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5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提防大國「經濟謀略」帶來衝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8708/web/ 

◆  聯合報社論/國防預算幾千億,卻不知如何應對無人機
◆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的馬桶演義
◆  經濟日報社論/提防大國「經濟謀略」帶來衝擊





經濟日報社論/提防大國「經濟謀略」帶來衝擊


2022-09-05 03:07  經濟日報/   社論
美國總統拜登16日已簽署通膨削減法案。歐新社



兩周前拜登總統簽署生效的美國「通膨削減法案」,民主黨跟美國民眾是贏家,南韓則是氣極敗壞;台灣雖無立即影響,但面對美國越發露骨的「經濟謀略」(Economic statecraft)作為,同樣須高度謹慎因應。

該法案的主要內容,包含將在能源生產投資、推動溫室氣體減排的工作方面投資 3,690億美元、注入640億美元讓「平價醫療法」補助措施延長至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來減少醫療支出,以及投入40億美元解決乾旱問題。另一個「夾帶過關」的重點是納入大型企業最低稅負制度針對年獲利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課徵最低15%的企業所得稅率亦即美國等在 OECD 國際組織推動的全球最低企業稅率),預計未來十年可額外增加 7,370 億美元稅收,因此可減少至少 3,000 億美元的預算赤字

坦白說,這個法案的名稱與內容明顯文不對題。這個支出規模為 4,300 億美元的法案,實際上是拜登 1.75兆美元的「重建美好未來政策縮水版而且只有減少赤字、降低醫療支出等少數內容跟削減通膨有關;若以前述的預算分配比重來命名,應該稱為「氣候變遷與最低稅負法案」。但這個名稱既難懂又沒賣點,對拜登民調、年底美國大選幫助都不夠,而民眾最關注的是通膨問題,因而出現這個牽強的名稱。

回歸法案影響,雖然在氣候變遷及減排領域主要推動的是對內增加能源投資順便降低對中國能源礦物依賴風險,但美國採取的作為對南韓、歐盟都直接造成衝擊

首先,鼓勵電動車發展是拜登競選政見,也有助於減排沒錯,但是本法採用的方式卻有爭議,因為美國民眾購買電動車可享有新車 7,500美元、二手車 4,500美元的稅額抵減,但必須是在北美美、加、墨進行最終組裝電動車才能申請。再者,北美電動車所使用的電池等關鍵零件,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起必須滿足 40%原產於美國美國的 FTA 夥伴國,到民國一一五年(2026年)時則需增加至80%

以上二個已經生效的要求意圖很直白:第一是要促使投資回流讓美國以及美國車廠大量布局的加、墨成為全球電動車生產重鎮,第二是要降低中國在電動車電池主導地位,讓電池及其他關鍵零組件供應鏈重組,改為「友邦生產」(Friend-shoring結構。然而北美電動車才有 7,500美元抵減的做法,不僅歧視問題明顯,而且無疑會扭曲目前不在北美生產的南韓及歐洲電動車的競爭地位。民國一一年(2022年)南韓現代集團南韓生產各款電動車於美國銷售排名第二僅次於北美製造的 Tesla;7,500美元抵減生效後,現代電動車的銷售立即出現崩盤危機,當然跳腳。不過美韓之間已有 FTA,因此重要零組件的限制尚無影響,然而歐盟跟美國沒有 FTA,會直接打擊到歐盟正要全力推動電池生產鏈,所以接下來歐盟研判也會開始有大動作。未來這些歧視性做法能否通過 WTO 規則檢驗,尚有變數

短期內,台灣在電動車市場利害關係不若南韓和歐盟直接,美國建設投資更可能帶來新的商機,因而削減通膨法案未引起太多關注,但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台美經貿關係緊密,在技術及代工領域合作更是台灣經濟發展命脈。當美國不再將遵守規則、維護全球經貿秩序當成天職,有愈來愈多效法中國大陸經濟當工具來達成政治、戰略及外交目標的「經濟謀略作為,加上對岸的「經濟謀略」也更加多元頻繁,台商的經營成本增加不說,供應商及投資布局都要重新找到新的最佳組合。簡言之,台灣企業及政府都要立即以這個新世界為假想,展開風險評估因應布局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的馬桶演義


2022-09-05 03:05  聯合報/   黑白集
首都選戰3名參選人中,選民對陳時中「仇恨值」最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調顯示陳時中的仇恨值奪冠,阿中機靈地說,自己「可以調整人設」。最近他果然努力營造人設,他跳街舞、進同志酒吧、參加粉紅派對,搶攻年輕選票但仍遭民眾嫌惡,說他「形象包裝」很差。最令民眾感到品味欠佳的,莫過於他的「免治馬桶政見

陳時中登記參選後的第一碗「政策牛肉」,端出的是全市公廁要換成「免治馬桶」,以凸顯首都的「文明」。不僅如此,他在自己的宣傳片中軋上一角,竟從公廁隔間上方探出頭來;這景象,立馬遭譏像在上演「偷窺片」。其團隊一定也覺得「有傷大雅」,在噓聲中,趕緊修掉影片。

沒錯,公廁是文明的表徵。但公廁的文明重在清潔衛生維持,而不是豪華新穎,能讓人安心方便使用最重要。公廁裝免治馬桶並非陳時中首創,林智堅三年前就在新竹做過,但使用率不高,民眾不敢使用公廁的免治沖洗,擔心不潔。台北市兩萬多間公廁,你敢花大錢換,人們還不敢用呢!

陳時中指揮防疫時沒有太多成本效益概念,也不了解民間需求;因此高端價格超乎行情,快篩試劑同樣離譜。如今,他提出的馬桶政策,顯然就是一個沒用過公廁的人的突發奇想,難怪會遭市民恥笑

若說陳時中人設有什麼問題,應該是蔡英文挑人的眼光太獨特,才會讓他來挑戰市民口味












聯合報社論/國防預算幾千億,卻不知如何應對無人機


2022-09-05 03:02  聯合報/   社論
大陸的無人空拍機日前拍到我金門守軍崗哨的兩名士兵畫面。圖/取自大陸社群網站



國軍擊落一架大陸民用空拍機,蔡政府大內宣喧騰得好像空戰大捷,這樣的場景實在荒謬。但更荒謬的是,我們的國防預算已膨脹到五千八百多億,大陸無人機來了,國防部卻不知如何應對;拖了幾天,蔡英文總統終於下令反制並立獲美國背書。這也讓外界質疑,原來國防部要聽總統指令,總統要等白宮許可。經過大陸無人機實測,我們的國防自主國軍應處都落漆。

俄烏戰爭,無人機與電子戰大顯身手,勾勒出作戰新常態與戰爭新場景,各國均密切關注,從中學習。無人機侵擾金馬,當然不能輕忽;但比起戰場上殺手級無人機,這些大陸民用空拍機,恐怕連小菜都稱不上, 而且明明不難反制,國防部卻彷彿在打一場艱苦戰役。

蔡政府習慣把小事情搞得很大面對大事情反而退縮。就像中共軍演軍方連飛彈飛過領空都不敢聲張美國航母退避甚遠,蔡總統則只悶頭跑攤吃美食。俟對岸軍演結束,美艦才姍姍航過台海,蔡英文則豪氣下令反制大陸無人機。國軍應聲擊落空拍機,蔡政府隨即大傳捷報轉化成選舉紅利

無人機擾台半年,國防部束手無策國軍奉令不開第一槍避免觸發兩岸熱戰,這是對的;但無人機這類新型態侵擾,國防部未給應處準則和反制工具,官兵竟只能丟石頭反擊,荒謬而無奈。直到白宮示意無人機干擾可能成新常態」,總統始下令反制。國防部驅離無效便予擊落,處置正確,卻非最佳選項。原因是開槍可能造成誤傷,無人機掉落也可能傷及無辜;兩岸緊張還可能擦槍走火,甚至升高敵意。因此,技術干擾驅離或使之迫降,應是較理想作法。

但國防部未能及時提供適當有效的反制指引。很難想像,國防預算年年成長,軍購不斷膨脹,國軍只能撿石頭當武器;台灣號稱科技島,蔡政府還成立負有電磁頻譜偵蒐作戰任務資通電軍,國軍卻只能以原始工具反擊無人機。試想,若千百架無人機齊發而至,國軍如何應對?又如果無人機攜帶彈藥,國軍要平白受創嗎?國防部原說無人機反制系統明年配發外島,備受批評後,才急調干擾槍進駐,這又慢了三拍。

蔡英文下令國軍強力反制時,國軍弟兄其實已被訕笑了多日;連這種緊急因應,國防將領都要等總統下令嗎?蔡英文用創歷史新高國防預算表示對國軍支持,這解決了國軍的應變效能嗎?當蔡英文說要提升不對稱作戰能力,卻被國軍無能應對無人機侵擾打臉;蔡政府的建軍方向、軍購選項與和應處作為都須聽令美國,我們的國防自主又在哪裡?當蔡英文要展現國家自我防衛決心時,許多人更期待的是兩岸和平發展

因此,大陸方面的回應,也令人失望。尤其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說,中國的無人機到中國的領土上去飛一飛,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但不要說台灣無人機,就是大陸無人機,能在大陸軍事要塞上隨便飛嗎?輕佻吃豆腐戰狼叫囂只會鼓動兩岸民間相互仇視

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中共對台報復軍演美中護欄被衝撞得搖搖欲墜,也開啟了這一波大陸無人機侵擾。其實如果兩岸關係穩定,就不致出現軍事挑釁民間玩家亦可約束;兩岸關係緊張,軍事挑釁常態化民間玩家也來搗蛋更增擦槍走火風險。民進黨高唱抗中保台,但揭開蔡政府的國防真相,除了嘴砲,什麼都沒準備好;原來比起曹興誠黑熊勇士和神射手,也高明不到哪裡。


【專家之眼】美對台政策的新趨勢

◆  【專家之眼】美對台政策的新趨勢






【專家之眼】美對台政策的新趨勢


2022-09-05 08:52  聯合報/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裴洛西訪台引發中共軍演,坎伯表示,美國會派遣戰機與軍艦穿越台灣海峽、增加與台灣的經貿談判、強化台灣自衛能力,增強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作為反制。美聯社



自從美國聯邦眾議院長裴洛西8月2-3日訪問台灣引發中共一連五天的軍演以來,美國官員與智庫學者紛紛對台海情勢與美國對台政策提出各種不同的看法,有些已經付諸實施,有些則正在醞釀之中,更為完整的美國對台政策可能會在幾個月之後才會出爐。

白宮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伯8月12日電話簡報會指出,中國藉裴洛西訪台事件趁機製造新常態意圖壟斷台海中線美國會派遣戰機與軍艦穿越台灣海峽增加與台灣經貿談判強化台灣自衛能力以及增強美國在印太地區軍事存在作為反制

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也在8月17日電話簡報會中傳達與坎伯類似的觀點,認為美國必然會採取具體行動,反制中國將台灣海峽「內海化」的意圖五角大廈政策次長卡爾8月24日則在記者會中指出,中國海軍在台灣海峽最近異常活躍有意藉常態化消除台海中線

白宮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8月31日指出,美國不會容忍中國意圖改變台海現狀也不會容許中國透過無人機破壞台海和平穩定8月28日美國第七艦隊兩艘神盾級飛彈巡洋艦穿越台灣海峽我國海軍也派遣兩艘軍艦跟進象徵式地表示台灣也有權利穿越台海中線。此外,國軍也在9月1日擊落一架來自對岸的民用空拍無人機

至於正在醞釀的美國對台貿易政策也顯示會有重大改變。「美國在台協會」(AIT前副處長王曉岷日前接受訪問時就說,比較不會引起爭議的就是美國強化與台灣的經貿關係AIT 前理事主席、布魯金斯研究院東北亞研究所客座資深研究員卜睿哲並說,他很高興見到美國與台灣終於有了「21世紀貿易倡議」。

A IT 前台北處長、卡內基和平基金會傑出學者包道格也表示,美台經貿關係的確不夠強化,期待未來會有更好的發展。坎伯更進一步指出,美國相關部會現在正研擬一份美台經貿談判路線圖。

最後,對於更完整的美國對台新政策,卜睿哲表示現在就斷言美台新政策可能言之過早,因爲還要看台海兩岸未來幾個月的動向。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與美國企業研究所AEI資深研究員庫柏聯合撰文警告說,美國對台的支持不應過度重視形式而應注重對台灣實際有用的軍事裝備經貿合作。他們的建議成為拜登政府擬定對台新政策的重要參考。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倖免乾旱,台灣需颱風適時挹注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8708/web/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倖免乾旱,台灣需颱風適時挹注
◆  小坪數成主流 三代同堂退流行嗎
◆  新聞公平議價 應給媒體鏈結權
◆  指揮官沒有「訝異」權利
◆  裝免治馬桶 不如給我乾淨公廁
◆  我們與法西斯的距離
◆  戈巴契夫與元宇宙的政治遐想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倖免乾旱,台灣需颱風適時挹注


2022-09-05 03:47  聯合報/   楊之遠(作者為退休教授)
歐洲爆發多年來最嚴重乾旱,造成多瑙河降至近一世紀最低水位,並使得塞爾維亞河港城市普拉霍沃附近數十艘二戰時期沉沒河中的德國軍艦殘骸露出,有些還裝滿炸藥。新華社



今年夏天,從歐洲、美國,到中國,都出現了嚴重乾旱。歐盟大約有百分之六十四的國家處於乾旱警告之下。預計部分地區的乾旱情況將持續到十一月,不僅加劇野火威脅,並造成農業災害。預估歐洲玉米產量將降低百分之十五,大豆和葵花籽的產量將分別減少百分之十五十二

持續乾旱使得流經德國、荷蘭和瑞士的萊茵河,以及穿過中歐到達黑海約二千九百公里長的多瑙河均因水位太淺,導致航運困難。同時義大利最長的波河,不僅是交通樞紐,更是農業及工業用水來源,由於河川面臨乾涸,損失慘重亢旱不雨,當然衝擊歐洲所生產之化學品、燃料、糧食和其他商品全球物流

由於水庫蓄水量及河川流量減少,影響歐洲各國水力發電其他發電廠冷卻系統,使得各國電力供應減少

今年七月以來中國長江流域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少四成,出現「汛期反枯」的罕見現象。長江幹支流域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較常年同期偏低四點七至五點七公尺。四川水電日發電量大幅下降,水力電量由同期約九億瓩時下降至目前約四點五億瓩時降幅達一半。四川省在八月十五日對工業部門實施限電,工廠停工,截至八月廿八日一般工商業用電業經全部恢復。

中國南方中稻目前陸續進入抽穗期,將嚴重受到高溫乾旱威脅。水利部八月廿一日資料顯示,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九個省耕地受旱面積已經達到三千三百萬畝二四六萬人卅五萬頭大牲畜因乾旱供水困難。中國氣象局於八月廿三日啟動氣象乾旱四級應急響應。

今年年初以來是美國加州內華達州有紀錄史上最乾燥的一年,鮑威爾湖、米德湖以及大鹽湖水位處於創紀錄的低位;加州的部分地區實施嚴格用水限制新墨西哥州亦忙於處理該州歷史上最大的兩場野火。截至今年八月廿三日,美國四十八個毗連州約百分之四十七面積處於乾旱狀態二點三億英畝的農作物遭受乾旱而減產。一點三億美國人正受到乾旱的影響。

亞洲持續受反聖嬰事件影響,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面積及強度增大,位置偏西偏北大氣盛行下沉氣流,不僅造成長江流域持續乾旱,亦導致台灣今年夏季雨量顯著偏少,水情緊張。

所幸「軒嵐諾」颱風日前從台灣東北方掠過,對北部地區帶來中到大雨,但要確保各地水庫儲存足夠水量,度過枯水期,還需要後續颱風適時挹注,才能真正倖免乾旱










新聞公平議價 應給媒體鏈結權


2022-09-05 03:47  聯合報/   章忠信/東吳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台北市)



網路平台成為資訊流通主流的時代,新聞媒體網站經營日益困難。為了維護新聞獨立自主,確保民主監督及言論自由生機,各國努力立法,務必促使大型商業數位平台於鏈結新聞內容時,與新聞媒體網站分享廣告收入。

在澳洲二○二一年通過《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後,國內也有呼聲,要求比照立法,其核心訴求在於產業公平競爭。但我國在引進外國立法時,務必認清各國不同法制發展背景,才不至於有「橘越淮為枳」之弊。

在數位網路科技時代,大型平台以鏈結方式提供新聞內容,賺取鉅額廣告收入,這是善用科技創新之正當經營,應予鼓勵,不能強以立法方式加以抑制。

澳洲的強制議價立法,並非立法者認為大型平台之經營有何不公平競爭行為,必須以法律強制介入,而是新聞媒體巨擘與大型數位商業平台,經過多年折衝妥協,同意坐下來討論利益分配方式,再透過立法加以明文化,取得穩定之法源依據。

目光轉到歐洲。歐盟二○一九年通過「數位單一市場著作權指令」,於第十五條要求所有歐盟成員國立法賦予新聞媒體業者一項專有權利,使得大型商業平台鏈結新聞內容時,取得新聞媒體業者之授權。這項立法思維很簡單,就是源於著作權法立法利益分配原則

隨著科技發展,著作權法不斷增添創作者就其著作享有各種不同著作權能,從印刷術之版權(重製權),經過廣播、電視之公開播送權,發展到晚近數位網路時代之公開傳輸權,都是要讓創作者根據這些新增權利,藉由使用者付費,達到利益之重新適當分配

歐盟二○一九年著作權指令新增新聞媒體業者之「鏈結權」,就是理解「鏈結」能產生重大廣告利益,但「鏈結」不在既有著作權權能範圍,而新聞媒體內容對於民主政治之新聞、言論自由,監督政府功能,具絕對重要價值。因此,新聞媒體業者就其提供之新聞內容,享有一項等同著作權之權利,使得新聞媒體業者有權與大型商業平台分享平台因鏈結其新聞內容而獲得之鉅額廣告利益。歐盟各國也據此紛紛修正著作權法,賦予新聞媒體業者一項新的「鏈結權」。

在著作權法中新增新聞媒體業者之「鏈結權」,應該成為這場利益重新分配之核心。大型商業平台善用科技創新之正當經營,不該被汙名化為不公平競爭,但新聞媒體業者有權與大型商業平台分享其新聞內容衍生之鉅額廣告利益。澳洲的公平議價立法,其實是大型商業平台擔心力量仍然強勢之新聞媒體業者突圍成功,避免著作權法新增「鏈結權」之妥協。

台灣的新聞媒體業者並無足夠之能力與大型商業平台拚搏,如果新聞媒體業者對其提供之新聞內容,在法律上沒有專屬權利,大型商業平台有何理由必須與新聞媒體業者公平議價?法律又有何依據可以強迫大型商業平台必須與新聞媒體業者公平議價?









小坪數成主流 三代同堂退流行嗎


2022-09-05 03:47  聯合報/   楊文山/中研院社會所兼任研究員(台北市)
少子化影響,台中地區有愈來愈多建商訴求小坪數高坪效,強調減坪數不減機能、小宅豪宅化。(本報系資料庫)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平台的數據,國內四十坪以上的大宅需求大幅減少,而小坪數住宅逐年增加,足見購屋族愈買愈小,家庭觀念改變,三代同堂逐漸被小家庭取代。

小坪數住宅成為購屋主流,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屋價上漲,首購族無法負擔屋價,只能退而求其次,先買坪數較小,負擔得起的住宅。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台灣人口結構改變,產生新的「購屋」效應。由於遲婚、不婚或失婚等因素,世界各國愈來愈多的單身人口,獨居或單人家戶成為普遍的趨勢。

年輕人選擇獨居,可能是不婚或遲婚使然。而儘管有些長者喜歡獨居勝過與友人或子女同住,但可能有愈來愈多的老年人,是因未婚、失婚,或失去老伴而被迫選擇獨居。

從台灣二○二○年的推估數據來看,有約卅%的六十五歲以上男性,是夫婦同居;到了八十歲以上,仍夫婦同居的男性則上揚至四十%。可見,老年男性以夫妻同住為主流,彼此相依、相伴,互相照顧。結婚成家為男性帶來「婚姻溢酬」,老來有人伴,長壽又比較健康。單人家戶就完全相反,女性在六十五歲後成為單人家戶者,約有卅%;八十歲以後則上揚到卅六%。研究顯示,女性獨居或失去另一半後,會有較高的健康與經濟風險。由於台灣女性未婚趨勢不斷上揚,且平均壽命高於男性六歲左右,高齡女性獨居也將逐年增加,社會服務如何介入,安排合宜的居住模式,照顧高齡獨居女性,是未來重要議題。

大宅交易減少,是因為三代同堂退流行嗎?人口學家卻有不同的意見。目前台灣與廿六五十五歲以上老人,夫妻同住與三代同堂家庭,約各占十九%%左右。而且,年齡愈長,三代同堂的占比愈高。六十五至七十四、七十五歲以上,分別為卅%與卅二%。年長者與子女同住的意願仍高。

衛福部針對高齡者理想居住安排方式的調查顯示,與子女同住者高達六十%;期望獨居者僅占八%。而且,八十九%的獨居長者希望住在子女家附近。七十五歲左右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可能是因為體力不濟,或是慢性病因素,使高齡者希望回到子女身邊,住在一起、得到照護。

此外,台灣少子化現象,也可能改變三代同堂的居住安排。如果我們觀察不同世代的平均子女數,會發現目前的嬰兒潮世代,也就是一九六○年以前出生的父母,平均約有三點五個子女。而一九六○年以後出生的 X 世代父母,平均子女數則降至一點八,這些父母的子女數不到兩人。目前,嬰兒潮世代的父母如果想要與子女同住,可能還有選擇的機會,其子女可共同負擔照養責任,輪流與父母同住。反之,X 世代的父母則無此幸運。一旦年老體弱或經濟上有所需求,他們的「獨生」子女就別無選擇,必須一肩擔起照顧父母的重擔。這也可能就是許多千禧世代子女不可避免的養親之責。在可預見的未來,三代同堂的居住安排,可能不減反增。

國內住宅的需求,同時反映了人口變化的趨勢。如果不婚持續增加,且少子化趨勢不變,台灣未來的家庭居住安排,可能需要相關單位及早未雨綢繆,提供社會大眾一個安居的社會環境。










裝免治馬桶 不如給我乾淨公廁


2022-09-05 03:47  聯合報/   簡石庚/保全人員(高雄市)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提出公廁免治馬桶的政見,文宣影片卻出現類似偷窺片段(左上、左下),被質疑不當。圖/取自徐巧芯臉書



距離年底選舉已剩三個月,選情也日益白熱化,每位參選人莫不使出渾身解數搞創意搞勁爆宣傳廣告促銷自己。日前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推出「北市公廁裝免治馬桶」政見時卻適得其反,出現廁所偷窺影片的橋段而遭到強烈抨擊,認為有傷及曾被偷窺過的人之自尊心與被羞辱感。

當然,能夠讓民眾有機會享受到免治馬桶的便利性也算是不錯思維。不過免治馬桶之缺失乃因它的使用方法與操作繁複、麻煩,感應器也很敏感,操作方式稍有不當可能產生「該噴水不噴,不該噴水亂噴」窘境;噴水桿定位有時也沒有很準確,達不到清潔效果。免治馬桶對年長者更未必是一項很適合體貼的產品。筆者家裡多年前也曾安裝過一台,就如同前面所述若干缺失,最後因感覺不是很實用而放棄使用。

免治馬桶在私人家庭中使用可能尚差強人意,但若裝設在公廁,因人眾雜沓可能產生衛生清潔與容易故障等問題,反而衍生廁所髒亂情況。筆者認為與其公廁安裝免治馬桶,倒不如全面加強各地方公家機關、國道休息區及遊樂區等公廁環境衛生清潔,讓使用者有乾淨公廁使用。相信有很多人都有進入公廁看到骯髒汙穢的惡心不愉快經驗。










指揮官沒有「訝異」權利


2022-09-05 03:47  聯合報/   陶宏洋/醫(高雄市)
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圖/指揮中心提供



近期新冠肺炎BA.5變異株感染人數暴增;媒體質疑,政府何以只通過莫德納「原型株+BA.1」雙價疫苗追加劑的緊急使用授權(EUA),卻無計畫審核及採購最新(八月卅一日)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EUA 的莫德納及 BNT「原型株+BA.4/5」次世代雙價疫苗追加劑?

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三日舉行臨時記者會,對於「原型株+BA.4/5」疫苗取得美國 EUA 通過一事表示,「我們很訝異,因為這不是一般傳統正規作法」。

指揮官的「訝異」,我也跟著「訝異」了起來!

本年六月卅日美國 FDA 發布的新聞稿裡已說明收到了「原型株+BA.1」疫苗臨床試驗結果報告,然而投票後的結論是建議藥廠選用「原型株+BA.4/5」為次世代雙價疫苗追加劑,並在「今年秋季」開始施打,並未考慮先通過「原型株+BA.1」疫苗 EUA。七月廿八日紐約時報報導,美國拜登政府計畫「九月起開始大規模接種」,屆時藥廠將完成政府契約要求的一億七千五百萬劑疫苗。因專家學者看好後續結果,雖然 EUA 當時還未通過,接種時間也都選定了。

然而對於何以能通過 EUA,雖然美國也有少數學者質疑「原型株+BA.4/5」疫苗並未實施臨床實驗,然而 FDA 及美國白宮總統首席醫療顧問佛奇醫師的看法則是,在相同的藥廠、相同的疫苗製程下,依據既有的巨量單價疫苗及近期六百至八百人的「原型株+BA.1」疫苗免疫反應與安全性評估臨床數據,他們有把握「原型株+BA.4/5」的效用與安全性;這就像製作流感疫苗,每年病毒株總會更換其中一、二病毒株,但並不需再次進行臨床試驗一樣。八月卅一日 美國 FDA 新聞稿裡,並無指揮中心所說的「送審的資料主要是以動物試驗為主」的內容。

疫情指揮官要能洞燭機先,超前部署,沒有「訝異」的權利!

新冠肺炎疫苗演進趨勢在醫學文獻與媒體報導裡兩年多來從未停過,作為幕僚的學者專家及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委員,應適時提供指揮官專業判斷意見。在「原型株+BA.4/5」次世代雙價疫苗追加劑通過美國 EUA 之後,指揮中心持續強調「不是一般傳統正規作法」、「以動物試驗為主」的說法,或能鞏固民眾接種「原型株+BA.1」雙價疫苗追加劑的意願,掩飾那跟不上的步伐。但是不久的將來,台灣取得了「原型株+BA.4/5」疫苗之後,那說法又該怎麼改呢?









戈巴契夫與元宇宙的政治遐想


2022-09-05 03:28  聯合報/   徐作聖/陽明交通大學退休教授(新竹市)
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本報系資料庫)



戈巴契夫九十一歲辭世。在冷戰結束卅年後,再次審視戈巴契夫的歷史功過,再看看現今台灣政局紛亂,格外顯得諷刺!而當唐鳳部長在新成立的「數位發展部」致辭時所提到的「超智能」、「網路奇點」、智能元宇宙產業發展趨勢時,現場居然回響不佳,這顯示台灣社會與世界脫節。

解釋「超智慧」、「網路奇點」必須借用一些物理學及哲學隱喻,把產業發展及政治操作串聯在一起詮釋。人文社會學家常會用一些基礎物理原理解釋社會科學現象,如統計熱力學耗散理論系統突變論等,從中可以闡釋出許多社會及管理學原理。假若政治問題也能從物理學及宇宙進化學角度重新詮釋,也可得到有趣的結論。

根據統計熱力學平衡熵增理論,在一個封閉系統中,長期內耗必然造成系統熵增快速達到平衡點崩潰瓦解的狀態。但若在轉換的過程中,以超智能形成共生奇點則能延緩系統在不平衡狀態下繼續存活。

這個系統崩潰瓦解問題解決之道在於快速「外部化」形成大幅度震盪,其重點是在混亂不平衡、不穩定系統中以共用超智能技術形成分散式結構,以自我組織、超智能共生等手段與外部環境進行質/能/資訊的交換,以達成「遠離平衡」及「熵減」的共存點與共生奇點,而系統耗損結構理論正是系統熵減」的源頭及理論支撐,也是系統重生最大機會

在戈巴契夫及蘇聯解體的案例上,封閉的蘇聯在長期封閉內耗下,國家解體是必然結果。在不穩定平衡系統中戈巴契夫一廂情願迷戀西方體制,缺乏智慧工具,遲緩政治手段改變不了生態演化沒有實踐耗損系統理論,而系統重生也變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經濟領域中,現今元宇宙科技席捲全球,改變了全球競爭形態,在 Web3.0 環境中產業發展也充滿了不確性與疑慮。許多大腕企業,如 Meta、Nvidia、Google、騰訊等,競相投入專業奇點及超智慧技術的開發,可以預見:專業化、客製化將成為 Web3.0 的主流,未來 Web4.0 又將加入「移動」的震盪元素,使得網路系統更加遠離平衡狀態,也就是未來的常態!

對企業來說,高度不穩定震盪系統是發展的機會,在傳統上由大型企業壟斷的市場,中小企業利用槓桿及共生結盟發展成為專業化、分散式超智慧奇點策略性形成不可取代競爭優勢繼續存活、創造另類競爭優勢產業轉型發展之道

前蘇聯在長期封閉、貿然開封解體。反觀台灣,在抗中保台的口號下採取封閉政策,外交也成了美國的懸絲傀儡,未來發展堪虞。就如同耗損系統理論所預測:大幅度形成不穩定的內外環境、快速變遷形成外部化共生結盟都是必要的手段,但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及操作,而在選舉紛擾的台灣卻是不被重視的課題。

全球政經環境及產業結構將持續震盪,國家面臨轉型在即,大開大闔的思想轉變至為關鍵,絕非成立一個新部會搞大內宣,或暴虎馮河式的「抗中保台」,更非透過不斷的選舉而自我感覺「民主」!

任何經營策略也必須符合全球發展趨勢,看看戈巴契夫及蘇聯解體的歷史案例,再研究一下由統計熱力學發展到耗損系統結構的智慧化進程,我們不是也該換換腦袋了?











我們與法西斯的距離


2022-09-05 03:28  聯合報/   陸續/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前院長(桃園市)
民調上升、幾項重要的立法過關,加上對川普的重砲抨擊,拜登總統一度低迷的聲望開始反彈,使得越來越多民主黨人願意接受他爭取競選2024年總統。(歐新社)



美國總統拜登於八月廿五日與九月一日,在馬里蘭州與賓州兩場為今年十一月美國期中選舉造勢活動演講中,抨擊與前總統川普結盟的共和黨人,指責他們擁抱暴力與仇恨,並用「半法西斯主義」描述這些川普主義者。他呼籲:「現在你們需要投票才能再次拯救民主,這一點也不誇張。」「美國必須做出抉擇,各位必須做出抉擇,看我們國家是要前進還是後退。」「川普和極端『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共和黨人做出了他們自己的抉擇,充滿憤怒、暴力、仇恨與分歧地走回頭路。」

長期研究法西斯主義,著有《法西斯主義者謊言簡史》一書的芬契斯坦教授九月一日在華盛頓郵報,以「拜登稱川普主義為半法西斯主義,這個詞在歷史上是有道理的」為題,發表關於拜登此一指控的評論。

芬契斯坦教授以及多位研究法西斯主義的學者們一致發現,赤裸裸的法西斯主義雖然已經衰微,其反民主的、不自由的思想本質卻與民粹主義纏結在一起存活著。

墨索里尼與希特勒當年慣用的伎倆:謊言與宣傳交互運用,分別你我以製造內部敵人、強化外部威脅以煽動亡國亡族感,以及訂定使自身超越法律的法規等手段,並沒有因為他們的死亡而消逝。拜登總統「半法西斯主義」的指控,反映的是依照法西斯主義者劇本,在巴西、印度、匈牙利以及美國,正在進行中的破壞民主的各種行為。

法西斯主義的主要目標是自內部破壞民主,從而由上而下的創造獨裁專制體制。為了完成透過民主選舉奪取政權,訴諸民粹以討好大眾,打壓多元意見,妖魔化競爭對手,關閉獨立媒體等等,將政治軍國主義化的作為自然是必須採取的手段。芬契斯坦教授認為美國的民主還沒有完全被破壞,川普總統只能算是「肖想法西斯主義者」;但是他也提出警告:「我們正活著目睹民粹主義轉變成法西斯主義的新歷史」。「當我們愈了解過去法西斯主義者粉碎民主的企圖,我們就應該愈憂慮當前的半法西斯主義者與民粹主義者。」

讀著芬契斯坦教授警告,想起「十年內電費不會大漲」、「勞工本來就是我們民進黨心裡最軟的那塊」,「如果政府沒聽見,你可以拍桌子」、「拒絕紅色媒體、守護台灣民主」、「你們畢竟是死忠的」這些話語;而事實上不只百姓生活愈加艱困,「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國務機要費除罪化」等等,在立法與司法上置各界對於「訂定使自身超越法律的法規」等疑慮於不顧。目前多少人又在擔憂暫緩中的「數位中介服務法」,會不會忽然非常快速地完成立法,讓政府得以跳過法院與其他行政程序迫使業者自我噤聲,終至達成「打壓多元意見,妖魔化競爭對手,關閉獨立媒體」的目的?

不只是美國,我們心中最大的問題難道不是「我們與法西斯距離有多遠」?


王文華/我的「開學日」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文華/我的「開學日」







王文華/我的「開學日」


2022-09-05 03:29  聯合報/   王文華(作者為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孩子開學,我學到最多。

太太懷孕後,我開始讀教養的書。第一本是《園丁與木匠》。作者是柏克萊大學的心理學家。她說父母不該是「木匠」,要把孩子塑造成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形象。而應該是園丁」,為孩子營造一塊適合他找到自己的土壤

當時我猛點頭,認為這才是廿一世紀帶孩子的方式。我們哪知道孩子長大後世界變成怎樣?又怎麼有把握自己心中的形象最理想?我立志,當個「園丁」爸爸。

直到孩子會走路了。

孩子走路之前,當「園丁」比較容易。他在平地爬來爬去,不至於有太大的危險。但開始走路後,爬上爬下摸這摸那,父母的考驗來了。

我開始追著他跑,最常說的話是「不可以」。園丁把花圃變成溫室歇斯底里地在四周貼上防撞泡棉。當孩子真的摔了一兩次,溫室的牆愈築愈高。我不只變成「木匠」,甚至變成「鐵匠」。

孩子跌下來,哭著討抱。我抱起他,拿下口罩,一字一句清楚地說:「下一次絕對不可以爬椅子了!」孩子覺得爸爸字正腔圓的嘴型很詭異,便破涕為笑。然後,慎重地,把爸爸的口罩戴回去。

迷惑之際,我拿出《園丁與木匠》,翻到當年畫紅線的一段:父母應該做的是提供一個受保護的空間,讓孩子在其中發展出我們完全意想不到的思想和行為

所以蓋溫室 OK,但門窗要打開。於是我不再阻止他把玩具放到嘴巴,只能事先把玩具都擦乾淨。也不阻止他把食物丟在地上,只能買厚一點的紙巾。

然後,意想不到的事真的發生了!孩子開始會自己吃飯,還會反過來餵爸爸。只不過餵完爸爸後,繼續把食物丟到地上。擦完地,我站起來說:「爸爸還是愛你呦!」他的回應是:「愛、愛、愛、Apple!」

孩子開學了,老師給我們心理建設:「送孩子到學校,他可能哭得唏哩嘩啦。你們要堅定地離開,千萬不要回頭。不然孩子看到父母猶豫的表情,不安的情緒更強了!」

不做」某件事,比「」任何事,更難。有時,最好的教養,是放下。相信有比你更好的「園丁」,能教你的孩子。

我們轉身,孩子不只大哭,還大叫「爸爸!」、「媽媽!」。整個世界在身後崩塌,但我們聽老師的話。

沒人教過我們如何做父母。我們回想爸媽帶我們的方式,盤點自己的福氣與創傷,摸索出一條路。我們在「園丁」、「木匠」、「虎媽」、「水母爸之間掙扎。在責任感、成就感、罪惡感、失落感之間擺盪。一切,只為了一個卑微,也偉大的心願:希望孩子過得比我們好。只不過,沒有人真正知道,怎樣是「」。

我們沒有回頭,繼續往前走,孩子的哭聲愈來愈小。我沒有鬆一口氣,而是拿出手機。一整個早上,我等著學校打電話來,但沒有電話。孩子的開學日,我的「學期」,也開始了。


陳國樑/三環馬戲的全球稅改

◆  陳國樑/所得稅的闌尾─特別扣除制度

◆  陳國樑/全球稅改的兩支柱大戲
◆  陳國樑/全球稅改的兩支柱大戲
◆  陳國樑/三環馬戲的全球稅改





陳國樑/三環馬戲的全球稅改


2021-11-26 02:35  聯合報/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



娛樂界泰斗天才巴納姆P.T.Barnum),想出了三個環形舞台同時演出的馬戲表演,讓觀眾目不暇接,比起之前所有演出更為精采刺激,贏得「戲中之王」美譽。眼下如火如荼進展中的全球稅改,雖然沒有大象跳舞、獅子跳火圈、小丑飛人,同樣有三環舞台,也同樣讓人眼花撩亂。

第一環場景是被稱之為富國俱樂部的 OECD。自民國八十七年(一九九八年)發布有害租稅競爭報告後,持續不斷的尋求解決全球性的租稅惡性競爭之道。其中最大的努力,當屬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所發布之「稅基侵蝕及利潤移轉」(BEPS十五項行動計畫;並於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建立了目前共有一三九個成員的「OECD/G20防止稅基侵蝕及利潤移轉包容性架構」(IF)。

十五項行動計畫第一項 ─「面對數位經濟時代之租稅挑戰」─ 用意在於了解數位化對於國際租稅的意涵,並提出新的公司所得稅架構。雖然各界對於第一項行動方案多有期待,迎來的結論卻是:沒有共識、留待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再提報告。期間雖曾應 G20指示,於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提交了一份期中報告,但同樣不建議採取任何暫時性措施。或許是好戲壓軸,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十月的報告所提出之「兩支柱」(two pillars架構與第二、三環交互作用竟發展成羽翼豐滿BEPS 二點○全球稅改

第二環的歐盟(EU)場景,扮演了催化劑的角色。對於巨人般跨國企業在其境內所繳納的侏儒稅款,按捺已久的 EU 成員國,以確保稅負公平之名,趕在 OECD 提交期中報告前一個月,逕自公布對其境內數位經濟活動課稅兩項提案

其中提案二,確立了以開徵數位稅作為暫時性措施。截至民國一○九年(二○二○年)七月,包括印度與印尼在內,全球超過四十個國家或課稅區,已開徵或正積極準備開徵數位稅。與 OECD 不同調的 EU,造成了數位稅「遍地烽火」的情形。

第三環的場景在美國,是關鍵的臨門一腳。川普總統任內推動「減稅與就業法案」,將公司所得稅率一舉自百分之三十五降低至二十一吹響了新一輪租稅競爭的號角。在此同時,美國認定數位稅係針對美國所屬數位科技公司,是而對開徵數位稅的國家,包含法國、義大利、奧地利等國,搬出報復性關稅手段;大西洋兩岸形成對峙僵局,貿易戰一觸即發。

拜登總統上台後,為改善美國落後基礎建設規畫投入巨額資金其財源之重要樞紐在於將公司所得稅率拉高至百分之二十八。有鑑於提高公司所得稅率勢在必行,為避免國內企業出走,財政部長葉倫於是開始在 OECD 和 G20 會議中,倡議全球企業最低稅負乃與 BEPS 二點○的第二支柱方向契合

至於第一支柱,雖然透過課稅權分派,讓各國得以將手伸進美國為主的大型跨國集團口袋但可以換來數位稅的退場解決重複課稅問題,對於被鎖定的美國公司,未必一定不利。因此,雖然各方勢力對於全球稅改,各有盤算,卻也水到渠成。

即將到臨的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會是法律模式確立、租稅指引發布多邊協議簽署的一年;一旦準備就緒,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上路的全球稅改,將會是稅制發展的「戲中之王」。











陳國樑/全球稅改的兩支柱大戲


2021-12-30 04:10  聯合報/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



上月筆者於本欄以三環馬戲為譬喻,介紹了 OECD、歐盟與美國三個舞台場景,拉開了「全球稅改」的序幕熱鬧非凡。既然繳了入場費,怎能錯過主題表演?全球稅改的主秀,非屬「兩支柱方案」。希冀本文能使一般讀者,對於「高進入門檻」的全球稅改,也可以有深入淺出認識與掌握

已經有百餘年歷史的公司所得稅,對於課稅權共識,首先為企業設有常設機構之所得「來源國」(例如,生產線所在國),其次為企業總部實體所在之「居住國」。對於未設有常設機構、總部在境外的跨國企業,一國之稅局往往無法有效掌握稅源;更有甚者,在集團內部移轉價格搬弄下,可徵起的稅收,少的讓人氣結。

就此,「第一支柱」突破過往來源國與居住國的糾結,開天闢地賦予市場國」,對於跨國企業集團整體獲利課稅權。在第一支柱下,跨國企業集團全球營業額超過兩百億歐元新台幣六千六百億)者,稅前淨利率超過百分之十部分須提交四分之一(稱之為「金額A」),由市場國間按營收比例分配,無涉跨國企業集團是否於市場國設有常設機構、或總部實體是否在市場國。

第一支柱的作用,等同對於高營收與獲利的跨國企業集團,開徵稅率百分之二十五之「剩餘利潤稅」,取代了原本各國各自為政、造成重複課稅與稅上加稅等扭曲的「數位服務稅」,化解了一觸即發的全球貿易戰。

另一方面,約莫六○、七○年代開始,面對許多大國動輒百分之五十的公司所得稅率,出現部分國家或租稅轄區,以免稅(例如,英屬維京群島)或極低稅率(例如,愛爾蘭)為號召,提供企業租稅避風港」,藉以賺取登記、管理與金融服務等收入。(台灣常有「租稅天堂」的說法;推究其源由,應是「天堂/heaven」與「避風港/haven兩字英文拼法相近,所造成翻譯之訛誤。)

至於其他國家間,則開始出現競相調降稅率的「追低探底」。不論是企業集團利用租稅避風港規避課稅,或是各國稅率的追低探底皆導致國際間公司所得稅基侵蝕;在數位化的催化下,問題更是雪上加霜。

就此,「第二支柱提出全球最低稅負機制,用意在使跨國企業之所得,不論位於何處,皆可適用至少百分之十五有效稅率;以使租稅避風港不再是免稅天堂,終結各國稅率的惡性競爭。

在實務做法上,第二支柱要求跨國企業全球營業額達七億五千萬歐元約新台幣二四○億)者,按跨國企業集團股權架構,由最終母公司(或越靠近上層公司)所在地稅局,於集團各下層公司所在地國家,分別計算於各該國之有效稅率;對於低於百分之十五者,個別補徵差額的「追加稅」。

兩支柱方案之細節內容與前期準備,將於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公布與完成預計於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施行。不論是課稅權之新畫分最低稅負之制定,都將對於國際租稅帶來顛覆性改變影響絕對不容小觑










陳國樑/全球稅改的四個對策


2022-07-19 03:52  聯合報/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



全球稅改風起雲湧、來勢洶洶。先前筆者「三環馬戲的全球稅改」與「全球稅改的兩支柱大戲」二文,介紹全球稅改的源起與主要內容,謹以本文討論台灣的因應之道

首先,經歷多次稅改,「整修稅制、確保稅基完整」或已淪為陳腔濫調,然今為首要之務;此外,並應適度提高企業有效稅率。在全球稅改下,大型跨國企業經由各式租稅優惠或避稅操作所獲取之利潤,將面臨被國外稅局,追補稅的風險。

根據最新統計,我國營利事業整體有效稅率為百分之十四點三一,尚低於全球最低稅負有效稅率百分之十五的水準。財政部應檢討我國企業所得稅基,或從所得基本稅額制度著手,適度提高企業有效稅率。

其次,削減租稅優惠、裨補稅制闕漏、提升有效稅率,勢必使企業在國內的租稅負擔上升。財政部如不能保障大型跨國企業,一旦在國內繳足稅,如面對國外追補稅,並不會造成租稅負擔又再增加,將使大型跨國企業集團總部出走,掏空台灣經濟。就此,財政部應檢討現行企業所得稅制中,對於國外扣抵稅額相關規定,務使其涵蓋大型跨國企業,在全球稅改上路後,被國外稅局追補稅、重複課稅,所增加的租稅負擔

第三,藉由外交斡旋直接參與全球稅改行動世界貿易組織以促進全球貿易自由為宗旨,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元月,我國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又稱「中華台北」)名義,成為世貿第一四四個會員全球稅改透過 OECD 與 G20 所主導之「防止稅基侵蝕及利潤移轉包容性架構推行。該組織以促進租稅公平為宗旨,目前已有一四一個成員,其中不乏個別關稅領域,我國申請加入,不是完全沒有任何的機會。

第四,台灣所處國際局勢艱難,如直接參與全球稅改行動實不可行,亦應竭盡所能尋求間接參與;試舉其犖犖大者。例如,是否能透過「包容性架構」成員中,與我國簽有全面性所得稅協定者,間接參與?又例如,在恪遵全球稅改相關規範與協議的情形下,是否能取得比照成員國家與地區的待遇、或列入「白名單」,以降低我國企業所將面臨的租稅不確定性

在目前實際應對措施上,外界所知有限,除延宕六年的受控外國公司條例確定於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上路外,財政部尚提及所得基本稅額制度的檢討,但態度隱晦;此二者,或可勉強歸屬「整修稅制、確保稅基完整」方向的努力。在外交斡旋上,則只見日前財政部於接待法國參議院訪問團後單方面表示,法方將支持台灣參與國際財稅組織

筆者自安於學術象牙塔,不須背負政策責任,發言常有痴人說夢、過於樂觀的反饋。然夢想經由行動而實現,樂觀或悲觀一念間;全球稅改不會因為台灣把頭埋在沙堆裡,而風平雲靜。就以上所揭,行政院須籌設跨部會編組,財政、外交、經濟與國發四部會,應有統整性策略,台灣經濟的未來不容蹉跎與猶豫。









陳國樑/所得稅的闌尾─特別扣除制度


2022-09-05 03:24  聯合報/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


人體器官中,位於盲腸底端的闌尾,並沒有明確的用途,卻容易發炎,嚴重者必須進行闌尾切除手術。我國綜合所得稅特別扣除制度,現況猶如已經出現膿腫的闌尾,財政部卻不思解決問題之道,反而意圖修法擴張特別扣除項目

我國綜合所得稅採取世界各國少有的雙軌扣除制度一般扣除特別扣除兩制度並行一般扣除分為標準或列舉兩種計算方式;納稅義務人擇一減除。標準扣除方式對於徵納雙方都相當簡便,不須檢附單據憑證,採用固定金額,有配偶者加倍。列舉扣除方式則須檢附支出證明,在「所得稅法」中,包括捐贈、保險費、醫藥及生育費、災害損失、購屋借款利息與房屋租金,共六類支出

在特別扣除制度方面,目前有薪資所得、儲蓄投資、財產交易損失、身心障礙、教育學費、幼兒學前與長期照顧,共七類特別扣除項目皆採固定額度減除。納稅義務人除可減除一般扣除外,亦可另行減除各類特別扣除之金額;所謂雙軌並行,道理在此。

由於一般扣除採標準與列舉兩方式擇一,在納稅義務人選擇標準扣除的情形下,如有房屋租金支出,則不得再以列舉方式減除;一般扣除制度設計的本意如此。然日前傳出,財政部有意新增第八類特別扣除項目,將目前為列舉扣除項目之房屋租金,改列特別扣除,以使採標準扣除的納稅義務人,亦可減除房屋租金支出。此一修法方向,不僅有違房屋租金列舉扣除立法意旨,也將造成所得稅制劣質化

基於個人擁有自用住宅,可帶來正外部性、使社會經濟更為穩定的迷思,各國政府為鼓勵持有自用住宅,在稅制中多有購買自用住宅補貼措施,我國也不例外;為此,「所得稅法」乃有購屋借款利息列舉扣除之規定

但若僅對購屋者訂有房貸租稅優惠,對於租屋者,恐有偏頗之失,因此另設有房屋租金列舉扣除規定,以求平衡。如今若將房屋租金改列特別扣除項目,是本末倒置破壞原本平衡用意

更有甚者,財政學理很清楚的指出,擁有自用住宅能帶來正外部性的想法,是一廂情願,沒有足以令人信服的實證證據稅法錯誤鼓勵個人購買自用住宅,扭曲經濟資源配置,造成社會無謂損失。有學者認為,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的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次貸風暴與稅法鼓勵購買自用住宅謬誤政策,脫不了干係

是以,優化稅制的改革,是設計綜合所得稅購屋貸款利息扣除之退場機制,並使房屋租金支出扣除,一併從稅制中移除擴大租屋補貼的幅度,是開稅制的倒車。進而論之,整體特別扣除制度是稅制演化過程因便宜行事下所贅生,發展至今,已如嚴重發炎的闌尾,財政部不思安排「切除手術」,反倒新設特別扣除項目,如何面對接下來,各種要求調高金額增設特別扣除額項目壓力?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