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0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英文列官方語言 值得商榷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0872/web/

.經濟日報社論/英文列官方語言 值得商榷
.聯合報黑白集/權力使人「失智」
.聯合報社論/盲目炒短的新南向能收割什麼?







經濟日報社論/英文列官方語言 值得商榷


2018-08-30 02:3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長賴清德接受本報專訪表示,明年將確立台灣「雙語國家」政策,要將英語打造為第二官方語言對此,教育部說法稍微保留,表示教育部成立了「英語推動委員會」,蒐集國內外做法,現仍在評估及蒐集意見階段;但最大困難是缺乏法源依據,需凝聚更多民意共識
賴院長的宣示引發了議論,著名學者李家同教授批評說,大部分亞洲雙語國家是因為曾被英國殖民,但台灣從來不是英國殖民地,為什麼要成為雙語國家他進一步指出,若英文真的成為官方語言,未來所有官方文件都要有中英文兩個版本,質疑這種工作將浪費國家太多資源
我們同意李教授的看法,事實上,只要看看全球各國設定「官方語言」的方式,就可看出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方便國民溝通」將外國語納為官方語言的國家,絕大多數在非洲其原因很簡單,因為非洲國家部落眾多,使用不同的方言,所以獨立後將前殖民宗主國語言設為官方語言,就成為自然的選擇。若為彰顯本國語言的重要性,可能加上一種主要方言並列(像肯亞和查德),但也有加上兩種(像阿爾及利亞)甚至有多達十多種的(像南非、印度),以彰顯各民族平等
有趣的是,賴清德院長的政策顯然不是為了民眾溝通方便,因為我國長期已有稱為「國語」,但無正式法源的「普通話」作為官方語言,民眾溝通已經相當通暢今天再列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是賴院長在台南市長任內,為強化台南的國際競爭力,積極推動英語為台南市第二官方語言後,自認十年的推動頗具成效,故進一步想在全國推動、強化國際競爭力而已,其用意可嘉
然而,為強化國人英語能力、提升國際競爭力,有必要煞費周章設定英語為官方語言嗎?誠如李教授所言,官方語言非同小可,必須將所有公文書全部中英文並列,或擁有兩種版本才行,就像新加坡將英語、華語、馬來語和坦米爾語列為官方語言後,所有文件都要並列這些語言,台灣真的要如此大幹一場嗎?若如此就可提高英語能力,請問已經實施十年的台南市民和學生,是否英語能力大大提升、超越其他縣市呢?
想讓國際競爭力提升,所以須提升人民英語能力;要提升英語能力,就須將英語列為官方語言─這種邏輯是有問題的。看看全球競爭力最強的北歐國家,全都沒有將英語列為官方語言─瑞典只列了瑞典語,冰島只列了冰島語,挪威只列了兩種挪威語,芬蘭列了芬蘭語和瑞典語,但這都不影響其人民多數可以順利使用英語溝通、競爭力睥睨全球。為何如此?因為將英語列為官方語言和提升人民英語能力之間無法畫上等號,這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英語能力高低涉及英語教育是否有效,以及人民是否有強烈的學習意願而列入官方語言,只是在政府的溝通文件和語言上必須使用這種語言,它可以和一般人民的生活毫不相干,就如香港過去的官方語言是英語,但居民講廣東話,除非念英校或想進公部門,否則人民的英語能力不見得會特別好一樣
所以,我們建議賴院長,或許改革國內的學生英語教育和成人練習環境才是目前所需將英語列入官方語言,極可能是一項「美麗的錯誤」,徒然耗費資源卻不見成效,不可不慎








聯合報黑白集/權力使人「失智」


2018-08-30 00:0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泰國簽證擬漲價,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說,我國給泰國免簽,可以年賺百億元觀光收入,怎能說「喪權辱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後民主」時代的特徵之一,是官員比網民更能講「幹話」,而且源源不絕水災期間,人們聽了不少高官的幹話;話題轉到泰國增加我國簽證費上,大政委張景森又表演了他高超的口技說,我國給泰國免簽,可以年賺百億元觀光收入,怎能說「喪權辱國」?
要會講幹話,前提是要拋棄「同理心」;同理心愈稀薄,愈能說出登峰造極的幹話。張景森即是如此。對於泰國簽證,人民在乎的,是台灣給泰國免簽,卻無法換得對方給我免簽的對等待遇,反而還漲了我們的簽證費。但張景森無意「苦民所苦」,也不想計較「對等」或「尊嚴」,他直接撒出「賺進百億觀光財」的黃金幻術,要讓「刁民」住嘴
張景森認為,什麼對等、互惠,都是「太傳統」的想法;光是免簽可以讓泰客來台大增這個理由,就該開放憑這個理由,他認為外交部要求「對等」,很無聊;對泰國人利用免簽來台賣春或非法打工等犯罪率大增,也毫不在乎
如果張景森的神邏輯成立,只要能賺進觀光財,什麼對等尊嚴、國家安全、社會治安都可以拋在腦後;那麼,蔡政府何不宣布對中國大陸開放免簽?那樣的話,能為台灣帶進的觀光財,至少比泰客多上百倍吧!荒謬的是,蔡政府口口聲聲以「尊嚴」為由,拒絕接受九二共識;但對新南向,卻可以把對等互惠踩在腳下,說只要有錢賺就行了
權力讓人「失智」,正是如此吧!








聯合報社論/盲目炒短的新南向能收割什麼?


2018-08-29 23:5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賴清德宣稱,新南向在產業與經貿領域已取得明顯成果,圖為他出席「新南向國家華校校長會議」開幕畫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降低台灣對中國大陸的經貿依賴,蔡英文總統力推新南向政策,作為扭轉台商西進的旗艦計畫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宣稱,新南向在產業與經貿領域已取得明顯成果,例如去年我對新南向國家的投資金額年增五十四.五%,新南向國家對台投資亦有十五%的成長,顯示成果斐然。但數字不能只看表面,賴揆提出的亮麗成績,其實另隱藏著政府不想說出的一面。在新南向政策上路屆滿兩年後,我們不妨盤點一下這筆帳。
新南向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為遏制台商西進的熱度;但是,兩年多來非僅未達到目標,甚至有倒退跡象賴清德告訴大家的是去年的數字,但檢視今年上半年的數字,說的卻是另一個故事今年上半年我對中國大陸與港澳的出口,占我出口總額的四十一%,是近八年新高亦即,蔡總統不斷對大陸市場潑冷水,但我對大陸的出口依存度不減反增相對的,政府寄以厚望的東協市場出口占比,卻從民國105年(二○一六年)的十八.五%,下滑至今年上半年的十七.七%。兩年多的投入,等於做白工
蔡總統自詡台灣目前經濟是處在「廿年來最好狀態」,這個「最好狀態」,有半數要靠出口成長貢獻今年上半年,我國對大陸與港澳的出口金額創歷史新高,成長十四.二%,高於我國總體出口成長率的十.九%同一時間,我對新南向國家的出口,包括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與印尼均低於平均值,對泰國與新加坡的出口更呈現衰退蔡總統所謂經濟的「最好狀態」,靠的還是大陸,而非新南向國家
換言之,蔡政府不斷要以「新南向」抑制「西進」,結果非但未能降低對大陸的依賴,台灣投入大量心力的新南向,反而不如預期。賴清德自誇新南向政績豐碩,其實是「報喜不報憂」;更糟的是,政府全體動員衝業績,決策卻不符成本效益。
舉例而言,台灣自來水公司最近宣布響應新南向政策,進軍東南亞的水處理市場,就是一個盲目配合的例子台水成立的目的,是要發展國內的公共給水,提升民眾品質可靠的自來水。如今國內漏水率仍居高不下,民眾對供水品質仍有諸多批評,台水公司不好好加強本業,卻要配合新南向政策進軍海外市場,難道不嫌不務正業?
台水近年好不容易擺脫虧損,但財務依然困窘。若發展海外生意能賺錢,有助改善國內用水,未嘗不是美事。但連台水董事長郭俊銘都坦承,東南亞國家的水處理建案預算偏低,像台水評估要花一.三億元的工程預算,印尼的預算卻僅能編約新台幣五千八百萬元。試問,台水去這樣的市場發展真能賺錢?若最後台水新南向以虧錢收場,這又符合蔡總統所稱的互利共贏嗎?
要拓展新南向經貿,蔡政府的首要工作,是幫台商創造與他國公平競爭的環境。在全球貿易戰升溫之際,各國都在加速推動簽署多邊貿易協定,像是以東協國家為主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CP)可能在今年底前完成;但因兩岸關係緊張,我國加入RECP的機會渺茫。台灣另一個機會,是參與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這個協定包含新加坡、馬來西亞與越南等國家,是我發展新南向時必須爭取加入的經貿協定,但目前也不順利。
我國過度依賴大陸市場,確實是經濟的一大風險尤其美中貿易戰已經發動,台灣夾在兩大之間,勢遭池魚之殃,必須設法避險。推動新南向分散我經貿風險的思維並沒有錯,但關鍵在於如何落實;如果只是一味炒短線,動員如台水這類的公營企業赴東南亞投資,只為塑造雙方經貿升溫的假象,不但對我國經貿多元化助益有限,也會把新南向政策推向死胡同。

【即時短評】補習班廣告到處寄 學校不適用個資法?

.【重磅快評】普亭推年改 俄羅斯四成男人要做到死
.【重磅快評】連央行也加入啦啦隊 蔡政府還有淨土嗎?
.【即時短評】補習班廣告到處寄 學校不適用個資法?

.【重磅快評】張景森膨風 賺百億賠上國家尊嚴划算嗎
.【重磅快評】賴神別丟臉了:雙語國家不是這樣叫的!
.【重磅快評】玩過滯洪池 治水新砸錢計畫正伺機端出
.【重磅快評】當泰國消費我國的新南向
.【重磅快評】馬侃非完人也會犯錯 但是永遠去做對的事
.【即時短評】壞壞壞連三壞 蔡政府面對水災投不出好球
.【即時短評】災後獵巫文化 是藍綠的歷史共業
.【地方短評】區長加班費領好領滿 合法但不合情理
.【重磅快評】指派陳菊坐鎮 賴神有什麼委屈?
.【即時短評】為勝選妥協統派言論 時力藍綠政客化?
.【重磅快評】大官皮毛的治水認知只會讓災情更糟糕
.【重磅快評】泡戰之餘 可見過「日本經濟部」發文?







【即時短評】補習班廣告到處寄 學校不適用個資法?


2018-08-30 11:01 聯合報  記者張家樂╱即時報導
暑假期間很多學生,都收到私校或補習班的招生廣告,學生的個資從何流出,大家心知肚明。記者張家樂/攝影


很多學生都常收到補習班或私校的廣告奇怪,不是有個資法嗎,學生的地址和電話,怎會輕易外流。補習班如何取得學生的個資,大家都心知肚明,若有熱心的檢察官介入調查,校園裡可能有人要倒楣了。
草屯鎮一名賣菜婦人,前年被跳樓的男子壓死,死者家屬索賠,怕對方脫產,到地檢署詢問「闖禍者」的個人資料,卻被告知,因個資保護法不能提供。
南投市南崗工業區一家廠商,創業20周年,準備20萬元,要救濟中低收入戶,也因個資法,不易取得中低收入戶的資料。
我們的社會,個資保護好像做得很徹底,但看到私校、補習班廣告到處寄,讓人覺得個資法似乎只做了一半?還是不適用校園?
五、六年級生都有印象,畢業紀念冊上的同學通訊錄,臚列各班同學的住址、電話,有需要的人都可以影印,四處流傳。個資法施行後,誰都沒有權利任意公布他人的個資,曾有連學校的榮譽榜,把受獎學生的名字打圓圈,被引為笑譚。
學校是教學生明辨是非的場所,如今卻是任意把學生資料流出去,很要不得有謂「勿以惡小而為之」,把學生的個資給私校或補習班,看似小事,卻是為人師表很不好的示範







【重磅快評】連央行也加入啦啦隊 蔡政府還有淨土嗎?


2018-08-30 13:07 聯合報  主筆室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以圖文方式簡報說明台灣國際收支資金淨流出,強調金融帳淨流出的好處。記者杜建重/攝影


「小英上任,逼走資金」,這樣的流言,逼得中央銀行也加入政治啦啦隊了
央行日前公布今年第二季國際收支,連續卅二季金融帳淨流出,累計金額超過十一兆元,引起外界質疑投資環境惡化,把錢逼走尤其「小英上任2年,逼走3.8兆元」,創歷任總統上任前二年新高的紀錄,成為央行不可承受之重
為此,央行總裁楊金龍親上火線,全程直播,大談金融帳淨流出五大好處
但老實說,什麼經常帳或金融帳,什麼淨流出或淨債權,一般民眾直如鴨子聽雷。因此,小英有沒有逼走資金,疑惑未解;不過,想到選舉近了,這就懂了!
央行運作應具有高度獨立性,是一般人對央行定位的認知與共識中央銀行法賦予其任期與決策權的保障外,蔡英文也曾強調會積極維護央行獨立性
如今楊總裁臨時罕見高規格親自上陣,還全程直播,澄清不了什麼市場流言,反增添了不小政治壓力的想像,覺得具有高度獨立性的央行已然折腰
楊金龍幾個月前一度附和《促轉條例》下新台幣「去蔣化」之議,已讓後彭淮南時代的央行政治抗壓性備受質疑;如今楊金龍又戴鋼盔衝火線,親力辯駁小英逼走資金之說,卻讓央行彷彿也加入了政治啦啦隊
然而,央行卻不是特例算一算已經加入政治啦啦隊的法定獨立機關,蔡政府還有哪裡是淨土
公平會已經擺明不再保障公平競爭,反而以促進國內產業發展為由,讓美商高通以投資取代罰款
中選會審公投提案的過程與准駁標準已遭到不少質疑,最近更揚言不排除對「趕不上年底大選」的提案單獨舉辦公投,卻不說自己的行政怠惰與外界對政治操作的疑慮
但不必過度苛責,他們都有個菊姐好榜樣看看總統府秘書長陳菊,既可以擔任蘇貞昌競選總部主委,踐越黨政分際;又能夠留守高雄,坐鎮南台灣,防洪救災,指揮應變,打臉閣揆職權。整個中央體制全部亂了套
這個政府,獨立機關不獨立,中央體制亂了套政治至上,選舉萬歲






【重磅快評】普亭推年改 俄羅斯四成男人要做到死


2018-08-30 15:05 聯合報  主筆室
俄羅斯國總統普亭針對年金改革上電視發表演說,民眾聚精會神收看。(歐新社)


政治人物上台容易下台難,尤其像俄羅斯總統普亭,結束這任時,已經掌權24年之久,成為自史達林以來主政最久的國家領導人,他當然希望俄國人能夠懷念他的政績,可是現在卻遇到了空前未有的政治危機。
普亭昨天罕見的發表30分鐘電視演說,直接訴諸國民支持年金改革,並且警告如果沒有馬上採取行動,俄國會有惡性通膨,經濟有崩潰危險,國家面臨安全威脅。
這項年金改革是由總理梅德維傑夫所宣布,內容是把男性退休年齡由60歲延長至65 歲,女性退休年齡由55歲提高到63歲,但俄羅斯男性的平均壽命僅有66歲,根據統計,43%的人根本活不到自己的退休年齡
政府特別選擇在世界杯開踢的時候,宣布年金改革的消息,希望以全國歡慶,來沖淡民眾的氣憤,但結果沒用,九成民眾反對,超過300萬俄羅斯人簽署一份線上請願書,要求放棄該計畫;全俄羅斯各大城,都有示威抗議,而且是不分黨派的,自由派、民族主義者、老共產黨人,今天我參加你辦的示威,明天你加入我辦的抗議,大家肩併肩,走上街頭,打著標語是直接的「普丁是賊,沙皇退位!」,或是嘲諷的「幫幫國家 退休前先死掉」。
根據政府的說法是,目前俄羅斯平均年齡正在升高,將進入老年化社會,到2050年俄羅斯將會有20%的人口達到65歲以上此刻在俄羅斯,有1,200萬領著退休金的人還在工作,幾乎相當於領退休金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可是全民抗議之下,總理梅德維傑夫被迫神隱幾周,以免引發公憤,克里姆林宮的幕僚要普亭不要對此發言,盡量與這項不得人心的政策,保持距離,但是普亭民調仍然劇跌,由80% 跌至64%,把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後,所增加的20%高人氣支持度,全部都吐回去了,因為大家都知道,俄羅斯最後所有的事,只有他一人拍板決定
普亭知道自己沒有選擇,只有出來面對,在演說中,唯一的讓步是女性退休年齡原來是55歲,要提高到63歲,現在改為60歲,而警察與安全部隊,則不受年金改革影響。在演講中提到,過去他曾承諾在任上,絕對不會延長退休年限,現在食言,實在是因為國家財政枯竭,繼續推遲年金改革,將會威脅到俄羅斯社會的穩定和安全。
現年65歲的普亭,在六年總統任期結束後,已經是七十歲的老人,他已經言明不會像中國一樣修改憲法,取消任期限制,可是越到後面越難做,現在是他總統生涯中的最低點,過去曾經受到西方的抵制與制裁,他沒有退讓,遭到民主派人士的挑戰,他壓制下去,還有沒有收場的敘利亞戰爭,他也挺下去了,可是這一次挺得過去嗎?

聯合筆記/民進黨的政治敏感度不見了?

.數千億治水仍淹大水 須究責
.抗川普烽火外交 中俄德新軸心成形?
.願景回響/托育、托老一體 跨代共融
.以工代賑建家園?檢視社會救助法!
.不求永無水患 但求不怕水患
.多賺百億? 張景森算術很不好
.聯合筆記/民進黨的政治敏感度不見了?
.漫畫/味道好嗎?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民進黨的政治敏感度不見了?


2018-08-30 00:08 聯合報  林修全
蔡總統搭上雲豹裝甲車,雖只開50公尺,但受到各界責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八二三水災期間,蔡英文總統和副總統陳建仁都出狀況,受到各界責難,這對政治敏感度極高的民進黨來說,根本不該發生,如今卻是接連出狀況
為何民進黨政府的政治敏感度會降低?主要還是心態問題,也就是執政時不像選舉戰戰兢兢的態度,心存僥倖,才會逐漸懈怠、失去警覺性,甚至選擇待在同溫層裡,相互取暖
以陳建仁來說,在豪雨成災、南部水患之際,帶著家人出遊金門,若是在選舉期間,這種情況絕對不會發生,因為正副總統參選人的行程,都會相互搭配,彼此通告,各項行程也都會一再盤點評估,避免出問題、被抓到把柄,造成團隊困擾。
縱使陳建仁已是副總統,但他和家人出遊,即便是私人行程,也會有隨扈全程戒護,總統府肯定掌握陳建仁的行蹤,若推說不知副總統去向,那就是維安大漏洞
換言之,陳建仁去金門,總統府內沒有人阻擋,紙又包不住火,才會讓整起事件爆發,導致必須向國人道歉,最後才能收場
同樣地,蔡總統南下勘災不是第一次,從她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民進黨主席到國家元首,十分清楚災民的感受,也知道到淹水區的「標準動作」,所以蔡總統早早已換上雨鞋
既然如此,蔡總統竟選擇搭上雲豹裝甲車,開了短短五十公尺,移動到下一個勘災點;不論這項建議是如總統府所言,出自救災單位的建議,或嘉義縣政府指稱由軍方主導,卻因為這個漫不經心的舉措,犯了眾怒。
包括蔡總統或陳建仁,以及執政團隊相關人士,都失去了政治敏感度,才會無法避免這些過錯。
然而,若是一個人輕忽也就罷了,至少其他人能幫忙提醒,但從這幾起事情看來,顯見這群人都處在同溫層,彼此耳濡目染,早已習慣舒適圈的思考和生活模式,渾然忘了這些是會被批評的情事,所以沒有立刻制止。
更可怕的是,這些事情發生後,民進黨人士往往缺乏真正檢討,只是急著擦脂抹粉,推諉塞責,甚至是活在被迫害妄想症的情境,忙著責怪外界炒作話題。
若是如此,民進黨政府不僅是政治敏感度降低,更是走了樣,或是不見了,才會一錯再錯而不自知。






數千億治水仍淹大水 須究責


2018-08-30 00:57 聯合報  莊振輝/台北大學會計系副教授(新北市)
各縣市政府執行經費龐大之治水預算已十餘年,八二三水患仍有多處淹水。圖為重災區嘉義縣東石鄉掌潭村掌潭部落。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我於行政院主計總處及立法院預算中心服務廿餘年,積多年經驗,並實際蒐集相關預算數據,發現政府並未少編治水預算,且分配給南部各縣市經費最多,但每次淹水卻以南部最為嚴重。
評估政府預算是否具備效能,應評估其效果及效率。治水預算之目標當然是消弭水患,但年年淹水,顯然毫無效果可言。政府投入龐大治水經費,其產出卻不彰,顯然效率奇差無比。
除中央及地方政府總預算每年均編列治水相關經費外,中央另編列「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特別預算」一,一五九點二億元,執行期間自九十五至一○二年度執行期滿後復於一○三至一○八年度編列「中央政府流域綜合治理計畫特別預算」六五九點五億元又於一○六至一○七年編列「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其中「水環境建設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編列七二○億元,包括解決排水、改善淹水地區等僅特別預算已編列二,五三八點七億元,若包括每年度均編列之總預算經費,則高達數千億元
南部縣市水患特別嚴重,編列最多。以九十五年度執行之八年八百億經費為例,中央補助台南市一六九點六八億元最多,高雄市一○一點三七億元其次,雲林八十三點○九億元第三,嘉義六十五點○八億元第四,屏東六十四點七八億元第五,彰化六十一點三三億元第六,宜蘭四十一點七三億元第七,新北市四十一點一七億元第八。其餘各縣市七十三點九四億元。
南部地區包括台南、高雄、嘉義、屏東等四縣市共編列四○三點八二億元,占總經費七四四點○一億元之五十四點三%。其次為中部苗、中、投、彰、雲五縣市占廿七點三%,北部僅占八點五%
本次豪雨成災,執政者狡辯「這麼大的雨下在哪個城市不淹水?」、「淹三十年的痛苦,我花三年解決」、「顯示台灣強韌抗災能力」…令人遺憾!眼見為憑,事實勝於雄辯。
我於主計總處服務期間,每年均查核政府各機關預算執行情形,發現治水並非預算不足,其關鍵在於執行績效。各縣市政府執行經費龐大之治水預算已十餘年,其績效如何,不必我多言,只要颱風或豪雨發生時,哪一縣市水災嚴重,代表其預算執行績效差。
各縣市政府並未少拿中央治水預算,但每次大雨仍淹水嚴重,顯示人謀不臧,執政能力低落各地方政府每年除自行編列治水預算於總預算內,並獲中央政府補助之特別預算。數千億治水預算,均來自民脂民膏,到底用去哪裡?選舉綁樁?抑或其他用途?抑或事倍功半、甚至事倍而無功?頗耐人尋味。
若用於綁樁或貪瀆,已涉及刑事責任若移作他用,已違反預算法等相關法規,應負行政責任若事倍功半或徒勞無功,代表績效不彰,應負政治責任
每次水患從未見追究官員應負之責,謹建議從此次開始究責,檢察官徹查刑事責任,若有貪瀆不法則應起訴官員監察院徹查行政責任,彈劾失職官員民眾追究政治責任,罷免不肖民選首長







抗川普烽火外交 中俄德新軸心成形?


2018-08-30 00:37 聯合報  胡逢瑛/元智大學助理教授(桃園市)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亭。 (美聯社)



川普入主白宮至今,其總統外交的問題在於短打近用,輕易把對手當作樹立個人威信且挽救選舉成果的利用工具。不論普亭習近平,都給了川普極大的禮遇條件,而川普卻無法善用。
川普的貿易戰催化中俄準軍事聯盟的鞏固,美俄關係無法正常化是關鍵因素。俄羅斯與中國都沒有時間等待美國的垂愛,已經把多國聯合軍演、上海合作組織和金磚國家等區域多邊機制,作為繞過中俄彼此不結盟原則的合作平台,持續擴大。
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執行長柯爾圖諾夫撰文指出「北京—柏林」軸心正在形成,俄羅斯要積極參與其中當前美國對俄羅斯再度採取更加嚴厲的經濟制裁,德國總理梅克爾仍堅持「北溪—2」天然氣工程照常進行,並再次把聯繫亞塞拜然過境喬治亞和土耳其的裏海天然氣管道,作為能源多元化戰略的第二選擇
中國與德國本來可以大方選擇美國頁岩氣作為平衡貿易逆差的項目,但川普頤指氣使的作風,容易損害到對方在國內的政治信任基礎中國作為德國和俄國的最大貿易夥伴,莫斯科有能源、武器和地緣優勢,而柏林作為歐盟的龍頭,中德俄三方聯手打造「北京—莫斯科—柏林新三角軸心戰略,成為有現實考量的地緣政治圖像
日前莫斯科宣布要籌組喀布爾和神學士對話與多邊協調會議,此時北京第一支反恐部隊就進入了喀布爾,與阿富汗政府聯手打擊恐怖分子此外,中國參與敘利亞重建,與俄羅斯在地區安全上的合作強化
習近平即將於九月訪問平壤,而俄國邀請中蒙參與最大規模的「東方—2018」聯合軍演,鋪陳中俄在東北亞整體政治宣示的氛圍金正恩面對中俄軍事聯手的戰略嚇阻,在美國和中俄之間尋求天秤砝碼之際,影響著南韓與日本的信心從中俄仍在執行聯合國經濟制裁之前的貿易合同來看,平壤應冷暖自知誰是自己的哥兒們
川普此時正忙於期中選舉的助選和抵抗被他視為獵巫行動的「通俄門」調查中德俄合作,牽動著中美角力的動向薩爾瓦多與我國斷交,延續著台灣斷交潮的骨牌效應,也牽動著兩岸和平環境。我方此時應避免火中取栗,應主動穩定兩岸輿論氣氛,遠離中美角力的暴風圈。

范疇/「第三勢力」是錯誤的過時觀念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林中斌/妙齡女創造科學怪人
.陳亮恭/長照,你的答案是產業思維
.葉銀華/公股金控真的表現比較差?

.王健壯/台灣轉型正義四不像
.嚴震生/川普執政下的美國KKK政治
.蘇蘅/震撼廣告 真是不敗的公關操作?
.沈呂巡/「八二三」六十年的外交啟示
.黃介正/強權博弈一甲子後的台海
.薛承泰/八二三的最後記憶
.趙春山/當那杯咖啡「變味」的時候

.陳立恆/台灣走出去,也需要一個好「禮」由
.方祖涵/波利泰尼的網球夢
.盛治仁/好好張開眼睛,迎接AI新世界
.李清志/享受寧靜與孤獨的旅行
.王正方/政治要為體育服務
.周行一/試著寫一篇論文吧!
.林中斌/美國選舉:多數服從少數

.王健壯/兩岸都該踩一下煞車
.葉銀華/促進股東行動主義
.洪蘭/誠信崩解 再多美德也換不回
.王文華/要當老闆?先打電玩!
.盛治仁/當了父親,更能體會父親的愛
.馬凱/川普畫虎 可比雷根?
.施振榮/台灣產業發展新策略

.黃介正/難如登天 易如反掌
.趙春山/台美軍事交流的政治意涵
.嚴震生/川普,同性戀?不,是同性社交!
.陳亮恭/正是時候定義老
.方祖涵/數據時代的新規則







范疇/「第三勢力」是錯誤的過時觀念


2018-08-30 00:03 聯合報  范疇(跨界思考者)
柯文哲被認為是第三勢力的代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的各式民調,除了那些明顯政黨屬性的,都一致指向一半或過半的選民對國民黨民進黨失望,而期待「第三勢力」的出現。很自然的,目前聲勢如虹的柯文哲陣營,被影射為「第三勢力」,也有人期待時代力量或社民黨甚至綠黨。

本文認為,把「過半選民對兩大黨失望」和「出現第三勢力」這兩個命題合在一起談、甚至建立因果關係,乃是一種慣性的邏輯謬誤,反映的是一種長期控制台灣社會的落後思維模式。
先談個人觀察的幾個結論:
一、在(如台灣)一個兩極分化的社會生態中,即使過半選民對兩極都失望,也沒有產生「第三勢力」的可能。道理在於,一個社會會分化為兩極,一定是民眾的思維模式就是兩極式的,這種慣性思維模式就會將任何「第三勢力」謀殺於嬰兒階段。
二、「第一勢力、第二勢力、第三勢力」的思維模式,還是「老百姓等著被明主拯救」、「一人一票選包公、媽祖、濟公」的中國式慣性價值;換句話說,在台灣期待第三勢力,反映出選民還未由「百姓」進化到「公民」。
三、「第一、第二、第三…」是線型思考,而人的意識、人的行為、社會變遷屬於非線性範疇;打個比喻說,「第三勢力」的觀念就像是牛頓物理學範疇中的物體概念,而事實上,「勢力變化」比較屬於非牛頓的流體力學或量子力學的思維範疇。
在十年前的社會生活型態下,採用「第三勢力」這觀念來分析台灣的未來展望,還比較有意義,因為那時的台灣政治,不論是掌權的國民黨還是爭權的民進黨,還是依賴嚴密組織性在運作然而今天,在信息去中心化的數位生活下,民眾的意識和行動力,已經不能依賴嚴密的組織來控制影響了國民黨因沒看到這點而失敗,現在看來民進黨也將因為對此盲目而失敗當然,任何其他方,若還在想著通過組派系、組剛性政黨來成事,也必將鎩羽而歸
政治,就是權力及利益的分布秩序在今天及未來,任何企圖用「權力、利益中心化」方式來從政的人或團體,必然會因為落後於時代潮流而消失;「第一、第二、第三」都是中心化的思維,被困在這種思維下的人和社會,是無法跳出盒子思考而掙脫困境的。
那麼,什麼才是合乎現實、合乎潮流的觀念和思維模式呢?「生態」 和「演化」和「自組織催化器」(Self-Organized Agent)應該是三個不錯的觀念。
在「過半選民對兩大黨不滿」下,許多人因為「看不到夠格的第三勢力」而擔憂、焦慮。其實不必,因為「第三勢力」只是個過時的觀念,用來分析今天台灣、展望未來台灣是用錯藥了。在過半選民對兩大黨不抱希望的背後,顯示了過半選民還有追求,還有生命力。在生態演進的觀念下,凡是生命必然會自我找到出路,而解決方案往往是不依賴帶有高度目的性的組織的,而往往是自生聚集的。
台灣應該停止寄望於出現一位包公、媽祖或濟公帶領什麼「第三勢力」,而應該寄望於在當前社會生態環境中,因為大量人民的不滿意、不服氣、不服輸而產生出的生命力量,自我催化而成國家公民意識。新生的台灣,不應該是「百姓」與第幾勢力之間的關係,而是「公民」與政府體制之間的關係:權力與權利之間的制衡,利益與風險之間的對等
讓我們用「生態力」、「演化力」、「自生力」來分析台灣的未來,不要再期待「第三勢力」了!

名家觀點/人口紅利的迷思

名家觀點/人口紅利的迷思


2018-08-31 01:43 經濟日報  辛炳隆(本文是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口述)


國發會發布的最新人口推估結果顯示,我國人口負成長的時間將提前來臨這象徵勞動力黃金時期的人口紅利,恐會於民國116年(2027年)消失,擔憂國力日漸衰落的聲浪愈來愈高。面對此一問題、尋找因應對策時,我認為首先須要思考的是:到底未來的人口結構會呈現怎樣的風貌,以及台灣理想的生育率以及人口數,應該設定在多少,才能適合未來的社會。
現代社會由於醫療技術持續發展、健保制度的完善和公共衛生的進步,人的壽命愈來愈長,導致老齡人口占比愈來愈高,與此同時,生育率則是日趨低迷換言之,整個人口結構呈現老年化、少子化並存的現象,而且這幾乎已是無法逆轉的趨勢
年輕人為何不生小孩?除了觀念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改變之外,更重要的是,許多年輕人即使結婚了,卻礙於龐大的經濟壓力而「不敢生」,因為包括養育、就學、居住成本都在不斷的提高,「養不起」成為現代年輕夫婦的最大困擾之一
這樣的問題不是只發生在我國,碰到相同社會問題的還有日本。而日本官方採用刺激人口成長的政策手段,可以說力度相當的大,值得我們在制定人口政策時借鑒。日本的人口學者對於育兒政策的觀察是,日本政府是從「社會投資」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透過更完善健全的補助措施,提高國人的生育意願,因為觀念上,這些新生的國家民族幼苗,未來長大後會對於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遠遠超過現有的投入,這樣的理念,值得我們在制定政策時參考
另一個要注意的問題是,一直以來在討論人口政策時,多只聚焦在「如何不讓人口持續減少」這個問題上,但人口政策必須看得更遠,要思考資源愈來愈少、產業模式出現轉變,導致勞動市場需求減少時,台灣這塊土地,是否還能夠承載這麼多人換句話說,我們要想的是未來的台灣社會,有多少人口才是最適的規模,而不是一味的以目前的數據為基礎,力求不要每下愈況。尤其人工智慧的發展一日千里,人力相當程度被機器取代是大勢所趨,體認到這個現實,大聲疾呼人口警訊的說法未必完全正確
以目前政府力推的5+2產業觀察,我國產業政策愈來愈聚焦,對於人才需求的評估也須從長計議─當產業升級後對勞動力的需求與依賴下降時,要從未來的整體社會平衡供需出發,思考出來的對策,才能對症下藥過去政府所推動的政策,大多偏向彌補短期勞動人力的缺口,較少思考中長期可能出現的影響反觀最近政府積極研擬的《新經濟移民法》,則是希望透過移民方式,同時解決當前國內專業與技術人力短缺問題,並同時改善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的長期結構問題,立意良好。只是既然稱為「移民」,就代表這些人將長久定居台灣,因此,如果能對未來人口結構與需求做更全面的考量,使經濟移民政策、人口政策與產業政策能緊密結合,則新經濟移民法的立法效益將會更顯著
總的來說,人口趨勢的變化或許可以數據來推估,但產業結構轉變的時程對人口的需求與結構的影響,難以精準的掌握,研究仍顯不足。如果要制定一套可長可久的新人口政策,務必在產業轉型的影響上多一些思考,而非只是對人口數量多寡的盤算。

辛炳隆

長期關注勞工問題,是台灣知名的勞動經濟學者、勞工政策專家。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政策顧問、勞動部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委員、外勞政策協商諮詢小組委員、勞工退休基金監理會委員、就業安定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大量解僱勞工時勞動市場變動趨勢評估委員會委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