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經濟/數位經濟崛起 政府不能忽視

.聯合報社論..兩岸走入以所謂民意為號召的冷對抗
.聯合報黑白集.死在最不應該的地方
.經濟日報社論.數位經濟崛起 政府不能忽視








經濟/數位經濟崛起 政府不能忽視


2016-10-12 00:33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已經通過營業稅修法草案,未來跨境電商在台銷售勞務必須繳納營業稅。相較於西方國家,此舉已經嫌晚,但總算邁出了第一步。台灣的傳統經濟結構已後繼無力,開創新經濟發展模式是擺脫泥沼的唯一方向;如何建立有利於數位經濟又能維護公益的治理架構,不再是前瞻性研究的題目,而是具有急迫性的優先議題。
數位經濟有很多種定義及同義詞,但簡單說,指的是以網際網路為基礎,透過固網或行動上網設備進行的經濟活動。這幾年除了大家熟知的線上購物或訂房、買機票外,數位經濟早已蔓延到所有的商業活動領域,連新聞傳播也早已透過各種載具快速崛起。現代人即便是醫療、教育到停車或颱風資訊,都要靠App。
數位經濟的最大特徵跟網際網路幾乎一樣:無所不在、隨時服務、沒有國境,也因此數位經濟的市場範圍是由語言、喜好、習俗來界定,而非國家。這使得數位經濟與數位貿易幾乎無法劃分,例如台灣的KK Box在東南亞有廣大的用戶,中國淘寶網商家也絕不排斥來自台灣的訂單,在這種是本國或者是外貿市場很難區分的時代,也意味著即便是三人的微型企業,也有把全球當市場的機會。
按麥肯錫全球學院的研究,2015年時全球數位資訊流動背後的經濟價值高達2.8兆美元,首次超越了商品貿易值。美國商務部也估計2014年時美國以數位方式提供的服務已占全體服務貿易的一半,而且貿易順差高達1,590億美元(同年度傳統貿易逆差則為5,050億美元)。雖然重要性已然顯著,但其實數位經濟只是在嬰兒期,例如2016年時在Google或Apple平台的App數量各約200萬,但國際機構預計到2020年時會成長到至少500萬。
先進國家都很重視數位經濟的發展。英國為此設置了「數位經濟大臣」,澳洲過去也曾成立寬頻與數位經濟部。台灣產官學談數位經濟也有相當時日,但主事者多只有「數位經濟=線上購物」的認識,且構想也多過行動。
所以現在是討論成立「數位經濟部」的時候了,雖然還不可能落實,但能突顯出其重要性,以及現有制度的落伍。
比方說,要協助數位經濟發展,了解現況是第一步,但很遺憾的是,我國迄今除了非常狹隘的線上購物及銷售統計外,別無其他數字。統計數位經濟確實困難,但國際間已有許多嘗試。我國既不知數位經濟的規模,也不知誰受惠誰受衝擊,更不了解業者在虛擬世界跨越國界時的困難及障礙。然而數位經濟跨越各行各業,統計調查由誰負責就可能吵翻天。
再者,數位經濟不是單純的商機及貿易利益,更代表著許多法律/社會制度的改變及公益維護的影響。例如數位經濟沒有國界,但國家安全、個資安全卻須以國界為屏障,又如隱私權侵害或消費爭議,更是輕易就涉及三四個國家管轄。國際上已經出現尋找新治理機制的過程,去年歐盟法院判決美歐資料跨境移動協定無效、今年歐盟律師向法院要求臉書的個資必須儲存在歐盟境內,而韓國要求Google地圖的伺服器必須在韓國境內的爭議迄今未解決。台灣對這些議題,幾乎沒有想法,遑論立場或未來推動方向,才會發生Google地圖讓飛彈陣地一覽無遺這類事件。
跨境電商開始課稅,是新治理結構下很小且很容易做的一環,因為租稅制度只涉及財政部,但諸如國安、個資及跨境消保等問題,若非跨越好幾個部會,更可能根本沒有主管部會(例如跨境個資傳輸限制、跨境消保)。更令人擔心的是,部會首長無法忘情於過去的成功方程式,無法真正認識數位經濟的價值及挑戰。確實現在要成立「數位經濟部」是癡人說夢,但如何拿出有效的管理和輔導措施,才是政府最嚴肅的挑戰。

聯合/死在最不應該的地方


2016-10-12 00:33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小學童受傷死亡,是一悲劇。若再揭露出這孩子是家暴受害者,被政府安置於育幼院,結果反在育幼院遭輔導員重摔致死;幼童逃離家暴,反而迎向死亡。這種個案,令人無言以對,是蒼天不仁,或竟是體制殺人?
何姓男童案,看似輔導員「失職」、「情緒失控」,指向個人過失。但對照媒體整理出歷年各收容中心和中途之家發生的脫序、虐待事件,加之南部某特教學校曾長年發生一百多起集體性侵的驚人紀錄,凸顯出台灣這些收容和特教機關的結構問題。這不是一二人的過失,其中必然存在資源不足、人謀不臧、政策輕忽等問題,是從上游到下游「一條鞭」式的錯誤造成悲劇不止。
一名男童之死,死在最該保護他的人之手,死在最不應該的地方。這故事作為冰山一角,還映照出其他什麼問題?
某個角度來說,這是台灣通病的寫照:政策口號何其漂亮,執行面的黑暗殘酷卻乏人聞問。和這名家暴受害卻「安置」致死的男童比較,最近各地動物收容所傳出撲殺率暴增的新聞,起源竟是動保法修法號稱「零安樂死」的政策施行在即;各地方收容所擔心未來應接不暇,乾脆先行下手屠殺。
陳義過高的零安樂死政策,卻無合理資源支援,反而變成流浪動物遭大屠殺的輓歌前奏。
死了一個本來就受家暴的男童,死了成千上萬隻本來就被棄養的流浪動物。執政者洋洋自誇的政策,竟是如此結局,偽善莫此為甚!

聯合/兩岸走入以所謂民意為號召的冷對抗


2016-10-12 00:33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總統蔡英文10日在國慶發表演說,重申「維持現狀是我對選民的承諾」,並呼籲中國大陸當局,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記者楊萬雲/攝影)

從五二○就職到雙十國慶,北京翹首期盼的無非「九二共識」四字,但眾人亦皆知蔡英文不可能說出這四個字;「未完成的答卷」,在她國慶文告後可算是塵埃落定。北京當然了然於胸,沒等到所要的答案,於是乃有一番「歷史大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疾言厲色。
蔡英文豪氣干雲地說,「只要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什麼都可以談。」她當然知道,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談的臺子。這番表露,就只剩一個蒼白而空洞的姿態,只為自己保住一點和平的名聲。
蔡英文不談「九二共識」的內裡,並不像陳水扁那樣只為計算選票,而是出於政治意識形態,認為兩岸是互不隸屬的兩個國家,而「九二共識」先陳明「一個中國」,她自然不能接受。
但蔡英文也應該知道,她堅持固守的這一條戰壕,接下來將是艱險多舛、甚至是烈焰遮天。因為,北京的耐心不可能無限展延,在她拒絕答卷後,兩岸關係可能進入新的階段。五二○到雙十國慶,若稱之為「冷和」階段;接下來,則應該是「冷對抗」的關係。令人憂心的是,「冷對抗」也有上升為「熱對抗」的風險。
兩岸如今不只陷入僵局,更進入了相互以「民意」為號召的對抗。蔡英文在國慶前接連接受《華爾街日報》等外媒訪問,都訴諸「民意」,表明不會屈服於中國壓力;而國台辦的回應也援引「民意」,聲稱「不要低估大陸十三億多民意的堅定決心。」
這次國慶演說亦然,蔡英文再度張揚民意。國台辦也毫不含糊地再次表明:「有十三億多中國人民的強大民意做後盾,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
兩岸各自召喚某種危險的所謂民意,以求在氣勢上恫嚇對方;但是,民意的怒潮卻可能因為這種刻意的政治召喚,而變得日益攪動、翻騰、對立。
另一值得關注的是,這次國台辦對國慶的回應,再次出現了「國家統一」的字眼。前一次,在十天前,出現在國台辦回應蔡英文「力抗中國壓力」言論的簡短聲明中。而兩次談及「國家統一」,都說這是歷史的必然或潮流。
過去,北京為避免刺激台灣脆弱敏感的神經,甚少使用「統一」的字眼,甚至連「一個中國」都迴避,而以「九二共識」取代。近期頻密地出現「國家統一」文字,表明北京已不再顧忌,認定「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既已難以期待,今後必須「寄希望於中國人民」。
在馬英九的任內,北京自認以各式協議與政策惠台八年,台灣的人心卻與大陸愈行愈遠,竟然選擇了蔡英文。而蔡英文上任後,卻又屢次以「民意」作為與大陸對抗的籌碼,讓大陸深感挫折。這使得一向少談、甚至避談「民意」的北京當局,如今也加入了「民意」的大合唱,高喊「十三億多中國人民的決心」。
經過這次國慶演說,北京對蔡英文回到「九二共識」徹底絕望之餘,很可能藉此進行廣泛而深層的路線檢討,並可能作出歷史性的戰略轉向,從長年的「羈縻」思維,走向「圍堵」策略。如此轉向對中共具有巨大的誘惑,一方面中國大陸的整體力量仍在上升,令它更為有恃無恐;一方面則認為台灣已到難以理喻的地步,竟連「九二共識」都峻拒。
果真如此,兩岸關係在蔡英文這篇雙十告白之後,將墜入一個悲觀的走向。蔡英文雖留下了一絲細微的線索,宣示「什麼都可以談」,但她在北京的眼裡履歷甚差,北京從五二○就繃緊了神經,不願掉入她的文字迷陣中。這次「什麼都可談」,勢必一樣被認為不過是在故布疑陣。
無論如何,注定在兩岸繼續失分之後,蔡英文挽救經濟的嘗試也將更為吃力,而她所召喚出籠的抗中民粹,則不無可能調過頭來撲向她自己。

去梯言/宋楚瑜的老面子

.錯錯錯, 爆爆爆! 三星呷緊弄破碗
.國家恐怖主義橫行 人民如螻蟻
.去梯言/宋楚瑜的老面子
.扁「四不」跳票 蔡「四不」…
.賴清德主持升旗…藍綠都愛中華民國
.聽證變偵查 黨產會越法踰矩
.台東淪孤島…還屬於台灣嗎
.博弈救澎湖? 福利先公證吧
.給青年希望 掃毒聖戰才會贏







去梯言/宋楚瑜的老面子


2016-10-12 00:28聯合報  公孫策

蔡總統國慶講話重申「新四不」,北京旋即回應「新三不」。這一來一回看出來,雙方的節奏完全相反。好比打桌球,北京打的是近檯快速回擊,讓對手始終忙於應付,期待對手忙中出錯;蔡英文打的則是遠檯削球,磨對手的性子,期待對手沉不住氣,就容易觸網失分。
當前的兩岸關係於是進入沉悶的來回對抽,有可能出現的變化,要到一個多月之後的APEC經濟領袖會議,宋楚瑜有沒有可能進場。
宋楚瑜本人對此說了:「大陸如果連宋楚瑜都不能接受,兩岸還有和平發展的願景嗎?」這是隔海對北京的喊話:「老朋友要來了,給個面子可以嗎?」
這番喊話有多少成算?宋楚瑜跟中共高層的個人交情,又能不能力挽狂瀾?
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趙勝,曾經在兩千多年前,以個人交情力挽狂瀾:
秦國在長平之戰大勝趙國,秦軍乘勝包圍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帶了門客廿人前往楚國郢都,透過春申君面見楚王,又靠著門客毛遂勇敢面折楚王,於是楚王命令春申君領兵救趙。同時間,魏國的信陵君盜了魏王兵符,發兵救趙。楚魏救兵到達,秦國於是退兵。
古今情境雖然殊異,可是「硬道理」卻不變:平原君有他的個人國際關係,然而,一項重大國際任務,卻不是平原君單人匹馬,就憑老面子而得以完成。平原君有財力養士數千,門下能人不乏;可是宋楚瑜在野已久,不可能有整齊的外交團隊,此番若能遠赴祕魯,蔡政府能給他多少外交方面的幕僚和行政支持?總不能期待宋楚瑜有三頭六臂吧!
前述故事有個插曲:在楚魏救兵到達之前,邯鄲城情勢危急,一個年輕人提醒他「閣下是因為有趙國才有榮華富貴喔」,於是平原君散盡家財招募勇士,組成敢死隊,一舉將秦軍打退卅里,才撐到救兵到達。
而盜取兵符救趙的信陵君,事後不敢回去魏國。十年後秦兵攻魏,情況緊急,門客毛公、薛公提醒他「因為有魏國,閣下才能名重諸侯喔」,信陵君聞言,即刻上車趕回魏國,並號召諸侯聯軍抗秦。
這一次,如果北京給了宋楚瑜面子,他順利到了祕魯,進了APEC會場,甚至舉行了「宋習會」。在意氣風發之時,切莫忘了「因為有台灣存在,才有你老宋喔」。

錯錯錯, 爆爆爆! 三星呷緊弄破碗


016-10-12 00:28聯合報  趙坤茂/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三星宣布暫停生產Note7。 中央社


這一個多月來,Galaxy Note 7手機一再爆炸,即使緊急召回更新後,號稱安全的新版手機仍舊事故不斷,令消費者信心全失,怒火一觸即發。在這波連環爆後,三星終於宣布無限期中止生產Galaxy Note 7,再加上一些補償配套措施,希望能挽回岌岌可危的信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更何況是威力十足的爆炸呀!當前手機俯拾皆是,像Note 7這樣有爆炸隱憂的手機,就如同不定時炸彈般,隨時隨處可能引爆,個人臀部開花事小,萬一飛航途中或煙火管制區域爆炸,後果不堪設想。
爆炸原因目前仍未完全釐清,可能是單一零件電池短路的問題,也可能是晶片電路板的系統設計問題。一個手機在設計製作時,嵌入了爆炸因子,就是一項錯誤;在品管監控時,未能適時糾正,又是另一項錯誤;當發生爆炸事件後,其補救仍未到位,更是再一項不可原諒的錯誤。三星在此番事件中連三錯,應是各個環節落漆的冰山一角。
俗話說:「呷緊弄破碗!」正應了這次三星趕在iPhone 7前倉促推出Note 7的慘烈狀況,在未能完整測試前,豈可為商業競爭而匆匆上路,害人終會害己啊。
當然,現今科技發展迅速,系統設計的完備性驗證並不容易,一旦測試資料的廣度或強度不足,就可能埋下錯誤因子。因此,這些年來,從飛機、汽車到手機,都不時出現召回補救的事件,但像這次Note 7召回仍出錯,甚至要求使用者關機,還真前所未聞,離譜到了極點,可說影響消費者至鉅。
三星除了要徹底檢視爆炸原因外,還得對各項測試的數據報告重新驗證,避免有造假的弊端。如果是晶片設計的系統問題,對於補強後的系統務必要經過千錘百鍊後才能重新推出,不要再因搶快而忽略了最基本的安全認證。
現在人手一機,而且均已機機相連,手機安全的控管一點也馬虎不得。想像一個場景,當手機系統出現重大漏洞,使得有心人士可以遠端操控,並進而選擇在同一時刻引爆所有被侵入的手機,這將是何等的災難啊。
這些年來,手機廠不斷推陳出新,愛鮮一族換機毫不手軟,年年換手機者大有人在,這次三星的新款手機爆炸事件,也讓愛鮮一族吃到苦頭。據說有不少手機的電池續航力在兩年後會下降許多,逼得使用者不得不換手機,這實在不是道德的商業模式。我比較幸運,現在的手機用了三年還可勉強撐著,但前陣子出了點觸控問題,找了幾家專業維修商家才將問題解決,讓我徒呼負負。
最近,乖乖發威,連打流感疫苗都出乖乖包。或許三星應和乖乖合作推出「乖乖打手機,爆炸不再來」的防爆聯名包,趕快走出爆炸事件的陰霾。

聽證變偵查 黨產會越法踰矩


2016-10-12 00:28聯合報  羅傳賢/警大法律系兼任教授、立法院前法制局長(台北

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日前舉行首場聽證會,未經預備聽證,即進行委員和專家學者輪番詢問中投公司董事長及證人,引起證人質疑聽證被濫用為「偵查庭」,並退席抗議。黨產會有越法踰矩之嫌,值得深究。
依不當黨產處理條例第十四條,不當財產的認定處分,應經公開聽證。依現行法制,聽證權又分為聽證與公聽會。前者即機關在作出處分前,舉行辯論、交叉詰問,使當事人能對特定事實進行質證、辯駁的正式程序,屬準司法性質,其與司法追求個別正義,須靠嚴格的訴訟程序有別;而後者僅為追求民主正當性,廣泛聽取專家學者、利害關係人、團體或政府代表諮詢意見的手續,屬非正式。黨產會邀請專家參與意見,卻讓他們越俎代庖,輪番上陣詢問其他證人,故意小題大作,將聽證混淆為公聽會,並達公審目的,即有違公益原則。
職能分離為確保聽證公正的原則,即機關在同一案件中從事調查取證、主持聽證與行政決定的人員三者間,應彼此獨立,各司其責。其中主持人更應本於公正超然的基本立場為之,以確保當事人的權益,維護機關的威信。基此,在實務上,為免除球員兼裁判的疑慮,各機關大多選聘律師、教授或退休公務員兼任聽證主持人。然此次黨產會的聽證會係由其主委親自主持,違反了職能分離的原則。
在進入正式聽證前,為議定聽證進行、釐清爭議點及提出證據,主持人得召開預備會議,以彈性協商解決爭端,促進行政效率,美國就將其比喻為「最重要的武器」。然此次黨產會卻忽視預備聽證的功能,使當事人或證人在爭點及資訊不明下出席,造成不知所措,權益受損。
聽證另一功能,係給予當事人申辯權的充分行使,即聽證主持人應當將調查所發現的證據、統計資料、行政檔案與紀錄、官方認知或傳聞證據等,分別於聽證中提示給當事人表示意見或辯駁。然此次聽證並未給當事人充分質證的機會,如何詳盡調查,而發現真實?
黨產會並非組織基準法所定的獨立機關,負有更大的政治責任,為增進人民的信賴,其處分前的聽證絕不可恣意專斷。

葉銀華/經濟露出曙光了?

.葉銀華/經濟露出曙光了?
.馬凱/脫中之台,可比脫歐之英?
.林中斌/顛覆傳統的美國大選
.王健壯/凱達格蘭大道上的愛麗榭宮
.嚴震生/打臉諾貝爾獎,哥倫比亞人民要戰爭?
.孫維新/羅塞塔號任務的絢爛終結!
.趙春山/談判代替對抗 突破兩岸僵局







葉銀華/經濟露出曙光了?


2016-10-12 00:29聯合報  葉銀華

台灣的出口金額在連續衰退十七個月後,今年七月、八月都較去年同期有小幅成長,政府因此認為經濟成長稍微露出曙光。然而近來國際組織所公布的數字,台灣經濟仍然面臨很大的挑戰。
國際貨幣基金(IMF)日前發布全球經濟展望,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三點一%,明年預估為三點四%;而台灣今、明兩年的經濟成長率僅有一%及一點七%,在亞洲四小龍墊底。四小龍中,南韓表現最佳,今、明兩年的經濟成長率分別為二點七%、三%,其次是新加坡的一點七%、二點二%,香港則分別是一點四%、一點九%。台灣人均所得在四小龍排最低、經濟成長率也最低,這是不好的警訊。
再者,聯合國最新報告,受到不景氣影響,外人投資轉趨觀望,去年台灣外人直接投資廿四億美元,年減十四點九%,連二年衰退,也創下四年新低,在亞洲四小龍中同樣繼續敬陪末座。同時,世界經濟論壇於九月底公布最新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在「法規鼓勵外人直接投資的程度」大退步卅七名,在一三八個受評比國家中排第八十七名,幾乎落入後段班。
就刺激經濟的貨幣政策而言,中央銀行從去年九月連續四季降息後,今年九月底決定不再降息!台灣的利率水準已經過低,資金相當寬鬆,使得貨幣政策的效果已經到極限。其實,長期寬鬆貨幣政策,本來目標是想刺激實質投資增加,但是此效果並沒有顯現。若再降息將使得資金的價值越低,不僅存款戶利息收入日減,也將使銀行放款利率不斷下殺,不利於銀行的風險定價與風險控管。因此,本文支持央行採取不再降息的政策。
在貨幣政策已經無計可施下,擴張財政政策成為刺激經濟的重點。我們一直強調目前台灣經濟急需振衰起敝之策,如果要增加稅負優惠,則應該針對所有產業在台灣的投資,而非是某些特定產業,如此一來比較具有普及性,對就業機會、全民所得提升比較有助益。
再者,若由政府主導擴大投資方案,國有企業增加投資也是如同擴張的財政政策。就政府擴大投資方面,國發會日前公布三千四百億元方案,明年度實際推動部分有限。而國有企業過去幾年更在核四停建與環保抗爭下,諸多重大建設相繼延宕,去年國有事業投資金額創下二○○六年以來新低。因此,政府必須在顧及投資需求與效率下,強化公共支出與國有事業投資的執行率。
再者,外國直接投資在台灣大幅下降,亦使台灣投資減少。政府應該增加外國直接投資,例如:讓外資來台設研發中心、設立公司應是努力的方向。最基本的還是改善投資環境,從檢討現行環評制度著手,並修改對外人稅制、增加來台誘因,同時政府要落實各部會海外招商的成效。
目前總統與行政院長定位政府是解決問題的政府,然而我們發現政府現在是急迫想處理眼前爆發的紛爭,但愈急可能導致政策下達有過度反應或思慮不周之處。政府目前最重要解決的問題是拚經濟!我們強調民眾最終在意的是經濟成長,而非現在的紛爭個案。蔡總統每周一召開的「執政協調會報」應轉向於經濟發展議題。
(作者為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