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4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何不讓自經區成為前瞻亮點?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酬庸只是「敗戰內閣」最小的問題
◆  聯合報黑白集/通關密碼一四五〇
◆  經濟日報社論/何不讓自經區成為前瞻亮點?






經濟日報社論/何不讓自經區成為前瞻亮點?


2019-03-23 23:4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15個在野黨執政的縣市,聯合要求國發會支持「自由貿易經濟特區」,遭到國發會冷回應:若和民國102年(2013年)的「自由經濟示範區」類似,就無重啟舊案之必要。事實上,從韓國瑜市長提出「自由經濟示範區」構想後,立刻遭到蔡政府相關部會輪番打臉,連稍作研究都興趣缺缺,讓人深感蔡政府的「政治性」遠高於「專業性」。蔡政府若有足夠智慧,應好好研究一下,也許可將高雄自經區納入擴大版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帶動南部甚至全台發展;在地方和中央雙贏之下,應該有機會爭取到更多中間選民的選票。
自由經濟示範區」本質上就是一種「經濟特區」(special economic zone, SEZ),也就是提供某地特殊經濟待遇,來提振當地和鄰區發展。這其實不是新的概念,早在13世紀法國馬賽港,就已成為「自由貿易港」,提供貨物在港口進出(但不入境)的免稅待遇。15世紀德國北部的漢薩聯盟也提供漢堡和布萊梅自由貿易港區
17到19世紀,荷蘭和英國也將其部分殖民地港口打造為自由貿易港如直布羅陀、亞丁、香港、新加坡、檳城。二次戰後,巴拿馬科隆自由貿易區成為拉美的著名地標,愛爾蘭的香穠發展區在民國48年(1959年)更成為依賴機場而成的自由貿易區。民國55年(1966年)高雄加工出口區更結合了製造和自由貿易,促成了台灣經濟起飛,也讓經濟特區從此風靡全球。
世界勞工組織ILO統計,民國75年(1986年)有176個經濟特區分布在47國中;到民國84年(1995年)急遽上升到500個,且在民國95年(2006年)已超過3,500個、分布在130個國家;ILO在民國104年(2015年)估計全球已有4,500個之多。目前大量設立經濟特區的主要是中國大陸、埃及、印尼和菲律賓但連愛爾蘭、紐西蘭和美國等先進國家也有,且出口數量也相當龐大。
經濟特區的型態和功能也不斷演化,從早期的自由貿易港、加工出口區、保稅區,到後來的科技園區、創新特區、邊境特區,到近來東南亞盛行的區域經濟走廊,在在展現全球過半數國家都寄望它們能滿足某些功能,如出口、就業、外匯、創新、區域發展、結構轉型等。當然,即便在提供租稅優惠、基礎設施、行政簡化、資金借貸、報稅協助之下,經濟特區也並非都能成功包括區域選擇、法令規章、行政支持、薪資優勢、績效要求等,都會影響到特區的成敗。而若能搭配「區域貿易協定」(RTA)的國家間相互免稅,就更能降低成本和風險,帶來創新綜效而更容易成功;這也是亞洲的經濟特區通常表現優於非洲的原因除了非洲最成功的模里西斯)。
台灣在民國79年(1990年)代中期提出了頗令韓國緊張的「亞太營運中心」計畫,但因「戒急用忍」、兩岸並未三通而失敗後,已經20多年沒有令人矚目的發展計畫。「桃園航空城」原來有機會成為發展亮點,但企圖心太大、規模擴大,成為炒地皮標的,加上無法解除某些疑慮而胎死腹中,讓國際對台灣經濟前途看淡,跨國投資過門不入
若「高雄自由經濟示範區」能讓朝野理性討論、好好規劃,可以是個中央和地方攜手合作,讓台灣經濟再次攀上國際的機會,值得朝野再思量。
國發會陳美伶主委反對的重要理由,說台灣的「經濟自由度」已名列全球第十、足夠開放,沒必要再設特區。其實此話只對了一半,因台灣的經濟自由是排除對中國大陸開放的也因兩岸對抗而缺乏東亞各國都有的大量自由貿易協定」,導致跨國投資捨台灣而就大陸或東南亞,「自由經濟示範區」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扭轉目前台灣缺乏「自由貿易協定」的劣勢,妥善規劃下將可成為台灣下一波經濟成長的重大激勵,此事正嚴厲考驗著蔡政府和執政黨的最高智慧。







聯合報黑白集/通關密碼一四五〇


2019-03-24 01:0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招標小編是為了澄清假新聞。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顯然至今仍不明白,「二五○」這個數字為何會掀起韓流,釀成「搶菜攤、丟江山」的風暴。同樣的道理,「一四五○」很可能成為下一個扳倒民進黨政權的「通關密碼」,也就不難想像。
藍軍指責農委會花一,四五○萬元招募四名專責小編,換算起來,一個小編月薪近十六萬元。面對質疑,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無意說明原委,卻高調喊話若再有媒體說「農委會養網軍」,一定提告
主委官威好大,果然讓許多小民害怕。現在,大家都不敢直說「農委會養網軍」,改用「一四五○」作為質疑政府養肥貓禁衛軍的通關密碼
農委會有沒有編預算招小編,原本很容易釐清既然敢編預算,自有向國會和人民說明的責任但是,農委會卻以關係「廠商隱私」及「智慧財產權」為由拒提供,理由未免太奇怪。陳吉仲把「告媒體」的力氣拿來說明,不是很簡單的事嗎?
陳吉仲至少應說清楚,「網路小編」和「養網軍」的差異何在?若是小編留言,至少可讓人辨識誰在講話若要代表農委會發言,為何不能自己來,卻要招標外包
去年的高薪實習生事件,吳音寧面對年薪二五○萬元的指控也不想說清講明,而是聲明會提告反擊結果,立刻被算出一年實拿二四八萬元,反讓「二五○雪球」越滾越大。硬拗的結果,是被民意沖垮
好啦!農委會真的、真的沒在養網軍,但你必須知道「一四五○」更無法無天。







聯合報社論/酬庸只是「敗戰內閣」最小的問題


2019-03-24 00:5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蘇貞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九合一敗選,蔡英文總統改組內閣,由新北市長敗選的蘇貞昌出任行政院長,高雄市長敗選的陳其邁擔任副院長,台中市長敗選的林佳龍出任交通部長。「敗戰內閣」之名,不脛而走。後來,蘇揆又提名雲林縣長敗選的李進勇出任中選會主委;最近,更核定彰化縣長敗選的魏明谷擔任台灣自來水公司董事長。至此,可謂敗選隊伍全部到齊
事實上,二月中已傳出魏明谷將接掌台水的消息,其後長達一個多月未正式發布。外界原本好奇,是否因為魏明谷與台水毫無淵源,此一人事酬庸色彩過重,高層唯恐受到批評而收回成命。結果證明,認為蔡政府「擔憂外界批評」的想法純屬多餘,蔡政府的人事酬庸已到了毫無保留、不畏人言的地步
政治酬庸應該批判,卻非民進黨獨有,藍綠執政均有類似情況與過去不同的是,「敗選者被大規模酬庸」,可謂絕無僅有。即便在威權時期,國民黨政府也不敢一次將大批選戰敗將集中安插於內閣中。民進黨的作法,雖未必絕後,但絕對是空前的
民主政治就是民意政治,既然已遭民意否定,轉眼間卻被授予更大的政治權柄,「選贏當縣市長,選輸當院長部長」,這是何等荒謬的邏輯這不僅違背政治倫理,也是視民意如無物。由於如此錯亂的權力授受,經民意肯定的首長,在行政院會上反而必須獲得敗選者的「核可」才能推展政務,這又是另一荒謬場景。
如果說蔡政府組織這支「敗戰部隊」占據高位,是故意要來激怒選民、向對手示威,恐未必盡然。更大的問題,或許是主政者的眼光跨不出黨派,或民進黨人才庫已經枯竭蔡英文的首任閣揆是出身學界且有政務官歷練的林全,第二任閣揆是民進黨的「明星市長」賴清德,儘管兩人執政都製造不少爭議,但至少稱得上是「一軍」。而蘇貞昌不僅幾已淡出政壇,且是選舉新敗的「大老」;這是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已一目了然。
這種人才枯竭的問題,也發生在內閣部會的首長更替新任農委會及環保署長都是直接由副署長升任,教育部長則是舊部長回鍋。「官不聊生」的窘境,甚至超過馬政府最後的看守內閣時期。之所以走到這樣的境地,除了民進黨本身善於政治卻疏於專業、工於選舉卻拙於治理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民進黨重新執政後的諸多作為皆在「操弄政治」,而非治理國政在這種情況下,民間才德之士當然望之卻步
這種情況,在幾個「獨立機關」的表現最為明顯。例如,中選會前主委陳英鈐雖是學者,立場卻是偏綠;他在「公投綁大選」與民間團體多次交手,明顯偏頗袒護民進黨;但選後他仍被民進黨指為「戰犯」下台。另一個懸缺達半年的促轉會正副主委,因「東廠」標籤已無法清洗,迄今找不到接任人選。
民進黨的執政作風,不僅一再將行政部門「政黨化」,更把「獨立機關」當成自己的鬥爭工具除了中選會和黨產會,最近蘇貞昌批評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誰都管它不到,它也什麼都不想管」,意在壓迫NCC取締批評政府的媒體。倘若NCC主委也因此去職,其接任者除非是有意當綠營打手的政客,又有什麼專業清流願意接此工作?由此看,會讓敗選政客李進勇擔任中選會主委,也就不讓人意外了
總結而言,以「酬庸」來批評這個「敗戰內閣」,已非貼切的形容原因是,「酬庸」只是這個政府最小的問題,它根本已不在乎自己的形象和職能。蔡英文最近提出了當總統的「三條件」,其中之一是「領導力」。但她短短三年就淘盡民進黨的人才庫,視民意與責任政治於無物,把國家公器當成對付政敵的工具。這種領導力,也就只有「敗戰內閣」足以匹配了。

【重磅快評】民進黨再怎麼無能 也別把台灣賤價低賣

◆  【重磅快評】民進黨再怎麼無能 也別把台灣賤價低賣

◆  【重磅快評】國防部對「超狂女軍官」該表態嗎?
◆  【即時短評】韓國瑜參選總統有3難題 掌握民心是關鍵
◆  【即時短評】蔡英文拚外交 賴清德忙消「獨」
◆  【重磅快評】賴清德開打!驚見蔡英文原來是不同量級
◆  【重磅快評】日韓兩國反目,誰漁翁得利?
◆  【即時短評】蔡英文「出口轉內銷」為初選加分
◆  【即時短評】大是大非…韓國瑜做好一戰準備
◆  【重磅快評】賴清德參選的道理 不堪蔡英文輕撥兩下?
◆  【即時短評】民進黨全黨救一人 國民黨一人亂全黨
◆  【重磅快評】梅毒給柯P處理 台獨留給韓國瑜解決?
◆  【重磅快評】初選自打臉 國民黨令人嘆為觀止
◆  【即時短評】黨內喊團結 忘了民主怎麼寫
◆  【重磅快評】胖周瑜為韓國瑜代言不選總統?到底演那齣
◆  【重磅快評】改建拒外界意見 這是崇高的故宮態度?
◆  【重磅快評】賴清德叫陣韓國瑜 2020「功夫」政壇版?
◆  【重磅快評】不是要打敗蔡總統?賴清德的誠實與不誠實
◆  【即時短評】蔡英文年初撿到槍 蔡賴對決勝負仍難料
◆  【重磅快評】「兩皮院長」蘇貞昌?
◆  【即時短評】賴清德誇韓國瑜百年奇才 英柯被邊緣?
◆  【重磅快評】蘇貞昌的「土地換鈔票」是五鬼搬運嗎?
◆  【即時短評】兩個太陽浮檯面 英賴互動有跡可循
◆  【重磅快評】賴清德拋直球對決,藍營還在自嗨








【重磅快評】民進黨再怎麼無能 也別把台灣賤價低賣


2019-03-24 18:38 聯合報  主筆室
高雄市長韓國瑜22日晚間會見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取自香港中聯辦官網)


高雄市長韓國瑜拜會港澳特首,接受大陸國務院在港澳特區聯絡辦公室主任宴請,接待規格前所未見,但台灣內部反應卻是陳腔濫調,民進黨準備的紅帽子粗製濫造,指控韓是一國兩制代言人、賣水果丟主權。這種論述讓人看到民進黨對中共統戰的驚懼,已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他們相信幾十億台幣的訂單就足以改變民眾國家認同,這不是修理韓流,是羞辱台灣人民。
蔡英文總統在帛琉說,中聯辦是中國在香港實施一國兩制的重要機構;安排韓國瑜拜訪,很難排除是在製造一國兩制的氛圍,不清楚韓有無這樣的警覺。
這話令人聯想到晚清中國民智未開,政府仇洋,舉國上下排斥西方文明,怕洋人藉蒸氣火車噴煙吃人,官府在京城帶頭拆鐵軌,怕洋人從照相機攝人魂魄,於是禁止相機入紫禁城。高雄市長走進中聯辦喝口茶、吃頓飯就能混淆國際視聽以為台灣接受一國兩制、密商賣台執政黨若非腐敗如慈禧朝局,不然就是神化中聯辦實力勝過解放軍
中共對韓國瑜在港澳的接待安排當然值得關注,習近平推「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究竟是何盤算布局,朝野不妨藉韓流出擊看個端倪。韓是民選首長,如果表現有失主權尊嚴,無異自掘墳墓,別說總統大選,明年就等著被罷免市長,按理民進黨高興都來不及;但若韓找到正面應對「一國兩制」之道,人民免於掃帚抗暴,又能安居樂業,恐怕這才是民進黨憂心所在。
客觀看韓國瑜港澳行,中共中央的操盤確有別於過去,有三個層面值得觀察一是彈性。韓在港澳公開處皆可見民眾持國旗,未受打壓;兩地中聯辦發出的會談稿除宣傳主權回歸後的進步成長,雙方肯定密切交流之外,完全不提「一國兩制」,大家心照不宣,互留交流餘地。
再者是開放。前中共總理錢其琛在港澳回歸前各提出七點,規範特區涉台問題原則與政策,中聯辦在特首身後影武多年,即使是馬政府兩岸友好,中聯辦也未浮上檯面。這次開大門走大路接待韓國瑜,不排除未來中共在港澳將提出更多具體項目推動一國兩制,中聯辦將發揮更積極的協調總承功能。
三是距離。港澳特區是一國兩制櫥窗,但中共為避免台灣當局及民間組織影響特區治理穩定,刻意保持台港澳距離,政治鮮有往來,經濟在三通後中介角色淡化。這次藉與高雄市建立密切經貿關係,兩地政經圈打通關節,尋找互利合作機會。中共鬆綁台港澳三地交流,從高雄作起點,若有所成,勢將輻射其他縣市。其中效應未必盡如中共所想,台灣力量會給港澳帶來什麼影響,不妨耐心觀察。
中共對台推動「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不會因為台灣政黨輪替與否改變,如何與大陸和平共存始終是台灣不可迴避的生存課題,民進黨要築牆關門,其他政黨或政治勢力也可以另有主張,出路是在對抗還是交流過程中創造出來,經過這些年的比較,人民已有判斷的智慧。

名家縱論/務實的政治工作者\星期透視/從脫歐到拖歐:分裂的英國與民主的糾結

udn 論壇報

◆  大屋頂下/兩岸關係的存量與增量
◆  星期透視/從脫歐到拖歐:分裂的英國與民主的糾結
◆  名家縱論/務實的政治工作者
◆  我們引以為傲的民主呢
◆  畫中有話/發大財還是夢一場?
◆  瀕危的唯一國立醫大
◆  別再讓交安淪為一場空談
◆  混水摸魚 誰能得利
◆  黔驢技窮的民進黨
◆  漫畫/同舟不共渡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務實的政治工作者


2019-03-24 00:38 聯合報  蘇永欽(作者為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2020總統大選藍綠初選開打。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登記參選後,與蔡英文總統從戰友變成競爭對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依前年大法官解釋和去年公投的結果,提出有關同性婚姻的專法,在任何法治國家都是分內之事,偏偏他要破天荒安上一個「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除了表明行政院協調正反意見已用盡洪荒之力外,既沒有在立法院增加任何支持票,也沒有在民間社會消弭任何反對聲音,結果只招來反對黨的公投第十二案施行法」,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但法律名稱向來具備的告知功能不見了,民眾找法的障礙平白增高了,這就是總統稱頌的政治典範
同一位行政院長公開指責獨立機關沒有管好假新聞,他舉的例子卻剛好證明,自由言論市場基本上還是可以快速耙出真相,獨立機關的存在,難道不正是要維護而不是替代這個市場的功能當初如果不是新聞局盡責的一次關掉七個電視頻道,怎麼會生出這個獨立機關
我們的民主政治越來越務虛,公共福祉早已不在為政者的心裡,時間和資源都投入可以製造「聲量」的人和事,有時候真的不知道是把民眾當傻子的政客自己智商有問題,還是民眾真的是傻子。常常讓我想起一個笑話:某精神病患對雞有極大恐懼,因為總覺得自己是米粒,好不容易治癒要出院了,看到雞卻仍然害怕,問他為什麼,才說我雖然知道自己不是米了,但就怕雞還不知道!第一次到台灣來的人,在電視新聞上看到我們的首都市長拼了老命騎車,最大反對黨努力設計一個「總有一天等到你」的遴選總統候選人規則,這堆粉和那堆粉天天在虛擬空間拌嘴,盡責的為他們的神製造聲量,很快就會發現,台灣的民主只不過是瘋子和傻子的遊戲
執政黨最近總算爆出了最大聲量的家變,原來支持總統爭取連任的行政院長,決定投入初選,理由是不能讓台灣變成第二個香港或西藏,第一次到台灣的人,一定以為現任總統的施政有意把台灣變成香港或西藏,或者至少已經造成民意轉向的結果,但只要走到街上隨機問五十個人,恐怕五十個人都會立刻告訴他沒這回事。事實上有意角逐總統大位的反對黨人,也沒有一個提出香港化或西藏化的主張。你們台灣人難道不想知道這個挑戰現任總統的同黨同志,除了和非總統候選人的習近平對著幹以外(主張一國兩制的是他),到底還有什麼偉大的大政方針?老外就是抓不到重點聲量
這兩天好像連司法改革也不甘寂寞,媒體突然盛傳人民參與審判要改採所謂「參審皮陪審骨」制。已經有幾位內行人對這個構想提出一針見血的批判,司法院也否認政策上有這樣的轉折,我就不想再花任何筆墨去多做評論了。但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為什麼要在今天推動人民參與審判,如果肯定司法已是民主決定的後端程序,現代國家獨立、專業的司法,依法做出有罪無罪、要賠不要賠的決定,不需要也根本無從取得新的民主正當性,那麼為什麼還要讓那些沒有讀過法律的人民去參與司法決定?司法院當初推動人民參與審判,主要理由其實是要面對人民長期以來對司法專業的不信任,讓百分之七八十沒進過法院卻不信任司法的人有機會參與審判,可能是解決這個源於千年文化的痼疾唯一有效的辦法,如何參與,反而只是技術問題。英美式陪審因為法官沒參與評議,人民又不會寫判決,其判決只能是有罪無罪的決斷而不附任何支持判斷的理由,用在對法院已有足夠信任的社會還可以,對於正好欠缺信任的台灣,只會雪上加霜。竟然還有這麼多政客用司法民主的漂亮理由強推陪審,阻撓參審,原因竟還是民主和恐龍法官的聲量,勢不可擋!
拉拉雜雜整理了這些觀察,我的結論很簡單,台灣的民主如果真想走出現下這種膚淺浮誇、自愚愚人的困境,不需要什麼英明領袖,只有選出一群務實而能正常思考的政治工作者一途,我們人民能做的,也就是耐心檢驗結果,然後用選票支持罷了。







星期透視/從脫歐到拖歐:分裂的英國與民主的糾結


2019-03-24 00:50 聯合報  周陽山/金門大學國際事務系教授
英國脫歐之路一波三折,英國首相梅伊試圖說服國會議員支持脫歐協議,在抨擊他們優柔寡斷後又設法拉攏。她表示要是支持度不夠,恐怕不會有第3次的脫歐協議表決。 (路透資料照)

英國公投脫歐迄今,已經超過了一千天。歹戲拖棚,脫歐之路卻始終搞不定;不但國家陷入分裂,民主出現危機,國會還想再繼續拖到六月底。
英國首相梅伊日前正式向歐盟提出申請,將脫歐期限延長至六月卅日。梅伊遺憾地表示,尋求延長脫歐期限乃不得已。她指責國會未能執行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公投結果,完成公民要求脫歐任務。
但歐盟的決定卻是,可無條件將期限延至四月十二日。如果屆時英國會通過脫歐協議(先前已否決兩次),則同意將期限延至五月廿二日。這是因為五月廿三日至廿六日歐洲議會將舉行大選,避免受英國因素羈絆和拖累面對英國脫歐,歐洲議會總席次將由七五一席減為七○五席
更重要的是,歐盟同意脫歐方案不改變,仍是原先與梅伊協商好的版本;而不是英國國會期待對英國更加有利的版本。
目前,在脫歐議題上,英國政壇已分裂成三個公開對立派系:
第一、「軟脫歐派」。他們主張好聚好散,應該按照與歐盟協商好版本進行有序脫歐;同時也避免北愛爾蘭因為與愛爾蘭共和國之間設置「硬邊界」(兩地間只有象徵性邊界),而再次出現天主教徒與新教徒之間的對峙紛爭甚至進一步導致北愛爾蘭選擇脫離英國這一派是以保守黨梅伊為首,但已遭遇兩次失敗,現在恐將面對第三次攤牌。
第二、「反脫歐派」。英國工黨領袖柯賓近期宣布,工黨將支持就英國是否應脫歐舉行第二次公投。根據民調,絕大部分沒參加上次公投的年輕選民中,有七分之六支持留在歐盟,此舉為主張留歐者帶來希望。另外,自民黨黨魁凱布林也主張,只有留在歐盟才符合國家利益;他坦承英國脫歐已給世人展現少見的民主陰暗面。英國政治完全亂了套,且毫無章法可言。這正是英國民眾面對的現狀人心浮動,社會分裂,民主失能,政客無行
第三、「硬脫歐派」。強生是英國前外交大臣,他和前環境大臣戈夫都堅決主張脫歐,而且是不計一切代價,強行脫離歐盟。美國總統川普也是硬脫歐倡議者,他急於拆解歐盟,認為這才符合「美國第一」的利益考量。
目前脫歐與留歐者間是各說各話,雞同鴨講!留歐派擔心的是經濟損失,倫敦的歐洲金融城地位將一落千丈,房地產已大跌,許多產業被迫移往歐陸,經濟損失將十分慘重。但脫歐派考慮的,卻是拒絕承擔歐盟所要求的國際責任和財政經費,及承接中東和北非難民配額。他們認為,只有脫歐才能保障獨立的文明特性,英國不應成為「統一歐洲」的部分。
由此看來,英國脫歐已經成為國家分裂的根源,它不但照亮出許多英國人自私自利、工於心計個性;也讓民主的陰暗面攤在陽光下。英國政客不願承擔責任的算計心態也無所遁形,他們拒絕接受梅伊和歐盟談妥的方案,卻又不肯讓她提前下台,因為這是燙手山芋,無人願在此時承接這樣的苦差事。
但更重要的是,歐盟早已看清英國人的底細歐盟訂出了最後期限時間表,不讓英國繼續拖累下去






畫中有話/發大財還是夢一場?


2019-03-24 03:43 聯合報  林澔一
「一券在手,希望無窮」,只是一夜致富夢,或許成了許多樂透迷的「南柯一夢」? 圖/林澔一

「一券在手,希望無窮」,只是一夜致富夢,或許成了許多樂透迷的「南柯一夢」?
蔡總統一再表示「經濟越來越好」,但為何多數民眾未感受到?韓國瑜近日參訪港、澳、深、廈促進交流,連出訪的蔡總統都緊盯其一言一行。
朝野競相喊拚經濟,民眾真的會發大財,或真的只是夢一場?







大屋頂下/兩岸關係的存量與增量


2019-03-24 00:34 聯合報  黃年 (本文是昨日在上海一場兩岸座談會發言節要)
中共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上星期的《大屋頂下》談到:「一中各表」是兩岸間不可或缺的「存量」。若北京與台獨競相掏空此一「存量」,兩岸就難有「增量」可言。
怎樣改變呢?就是北京和台獨都要對「中華民國」鬆手。因為,中華民國就是兩岸間最重要的存量
以下申論,從九二共識談起。
習近平元月二日「《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談話發表後,元月十六日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對相關提問作了答覆。
他說:民進黨當局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故意混為一談」,是「刻意誤導台灣民眾」。
他又說:九二當年,台灣海基會的表述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
這是廿餘年來,北京首次公開完整引述海基會的九二表述」。此段表述包括「九二共識三元素」,亦即「共謀統一/一中原則/一中各表」。且也顯示,「共謀統一」雖是九二共識的「三元素」之一,但並未涉及統一的具體方案也就是說,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無關,不是一國兩制
馬曉光發言有另種解讀二月廿四日國台辦前副主任王在希說,九二共識「不僅包括堅持一個中國,還包括謀求國家統一」。又說:「多年來國民黨把九二共識解釋為一中各表,這就扭曲了九二共識本來的意義。」
王在希將「九二共識三元素」加以肢解,留下了「共謀統一」及「一中原則」,卻切掉了「一中各表」。這好像成了前國台辦副主任否定了現任國台辦的政策見解
王在希在強調九二共識的「一中原則/共謀統一」時,也論及「一國兩制」,於是又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綁在一起。這也有異於馬曉光欲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作出區隔的努力
我認為,九二共識三元素是同時存在。兩岸隨著歷史階段及社會條件發展,對三元素可有各自不同的強調,這三元素也會與時推移地相互激盪。因此台灣若只說「一中各表」,那就不是完整九二共識;北京若否定「一中各表」,那也不是完整九二共識。
肢解了三元素,九二共識即無意義。因為,北京若只是要主張「共謀統一/一中原則」,哪裡用得著「九二共識」這一塊裹腳布?難道不能直接就說共謀統一、一中原則、一國兩制、反對台獨或中華民國已經滅亡……。這會不會更加乾淨俐落一些
為什麼九二共識不能丟正因九二共識三元素裡面有一中各表」,這留給台灣一個兩岸可以和平競合的念想,也留給北京打開兩岸可以和平競合的空間。因此,一中各表不但對台灣有大用,對北京也有大用。
馬曉光說共謀統一是九二共識應有之義。但是,同樣也是應有之義的是,一中各表是九二共識繞不過去的路徑,不可切割。
沒有一中各表存量,兩岸關係難有增量。例如馬曉光發言引述當年北京的九二表述:「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
但是,北京若將兩岸過去在「九二共識」下明明是經「政治協商簽訂的廿三項協議盡皆定義為事務性協商」,這就使得兩岸的政治關係無從出現增量」,也就不能出現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這是把黃金說成沙子,糟蹋了大家的心血。試問:北京會與廣東省經「事務性協商」簽訂廿三項協議嗎?
馬曉光與王在希的出入,在馬接納了「九二共識三元素」,王則認為只有「九二共識二元素」。這是事實的出入,也是策略的出入大陸如今有人主張國號、國旗、國歌都可以談」,也有人主張去主權化」。但是,既說「去主權化」,其實表示,在主觀認知及客觀存在上,中華民國的「主權」雖然受傷,卻是存在的。
我屢次指出如今兩岸基本關係的戰略的衝突已經改變亦即兩岸的戰略衝突已經不是反對法理台獨」,因為法理台獨已無可能發生而是轉變為要設法化解借殼台獨」,更轉移到必須維持原真中華民國的存在」。維持原真中華民國的存在,就維持了兩岸關係的重要存量
從去年高雄三山出現的青天白日滿地紅中華民國國旗海,即可見到中華民國這個存量的珍貴。而且,現在若要推動民進黨轉型,亦無可能叫它一步走到「共謀統一/一國兩制」,也是要使它先從「借殼台獨」回到「中華民國/一中各表」。
台獨成因複雜,但之所以變成慢性病,在近年來主要的原因就是北京的去中華民國化」,及沒有給一中各表應有空間去年九合一選舉後,台灣對台獨的思考顯然出現變化,韓國瑜和柯文哲都是此一變化所反映的徵兆。我認為,北京在此關鍵階段應當做的,是持守「九二共識三元素」,並以「一中各表」來因勢利導此一變化。而不是將完整的「九二共識三元素」,硬生生切去「一中各表」,使得好不容易出現的這個民心轉變的滔滔巨流,失去暢流宣洩的渠道。
由於韓流激盪,此時正是引導台灣人民將中華民國台獨作比較的重要時機。《大屋頂下》曾請問:「中華民國哪一點不比台獨強?」必須讓台灣人先想清楚這問題,先面對「中華民國vs.台獨」選擇,才有可能使台灣人正確思考「中國問題」的兩岸方案。也就是說,先讓台灣人珍惜中華民國存量,才可能發展增量
所以,剪掉「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是與台獨同口徑。賴清德就說,九二共識沒有一中各表
我認為,統一是兩岸議題。但就世界局勢及兩岸關係走向說,統一不容易,因此,「統一前」及「未統一」時期尤須妥善經營。其具體目標,就是要在「一中各表」的存量之上,累積「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及「共同締造論」的增量。
這是當年汪道涵先生的高瞻遠矚,我們應當還看得到他的車尾燈
中華民國是兩岸間最重要的存量因此一中各表即是兩岸最重要的存量。昔日的「國統綱領」,可謂就是要在此「存量」之上,嘗試追求兩岸的「增量」。現在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亦然。但相較於國統綱領,「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顯已倒退了好幾步。
我要說的是兩岸曾經錯過了國統綱領,現在千萬不要又毀了九二共識三元素」。
毀了存量,難有增量








瀕危的唯一國立醫大


2019-03-24 00:56 聯合報  簡以嘉/ 醫師、陽明校友總會理事(台北市)
圖為陽明大學校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陽明醫學院早年以培養公費醫師,普及基層醫療為宗旨,八十三年改制大學,四十年來已發展為一完整之醫學大學校友在衛福部所屬醫院,在退輔會榮民總醫院,與基層醫療體系嶄露頭角,為我國公衛及醫療體系做出貢獻。郭校長上任後正應將陽明推向另一高峰才是,不想此時進行的卻是引起重大爭議之併校議題,原因令人費解;只聽聞郭校長提到,雖無近憂,但有遠慮,此說法實無法說服眾多校友。陽明發展之願景為何,若只剩下併校一途,實為可悲。
有人提到,現代是人工智慧時代,應與理工學院合併,方便進一步研發。事實上,智慧醫療與生物科技的研發,其精髓在醫學相關人才,我們才是主體陽明大學可以和各大學理工學院合作,也可以和廣達鴻海等科技大廠合作研發新醫療應用儀器,不與交大合併亦可達目的,且更保有主導權
也有人說,因少子化,大學合併是時勢所趨,但陽明與交通大學同為頂大,招生並沒有困難;合併後,少掉一所頂尖大學,並不划算,亦不合理;此應非國家整體規劃之發展政策。
況且,陽明大學為國內唯一國立醫學大學,更應保有其獨特性國家資源應適時挹注,似沒有必要改為綜合大學,很多校友和我一樣,反對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合併。








別再讓交安淪為一場空談


2019-03-24 00:52 聯合報  洪敏森、黃安華/大學生 (台北市)
國道三號彰化和美南下路段的遊覽車翻覆事故,國道七隊初步調查因轎車打滑的「水漂」現象,撞上遊覽車而肇事。 圖/國道七隊提供

日前國道三號彰化和美段國道遊覽車翻覆釀一死卅三傷。當天黑色小客車因水漂失控兩度撞上大客車,大客車受撞擊後產生偏擺,但並沒有立即翻覆,顯示翻覆主因非由撞擊直接造成;撞擊後續的方向不穩定,可能是翻覆的主因,而這種情況是可以避免的。
至少有兩種方法可避免事態演變成最嚴重的翻覆。首先,面臨此等突發狀況,除非多次反覆實地演練,或是有在大客車電腦模擬機操作的成功經驗。這點可利用適當規劃的考照制度,來落實駕駛的緊急應變能力。
其次,針對大型卡車(或聯結車)與高體巴士,國外早有成熟技術與產品,會在緊急狀況下自動介入,避免失控打滑或是翻覆。這種產品一般稱為RSC翻覆穩定控制系統或ESP其中,Bendix與Volvo的ESP可為代表
若能制定法規強制高體遊覽車加裝如同規定ESP或VSC今年全台新售的小型轎車或SUV上已是標準配備),相信有可能避免類似這次及歷年的遊覽車翻覆悲劇,或減少發生機率至於加裝費用,應可由政府輔導,給予優惠保險或稅賦等)、補助或貸款等配套措施來完成
每位駕駛或乘客的傷亡,都帶給一個家庭終身痛苦與負擔,政府實不能任憑這類事故不斷重複發生。呼籲交通主管機關,成立類似「飛安調查委員會重大車禍專業鑑定小組,針對重大車禍詳盡調查分析,釐清肇事前因後果,然後提出因應防治方法或具體建議包括新法規制定)。
最後仍須強制立法來規範與執行,才可能防止類似悲劇再度發生,否則將再次淪為空談。








混水摸魚 誰能得利


2019-03-24 00:46 聯合報  林法/公 (彰化市)
高雄市長韓國瑜表示,國民黨的人要非常警惕,民進黨不會分裂,在初選過程之後,他們很快就癒合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韓國瑜表示民進黨的整合非常強,不管初選如何紛擾,「它的癒合力就像妖怪」。其實這話只說了一半,因為民進黨可怕之處,是在「變形與重生」。
變形,「台獨」是民進黨的神主牌,像賴清德這種基本教義派的人,此刻為選票都成了「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認為台灣已經獨立因此不必再另外宣布;那就表示很多人習慣當「不在乎溫水的青蛙」,因此追究這「變與騙」的區別,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空嘴薄舌」既是民進黨的看家本領,那怕是關於國家定位或者台海情勢的議題,也能讓對手背上「食古不化」,甚或「賣台分子」的罪名。
至於強大的重生能力,且看民國97年(○八年)大選,因貪腐無能的阿扁使民進黨兵敗如山倒,不但丟掉政權,連立委席次也不到四分之一;可是才過八年,國民黨便成了當時的民進黨。雖說目前處境異常艱辛,別忘了「愈亂愈好向來是執政黨的圖謀,混水才能摸魚。此刻又是誰將島內政局、兩岸關係弄得緊繃複雜?一場看似驚心動魄的同門廝殺,並擺開架勢直接叫陣韓國瑜,真的「恰好而已」,或者根本就是故技重施,想炒熱選情以便「趁火打劫」?
作家東燁東海伏妖誌一書融合歷史與奇幻的元素,描寫男主角在十九世紀的台灣降妖除魔的旅程;韓國瑜的「妖怪說」,雖然不夠完整,但至少提醒我們:「歷史」不曾遙遠,「奇幻」並非杜撰。








黔驢技窮的民進黨


2019-03-24 00:44 聯合報  王子榮/自由業(台中市)
高雄市長韓國瑜出訪香港,拜會香港中聯辦引發質疑。韓國瑜說他是來賣水果農產品,不是來出賣高雄的,希望外界能停止酸言酸語批評。 記者劉學聖/攝影

高雄市長韓國瑜訪問香港,簽署廿六億新台幣的農漁產品訂單,卻因為接連見了香港特首及香港中聯辦主任,立即被綠營官員質疑,是葬送台灣主權換來的政治訂單,甚至要求陸委會出面調查
過去民進黨執政時,果賤傷農的事情一再發生,甚至不久前嘉義鳳梨因生產過剩,價格崩盤,農民血本無歸,試問民進黨又有替這些農民找到什麼出路?還是只是把原因歸咎於生產過剩去年就是因為高雄的香蕉和鳳梨生產過剩,找不到相關通路來消化,才會逼得農民上街抗議
如果民進黨政府認為大陸通路不妥,那就不妨告訴全民你們的外銷通路到底在哪不要只會扣紅帽子,卻又提不出解決方案,只會充分暴露出黔驢技窮的本質

王健壯/民主就這樣一點一滴流失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健壯/民主就這樣一點一滴流失
◆  趙春山/吃果子,「砍樹頭」的錯誤邏輯
◆  蘇蘅/韓流新聞狂潮的本質與虛幻
◆  劉憶如/中國A股與世界接軌再進一步
◆  盛治仁/如果你有六百萬,會怎麼花?
◆  方祖涵/新移民在賭城的豪賭
◆  葉銀華/匯率升貶是一把雙面刃

◆  羅智成/理想的書店
◆  洪蘭/言多必失傷元氣?少說1字竟殺生又飛錯國
◆  陳立恆/實業興邦 台灣的新年新氣象
◆  周行一/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趨勢
◆  林中斌/「債務陷阱」的真相
◆  馬凱/誰讓台灣蹉跎二十多年?
◆  楊志良/奪回政權,然後呢?(反轉民粹篇)

◆  王健壯/蘇貞昌不要像鼓氣的青蛙
◆  盛治仁/目標與關鍵結果
◆  薛承泰/「千里江陵一日還」序曲
◆  方祖涵/過街老鼠的第二人生
◆  黃介正/強軍維和 不戰為勝
◆  劉維公/文化4.0政策時代
◆  李清志/看不見的魅力

◆  范疇/「四個算總帳」的日子何時到來?
◆  葉銀華/該如何治理泛公股企業?
◆  陳亮恭/扶老比與經濟動能的連結







王健壯/民主就這樣一點一滴流失


2019-03-24 00:26 聯合報  王健壯(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關注31條」網站註冊台灣網域,內容大肆宣傳中國對台31項措施。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表示已收到相關公文,並通知TWNIC註銷www.31t.tw網站域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八十多年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劉易斯Sinclair Lewis)寫了一本小說「不會發生在這裡」,去年,知名憲法學者桑斯坦Cass Sunstein主編了一本書會發生在這裡嗎?這兩本書追問的是同樣一個問題法西斯威權會發生在美國嗎桑斯坦的結論是絕對會,過去發生過,未來會發生,現在正在發生
川普當美國總統後,幾本「反烏托邦」的經典文學,包括「一九八四」、「華氏四百五十一度」、「美麗新世界」、「反美陰謀」及「不會發生在這裡」,突然舊書翻紅,書市反映現實,而現實是美國愈來愈像個反烏托邦國家。
但老牌民主的合眾國一夕之間變成反烏托邦,其誰能信?何以致之?答案其實在兩位哈佛大學教授寫的民主國家如何死亡」那本書中可以找到:美國的民主護欄垮掉了,硬護欄的憲政民主嚴重倒退,軟護欄的民主規範也蕩然無存
反烏托邦會發生在美國,也會發生在早已民主轉型的台灣嗎?不必懷疑,就像桑斯坦所說,絕對會,過去發生過,現在某些類似的跡象也正在發生。
跡象之一就是台灣的言論自由正處於危險時刻。以封鎖「關注31條」網站為例,這個網站以宣傳中國惠台卅一項措施為主,不折不扣的統戰宣傳筒,政府以「有國安疑慮」的理由下令封鎖,何錯之有?但依據大法官六四四號解釋,主張共產主義的言論都受憲法保障,宣傳卅一條的內容,難道比共產主義更有「明顯而立即的危險」,必須刻不容緩封之殺之,不惜牴觸大法官的解釋?
更何況,「關注31條」內容盡是統戰八股,誰會有興趣瀏覽這樣的網站?即使上網看了,誰又會被洗腦而替台灣帶來國安疑慮?以此類推,政府既然可以用「替中共政治性宣傳」的理由,封殺一個境內登記網站,其他境內媒體如果報導習近平的對台統戰談話,豈不更是替中共作政治宣傳,更有國安疑慮,更應封鎖下架?
再以此類推下去,台灣民眾衹要一個按鍵,就可以瀏覽中國境內所有媒體網站,基於國安疑慮,政府是否也該仿效中國構建網路長城,讓台灣民眾不得已下翻牆始得其門而入?這些以此類推的結果,好像「不會發生在這裡」,但言論自由是一點一滴失去的,民主護欄是一寸一尺垮掉的,哪天若真的「發生在這裡」,台灣與中國何異?
一個政府如果抗拒不了管制言論自由的誘惑,這個國家就會出現威權統治的前兆。早年國民黨以反共為名,箝制所有形式的表意自由,現在民進黨以抗中為名,也在限縮表意自由的空間,封鎖網站是其一,天羅地網管制假消息是其二,痛批NCC對媒體毫無管制作為是其三。但本來應該扮演結構管制推手的NCC,若被迫改當內容管制的打手,NCC與警總、新聞局何異?民進黨與老國民黨何異?
更令人憂心的是,有人以中國已兵臨城下的理由,主張全面落實所謂的防衛性民主,不但認為目前限縮民主的作為有其必要,甚至認為猶嫌不足。但防衛性民主防衛的是反民主作為,怎能以反民主的作為去防衛民主的作為?扭曲的防衛性民主就像扭曲的轉型正義一樣,都讓台灣在不知不覺間流失了民主,也讓許多人心有所憂「會發生在這裡嗎?」
像劉易斯那樣的作家,以及像桑斯坦那樣的學者,給所有人的忠告是衹有我們不讓它發生,它才不會發生在這裡否則,宿命難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