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半導體製造的多國布局與挑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台商回流,政府撿了雞蛋卻忘了掃雞屎
◆  聯合報黑白集/丟鞋無罪,趕出有理?
◆  經濟日報社論/半導體製造的多國布局與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半導體製造的多國布局與挑戰


2021-11-30 02:00  經濟日報 /   社論
半導體示意圖。 報系資料照


美中貿易戰與新冠肺炎加速了供應鏈的區域化,例如美國以國安等理由,以政策誘因要求供應鏈提高在美國的在地供應能力。電子業從下游的硬體組裝到上游的關鍵零組件,包括半導體製造業在內,都面臨了多元區域布局的需求。以台積電為例,在規劃前往美國設廠後,近期也宣布將在日本投資設廠,開始展開多地區生產的布局。

過去,我國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的專業分工下,採用在台生產、服務全球的經營模式,晶圓代工、記憶體、封裝與測試等半導體製造業者服務如美、歐、日、中等各國客戶,但產能高度集中於台灣,尤其是晶圓代工產業,也因此,台灣有相當完整的半導體產業聚落,從 IC 設計、晶圓代工、記憶體製造、封裝與測試等,次產業間的連結產生高度綜效,不但為台灣帶來大量的出口值,也創造大量的高值就業機會。

我國半導體產業也受惠於此,再加上技術、交期、良率、客戶關係等優勢,吸引了國際大廠如 Apple、Qualcomm、AMD、Nvidia 等國際大廠來台下單,在業者與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創造了晶圓代工、封裝與測試及 IC 設計等領域皆居全球領先地位。全球半導體產業製造活動高度集中於台灣

當民國 88 年(1999年)發生 921 地震後,經濟學人雜誌更以 Why Taiwan Matters 為題,對全球揭露台灣產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半導體業,對全球產業、經濟活動更具關鍵影響力。時隔20餘年至今,我國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的影響力有增無減。根據半導體協會委託 BCG 顧問公司在今年上半年所發布的研究報告台灣在全球半導體最先進製程10奈米以下市占比重超過九成台灣的半導體晶圓代工業不但是競爭者追趕的標的也成為各國政府關注焦點

其實,以半導體 IC 晶片的產品特性而言,其體積小,運輸成本較低,可透過全球運籌的方式,在一地生產後銷往全球各地,在正常運作的環境下,相較於資通訊終端組裝產業而言,半導體製造採全球多據點生產布局的需求不高。

但因美中科技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各國因供應鏈的混亂,最終都將焦點對準了上游的半導體產業,進而將眼光放到台灣、韓國的半導體製造業、尤其是晶圓代工產業上。除了持續與我國業者與政府交涉外,如美、歐、日及東南亞等國家,更從長期發展的角度,以維持半導體在地供應能力等原因,向我國領導業者招手,部分國家亦積極以政策資源扶植本土廠商。觀察各國的政策動機,除了希望維持一定程度的半導體在地供應能力外,晶圓代工業者如台積電等,因具高附加價值就業機會創造能力,應也是吸引各國政府的關鍵因素。

無論原因為何,面臨各國對半導體製造業的關切,我業者在多國進行生產布局已隱然成形。不過半導體屬於技術、資本與人才密集產業,對於如交通、水、電等基礎環境的要求甚高,甚至為了吸引優質人才,對配套的生活環境要求亦高。許多國家政府有意吸引我國半導體業者前往設廠,但其生產要素、配套環境等存在高度差異,如何維持各區域產線的生產品質、交期與成本競爭力,為需克服的挑戰。當然,半導體製造業的多地布局亦有其益處,包括可因應如 AI、IoT 等新興科技所帶來的在地特性,提前掌握當地客戶的產品規格,建立進入門檻。

對我國業者而言,當展開多國生產布局之際,若能藉目前的領先優勢,與各界共同努力,對有意吸引我業者前往設廠的政府爭取更多有利的政策資源,減低因多地布局所增加的成本,進而掌握在地商機,將使我半導體製造業者有更高的機會,藉此布局掌握下一波的成長動能。











聯合報黑白集/丟鞋無罪,趕出有理?


2021-11-30 02:30  聯合報 /   黑白集
羅智強日前在臉書說,對比前總統馬英九就算被民眾嗆,甚至丟書丟鞋,從不曾鼓動群眾反制,這是執政者起碼該有風度,「蘇貞昌和蔡英文的『民主』真的好包容啊!」圖/引用自羅智強臉書



為宣傳反公投,民進黨動用大量行政資源,鋪天蓋地無孔不入。這些宣講場子,容不得任何不同意見。那天在高雄,反萊豬人士在會場高舉「反毒豬」毛巾,行政院長蘇貞昌竟高喊「把他趕出去」,因而發生濺血意外。這等「民主實踐」,讓人連眼珠都掉下來。

民進黨「四個不同意」說明會,從沒說「只有反公投的可以參加」;蘇貞昌指抗議者是來「亂場」,已大有問題。當事人不過舉毛巾呼喊,就遭蘇揆下令驅趕,還用「掌聲」美化暴行,視民意如草芥,更挾公權力施暴

馬英九擔任總統時,在公開場合遭到的抗議不計其數,甚至被丟鞋、丟書、蛋洗、吐口水。其中至少有四次,丟鞋、丟書的抗議者被裁定「無罪」或「不罰」。很顯然,對馬英九的抗議標準很寬

不過短短幾年,蔡政府已埋葬了「謙卑」的諾言。反年改者向蔡總統丟鞋,遭法院以違反《社維法》裁罰,是赤裸裸的「雙標」。而蔡總統遇到陳抗,多半只是用層層重兵擋住陳抗民眾;而蘇貞昌能當眾高喊「把他趕出去」,是繼三年前深澳抗議案「拍打里長肚子」後,再度讓大家見識其粗暴威權本色。

過去皇帝震怒,會叫左右把人「拖出去X了」。蘇揆只差一步,就達到了那個等級。如果能以理服人,何須把人趕出去?











聯合報社論/台商回流,政府撿了雞蛋卻忘了掃雞屎


2021-11-30 02:38  聯合報 /   社論
從10月起,桃園市的事業廢棄物無處可去,工廠各地只能暫存垃圾,逐漸堆成一座座小山。圖/清除業者顧志祥提供



近年受美中貿易戰影響,不少大陸台商選擇回台投資以避戰火,保住台灣經濟的持續成長,間接導致我對大陸貿易順差擴大。除有助經濟成長,一個先前未受注意的負作用最近開始發酵,那就是全台事業廢棄物暴增最近,因高雄市長陳其邁下令拒收外縣市事業廢棄物,使得問題瞬間引爆。如今,各地已出現不肖業者違規運載「洗產地」的問題;更惡劣的,則是謊稱以農漁之名,將廢棄物倒在農地。

自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以來,政府推動三波台商回流、根留台灣等「加強投資台灣」方案,迄今已吸引上千家企業參加,承諾投資金額超過一・四兆。台商或中小企業加強投資台灣當然是好事,但由於相關基礎設施法規制度沒能跟上,不少負作用也隨之而來,事業廢棄物暴增正是其中之一。

台商回流,為何許多縣市的垃圾處理能力立刻不堪負荷?原因有幾:一、是各縣市焚化爐多為廿多年前建置,設備逐漸老舊,已不敷當下之需。二、政府在大肆招商之際,並未考慮到廠商廢棄物處理問題,甚至連工業區本身也未做類似規劃,直到問題發生已措手不及。三、一些縣市仗著可付錢委託其他縣市代為處理,自己不作長遠考慮。四、廠商本身不思改進製程以減少廢棄物,而政府也停留在傳統思維,未課以廠商提升製程的要求。

事實上,除了工廠生產的廢棄物,建廠過程中產生建築廢棄物數量更是可觀,卻始終缺乏嚴格的流程監督與規範。十月間,一名桃園計程車司機遭砂石場坍塌的鐵皮牆壓死,其間堆放的就是工程廢土九月間,彰化地檢署破獲一個橫行中部地區的非法廢棄物犯罪集團,犯罪者便以經營園藝公司、魚塭為名向農民租用大量土地,卻收錢讓人在農地上棄置各種廢棄物,環保蟑螂藉此大發其財。僅十一月,台北市即發現三起清運公司夾帶外縣市垃圾進場的案件,予以罰款六萬。可見,事業廢棄物的問題已非同小可。

簡單地說,政府在展臂歡迎台商回流時,雖招回了金雞母,也撿拾了雞蛋,卻忘了有「雞屎」需要清理。所謂雞屎,不單單是指廠商的事業廢棄物,還包括生產過程可能製造的空氣汙染、環境破壞,乃至於需要大量用水用電。這些問題,政府若沒有好好考慮進去,那麼台商回流及企業擴廠的結果,不僅會搶奪民生所需的水電,更會無形中把空氣汙染、環境破壞帶給台灣。這些就是所謂的「外部成本」,錢是廠商賺走,但環境垃圾及社會代價則由全民負擔。

除了事業廢棄物暴增,目前台商回流對台灣社會造成的一個負面作用已經相當明顯,那就是台灣房地產價格全面上升。疫情當頭,台灣的房地產價格依然不斷攀高,原因無他,正是台商帶回來大量資金全台購置工業用地及住宅的結果,這在「豪宅」端的作用更是明顯。從好的一面看,台商回流當然有助於創造就業機會,讓好的人才留在台灣,讓台灣的產業鏈更形完整。問題是,政府如果對相關問題沒有做好長期規劃,問題就會惡化成貧富差距的擴大,便宜的水電遭工業奪用,有限的房地資源掌控在少數人手裡,而沒人管的廢棄物四處流竄。

近兩年疫情拖累,不少產業變成「慘業」,但台灣今年仍可望有六・○九%的經濟成長率。如此亮眼的成績,固然應歸功台商回流。然而,台灣也付出貧富差距加劇、房地飆漲、環境破壞的代價。更怕的是,幾年後台灣電力若不夠用,誰能負責?


【專家之眼】是誰拆散汪小菲? 大S離婚的被政治「話」

◆  【專家之眼】從鳥籠到鐵籠:公投綁大選的昨是與今非
◆  【專家之眼】是誰拆散汪小菲? 大S離婚的被政治「話」
 
◆  【專家之眼】調降地價稅:地方政府撒幣式的減稅競爭
◆  【專家之眼】反萊豬公投,蔡與官員成最佳助選員








【專家之眼】是誰拆散汪小菲? 大S離婚的被政治「話」


2021-11-30 08:06  聯合報 /   劉明德/四川大學前副研究員
汪小菲(左)和大S的恩愛情已成往事。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汪小菲、大S在今年11月22日宣告離婚,10年的婚姻關係畫下了句點,最後,大S祝福汪小菲「找個更適合的伴」,「更適合」是關鍵詞。

兩岸婚姻最大的絆腳石,不是生活習慣、個性或婆媳關係,而是政治認知所衍生出的一系列問題,這才是最致命的。甚至,當兩岸婚姻還是一樁政治買賣或肩負政治任務,這就更嚇人了。

兩岸婚姻以離婚收場的並不少,但他們都很低調、不願多說。這次,經由北京直男汪小菲的公開言論,讓我們知道兩岸婚姻觸礁的可能原因,從汪小菲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絕大部分中國人對台灣的看法,也可以看到雙方可能的爭執所在:

台灣是中國的,對台灣都以(中國)台灣省稱呼。汪小菲說:「我只知道,今天的領土不容分割了」,這就是中共的教科書「臺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內容,每個中國小孩都會背、深深刻在腦海裡的對台灣的認識,伴隨到老,改是改不了了。既然如此,兩岸婚姻就增加了阻力。

非統即獨:台灣當然有台獨,但是,不是所有台灣人都主張台獨。然而,中國人在中共官媒的帶領之下,只要沒表態支持統一的,都給他們扣上台獨的帽子。因此,汪小菲與大S的離婚就簡化成「愛國大老爺們與台獨藝人離婚」,結果就是「爽!」、「恭喜汪小菲」等「愛國」言論。

台灣沒有比較好,台灣也有檢舉:因生活背景、政治制度的差異,兩岸很容易產生誤解。在中國,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舉報是再正常不過,舉報自己的老師、父母、親友、左鄰右舍等等,因此,汪小菲也以為台灣到處有舉報,他說台灣「實際是每天互相檢舉,連檢舉廣告都放到學校門口,且檢舉一次能賺 2,000 台幣」,台灣固然也有檢舉,但檢舉的內容主要是吐痰、亂丟煙蒂、違規停車等環保交通衛生問題,而非政治言論,兩者天壤之別。

以為台灣人道貌岸然:汪小菲說「我就是一個北京孩子,就是愛聊政治,可我就是受不了這種道貌岸然的地方」,他不知道,別人不是道貌岸然,而是不願意和他聊政治,避免傷了和氣。一旦傷了和氣,連表面上的朋友也做不成了。既然退一步可以海闊天空,又何必計較於一時?這就是台灣人的生活哲學。

不同的真相:今年三月,正當新疆棉風暴爆發的時候,汪小菲在微博上對台灣人說:「這是我的一個朋友,…幫老鄉脫貧,幫著上不起學的孩子找資助,幫著新疆農民們賣貨。像他這樣的還有很多人,在你們不了解實際情況前不要詆毀,希望對岸的個別朋友多看看真相」,事實上,這是兩件事情,台灣人並沒有否定汪小菲的朋友的義舉,台灣人在意的是維吾爾人是否被迫勞動,這才是我們想知道的真相。

中國人閉起眼睛、塞住耳朵:在中國,讀什麼書、看什麼文章可不是小事情,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閱讀、收藏有嚴重政治問題的境外書籍都會遭到嚴重處分,這是為什麼大S抱怨,自己用 Google 搜尋資料給汪小菲看,汪小菲會連忙說:「我們這邊沒有 Google,我們都用百度。」汪小菲的做法其實就是在自我審查,因為看境外的東西是會惹麻煩的,所以,汪小菲不敢看。

爽罵台灣總統:在中共的體制下,中國人民不敢批評中共領導人,一旦批評,後果也是夠慘的,央視名主持人畢福劍調侃毛澤東「把我們害苦了」,結果慘遭整肅。相反的,在台灣,任誰都可以公開批評政府,這時候,汪小菲也來摻一腳,他暗諷蔡總統是漢奸,想必這時候他心裡很爽,他可是批評了台灣領導人,替中國人出了口氣,然而,他有膽子批評習近平嗎?

兩岸婚姻要幸福,首要之道就是不要碰政治議題,否則,最後難免分道揚鑣。















【專家之眼】從鳥籠到鐵籠:公投綁大選的昨是與今非


2021-11-30 08:13  聯合報 /   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民進黨「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公投宣講,嘉義縣大型說明會,晚間在縣治太保市彩虹商圈廣場舉行,蔡英文總統演說。記者魯永明/攝影
公投綁大選提案領銜人、國民黨立委江啟臣(左三),到處趕場宣講。記者陳弘逸/攝影



依照公民投票法第12條之規定,由國民黨立委江啟臣發起的「公投綁大選」的公投案,在民國 110 年(2021年)5月完成連署並經中選會認可後,已成為全國性公民投票第19案,將於今年12月18日投票。

自民國 106 年(2017年)12月《公民投票法》修法降低了門檻,民進黨政府在民國 107 年(2018年)公投大敗,十個公投案有七案通過,包括反空污、反燃煤、反核食、反同婚與以核養綠等,當時是修法後第一次公投與九合一選舉同時舉辦。

因此在民國 108 年(2019年)6月,民進黨假其立法院多數,再通過公投法修正案,決定從民國 110 年(2021年)起每兩年舉行一次公投,並將公投日定為8月的第四個星期六,讓公投與大選脫鉤。此乃引起廣泛質疑,因這會影響公投的投票率,也確實讓人感到,這就是民進黨因敗修法與量身裁製的企圖,完全是開民主的倒車。

一般而言,由於公投案只對事不對人,民眾的投票意願相對較低,若專設公投日,必定會更降低投票率,不符合民意的反映,即便公投案最終勉強通過,其結果也缺乏代表性。尤其將公投日設在八月下旬,當時正值暑假與各級民意機關休會期尾聲,不少民眾與民代都出國旅遊或考察,因而不但影響民眾對於公投案的理解,以至於影響投票率,可見執政黨的包藏禍心,打擊公投更是違背民意。

所以只有與大選同步舉行,公投才能引起民眾更加的關注,拉高投票率,確實展現民意。更重要的是,與選舉合併可以節省行政資源,一次性公投需要八億元行政成本,而與大選同步只要一億元,絕對是利大於弊,何樂不為?

雖然反對方認為,依照民國 107 年(2018年)公投綁大選投票的經驗,整體程序冗長混亂,因有一些投開票所,在投票時間結束後還在進行投票,甚至已經開始開票,當然影響尚未投票者的意向。

這主要就是因為後選人與公投案眾多,整體的投票時間拉長,導致一些民眾在投票時間之前就已排隊領票,自然不能阻止其投票行為。但又為節省開票時間,故產生投票與開票併行的情況,有損選舉公正性。

其實,這都是因為中選會的經驗不足與行政疏失所致,主因領票與投票動線規劃混亂。由於投票者各有所好,有些只願投公投票不想投選舉票,有些只想投選舉票不想公投,因這可影響公投通過的門檻,更有選民兩者都願意投。因而在領票時就應先規劃好,讓選民各取所需的選票,再加上投票的動線必須要各依投票意願重新設計改良,當可節省投票時間,避免亂象再生。

由此可見,民國 107 年(2018年)選舉與公投同步的投票經驗,完全是行政層次的問題,故不能任意修法而影響民意的表達,所以只能以公投綁大選的公投案來矯正偏失,促進民主,避免因小失大。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勿以惡小而為之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0823/web/ 

◆  平板好玩好學 消弭數位落差
◆  刺槍術無用? 刀彈並用 淬礪軍魂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勿以惡小而為之
◆  反核潮退了 蔡總統知道嗎
◆  事業廢棄物去化難 奢談鼓勵投資
◆  華山論劍東西較勁 台灣奉陪
◆  台應加速有害漁業補貼退場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勿以惡小而為之


2021-11-30 03:41  聯合報 /   林一平(作者為科技部前代理部長)
泰爾(Sylvanus Thayer; 1785-1872)。圖/林一平繪



最近收到學校資訊學院的簡訊,教授針對一個議題,議論紛紛。原因是臨時校務會議通過有關學生獎懲辦法的提案,將來學生考試作弊有分輕微和嚴重的情節,至於要如何區分,校方沒有給出準則。一位教授說,過去在資訊學院考試作弊只有唯一標準,現在改成這種條款,我們以後就準備跟作弊學生爭論怎麼樣子作弊是輕微、怎麼樣子作弊是重大了。真的是很可笑!原來這就是我們的大學教育,quite a pity。

另一位教授說,去年期末考中有兩位外系學生用手機作弊,助教當場抓到,要求他們在答題本左下方「作弊需被記大過一支」的警語處簽名以示承認。事後上簽到校方學生獎懲委員會,將這兩位作弊學生記大過一支處分。其中一位學生坦承作弊,記一支大過結案;另一個學生翻案堅持他沒有作弊,還說在答題本左下方的作弊需被處分的警語處簽名,不代表他有作弊。

獎懲委員會的兩位學生代表質問教授:「是否考試前已經有明確說明考試時不可使用手機?否則考試程序並不完備。」教授受到學生代表這樣質詢後,百感交集,心想任教廿一年,每次期中、期末考前從不需做如此聲明,難道考試前沒做「考試時不可使用手機」的聲明,學生就可以在考試時使用手機作弊嗎?

教授熱烈的討論,讓我想起禪宗的一則公案。西元八○六至八二○年間白居易出任杭州太守,慕名拜訪鳥窠道林禪師。白居易問禪師:「如何是佛法大意?」禪師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法。」白居易的大哉問,竟得到這麼平常的答案,啞然失笑說:「三歲小孩也知曉這個道理啊。」禪師說:「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言下之意,這個道理三歲孩童都會說,可惜許多八十歲的老翁做不到。資訊學院教授討論考試作弊,亦是如此

臨時校務會議的決議,讓我感慨。劉備逝世前告誡兒子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號稱培養仁心仁術的學生,難道要教他們考試作弊可以分輕重?未來他們如何對待病人?

泰爾(Sylvanus Thayer;1785-1872)擔任西點軍校校長時約束軍校生不准欺騙,成為軍校生榮譽準則(Cadet Honor Code):「軍校生不可撒謊、欺騙、偷竊,也不可容忍做這些壞事的人。」西點軍校對於考試作弊,的確有輕重之別,情節嚴重退學、主動坦承錯誤,處以留級半年或一年「留校察看」,如有再犯校規之舉,將被立即退學。當年陽明創院韓偉院長西點軍校 Cadet Honor Code 創建陽明榮譽制度培育對病人負責的未來醫師,韓院長對考試作弊也是零容忍














平板好玩好學 消弭數位落差


2021-11-30 04:06  聯合報 /   吳俊育/陽明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新竹市)
行政院昨拋出「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政策,將補助全國中小學1至12年級偏校每生1台、非偏校每6班1台。圖為學生上課使用平板。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教育部近日宣布將投入二百億經費,達成「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目標。筆者觀察此次「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除了強化軟硬體鋪設,更強調完備數位教材內容、教師與學生數位增能與大數據學習回饋檢核等重點工作。

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全球中小學教育多透過數位工具延續教與學,讓學生停課不停學。數位時代下,筆者認為每位學生均應該有均等機會接觸數位科技。教育部此舉可消弭數位落差現象,落實教育公平。因此,相較於限制學生使用數位學習工具,筆者認為更應結合各界力量,一同攜手增能學生,讓這一群國家的未來希望具備合宜數位使用知能、正向態度與自主學習素養,勇敢地面對 AI 世代的跨域挑戰,這才是我們產業創新永續發展制勝關鍵

此項政策也受到大眾的極度關注,部分來自教師及家長的疑慮在於憂心學生使用數位工具後,是否造成數位分心媒體多工等狀況。所引用的國內外研究指出,使用平板等數位載具對學生學習成效的負向影響,其中亦部分引述了筆者的數位分心研究。筆者同意若在毫無控管與足夠自我調整能力的狀態下,數位分心將對學習產生負向影響,但是此些結論都是在沒有學習輔助教師指引學生增能的設定下所得結果,實不應簡化推論成數位載具無助或有害學生學習。

更多的國內外教育研究顯示,中小學生在使用科技模擬、線上合作,或利用適性提示等學習介入後,可有效促發學生批判思考內容整合,顯著提升學科學習表現與高層次閱讀理解等等效益。筆者的課室研究也發現,在學生線上搜尋時提供適當的筆記架構,或是單純的讓學生製作無結構的手寫筆記,都能有效減少數位分心與提升學生的線上學習成效。

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將運用教育大數據技術,在確保個人隱私等使用規範下,透過學習分析協助學生提升學習成效,教師更能切實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適性化的教學。筆者期待這樣寶貴的教學與實踐,能讓我們的下一代好好地利用數位工具,不只好玩,更能好好學習,也期望各界一起合作與監督此政策的推動。














刺槍術無用? 刀彈並用 淬礪軍魂


2021-11-30 04:05  聯合報 /   張博智/退役上校(高雄市)
陸軍司令部將對全軍開始推廣刺槍訓練。圖/取自陸軍影片



聯合報報導陸軍推動體能戰技的「新」作風之後,立即引發各界關注與討論,其中持正面看法的頗多,但也有不少喝「倒彩」的人。綜合負面評價的意見,不出︰什麼時代呢,還在搞刺槍?高科技戰爭的年代,還需要近戰肉搏嗎?其中也有來自軍中官兵的「靠北」,他們不是反對,而是怕時間不夠用或排擠到專業訓練的比重。

我是一直以來主張軍隊必須推展體能戰技的人,軍旅廿八年如是,退伍十幾年來亦然。在此,我不想為陸軍這項政策辯護,只想說說我所參與及看到的回應與成效。

就在十月上旬,接獲陸軍司令部的邀請,要我前往為刺槍術示範部隊輔導。這段期間,我曾四度北上,每次兩天授課。有機會將我四十幾年的經驗分享傳承,當然是我的榮幸,但讓我最感窩心的是參訓官兵的榮譽感、使命感,他們士氣高昂、情緒高漲,全心全意投入訓練,不以為苦,樂在其中,一個月之後,擔綱示範,獲得滿堂喝采。從這個組訓與示範的過程中,讓我發現部隊的士氣因為任務而增強,戰志因為訓練而勃發,訓練的效果不只是體能大幅提升、戰技更加精湛,而是團隊精神與戰鬥意志的淬礪奮發。

訓練是戰力的泉源,士氣是軍隊的靈魂。體能戰技訓練雖然看似在現代化高科技戰爭中「微不足道」,但缺少這一「味」必將乏味,甚至走味。

體能支撐戰技,戰技支撐戰鬥,戰鬥支撐戰術,戰術支撐戰略;略、術、鬥、技、體相互依存的關係,應該以體能戰技奠基,其後才有鬥、術、略的穩定發展。就我的體認,現代化的軍隊不能「頭重腳輕」只求高來高去—這也是軍隊逐漸流失的核心—反而更要強化扎根,憑藉練力、練技,進而練心、練膽,才能凝聚向心、提振士氣、增強戰志,形塑堅韌的戰鬥體,勇於面對艱難的挑戰。所以,陸軍在增強現代化作戰職能之外,推動體能戰技訓練,毋寧是在鞏固戰略基礎工程。

刺槍術,之所以常被誤認為「無用」,只因多年來流於形式整齊動作一致。這次示範著重的是應用刺槍與對刺,簡言之,刺槍術已回歸其實用、實戰性。軍人持槍、用槍,故需專精射擊並精熟刺槍戰技,才能「刀彈並用」「人槍一體」,持槍卻不練刺槍,猶如有槍不練射擊。甚者,失去一舉練力、練技、練膽、練心、練氣、練魂的利基與契機。

強化體能戰技,不必曠日廢時,也不應排斥其他軍事專業訓練,關鍵是提升幹部與師資職能素養,提升訓練效能,所以陸軍同時在做的是加強軍士官養成教育與體育師資培訓進修。

軍隊歷經數度的組織改造精實,如今已趨於底定,此時正是致力訓練之際。陸軍司令徐上將在歷任司令的經營與擘畫的良好基礎之上,宣示並推動基礎戰力之扎根拓展,但願全軍一心、軍民同心支持與鼓勵。更盼陸軍在銳意訓練興革之後,展示精實戰力堅強戰力於國人面前,以安軍心民心!













反核潮退了 蔡總統知道嗎


2021-11-30 03:35  聯合報 /   黃瑞明/靜宜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台中市)
氣候危機可能給核能帶來新生機。美聯社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廿六次締約方會議(COP26)日前在格拉斯哥閉幕,台灣社會對此興趣缺缺。即使非會員國,我們要知道:它的後續發展其實攸關國家與人民的切身利益。

廢核是民進黨的神主牌。對於台灣人來說,「非核家園」卻不是人間天堂。空汙惡化是國民能夠感受的明顯後果。從中長期看,非核能源的供應不穩定性會導致缺電。更糟的是,對化石能源(石油、煤炭與瓦斯發電)的高度倚賴將讓我們面臨國際孤立。

今年三月十一日正逢福島核災十周年,當期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就嗅出大環境的變化,所以在「福島的教訓」封面故事中大膽主張「核能應妥善管理而非放棄」。其後加拿大、德國等地傳出攝氏五十度高溫與洪水摧毀全鎮的噩耗,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全球氣候逼近臨界點,再不大幅減碳,後果會是萬劫不復。因為憂心忡忡,那個曾經如過街老鼠的核能變成了人類救星。在 COP26 的鼓舞下,上上期「經濟學人」以一篇社論與兩篇報導(英美出現護核新思維倡議:核能會讓對抗環境變遷之戰更好打!以法國為首的十個會員國不久前聯合向歐盟執委會提案,將核能列為綠色能源,拜登的能源部長則在 COP26 上宣稱核能是減碳的「重要工具」。

德國雖然不在其中,但是這一反核堡壘早已出現嚴重龜裂。以敢言著稱的前國會議員伯斯巴赫不久前就說:現存六座核電廠將在今、明年底分兩批除役,它們的發電量是全部風力站的一半,彌補只能靠進口核電與增加燃煤發電。德國電價已是全歐,甚至全球最高。如果國會現在才辯論核能去留,決議必然迥異於民國 100 年(二○一一年)!知名評論家史坦嘉特更在「焦點週刊」上寫:德國政治史上的最大失策恐怕要數民國 100 年(二○一一年)六月的國會廢核決議了。他呼籲:我們需要能源政策的大辯論!隨著電價的持續攀升與國內天災事件的增加,即使綠黨即將執政,土產核能會不會如期終結,恐怕還是未知數。

德國廢核對台灣的反核運動有著推波助瀾之功,那邊潮退了,我們要跟著轉向嗎?反核陣營當然會說:不!台灣位在地震帶,核電廠一旦出事,後果不堪設想!然而,對於世界主流民意來說,這是地區性災難,無法與氣候變遷這種全球性災難相提並論。編織無核美夢容易,卻難擋國際大勢所趨。事實是,台灣的人均排碳量位居世界前段班,以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為例,我們是十一點八公噸(現在必然更多)。對岸與印度是排碳大國,但是人均是七點七一點八公噸。這兩國的不合作主義讓環保人士深惡痛絕,可是那裡畢竟人丁眾多啊!

總統蔡英文在本月初表示:「台灣應被納入因應國際氣候危機行動。台灣有意願,也有能力和國際夥伴共同實踐民國 139 年(二○五○)淨零排放目標。」口氣很大,但是連德國都要靠法國核能了,台灣憑什麼呢?卅年何其漫長,屆時地球或許早就完蛋了,說這話對得起下一代嗎?當多數國家都決心盡速減碳時,必須付出代價的他們不會放過不守規矩的非會員小國家,對出口商品課徵重稅僅是其一。至於攝氏五十度高溫降臨此地的可能性更不在話下。民進黨的無限量排碳政策遲早會讓台灣遭到報應。
















事業廢棄物去化難 奢談鼓勵投資


2021-11-30 04:04  聯合報 /   張國輝/社會工作(台中市)
台中文山焚化廠。圖/台中市環保局提供



報載事業廢棄物全台逃竄。坦白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央與地方如果不能合作,將掀起一場垃圾大戰。

以台中工業區來說,近年來區內千餘家工廠的事業廢棄物因文山焚化廠老舊面臨停爐,加上烏日、后里焚化廠以民生的家庭垃圾為主,台中市十八座工業區的事業廢棄物去化十分吃緊。而台中工業區以工廠家數居全國六十八家工業區的龍頭,各縣市工業區將台中視為指標,近年垃圾清運突然備受矚目,因為工業區的垃圾一旦清運困難,勢將影響產業的發展。

一位曾擔任工業區社團的理事長公開說,台中工業區與文山焚化廠毗鄰,文山焚化廠設立之初,對鄰近五個里訂有回饋計畫,依行政區域台中工業區均在回饋範圍內,但工業區的廠商自始就沒有要求政府回饋,如今因清運費節節飆漲,為降低費用,工業區廠商僅要求比照台南採工廠的民生垃圾與製造過程所產出的事業廢棄物分離,以降低清運費;結果不但沒有被接受,最近連廠區的垃圾清運也發生困難。他質疑,政府連工業區的垃圾清運都有困難,要如何鼓勵廠商投資呢?

目前工廠要解決部分難題,就是將工廠辦公室的紙張、員工的餐盒,拜託員工自行帶回家依生活垃圾處理,工廠經過製造過程的事業廢棄物再交由清運業者。

在事業廢棄物引發大新聞後,環保署竟然要地方政府打包、掩埋,這是罔顧土地中毒的外行話,讓人對職司環保的官署十分訝異,有這樣的官署也難怪全國會陷入垃圾大戰的邊緣。

廿年前曾有廠商有意集資設立事業廢棄物的專屬焚化廠,但面臨土地取得及殘渣處理,從中央到地方沒有主管單位願意協助,如今在事業廢棄物去化產生困難下所掀起的垃圾問題,政府應嚴肅以對,否則地狹人稠的台灣將淪為垃圾島。















華山論劍東西較勁 台灣奉陪


2021-11-30 03:42  聯合報 /   王之相/南開科技大學副教授(南投市)
拜習視訊峰會。法新社



太平洋彼岸的高峰會,我們不能缺席,是因為拜登仍是老大。

一山不容二虎,老大想要重新領導西方派,壓制東方派老大的氣焰,順勢也挫一挫東方崛起的銳氣,除了召開武林同盟大會之外,下一步就該是下戰帖;看來,一場華山論劍已在所難免,媒體和網路都把目光集中在台灣,台灣看起來也布置得差不多了。

氣勢上,美國幫欲修理東方派,勢必要先從道德上擊鼓攻之;帝國主義的帽子若戴得太高了,拜登的江湖號召恐怕後繼無力。但為難的是,一陣刀光劍影之後,東方派若損失慘重,搞不好反而會贏來同情,或者情勢被迫從「點到為止」發展成全面的武林風暴,則縱火難收的拜登反而會失去道德的制高點。

反過來,若是美國幫損失慘重,情況將更嚴重,非但武林盟主的地位將岌岌可危,拜登本人可能連美國幫幫主都扛不住。想來想去,唯一可以讓東方派和美國幫不致損失慘重,而又可讓拜登幫主重啟一片天的安全策略,就是讓台灣損失慘重。

台灣的損失慘重,帳一定是算在東方派頭上,東方派從此難以做人。台灣的損失慘重,也必將是台灣認同政治的大利多,似也不違反其本意。東方派無法讓美國幫損失慘重,面子鐵定掛不住,習幫主的大位同樣坐不住;唯一解套的路,算一算也只有讓台灣損失慘重,幫史也才寫得下去。諸緣俱足,看來是天意如此

台灣以超前部署聞名於江湖,我們的幫主又很有學問,難得東西雙方的馳馬試劍,我們奉陪。

















台應加速有害漁業補貼退場


2021-11-30 03:38  聯合報 /   葉于瑄/環境正義基金會專案主任(台北市)
過度捕撈是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最大威脅。圖/基市府提供



在接下來的四天裡,世界貿易組織(WTO)有望終於產出一份終止有害漁業補貼的協定。這份協定是超過廿年談判的結晶,也與台灣息息相關,因為台灣是全球前十大有害漁業補貼提供國之一。這份協定不僅對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非常重要,更呼應剛結束的聯合國氣候大會 COP26 決議,將有助於應對氣候變遷。

過度捕撈是對海洋生物多樣性最大威脅,而過度捕撈關鍵驅動力就是有害漁業補貼。各國政府長期以來透過補貼來增進船隊捕撈產能,船隻因而得以在海上停留更久的時間並到更遠的地方捕魚,進而鼓勵了過度捕撈,甚至非法捕魚;因此,這些補貼被視為有害補貼,而漁船用油補貼是其中最關鍵的項目之一。儘管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魚種,因長期捕撈其族群數量已低於可永續捕撈的水準,嚴重危害到開發中國家眾多以魚類作為主要蛋白質來源、仰賴漁業為生的人民,各國政府每年仍提供約二二○億美元有害補貼,台灣更是位居全球前十大有害漁業補貼國之列。

在剛落幕的 COP26 中,化石燃料補貼退場是諸多媒體聚焦的重大決議。燃燒化石燃料是人類排放溫室氣體的主因,而補貼的存在讓化石燃料低於實際成本、進而導致大量燃燒和碳排放;在希望達到淨零排放的國際共識下,《格拉斯哥氣候協定》成為首度提到化石燃料補貼的氣候文件。回到國內,有鑒於氣候變遷與極端天氣事件已造成全球性的人權危機,目前國家人權行動計畫也將研擬化石燃料補貼之替代方案列為「氣候變遷與人權」的行動項目。然而,攤開明年度預算書,仍可赫然看見漁業署編列了超過十億的漁業用油補貼

目前 WTO 的談判文件中,已直接點名漁業用油補貼會導致過度捕撈,一旦消除有害補貼協定通過,各國便需要加速補貼轉型,以因應相關規範。然而目前仍看不到漁業署對於占年度總預算十三%用油補貼,提出任何具體的退場計畫,或在預算書中針對降低漁船碳排放有任何作為,此舉不僅對於台灣的減碳決心有所減損,更會危及產業未來在國際經貿處境改變下的適應能力。

終止有害漁業補貼不僅有助於魚類群體復甦、減緩氣候變遷惡化,更是在全球邁向永續發展浪潮下,台灣漁業維持競爭力勢在必行的轉型,政府應盡快因應,以保護環境、經濟及氣候危機下的人權!


李清志 /吉米小車的傳奇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 /吉米小車的傳奇
◆  楊志良/誰在促統滅台?







李清志 /吉米小車的傳奇


2021-11-30 03:21  聯合報 /   李清志(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小型吉普車JIMNY。圖/Suzuki提供



最近有輛奇特的小車,竟然在台灣賣到爆,甚至訂車還要等上一年半、兩年才能交車!因為訂單爆量,車廠竟然去年初就停止接單,訂單至今未能消化完畢。這輛奇特小車不是德國的雙 B房車,也不是英國的小 MINI,更不是美國的 JEEP越野車,而是來自日本的小型吉普車 JIMNY

吉米小車是日本輕型的運動越野車,車身短小、空間不大,卻因為輕巧多用途,而在世界各地暢銷多年,第四代的改版明顯走復古路線,呈現方正的外觀輪廓,擄獲了現代人的心,成為都會小車新寵。但這輛車不是只有造型吸引人,在郊外荒野的越野表現也十分出色,因此輸入台灣之後,就受到喜愛與搶購。

吉米小車的暢銷顛覆了設計界的傳統觀念,過去我們總是希望設計出一輛完美的車型,讓所有消費者都能滿意;但是吉米小車並不完美,這輛車有許多許多缺點,以至於買車的人領到車之後,通常就會直接開到專業改車廠進行改造。想要跑高速公路的人,會換掉過於軟爛的懸吊系統;想要越野溯溪的人,會加裝護板、呼吸管,甚至舉升高度、換更大尺寸的輪框、輪胎;對於那些不想越野,只想在城市裡遊走的人,可以改裝各種時髦套件,甚至改成類似小型的賓士 G Class 或是小型的 Land Rover Defender 車型,讓每個人的夢想都可以在這輛車上實現

吉米小車的魅力就在於其改造的過程,這輛車有如一台積木玩具車,可以任你拆裝改造,所以每個人的吉米小車都不一樣,都有其個人的獨特性;人們也在改裝的過程中,重新得到童年玩積木小汽車的樂趣

吉米小車作為一台硬派四輪驅動越野車,事實上,也代表著一種來自郊野的呼喚,一種喚醒你內心自然野性的裝置。擁有一台吉米小車,似乎就擁有了拓荒的能力,越是崎嶇的道路、越是泥濘的水坑,越是有一種想要越過去的衝動;因此駕駛吉米小車有如西部拓荒時期,獨行俠騎著千里馬一般,奔向從未去過的荒野祕境;又像是太空探險家,駕駛著企業號太空船,前往浩瀚無垠的未知宇宙。

在這個疫情緊張的時刻,人們想要逃離人群擁擠的城市,渴望到一處無人的境地,享受獨處、沒有害怕壓力的地方;吉米車遂成為逃離疫情恐慌的最佳工具,猶如挪亞方舟帶著人們逃離世界末日。當人們駕駛吉米小車進入山林深處,或是到天涯海角之處,在那個無人的地方,人們恐慌的心情得到慰藉,緊張的情緒得以紓解;同時城市人開始在獨處中發現自我,與自己的內心對話,甚至聽到內心微小的聲音。

美國探險家理查.博多(Richard E. Byrd, 1888~1957)在其著作「孤獨一人」(Alone)中就表示,對他而言,去無人之地探險,不僅是去發現未知之地,也是去發現自我。他想「隻身獨處一段時間,品嘗平和、安靜和孤獨,想發現這種狀態的益處。」亨利.梭羅在湖濱散記」一書中,也分享他的荒野獨處經驗,他說:「我發現,大多數時間獨處是有益健康的。」

在疫情蔓延之際,我們被困在這個幸福的小島上,無法向外去世界各地旅行探索,但是吉米小車卻可以帶我們在自己的島內探索未曾去過的地方。擁有一輛吉米小車,等於開拓了我的境界,我可以深入狹窄崎嶇的林道,穿越激流野溪,進到未曾去過的台灣祕境,讓我體會未曾有過的野地經驗;同時也讓我在無人的荒野,找到了獨處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