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4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產業轉型要大破大立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9444/web/

◆  聯合報社論/撤回武漢台胞,防疫工作須更透明
◆  聯合報黑白集/當軍人變成口罩工
◆  經濟日報社論/產業轉型要大破大立








經濟日報社論/產業轉型要大破大立


2020-02-04 00:1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全球總體環境這幾年起了很大的變化,尤其美中貿易戰的持續,以及科技角力,更為經濟前景埋下不小的疑慮。除此之外,包括人口結構的轉變、區域市場的加速整合、數位科技的迅猛發展,以及永續環境的追求等議題,都為台灣產業未來發展帶來不少挑戰。
從全球人口結構的變化中觀察,世界總人口雖持續增長,但多集中於新興國家,其經濟實力逐漸提升,市場也逐漸擴大。而這些市場大多是台商較少著墨的地方,需要加緊經營;未來幾年,區域市場整合勢將加速,若無法有效應對,台灣將有邊緣化的危機;另數位科技的迅猛發展,尤其是人工智慧與5G的進展,以及虛實融合的趨勢,正在顛覆以往的產業遊戲規則;而氣候變遷所帶來複合式災害,也是國土環境永續需要面對的課題。
除了總體環境的變化之外,台灣產業內在也有許多瓶頸需要突破:其一是重硬體、輕軟體服務的心態。台灣產業以硬體為主,軟體多為附屬角色;但觀察全球市場的變化,已從過去的買硬體送軟體送服務,轉變成買軟體及服務送硬體,主從已改變,如何強化軟體及系統整合能耐,以提升硬體產品的附加價值,甚至進一步以軟體及系統整合作為產業競爭力的核心,需要從思維上根本做調整。
其二是重代工製造,輕品牌通路的觀念。台灣產業長期聚焦代工製造的業務型態,為求降低成本,不斷在全球各地追求廉價生產要素,許多產品雖擁有高全球市占率,但附加價值並不高;反觀先進國家許多品牌或通路商,因掌握市場動態及消費者行為,根據其需求設計熱銷產品,因而享有較高的利潤。若台灣能擁有更多的強勢品牌及通路,掌握出海口,配合原有的製造優勢,將更有利於產業結構的健全發展。
其三是重實體,輕虛擬的投資布局。由於偏重硬體製造,對於虛擬世界的投入較少,因此在電子商務以及數位經濟發展上顯得步履蹣跚。全球互聯網的發展正如火如荼,跨境電商也方興未艾,台灣若能強化虛實整合能力,不僅能突破區域整合的障礙,對於全球行銷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而言,絕對是一大助力。
其四是重單打獨鬥,輕共創共榮的產業生態。過去台商一只皮箱闖天下,創造經濟奇蹟,之後的個人電腦廠商攻城掠地,更建立了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基礎;不過觀察市場競爭已轉向多面向、複合式,強調快速創新試驗與演化的產業生態發展,不同於過去強調供應鏈整合、產業群聚的發展思維。如何逐步建構台灣產業自主且不可替代的生態體系,取代過去廠商的各自努力,需要政府協助建構與促成。
基本上,整體世界格局已變,市場遊戲規則亦正在改寫,如何因應全球總體環境變遷,並改造台灣原有的產業結構,需要產政學研攜手方能竟其功。以下是幾點建議:
首先是產業體質的轉變。研發資源的配置應全力轉向軟體及服務,透過國家創新系統的調整,提升產業軟體能力,以及對多元新興數位科技在各領域創新應用的深度。
其次是新興市場的布局。這可以結合產業結構調整並進,除了品牌及通路的深耕外,也應全力推展數位經濟,培養虛擬世界的核心能耐,建構商務跨境平台,以生態體系的整合策略全力進軍新興市場。再者,數位科技的發展來勢洶洶,已對各行業產生重大衝擊,應協助產業加速創新並進行數位轉型。
最後,環境永續是普世的需求,如何藉由科技的發展來降低氣候變遷對台灣國土環境的衝擊,並透過本土試煉過的解決方案與經驗做系統整合輸出至有需要的國家及市場,這對於國家品牌形象的建立與提升,將會有莫大的助益。














聯合報黑白集/當軍人變成口罩工


2020-02-04 00:0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口罩製造廠人力不足,經濟部將協調國防部派後備軍人進廠協製。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口罩之亂越演越烈,政府又出新招,要派國軍官兵到口罩工廠支援生產」。先前政府陸續祭出「禁止出口」、「強制徵用」、「統一定價」等奇招,顯然效果不大。軍人支援口罩工廠,也等於讓先前政府信誓旦旦「供應無虞」的承諾,宣告破功。
軍人支援做口罩,台灣不是首例,新加坡亦是如此。但新加坡口罩是「免費發放」,軍人支援的是政府,不是廠商。台灣目前雖是「強制徵用」口罩,但本質上仍是由政府向廠商收購,再賣給民眾。軍人變成口罩工,增加的產值歸給廠商會不會有法律問題,政府想過嗎?
就算不問軍人勞動成本算誰的,這招能達到多少效果,也有問題。自宣布禁止出口以來,政府不斷「上修」口罩的產能,從一八八萬、二四四萬到現在四百多萬,民眾買不到口罩的還是買不到。這顯示政府的計算太粗糙,也未考慮物流的消化和民眾重複購買的問題。
事實上,當民心的恐慌被挑起,就算釋出再多口罩,也不夠用。口罩不夠用,有些是囤積,有些是濫用。衛福部呼籲,沒必要可以不戴,但戴口罩亮相的官員比比皆是,甚至有警局要洽公民眾一律戴口罩。政府官員都莫衷一是,又怎能怪民眾焦慮?
除了軍人要當口罩工,政府花兩億蓋的口罩生產線將在三周後上路,「實名制」也即將實施。整個政府,儼然成了口罩產銷一條龍。但是,未來的口罩,救得了眼前之急嗎?













聯合報社論/撤回武漢台胞,防疫工作須更透明


2020-02-04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接返武漢台胞包機已於昨晚抵達,工作人員於維修廠棚待命,並啟動防疫準備。記者鄭超文/攝影

在中國大陸當局協助下,昨晚包機接回滯留武漢的兩百多名台胞,返台後分別安置在北中南五個處所隔離觀察已確診感染的兩名台胞則未登機,繼續留在當地治療。返台的兩百名台胞並不確知是否有人遭到感染,或許仍在潛伏期,因此返台後必須歷經至少兩週的隔離觀察,以確保不會將病毒帶回傳播給其他民眾。
之所以要接運台胞返國,有兩大原因:其一,是讓健康的台胞遠離疫情危機四伏的武漢,使他們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威脅;其二,雖不確定是否已經遭到感染,但回到台灣後,他們能享有比較充裕的醫療資源和人力照料,不致在異鄉求助無門。返台後,就算發現新型病毒感染,治癒機率也更高。至於已確診感染的台胞無法同機返台,這是因為搭機是在密閉空間,為避免他們在機上傳染給其他乘員,也是很無奈的選擇。
如此謹慎的規劃,除了基於防疫專業知識,也是從其他國家撤僑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南韓日前撤僑,包機返抵首爾後即有十八人出現發燒症狀,必須緊急送醫。當天,南韓武漢肺炎確診案例即單日激增四例,累計達十一例。同樣的,法國第二架撤僑專機上的二五○人,返法之後有廿人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狀,不能排除是在機上被無症狀者感染。
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先後動用三架專機撤回五百多名僑民,結果發現八個確診病例,其中有四人是無症狀感染者另有三人逕行返家,兩人拒絕接受檢查。由於撤僑,使日本確診病例達到廿例,成為大陸以外最多確診的國家。為此,一名負責撤僑工作的官員因不堪壓力,竟然在收容返日僑胞的保健處所跳樓輕生。這些波折和經驗,如何在接運行動中兼顧患者人道及大眾安全,都值得政府借鏡。
再看台胞撤回後的安置處所。目前政府選擇北中南共五處,其中一處遭台北市長柯文哲爆料,是借用陽明山的台銀宿舍;隨即引發中央衛福官員不滿,不排除對他開罰。事實上,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對於患者的姓名、病史等隱私必須保密,以維護其權益,並未規定安置處所不能公開柯文哲固然多嘴,未必犯法
癥結在,南韓先前公布兩處公務人員訓練中心作為隔離中心,引發當地居民激烈抗爭,認為人權遭到侵犯。蔡政府不願公開地點,可能擔心同樣的場景在台上演。但以目前資訊傳播之快速,民眾終將知道自己住家附近的設施充當安置中心,與其等事後民怨發作,不如由相關部門事先說明和安撫,應不難贏得民眾的理解。
政府行事越是神秘,越容易引發猜疑官員越是大權包攬,越容易引起反彈。武漢肺炎疫情之所以燎原,主要就是武漢市當局在不知其詳的情況下刻意隱匿,結果紙包不住火。反觀台灣,醫衛界對疫情的防護堪稱專業,但行政部門對於口罩的供需始終無法有效管理;主要原因,就是大話說得太多,實事做得不夠,才會使「口罩之亂」難以弭止,反而激化了社會的恐慌心理。
觀察大陸疫情,目前確診病例已多達一萬七千多例,累計死亡病例多達三六一例,超過SARS時期的死亡人數。這顯示,武漢肺炎疫情仍在飆升的高峰期值得慶幸的是,至本月二日的累計治癒人數已達四七九人,是武漢封城以來首度超越死亡人數,顯示醫界可能掌握到更多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療法包括泰國兩名醫師日昨宣布,他們以克流感及愛滋病藥物並用的方式,有效幫助中國大陸的患者好轉。這類資訊的交流,在現階段都極有助於臨床醫療上的投藥研判。
台灣目前僅有十個確診病例,將武漢台胞接運返國後,政府更應秉持透明開放的原則發布更多資訊,讓民眾了解進度。尤其,台灣患者若治癒出院,也應讓社會知曉進度。

【重磅快評】「七天兩片」與口罩的分配正義

◆  【即時短評】口罩戴不戴政策超矛盾 是誰在製造恐慌?
◆  【重磅快評】武漢肺炎台灣竟不成比例的成為全民恐慌症
◆  【重磅快評】「七天兩片」與口罩的分配正義

◆  【重磅快評】疫情高峰在即,政府防疫部署真的萬全嗎?
◆  【即時短評】民眾黨進國會 柯文哲是神主牌還是包袱?










【重磅快評】「七天兩片」與口罩的分配正義


2020-02-04 08:26 聯合報  主筆室

武漢肺炎疫情造成搶購口罩,行政院長蘇貞昌拍板六日起購買口罩將採實名制,即需使用健保卡在健保特約藥局購買,每人七天內限購兩片,一片降價為五元。在許多「洗地幫」稱讚政府從善如流、有做事、至少達到公平分配,或樂道「政府德政再降一元」之餘,必須直言,如此實名制只是齊頭式平等,只怕又將引起第二波口罩民怨,更無助於防疫。
如今再去追究首波「口罩之亂」緣由、再去追究蘇揆承諾的四千五百萬片口罩流向已無甚意義,民眾更關切的是,台灣每天生產的幾百萬片、一片成本只要一元多的醫療用口罩,將之視為戰略物資全數徵收的政府又是如何分配
依據原政策,政府除了分配至醫院等第一線防疫戰場,有一大部分是透過超商體系以每人限購三片、每片八元(再降至六元)的價格「銷售」。造成的結果即是,有時間去排隊、跑超商的民眾可以買得到,卻絲毫無解於人們的囤積恐慌心理。尤其是在尚未宣布開學日延後之前,眼看孩子可能面臨「無口罩恐進不了校門」的壓力,真教要上班無法排隊搶購口罩的家長情何以堪!
如今購買口罩將改採實名制,必然可以大幅減少「買不到」的民怨,殊不知此舉只怕將讓真正有需要每日替換者,反可能因為只能依靠「每周兩片」頻繁出入重點防疫區域,而產生新的防疫漏洞。
讓人不解的是,既然政府已區分了第一線醫護人員及防疫人員、確定或潛伏期病例之共同居住的家人、確定或潛伏期病例經常接觸的親友或同事、公共運輸業員工、密閉娛樂場所員工、到醫院診療或探病者…等九個戴口罩的優先次序,卻為何不能於實施實名制的同時,一併思考依此次序確保每日必可取得幾個口罩的配套措施?
直言之,在當前防疫優先的非常時刻,對於這些人員就算是政府免費提供都不為過,政府更應該以確保並要求這些人員日日更新為責任;但盼政府能再細思「購買公平」與「口罩分配正義」的差別,提出更完善的實名制配套,不要為德不卒啊!

2月6日起民眾需持健保卡至健保特約藥局購買。圖/指揮中心提供















【重磅快評】武漢肺炎台灣竟不成比例的成為全民恐慌症


2020-02-04 11:10 聯合報  主筆室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國內掀起口罩之亂,民眾搶購,一家藥妝店門外排隊人龍達近百公尺。本報資料照片

武漢肺炎有救命藥了?美國首例確診病患、三十五歲赴武漢旅遊男子返美後出現發燒、肺浸潤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症狀;在華盛頓州一家醫學中心就醫的第五天病情明顯惡化,醫療團隊徵得病患同意,以實驗用、未核准上市的治伊波拉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為患者注射,一天後奇蹟出現,病情大幅緩解,甚至氧氣也不用了。瑞德西韋一時間被認為是對抗武漢肺炎的希望。
瑞德西韋爆紅三種人很興奮:一是科學家,傳染病、病毒、分子生物領域的科學家爭相投入研究,若有突破,不但名留青史,甚且諾貝爾獎有望;第二個高興的是疫苗廠,如果開發出病毒檢驗試劑、藥物甚至疫苗,收益高得難以想像;另個偷笑者是操作病毒動亂,製造社會不安的政客,是誰民眾不知,但當事人心知肚明
問題是有「帶著皇冠的死神」惡名的冠狀病毒豈會輕易敗下陣來?不管是藥物或疫苗,道理不複雜,都是阻斷病毒與細胞載體接觸而已。包括美國國家衛生院NIH〉的吉列德公司、嬌生、諾華等大廠,幾乎全球喊得出名字的生技業者競相投入;NIH最豪氣,聲稱三個月可進入臨床一期試驗,如果人體試驗順利,最快年底可投產抗武漢肺炎疫苗;其他生技大廠保守些,認為開發期程約二十個月。不管多長時間可上市,最無法掌握的是病毒神隱,或者變異。
疫苗廠口氣大,但抗病毒藥物、疫苗的科學門檻很高,加上病毒行徑多變,抗病毒藥物成功率一直很低。民國92年(二○○三年)上一波SARS大流行,多少權威科學家誇口疫苗指日可待,十七年過去,疫苗還是沒出現;民國94年(二○○五)伊波拉再次出現西非,疫苗還是沒成功,還有民國104年(二○一五)茲卡侵襲、民國107年(二○一八)MERS流行,疫苗研發始終無法突破人體安全檢視關卡。
武漢肺炎疫情確實嚴峻,台灣慶幸至今只有十確診病例,只有一位還有症狀,嚴格來講連「疫區」都稱不上,但光是口罩之亂就讓全台沸騰,政府應對左支右絀,恐也是文明國家難見情景;即將上檔的防疫假、延後開學也都有之亂的實力。「禦敵從嚴是對的,但操作不當演成全民恐慌,恐怕是防疫錯著















【即時短評】口罩戴不戴政策超矛盾 是誰在製造恐慌?


2020-02-04 12:05 聯合報  本報記者賴于榛
口罩之亂自過年期間開始延燒。本報資料照片

大過年期間,搶口罩成為社會亂象,從原本到超商排隊,改到藥局實名購買,政策一變再變,民眾罵翻天,但更令人外界不解的是,到底誰在製造恐慌?一個疫情穩定控制的地方,口罩之亂已經超過9天,政府一邊宣導健康者免戴口罩,有症狀者在家自主健康管理,卻又採取最大動作的防疫措施、全面延後開學,難怪民眾持續陷入恐懼中。
口罩是最容易、便宜的防疫器具,本就會是民眾安心的主要來源,但仔細檢視政府處理上,卻錯過幾個關鍵時間點,1月21日時,台灣出現首例確診後,行政院稱我國有4,500萬存量絕對夠,顯見輕忽大意,也未協調加緊趕工生產,反觀澳門當時已先提前購買口罩備疫
後來台灣搶購潮逐漸浮現,政府在三天後才宣布口罩禁止出口,但恐慌效應發酵,初二開始民眾陸續出遊,全台都搶購口罩,這時行政院認為是配送不及,並非缺貨,但開工後依然未緩解,口罩之亂進到第二階段。
上周開工後搶口罩,仍是全民運動,民眾罵聲四起,只想知道如何能買到口罩,行政院請來抗SARS名醫宣導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但卻同步向廠商徵購口罩、要求軍方投入增加口罩產能,衛教資訊、口罩增產變成矛盾的兩手政策,民眾除了混亂外,恐慌依舊。
如今,又急忙端出口罩實名制政策,又找副總統陳建仁背書,一般健康人上班、上學不用戴口罩;但前幾天又宣布各級學校延後開學,民眾又如何了解疫情的真貌?再者,延後開學雖搭配防疫照顧假,但多少人敢請假只要問身邊家長就知道,顧不了的孩子,只能送到擁擠的安親班、補習班,許多人已憂慮這會否成為防疫的漏洞。
行政院依照傳染病防治法,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採取二級開設,當然是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但從口罩分配及延後開學產生的亂象看來,由衛服部長陳時中扛大樑,恐怕已經無法有效整合跨部會協調,行政院有必要扮演更前進、積極角色,才能真正做到超前部署、降低恐慌。

聯合筆記/武漢肺炎觀光發高燒 怎麼救?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9444/web/

◆  口罩失衡 印證政府失靈
◆  只顧口水戰 防疫沒防在刀口上
◆  新冠病毒疫苗指日可待?
◆  聯合筆記/武漢肺炎觀光發高燒 怎麼救?
◆  談兩岸關係 更應談兩岸競爭
◆  倉促決定延後開學 考驗親師生
◆  延後開學 我只能帶孩子進出醫院?
◆  毀壞人性的是病毒還是科技?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武漢肺炎觀光發高燒 怎麼救?


2020-02-04 00:25 聯合報  許俊偉
面對武漢肺炎疫情升高,觀光相關產業受衝擊。圖為中正紀念堂周邊遊覽車司機等待接送旅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武漢肺炎全球蔓延,疫情若再持續個數月、甚至更長,國內觀光產業肯定不只是面臨「寒冬」,恐怕還將深受「霸王級寒流」襲擊,跟著疫情「發高燒」。
目前陸客團來台已經歸零,兩岸觀光形同斷鏈。慘的是,觀光業損失還不只陸客不來,不少外國觀光客也因為全球疫情延燒,取消來台旅遊;甚至連不少國人也減少國旅行程。如此全面性的「裡裡外外」觀光衝擊,影響時間若拉長,觀光相關產業恐怕勢必面臨「雪崩」。
觀光產業無一倖免,包括旅行社被退團、旅宿業被退房、遊覽車業被退訂,而且已是現在進行式。像是台北市旅館商業公會已說,農曆年後已退了一半以上的房間,國外旅客為多高雄市觀光局說,陸客減到剩一成,觀光旅遊幾乎是零;台東飯店業二月後訂房也普遍低於三成。
目前甚至已傳出有旅行業實施無薪假,旅行公會全聯會甚至預估兩周後,待相關退還款和旅遊糾紛處理完後,無薪假情況將開始大規模浮現,影響至少上萬人。
觀光相關產業受武漢肺炎疫情波及,政府當然要救。問題是,該怎麼救?
交通部本周將開會研商確定協助措施。根據交通部初步規畫,包括補貼旅行社部分損失,針對陸客團提前離境衍生額外費用,以及暫停出團至大陸的損失;另協助旅宿業營運周轉利息補助,提高信貸額度,減收手續費,另協調公股行庫成立紓困貸款專案;規畫觀光旅館及旅館地價稅一定期限租稅優惠等;還有修法比照SARS期間的營業稅與所得稅減收。
但這些協助措施,交通部應設定門檻或條件,而非胡亂一通的全面性補助,尤其對於一些原本就營運不善或有違規的觀光產業,應趁此「去蕪存菁」,讓產業適度換血,未來才能有更好的抵抗力。
且除了上述這些短期「拯救」措施,政府也應該提出更有高度和長遠性的「診治」措施,應藉由這波觀光低谷的機會,全面性體檢觀光軟硬體不足,才能在救急之外更救體質。
像是提升觀光硬體基礎設施、提供更便捷的大眾觀光交通運輸,強化旅遊軟體服務、國際行銷、產業轉型升級,以及構思更有深度、結合在地文史農藝等特色的亮點行程。
觀光業唯有軟硬體品質提升,疫情退燒後,才能真正谷底翻身。












口罩失衡 印證政府失靈


2020-02-04 00:25 聯合報  董倫銓/銘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圖/季青
武漢肺炎引發口罩之亂持續,一早藥妝店尚未開門,已有大批民眾排隊買口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經濟學社會科學跨領域非常重要的學科,研究以政治影響國際貿易經濟活動非常多。從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的貿易戰來看,可謂是高潮迭起。但美中的貿易逆差爭執引起貿易大戰造成民國108年(二○一九年)世界經濟發展的延宕,正當研究政治經濟學,料定美中第一階段協議簽訂正要放下心中石頭時,沒想到中國武漢肺炎風暴迎面而來,立即在媒體版面取代了全球貿易的焦點。
傳染病防疫本是公共衛生議題,但涉及到政治經濟確實必須研判政治公衛學的影響力。國內公衛專家在十七年前本就有SARS經驗,操作防疫的能力本應該駕輕就熟,更何況台灣醫療水準依世界排名本在前段班,又何以有今天口罩之亂呢?
春節前大陸武漢肺炎引起的恐慌,在國內立即引起口罩需求,醫院醫療平時夠用,偏偏遇上春節工廠停工,彰化口罩觀光工廠提前開工引起人群排隊購買,這本是一件單純供給需求經濟活動,但媒體不斷報導武漢肺炎感染嚴重性,武漢封城後每天疫情不斷升高,國內防疫口罩需求大增,導致有「市場失靈」的現象。
依照供需原理,只要春節過後工廠復工,廿四小時生產一段時日當可足夠供應國內需求而達供需平衡。偏偏台幹要返陸工作及大陸親友也需要口罩,又瘋傳大陸醫療的需求,於是政府此時介入口罩供應管控,壟斷貨源又訂下口罩平時三、四倍價格,百姓不畏高價跑了多家排隊搶購,造成口罩供需失衡,不是印證了「政府失靈」的現象嗎?
政治經濟學專家頗多,但是國內政治人物常常自認能力凌駕一切,令人失望。反而防疫專家管控疫情有條不紊,對於專業的尊重非常重要,君不見大陸武漢及黃岡市政府官員非專業領導,導致大陸當地百姓的慘狀可以引鑑,因此我們需要專業性的領導不在話下。











只顧口水戰 防疫沒防在刀口上


2020-02-04 00:25 聯合報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
抗武漢肺炎,湖北通告集中隔離所有疑似病例。圖/翻攝自中新網

國內防疫從政府一直到民間都只想到口罩,卻忘了對於這次造成武漢肺炎的新冠狀病毒的認識/了解/防治的相關宣導,不但自亂陣腳,造成大恐慌,更在口水戰中淹沒了理智,反而耽誤更多有效防治時間與戰備。
觀察武漢肺炎發展與大陸處理方式,可以發現:
首先,一月廿三日的武漢封城令,二月五日是屆滿十四天的重要觀察點,儘管一路飆升的確診案例,若是在二月五日後開始下降,代表封城令奏效;反之,若是確診病例仍向上飆升,代表著武漢內部出現了社區感染,或者防疫出現破口,沒有適時堵上,這時問題就嚴重了!
其次,一月廿三日封城前出城、隨春運潮流動的五百萬武漢人其中可能包括無病症的帶原者」,他們走到哪裡,病毒就可能傳播到哪裡!這就是為何國際間愈來愈多案例出現的原因。日、法撤僑行動中都出現病例,也顯示「無病症的帶原者」的傳播證據。不過各國都有集中管理的措施,所以只要能控制好這些僑民的情況,疫情就不致擴散。
可是大陸在這方面並沒有做得很徹底,溫州、廣州、深圳等地就出現更多病例,這些應都是曾待過武漢,帶回自己家與工作崗位,造成群聚感染,讓這些地區成了二級重災區。此外,還有其他大陸地區同樣會出現,這些就是社區感染最高危險群,若未做緊急處理,後續發展可能比武漢還要嚴重!
還有,大陸抗SARS權威鍾南山院士指出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播,建議民眾需要配戴口罩的高危險場所分別是電梯、餐廳以及辦公室不過,在廣州的病例中發現在門把上也有新冠狀病毒同樣在糞便中也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換言之,飛沫傳染之外,人傳人的途徑也可能是接觸傳染。所以,光在口罩上做文章,卻忽略進出之間的洗手消毒問題的話,武漢肺炎還是會光臨。
防疫從嚴,可是對於病毒若是沒有深入了解,不懂得相關病毒特性與找出有效防治之道,沒有防在刀口上,還是等於沒有防疫啊!












新冠病毒疫苗指日可待?


2020-02-04 00:25 聯合報  許英昌/中正大學生命科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武漢肺炎目前仍無疫苗可施打。短期內落實健康管理,加強檢疫隔離及加速開發檢驗病毒方式,方為上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對抗傳染疾病,最重要的方向莫過於隔離患者及製造疫苖;前者可阻絕疫情擴大,後者可預防下一波的傳染。一月十日當中國公布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序列後,全球科學家即卯足全力從各個不同角度投入疫苗開發。從過去經驗中也告訴我們,從來沒有一個疫苗能在疫情發生期間內上市,並阻止疫情。
Moderna製藥公司和NIH合作,以合成病毒RNA為主,打入體內能誘導產生更多對抗病毒表面蛋白質的抗體。NIH也將進行動物實驗,打入受感染老鼠後,檢查動物血中病毒量是否減少。NIH佛西醫師表示,若沒有遭遇未知阻礙,三個月內可進行臨床一期,檢查疫苗安全性。
Inovio則以DNA技術為主,曾參與研發對抗MERS疫苗嬌生公司則以腺病毒當載體,將冠狀病毒基因送入體內,引發免疫反應,以對抗疾病澳洲昆士蘭大學則以病毒在細胞培養中分泌的蛋白,經滅毒後製造疫苗
到底哪種方式將會開花結果,仍屬未知。畢竟疫苗開發乃充滿許多不確定性。嬌生公司疫苗科學家史脫飛茲醫師表示,該公司可能需八至十二個月才會到達進入人體試驗的階段,屆時疫情可能已撲滅如同該公司研發茲卡病毒疫苗的計畫,也因新疫情緩和而停頓
NIH團隊先前已專注於SARS及MERS病毒表面蛋白的研究,以此為抗原製造抗體,此抗體可阻止病毒表面蛋白和肺部細胞上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接受體的結合,就可阻止感染,但先前研發的SARS疫苗從未上市,因為疫苗完成時,SARS疫情已被消滅。民國107年(二○一八年)MERS疫苗在「初步」人體試驗上已成功。
目前科學家以SARS疫苗為模板,更換足以代表新型病毒的遺傳密碼後,可加速製造疫苗時程以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先前SARS解碼後到疫苗達到進入臨床一期階段,約需廿個月,隨著科技進步,民國104年(二○一五)茲卡疫情,此階段已縮短至六個月內,科學界相信,跨實驗室整合,可將此時程縮短到三個月。
總而言之,研發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及藥物並非易事,充滿許多不確定性。當年國內外數位明星院士信誓旦旦發表對抗SARS的承諾,言猶在耳,十七年後進展又如何呢?科技部、國衛院等,誰又應對此負責呢?目前科技雖一日千里,也允許科學家在對抗新型冠狀病毒上有更多選擇的空間,然而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時間、智慧及運氣,研發出疫苗以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呢?短期內落實健康管理,加強檢疫隔離及加速開發檢驗病毒方式,方為上策。












談兩岸關係 更應談兩岸競爭


2020-02-04 00:40 聯合報  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新竹市)
台灣在工具機上仍然領先中國。圖為台灣的工具機廠生產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選已過,這次大選的主要議題似乎是在兩岸關係,兩岸關係當然重要,因為這牽涉到國家安全。可是遺憾的是,在競選過程中,沒有一位候選人提到兩岸競爭的問題
前些日子,媒體報導有關上海中微公司半導體蝕刻技術上的成就,台灣也會採用這種技術。這是相當值得注意的事。半導體設備很多,蝕刻設備算是幾個最關鍵性的設備,如果我們將來在各種精密設備上都輸給大陸,製造業就會相當地依賴大陸。這也是一個國家安全問題不知為何,整個國家社會,包含政府,都不重視兩岸在精密工業上的差距
中微公司是一家專門研發半導體設備的公司,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報導大陸有這種公司。其實當時這家公司很缺研發經費,可是大陸政府看到我的文章,立刻調查是哪家公司,這家公司也因此得到中國政府大力支持,從此不再缺乏研發經費。他們雇用的工程師相當多都有博士學位,在研發上所投入的經費也是驚人。我見過一位工程師,是台灣人,他說很希望能在台灣工作,可是台灣沒有這麼一家公司。他和我談的時候相當難過。
過去我們有個工業基礎研究計畫,裡面有精密設備發展計畫,也有不錯的成績。不知何故,政府不再提這個計畫,很多工程師都相當失望。
中國在製造業上占便宜,這點我們難和他們競爭。可是我們絕對不能在精密工業上輸給中國,因為一旦輸了,就可能會依賴大陸,他們可以予取予求。同時我們的輸出會發生問題,比方說我們目前在工具機上仍領先中國,如果他們有更好的工具機,我們情況會很嚴重。
所有問題在於國人仍不太了解兩岸競爭的重要性,希望大家知道,中國相當重視科技發展,他們不僅在製造上投入資金,在研發方面也照樣給予相當好的補助。我在春節期間見到很多年輕人,其中有很多是在中國工作,令我不安的是,他們在中國做的是研發工作。我們過去常說研發留在台灣,現在這句話已經有問題了。
我們國家有非常好的工程師,如果官員們能訂出好的目標,使工程師可以潛心工作,提高國家科技水準,我們就會有非常高級的精密工業。如果政府官員無此觀念,不能訂出好的目標,我們的工程師就會英雄無用武之地,眼看對岸的科技水準越來越高,只好望洋興嘆。
兩岸關係固然重要,兩岸競爭也有關國家安全問題。全國人民都應知道,在這場競爭中,我們絕對不能輸。













倉促決定延後開學 考驗親師生


2020-02-04 00:40 聯合報  彭美玲/小學教師(桃園市)
教育部決定因疫情國中小學校延後開學,結果學生在家,家長上班,父母為誰來照顧孩子跳腳。圖/三星國中提供

教育部宣布寒假延長至二月廿五日開學,七月十四日休業式,暑假順勢縮短為六星期。為了親師生的健康,這或許是不得已的決定,但是這樣的決定似乎太過倉促,讓人措手不及。
比方說,有些家長很早就規畫好暑假旅遊,遇到這樣的問題,勢必要處理。再者,學校整體行事曆大亂,需要重新調整,原本安排的研習已敲定好的講師,調整時間後,也許無法到學校。還有,小學多數沒有冷氣,七月酷熱的天氣,對親師生都是一大考驗…
祈願疫情早日受到控制,大家勤洗手、注意環境整潔和個人衛生,口罩、酒精之亂不再,大家的生活趨於正軌,回歸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信任,這是市井小民最簡單的幸福。老師已經開始想念小朋友了。














延後開學 我只能帶孩子進出醫院?


2020-02-04 00:40 聯合報  許瑞庭/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因應武漢肺炎疫情,高中以下學校延到二月廿五日開學,未滿十二歲以下的學童若需要家長照顧,受雇家長可有一人請防疫照顧假,雇主必須准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得知孩子的寒假要延至二月廿五日時,真的讓身為人母的我一個頭兩個大,原本事先排定好的計畫,頓時亂了套。
雖然身為全職媽媽,時間比一般上班族的父母有彈性,但罹患慢性疾病的我,必須利用孩子開學之後的某一天回診,並有一天要做些例行性檢查,因為藥物不夠,無法延期回診,真的讓人不知如何是好。到底該不該一同帶著孩子進出醫院,拿孩子的健康來賭上這一把?
醫院進出病人多,各類病菌多且複雜,而今卻又遇上武漢肺炎疫情的非常時期,如同雪上加霜;周遭親朋好友也各有各的事情要忙,加上先生工作繁重,不方便請假,真的讓我們一家人皆束手無策。
況且「防疫照顧假」,並非每個人都有辦法請,雖然勞動部說「雇主一定要准假,也不得要求以事假,不可扣全勤獎金,不能刁難」,然而許多中小企業是否會因為工作程序上的停擺,雇主因此少了營收,而不得不將員工原有的業績獎金「認賠殺出」!而這些損失,中央願意補償嗎?
計畫趕不上變化,期待中央可以想出更好的配套措施。也許筆者是特例,但相信還是有不少家長也因某些原因無法配合孩子的延假而深感困擾。更何況延兩個星期之後,如果疫情依舊,是否適合再持續延假呢?













毀壞人性的是病毒還是科技?


2020-02-04 00:25 聯合報  邱元平/聽界科技負責人(新北市)
不少便利商店的口罩已賣完,但仍有許多民眾詢問「何時補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前兩天全家中午外出到家裡附近吃火鍋,因為剛吃完飯口中氣味不會太好,想說就不戴口罩可以延長口罩使用壽命,沒想到除了被自己的兒女們念了一下之外,還被路邊的小女孩對她身邊的阿嬤指著我說:「那個人沒有戴口罩!」當時我們明明是在一個開闊的戶外空間,但周圍幾乎每個人都戴著口罩,而那個小女生也就是說出了被灌輸防疫意識
過去幾天各種與武漢肺炎有關的新聞與訊息,除了讓許多人充滿擔憂與心頭煩亂之外,更考驗了每個人面對席捲而來資訊的應變能力。「打垮我們的不會是病毒,而是人性這句話,在過去這幾天顯然再清晰不過,而首先被擊倒的恐怕就是信任與同理
很多人不再相信政府口罩不會缺的宣示,能買到多少就趕緊買;人們不再相信彼此,就算在戶外大街上,也會因為擔心招致異樣眼光而被迫戴上口罩;許多人不再考慮別人的權責與立場,只因為買不到口罩就責難商家店員,甚至還引發衝突。
向來在人性關懷領先全球的歐洲也慌了手腳,網路上就不用多說了,民眾甚至在大街、大眾運輸工具上謾罵黃種人,多家媒體更用黃禍」、「生物恐怖分子稱呼中國人;至於中國大陸自己更有各種霸凌來自武漢民眾的荒腔走板行徑;許多公眾人物也被逼得必須發言表態,好像不說點話、不做點什麼事就對不起誰一樣。
相隔十七年之後,人們對於未知病毒的恐慌似乎更勝當年?可是醫學科技不是更加進步了嗎?政府的防疫機制與醫療體系不是更有經驗了嗎?難道是因為十七年前智慧手機還不流行,或是當時社群媒體並不存在嗎?是不是人們對所謂便利生活的嚮往以及對智慧手機的倚賴,讓人們自主理性判斷的能力下降了?又或是社群媒體已經讓人們習慣於被片段式的資訊所餵食,而減少了系統性思考的習慣與能力?甚至網路由來已久的酸民文化與全球各地興起的仇恨言行,讓人們忘記了彼此關懷?
副總統陳建仁幾年前曾在一場演講中提到,當他在擔任衛生署長負責抗煞期間有一個感受,那就是原本一開始人們也是彼此猜疑、疏離、苛責,甚至汙名化,但當大家開始知道彼此同情、感恩、反省與自我奉獻之後,SARS就開始獲得控制。他最後說「科技創新與彼此關懷是戰勝傳染病的藥方」。而我們該思考的是,會不會許多的科技創新已經讓我們忘掉了彼此關懷?

李清志/美感的自學之路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美感的自學之路
◆  葉銀華/基金可以保證收益?

◆  盛治仁/人生無常 珍惜當下
◆  薛承泰/疫情與親情








李清志/美感的自學之路


2020-02-04 00:25 聯合報 /  李清志(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CN FLOWER總監凌宗湧走出不一樣的花藝路線,成為兩岸頂級飯店的美學夥伴。圖為凌宗湧為上海璞麗設計的花藝。圖/CN Flower提供


我們總是以為所謂的美感,必須要到藝術設計的高等學府去進修,或是去參加美學講座、聆聽大師的課程才可能得到;美感似乎是高貴的、是一般庶民所遙不可及的;難道美感無法自學嗎?難道一般人在生活中,無法享受美感的種種奧妙嗎?

如果美感只能由高級知識分子或是達官貴人才可以擁有,那麼這個世界就太悲哀了!

台灣西恩花藝CN Flower創辦人凌宗湧是兩岸三地重要的花藝設計師,他的作品出現在Hyatt、 AMAN、W Hotel、富春山居等重要頂級旅店的空間裡,同時他也為LV、HERMES、Cartier等知名品牌設計花藝,他的作品跳脫一般花藝門派的限制,充滿驚人的創意與生命力!但是很少人知道,這樣一位大師級的花藝家,出身雜貨店家庭,從來沒有受過正規的美學設計教育,可以說他的美學呈現完全都是自學而來的。

來到陽明山上的CN花園,參觀凌宗湧的山屋,爐子上的銅壺煮著熱茶,薄荷葉的香氣瀰漫室內,樸拙的木質餐桌,擺放著裝飾自然果實的茶點;室內所有的裝飾花材,皆為當季周遭花園野地採集而來的植物,沒有流行的不凋花或塑膠花;敞開的落地門窗,讓室內與戶外平台連成一氣,坐在平台上的躺椅,仰望連綿的山峰浮雲,有一種陶淵明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優遊自在!在山屋中,喝著菊花薄荷茶,品嘗美麗的糕點,欣賞竹子湖的山雲變幻,經歷一上午自然與美學的洗滌,覺得神氣清爽!有一種被美所救贖的感覺。

凌宗湧是非學院出身的美學大師,猶如建築界的安藤忠雄,他們都是自學努力才有今天的成就。安藤忠雄說他自學建築的途徑,一是讀書,一是旅行,所以他說:「旅行造就了一個人。」凌宗湧的自學途徑則是師法大自然,他的創作幾乎都是從大自然中去尋找靈感與答案,在他的新書「每日美日」中,他談到他的花藝創作,「花藝師能做的只是跟大地接軌,憑藉著對土地與植物的直覺,將大自然移植到建築物中,恰如其分的展現。」

就因為不是科班出身,也就不被窠臼與規條所限制,而能從自然中摸索出屬於自己的美學,創造出令人驚豔的作品。這些事似乎也隱約告訴我們,傳統美學教育的缺憾,就是太過於重視知識的背誦,以及拘泥於教條的美學公式,最後只能教出徒具美學知識,卻不懂欣賞美之事物的人,實在非常可惜!

近年來政府不斷地努力推動美學教育,希望提升整體國人的美學水準(我並不是反對美學教育,但是我認為美學教育不應該只是學校課程而已);我們總是認為只要學校多安排一些美學課程,學生多上幾堂關於美學的課,美學品味就可以提升?事實上,可能並不是如此,真正的美學教育必須從生活中培養,給學生美的環境、帶他們去看美的事物,讓他們的學習不是為了考試或成績,而是可以好好去欣賞生活中所有美的事物,真正享受美所帶來的自在與喜悅,這樣的美感教育才可能真正成功。

一個雜貨店之子、送花小弟,竟然可以成為花藝大師,證明了美感是可以自學的。藝術與美感不是專屬於那些貴族或高學歷的人;美感也不是只存在於學術象牙塔裡,而是應該普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也可以享受的。


CNFlower 凌宗湧 杭州富春山居春天花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