那麼,蔡英文其實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必須設法使台灣一體走非台獨的路。
三、影響台獨有三大要素:1.國際因素。2.北京立場。3.台灣民主。
台獨在國際得不到支持,又不可能改變北京立場,因此蔡英文將台獨問題歸諸台灣的民主選擇。但是,台灣的「民主」及「民意」,雖有主張台獨路線者,但顯然也有更大部分是主張「非台獨」路線者。蔡英文不能只以主張台獨路線者為「民主」,卻無視於主張非台獨路線者亦是「民意」。
倘視「國際/北京/民主」是台獨路線的三大要素,且假設這三要素均各占三分之一的均等分量(事實上是不相等的),則國際不支持、北京不同意,台獨已失三分之二的支撐。
至於「民主」部分,亦假設主張台獨與非台獨者各均占台灣民主的二分之一,即占三大要素的六分之一(事實上亦不相等,主張砍蔣介石頭的台獨,一定少於主張不砍蔣介石頭的非台獨);如此計算下來,亦即主張台獨路線者,在三大要素中的比例,充其量也只占六分之一。相對地,在國際、北京、民主三大要素中,傾向非台獨路線的因素,在比例上可謂即占了六分之五。
所以,台獨與非台獨的問題,要改變六分之五若無可能,蔡英文就應當設法改變那六分之一。也就是說,蔡英文應當改變的是內殺型台獨,應當改變的是民進黨。
今日的台獨問題,其實已無國際及兩岸意義,只是民進黨內部路線及權力鬥爭的外溢事件這就是說,兩岸問題:就在民進黨內部。

B、解決的方法:就是髮夾彎。

髮夾彎已成戲謔辭彙,但在台獨與非台獨的抉擇上,蔡英文正是需要髮夾彎。
世局變化的節奏愈來愈快,因此各國政治決策的速度也愈來愈快、決策轉彎的幅度也愈來愈大。目前所見,髮夾彎儼然已成決策主流。
不勝枚舉,僅舉數例。一、美中「百日計畫」已見梗概,可以見到川普與習近平均有髮夾彎。二、北京一帶一路會議前夕,美、日、韓、法突然報名與會,這也是一夕生變的髮夾彎。三、菲律賓總統杜特蒂,甚至在就職第一天,就演出了在美中兩強之間左右逢源的髮夾彎。四、朝鮮半島情勢緊繃,美國提出包括不推翻金正恩政權的四大保證,金正恩則派員在挪威與美方談判,並參加了一帶一路會議,且暫無第六次核試驗的動作。
兵法曰:「知變者勝/守常者敗。」美中僵局,百日搞定;蔡總統竟就職一年仍是坐困愁城。但蔡英文不會不如杜特蒂,也不會不如金正恩吧?
決策過於遲(太慢)鈍(轉彎太小),有兩種後果。一、西諺云:「你無法用兩小步跨越深淵。」二、若錯失了轉彎的時機,愈遲、愈晚、愈進退失據的轉彎,就會變成了對自己的凌遲,作繭自縛,成本愈大、牽制愈多、風險愈高,愈無法轉彎。
蔡總統會有兩岸新論述嗎?問題就在民進黨,方法就是髮夾彎。

五二○就職周年/給蔡政府一點時間


2017-05-21 00:54 聯合報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系助理教授(新北市)

蔡總統5月2日接受聯合報專訪時,曾對兩岸關係提出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的「三新」論。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陳柏亨/攝影


五二○就職周年,蔡英文總統靜默的態度,顯示不會有具突破性、創新性的兩岸政策論述。先前,蔡已提出三新(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呼籲建立「結構性合作」;接受路透專訪時表示,與其說沒有完成答卷,倒不如說兩岸共同面對新答卷。
兩岸共同面對新問卷之提法,大陸可能視此為挑釁,進而壓縮「聽其言、觀其行」階段。
對九二共識的認識與主張,蔡總統也從認為其不存在、虛構的,轉為認為不要標籤化兩岸關係,甚至提出非唯一選項;後也提出「九二歷史史實」、「九二會談精神」及「九二共同認知」接近說詞。
大陸當局拉長對蔡英文兩岸政策觀察期有其必要性。九二共識剛提出時,大陸當局並非立即接受,二○○五年國共論壇兩黨確立共識,○八年馬英九執政後確立為兩岸共同政治基礎;不妨給蔡當局多一點時間進行政策調整。



陳冲專欄-新內閣要有柯賓思維


2016年05月10日 04:10  總統府資政、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陳冲


手中如果多了幾張可以代替鈔票的消費券,是用來買些平時不用的物品?還是用來支應原先就須花費的項目,而將多出的錢存起來?這是難以論斷的人類行為,不過許多政府選擇相信前者,因為不管實際情況如何,至少沒有人前來抗議。
所以上月日本首相宣布要儘速發行消費券,並推動全國性打折促銷,當然政府也要以身作則,打算把本年度預算的80%在半年內發包完成,一舉大量釋出公私購買力。
隔日,韓國政府針對持續數周的辯論,終於出手,由總統於會見各媒體時宣布採取韓式QE,其概念是由央行增印鈔票,承接公營銀行對國內企業的貸款,以空出銀行授信額度。韓式QE是否負面效果較小?因為瞻前顧後,恐怕象徵多於實質,力道將嫌不足。
至於日本消費券,是否能提振經濟?當然與其他配合措施有關,但就國債已超過GDP1.3倍的日本而言,只有雪上加霜,更可能因舉債而影響未來的公共建設及資本支出,這也是我當年在立法院拒絕再發消費券的主要考量。
韓、日的做法,是否章法已亂?也不盡然,因為就在上月,IMF下修未來2年全球成長率,而總裁拉加德也在法蘭克福演講,呼籲各國在貨幣及財政政策上加大力道共同行動,語聲未歇,韓國祭出央行買債權,日本拋出消費券,也算是種正面回應。
突然想到去年當選英國工黨黨魁的柯賓J. Corbyn),這位自稱馬克斯信徒的人物,在角逐領導人時,曾喊出Peoples QE人民數量寬鬆),字面看來是印鈔給百姓,媒體也簡化為印鈔不是照顧銀行,而要支付人民建住宅、搭乘公共運輸之用。但依我觀察,柯賓不是隨興發言,他是以QE增加的流動性進行公共建設或長期性投資,實際執行則另設國家投資銀行(NIB),再由中央銀行去購買NIB的債券為之。這也是一種所謂「直升機灑錢」(helicopter money),只是灑在長期能回收或有長期效果的項目。
柯賓理論一出,英國保守黨的反應是違反里斯本條約第123條央行不可支應政府支出的規定,但因柯賓也同時主張退出歐盟,所以還算有政策一致性。
在學界方面,對人民QE,倒是有褒有貶,各有大咖表態,柯賓還舉證贊成者包括克魯曼及史蒂格利茲,但這些支持者多附帶條件誠如今年2月全球最大避險基金創辦人Ray Dalio所說:(傳統)QE效果減弱,進一步的貨幣及財政手段應思考傅利曼「直升機灑錢」政策來融通政府支出。
1969年經濟學大師傅利曼以直升機灑錢描述中央銀行從天上灑下新印鈔票,挹注乾渴的經濟體系。這一久已不見的名詞,近來似乎重出江湖,媒體曝光率頗高,連歐洲中央銀行總裁德拉吉都以very interesting concept避攖其鋒
2008年迄今,各國無不QE,只是形態各異,但因GDP不振,景氣依然低迷,而傳統貨幣政策不見功效,最近IMF又再下修世界經濟成長率,同時建議各國並用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時值利率持續偏低,更是加強建設良機,加拿大新政府甫推出的鉅額赤字預算達295億加幣),專注綠能科技及公共建設,就是一例。
在出口連續15黑下,即將上任的新內閣,既稱不加稅,也不調高民生物價,現行預算規模又難以容納有力的刺激措施,倒可以考慮柯賓直升機招式,呼應IMF建議,因為GDP四要素中只有政府支出還有機會,而且根本不用設NIB,因已有功能類似的國發基金,如果再學習加拿大注資綠能科技,還可配合尚不成形的能源政策自圓其說一番。
有人以狄更斯《雙城記》的開場文字:「這是最好的時代,這也是最壞的時代」形容當前國內外經濟,但如果不備妥各種應變手段,包括直升機,就可能面對狄更斯後面的一段話,尤其是這兩句: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工商時報)

王健壯/這位女士聽到了也不會轉彎

.王健壯/這位女士聽到了也不會轉彎
.黃介正/蔡總統就職周年的國安挑戰
.馬凱/新政府長治久安之策
.盛治仁/誠實面對過去,務實面對未來
.劉克襄/來到繡球花小鎮
.林中斌/川普反中、友中、再反中?
.嚴震生/前瞻計畫,肉桶政治?啖啖分贓










王健壯/這位女士聽到了也不會轉彎

2017-05-21 01:08 聯合報  王健壯


莫拉克風災後,有災民痛訴見不到總統,馬英九當時回應了一句話「我現在不是來了嗎?」被人痛罵是傲慢;八年後與馬英九那句話前後輝映的,則是蔡英文說的這句話「我聽到後,你們就不必再那麼大聲了。」
但蔡英文的傲慢在本質上卻不同於馬英九馬英九的傲慢是缺乏同理心,蔡英文的傲慢卻是源於自以為是的心態。自以為是的人,總認為我是人非、我對人錯,以蔡英文為例,因為她自認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改革,為了轉型正義,其結果當然就是把大聲反對她的人,一律看成是為維護既得利益的反改革者。而反改革的聲音既然既錯又非,蔡英文已聽不回或者不耐煩再聽,當然可以想見。
不過,從動員人民參與決策的角度來說,蔡英文比馬英九要開放許多。但開放人民參與決策卻不等於決策讓人民當家作主,從一例一休、年金改革、司法改革到前瞻計畫,民進黨政府都擺出了擴大參與的姿態,都想在代議民主之外引進審議民主的精神,都舉辦過無數場次的公聽會。但結果呢?結果就像前瞻計畫一樣,民進黨在形式上雖然召開了六場公聽會,但一旦公聽程序結束,前瞻條例草案卻仍然一字不改在國會強行闖關;年金改革、一例一休何嘗不也如此?
不讓人民參與決策的政府,稱不上是完全民主的政府但讓人民參與卻把人民當成道具的政府,卻是假民主的政府。而假民主政府比不完全民主政府,更可能引發民怨,也更難紓解民怨。蔡英文執政一年,街頭幾乎無一日安寧,拒馬蛇籠各處橫陳,民調一路下滑,都與蔡政府「假民主,真獨斷」的治理風格有關。
有句話蔡英文經常掛在嘴邊:「既然多數民意已經把執政責任交給我們,我就有責任讓國家往前走」。但這是典型的一元民主論想法,認為多數民意就代表完全授權,掌舵的人雖然在過程中擺出民主決策的姿態,但其實祇是讓參與決策的人,大家盍各言爾志而已,雖有參與之名,卻無參與之實,最後仍然是掌舵者乾綱獨斷;年金改革的版本與前瞻計畫的內容,有哪一項決策是因為有民意的參與而最後作出了實質的修改?
退一步說,即使不是蔡英文一人獨斷,民進黨政府也是寡頭獨斷的典範年金改革由林萬億一手主導,考試院在決策過程中連跑龍套角色都不如前瞻計畫由張景森一手擘畫,不但國發會被當成無人聞問的路人甲,連行政院院會也被排除在應有的決策程序之外追討國民黨黨產由顧立雄一人決斷,生殺予奪完全不受節制,連法院也其奈他何。至於內閣裡的其他部會首長,這一年好像都成了隱形人,整個民進黨政府就祇看到那幾個寡頭在表演,而這些少數寡頭又一向是惡聲至必反之,人民大聲,他們比人民更大聲;看看張景森,就可概論其他。
馬英九執政八年,祇要人民大聲反對,他就瞻前顧後猶疑不決,經常落入父子騎驢的困境。但蔡英文不像馬英九,雖然被人嘲諷凡事都要再「想想」,但其實「這位女士不會轉彎」,人民再怎麼大聲,她也是回也不改其志。優柔寡斷的馬英九遇大聲則退縮,讓台灣空轉八年;自以為是的蔡英文,遇大聲不改其道,又會讓台灣如何?天知道;唯一你知我知的是,人民大聲不會停止。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