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3日 星期二

經濟/黑天鵝遠離歐陸 飛進英美

.聯合報社論..英國大選給蔡英文的三個提示
.聯合報黑白集.也是「看見台灣」
.經濟日報社論.黑天鵝遠離歐陸 飛進英美










經濟/黑天鵝遠離歐陸 飛進英美


2017-06-13 02:1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過去幾年來歐元區深陷歐債危機,各國厲行撙節政策更使經濟陷入停滯,使歐陸國家長期遭到英、美的輕視與批評。然而從英國去年6月的「脫歐」公投,11月美國川普勝選,加上英國的國會改選,美、英在多次選舉中都做出愚蠢且深具災難性的選擇,使本身陷入動盪;反觀歐陸各國,從奧地利、荷蘭、法國,到9月將舉行的德國大選,民粹派連連失利,自由派愈戰愈勇,政經情勢也從動盪回歸穩健。風水輪流轉,顯然不需要等十年。
英國堅持「硬脫」的首相梅伊於4月宣布提前改選國會,希望藉由選舉讓民眾賦予她更強的使命,以便她在與歐盟談判時進退自如,殊料選舉結果卻是自己「打臉」。無黨過半,國會懸空,新閣可能難產,梅伊更可能下台。英、歐談判即將於6月19日開鑼,英國究竟由誰領軍?戰略究竟是「硬脫」還是「軟脫」?以「倫敦之霧」來形容實屬再貼切不過。
英國未來無論是由誰出任首相,都將面臨三大危機。第一是民眾立場嚴重分歧,包括內向對外向,年輕人對老人,都會區對非都會區,民族主義者對統一主義者。第二是經濟益發艱難,通膨率升到三年來高峰,實質工資持續下降,國內投資不振;來自歐洲的技術移民減少,導致稅收與經濟成長下降。第三,英、歐談判即將展開,但政治人物並未認真準備如何因應「脫歐」帶來的痛苦,包括貿易萎縮,成長下降,移民減少,稅負加重,公共服務縮水,民眾也並未對這些即將來臨的艱難做好準備。
反觀歐陸各國,今年來擁歐盟、反民粹的勢頭益發清晰。3月荷蘭選舉民粹勢力首度受挫,極右派懷爾德斯雷大雨小,開高走低;5月法國總統大選由擁歐的中間派候選人馬克宏勝出,而且他領導的「前進黨」預料也將在6月11日及18日的國會改選中過半。展望9月的德國選舉,總理梅克爾的「四連霸」之路也是倒吃甘蔗英國的政治困境與德國的長期穩定,及法國的撥亂反正,恰成強烈反比
再看經濟表現,今年來也出現「歐長、英消」的逆轉局面。英國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已淪為七大工業國家之末,歐元區則成為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成長重點,第1季經濟成長率不僅遠遠超英,還是美國的二倍。而且經濟復甦的勢頭相當普遍,長期疲軟的義大利、葡萄牙都出現逐季增長西班牙、愛爾蘭更已經從「歐豬五國」之中除名復甦的第一支腳是出口成長,並逐步擴散到消費與投資,經濟學者普遍認為這波復甦具有自我延續的品質
更重要的馬克宏當選法國總統,及德國總理梅克爾連任的聲勢高漲,都為歐元區的經濟復甦清除了政治障礙。歐洲央行已經排除再降利率的可能性,並將經濟成長的風險由「偏下」改為「平衡」貨幣政策的主要考慮已經不再是擴大寬鬆,反而出現是否應該「退場」的爭議
經濟復甦的效應也開始反映在企業獲利與營收上,已公布第1季財報的大型歐洲企業中,淨利超出預估的比率達到十多年來的高點,加上政治風險下降,促使投資人大買歐股,歐股600指數過去數月來的漲幅已經趕上美國標普500指數;由於歐股之前的表現不如美股,因此歐股還可能有相當大的上漲空間。歐元對美元匯率也穩穩站上1.10以上,各大金融機構普遍放棄1:1平價的預測
歐陸選舉持續正常,反映出與英、美之間的重大差異。歐陸各國經濟成長雖低,但貧富差距也相對較小,家庭負債較低,人民生活相對穩定。歐盟核心國家贏在選民清醒、明智且通情達理,已經建立了「不走極端」的文化與共識,現在也無須再因為政治憂慮而看衰歐盟並放空歐元。英國的選舉,美國川普政府的政治紛擾層出不窮,真正的「黑天鵝」風險已經遠離歐陸,英、美則成為動盪的核心。

聯合/也是「看見台灣」


2017-06-13 02:2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罹難,各界不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齊柏林墜機身亡,舉國震驚,更是台灣的一大損失。各界都以不同的方式向齊導致敬,贊助企業也願意繼續出資,尋覓適當人選接手完成齊導的遺願。齊柏林雖然遠去,但他帶給台灣的正面價值,可望延續下去。
不幸的是,也有人利用這起悲劇,大秀人性的醜陋。網路上,有人利用齊柏林「外省第二代」的身分大作文章,撩撥族群問題;更有人在真相未明之際大談「被意外」的陰謀論,甚至逐一點名可能的「凶手」。
最誇張的,是政務委員張景森,竟藉齊導之死對與他意見不同的政治人物進行攻擊,甚至批評「為什麼這種水準的無良政黨可以在台灣生存?」這顯與個人的好惡無關,只是在消費齊柏林之死,以偷渡自己的政治主張,進行人身攻擊。人性的醜陋,真是可以無下限。
這些現象所反映的社會陰暗面,正是這些年來台灣在許多議題上紛擾不休、徒自內耗的根源。說得多、做得少;批評多、建議少;撕裂多、合作少;想像多,求證少;惡意飽滿,善意匱乏。也因此,台灣政治經濟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後退。
齊柏林的「看見台灣」,除展現台灣之美,也揭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環保問題,讓人們看到國土的破碎。齊導雖未能完成「看見台灣II」,他身殉山河,也讓大家看到了人性的美麗和醜陋讓美好的繼續傳遞,讓醜陋的消失,是齊導拍攝台灣的初衷,也正是大家應該追求的願景

聯合/英國大選給蔡英文的三個提示


2017-06-13 02:2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英國繼脫歐公投後,首相梅伊領導的保守黨未在國會大選取得絕對多數,再度讓英國成為歐洲陷入不確定的「黑天鵝」。 (路透)



英國首相梅伊四月發動提前大選時,被視為是一招高明的政治精算;誰料,短短不到兩個月的變化,她的政治豪賭卻以慘輸收場,保守黨反而失去原有的國會過半優勢。這次英國大選,是一場「民意如流水」的示範:原本被打入冷宮的工黨一夕復活,而自信滿滿的梅伊面臨噓聲四起,只能被迫與北愛爾蘭的民主統一黨共組聯合政府
值得注意的,其實不是梅伊本人所面對的難堪處境,而是英國這個老牌民主國家如何一再因為政治領導人的輕率而陷入迷航的漩渦。以這次大選為例,梅伊是為了「硬脫歐」而提前改選,選後她仍重申要堅定執行脫歐政策。然而,一路鼓吹脫歐的「英國獨立黨」,這次大選結果卻是掛零,一個席次都未取得簡明地說,英國獨立黨在去年英國公投通過脫歐後,即被選民棄如敝屣;但是,先前反對脫歐的保守黨,現在卻要與歐洲四鄰反目全力推動脫歐。試想,一個執政黨卻誓言要推動一個零席在野黨的主張,這樣的國家不可悲嗎?
之所以說「民意如流水」,正是如此。去年英國舉辦脫歐公投,是出於前首相卡麥隆的「精算」,以為可以挾蘇格蘭獨立公投未過之餘威,一舉打掉英國脫歐的妄想。不料,新奇的點子卻具有難以捉摸的迷幻力量,脫歐公投一舉過關,卡麥隆只能悵然下台。這次大選,梅伊還緊抱著去年脫歐的民意,以為可以趁勝再下一城;誰知道,反對脫歐的民意這次卻重新集結,當頭給她一記重擊。
有趣的是,主張「留歐」的工黨,去年雖遭逢脫歐公投的慘敗,這次卻藉年輕世代渴望留歐的支持得以東山再起反而是大力推動蘇格蘭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這次受傷慘重這些,都可以看到民意一次又一次的擺盪與反撲,而自以為聰明的政治人物卻只抓到了民意的尾巴
原本如日中天的梅伊,短短兩個月,就遭到民意的背棄,這恐怕是她始料未及。對於民調已跌入低谷的蔡英文總統而言,這次英國大選的前因後果委實提供了值得借鏡的一課,其中至少有三點重要的提示必須記取。
第一,不要誤判民意。蔡英文當選總統後,對於她五成六的得票率作了許多理所當然的論斷,認為自己推動的種種政策和改革都是來自民意的付託,故具有絕對的正當性。事實上,這樣的假設不僅過度延伸,也過度武斷;一次投票往往只是一次情緒的集體宣洩,其實並未授予總統那麼多權力。尤其,當政府的實際作為逐漸引發民眾不滿,總統和內閣卻又拒絕修正或作出調整,這凸顯的只是掌權的傲慢
第二,不要隨意操弄公投。每一次公投都對國家體制和走向造成重大衝擊,去年英國脫歐公投以五十二%對四十八%過關,這次大選則是民意對脫歐公投的一次反撲,但也無力回天。主要差別,就在年輕世代支持留歐的比率達六成五他們的意見在上次公投未充分表達,年輕人認為自己的前途遭到出賣,因此這次傾巢而出。蔡政府正要修改《公投法》,大降公投過關門檻,屆時類似英國脫歐公投這種草率的議案可能很容易輕率過關,變成國家動盪不測的因素。看到英國民意的反覆對國家前途的鉅大衝擊,蔡總統不能不謹慎行事。
第三,領導人不可短視投機卡麥隆下台,是因為操弄脫歐公投梅伊陷入困境,則是意圖操弄民意,結果兩個人都栽在自己手裡卡麥隆和梅伊操弄的,都是個人的短期政治算計,但他們的失敗卻使英國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前者,是使英國走上脫歐的不歸路後者,是使這條道路滿布荊棘,國家前途堪憂。回看蔡總統,不僅將兩岸關係推入僵局,她推動前瞻建設計畫毫無遠見可言,一例一休政策更是一場災難。遙看英國的作繭自縛,蔡總統或許該認真想想如何回頭。

【重磅快評】林全院長 建橋不是快就好\【重磅快評】蔡英文出的試卷 北京拿走巴拿馬作答

.【名人快語】陳一新/台巴斷交 兩岸新仇舊恨的結果
.【重磅快評】蔡英文出的試卷 北京拿走巴拿馬作答
.【即時短評】台巴斷交重大事件 蔡政府應變多頭馬車 奢談前瞻
.【重磅快評】林全院長 建橋不是快就好
.【即時短評】非法工廠成農地毒瘤 拆除要有決心
.【即時短評】違法工廠就地合法 是轉型正義嗎?
.【即時短評】前瞻推不動 蔡英文學馬英九下鄉有用嗎?
.【重磅快評】齊柏林看不見、拍不到的台灣醜陋人心
.【即時短評】推動票選 檢察官才體會為何需拜票作公關
.【即時短評】蔡英文為前瞻出招 揭「府城之外第一匾」
.【重磅快評】前瞻著火、兩岸溺水 蔡英文現領導危機







【重磅快評】林全院長 建橋不是快就好


2017-06-13 08:16 聯合報  主筆室

行政院長林全昨到南投神木村視察被大水沖斷的隆華橋,怪手正趕在本周大雨前做河川疏濬。本報資料照片/記者黑中亮攝影

行政院長林全日前到南投神木村視察被大水沖斷的隆華橋,要求建一個永固的橋。本報資料照片/記者黑中亮攝影


行政院長林全赴信義鄉神木村勘查之前梅雨鋒面造成隆華斷橋復建,他下達兩點指示:首先求快,兩個月內定案隨即開始執行;再者求全,找出問題、長治久安之策。
林全體恤神木村災民是好事,但對復建、復原可能不進入狀況,也把問題看小了。
對照組霧台谷川大橋新建是個顯例位在高屏溪支流隘寮北溪的舊橋伊拉橋」,八八風災洪峰加上河床抬升,舊橋遭摧枯拉朽;由於地形、地貌巨幅變化,公路總局足足花了四年才完成重建,2013年10月通車
比較新舊橋數據,立即瞭解復建工程絕不容易舊橋長53.5公尺,新橋長654公尺,足足12倍,原因是河床抬升,橋樑基礎必須上移至山腰,長度自然大增;之前舊橋幾乎是「趴」在河床上,因為長時期河床相對穩定;新橋橋墩高99公尺,幾乎是空中之橋、台灣最高的橋樑,是近年治山績效不佳,因應山區土石沖刷不得不然當然,新橋工程費暴增至7.2億元,是之前20倍以上。
霧台谷川橋的規格,反應出高海拔山區地表裸露、土石沖刷劇烈的問題,治山的難度及鉅額支出,可能遠甚於斷橋重建簡單說,投下鉅資新建谷川橋並沒有解決問題,至多是99公尺橋墩的高度,足以供一段時間河床抬升的「消費」。
隆華橋遭沖毀原因近似伊拉橋,也是河床抬升,加上護岸承受不住洪水的攻擊坡,現況是河床頂上來,河道加寬,完全不是之前舊隆華橋的構築條件。林全要求水利單位兩個月內提出具體復建方案,難度豈止是高!
還好,林全只限期開工,沒要求限期完工;但從霧台谷川大橋花了四年才完工,顯示工程難度頗高隆華橋所在的神木溪早就「前科累累」,其上的金門峒大斷崖是台灣最具規模的自然崩塌地,迄今束手無策,可預見隆華橋復建工程絕不簡單。希望林全能堅持復建的長治久安原則,這事急不得。

【重磅快評】蔡英文出的試卷 北京拿走巴拿馬作答


2017-06-13 14:06 聯合報  主筆室

美聯社

蔡英文總統(左)去年6月訪問巴拿馬,與巴國總統瓦雷拉(右)於巴國總統府會晤。圖/翻攝自總統府網站


巴拿馬宣布與中國大陸建交,宣告了北京當局已啟動基於「一中原則」而進行的外交戰,去年的聖多美普林西比只是一碟小菜,還是帶著某種期待的示警,巴拿馬則是當頭棒喝,是絕望之後的徹底決裂
這個考慮當然是因為蔡英文在執政一年後,依然拒答北京去年要求的試卷,甚至還自己出一份考卷,要北京跟她一起作答所致。
蔡英文這個動作於她,可能只是一篇不痛不癢的宣示,於北京卻意味著蔡英文對於大陸過去一年期望的根本性否定。
蔡英文可能以為,她過去曾聲色俱厲地譴責、否定過「九二共識」,而支持她上台的選民又多是台獨主張的選民,豈存在自她口中說出承認「九二共識」的可能。
然而,蔡英文卻不曾真正去考量,中國的力量已經不是近二十年前她在撰寫兩國論時期的光景,她實際上已然失去拒斥這個政治原則的空間。
亦即,蔡英文若能真實地看清如今全球的格局,對於中國大陸正在逐步上升成為足與美國抗衡,甚至某些領域已然超越美國的超級力量,有正確的認識,她就不至於如此唐突、或是如此倨傲地,反過頭來出一份試卷要習近平作答。
很顯然,習近平的答案就是巴拿馬,北京決定展示一下所謂的大國的力量。巴拿馬等中南美國家過去長期支持中華民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美國的暗中力挺,巴拿馬運河是美國替巴拿馬開鑿的,美國對於這條運河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然而,北京當局卻挪開了美國這塊大石,將巴拿馬放進囊中。
中國大陸似乎試圖要讓蔡英文理解,去年她在巴拿馬運河上看到的中遠的巴拿馬號」巨型貨輪率先駛過巴拿馬新水閘,並不只代表著中國的經濟能量,它更象徵著中國的政治力量已經可以介入美國的後院
這次的斷交,習近平似乎在向去年與川普通話的蔡英文表明,美國的力量已經在式微,而中國也不再韜光養晦,美中力量的消長,以及因此而帶來的地緣政治的改變,已經且將不斷地發生。
巴拿馬從來即自認自己不是一個中美洲國家,她與宏都拉斯、尼加拉瓜這些鄰國毫不相同,巴拿馬是獨一無二的。如今北京拿走了巴拿馬,不只是拿走台北的一個邦交國,而是拿走了舊世界,掛上了一幅全新的全球權力地圖。

【名人快語】陳一新/台巴斷交 兩岸新仇舊恨的結果


2017-06-13 14:09 聯合報  記者徐偉真╱即時報導

文化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陳一新。聯合報系資料照



巴拿馬今天宣布和中國大陸建交,和台灣斷交,這是因為最近兩岸之間的「新仇舊恨一起來」的結果。
中國大陸本來沒有要刻意挖台灣的邦交國,但前陣子的路透社專訪,蔡英文總統說不排斥和美國總統川普再通一次電話,讓外界覺得蔡英文想挑起美中矛盾,所以川普立刻拒絕,但對於軍售如F-35,川普準備留下來做籌碼。
蔡英文後來接受聯合報專訪時提到三新」,「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這更嚴重,直攻中國大陸,挑起兩岸矛盾,已經不只是美中矛盾接著前陣子的國際衛生大會(WHA),我方未受邀,蔡英文連發12篇推特指責中國,想把責任完全推給中國,把台灣的責任撇得一乾二淨。
另外,民進黨上下過去也一直吃中國大陸豆腐,立法院長蘇嘉全之前評論李明哲案時,疑似口誤,把「兩岸一家親」說成「兩國一家親」,台南市長賴清德前陣子跟蔡英文好像唱雙簧,拋出「親中愛台說」,但你把中國當成「親」,就是當成另一國,賴清德還說不放棄台獨,民進黨從蘇嘉全到賴清德都不避諱地吃中國大陸豆腐,所以中國大陸新仇舊恨一起來,就用行動表示,大家本來以為斷交潮不會這麼嚴重,可能是鎖定駐外館處,現在中國大陸大概要開始發狠下手了,覺得要在19大之前給蔡英文一點顏色看看,巴拿馬畢竟也是具有指標性的國家。
和巴拿馬斷交是有可能影響到李大維的部長位置,因為綠營中想接那個位置的人很多,但就各方了解,他還是有能耐之人,且斷交是非戰之罪;李大維若真的為此負責下台,內閣就又少了一位「老藍男」,蔡英文就要更挺林全了。
文化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陳一新口述,記者徐偉真整理

聯合筆記/齊柏林,用命再喚「看見台灣」

.拜馬克宏為師 台灣藍綠好好學
.死亡吞沒齊柏林 留下他對台灣土地的愛
.聯合筆記/齊柏林,用命再喚「看見台灣」
.齊柏林用生命戳破以「開發為名」的謊言
.公教退撫改革淪平庸均貧 不努力賺錢政府才最該被譴責
.「看見台灣」 你我無法再視而不見
.教授聯合投書/年金改革學健保 機動漸進修正
.立「齊柏林基金會」 遂其遺願吧









聯合筆記/齊柏林,用命再喚「看見台灣」


2017-06-13 02:42 聯合報  許俊偉

齊柏林罹難,各界不捨。 聯合報系資料照


《看見台灣》曾讓大家「看見台灣」,帶動國人一波拯救國土的熱潮,但風潮過後,國土傷痕仍在,甚至更加傷痕累累。齊柏林為再喚醒大家對環境的重視,再次承載著理想升空,未料新片開鏡才三天,卻傳來墜機身亡的痛心消息。
這回,他用命再喚「看見台灣」,能換來官民痛定思痛?
齊柏林原任職於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為拍攝高速公路工程而與空中攝影結下不解之緣,後來他毅然辭去公職、放棄退休金,專注空中攝影,並在二○一三年推出紀錄片《看見台灣》,不僅打破國內紀錄片票房紀錄,也獲金馬獎肯定
《看見台灣》用高空視角帶觀眾看到台灣土地的美麗與哀愁,影片詳實記錄國土傷痕,從高空鳥瞰被染成異色的高雄後勁溪、遭違法民宿啃食的清境山林等畫面,震撼全台,燃起國人對環境和國土保育的重視,確實讓很多人「看見台灣」。
當時相關部會政府官員都要觀影,時任行政院長的江宜樺還宣布成立國土保育專案小組」,盤點片中揭露的環境破壞問題。
但三年多過去,汙染和開發依舊傷害著這片土地齊柏林罹難的前兩天,最高行政法院確定撤銷日月光汙染案的一億多元罰鍰;當年雷厲風行查察的清境民宿,最後也是雷聲大雨點小,絕大多數民宿都仍在營業中。
齊柏林特別關注的太魯閣亞泥採礦區,上月他重飛該地時才感嘆又比五年前挖得更深但經濟部日前核准展延亞泥廿年的挖礦權不過,經濟部昨天表示,將修改礦業法,並將舊礦場納入環評
齊柏林的壯烈犧牲,再次喚醒不少國人關注這片國土。環團發起要求經濟部撤銷亞泥採礦的展延許可連署,人數一夜倍增。但這股關心家園的氣勢,這回又能維持多久?政府和財團是否在鋒頭過後,能正視我們這塊脆弱土地的呼聲,不讓它再受傷害。
未來也許還有《看見台灣Ⅱ》,會有人協助完成齊柏林關心海洋垃圾的遺願,也可能會有人持續喚醒國人「看見台灣」。但我們已經痛失齊柏林,這次就該痛定思痛。
尤其執政當局,責無旁貸應徹底解決現存國土、環境問題,讓未來不用靠《看見台灣》來「看見台灣」,而是讓《看見台灣》只會看到國土的美麗,不再哀愁。

拜馬克宏為師 台灣藍綠好好學


2017-06-13 02:42 聯合報  胡祖慶/東海大學政治系主任(台中市)

馬克宏領導的政黨在國民議會選舉大勝。 路透


隨著法國國會改選第一輪投票落幕,馬克宏「整合最大多數」策略再次奏效一年前創立的共和前進黨(簡稱前進黨)得到百分之卅二選票,躍居第一大黨;並且可望在國會五百七十七席當中取得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多數,直追右派聯盟在一九九三年創下紀錄,共和黨及社會黨兩個傳統主流政黨則有邊緣化之虞。相較於台灣藍綠陣營連年惡鬥,以及陣營、甚至政黨內部兄弟鬩牆,馬克宏經驗有三點值得參考。
第一,馬克宏在借殼上市同時,不傷感情地切割前任主子,從而將歐蘭德的失敗轉化成自己成功,是一九六九年龐畢度切割戴高樂以來又一鉅作再者,雖然他前任老闆,前總理沃爾斯舉措失當,被迫以無黨籍身分角逐議員連任,但是前進黨決定不在該選區提名候選人,給人有情有義的暖男感受。就這樣,馬克宏取得社會黨大半選民基礎,卻不會受到該黨執政成績拖累
第二,馬克宏贏得總統選舉後並未「整碗捧去」,而是任命共和黨籍菲力浦出任總理菲力浦長期追隨年初在共和黨總統初選落敗的朱貝。馬克宏此舉一方面削弱共和黨在國會改選中拚搏的力道和正當性,另一方面促使共和黨新任國會選舉執行長巴寰宣示採取「保衛共和」的競選策略。這意謂在極右派民族陣線有望勝出選區,第一輪得票排名第三以後的共和黨候選人將退出角逐,對於初試啼聲的前進黨而言可說消除一項心腹大患。
第三,馬克宏能夠取得國會多數,和貝魯投桃報李的合作模式相當關鍵。早在二○○七年總統選舉,民調便顯示假設中間偏右的貝魯進入第二輪,實力足以和右派沙克吉一搏。
二○一六年馬克宏宣布參選總統以後,貝魯放棄角逐,轉而支持馬克宏當時馬克宏的支持率是百分之十八,貝魯自認替馬克宏殺進第二輪投票立下汗馬功勞。總統選舉結束後,前進黨第一波議員提名當中只納入四十位民主運動黨候選人,引發貝魯「過河拆橋」批評。馬克宏隨即亡羊補牢,提名七十五位民主運動黨候選人,同時任命貝魯出任內閣排名第三的法務部長
綜上所述,馬克宏能夠同時握有總統多數和國會多數,整合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台灣能否出現馬克宏?能否拋開藍綠陣營間無止盡的爭鬥?吾人不妨拭目以待。

死亡吞沒齊柏林 留下他對台灣土地的愛


2017-06-13 02:42 聯合報  彭懷真/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台中市)

《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不幸罹難。 聯合報系資料照



劉克襄在十二日「名人堂」專欄分享許多與齊柏林互動的故事,感動了我忍不住想要寫些回應。劉克襄躲在關渡沼澤拍鳥的照片感動齊柏林,使這位公務員走出人生舒適圈,創造了傳奇。兩位非主流的人物,為精彩的台灣增添重要的註腳。
聽聞空難噩耗之時,我正在喜宴會場,四周充滿對愛情的歌頌,我卻只想到死亡。從高中起,我最關心的人生主題就是「愛與死」,四處找尋答案。直到背誦聖經雅歌全文,其中反覆思索的是所羅門王所寫愛情,如死之堅強嫉恨,如陰間之殘忍。」嫉恨殘忍,這不難懂,也容易經歷。人際之間充滿嫉妒仇恨,帶來各種痛苦。幸虧有愛情,愛情的感動最珍貴,是生活中的甜蜜點,更是生命中的高峰經驗。
世人歌頌愛情卻總認為愛情脆弱,隨處可見愛情敵不過現實、財富、家世,贏不過官司、訴訟、恩怨,愛情好像勝不過疾病、痛苦、生離死別。但最有智慧的所羅門王卻看到愛情的堅強,強到足以與死亡的力量相抗衡
的確,在安寧病房、在殯儀館、在火葬場、在墓地,堅貞的愛情依然強大。被癌症折磨仍因配偶的擁吻而有的笑容、相知相守情侶為斷氣者拭去淚水、革命夥伴在老兵火化前唱的軍歌、老伴去世多年依然天天掃墓……,都述說愛情。
如今有了新的版本,是透過墜毀的小飛機殘骸呈現的。死亡吞滅了齊柏林和他的夥伴,但吞滅不了他們對台灣土地的堅強愛情。目睹這些場景,我深信死亡日後吞滅我,但我生命裡的愛情,如同雅歌裡另一段所說:「愛情,眾水不能熄滅,大水不能淹沒。」
那些用生命去感動人的,不會被任何力量熄滅或淹沒齊柏林留下的影像不僅在電影資料庫中,也在你我腦海裡。他精采而充滿轉折的生命故事將激勵無數人走出已經習慣的工作世界,日後會有許多人如此說:「齊柏林冒險,我也要冒險。」生命的確不在乎長短,在與死神交手時,唯有堅強的愛,使人向死神誇勝
死亡最大的威力是讓活著的人恐懼,其實恐懼是人生的一部分,當我們選擇繼續活著就選擇與恐懼相伴。劉克襄文章一開頭就描述恐懼,齊柏林則長期為了以鏡頭記錄真實,面對各種危險。危險是與自己的選擇不可分,就沒有那麼恐懼了!十日直升機出事到墜落的瞬間,這位充滿愛的男人大概輕鬆以對,甚至向死神說:「別狂傲,因為我有愛!」
齊柏林在世時用特別的高度使無數人看見台灣」,死亡時用特別的深度使我們看見自己」,看著自己能否坦然面對死亡,看著自己是否有與死亡一樣堅強的愛情。他的鏡頭感動你我,他的死亡感動你我,你我在被感動後,也應該感動更多人。

齊柏林用生命戳破以「開發為名」的謊言


2017-06-13 02:42 聯合報  莊貿捷/研究生(台北市)

「看見台灣」紀錄片導演齊柏林鏡頭下的亞泥採礦場。 圖/取自多羅滿賞鯨臉書粉絲團、齊柏林攝影


齊柏林導演用影像戳破建商、地方政府以「開發為名」的謊言,讓我們知道土地正在承受濫採濫伐的傷害。在看過「看見台灣」後,才明白環境、土地、居民三者相互相生的關係;在所有開發的背後,是數不盡的利益輸送與環境破壞。現實社會中不斷上演的荒誕劇碼:工業廢水排放、水源地濫採、河基砂石盜賣、違規建地浮濫等問題。在這塊土地上,有人卻以省籍區分人心,以地位判別貢獻,更以學歷獨斷才能若能明白齊導所堅持的夢想,就能明白他無比強大且堅毅
我在齊導的影像中,看見他對於這片土地的濃烈的情感,也想到我的故鄉苗栗。日前苗栗縣長提出解決縣府財政困難的方法是在三義地區邊坡或淤積的河床進行土石開採,一方面疏濬,增加縣庫收入,卻漠視水土環境的評估。砂石盜採、濫墾濫伐在苗栗其實行之有年,把持在黑道、白道掌上,是縣民們肚裡皆知卻又不能說的秘密,多年來苗栗有哪一條河不是被挖得亂七八糟?年年改變的河道,土石塌了又崩的邊坡。這些年冠冕堂皇的開發建設,沒收了縣民們兒時恬淡適愜的夢,換來一台又一台呼嘯的砂石車,滿載黑金通往各種利益網絡。而無辜棲身在山間、河道居民,只能無力地等待大自然的反撲。
齊導用紀錄片道出許多人想說卻不敢說的痛,用生命告訴我們有些事,該堅持的事情就會堅持下去。若你從來不曾關心過台灣的現狀,可能為了生活奔波,也很多人只在意自我的享樂,其實並沒有對錯。只是哪天若你想到,曾經有一個人熱愛他的夢想與土地,他放棄了社會框架中鼓吹安逸穩定的工作,帶著勇氣飛上天際,俯瞰被傷害的家園,用光影撫摸大地,並告訴我們還有人,曾經用生命在堅持著。

公教退撫改革淪平庸均貧 不努力賺錢政府才最該被譴責


2017-06-13 02:42 聯合報  葉長明/公職退休人員協會監事長(台北市)

教師團體在立法院外抗議年金改革。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多年來,台灣社會集體耽於平庸均貧的心態與風氣,加上民粹政治彼此相殘,朝野惡鬥社會對立,年金改革成為當前舉國矚目的重大議題,全民卻忽略了「不努力賺錢的政府」才是最應該被譴責的對象。
我國相關法律明定退休基金報酬率保證不得低於台銀二年期定存利率目前僅一.○七五%),若低於此標準其差額由國庫負責撥補。由於央行採行低利政策,退休基金經理人像是取得護身符,勿庸殫精竭慮去努力賺錢,甚至能夠貫徹上級指令進行政策性股市護盤。
退撫新制規畫當時原擬比照公保經理模式,嗣因行政院拒絕而改採現制組織形態;退撫基金投資項目受到立法院修正侷限,損傷若干獲利商機;基金管理機關核給最差公務薪酬無法吸引延攬專業人才;還有來自縱橫交錯的制約框架,讓基金經理人動則得咎,上述各項因素形成退撫基金運作先天不足的平庸基因。
長期以來,退撫基金平均年報酬率約一.六八%,倘若同期間通貨膨脹率逾於此數,則無論採行確定給付制或確定提撥制,都無法提供老人的經濟安全保障有鑒於此,新加坡公積金制度由政府提供退休金帳戶保證年利四%孳息,以保障人民老年經濟安全對照國內政府僅提供一.○七五%的保證收益,遠不如民間投資台灣五十指數型基金,過去平均每年報酬率都有七.一%,退撫基金若能達到此境界,就不會有財務危機之困擾。另查過去三十年,全球主權基金平均年報酬率達十三%,國發會曾經建議整合國內四大退休基金及央行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多年來政府仍躑躅不前
總之,無辜無奈、受盡屈辱的公教人員,碰到這樣耽於平庸均貧的心態,而不努力賺錢的政府,抱著「我窮、你也得窮」的態度,充分顯露在公教退撫改革法案裡面,展望台灣未來的政經社會環境,仍將停留在平庸均貧的困境。

「看見台灣」 你我無法再視而不見


2017-06-13 02:42 聯合報  王秋今/研究生(竹縣竹北)

齊柏林的《看見台灣》從高空取景,從天空俯瞰而下,讓這個島嶼的種種景觀一目了然。於是,我們本來自以為是熟悉的地方,透過鏡頭卻發現了另一個面向的美麗。當然,同時也更清楚看見了這座島嶼的哀愁。
《看見台灣》的開場用一種台灣的層巒疊嶂與高山流水的氣壯山河影像,伴隨著原住民繚繞於群山萬壑間的古謠吟唱,營造出雄偉壯麗的氛圍,再以氣勢磅礡的交響樂強化影像所帶來的震撼。在這些震撼中,影片旋即對比呈現台灣的土地創傷。
對於生長在台灣的人民,大多數應該「看不見」或「視而不見」《看見台灣》影像中所呈現的:以貨櫃架成的路基、新中橫公路的坍方、南投縣仁愛鄉的高山農業、桃園觀音海岸的陰陽海、八里汙水處理廠、花蓮秀林鄉的水泥廠、垃圾掩埋場…但齊柏林導演從空拍角度真實呈現,使大家都「看見」了。《看見台灣》紀錄片還用旁白與歌聲,再三的警醒群眾這些環境破壞的危機,這些危機幾包括全台各地。
筆者研究齊柏林《看見台灣》環境紀錄片中發現:齊柏林導演以影像前後對照的「見證」,帶領著大家去面對台灣的環境破壞,是一種當頭棒喝的警醒,讓健忘的台灣人不要視而不見土地被破壞的真實情況,而假裝看不見的結果會是更大的災難與創傷。


教授聯合投書/年金改革學健保 機動漸進修正


2017-06-13 02:42 聯合報  吳瑞北、張懋中、周行一、周景揚

圖為基層中小學年輕教師抗議蔡英文政府的年金改革政策過於「粗糙、不合理」,年金改革政策實以新制者受害最深。報系資料照(記者程宜華/攝影)



圖一



圖二


最近,才剛落幕的台北Computex,吸引了全球目光,顯示人工智能、物聯網、AR/VR、機器人等新科技時代(孫正義先生稱之為科技之新寒武紀)已經來臨,此波數位革命來得又急又猛,所有產業均須求新求變,才能因應此一經濟典範的轉移。面對此一空前大變局,台灣必須即時整合軟硬體工業,建立智能產業模式,急需網羅全球優秀人才。
人才培養不易,以在美國攻讀博士而言,一年學雜費七到八萬美金,四年投入成本即近台幣千萬,因此各國政府為爭取人才均不餘遺力,紛紛提出最優渥的待遇與措施。大學教授有全球的移動力,是各國積極爭取的人才,在與香港、新加坡年薪達三到四倍的差異下,過去仍有不少海外學人選擇回國任教,貢獻所學,無非是對台灣優秀的教育與醫療制度有信心,而退休後的安定生活保障,也是其中的重要關鍵。
受累於長期經濟成長趨緩,政府不得已大力推動公教年金改革。但政府施政一旦破壞了信賴保護原則及其相對應之祖父條款Grandfather Clause),人才延攬就將失去憑恃,可能未見其利,反先蒙其害。目前多校各系所博士生報名人數紛紛探底,優秀師資招聘也明顯愈加嚴峻。有像交大努力向校友募款,成立青年講座教授,為助理教授倍薪,但長期仍難以為繼。高等教育如不能聘留優秀學人,台灣在競爭激烈的未來難以樂觀。年金需要改革,大多數公教人員都可以認知,但如何改革,可以解決財務問題,又能維持政府信賴保護原則,應該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有賴全民發揮創意。過去台灣健保也曾面臨破產,但衛福部採取適度措施,社會可以接受,政府也不必失信,順利地達成改革。其中的作法就有很大參考價值。
為解決年金問題,目前方案簡單說就是多繳、少領、晚退,(如圖一所示)實質上是改變支出的斜率,但此法只能延緩破產年限(據估計可延十三年)。但若看成工程學中的動態系統控制問題,年金可採機動漸進調整方式,如圖中虛點線,量入為出,逐年檢討調整,使收支漸進達成平衡。換言之,類似衛福部的作法,退休金改為以點數計,過去一點對應一元,未來一點為多少,可視收支情形,成立費率審議委員會,以機動漸進方式調整,達成永續經營,且不廢祖父條款。
此方式也容許加法思惟,能刺激公教人員,以更創新作法,齊力提昇全國經濟發展,(如圖二所示)產生正回授的效果。公教入員有了努力動機,若能齊心努力使GDP成長多一%,台灣一年就可增加一千億收入,不但能使每點值超一元,更能將所得效益全民共享。如此能使全體公教人員都能公忠體圖,發揮創意,勵精圖治,則台灣大治,指日可待,國家幸甚,全民幸甚。
吳瑞北/台灣大學教授、張懋中/交通大學校長、周行一/政治大學校長、周景揚/中央大學校長

成立「齊柏林基金會」 遂其遺願吧


2017-06-13 02:42 聯合報  熊雄/退休人士(台北市)


齊柏林導演在電視訪問中,談到為了拍「看見台灣」的壯麗結尾,原住民小朋友凌晨兩點起爬玉山,當天天氣不好,他在山下急得像熱鍋上螞蟻,根本就是個不宜飛行的日子,但是山上的牧師帶著小朋友禱告,他也在山下求諸神保祐,才換來短暫的雲開日出,他就像赴戰場的勇士般率機飛上玉山頂,留下震撼而令人動容的鏡頭!當我們坐在電影院看這一幕時,那知道有人冒著生命的危險在奮鬥。
觀眾不知道,大多數人不知道,但是齊導的家人知道,他們還是揪著心,放著這隻鷹去遨翔山河大地,這種犧牲包容的情懷,更是令人感動。
齊導真的走了,有人提議用齊導之名為校名,而我覺得應給這位為台灣奉獻生命的勇士更實質的贊助和紀念,希望有人能出面成立「齊柏林基金會」,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我們要為這位為台灣不惜捨命的人做點事,以慰齊導在天之靈。

劉憶如/從量化寬鬆(QE)看比特幣飆漲

.劉憶如/從量化寬鬆(QE)看比特幣飆漲
.劉克襄/永遠的飛行家
.馬凱/年輕人 你為什麼不憤怒?
.周行一/以夢想準備未來
.薛承泰/人民的名義在台灣嗎?
.王文華/我赴了一場「武林大會」
.嚴震生/政大九十,大政三十?








劉憶如/從量化寬鬆(QE)看比特幣飆漲


2017-06-13 04:12 聯合報  劉憶如(香港北威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


日本今年四月通過法規,承認虛擬貨幣的合法支付地位後,比特幣價格再度飆升;前天(六月十一日)創下歷史新高二千九百九十九美元;自今年四月一日的一千零九十二美元上漲至今,比特幣在兩個月左右翻了近三倍;時間拉長一些,比特幣自二○一一年二月的一美元到現在上漲近三千倍;另外,若以比特幣二○○九年問世,二○一○年五月首度實體商品交易價格計算,比特幣在過去七年間,自零點零零三美元至今上漲一百萬倍!也就是當時若投資一萬美元的比特幣,七年來成為一百億美元;這種完全超出想像的報酬率,背後隱含的是什麼樣的訊息?
七年間,一萬美元變成一百億美元;或即使是六年間,一萬美元變成三千萬美元,也都像是天方夜譚;但卻真實地發生在我們這個時代!走過八十幾年來全球最大的金融海嘯,國家沒倒、世界沒垮;反倒是出現這樣不可思議的投報率,究竟怎麼回事?
從二○○九年美國率先推出量化寬鬆(QE),到其後世界各國跟進加碼發鈔;這畢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QE政策的各種後遺症,也因此是一個全新的經驗。當代經濟學大師、諾貝爾獎得主佛里德曼教授的名言:「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說得真對:如果藉由印鈔票,就能免於經濟的沉淪,而不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那麼經濟的問題,也就太好解決了吧!
過去幾百年來,不是沒有經歷過景氣的蕭條,但卻從來沒有像這次一樣;一手印鈔票,另一手拿著這些鈔票去購買政府或民間企業發行的債券;也就是所謂的QE。在各國央行失去了獨立性的同時,人們對央行的信心、對央行所發行的實體貨幣的信心,也跟著流失了。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像比特幣這樣的一種虛擬貨幣之崛起,實不難理解。
貨幣的信用,原則上建立於可預測的發行量但是二○○八金融海嘯後的QE,造成紙鈔空前的氾濫彭博彙整數據顯示,美國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自二○○八年的九千億美元,擴大為現在的四兆五千億美元,是海嘯發生前的五倍在此同時,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也是翻了五倍成為四兆五千億美元歐洲央行擴大為四兆四千億美元;若再加上英國、瑞典等國家的QE,這幾年間全世界增加的紙鈔達十幾兆美元,著實驚人!
實體貨幣浮濫發行之下,以「固定發行量」著稱的比特幣,自然有其本質上的吸引力;尤其,正因為比特幣不是任何一個國家發行的貨幣(也就是所謂的去中心化),人們才信任它的發行數量不會受到人為(及政治)的干擾;也因此有愈來愈多人,對虛擬貨幣的信心反而超過實體貨幣(比特幣的總產量共為二千一百萬枚,將在二一四○年前依密碼方程組全部產出)。
不過當然,比特幣的未來,絕對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隨著交易量的擴大(目前每日平均交易筆數卅萬筆,日均交易額三億四千八百萬美元,市值四百六十億美元),作為運算基礎的區塊鍊,有其挑戰;然後具替代效果的其他各種虛擬貨幣,也對比特幣造成威脅例如以太幣今年以來上漲為四十二倍,遠勝比特幣的三倍,就是一個例子。因此,即使比特幣具未來性,它的風險是絕對不容忽視的!
(作者為香港北威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