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2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對陸縮減農產免稅 不能束手無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大法官的死刑合憲判決有如詐騙話術
◆  聯合報黑白集/只「顧」認知作戰
◆  經濟日報社論/對陸縮減農產免稅 不能束手無策






經濟日報社論/對陸縮減農產免稅 不能束手無策


2024-09-22 03:31  經濟日報/ 社論
中國大陸財政部宣布,自9月25日起台灣銷往大陸的34項農產品,取消免稅優惠。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國大陸財政部宣布,自9月25日起台灣銷往大陸的34項農產品,取消免稅優惠,其中包括水果、蔬菜和水產品等。雖然台灣銷往大陸農產品的金額不是很大,但是對於農民切身來說,還是直接受到影響,所以大陸恢復對台灣農產品課稅,仍值得重視。

這次大陸對台灣的農產品恢復課稅,是自今年元月以來,第三次終止台灣產品的免關稅措施。第一次是1月針對12項早收清單中的塑化產品,這些產品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外銷大陸的金額約為25億美元;第二次則是針對早收清單中的134項產品終止免關稅優惠,其中包括塑化、機械和紡織等產品,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輸往大陸總值約為95億美元,約占早收清單出口總值的六成

由於這兩年台灣傳統製造業產品的出口本來就已面臨困境,現在銷往大陸又要被課稅,對業者可說是雪上加霜。現在大陸又針對34項農產品恢復課稅,再度不利於農產品銷往大陸。大陸官方對於台灣出口產品可以說是步步進逼,遺憾的是,我們的政府除了口頭上的抗議以外,似乎找不到任何反擊的方法。

其實這幾年大陸對台灣出口至大陸的商品,不斷採取更嚴格的檢驗標準,例如有一些農產品有蚧殼蟲的問題,或是根本限制進口。對有些製造業產品的廠商登記或包裝採取更嚴格的規定,例如要求產地改寫成中國台灣。如果直接取消免關稅優惠,台灣產品在大陸的價格變貴,立刻減弱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優勢。尤其是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元月「區域性全面夥伴協議」(RCEP)生效之後,其中15個會員國彼此之間的貿易大都享有免稅或減稅的優惠之後,對於台灣產品銷往這些國家已經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現在大陸又針對台灣的部分產品開始恢復徵稅,勢必影響我方出口。

這次大陸恢復對34項農產品課稅,與前幾次的理由相同,就是因為台灣現在仍然禁止2,000多項大陸產品銷往台灣,這項政策明顯違反 WTO 有關貿易壁壘的相關規定,大陸才會不斷的引用這一個理由,來恢復對台灣產品課稅。

其實大陸早在去年4月就表明要針對台灣對大陸的貿易壁壘措施進行調查,但是在過去這一段期間,我們政府沒有採取任何的手段或措施,來避免大陸對我方恢復課稅的舉動,換言之,我方只有單向挨打的份。

其實,大陸對我方產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只是理由之一,而真正的原因還是在於兩岸關係的惡化。自從民國一O五(2016年)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不願意接受九二共識,而又找不到一個好的替代方案,使得兩岸關係迅速惡化而陸方一直強調兩岸當年簽署兩岸經貿合作協議」(ECFA),是在基於「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所完成的,現在沒有此項基礎,這些協議內容就會產生問題

今年5月賴清德總統就任以後,不但不願意接受「九二共識」,而且連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都不說,甚至還多次表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也就是所謂的「新兩國論」。在兩岸關係不斷惡化的情況下,兩岸經貿自然首當其衝。

在疫情期間的民國一一O年(2021年),台灣對大陸出口占出口總值的比例達到歷史最高的43.9%。這兩年受到美中貿易戰的衝擊,部分台商出走大陸;又受到 RCEP 和大陸內需市場疲弱的影響,台灣對大陸出口逐漸趨緩,去年對大陸出口比例已經下降到35.2%,今年上半年甚至降到32.5%

然而大陸不但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最大的順差來源,現在對大陸出口不斷受限,這對於台灣長期的貿易動能而言,非常不利,當然也會影響到台灣長期的經濟成長。政府對於如此重要的大陸市場,絕對不能坐視不管,而應該採取更積極的態度來解決兩岸經貿的困境才是。















聯合報黑白集/只「顧」認知作戰


2024-09-22 01:51  聯合報/ 黑白集
黎巴嫩貝魯特南部郊區18日也發生呼叫器爆炸案,殘骸散落在桌面上。 法新社


黎巴嫩真主黨呼叫器、對講機集體爆炸事件,讓台、日登上國際媒體。面對諸多疑問,賴政府來不及追查、公布事證澄清,倒先打著國安旗號把質疑導向對岸認知作戰,明顯本末倒置又畫錯重點。

這種無差別狙殺無異於恐怖攻擊,更有學者認為涉及戰爭罪;國際媒體普遍認為是以色列幹的,真主黨更指控以色列已「遠遠越過了所有紅線」。如果台灣公司捲入,除影響台灣形象,民眾更擔心的是,沒人知道真主黨會對誰採取什麼報復行動。

相對於日本澄清爆炸對講機早已停產,閣揆卓榮泰卻只說台灣並沒有將此款呼叫器直接輸往黎巴嫩,但是否可能經多國層層轉運後被改造?其中台灣廠商的角色必須盡快釐清,如果無辜應還其清白,也還台灣清白,讓民眾安心。

當外媒從台北、匈牙利、保加利亞到挪威,一路追查供應鏈滲透時,賴政府正忙著追查認知作戰。國安人士示警「已有中國與境外勢力以此議題發動認知作戰」,國防部長顧立雄也表示「看到認知作戰操作的痕跡」。這番神操作,無怪網友驚呼:「路透 CNN 慘變中共同路人」!

大陸偷渡客接連駕艇闖台,顧立雄說「不排除是結合認知作戰的灰色襲擾方式」;外媒報導「呼叫器廠商來自台灣」,賴政府更多方影射對岸搞鬼。原來維護國安,只「顧」認知作戰!


















聯合報社論/大法官的死刑合憲判決有如詐騙話術


2024-09-22 01:42  聯合報/ 社論
王信福等37名死囚認為死刑侵害人民受憲法保障生命權,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憲法法庭20日下午宣判死刑有條件合憲。圖為大法官許宗力(中)、張瓊文(左)、許志雄(右)。 記者潘俊宏/攝影


選在國會開議的第一天,大法官作出死刑「有條件合憲」但實質廢死的憲法判決。這號憲法判決盡顯大法官的媚俗風格,既想遂行廢死目標,又想在政治上獲得紅利,於是用一個合憲包裝八個違憲;所謂的死刑合憲,如同國王的新衣,話術不僅堪比詐騙集團,更嚴重的是紊亂憲政體制。

多位即將卸任的大法官想戴上人權的桂冠,又不敢承擔判決死刑違憲可能引發的風暴;假借程序正義名義,設下八大關卡,為卅七名死囚掛上免死金牌,還製造未來難以判死的司法環境,把廢死的壓力直接甩鍋給基層法官,也難怪被形容是實質廢死,更讓看懂真相的廢死團體直稱是台灣邁向廢死的正向起點。諷刺的是,主張廢死的團體與主張維持死刑者都對大法官判決表示「遺憾」。廢死團體還說,或許該問大法官為何做出讓大家都感到遺憾的判決?大法官取巧想討好,結果兩面都不討好。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件憲法判決中,十七項主文多處逾越憲法法庭職權範圍,不僅侵害獨立審判核心,更僭越立法權大法官創造出的憲政爭議、更令人擔憂

各種罪刑的量刑評議,本是立法政策選擇的考量,此屆大法官過去多次僭越立法權,如今更變本加厲,直接在判決中要求死刑在各級法院合議庭必須是一致決,這已不只取代立法權,更嚴重干預司法的獨立審判核心而且大法官不僅取代立法權決定司法案件評議過程,更自為第四審,跳過最高法院,當起事實審的法官,未經任何調查程序,直接認定三名死囚有精神障礙,不能判死這已超越憲法裁判範圍,如同執行總統赦免權,簡直是自居太上皇,為所欲為

大法官以合憲當糖衣,包裝實質廢死的迷幻藥,企圖讓執政黨持續欺瞞民眾真相。總統府在判決出爐後的聲明稱,賴清德總統尊重憲法法庭對死刑制度合憲性的判決結果,期盼全體國人以理解、包容、尊重的態度,持續對話溝通;綠營立委更只談大法官說死刑合憲、要修法。難道這樣就可欺瞞民眾,掩蓋大法官實質廢死的真相?

唯一堅定主張死刑違憲的大法官詹森林,在不同意見書中引述美國大法官鮑威爾所說,無論如何縫補死刑的程序,終將徒勞與其繼續修補死亡機器,讓其繼續蹣跚前行,不如直接宣告死刑違憲詹森林至少展現對廢死理念的堅持,而不是玩文字遊戲這號判決等於印證大法官以詐騙話術踐踏法治,想實踐廢死,卻又承受不起民意反撲的懦弱與偽善

這次憲法裁判中點名人權程序保障不足,應在兩年內修正的刑事訴訟法、法院組織法占多數,都是司法院主管法案。首席大法官許宗力掌司法院八年,任內毫無作為,臨去秋波才為達廢死目標,承認司法院的怠惰;再次證明,當年無視違憲爭議上任的司法院長,對於人權保障與程序正義,光說不做。

人的生命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生命權更是各種基本人權的根本,不得任意剝奪所有民眾都會認同但誠如歐陽修「瀧岡阡表」所言:「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近年來各級法院早已窮盡一切可能避免死刑判決,大法官選擇引爆此一高度政治敏感性議題,最後卻又不敢直球對決,只假借程序之名,掩蓋犧牲司法正義之實

尤其理應是解釋憲法、解決憲政疑義的大法官,卻僭奪立法權、司法審判權,一再製造憲政爭議當大法官選擇作為政客的工具時,所謂的法治國、人權保障,就跟詐騙集團話術一樣,都是不存在的謊言






名家縱論/檢方與媒體共跳的危險探戈\星期透視/朝野對撞 將是賴政府日常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星期透視/朝野對撞 將是賴政府日常
◆  名家縱論/檢方與媒體共跳的危險探戈
◆  大屋頂下/共同回復原始版本 九二共識能否起死回生
◆  大谷寫紀錄 舒馬克展氣度
◆  預算應辯論 才能落實民主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檢方與媒體共跳的危險探戈


2024-09-22 04:08  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大傳播學院教授)


知名語言學者杭士基曾說,媒體對政府新聞來源的依賴,加劇了編輯上的扭曲。國家官僚機構握有權力槓桿的國家,常以審查或攏絡方式控制媒體,如果媒體缺乏自覺,很容易淪為政府和執政黨的代言人。

台灣司法可信度長期低落,司法院自己每年的「民眾對司法認知調查」, 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認同「大部分的法官都能不受任何干涉獨立審判」,不同意高達五十點一%

民主社會,法院理應被認為是正義的最後防線,然而台灣民眾似乎認為法院是政治的一部分,而不是獨立於政治之上。

美國大法官霍姆斯有一段話:「有一種錯誤觀念,認為政府就代表正義,政府勝訴代表實現正義可是,很多刑事案件,政府都使用了非法的、侵害公民權利的手段來獲取證據,這不能被接受」。這話告訴我們,對代表政府的檢察官要心存警戒

當然,不配合檢方的媒體可能吃不到他手上的肉,但是吃了肉又不能咬他的手。但是,這中間還是應該有一條不逾越的紅線,這是真正專業之所在。而許多媒體已經配合過了頭。

諾獎得主,「快思慢想」作者卡尼曼說:「讓人們相信謊言的關鍵,在於不停地重複」。三人成虎,何況幾大電視名嘴每天猛灌檢方放話?主持人不但不引導平衡,反而主導偏頗。配上媒體審判式的標題,如「檢出奇招,逼佩琪自揭金流露馬腳?」、「密集存款六十次鬼扯平均數!」、「ATM 狂魔,自己人也難挺?」、「接受專訪,自清,隔空串證?」、「保險箱藏海角 N 億?」,還有「柯被提訊,詭笑藏密碼?」,這是標標準準、躲在問號背後的人格謀殺

這次北檢事件帶給人民衝擊的不完全是政黨色彩爭議,還有檢察官流露強烈的認知偏見卡尼曼稱之為「最具破壞性」的人類偏見:過度自信

檢廉偵辦柯文哲涉京華城案,機密幾乎天天外洩,程序正義備受質疑。北檢只鎖定「隨身碟」、「保險箱」偵查洩密來源,結論無法服眾和釋疑。如果檢方謙抑並且有倫理自覺,可能還可期待重視起碼的人權法治精神。不幸的是,我們沒見到這樣的北檢。從北檢辦柯案看得出,檢方沒有自覺的煞車功能,他們在偏見的迷霧中前行,堅信只有自己才能解決司法問題,更看不到「無罪推定」的最高原則。

重視基本人權的歐盟,在刑案追訴過程,必在無罪推定、言論自由和資訊權之間,訂定衡平原則,要求檢調節制權力更在指令中定義公開傳播刑事訴訟訊息的合理性,不能造成嫌疑人的親人和周遭居民受不當影響,以防止擾亂公共秩序,導致審判不公

愈是複雜的案件,媒體更應扮演重要角色,新聞界愈應自律,不得超越某些界限。在保護被告隱私權方面,某些國家禁止被告上銬的畫面出現,避免加深他已是罪犯的烙印應秉著「最小傷害原則」,不應為了媒體的不當報導,讓被告面臨更大有罪推定的風險

反觀台灣,嘉義市女議員戴寧,詐領助理費遭羈押,因父親過世請求回家奔喪,卻被上手銬腳鐐爬在靈堂前,新聞台不斷播放,讓人看了不忍,對照趴趴走的陳水扁,這就是自吹人權大國的台灣嗎?

其實人民也都希望司法公信力能夠提升,然而這次北檢又帶給司法受損的惡劣形象。檢察官不知道明不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在法律中,就像在生活中一樣,依法行政而不濫用權力,才是本質。不論檢方或媒體,都應該知道這條線之所在,即是專業之所在。














星期透視/朝野對撞 將是賴政府日常


2024-09-22 04:08  聯合報/ 楊泰順(作者為中美文經協會常務理事暨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立法院新會期開議第一天便充滿火藥味,首先是民眾黨立委以 NCC 代理主委翁柏宗不符資格無權列席進行杯葛,會議因此停頓五十分鐘。隨後,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又以總預算未依法編列,提議退回程序委員會,獲多數委員支持使得總預算史無前例未能進入審查程序。

當晚賴清德總統宴請執政黨立委,語重心長的諭示,新會期藍白合作杯葛議程將更為緊密,甚至「密不透風」,執政黨應有所預期,並作出因應。賴總統接著表示,「中國已介入鎖定台灣內政,民進黨團必須戰戰兢兢」。顯然所謂的因應之道,似乎仍將依循老路,抹紅在野黨的杯葛是在唱和中共統戰

民主政治因政黨立場不同而劍拔弩張並非少見,為免國家發展因而受到牽連,民主國家向來也有某些慣例,藉以緩和彼此的緊張。例如自廿世紀初以來,美國總統在國會開議前便會循例以議長之名,在白宮宴請朝野重量級議員,除了溝通政策觀點,更為攏絡府院情感。陳水扁當選總統後,面對行政與立法首次分由不同政黨掌控的局面,也曾放下身段主動拜會立法院長王金平。賴總統既預見兩權衝突會升高,迄今卻未曾拜會最高民意首長尋求緩解,這或與賴蔑視民意代表並不畏直球對決的個性有關

在台南擔任首長時,賴清德面對議會的壓力向來強硬以對,因此博得硬漢的美名。如民國一○○年(二○一一年)的議員爭取建設配合款,與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拒不進議會報告,皆曾造成府會嚴重對立,後者甚且導致監院發動彈劾。但儘管議會對賴不滿,但由於民眾對地方議會的不信任對立反而提升賴的聲望,成為他被推向總統高位的助力。這些成功的經驗或許讓賴錯誤認知,以為行政機構對議會的強硬必能因此獲利,此一態度讓面對立院的行政院長似乎沒有退路。

然而,中央與地方的政治生態差異天大,賴的過往經驗顯然並不適用。民眾黨立委所以抵制 NCC 代理主委列席,乃因立院在上會期三讀通過 NCC 組織法修正案並經總統公布施行,其中刪除了委員的延任條款。但行政院卻執意以修正案並未變更第十六條明定「法的施行由行政院命令定之」,故以拖延公布新法施行,而讓翁柏宗依舊法延任並代理主委。此一作為展現了對立院的高度藐視

總預算被退回更是離譜,立院在六月已通過修正原住民禁伐補償條例,將補償金提高一倍,但行政院下年度總預算書卻未編列,除明顯違法,更為執政團隊蔑視立法權加上一筆。

就這兩個案例而言,在野黨的抵制當然站得住腳。但執政黨立委卻無視立法權遭到踐踏,仍厚顏的表示,總預算最大宗的是社福經費,接續是經濟發展預算及國防預算等,在野黨的抵制有違國民福祉,形同以社福之名綁架全民並掩飾行政體系的濫權。

開議前一天,韓國瑜院長在出席國民黨立委的研討會時,特別提醒黨籍立委要有所警惕,因為「現在中間選民、藍軍很多人都對國民黨有所不滿,大家要誠實地面對這個問題,民眾對國民黨有所期待」媒體解讀院長是針對花東三法不要「吃緊弄破碗」。但面對行政團隊的不屑與打壓,韓難道不也在告誡在野立委必須硬起來?尤其,藍白合作是在野黨維持優勢的要件,面臨存亡繼絕的民眾黨又豈會坐視藍綠妥協?














大屋頂下/共同回復原始版本 九二共識能否起死回生


2024-09-22 04:08  聯合報/黃年


賴清德就任總統,兩岸僵局繼續卡在「九二共識」。眼看著山窮水盡已無路,有無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月十二日,兩岸官方演出一場「九二共識」的隔空對話。

當天,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在接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時說,「堅持九二共識就是維護台海和平」。同日,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在一場聚會中說,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對九二共識重新定義後,已未給中華民國的存在留下空間,若接受九二共識,就表示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並接受中國統一的框架和進程。

這段不期而遇的隔空對話,看似正好呈現了「九二共識」的僵局,但若仔細探究,卻也發現可能有解開僵局的路徑。

先解析邱垂正的談話。一、他說,九二共識經習近平「重新定義」(指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元月二日談話)。這是說,九二共識其實有其「原始版本」,不同於習的「重新定義」。二、他說,習的重新定義(略謂,共同謀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確立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未給中華民國的存在留下空間。此中意謂,「原始版本」其實原有「中華民國存在的空間」。

亦即,邱垂正似未反對九二共識的「原始版本」,而是反對習的「重新定義」。那麼,可問:如果兩岸能夠回頭面對「原始版本」,尋回中華民國存在的空間,則「九二共識」是否就能出現起死回生的契機?

且待回溯九二共識的「原始版本」,並闡明「九二共識三元素」

「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元素一),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元素二),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元素三)。」

以上即九二共識原始版本三元素

在馬英九執政八年間,中共方面雖側重元素一及元素二的操作,但馬政府則全力持守「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這是元素三。雙方在這個「共同政治基礎」上,實現了三通、簽訂了廿三項協議、外交休兵、台灣參與 WHA、陸委會主委及國台辦主任互稱官銜,最後以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新加坡馬習會為收官之作。

回應馬英九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中共以「九二共識/求同存異」相對應,雙方皆較接近九二共識的「原始版本」。雖有元素一(共謀統一),及元素二(一中原則),然這皆是原本存在於中華民國憲法中的議題;但是,只因保全了元素三(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就有了節制「統一」及維持「雙方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的憑藉。這個九二共識的原始版本,完整且平衡,也是能有八年成就的原因。

另一頭,蔡英文在競逐民國一○一年(二○一二年)總統大選時,標舉「根本沒有九二共識」而落選。至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勝選後,她改稱「在民國八十一年(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達成了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我理解並尊重這個歷史事實」。至此,她雖未說出「九二共識」四個字,卻表示「理解並尊重」這個「歷史事實」,「九二共識」亦可謂尚未完全幻滅。

轉折點發生在前述的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元月二日,習近平將過去中共說「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拉高到「共同謀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又與「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聯結,再加上三月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為一國兩制作了最惡劣的「垂範」,給正在競逐民國一九年(二○二○年)總統的蔡英文撿到槍,立即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掛鉤,於是形成了九二共識的僵局。

大局逆轉,雙方皆有責任

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蔡英文出任總統,中共在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將「一中各表」定為禁制語,這不但是反台獨,也等於是要封阻民進黨在「中華民國」的出路,至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習近平又拉高到「共謀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這就凸顯了元素一及元素二,但嚴重貶抑了元素三,遂使得九二共識不完整,也不平衡。如今邱垂正說「九二共識被重新定義」,不是全無道理。

然而,令人玩味的是,三十年來,民進黨檯面人物一直說「反對九二共識」,但沒有一個人說過「反對一中各表」。他們的標準語法,如邱垂正所言是:「九二共識已沒有一中各表,沒有中華民國存在的空間,所以反對九二共識」。

其實,邱垂正故意隱瞞了後來的發展。後來,中共方面曾經作過許多補救。例如,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國台辦發表「九二共識微講座」八集影片,即公開鄭重呈現了海基會在一民國八十一年(九九二年)提出的「第八方案」,第八方案就是前述「九二共識」的原始版本,包括了完整平衡的三元素,亦即包括了「一中各表」。

可見,中共不是不想補救但邱垂正迄仍咬死「九二共識已被重新定義」,擺明了別想回到原始版本

現在兩岸面對的問題是:如果只因九二共識被「重新定義」而擱淺,則雙方能不能共同協力回復「原始版本」而重新出發?

一目了然的事態是:在九二共識三元素中,最核心的槓桿就是元素三「一中各表」有了一中各表,元素一(統一)及元素二(一中原則),皆能獲得管理及節制

兩岸都要記住這句話:沒有「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是殘廢的「九二共識」,就失去了動能。

中共應知,元素一(統一)若是主張「一國兩制」,在台灣是過街老鼠。元素二(一中原則)若是指「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台灣就絕無立足之地。因此,若要維持九二共識,就不能失去元素三(一中各表)這個槓桿。

民進黨亦應知,九二共識的精髓即在元素三(一中各表),一中各表正是管理及節制元素一(統一)及元素二(一中原則)的重要戰略憑藉。民進黨不必消極地說「因為沒有一中各表,所以反對九二共識」,而應改為「用重建一中各表來回復九二共識原始版本」的積極作為。

中共應覺悟,民進黨託辭因「沒有一中各表/沒有中華民國存在的空間」而反對九二共識,其實絕大多數(包括藍營主體)的台灣人也拒絕接受「沒有一中各表/沒有中華民國存在空間」的九二共識。

民進黨更應覺悟,既知中共抑制「一中各表」是在打壓「中華民國存在的空間」,則台灣自己毀棄「一中各表」尤是自毀長城。民進黨反對中共對九二共識重新定義,但應在原始版本中建立「中華民國存在的空間」。

給宋濤語添幾個字,總結一句話:「只要兩岸共同堅持原始版本的九二共識就是維護台海和平。」














大谷寫紀錄 舒馬克展氣度


2024-09-22 04:00  聯合報/ 李廣均/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教授(新北市)


美國職棒道奇隊日本巨星大谷翔平,日前對戰馬林魚隊,寫下單季「50轟50盜」的歷史壯舉。我喜歡大谷翔平,熱愛棒球比賽,更敬重馬林魚隊總教練舒馬克的氣度和高度。

不論是運動比賽或是人類文明,星光閃耀的「大谷翔平們」雖然數量不多,但我們對他們並不陌生,他們憑藉優異的天賦和奮力不懈的精進,展現令千萬球迷或粉絲追捧崇拜的宰制力和明星魅力,但是舒馬克面對比賽展現出來的態度和價值,卻是近代這一、兩百年才成為可能。

面對大谷翔平隨時可能破紀錄的驚天一轟,舒馬克總教練大可選擇敬遠保送,以免成為大聯盟紀錄改寫歷史的苦主,但他選擇讓投手鮑曼正面迎戰,因而造就了「馬林魚糟糕的一天,卻也是棒球比賽美好的一天」。

棒球比賽總有輸贏,但球員的運動精神則可以超越成敗,成為彼此互相砥礪英雄相惜的共識,舒馬克的決定詮釋了這樣的精神,也讓我們看到現代文明對於人類平等尊嚴的重視。

人類社會原本就存在各種不同的先天和後天的差異以及競爭條件,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似乎是歷史的常態,誰也無法埋怨或否認優勝劣敗的殘酷事實,各種社會階層隱然成為牢不可破的既成事實或「自然現象」。

所幸,以人性尊嚴和平等為核心的近代文明改變了我們看待成功與失敗的觀點,讓我們得以超越比賽的輸贏,看見每一位球員或個人可以為自己撰寫人生劇本並承擔後果的潛力和道德意義。就此而言,不論是改寫紀錄的大谷翔平或是決定直球對決的舒馬克總教練和投手鮑曼,他們都展現了令人尊敬的自主性和人性尊嚴。

人生也是一場必須面對輸贏結果的球賽,只不過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大谷翔平,更多的人可能就是舒馬克或是鮑曼,常常必須面對是否要敬遠保送或是正面迎戰的困難決定,更要獨自面對可能成為紀錄改寫苦主的尷尬處境。正如當社會不斷推崇張忠謀、黃仁勳或是郭台銘的貢獻成就之際,我們又該如何關注理解每天工作將近十二個小時的 Uber 司機或是在高空鷹架上辛苦謀生的建築工人?

媒體輿論關心的焦點不外是大谷翔平的紀錄會如何繼續推進、季後賽的結果預測或是道奇天價合約的報酬率等等,但是我們卻可以從一位總教練的決定和智慧看到運動家精神和棒球比賽的可貴,這或許是台灣可以學習之處。

棒球在台灣的歷史發展久遠,但歷經國族主義的動員包裝和簽賭集團的惡質操控,我們還有很多可以精進之處,其中一個看似簡單卻也困難重重的挑戰,就是如何讓球員和球迷都能尊重比賽的初衷和精神。我們當然樂見台灣可以出現自己的大谷翔平,但在此之前,可能需要更多的舒馬克,讓我們在成敗輸贏之外,享受棒球比賽的美好並且看到棒球精神的價值。



















預算應辯論 才能落實民主


2024-09-22 04:00  聯合報/ 林騰鷂/東海大學法律系退休教授(台中市)


由於行政院漠視立法院公糧收購價格調升五元以上決議,未依立院修正通過之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編足相關預算,因此立院新會期開議時,將一一四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與前瞻計畫第五期特別預算案退回程序委員會,經院會表決通過這是立院重振國會預、決算功能的重要起步,值得喝采

行政院所提一一四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除中央政府機關總預算歲出三兆一,三二五億元,再加上中央政府附屬國管事業單位三兆三,二五六億元預算,以及預算法第四條所規定營業基金及信託基金、作業基金、債務基金、特別收入基金及資本計畫基金等之三兆六,五九一億元預算,則此一少數政府所能支配的總預算支出超過十兆元,幾為 GDP 五分之二

但這麼多的總預算,在過去民進黨全面執政期間,卻幾乎都是胡編亂審!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在頻國一○九年(二○二○年)九月廿八日就曾說:「去年的公務預算將近兩兆元,委員會全部審完還刪不到卅億元,後來就是用比例來處理,每年都是這樣。」又說,中央政府總預算「幾百案都是凍結十%,提出報告後同意動支,坦白講這是立法院的陋習,真的不是很好。」但當時民進黨主導立院卻執意不改正,以致國會成為民進黨橡皮圖章,人民淪為肥鼠啃食瘦鵝

又民進黨過去掌控立法院,多年來嚴重敗壞中央政府總決算制度,在監察院審計長所提決算審核報告送達立院後,均未依決算法規定一年內完成審議,以致無法透過決算公開財政事實,以利人民監督與考核中央政府、防止浪費公帑、作為中央政府行政效率考核的憑藉,以及作為編製下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的參考

同時,在民進黨多數主導下的立法院,均未依預算法第五十三條規定進行總預算辯論,以致總預算的編製是否遵守法律,是否合理,是否妥適,是否周全考量全民的負擔及社會公平性,均無法透過國會論辯讓人民知曉

蔡英文掌政的八年期間,已花了近八十兆的中央政府總支出,高達三倍多的台灣 GDP,但有讓人民看到什麼令人可觀的重大建設嗎

韓國瑜院長所領導的立法院,亟應遵守預算法規定,透過總預算辯論,積極監督與考核中央政府,讓人民知道,他們的血汗納稅錢,是確實被花在刀口上,從而落實真正的民主!





嚴震生/川普歧視海地人,其來有自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嚴震生/川普歧視海地人,其來有自
◆  楊志良/白綠大損,藍萎靡,習大爽
◆  劉憶如/聯準會啟動降息的考量與影響
◆  方祖涵/從失敗中崛起的香蕉熱潮
◆  洪蘭/為孩子未來 請站出來譴責外遇
◆  陳力俊/美國大學入學與繁星計畫
◆  張延廷/國際精神象徵的「援台保台」幻覺









嚴震生/川普歧視海地人,其來有自


2024-09-22 04:02  聯合報/ 嚴震生(作者為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


在美國總統候選人辯論中,川普突然冒出一句「有非法移民在美國小鎮春田吃了當地居民的寵物貓狗」。美國有卅多個州有春田市」,但很快將新聞比對,就知道川普指的是俄亥俄州的春田市。當地有約兩萬海地移民,顯然川普指控的就是這個族群。雖然他在辯論中並沒有點名海地,但在後續造勢場合及面訪時,川普明確表示若他當選總統,會將海地移民遣返

這不是川普第一次用強烈種族主義口吻來形容海地人,他在任內就曾將海地與非洲國家綁在一起,稱其為「茅坑國家」。雖然川普否認,但有幕僚放話說,川普不是說茅坑,而是「茅房」,讓海地與非洲人民對這個「可遮風避雨」的廁所說法,諷刺地表達感謝之意。

海地這個加勒比海國家是西半球少數法國殖民地,且是繼美國之後第一個脫離殖民統治的國家。照理美國應該對這個小老弟的獨立建國惺惺相惜;然而,海地的獨立運動乃是推翻奴隸制度,在一八○四年建立了世界第一個黑人的共和國由於擔心海地的經驗可能鼓舞美國的黑奴群起仿效,因此美國直到南北戰爭期間才正式給予外交承認

廿世紀初,防止歐洲國家介入美洲事務的「門羅主義」,已演進為美國可以介入西半球國家內政的「羅斯福推論」。民國四年(一九一五年),華府以海地五年內換了五位總統,最後一位還遭暴民打死、分屍等動亂不安因素,派海軍陸戰隊占領海地、接管政府近廿年,並將海地原先禁止外國人擁有土地的憲法條文刪除,展開經濟殖民,打擊了整個民族的自信心。華府認為他們缺乏自我治理能力,對海地落後、罪犯充斥及社會充滿危險的印象,自此深植美國人心。

廿世紀中葉以後,杜華利父子近卅年的獨裁統治,靠著反共旗號,讓華府願意容忍,且不讓遭威權迫害的海地人尋求美國政治庇護。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年),美國第五巡迴法院判定美國移民政策對海地種族歧視。海地人還遭汙名化,被認為是美國人感染愛滋的來源。著名的「四健會」被用來形容為海地人(Haitians)、同性戀(Homosexuals)、血友病患者(Hemophiliacs)及海洛因使用者(Heroin users)等四個 H 字頭的縮寫。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代,美國以預防愛滋為由阻撓海地移民入境,卅年後藉口改為 COVID-19,海地人在川普執政末期、拜登上任初期,成為被拒絕入境比例最高的外國移民。

海地移民受到歧視,和海地天災頻仍、政治貪腐嚴重、社會動亂不安、經濟長期落後、人民貧困無助有密切關係。個人曾教過一些來自海地在台灣的留學生,他們大都勤於學習,表現優於中南美洲其他友邦的留學生。與其他國家的移民相比,海地裔移民在美國的表現也毫不遜色,白宮發言人尚皮耶女士就是五歲隨父母移民紐約的海地人;網球名將大坂直美的父親是海地裔美國人;NBA 前籃球明星、灌籃高手葛里芬也是海地移民後裔。

川普挑撥起的種族歧視已發酵,春田市收到幾起炸彈威脅,少數海地移民的住所遭到破壞,海地父母擔心孩子的安全而不敢讓他們上學,有兩所學校也撤離學童,甚至市政廳也出現人員撤離的情形,顯然極右派的種族主義者對川普的談話有所回應。這些族群關係的緊張,雖然不為多數美國人樂見,但只要川普支持者明確接收到他「美國優先」及「讓美國再度偉大」的隱藏訊息,就達到其政治目的至於談話造成撕裂美國社會的後果,川普在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