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3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從台商返鄉投資 看行政效能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3626/web/

◆  聯合報社論/總統也沒資格濫用公帑行政策買票
◆  聯合報黑白集/統獨牌是良藥或毒藥?
◆  經濟日報社論/從台商返鄉投資 看行政效能







經濟日報社論/從台商返鄉投資 看行政效能


2018-11-13 01:00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科技部長陳良基日前在立法院表示,在此波美中貿易戰下,台商已有三家獲准進駐科學園區,另有近20家正在聯繫中,主要是網通、伺服器和自行車業者;科技部將提供單一窗口的客製化服務,讓企業在最短時間內達到可生產狀態。這對台灣經濟而言當然是正面發展,我們樂觀其成。
稍早在10月初,經濟部也盤點有意鮭魚返鄉的台商,當時約有30家業者有意回鄉,其中20家為中大型上市櫃業者,主要屬網通、自行車和電子零組件業;另外十家未上市業者則分布於紡織、塑橡膠、電子材料等。由於科學園區屬科技部管轄,而一般工業區則屬經濟部權責,這些台商可能屬意不同的目標園區,所以分別向兩部聯繫,但也可能重疊詢問比價,總之總數應在50家上下。
全中國大陸的台商在7萬家以上,在美中貿易戰開打之後,受到衝擊有意回國的台商居然只有50家,按比例還不到千分之一,根本是鳳毛麟角。當陳部長在回應立委詢問時,面對這種數據,不知心中是感到驕傲還是惶恐?當台灣的投資環境,面對大陸諸多台商,竟然只對不到千分之一的業者具有吸引力時,身為負責企業投資的部會首長,難道不會感到羞愧?
不管藍綠,這其實是當前政府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對於事關重大的財經議題,要不就是沒立案、設定明確目標,要不就是設定的目標簡單到不必什麼特殊努力,也可輕鬆達成。因此,即便是「國家發展委員會」將其納入「追蹤考核」項目,到方案結束時達成率幾乎都是百分之百,八成以上拿到甲等,年終獎金輕鬆落袋。至於到最後,真正吸引回台的台商,到底是十家或1,000家,產生什麼效果,沒人真正在乎。而妨礙台商回台的主因,到底是土地價格太高或根本不足、勞動力不夠或法規窒礙難行,只要輿論和立法院沒有巨大壓力,行政院不會認真關心,部會循往例也不會追究,社會大眾當然更少有人會關心。
事實上,「五缺」中的「缺地」從20多年前推動「亞太營運中心」時已是個嚴肅問題,所以當時提出要設立20~30個現代化「智慧型工業園區」,包括依照地域之經濟需求,提供型態不一、功能特定的科學城、科學園區、研究園區、創業園區、倉儲及發貨中心等。但其後環保意識高漲,開發園區彷彿成為禁忌,而且到現在更加嚴重,連優質廠商也紛紛跑往國外。
因此,台商回流最大的障礙就在於土地,有評估發現,台灣設廠的土地成本高達總投資額一半,除非商機高度確定,否則少有企業願投入如此巨大的土地成本。此外,現有工業區位址不見得適合企業的區位所需,在台商有意回流的趨勢下,應盡速研究開發新的智慧園區。科技部匯整閒置的科學園區土地,發現三個園區(竹科、中科、南科)總出租率已經達到92%,應在合乎環境評估之下,盡速開發更多的產業園區,供應未來陸續回歸的台商所需。但迄今為止,並未看到政府表達或討論這種規劃,似乎已被外界刻板式的非議和環評給嚇壞,不敢主動提起產業區開發了。事實上,經濟部早就規劃民國101~109年(2012~2020年)間要增加2,200公頃工業區來滿足需求去年底為解決五缺問題,行政院規劃要在民國111年釋出1,442公頃土地來提供產業需求,這項規劃在台商回流趨勢將增強之下應盡速落實,否則時程延宕不僅令台商難以回流、讓難得的契機轉眼即逝,也讓本國企業尋地的困難度日益增高,更讓現時擁地炒作的少數企業有恃無恐,甚至可能變本加厲,加劇投資的困難度。
號稱改革的政府,請展現行政效能、做些實事給大家看吧!









聯合報黑白集/統獨牌是良藥或毒藥?


2018-11-13 00:0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選戰逼近,民進黨大打中國、統獨牌,營造危機意識,鞏固綠營支持者團結。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漫畫/季青

在選情全面潰退的壓力下,民進黨終於打出了「統獨牌」。蔡英文總統在對大華府台灣同鄉會的預錄談話裡毫不遮掩地說,此次選舉看台灣人「選擇親中的政黨,還是繼續堅持民主與主權」,正式將這場地方選舉升級為統獨意識型態戰爭。
蔡總統這番談話,其實醞釀已久從聲稱「境外資金」、「境外勢力」影響選舉,到「打假新聞」稱中國網軍介入,皆可見端倪,只是沒有說到這麼直白。上屆總統及立委大選,民進黨打得輕鬆如意,高喊「維持現狀」;如今卻訴諸統獨意識形態,可見民進黨的選情已危如累卵。
這張「統獨牌」,對民進黨到底是良藥,還是毒藥?回看過去的選舉,無論藍綠,打「統獨牌」的,結果大概都好不到哪去。即使中央層級的選舉,陳水扁兩次獲勝,一次靠的是「新中間路線」,一次是「兩顆子彈」,都無關統獨,更別說地方選舉根本和統獨扯不上關係
蔡總統不能忘記的是,她自己勝選那回喊的是「維持現狀」;那個現狀,不就是國民黨八年執政的現狀嗎?為何自己執政兩年半,卻又把這個現狀抹黑成「親中、不堅持民主與主權」?這些矛盾,民進黨很難自圓其說。
從上述事實看,若今天民進黨還把統獨牌當勝選「良藥」,就太不可思議。說穿了,民進黨並非不知道這帖藥最多只是讓支持者取暖,甚至可能是毒藥。問題是,現在恐怕真的已沒牌可打,只好囫圇吞毒了








聯合報社論/總統也沒資格濫用公帑行政策買票


2018-11-13 00:0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總統(左)赴高雄為陳其邁助選,與支持者親切握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最近在各地輔選,連連開出鉅額建設支票,幫民進黨候選人拉抬選情。例如,她到宜蘭輔選,地方早一日即傳出她將開出同意「鐵路高架化」的支票,將需三百億元資金支應,引發藍綠交鋒在高雄,她則作出捷運紅線「延伸到林園」的承諾,這項建設總造價則高達四五五億元。選舉期間,未經謹慎評估,即由總統任意開出動輒數百億的支票,是極不負責任的作法,除了造成後續實踐的困難,也讓國家財務愈發失衡。
民進黨在野時,屢屢批評國民黨「政策買票」的行徑惡劣,將導致債留子孫云云。誰料,蔡英文執政後,卻愈發變本加厲。除了總統四下開出建設支票,行政院長賴清德更利用閣揆身分在各地揮灑,九月底前,他在全台輔選時放送的建設經費已超過七千億元,手筆大到難以想像。諷刺的是,蔡政府正在全台抓賄選,有些地方村里長候選人以「三票一千」買票,迅速被抓。對比之下,中央主政者動輒以千百億公帑買票,卻還要民眾拍手叫好。這種景象,距離人民期待的民主多麼遙遠。
事實上,賴清德八月中到高雄為陳其邁輔選,即曾一口氣開出兩千三百多億元的建設支票。其中,包括啟動橋頭科學園區、高雄港「國際化」、興建高雄第三條捷運黃線及紅線延伸等七項建設。然而,這些大手筆建設似未打動高雄人的心,陳其邁的選情在「韓流」現象中一路下滑。因此賴清德十月中到高雄,隨即再加碼六百億元支票,要改善小港機場及高雄港建設。亦即,蔡政府前後已為高雄開出三千多億元的建設支票,如此大手筆的揮霍,真的都經過深思熟慮嗎?選後又都能一一兌現嗎?
人們若不健忘,應該還記得蔡政府八年八千八百億的前瞻建設計畫如何「先射箭再畫靶」,未經審慎及理性評估,即將大量國家資源倒給綠營執政縣市。這種揮霍財政及藍綠有別的態度,對照蔡英文自詡「世代正義」的軍公教年金改革,完全是背道而馳。然而,民進黨對自己的偏差與矛盾卻毫無自覺,更在這次選舉中變本加厲地假公濟私,拿國家資源為民進黨候選人助選。包括在桃園,賴清德也承諾了二千三百多億的交通建設案;在台南,則開出一千多億元的捷運路網和鐵路地下化支票。如此徇私己黨,完全體現「不畏人言」的精神。
蔡政府用這種「差別心」對待不同縣市,喪失了中央執政者的公正治理,也糟蹋了自己的承諾與尊嚴。深一層看,這樣的治理手法放在國家發展的框架中看,則是倒退的作法,這可以分成四面向觀察:第一,蔡政府一味迷信「硬體導向」的建設,以為砸大錢就能帶來發展;事實上,若不從人為本的「軟體經營」出發,空有硬體撐不起實質發展。第二,蔡政府以「割據」思維打散了國家整體的資源,將之瑣碎化成地方建設,不僅無法發揮有效的關聯發展,更破壞了台灣的核心力量。第三,將大量資金撒在地方軌道建設及鐵路地下化或高架化,就算有局部改善效果,卻是整體資源的虛耗。第四,民進黨過去常指責國民黨「重北輕南」,造成城鄉差距;但民進黨的執政手法卻更偏頗,以「歧視待遇」扼殺非綠營執政縣市。這種敵視特定縣市的心態,不僅造成社會分裂,更扭曲台灣的均衡發展
我們要提醒蔡政府的是:陳菊在高雄市留下的許多光鮮建設,其實是用三千億的債務換取而來的這種胡亂揮霍的模式,民進黨將之帶到中央,後果不堪想像。觀察蔡總統短短兩年多的執政,不斷快速舉債,從事「不前瞻」的建設;如今,又為了一場地方選舉每天開出鉅額支票,難道中央想要步上高雄的後塵?無能的政府,讓人民失望;偏頗又揮霍的執政者,則讓人唾棄

【重磅快評】政策買票命運難料:國寶南漂與宜鐵高架

◆  【重磅快評】政策買票命運難料:國寶南漂與宜鐵高架
◆  【重磅快評】豬隊友成群的台鐵還有救嗎?

◆  【即時短評】還在扯基本盤? 年輕人厭惡非藍即綠
◆  【重磅快評】「蜂蜜檸檬水」將流向何方?








【重磅快評】政策買票命運難料:國寶南漂與宜鐵高架


2018-11-13 14:58 聯合報  主筆室
民進黨嘉義縣長候選人翁章梁找上政委張景森、立委陳明文等人見故宮院長陳其南,居然就「喬」好讓故宮國寶南漂。報系資料照片
宜蘭的選民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蔡英文說好的宜蘭鐵路高架化300億預算,是不是消失了?同樣的,蔡英文背書的國寶南漂計畫,會不會讓故宮南院起死回生的機會,和故宮原有的觀光人潮,同時憑空消失?
宜蘭300億預算與故宮國寶南漂,是不同的兩件事但它們有個共同點:都是政策買票的產物,而且都因政策買票買到進退失據而命運難料
為搶救宜蘭選情,蔡英文八度急過雪隧大開支票。最近一次到宜蘭輔選時,前一日地方人士就敲鑼打鼓大張公告,蔡英文將公開為宜蘭鐵路高架化的300億預算背書,並允諾在民進黨宜蘭縣長候選人陳歐珀當選縣長任內動工。
但國民黨宜蘭縣長候選人林姿妙搶在蔡英文抵達前先問:「妳是宜蘭人的總統,還是陳歐珀的總統?」繼而強調,「不管誰當縣長,鐵路高架化一定要做」。
一向低調,被認為不擅媒體應對的林姿妙,緊急召開競選總部成立以來的第一次記者會,卻道出了宜蘭縣民的大哉問:如果是國民黨的林姿妙當選,300億預算是不是就飛了?
雖然慣常濫用公帑進行政策買票,蔡英文可能也沒碰過這等挑戰宜蘭選情艱困,外界多數認為變天機率不小。萬一變天,難道未來就看著林姿妙不時跑到交通部和總統府前吵著要那300億?
於是,最後宜蘭縣民只聽到蔡英文左罵「國民黨憑什麼教訓民進黨」,右批馬英九「新三不」傷害台灣主權;然後,說好的鐵路高架化300億預算呢?
不知道還有沒有然後。蔡英文只說,「聽到了」。
這種濫行政策買票,卻可能無以為繼,甚至變成爛尾工程的情況,也在故宮博物院發生。
民進黨嘉義縣長候選人翁章梁找上政委張景森、立委陳明文等人見故宮院長陳其南,居然就「喬」好了讓故宮國寶南漂,搶救故宮南院和嘉義觀光人潮。蔡英文南下嘉義為翁章梁輔選時更強調:「未來中央地方合作,一起拚看看」。有人看2018,有人想2020。
故宮一年500多萬參觀人次,陳其南要讓國寶南漂攬客,為南院引進300萬參觀人次。這不論是在今年九合一選舉,或2020年總統大選,都是嘉南選情大利多。
但博物館界沒聽說全球博物館有封館整建的;缺乏明確定位與周邊配套的南院,能不能起死回生,是更多人的疑問;觀光業者則擔心衝擊觀光,屆時會不會導致本有的300萬觀光客憑空消失?在輿論強烈反彈下,故宮一天就改口不閉館了。
政策買票,買到進退失據,命運難料,宜蘭300億鐵路高架化預算和故宮國寶南漂計畫,均堪稱典型
其實宜蘭的鐵路高架化計劃一直未通過交通部審查,蔡英文的政策買票,是強壓專業低頭;但如果宜蘭變天會不會跳票,宜蘭人都在看。
而故宮整建期程跨過2020,蔡英文的政策買票,還未到總統大選就已進退失據。但大家更關心的是,走過內戰的故宮文物,會不會因為淪為選舉工具而受損?民進黨只把故宮國寶當據為己有的「他國文物」,可在乎文物安全及其文明價值?







【重磅快評】豬隊友成群的台鐵還有救嗎?


2018-11-13 09:41 聯合報  主筆室
台鐵局局長交接,新任台鐵局長張政源(右)接下印信,並宣示六大改革目標。記者葉信菉/攝影

普悠瑪出軌重傷台鐵,換掉嫁禍司機的前局長鹿潔身,新局長張政源接手普悠瑪出軌讓台鐵陳年積弊再次浮上檯面,包括總統、閣揆等各級長官都宣示改革台鐵的決心,但他們的指示非但外行,更屬豬隊友層次長官指示台鐵不能不聽,看樣子只能繼續沈淪
張政源雖然出身台鐵,因應豬隊友的一堆指示,他的「就職演說」就讓人傻眼,宣示六大改革目標,不公司化、不漲票價…迴避台鐵打掉重煉的根本大計,反而油滋滋的大談賣鐵路便當增加營收,民眾嘆服新局長得前局長真傳,難道他的新職是交通部便當局長
還不只交接儀式談話,昨天又拋出普悠瑪將恢復單人駕駛,再次跌破眾人眼鏡台鐵列車原本都是雙駕駛設計,因為人力不足,逐漸改為單人駕駛普悠瑪事故司機員尤振仲在駕駛室忙碌的情形曝光後,台鐵上月底趕緊恢復雙駕駛,以召回退休司機員試圖補人力缺口
召回退休司機員是賴神說的,這是標準外行話。司機員工作辛勞,許多司機員因健康因素提早退休,即便願意老驥重出貢獻老東家,也得身體許可才行;何況張政源陳述普悠瑪改單人駕駛是新科技讓操控進步,若召回退休駕駛員,他們通得過復職的4.0進階訓練嗎?
顯然賴神「召回退休司機員」之計只是突發奇想,作用不大;面對工會要求正視人力不足事實,應先減班,一成的備用人力也需落實,否則司機員長期過勞,行車風險增高難以逆料迫於工會的務實,召回退休司機員又推不動,張正源鋌而走險,退回不安全的單人駕駛。
台鐵改革的豬隊友還真軍容壯盛。交長吳宏謀不掩飾對輪軌運輸的外行,對公司化、漲票價的當務之急也早早排除,寧願台鐵繼續老牛拖破車。行政院也是豬隊友群聚,政委吳澤成的1021普悠瑪特別調查小組還沒提出事故原因報告,賴神又指派政委張景森主持「台鐵大體檢專案小組」,大聲公的分貝數已超過吳澤成的調查小組;問題是出軌真相不明,怎麼體檢?怎麼投藥?
豬隊友頭號人物非蔡英文莫屬。她為了挽救陳歐珀選情,開出「300億宜蘭鐵路高架化」支票,以改善平交道障礙難道蔡英文不知道宜蘭縣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平交道?高架化難道是坐火車賞豪華農舍?

聯合筆記/不面議 低薪就不存在?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3626/web/

◆  政府打假消息 切莫急就章
◆  百里侯政見 請讓老師有感
◆  聯合筆記/不面議 低薪就不存在?
◆  看黃俊雄助選引用典雅古訓 這才是文化人
◆  放下菁英身段 傾聽底層人生吶喊
◆  北漂族都該回家投票
◆  何時才有新鮮空氣?
◆  北院文物能救南院人氣?
◆  豈容故宮博物院替政治服務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不面議 低薪就不存在?


2018-11-12 23:46 聯合報  許俊偉
立法院9日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部分條文修正案等多項法案,明定雇主招募或僱用員工,提供職缺的經常性薪資未達4萬元時,必須公開揭示或告知其薪資範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院上周三讀通過就服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明定經常性薪資未達四萬元職缺,雇主應公開揭示或告知求職者薪資範圍,避免求職者因薪資「面議」的模糊字眼,被套入低薪職缺中。
究竟「面議」是怎麼出現的?多年來勞工薪資未見成長,許多企業打出薪資只有兩萬元出頭,不僅可能招不到員工,還會被轉貼到網路上嘲笑,以致薪資太低的職缺,雇主不想公諸於世,薪資略高的職缺,老闆又想保留殺價空間,薪資「面議」於是逐漸成了徵人啟事的必備用字
隨著人力媒合網路化後,民間人力銀行業者的商業模式採向資方收費,求職者則免費使用。但「免費的最貴」,求職者上網找工作時,無法得知哪些雇主給了多少薪水,雇主卻可一目瞭然求職者的期望薪資和過去薪資水準,以致勞資雙方「面議」薪資時,勞方總處弱勢。
可惜該修法為德不卒。首先是法條指應揭示或告知求職者薪資「範圍」,但何謂範圍?在未明確定義的情況下,可預見難保不會有雇主鑽漏洞,把薪資面議改為揭示「二萬三,一○○元以上(明年起基本工資)、三萬九,九九九元以下」。
這麼大的揭示範圍,雇主合法了,卻毫無參考價值,薪資市場只會從「面議」,轉為大範圍形式的「變相面議」,最終該條文很可能形同虛設
其次,四萬元以上職缺就不必薪資透明化、就不用保障?這一刀切,恐讓薪資透明制自此一國兩制。雖說薪資是自由市場,價格要落在哪,勞資雙方各自願打願挨,但自由市場跟薪資透明並不衝突,不透明的自由還可能引發低薪,會不會讓雇主有壓縮四萬元以上職缺的空間?
再者,提案修法的立委認為,薪資面議形同低薪幫凶,藉此修法「消滅貧窮」。但低薪結構性問題恐難靠技術性解決,低薪「主謀」是國內產業結構轉型不力、資方所得分配不均,簡單來說就是部分資方賺不到錢,就算賺了錢,也不想分給勞工
薪資透明化絕對是好事,多少可平衡勞資雙方在薪資談判上的部分不對等,但國內低薪問題根深柢固、盤根錯節,恐怕也不是薪資不面議,低薪結構性問題就不存在






政府打假消息 切莫急就章


2018-11-13 00:04 聯合報  陳長文/法學教授、律師(台北市)
蔡政府動員各機關卯勁打假新聞、假消息,但外界質疑恐傷害言論自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X國的甲:「聽說有人罵『Y總統是王八蛋』,被判刑卅年一個月?」乙:「是啊!判刑一個月是侮辱國家元首,卅年是洩漏國家機密。」
這笑話讓人會心一笑,卻不會感到對元首侮辱或政治色彩,反而是對走過戒嚴、能享言論自由,由衷驕傲。
因應境外假消息,國安單位九月啟動「訊安專案」,範圍包括「影響國家安全、詆毀國家元首、擾亂社會安定、扭曲政府政策」。十一月一日立委曾銘宗質詢國安局彭勝竹:如何定義「詆毀元首」?會否侵害民眾權益?彭勝竹回答,會從公開網路上看,確定是否真詆毀元首,再交由國安相關部會檢討。
筆者好奇,前述影射笑話會否被偵蒐?會有進一步動作嗎?
儘管國安局稱「絕不會也不能干涉、箝制人民言論自由…且對個人、社群團體並無針對性監控追蹤」、「不會監控臉書言論」,情蒐「僅對境外」不對國人。但輿論仍有對民主倒退的疑慮
因應網路虛實交錯、劣質內容農場,國安局三年前設大數據輿情小組,供政府施政及應處參考我們當然不能輕忽假消息對民主的傷害何況國安局證實,對岸軍方透過臉書等管道,對台「認知空間作戰」拿大選練兵美方AIT主席莫健也警告,台灣是全球面臨假新聞傷害風險最高的地方,因為兩岸相同語言、台灣有高度言論自由
不過莫健的話,也反映假消息多面刃:一是「真的」假消息的毒害,二是防制手段若不當,更會傷害言論思想自由、民主的信任。
筆者提醒行政機關,萬不能因急就章而亂畫靶,否則再好射手亦難正中紅心,還可能傷及無辜、踩憲法紅線。
第一,國安局的效忠對象,是國家、民主自由憲政、人民,而非只有「國家元首」。
訊安專案九月啟動。筆者好奇九月以前有無蒐集「詆毀元首」訊息?國安局須自我審視,是否未全然擺脫「第一效忠元首」的戒嚴框架?果如此,顯不合乎法定職掌及社會期待。
元首承載民意領導政府,是境外假消息攻擊重點,形同另類「斬首」鬆動政府;我政府固須防禦。但公民批評政府與首長,是台灣珍貴寶藏、民主必然,國安單位務須擺正「國家、民主、人民、元首」的關係。
第二,境內境外區分,國安單位分寸拿捏,務必謹慎細緻,不可違法侵害人權。
筆者姑且相信:蔡總統臉書所說「我領導的政府,不會違法限制國民的自由」,「世界各地的網友、或是翻牆過來的朋友,我都一樣歡迎」、國安局宣示「絕不踩言論自由紅線」。
兩岸同文、交流密切;網軍有全球IP跳板隱匿等特性,要區分境內外,並不容易,國安局要做好合法性控制,絕不可傷及無辜境內外人士。
第三,假消息至今無萬全解方;筆者倒是肯定政務委員唐鳳建議,中長期要讓全民培養「心靈抗體」。提升媒體及閱聽眾識讀力,是根本之道。
謠言止於智者,但先入為主是人性。當假消息或抹黑的對象,是你不喜歡的人,你願意兼聽則明嗎?若你因假消息得利,你願為對方澄清嗎?先從執政黨做起吧,謙和安內化解分歧;在野黨則扮演好忠誠的影子政府。
假消息之亂,反正過來,或許是台灣民主升級、走出對立的契機。

劉維公/台北市文化政策治理危機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劉維公/台北市文化政策治理危機
◆  楊志良/為誰效忠?

◆  薛承泰/民進黨的寒流 國民黨的罕流
◆  葉銀華/台灣股市何去何從?
◆  周行一/利他利己改善少子化
◆  劉憶如/國會制衡 不再是川普一人說了算
◆  趙春山/馬習會3周年回顧:啟動兩岸領導人會晤的3把鑰匙
◆  洪蘭/豬是被罵出來的
◆  盛治仁/川普太多,林肯太少

◆  王健壯/更高的忠誠是什麼?
◆  施振榮/打造空總基地 成為文化科技園區
◆  方祖涵/非典型亞裔新生代
◆  嚴震生/衣索比亞的政治三部曲







劉維公/台北市文化政策治理危機


2018-11-12 23:43 聯合報  劉維公(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年底選戰激烈,台北市長柯文哲陣營推出「我們的台北藍圖」政策白皮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任何無法兌現選舉政策承諾的人,就是政客。台灣民主政治最大的危機,有太多無良的政客選前說一套,選後做一套。尤其看到政客面對外界指責時那種無賴的態度,更令人感到憤慨!
四年前,為了贏得選舉,柯文哲向市民宣示許多重大的政見主張,例如文資基地(如嘉禾新村、南港瓶蓋工廠等)全區保留、文化自治基本條例、文化整體影響評估制度等。四年後,這些選舉支票全部跳票
外界一直在強調柯文哲已經進化,不再是當時的政治素人。檢視其十月所發表的「我們的臺北藍圖:柯文哲政策白皮書」(簡稱「台北藍圖」)內容,以最敷衍的方式,規畫未來的文化政策通篇文字可說是在描繪台北市文化發展的現況,而非真正在勾勒未來的願景。巷弄文化、城市博物館、空間再利用、老房子等內容都是歷屆市長行之多年的文化政策。說柯文哲沒有自己的文化政策一點都不為過
「臺北藍圖」缺乏遠見,也沒有正確可行的行動方案這是柯文哲及其團隊的最大問題。如果台北真的依循「臺北藍圖」內容推進,未來五年之內,台北文化發展絕對會陷入發展的危機,完全跟不上新時代進步的腳步。
舉幾個例子來說明。首先,提供市民豐富優質藝文生活,積極推廣美感教育,是市政府落實市民文化權的重大工作項目。隨著當代實境科技的成熟發展,「在家就是美術館、表演廳」將成為新時代文化政策應致力投入的發展項目。台北市需要運用實境科技,讓地方文化館所的營運與服務全面升級。但,「臺北藍圖」卻還停留在「無牆美術館」概念的城市博物館。
其次,想要突破現今文資保存困境,既存的委員會審議制度一定要改造。此一制度讓文資審查案子進行時,往往各方意見不僅無法充分表達,而且經常糾結在「概念性」或「立場性」問題。最終犧牲的就是珍貴的文化資產。
新時代文化政策相信集體智慧,透過協同合作產生完整解決方案。以協作取代審議,讓爭議變成創造力,不僅可以打破投票表決的迷思,更可以共同創造具體的執行方案內容。
最後,「臺北藍圖」還在倡議巷弄文化,這是一種政策怠惰。在「屏讀」時代,政府要大力鼓勵閱讀與創作,讓更多作家、畫家、表演家、工藝家等人出現在實體世界的生活街區。「創意街區」應轉化成為「人文生活街區」,推動街區文藝復興運動
「臺北藍圖」無法面對未來,年輕人不應該支持一個老掉牙的文化政策。

名家觀點/設勞工董事,好嗎?



名家觀點/設勞工董事,好嗎?


2018-11-13 01:18 經濟日報  葉銀華(作者是交通大學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系教授)

近來又有立法委員提案,在證券交易法增訂上市櫃公司應設置勞工董事,且在薪酬委員會,至少應有一席是勞工代表,以保障勞工權益。
公司治理機制就是讓各利害關係人,包括:員工、供應商、債權人、股東,依其所承擔的風險,獲得合理的報酬。雖然要照顧所有利害關係人,但不是各利害關係人都要有代表在董事會,而應該是各利害關係人都要有不同的法規與制度,保護其應有的權益。
為何過去上市櫃公司未設勞工董事?由於股東承擔公司最後風險,同時也是公司所有利害關係人最晚獲得報償者,因此股東為公司的所有者,也由他們選舉董事,如此公司價值才會更大。而其餘利害關係人的權益,包括勞工,則由契約、法規來保障,而且他們在公司獲得報酬或受償順位是優於股東。
其實在三年多前,當時就有立委提案設置勞工董事,其引用歐洲工會研究所的報告,歐洲至少有19個國家要求公司必須具備勞工(或工會)代表董事。由於勞工董事來自於公司內部,會比外部董事更瞭解公司;而且勞工董事在董事會可為勞工爭取福利。但要強調的是勞工董事源自於德國,而德國工會制度緣源流長,對整個社會影響深遠,亦影響歐洲其他國家。
如果勞工董事修法通過,台灣上市櫃公司的董事會組成將愈來愈複雜,裡面有由股東會一起選舉、分開計票的一般董事與獨立董事,又有由工會或受雇者選任的勞工董事,複雜程度堪稱全球之最。在引進外國制度,必須瞭解是否符合台灣目前的改革方向?是否具備移植此制度的基礎?
首先,近二十年來,大部分亞洲國家修正相關法規,增訂上市櫃公司董事會要有獨立董事,同時要求由獨立董事組成審計委員會,亦即董事會制度逐漸往美國式靠攏。台灣在民國91年(2002年)開始,新上市櫃公司需設獨立董事,民國95年(2006年)修改證交法正式納入獨立董事制度,採逐漸要求,直到民國104年(2015年)所有上市櫃公司需設獨立董事。因此引進勞工董事,並不符合台灣、亞洲的改革方向。況且公司法規定董事會是由股東選舉產生,但勞工董事卻是由工會或全體員工推舉,不符合公司法。
其次,引進勞工董事,當由工會推派,若有紛爭,如何處理?另外,若由全體受雇者選舉,屆時須有提名、選舉、開票、紛爭處理機制,使得公司每次要改選董事的年度,等同要辦理勞工董事選舉、股東會其餘董事席次選舉,以目前台灣企業的生態,納入愈多的選舉,不知對公司運作是否有利?我擔心台灣並未如同德國,具備移植勞工董事的基礎。
況且引進勞工董事,讓其加入薪酬委員會,但目前該會是負責審議董事、監察人與經理人的薪資報酬,並不包括一般員工。若擴大薪酬委員會職權到一般員工,實不知該會能否負擔?
當然,勞工權益是政府與公司必須照顧的!與其要求上市櫃公司設置勞工董事,不如好好評估照顧員工權益制度的健全性與落實的程度,例如:幾年前因華隆積欠員工薪資與退休金,政府修改勞動相關法規,讓公司倒閉時,員工與有擔保債權人為相同授權順位,而且要求公司提足舊制勞退基金。又如,最低薪資的定期檢討、勞動條件協議機制與未受限制的勞動市場。還有,金管會已要求上市櫃公司明年6月底前要揭露非經理人之全時員工的平均薪資,並要註明公司經營績效與員工薪資的關聯性與合理性

葉銀華

專長公司治理、合併與收購、兩岸金融、金融機構管理,曾任金管會委員、行政院改革公司治理專案小組委員、證券櫃檯買賣中心監察人、保險安定基金董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