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5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英特爾與台廠的競合關係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台海惡浪,莫使台商繼續成為替罪羊
◆  聯合報黑白集/白宮也學騰訊?
◆  經濟日報社論/英特爾與台廠的競合關係







經濟日報社論/英特爾與台廠的競合關係


2021-12-15 02:53  經濟日報 /   社論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強調與台積電是長期深遠的關係。圖/英特爾提供



台積電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英特爾(Intel),其執行長基辛格(Patrick Paul Gelsinger)本周以「經濟泡泡」模式搭私人飛機來台,傳和台積電高層會商,外界認為會在飯店中諮商使用台積電最先進3奈米製程的合作計畫。

這原來是好事一樁,因為在基辛格三番兩次明言要自產高級晶片下,會親自來台商談,就表示可能會將此商機轉讓給台積電。但鑒於基辛格近來的發言,以及過去台灣少數關鍵企業在和國際企業互動下,因不熟悉法規和判例而付出慘痛代價的經驗,我們也必須提醒台積電高層,務必謹慎小心應對。台積電不僅屬於其股東群,也已經是台灣社會的重要資產「護國神山」,絕不可在輕忽之下遭到設計。當然,一般都說台積電擁有一個堅強的法務部門,我們希望他們對此會談早有準備,禁得起最嚴格的檢驗。

英特爾一直是半導體領域的超強企業,有如美國在國際間擁有的超強地位一般;但近年因高效能晶片的開發速度落後於台積電和三星,已經被台韓兩強拋在後面。如今要重返高效晶片的生產備感吃力,是否能夠回歸榮景,外界看好者並不太多;因此,新執行長會採取什麼策略,台積電必須掌握。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台積電高層務必謹記在心。

我們之所以會有如此罣礙,乃因台灣著名的幾家面板廠,在民國 93 年(2004年)因美國惠普、戴爾控告友達和三星、華映、奇美電等聯合壟斷面板價格而發生的慘劇。由於三星被美國司法部突破心防、轉為汙點證人提供會議紀錄而免遭起訴,其他面板廠紛紛認罪,除繳交巨額罰款之外,奇美電、華映、友達高層主管紛紛赴美服刑。這是台灣製造業最慘痛的經驗之一,大家應還記憶猶新。

當時被訴廠商的一位高層事後指出:「就只是老朋友握手聊天的活動,既沒訂合約、也沒實行,甚至只是欺敵策略。但這樣也不行,被美國人視為違法…」我們無法得知事實真相,但若上述說法為真,可以想像面對美國如此嚴苛的司法判決,任何龍頭企業之間的聚會,是否都該格外謹慎?甚至必須在會晤之前先釐清會談範圍,將諮商哪些項目,而哪些項目必須被排除在外,並且需保留會議紀錄,做為未來可能需要自保時的證物?

基辛格是個技術出身的老英特爾,18歲進入英特爾後,在該公司任職長達30年。民國 98 年(2009年)轉赴儲存大廠 EMC 後,今年2月才被延攬回英特爾擔任執行長,為了公司的發展和自己前途,具有強烈的企圖心自不在話下,甫上任就表示將會在未來幾年內重新取得業界晶片龍頭地位。

但是,在外界都不看好其自行發展晶片下,卻執意要和台積電及三星一較長短,最近幾次發言先是說不應補助非美系企業在美國設廠,接著又表示「台灣是個不穩定的地方」,卻又能屈能伸地在疫情肆虐、國際管制嚴苛的狀況下,移樽就教來台商談「合作」;我們在歡迎之際,絕對要保持高度警戒、步步為營。

兩年前「美國陷阱」一書的中譯本在台出版,描述美國司法部門如何利用美國法律和「長臂管轄權」對付法國核心能源企業阿爾斯通(Alston)的情事。美方先將其集團負責人直接在機場逮捕,再以腐敗行賄罪名將該公司定罪、處罰巨款,趁機由美國通用電氣將該集團最能獲利的電力部門併購。接下來的華為孟晚舟事件,大家更應該耳熟能詳。在「法律戰」已成為美國大企業的國際競爭手段之下,和美國大企業間的互動,更應該保持高度警戒。若贏得了技術戰,卻敗於法律戰,那才是令人扼腕浩歎之事。













聯合報黑白集/白宮也學騰訊?


2021-12-15 04:09  聯合報 /   黑白集
外媒報導,民主峰會上,我國政務委員唐鳳簡報中的一張圖片將台灣與中國標示不一樣顏色,導致發言畫面被卡,只剩聲音。圖/截自美國民主峰會影片



唐鳳出席民主峰會,發言半途被「拉黑」。路透社報導,是因一張有「一中一台」之虞的地圖,害鳳姐下半場「有聲沒影」。台灣難得受邀,卻是因為被白宮拉黑才讓世界看見。金融時報一語中的:美國談民主需以身作則。

有心人爆料台灣被美國「不民主」,指鳳姐引用的自由度地圖,被白宮以為偷渡「一中一台」,國安會見狀,憤怒連絡主辦的國務院。報導直戳痛處,質疑美國挺台沒那麼堅若磐石

美方低調澄清是「技術問題」,純屬無心之過。台灣很衰,與會百國就鳳姐被黑;但若無心,白宮又何必加播免責聲明,強調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美國政府立場?鳳姐是國家代表,被矮化成個人,白宮的馬腳刻意站在「一中紅線」旁,連同這內幕獨家都像在對北京表態

外交部回應照抄美國,循例加上「台美互信穩固」。對照白宮的切割聲明,讓人聯想到東奧開幕當 NHK 主播喊台灣進場,大陸騰訊立馬斷訊,塔綠班狂呼正名成功。碰到白宮學大陸,說好要抗中保台的人,竟都去替美國爸爸擦屁屁。

台灣一百四十萬美金民主大拜拜,還丟掉邦交國,仍無法全程正名露臉替拜登跑龍套,還被嫌演技。蔡政府舔美不怕受委屈,就怕天崩地裂時,美國在要命關頭又犯下「無心之過」,磐石落石













聯合報社論/台海惡浪,莫使台商繼續成為替罪羊


2021-12-15 04:12  聯合報 /   社論
「兩岸企業家峰會」7日在南京和台北兩地視訊連線舉行。圖/與會者提供
季青漫畫



遠東集團遭大陸罰款事件,餘波盪漾。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日前舉行,大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賀信要求台商「堅決與台獨分裂勢力劃清界線」;陸委會請陸方停止對台商的政治脅迫,經濟部長王美花則喊話歡迎台商回台投資。兩岸政治夾擠,台商備感壓力。

大陸國台辦列出三個「台獨頑固分子」名單,還撂話懲治資助他們的金主。但外界沒料到第一個被拿來祭旗的,竟是在兩岸擁有雄厚企業版圖的遠東集團,約廿億台幣的罰款成了國台辦口中為「吃飯砸鍋」付出的代價。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數日後投書聯合報表明心跡,說他反對台獨,支持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這篇投書不免讓人想到十六年前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的《退休感言》。那紙感言,一位被認為支持台獨的人士,說他認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還說《反分裂國家法》讓他踏實許多;但這種強迫性政治表態,除了製造寒蟬效果外,還有其他嗎?

雖然外界印象裡,徐旭東與許文龍並不在政治光譜的同一端,但對中共而言,藍綠不論,砸鍋必懲。中共認為,只要捏住了物資與經濟的咽喉,就能讓人就範。然而,就範只屬表層;不論是獨是統,感言背後的許文龍還是許文龍,投書之後的徐旭東還是徐旭東。

但為了制裁台獨,北京儼然忘了習近平的「心靈契合」,近年所為都在軍事、外交上著墨,軍機繞台、斷台邦交,渾不知心靈為何物;更啟動了經濟制裁,從鳳梨到釋迦、蓮霧禁止輸陸,懲罰農民,如今更對「台獨金主」重罰,十足威嚇,重手懲戒,卻忘了人心是肉做的。

這些制裁所服膺的邏輯太過直線,卻只能收到台商「人在屋簷下」的效果。「吃飯砸鍋」看似有理,但台商在陸經商是經濟理性行為,與政治無涉,並不是為台獨建國籌措資本而赴大陸賺錢;「吃飯」既非為了「砸鍋」,說「吃飯砸鍋」缺乏說服力。

同理,美日企業在中國賺錢,美日再拿賺得的錢買砲造艦、遏制中國,難道亦是「吃飯砸鍋」?川普就信奉過「吃飯砸鍋」這套理論,認為中國吃美國飯、砸美國鍋,於是開動貿易戰,但他如今安在哉?

以反獨為由制裁台商,形同昭告天下,中國是被非經濟因素高度干擾的市場,不宜久留。懲處一家遠東集團,必然增加台商與外商對進一步投資中國的疑慮,若造成恐慌性撤資,何止得不償失!

根據最近一項調查,台灣百大企業對陸投資家數近五年已三度下降,原因包括美中貿易戰、新冠疫情等,而回台投資則成了主流與首選。尤其美中貿易戰已迫使許多企業重新思考投資布局,如今遠東集團被罰勢必產生寒蟬效應,這猶如為淵驅魚,替台商撤出大陸猛添柴火,這對大陸經濟有何實益?

但反過來說,讓台商成了夾心餅乾的始作俑者,卻是蔡政府。近年配合美國的「台灣牌」,一再推動冒險進程。譬如改變國家稱號、公開美軍在台、外館更名台灣、國慶談新兩國論等,都不斷加劇惡化兩岸關係,大陸民眾義憤填膺之餘,勢必遷怒台商,北京拿台商墊背,恐也是民粹怒潮之下不得不然的下策。

最近北京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提多年未見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台海惡浪卻已衝破堤防湧向經濟領域。蔡政府喊話歡迎台商回台,卻忘了被鍘台商其實多少是蔡政府的替罪羔羊。正是為避免美中對抗走向失控,美國總統拜登與習近平才以視訊會面試圖止血,難道蔡政府卻不知如何拉住韁繩


【專家之眼】台灣是美中角力下的民主商品?

◆  【專家之眼】台灣是美中角力下的民主商品?
◆  【專家之眼】政府不會養網軍!原來是假新聞?

◆  【專家之眼】反萊豬公投一過 政府就偃桌沒收?
◆  【專家之眼】唐鳳被民主消失 蔡政府技術指導?
◆  【專家之眼】勞後破產:勞保問題豈是13萬人少領一年?
◆  【專家之眼】如民進黨民主倒退,下次民主峰會出局?







【專家之眼】台灣是美中角力下的民主商品?


2021-12-15 08:17  聯合報 /   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美國總統拜登舉辦全球民主峰會之際,中方同時提出《中國的民主》白皮書,具體介紹中國的民主發展。圖/取自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



就在12月初,拜登總統舉辦全球民主峰會之際,中美洲尼加拉瓜與台灣斷交並與大陸建交,同時中方還在稍早提出《中國的民主白皮書具體介紹中國民主發展,可見美中對抗日熾,台灣躬逢其盛。

此次民主峰會的受邀者眾,但因其主題是防範威權主義、打擊貪腐與促進人權,此乃美方進一步結盟制中的行徑。其實,美國的民主也一直為人詬病,其國內黑白糾紛不斷,槍枝氾濫成災,對外征戰濫殺,今年一月六日暴民還衝進國會山莊,甚至威脅到國會議員的人身安全,其暴力情景還歷歷在目,美國民主典範的旗幟已經掉漆,確實讓人詫異。當前最為諷刺的事例就是阿富汗,美軍在當地駐紮20年,最後落得鎩羽而逃,顯見美國價值的侷限性與排他性

尤其,此次大會的其參與者,還包括土耳其與剛果等國家,確實難以民主稱之。只因土耳其支持新疆維吾爾族,故美方漠視了厄爾端總統年前鐵腕清算國內反對派的血腥事實,確實讓此次民主峰會蒙羞。

新疆問題牽涉基督徒穆斯林所種下的恐怖主義敗因,911 事件就是最新的展現。之後由美國所策劃的「阿拉伯之春更是火上加油,而後爆恐思想與模式蔓延到新疆的穆斯林,還要中國人來承擔惡果,本來就極不公平。況且北京的處置全屬防恐與自保行為來化解暴力,利己利人,西方霸道批鬥的行徑企圖以此顛覆中國動機可議。反之,若中國的治理失控,那對於區域甚至世界的危害將無法想像。

相對的,在此次峰會召開之前,大陸公布約2.4萬字的《中國的民主》白皮書,其內容包括:中共領導人民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和成果民主,並稱「中國的民主是人民民主,人民當家作主是中國民主的本質和核心」,強調一個國家的民主應該由該國人民來決定,而不應該由外人來評判,也無可厚非。

況且,「民主是各國人民的權利,而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實現民主有多種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用單一的眼光審視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這種論述對於一些非西方國家而言,難說沒有吸引力。

其實,「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乃實際可以檢驗民主的良方,若中共真如西方所批評的如此專制極權與不堪聞問,早就被人民推翻了,可見中西方文明的差異。況且,若將當前大陸的整體發展與其過往的情況相較,比如民國 38 年(1949年)中國人平均壽命只有40歲,但如今已達79歲等等,鐵證如山,令人驚豔。

由於世界各國的發展程度不同,西方發達國家的數量只佔全球近兩百個國家的1/4左右,人口也只占約12%,歐盟加美國也只有8億人,美國要以其一貫的方式帶頭而改變世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對於廣大的非西方國家,中方所提出的社會主義民主,確實比較符合其工商業較為落後甚至農業的國情。

與此相關的,在尼加拉瓜案方面,可從三個層面來分析。首先,由於尼國左派桑定政權與美國長期不睦,今年 11 月份的選舉結果也未被西方國家承認,以至於台灣對尼國也採取了保持距離的態度。再者,在台尼雙邊關係方面,由於台灣可提供的外交協助大多只限於金援,而尼方又數度獅子大開口,使得我方窮於應付而未如其願。

更重要的是大國博弈,由於台尼斷交之日正好是民主峰會之時,可見中尼雙方不但合作無間,更是給美方的「台灣保證法」相當的衝擊。而台灣夾在兩大之間好似無辜的受害者,但也受傷不輕,這是否會導致連鎖效應,還有待觀察。

總之,台灣已在美中之間選邊,但這種偏執的抉擇是否真的符合台灣的利益,確實值得商榷,當前兩岸風聲鶴唳就是嚴重的徵兆,如何化解干戈,才是當務之急。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 2021 12/04 10:03:19 来源:新华网

中国的民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日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 2021-12-04
















【專家之眼】政府不會養網軍!原來是假新聞?


2021-12-15 08:12  聯合報 /   褚瑞婷/世新大學博士候選人
最近政治人物被問到「有沒有養網軍」,一律矢口否認,就算是輿論認定且眾所周知的事實,可是,網軍這件事情沒有人會承認。圖為羅智強在臉書表示將發起「反政府網軍公投」。圖/引用自羅智強臉書



「政府不會養網軍」、「一人一信查網軍」、「違法行為都會嚴查嚴辦!」這幾天,只要有政治人物被問到「有沒有養網軍」,一律矢口否認,就算是輿論認定且眾所周知的事實,可是,網軍這件事情沒有人會承認。因為我們所說的「網軍」,似乎就代表了「帶風向」、「假新聞」,或是「認知戰」。

打開專營「政治宣傳」的公關行銷公司網頁,網軍兩字就大大的寫在首頁。然而,或許大型公司的政治宣傳手法較為理性,但有更多只以「達到客戶政治目的」為首要目標的公司,不擇手段,形成中傷、誹謗、假訊息等擾亂視聽的惡意行為,才是千夫所指的網軍之流。

但是,政府機關跟政治人物不做網路的政治宣傳嗎?社群媒體平台是商業行銷極為重要的一環,這對亟欲爭取年輕選票的各政黨來說同等重要,怎麼可能不做網路政治行銷?更者,行政院公告的「政策宣導廣告執行預算」中,就含網路媒體社群媒體。只不過,有憑有據網路行銷可以認,但是,沒有政治人物或政黨會想被貼上「養網軍」這個標籤。

過去,政府在使用「置入性行銷」時,也曾因廣告標示不清,意圖混淆人民觀感,因此對於政策宣導的「各種形式」,近年來都在相關法律或行政規則上予以明訂。例如說,行政院曾於100年提出「政府機關政策文宣規劃執行注意事項」,規定政府必須嚴格區分廣告與新聞之界線。105年,NCC則提出「電視節目廣告區隔與置入性行銷及贊助管理辦法」,約束廣播電視法及衛星廣播電視法監理之事業單位。

其中,最直接相關的就是《預算法》。立法院於100年三讀通過增訂預算法第六十二條之一」,明定各級政府機關、公營事業以及政府捐助基金五十%以上的財團法人、政府轉投資資本五十%以上的事業,一概不得再辦理置入性行銷。而在今年五月,國民黨團進一步的提出增修案,要求政府機關在相關社群平台提出的澄清或宣傳,執行內容應揭露機關名稱,不能以「匿名方式、網路幕僚操作,修正草案也於五月通過並公布施行。

換句話說,為了遏止不當的政策宣導內容與形式,相關法令政策已經在各個節點都設下關卡,以免不肖份子濫用公帑塗脂抹粉。但是,就是因為正途已絕難以見光的「網軍」就變成新一代的置入性行銷,並成為錯誤訊息流竄、讓假新聞攻佔民眾視聽惡意途徑

到底有沒有網軍?除了最近因家暴案被點名的林秉樞以外,還有某位網紅醫生公開承認,過去曾擔任台北市長柯文哲的網軍,兩方至今仍於網路激辯。就連以研究「認知戰」的著名學者也表示,某些網路言論已經出現聚焦主題網路操作的問題。因此,當政治人物言之鑿鑿地說「我沒有網軍」的時候,聽起來倒像是公然製造假新聞

所以,政府、政黨及政治人物不用否認利用網路政治行銷與宣傳的事實,但是,為了規避法規蓄意誤導民眾觀感,甚至意圖威脅、恐嚇,造成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危害的錯誤言論,這類網軍不僅是操弄錯誤政治宣傳手法,更是根本上的道德瑕疵,總不能每次都等到東窗事發鬧出人命之後,才發現茲事體大。從日本外交官到現在,網軍操作真的該停止了。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氣候金融 全球對抗暖化關鍵角色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1344/web/ 

◆  能源轉型不正義 聽不見海哭的聲音
◆  台電能騙總統 難騙電鍋
◆  民主峰會 中共場邊參與
◆  送報至偏鄉 共讀無負擔
◆  錯誤的教育政策 台灣半導體世紀布局的破口
◆  昂貴又不環保 環島遊輪為了什麼?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氣候金融 全球對抗暖化關鍵角色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氣候金融 全球對抗暖化關鍵角色


2021-12-15 04:19  聯合報 /   楊之遠(作者為退休教授)
隨著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登場,氣候變遷、淨零碳排、再生能源、ESG等衡量國家進步與企業永續經營的重要指標,成為市場熱門關鍵字。路透



全球要在民國 139 年(二○五○年)達到淨零碳排放,將面臨諸多挑戰,其中最重要的是,各國到底需要多少資金,錢從那裡來?根據英國氣候變化委員會表示,到民國 139 年(二○五○年)實現淨零排放,英國每年所需經費約在五百億英鎊以上,占國內生產總值(GDP) 的百分之一到二。德國要在四五年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總投資金額約須六兆歐元,相當於每年平均投資二,四○○億歐元,約占德國 GDP 的百分之七。

有關全球實現淨零碳排放成本,有許多不同的分析報告,從一百兆美元到一百五十兆美元不等,甚難精確估計。因為從現在到五○年間,發展的新技術可能會徹底改變。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最新估算,要實現「巴黎協議」中將氣溫升幅控制在一點五攝氏度以內目標,全球從現在起到五○年需要花費一百卅一兆美元。

目前全球遭新寇肺炎肆虐,衝擊各國經濟發展,已發展國家承諾每年提供一千億美元給脆弱國家的氣候資金一再跳票,顯示籌措氣候資金面臨挑戰。

由於邁向淨零碳排放涉及新技術研發,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因此初期各種研發,應由政府編列預算推動。其次已經具有商業發展潛力之技術及建設,則可由政府資金投入帶動民間投資,創造政府資金的槓桿效益

前述政府部門所需之資金,可以藉由碳定價Carbon Pricing),包括徵收碳稅排放交易兩種方式,使減碳政策具有彈性,政府既可籌措資金,企業減碳成本亦可降低。

最後應對氣候暖化非常需要金融資源合理的投資全球金融業聯盟在 COP26 上已承諾將在決策過程中,要把碳排放納入主要考量。使得未來氣候融資管道增加,包括銀行貸款、風險投資、私募、共同基金、捐贈基金、購買股票或債券等,這些管道可以引導資金流向既有助於碳減排,又可盈利的投資項目。

此種承諾雖然是自願性,但更加具體和具有變革性,可以為低碳能源生產商提供廉價而充足的融資,並使化石燃料生產商籌集現金付出更高的成本,氣候金融(Climate Finance)將在全球對抗暖化扮演關鍵角色

我國金管會於今年十一月發布本國銀行氣候風險財務揭露指引」,國內銀行業者應自民國 112 年(二三年)起揭露氣候相關風險財務資訊顯示金融單位已經關心到氣候危機。建議金管會宜盡速參考國際金融組織已經具有高度共識規範加速訂定永續分類標準,提供國內金融業投資低碳技術產業參考,引入民間資金,加速我國邁向民國 139 年(二○五○)淨零碳排放的動力。
















昂貴又不環保 環島遊輪為了什麼?


2021-12-15 04:20  聯合報 /   賀陳旦/交通部前部長(台北市)
探索夢號獲准復駛,林右昌:明年遊輪展覽和城市博覽會。記者游明煌/ 攝影



在立委多次關切下,交通部說停航七個月的遊輪已獲防疫中心同意再啟航明年元月起先行駛環島航線春夏季節再轉為跳島遊輪。民意所盼,政府努力達成,是民主制度的落實。問題是,輔導這樣的旅遊,目的是什麼?有沒有代價?

去年初全世界受疫情所困,台灣長時間掛零,有旅遊人士以「類出國」為名,推出到公海的遊輪航線,一時喧騰,宣稱是全球國際遊輪復航第一聲。官方和媒體一同幫船商站台,七月首航初期號稱班班客滿(設計容量三千六百人,為防疫限定一千八百乘客),其後因日本不同意該航程進入琉球海域,還原為純國民旅遊,熱度漸減,去年七月到今年五月共一九○航次,總載客約九萬人,每船約四七○人,僅銷售容量的廿六%,設計容量的十三%

這樣搭載率,為什麼船公司還要請民意代表爭取復航呢?除了船已經在台灣,不動也要燒錢,乾脆開船營業以外,當然有我們從載客數船票收入以外的利益。例如船客可以買免稅商品,可以加入賭場會員,享受國境內沒有的刺激性娛樂。乘客即使不多(因此防疫反而容易落實),卻都有住宿以外的花費目的常見慣性高消費群,船公司當然要擁抱這群豪客,外國船東當然樂見台灣立委出力「促航」!

船東的算盤這樣打,從去年就積極促成的政府機關怎麼看這件事?「國際遊輪首發復航外宣牛皮吹破,旅遊主管機關就改口鼓吹跳島旅遊,說會替離島創造商機。結果因為七點五萬噸大船難以入港靠岸,連澎湖都要靠小艇多次接駁,遑論金馬。尤其外島住宿餐飲容量沒辦法應付大遊輪來客,到島上匆匆來去的船客很難在地消費。這是什麼海洋旅遊政策?這是什麼跳島旅遊商機

遊輪有如海上遊樂園適合親子和銀髮族,有它市場上的特性,也確實有產業價值,台灣的地緣和消費力也確實有搶進這個市場的本錢。但是它實在不是平民消費得起,海上樂園耗能和空汙十分驚人!是最不環保旅遊方式!不應該被當作國民旅遊來鼓勵。

為了急著推海上安心旅遊,去年也許考慮不周全,經過一年,瞭解了現行遊輪大而難以結合外島特色,許多乘客志不在室外風光,那就應該對再復航服務務實檢討

例如,是否應該多開放不同航線、不同船型?是否應該要求船公司有更多對我國的貢獻,如補給、食材、台籍服務員等?是否還要對遊輪繼續給予停泊優惠?更根本的,我們還應該用國旅券來貼補遊輪客嗎?

近來敢做夢好像等於敢提政策,建設和服務只要扣上「環島」,馬上就光環加身顯現宏觀和遠見。交通部王部長強調環島高鐵公共運輸,是國家民國 139 年(二○五○)淨零大目標必然手段。可是同為公共運輸的遊輪可沒人說它是環保交通,請不要當作另一個環島夢。有商家願意經營環島遊輪,是他們的眼光;但是從旅遊特性環境影響,政府不應該花納稅人的錢再補助公司,補貼船客。做夢之外,請先做對的事!














錯誤的教育政策 台灣半導體世紀布局的破口


2021-12-15 04:20  聯合報 /   段心儀/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台北市)
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台灣半導體協會在李國鼎逝世廿周年之際,舉辦紀念論壇台灣半導體,世紀新布局」。當天半導體界重量級人物幾乎全數到場,共同追念李國鼎當年引進、護持半導體業的點點滴滴。李國鼎積極落實劍及履及大事著眼小事著手親力親為的精神,才成就台灣半導體業今日的輝煌。

他們不約而同都提到李國鼎這句話:「科技的創新要靠人才,人才的產生必須來自教育」。台灣紮實的理工教育,提供了優秀的研發人才;格致誠正的人文素養,養成篤實堅毅的工程師性格;學長學弟間的傳承提攜合作,更鞏固了台灣半導體這條產業鏈。因此他們樂觀看待未來:架構創新,軟體硬體與系統的升級已做好準備;行走在摩爾定律這條隧道的旅程已近出口,但隧道外存在更多可能,未來十年將是黃金時代。但他們也提出共同的憂慮:教育破口。

少子化加上錯誤的教育政策造成從高階到基礎工程師稀缺,半導體界早已啟動自救措施,除了搶人大戰提前到大一,又在各校籌備半導體學院,以突破僵化的制度與預算。但一○八課綱賜以最新一擊:擊中三年,自然四學科總學分數只有十二,扣除跨科目主題式探究與實作的四學分,物理、化學、生物、地科,每一學科分配二學分。因為能安排的教材極其有限,教學又得由淺而深,所以重要的概念如物理學的力學、熱學、波動、光及聲音、電磁現象、量子現象等,都只能放進選修,學測不考。但通過學測申請入學的名額,占了大學總名額近八成,於是,一個怪異的現象將發生:大多進入理工科系的學生沒有學過自然科學重要概念,半導體學院未必招收得到合適的學生,學生也可能進去後,才發現自己不適合這領域,雙輸。

業者更發現,社會多元發展,學習門檻高又難賺快錢的數學理工科系,漸失青睞。或許這也與課程規畫失當,造成學生程度低落,視數理為畏途有關。為挽回頹勢,連台積電都施展出渾身解數,徵才專車開進了高中校園,可見情勢之嚴峻。但我們只看到政府靠台積電買疫苗、拚外交,但當台積電受困於人才不足時,卻未有任何關切與作為。業者已經放話,若不能解決人才破口,又不開放國外人才來台,離去將會是最後的選擇。

錯誤的教育政策誤國已成事實,由文史公民到數理自然逐一沉淪。當危機迫在眼前時,更讓人追念當年李國鼎劍及履及、親力親為解決問題的科學家精神。台灣半導體業成於教育紅利,也將敗於教育?















送報至偏鄉 共讀無負擔


2021-12-15 04:20  聯合報 /   鄭健立/退休教師(台中市)
願景工程基金會日前推出「翻轉閱讀弱勢」專題,點出弱勢家庭閱讀資源不足。教育部長潘文忠接受專訪時表示,正規畫從五大面向強化閱讀。記者胡經周/攝影



教育部長潘文忠接受「願景工程」專訪時,針對閱讀弱勢,喊出五大面向強化,報導中提到:學校教育是縮小弱勢生閱讀資源落差的關鍵管道。至理之言,我想有識者從來就不缺如此說法。前清大校長梅貽琦就曾說「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遊也 。」

而今想說的重點是在「偏鄉學校」(和弱勢家庭義近),另外的「五大面向」,我想在第三、四項的資源共享、自主學習上聚焦,有一得之愚,敢獻曝一二。我知道有不少基金、社會慈善團體常年捐書, 各鄉鎮圖書館且不乏行動書車下鄉的排期活動。但至今,我們看到的閱讀成就評比,城鄉差距仍大,績效不彰,叫人心憂。

記得多年前在金鼎獎典禮上,聽到新聞界前輩趙滋蕃先生說:「你給我十元,我給你全世界。」將報纸之能,說得鏗鏘有力。君不見報紙內容繽紛多采,有旅遊、財經,有生活,更有文藝副刊!我有個想法,不如將各方大家讀的報紙,定期收集送往偏鄉;學生在學校推動的「晨讀十分鐘」内,可以就「性之所近,力有所勉」的讀即可。沒負擔,不需考試,更不會有閱讀偏食的問題。我想這是知易行也不難之事。小學六年加國中三年,「真積力,久則入 」,閱讀能力啟發與提升可預期,城鄉差距或將大大拉近。
















民主峰會 中共場邊參與


2021-12-15 04:20  聯合報 /   張雅君/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副研究員(台北市)
中國4日上午發布《中國的民主》白皮書。(中新社)



為反制美國總統拜登召開的民主峰會,中共四日發布長達二萬多字的「中國的民主白皮書,強調自身實施「全過程民主」的優越性。又於六日發表「美國民主情況白皮書,批判美國徒具投票形式的資產階級民主,以及美國內部種種社會政經問題。中共亦邀集一百多國家參與其主辦的「民主論壇」與美國打對台。在民主峰會結束後,中共外交部又於十三日再度批判美國,人民日報更指責民主峰會是一場攻擊抹黑把戲,係「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並嘲笑其慘澹收場。

這一連串密集性作為,凸顯近年中共「戰狼外交」特質,即針對美國一切以中國各領域為目標的批判與競爭作為,毫不客氣立即以攻勢回擊,但另方面也顯示民主峰會確實對中共構成壓力。

首項壓力在於中共憂心新冷戰氛圍的深化。儘管美國否認美中競爭可能會造成新冷戰,但中共顯然認知民主峰會以「對抗威權」、「打擊貪腐」、「促進對人權的尊重」等價值聯合與國,顯示美國將持續以意識形態圍堵中國;此極可能導致新冷戰的實際形成。而中共亦不信任拜登在與習近平視訊峰會時宣稱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的說法。易言之,中共發動一連串以批判美國民主為重點的反制攻勢,在於削弱拜登主辦民主峰會在意識形態上的正當性,並以自身「全過程民主」實踐之宣揚,凸顯自身制度優越性與一黨專制政權的正當性。

次項壓力在於當前中共在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力,以及一帶一路戰略明顯面對美國和西方世界的挑戰。拜登已試圖聯合歐洲與國,向發展中國家推動優質的基礎建設方案,更試圖以強化與非洲國家政經關係,來削弱中共在非洲的影響力。固然拜登不忌葷素,大肆拉攏甚至民主紀錄不良的國家參與民主峰會招致批判,但拜登目的亦在於提供一個擴大與民主紀錄不良國家進行民主對話的平台,從而促進這些國家民主實踐的提升。此明顯對一向將廣大亞非拉發展中國家視為其政經影響力的中共構成壓力,也迫使中共必須不斷闡述「各國民主道路應由本國人民自主選擇,而不應從外部強加」,「民主或不民主,人民說了算」,更大肆批判美式民主對他國內政的干預,以及所造成的動盪災難。

中共的一連串反制,顯示固然中共未受邀,但仍以場邊參與者身分與美國領導的民主峰會競爭話語權和影響力。其就民主理論和實踐提出的若干詭辯仍足以引發吾人深思辯證,例如其論述民主與國家治理具有密切關連性,指出「好的民主一定是實現良政善治的,一定是推動國家發展的」。中共更以近年來自身國家治理成就作為其成功實踐民主的佐證。問題是:威權專制實踐,尤其是以人權、言論自由喪失作為國家治理的代價,可稱為民主或善治嗎?這種情況下的國家治理能長治久安嗎?對正常民主國家而言,民主、人權、言論自由、國家治理實則都是重要價值,缺一不可。換言之,民主國家亦必須經常檢視民主制度實踐的完善,正如同拜登在民主峰會開幕致詞時表示「民主不是偶然發生的。我們每一代人都必須更新它」。
















台電能騙總統 難騙電鍋


2021-12-15 04:20  聯合報 /   梁清一/退休人士(台北市)
外界懷疑台電11月間曾夜間降壓供電,可能因此造成電器損壞。台電台中區處表示,台電公司供電電壓均控制在正負3%以內,此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直聽說台電在供電吃緊時,會偷偷降壓節電,我總嘀咕:台電真會那麼笨嗎?昨日民意論壇汪志雄教授說的電功率公式,相信台電應該是懂的,如果不是腦袋還停留在大同電鍋上市的年代,便是掩耳盜鈴—明知偷了鈴鐺,鈴鐺一定會響,所以就將主子的耳朵給塞了起來。

大同電鍋上市一甲子,算是古老的電器產品,屬電熱電器。凡電熱產品都有一特性:電壓愈高電流越大,也越吃電,所以只要將電壓降一點點,就可以省很多電。這一點接上電錶可以完全獲得驗證。

可是啊!蔡總統、蘇院長還有王部長,大同電鍋都活了六十年了,還老當益壯,出國必攜,一點都不笨。一一○V一小時煮一鍋飯,降到一○七V至少多煮五分鐘,這是即時負載看不到的。大同電鍋真的並不笨,而且相信台電人也真的不會那麼笨,為即時減載而降壓,只為圖個官位糊口飯而已。總統、院長、部長大人,你真的被騙了。說煮飯您可能還是聽不懂,因為您大概也沒煮過飯。但是說手機充電一安培充二小時、○點五安培就得充四小時這您應該懂吧。當然你也可以在晚上睡覺時充電,管它充多久!台電人絕不會跟你說:管你在什麼時候充電,發電廠的煙囪都在冒煙,而且冒一樣多的煙。

還有一件事,台電騙更大。您說終結核電後,台灣的能源配比是燃氣百分之五十、燃煤百分之卅、再生百分之廿。在風和日麗時,也許可以如願,但別說太陽會下班,就一片烏雲蔽日,一大片光電農場立刻愁雲慘霧。此刻台電人怎麼辦?降壓降載等雲過天青嗎?諒你也沒這個膽,所以還是得開火力,不是燃氣變七十就是燃煤調五十。總之燃氣+燃煤設備容量必須是一百,而且必須百分之一百開著等。當然你也可以賭,但天有不測風雲,賭的結果,就是大停電、大爆炸。

台電人啊!你還要繼續騙到幾時?若只為糊一口飯還情有可原,怕的是為圖個一官半職欺上瞞下繼續騙,總有一天徒有大同電鍋也煮不了飯。對大多數的電器而言,被騙走的都會被要回來,還可能是加倍,可是對台灣人啊!你被騙走的,就永遠消失了。













能源轉型不正義 聽不見海哭的聲音


2021-12-15 04:20  聯合報 /   王醒之/無黨籍基隆市議員、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
基隆市議員今天提案要求市府與市長林右昌應明確拒絕協和火力發電廠填海造陸,要求研議替代方案,守護外木山海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以「守護外木山海岸行動小組」為名的民間團體聯盟在基隆市各大公共場所推動連署,因為台電協和火力發電廠即將在一級海岸保護區、也是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的外木山海岸填海造陸,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簡稱四接)。

連署訴求林右昌市長應明確反對此案,搶救基隆市僅存最長一段自然海岸線與海底七萬餘株高緯度珊瑚免於活埋,並要求台電確實評估替代方案。目前連署人數近萬,基隆市議會過半數議員提案通過要求基隆市府應出席下個月的環評專案小組會議表達反對立場,議題發展方向與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類似,頗有朝向下一個全國性公投的可能。

跟三接遷建的訴求類似,基隆市民多贊成協和火力發電廠由燃燒重油轉型為燃氣,但四接以填海造陸破壞生態為「唯一方案」,讓大部分基隆人難以接受。能源轉型也是一種開發行為,但如果把破壞環境視為「必要之惡」,那就是假能源轉型之名行開發主義的老邏輯,總是逼人在環境與經濟中二擇一,不但毫無轉型正義可言,還四處製造「綠色衝突」。

其實不論公投在即的三接藻礁、核四重啟,或逐漸引起關注的四接珊瑚,都緊扣著全國人民「缺電」恐懼,但順藤摸瓜最後其實是指向電力需求端。白話說,就是台灣到底需要多少電呢?又是誰的需求呢?

根據經濟部電力供需報告,我國總用電需求將從民國 99-109 年(二○一○至二○二○年)期間的每年平均成長百分之一點三四,激增跳升到民國 110-116 年(二○二一至二○二七年)的每年平均成長百分之二點五,等於每年要增加八一三MW超過一部林口燃煤機組八百MW);到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時用電需求將比現在增加四 GW,接近一座林口燃煤電廠(二千四百MW)和一座麥寮燃煤電廠(一千八百MW)的總和

三接、四接的規畫,主要是立基於這種「以需求決定供給」的邏輯,改善中南部空汙是執政者其次考量。台灣蕞爾小島,還玩得起能源吃到飽的遊戲多久?就算蓋了核四核五核六、五接六接七接八接,恐怕也不夠用。

若要認真改善空汙、提升環境品質,政府首先應舉起產業轉型大旗,揮向在農地上製造汙染的違章工廠,力行斷水斷電;揮向鋼鐵、石化等高汙染、高碳排產業,不讓他們過度耗用寶貴水電與其他資源,只為了跟國外競爭已殺成紅海的鋼材、塑料市場;甚至生產一大堆用過即丟的產品。削減這些不利環境健康的產業,就削減了水電需求,同時減輕垃圾危機。

這些產業宛若需索無度的媽寶,躲在能源轉型背後,何時才能調整體質?台灣持續提供廉價的水電與勞動力,更在制度上讓成本外部化,導致特定產業巨嬰化。面臨民國 139 年(二○五○)淨零碳排的國際趨勢,政府應以「用電零成長」、「以供給決定需求」的能源轉型模式協助高耗能產業「轉型塑身健康化」,才能讓台灣走出飲鴆止渴短線操作,朝向能源轉型正義


葉銀華/台灣能源政策可達到淨零排放?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葉銀華/台灣能源政策可達到淨零排放?
◆  周行一/政府應鼓勵企業捐款大學
◆  葉金川/長照無底洞的解方






葉銀華/台灣能源政策可達到淨零排放?


2021-12-15 04:42  聯合報 /   葉銀華(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
蔡總統以錄影方式在「2021能源願景高峰論壇」上暢談能源政策,期待業界與政府一起努力,達成淨零轉型的願景。 記者杜建重/翻攝



近日蔡總統在「民國 110 年(二○二一)能源願景高峰會論壇」,提到政府的能源政策是在穩定供電、兼顧國家競爭力的情況下,以「先低碳再零碳」的方式,增加天然氣、減少燃煤,並發展再生能源,因應國內產業愈來愈高的綠電需求。然而,要達到民國 139 年(二○五○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長期目標,我們需要更明確、可行的能源政策發展路徑。

根據 OECD 國際能源署五月發布的「全球能源民國 139 年(二○五○)淨零排放路徑」,已開發國家要在民國 124 年(二○三五年)實現一百%清潔電力,其餘國家則要在民國 129 年(二○四○年)達成,方能達成民國 139 年(二○五○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國際能源署清潔電力的範圍,包括核能、水力、生質能源、太陽能、風力與其他再生能源。特別強調,很多人疑慮核能發電雖然是清潔電力,但一旦出事則是相當危險的。

今年上半年各國清潔能源發電占國家總發電比重,當屬歐盟廿七國最高,接近六十五%;其中核能約占廿五%、水力約十五%。這也是歐盟決定在民國 115 年(二○二六年)起對進口產品依照碳排放交易的平均市價,課徵碳費之基礎而美國首度突破四成,核能約占二成反觀,中國清潔能源約占三成,目前大力發展水力、核能發電;而印度清潔能源占比約二成。台灣清潔電力占比為多少?以民國 109 年(二○二○年)而言,核能占十一點二%,再生能源太陽能、風力、水力等占五點四%,兩者之和甚至低於印度的二成。

台灣目前設定之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發電量結構是在建立非核家園下,再生能源占比廿%、天然氣占五十%、燃煤占卅%。首要檢討的是再生能源占比目標達成的可能性,今年前九月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僅五點六%,而今年底設定目標是十二%,令人擔心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達成目標的可能性。而且當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高,另一項要降低的疑慮就是供電的穩定性。

其次,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天然氣發電占比要達到五成,就會讓發電成本大幅受到天然氣價格的影響。溫室氣體排放主要是二氧化碳,但是甲烷更是一種強效溫室氣體,廿年內暖化威力是二氧化碳的八十倍。經濟部強調天然氣是進口,而非生產,應不會有甲烷排放量的疑慮。然而在今年十月的聯合國第廿六屆氣候峰會,近九十國同意在民國 119 年(二○三○年)減少卅%的甲烷排放量(民國 109 年(二○二○年)為基準),此目標一旦落實,產生甲烷排放的天然氣供給勢必減少,價格必定上升,有可能引發台灣電價大幅上漲的壓力。

雖然經濟部強調台灣電價平穩機制,但是此制度傾向在一般狀況上下波動之穩定機制,不知可否抵擋天然氣價格大幅拉升的衝擊?特別是遇到各國降低燃煤、增加天然氣的狀況,以及天然氣價格預期心理的影響。

另外,蘋果、微軟、谷歌等國際大型企業皆宣布民國 119  年(二○三○年)要達到淨零排放,在它們供應鏈範圍的台灣科技公司也得達成;但在上述發電結構下,實在不利台灣科技公司在民國 119 年(二○三○年)達到淨零排放,也不利於承諾要一百%使用再生能源的台灣企業。

台灣能源政策受到底下因素的限制:電價便宜、電力供給要穩定、非核家園,現在又加入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這似乎看起來很困難達成的境界。本文並未引伸是否支持核能發電的政策,惟呼籲政府若要將民國 139 年(二○五○年)淨零排放目標加入氣候變遷因應法,就得考量本文上述所提的疑慮,訂定明確、且可達成淨零排放之發電結構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