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3日 星期二

劉維公/台北市文化政策治理危機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劉維公/台北市文化政策治理危機
◆  楊志良/為誰效忠?

◆  薛承泰/民進黨的寒流 國民黨的罕流
◆  葉銀華/台灣股市何去何從?
◆  周行一/利他利己改善少子化
◆  劉憶如/國會制衡 不再是川普一人說了算
◆  趙春山/馬習會3周年回顧:啟動兩岸領導人會晤的3把鑰匙
◆  洪蘭/豬是被罵出來的
◆  盛治仁/川普太多,林肯太少

◆  王健壯/更高的忠誠是什麼?
◆  施振榮/打造空總基地 成為文化科技園區
◆  方祖涵/非典型亞裔新生代
◆  嚴震生/衣索比亞的政治三部曲







劉維公/台北市文化政策治理危機


2018-11-12 23:43 聯合報  劉維公(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年底選戰激烈,台北市長柯文哲陣營推出「我們的台北藍圖」政策白皮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任何無法兌現選舉政策承諾的人,就是政客。台灣民主政治最大的危機,有太多無良的政客選前說一套,選後做一套。尤其看到政客面對外界指責時那種無賴的態度,更令人感到憤慨!
四年前,為了贏得選舉,柯文哲向市民宣示許多重大的政見主張,例如文資基地(如嘉禾新村、南港瓶蓋工廠等)全區保留、文化自治基本條例、文化整體影響評估制度等。四年後,這些選舉支票全部跳票
外界一直在強調柯文哲已經進化,不再是當時的政治素人。檢視其十月所發表的「我們的臺北藍圖:柯文哲政策白皮書」(簡稱「台北藍圖」)內容,以最敷衍的方式,規畫未來的文化政策通篇文字可說是在描繪台北市文化發展的現況,而非真正在勾勒未來的願景。巷弄文化、城市博物館、空間再利用、老房子等內容都是歷屆市長行之多年的文化政策。說柯文哲沒有自己的文化政策一點都不為過
「臺北藍圖」缺乏遠見,也沒有正確可行的行動方案這是柯文哲及其團隊的最大問題。如果台北真的依循「臺北藍圖」內容推進,未來五年之內,台北文化發展絕對會陷入發展的危機,完全跟不上新時代進步的腳步。
舉幾個例子來說明。首先,提供市民豐富優質藝文生活,積極推廣美感教育,是市政府落實市民文化權的重大工作項目。隨著當代實境科技的成熟發展,「在家就是美術館、表演廳」將成為新時代文化政策應致力投入的發展項目。台北市需要運用實境科技,讓地方文化館所的營運與服務全面升級。但,「臺北藍圖」卻還停留在「無牆美術館」概念的城市博物館。
其次,想要突破現今文資保存困境,既存的委員會審議制度一定要改造。此一制度讓文資審查案子進行時,往往各方意見不僅無法充分表達,而且經常糾結在「概念性」或「立場性」問題。最終犧牲的就是珍貴的文化資產。
新時代文化政策相信集體智慧,透過協同合作產生完整解決方案。以協作取代審議,讓爭議變成創造力,不僅可以打破投票表決的迷思,更可以共同創造具體的執行方案內容。
最後,「臺北藍圖」還在倡議巷弄文化,這是一種政策怠惰。在「屏讀」時代,政府要大力鼓勵閱讀與創作,讓更多作家、畫家、表演家、工藝家等人出現在實體世界的生活街區。「創意街區」應轉化成為「人文生活街區」,推動街區文藝復興運動
「臺北藍圖」無法面對未來,年輕人不應該支持一個老掉牙的文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