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振興國際觀光 也應超前部署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經濟日報社論/振興國際觀光 也應超前部署
◆  聯合報社論/李登輝的光彩與幽黯,台灣不可承受之轉折
◆  聯合報黑白集/反中又跟風,像極了愛情







經濟日報社論/振興國際觀光 也應超前部署


2020-08-01 02:4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日前公布,受到國際疫情影響,今年1至5月全球觀光人數比去年同期減少約3億人次,減幅56%;總支出減少3,200億美元,約合9.6兆新台幣,是金融海嘯時損失的三倍。更嚴重的是,因為國際疫情一直無法有效控制,估計國際觀光產業最快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有可能回來。也就是說,國際旅遊的相關產業將還會熬上一段很長的苦日子。
台灣的情況一樣淒慘,交通部觀光局公布,今年上半年來台旅客只有126萬人,比去年同期少了471萬人,減幅達到78.9%。如果每人消費4萬元新台幣估算,上半年的國際觀光產值就少了1,884億元。再以去年全年的國際觀光人數1,186萬人來估算,在同樣比率下,今年全年的觀光人數可能減少936萬人,而觀光產值將減少3,744億元。事實上,由於國際疫情仍在蔓延,而台灣疫情控制得不錯,因此在短期內開放邊境的可能性不大,再加上台灣本身生產疫苗的速度很慢,更難寄望開放邊境,因此下半年國際來台人數只會更少。
雖然從6月下旬開始,國內因為疫情減緩而出現大量的旅遊人潮,因此有「報復性消費」和「偽出國」的說法,在國內旅遊人潮的帶動下,下半年國內觀光將會出現相當程度的榮景。但是,由於今年前五個月國內旅遊和餐飲業受到重創,下半年的榮景大約可以彌補上半年的虧損,所以國內觀光旅遊的部分應該可以持平。
問題是,國際旅遊和國內旅遊基本上是兩個不同的市場。首先,外國人來台觀光或是商務客,大都住宿在國際大飯店,因為疫情,這些國際觀光客和商務客基本上都不見了,直接受到影響的相關產業包括國際旅館和航空等產業,而這些影響很難由國內旅遊來取代。所以即使出現「報復性消費」或是「偽出國」,基本上對於國際觀光旅館和航空業者的幫助都相當有限。
另一方面,台灣去年全年有1,710萬人出國,上半年則有861萬人,而今年上半年的出國人數只有216萬人,是去年同期的25%,相信下半年的情況同樣會很慘。這些人的機票和團費支出,對於從事國際旅遊的業者而言,更是少了一大筆收入。
雖然我國的整體防疫做得不錯,但是政府的紓困和振興措施則令人無法認同。比方說,從1月提出600億元的紓困1.0版,到4月加碼到2,000億元的2.0版;然後,金額還是不夠,到了7月下旬,再推出紓困3.0版,再追加2,000億,而其中有1,253億竟然是用在彌補紓困2.0版的超支。此一結果顯然表示政府不斷低估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於是才會在紓困上不斷加碼演出。
問題是,會不會再有紓困4.0?我們覺得政府真的應該要「料敵從寬」,因為從前述的估計,單單是國際觀光收入全年可能就會減少3,744億元。而現在振興經濟方案中推得最用力的三倍券,政府總支出也只有460億元,根本無法彌補國際觀光收入的缺口。雖然國內消費會有一些恢復,但其增加的規模完全無法和國際觀光減少相比,最終今年全年國內的消費總量並不樂觀。在此種情況下,如果政府再出現「紓困4.0」,可能國人也不必太意外。只是政府無法準確的預估情勢,無法如同防疫般的「超前部署」,卻要一次次的增加特別預算來支應,實在令人無法接受。
最後,我們要提醒政府,在預期邊境開放可能還會拖很久的情況下,國際旅館、旅行社和航空業者下半年營運仍然艱困,政府應該及早因應,給予相關企業更多補助和融資協助。我們建議政府應該針對這些產業和企業,儘早提出更大規模的紓困方案。











聯合報黑白集/反中又跟風,像極了愛情


2020-08-01 01:16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林佳龍臉書附上與高雄市長候選人陳其邁的合影,寫道「一起做瑪德蓮、沖咖啡,像極了愛情」。圖/取自林佳龍臉書


台灣網壇最近掀起「寫詩潮」,在留言末加句「像極了愛情」,就能寫出帶有詩意的文句兼賺點閱率。風潮所及,不少首長臉書粉專也搶搭順風車,有樣學樣。若細究其中三昧,還真像極了愛情。
「像極了愛情」一詞,在台灣作家「教你如何寫詩」的推波助瀾下,不僅很快攻占社群,內政部、交通部、文化部、海巡署都接連跟風。甚至連統一發票開獎,財政部臉書粉專也寫出「不求一千萬,只求一張兩百塊,像極了愛情」,點出摃龜民眾的淡淡哀愁。
這句「萬用網路哏」,其實去年春節即風行對岸。從最原始的「曖昧上頭的那幾秒,像極了愛情」文青句,陸續衍生新段子:例如過年發紅包,要說「紅包,像極了愛情」;過完年後,說「吃剩菜的樣子,像極了愛情」。簡言之,只要形容什麼像極了愛情,就能輕易觸動人們,感嘆愛情的萬千滋味,就算未嘗情愛者也可故作深沉。
但逢中必反的部會拿對岸的哏大玩台式政令宣導,也有點令人不是滋味。林佳龍臉書甚至附上與高雄市長候選人陳其邁的合影,寫道「一起做瑪德蓮、沖咖啡,像極了愛情」。對此,人民的感覺卻不免有「又見雙標」的反胃。
兩岸同文同種,包括網路用語在內的各種文化交流極其自然。掠人之美並發揚光大本無妨,怕的是,不明就裡卻沾沾自喜。若賦詩:既反中、又跟風,這內心糾結,像極了愛情。閣下以為如何?










聯合報社論/李登輝的光彩與幽黯,台灣不可承受之轉折


2020-08-01 01:18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前總統李登輝98歲辭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作為台灣從威權向民主過渡的領導人,前總統李登輝贏得了「民主先生」的美名;作為張揚台灣本土認同的元首,他則留下了「台獨教父」的稱號。從「民主先生」到「台獨教父」,其實是一條不連貫的破折線,象徵李登輝頓挫的民主路線轉進了台灣民族主義的狹路。也因此,李登輝以九十八歲高齡病逝,雖然藍綠陣營同表哀悼,但他留給台灣的卻是一個認同分歧而撕裂的社會。
李登輝在年輕時代曾是共產黨員,研讀黑格爾的辯證哲學;中年時代加入國民黨,終而成為國家領導人;他在國民黨主席任內,經常暗助在野的民進黨,到了晚年,李登輝更成為小黨台聯的精神領袖。如此奇異的跳躍歷程,除反映了李登輝個人理想的曲折多變,也刻劃出一個政治人物終難自我支撐的政治信仰。儘管在最近幾年,民進黨權貴人士仍恭謹奉他如政治導師,但台灣的民主神氣已今非昔比;李登輝恐怕也深知這點,但他再也無法再對藍綠提出有意義的民主建言了。
李登輝最精采的時光,應該是從他接替驟逝的蔣經國出任總統的一九八八年開始的八、九年。當時,他面對國民黨內的主流、非主流之爭,機巧地利用合縱連橫化解了內鬥危機,鞏固了自己的權力。其後,他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臨時條款」,並發動一連串修憲,推動「萬年國會改選」,廢除國民大會,推動台灣省長、北高市長乃至總統的直選。這些改革,使台灣脫離威權體制,起步邁向現代化及制度化,成為東亞的民主化先鋒,但也造成憲政紊亂,總統擴權的現象。而台灣的現代化、制度化、國際化從一九八四年即已推動,若沒有先前蔣經國打下的基礎,李登輝的民主改造工程不會如此順遂。
在贏得「民主先生」稱譽的同時,李登輝也屢屢流露他比較陰暗的一面。例如,他面對日本作家訪問時,將其領導的國民黨形容為「外來政權」;明明身為國家元首,卻低訴「生為台灣人的悲哀」;與國民黨決裂後,甚至說出「中華民國已經不存在」的話。出生時身為「日本人」的李登輝,終其一生,都無法克服他在日本、台灣、中國之間漂移的糾葛。因此,他曾夢想走一趟孔子「周遊列國」之旅,最後卻以日本的「奧之細道」取而代之。包括他推動的本土化政治,卻助長了「黑金政治」和「金權政治」的興起,這都是他難以言說的矛盾。
一九九六年在中共「飛彈危機」中當選首位民選總統的李登輝,就任後展開了一連串與大陸切割乃至對立的作為。從經濟上的「戒急用忍」,到政治上的「兩國論」,都把兩岸關係帶向不歸路。事實上,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後,全球都在杯葛中國大陸,李登輝卻讓台商持續登陸尋求經濟發展;其間,並提出「亞太營運中心」的宏大計畫,要爭取台灣成為亞太區域經貿中心的機會。但後來他主導的戒急用忍政策一出,兩岸進入對峙,亞太營運中心計畫夭折,台灣便在游移中錯失了良機。李登輝曾高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雖是口號,當時的氛圍至少台灣還懷有政治優越及經濟超前的驕傲。但廿多年來,台灣民主亂象四起,經濟領先則大不如前,李登輝留下的反中框架恐難辭其咎。
諷刺的是,李登輝此生最風光的階段,是在他領導國民黨轉型的十二年;在他離開國民黨後,陳水扁蔡英文雖仍試圖延續其本土、反中、新南向等路線,但已看不出國家開展的動力。這可能正是李登輝的悲哀:他一再踐踏國民黨,卻忘了這個黨是成就他民主志業的最大舞台。如果拋開黨派色彩和政治恩仇不談,僅從民眾的視角觀察,李登輝的光彩在於推動台灣的民主改革,這放大了他的身影;他的幽黯則是困在狹隘的本土意識和錯亂的國家認同,又使他變得矮小。他帶給社會的撕裂和混亂,則是台灣難以承受的挫折。

【重磅快評】發表新鐵幕演說的國務卿卻表彰共產青年?

◆  【重磅快評】發表新鐵幕演說的國務卿卻表彰共產青年?
◆  【即時短評】都涉嫌貪汙了 還可以雙重標準嗎?

◆  【重磅快評】李登輝安葬五指山 真的是好決定?
◆  【即時短評】反民主下的民主 民進黨正發揚李登輝路線
◆  【重磅快評】蘇貞昌用人唯才? 綠朝還有多少「廖燦昌」
◆  【重磅快評】蔡英文論文公開與否沒雙標? 教育部應說清
◆  【重磅快評】當公視成私人囊中物 如何實踐公共性?
◆  【重磅快評】前瞻或豪賭?我的郵輪不是夢
◆  【重磅快評】打臉蘇貞昌?三倍券這筆帳很難算
◆  【即時短評】拚修憲 藍綠都有難題
◆  【重磅快評】環團對蔡英文下通牒 忘了官邸是總統秀場







【重磅快評】發表新鐵幕演說的國務卿卻表彰共產青年?


2020-08-01 09:44  聯合報 /   主筆室
美國國務卿龐培歐。美聯社


李登輝故世,美國國務卿龐培歐發了聲明,除了哀悼之外,他盛讚李登輝大膽改革,讓台灣成為民主燈塔;美國也將強化與台灣的連結,以紀念李登輝。
龐培歐忘了,他幾天前還大張旗鼓地於尼克森圖書館前,發表了一段反共演說,他說:「我們必須記住,中國共產黨仍然是一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政黨,而習近平亦是一位已經破產的極權意識形態的信奉者。」但他稱許的李登輝,在其學生時期卻正是一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
李登輝在1947年的228事件後,與已是共產黨員的陳炳基、李薰山,還有台灣抗日英雄李友邦的姪子李蒼降、板橋的林如堉共同組成了一個讀書會,研讀馬克思主義相關著作,並取名「新民主同志會」。他與李蒼降、林如堉也經由李薰山介紹,經過上級審批成為正式的中國共產黨黨員,當時約是1947年秋天。這個同志會由中共台灣省工委管轄,也就是歸省工委書記蔡孝乾指揮。
但第二年228事件一周年後,李登輝卻不知何故退黨了。這個「同志會」在他退出後改名「台灣人民解放同盟」,又加入一位新成員遞補他的空缺。但就在李登輝退出不久後,這個組織很快被國民黨破獲,李蒼降、林如堉與遞補他的蔡瑞欽被槍斃,其他人逃往大陸,李登輝成了唯一倖免者,但也被懷疑是告密者。
龐培歐的演說被人拿來與邱吉爾1946年的「鐵幕演說」相提並論,被喻為「新鐵幕演說」,很顯然他試圖將時代帶回到1940年代下半葉,但如果他追慕的是當時的國務卿馬歇爾、或艾奇遜,就應有足夠的歷史深度認識到,當時的台灣其實亦有一批追求紅色祖國的共產青年,而李登輝就是其中之一。
用單一著色去塗抹一個複雜而詭譎的個人,以一個膚淺的框架去定格一位不斷背叛與變節的政客,如果不是太過天真,就必定是別有用心。龐培歐只想將李登輝塑造為美國價值的嚮往者,好讓他現下的反共敘事更為美好而無瑕,但李登輝一再蛻變的人生,卻反而瓦解了他的企圖。
李登輝的生命可以一再的回放,但每一個片段都無法真正註解他深層的內心。可以說,他其實並沒有真正的信仰,更沒有一以貫之的靈魂,正如他那一句繞口令似的哲學詭辯—「我是不是我的我」。真要找到一個李登輝的法則,「權力」可能庶幾才是他的生命真諦。
如此才能解剖他生命中的所有矛盾與錯亂,例如:在京都帝大就已讀熟了「資本論」的李登輝,卻在加入共產黨僅只半年就割袍斷義;又例如:途經青島才初見中國人的日本兵岩里政男,卻在日本戰敗不過一年餘,就為了北京大學女生沈崇被性侵,而在台北向美方抗爭。
晚近的案例就不必分說了,曾經喊過「中國應當統一,也必將統一」的李登輝,卻發表了「兩國論」,甚且連釣魚台都說是日本的;而最堪龐培歐一再玩味的是,被封「台獨教父」與「民主先生」的李登輝,卻正是下令拘捕鄭南榕,讓鄭南榕終為百分之百台獨言論自由而引火自焚的總統。
世人要如何解讀,一個人既可以是極左的共產地下黨員,又可以是極右的軍國主義軍伕?如果一位發表了反共演說的美國國務卿,卻毫不遲疑地表彰了一位曾經景仰馬克思的共產青年,對其永恆的變節性格亦毫不介懷,那這一席鐵幕演說的純度究竟多高,包括它的盟友在內的全球都將了然於胸!













【即時短評】都涉嫌貪汙了 還可以雙重標準嗎?


2020-08-01 11:59  聯合報 /   本報記者陳熙文
檢調偵辦SOGO經營權爭議和土地開發案,立委蘇震清(中)上午移送北檢複訊。記者林伯東/攝影


立法院多名立委,包括民進黨立委蘇震清、國民黨立委陳超明、廖國棟,以及前立委徐永明、陳唐山,昨驚傳涉嫌收賄介入SOGO經營權爭議。台北地檢署大動作搜索立委辦公室,並傳出曾任蘇震清辦公室主任郭克銘也涉案,有游說、行賄嫌疑。

然而事件爆發後,備受矚目的非執政黨立委涉案,反倒是現任時代力量黨主席徐永明成眾矢之的。誠然,理當是最具理想性的清新小黨,黨主席卻疑似涉入收賄案,與時代力量反貪打弊的形象格格不入,更讓徐永明當年在立法院說當選民代若貪汙,推薦政黨需要連帶懲罰的主張,顯的荒謬。

而過去前時代力量立委高潞・以用的助理申請經部能源局綠能計畫補助,疑違反利益迴避原則,高潞隨因違背時代力量精神,迅速遭黨內停權;如今黨主席是不是也用同樣的標準被檢驗,大家都在看。

不過,當眾人皆把小黨置於放大鏡下看、民進黨支持者更把小黨鞭撻到體無完膚之際,似乎都看不到執政黨立委蘇震清在案件中所扮演的角色。

7月19日,蘇震清才在民進黨全代會中當選中常委,代表英系成為黨內核心人物之一。這樣的「黨核心人物」、蔡英文總統的派系人馬、堂堂民進黨立委涉貪,甚至可能是全案的主要關係人,民進黨僅一句「一切尊重司法⋯若有任何違反廉政行為,會依廉政條例規定,立案調查並從嚴辦理,」就想輕巧帶過。

試問,立委涉嫌收賄推動公司法修法、向經濟部施壓,到底是小黨立委比較有力,還是執政黨立委比較有力答案不言自明

那為什麼主流輿論彷彿看不見呢?難道只因為是堅守「台灣價值」的民進黨,就能分開處理嗎?拜託,都涉嫌貪汙了,可不可以不要再雙重標準。

聯合筆記/日韓貿易戰一年後

◆  漫畫/只剩骨頭
◆  畫中有話/開心出門 勿忘防疫
◆  法規能守住公共媒體嗎
◆  光譜下的政治信仰
◆  李登輝世紀 開創與超越/壓寶必贏的李氏權力學
◆  風口上的台灣觀光轉型
◆  經濟復甦有望 台電準備好了嗎
◆  遮風擋雨...父親這座山也會老
◆  聯合筆記/日韓貿易戰一年後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日韓貿易戰一年後


2020-07-31 23:26  聯合報 /   蔡佩芳
日韓間的區域貿易戰開打一年,近來南韓更要求世貿組織廿九日成立專家小組,調查日本出口禁令是否違法,日韓國際訴訟戰再度開打。 (美聯社資料照)


美中貿易大戰升溫,捲入全世界;在東亞,日韓間的區域貿易戰開打一年,也有再次升溫跡象。
日韓因二戰強制徵用工訴訟對立升溫,安倍政府去年七月祭出禁令,限制三種半導體必須材料出口南韓;為因應,南韓政府加大對企業奧援,推動半導體材料國產化。六月十七日,南韓SK集團宣布超高純度氟化氫氣體量產,被視為國產化政策重大成果,此前,南韓氟化氫幾乎百分之百仰賴進口;七月初,南韓總統文在寅視察SK工廠,高調表示將與日本分道揚鑣。
南韓媒體報導,南韓半導體產業多角化取得材料,將衝擊降到最小,反而日本生產企業出口衰退,營利大損;南韓商會與貿協七月下旬發表最新調查,八成四企業表示未因日本禁令蒙受損失,九成企業回答無損競爭力。同時,南韓國內掀起抵制日貨運動經過一年,已融入日常,看不到退燒跡象,日本企業著手退出南韓市場。南韓媒體隱隱浮現戰勝日本的歡愉感。
但現實並不完全樂觀。南韓高純度氟化氫品質不如日貨,墊高汰劣晶圓次級品成本;另一份據來自南韓全國經濟人聯合會調查顯示,日本祭禁銷令後,南韓千大企業中,近半企業從日本進貨未遇困難,六成八企業持續從日本進貨,僅三成曾嘗試改變供貨源。真正改變進口來源的企業不過百分之三點三五。顯示日政府未嚴格執行禁銷令。這也讓南韓貿協對日本政府何時收緊制裁、甚至擴大制裁面,始終戒慎面對。
日韓相互消耗的貿易冷戰,因南韓政府動作出現了變數。在南韓要求下,世貿組織廿九日成立專家小組,開始調查日本出口禁令是否違法,日韓國際訴訟戰再度開打;另一個觀察指標,是徵用工訴訟中遭南韓政府扣押的日企資產,何時遭拍賣,日方勢必祭追加報復措施。
南韓文在寅會出手與民調下滑不無關係,受到北韓重回強硬姿態影響,加上後疫情經濟衰退,重挫文在寅支持率。夾在美中貿易戰之間,更讓南韓經濟充滿不確定性,若局面無法突破,文在寅可能再打反日牌,轉移國內不滿。被疫情所困的日相安倍,同樣沒有退讓空間。悲觀論認為,日韓化解僵局,恐怕得等其中一方政權更迭,讓「下一個安倍」或「下一個文在寅」來解決。













遮風擋雨...父親這座山也會老


2020-07-31 23:29  聯合報 /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男性照顧者在社會文化中容易被低估與忽視,在傳統觀念之下,或許也造成他們不發出尋求協助的訊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進入八月,父親節將至,慶祝父親節總比母親節的聲量小,或許這和文化中男性/父親總被塑造成堅毅不屈的模樣有關。正如吳念真的台語歌詞:「細漢爸爸親像山/看伊攏著舉頭看/大風大雨攏不驚/永遠高高站直那/大漢爸爸親像山/總是惦惦不出聲/想要親近不敢偎/不知伊的心內塊想啥/如今爸爸親像山/日頭西斜影孤單/想要甲伊來作伴/誰知離阮千里外」。
父親這座山,在子女長大離鄉打拚時,擔負起家中主要照護者角色,但他們沉默留在原地,子女輩來去匆匆,甚至有時候忘了這座山也會老病寂寞。就讓我趁父親節前夕來談談所見的男性照顧者身影吧。
有兩位爺爺讓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們都是照顧失智症太太,多年看診經驗中,我從沒看過子女一同前來。
第一位是八十幾歲的高爺爺,在老伴確診失智症後,他想方設法在定期門診外帶著太太參與許多活動,期望能延緩失智症進展。有次因為趕著帶老伴參加運動,騎摩托車不小心摔倒了,兩人都受輕傷。
回診時,依然只有爺爺帶著奶奶來,不見兒女陪同,爺爺不太談家中晚輩狀況,於是我改問:「還持續運動嗎?」高爺爺點點頭:「當然有,既然每天都要做,還是選離家近一點的地方比較安全,所以換到住家旁邊公園。」
我稱讚他:「爺爺您真是務實。」高爺爺笑說:「我一生都是太太陪著我,現在她病了,我也要照顧她。」
我忍不住問:「孩子們挺忙嗎?」高爺爺沒正面回答,只是牽起太太的手:「醫生你覺得我照顧不好嗎?我懂我太太,她開心,我倆這樣挺好的啊。」
另一位趙爺爺就更高齡了,已九十四歲,照顧失智趙奶奶八年了,八年中我沒聽他有過情緒化發言,他也從沒期待我能拿出一針見效的神藥,總是理性與我討論病況。在我心中,他就是老派優雅男性的化身。
趙爺爺在奶奶剛確診時,曾跟我討論自費用藥,期望能減緩退化,但用幾年後狀況不見改善,於是趙爺爺跟我說:「醫師啊,我看就回到健保用藥吧,自費花錢不是問題,但也沒什麼效果啊。」後來他帶奶奶回診時,不時安慰我說:「這個病就是這樣啊,我能理解,我們就盡力維持、減緩退化就好。」
這麼多年來,每回門診,趙爺爺先協助奶奶坐好,向我說明奶奶在家中的狀況及用藥反應。有幾回我忍不住問:「爺爺您好用心照顧奶奶啊,可是您年紀也大了,照顧上有沒有困難?有沒有需要家人一起協助的事情呢?」
趙爺爺笑笑回答:「我可以自己來的。別擔心喔。」
做為看顧高齡者的醫師,我怎能不擔心,但同時也理解,他們用自己方式來照顧失智老伴,或許也在有意無意間像山一樣為子女輩撐住長期照顧的重擔。
男性照顧者在社會文化中容易被低估與忽視,許多人都忘了男性也可以做得很好;當他們挑起照顧重擔時,難免也受限於傳統觀念,所以不太示弱,忙碌於生計的晚輩,不小心就會以為沒聽到抱怨就代表沒問題。
父親節前夕,期望兒女對父親多一分關心,要記得父親這座山也會老,莫等生命消逝後才驚覺父親遮擋了多少風雨,但我們卻連表達感謝都來不及了。












經濟復甦有望 台電準備好了嗎


2020-07-31 23:30  聯合報 /   羅際輝/退休人士(新北市)
台灣今年酷暑,尖峰用電量打破歷史用電紀錄,外界更擔心,疫情漸緩,工業用電將升高,是否持續穩定供電再次成為關注焦點。圖為基隆市外木山海邊的協和電廠。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積電帶領台股創新高、台灣七月均溫破歷史紀錄,及明年核二廠除役,讓穩定供電議題再度熱了起來。
根據台電資訊,今年最大供電能力為四二一三萬瓩,尖峰用電三八○二萬瓩,供電餘裕為四一一萬瓩,足以應付明年用電成長。
盤點明年供電機組,燃氣發電因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使用率達一○三%,導致供氣不足,發電量增加極有限;八十萬瓩離岸風電有機會加入供電行列,年發電量增加卅億度;太陽能可望增加一二○萬瓩,年發電量增加十六億度;核二廠一號機將除役,將少掉九十八萬五千瓩,六月至年底發電量減少四十六億度。綜上,明年供電能力持平,尚能對付正常情況。
台灣發生過兩次災後用電量暴增七%例子。第一次是一九九九年;第二次是二○○九年。如果明年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將產生兩種危機:
一、與今年相比,用電缺口將高達一六○億度,相當於容量因數七十%火電機組二六○萬瓩的發電量,礙於天然氣供氣不足,只能靠燃煤機組發電來補足缺口。台電系統燃煤機組裝置容量為一四七○萬瓩,今年七月使用量維持在一二七○萬瓩上下,要補足供電缺口難度甚高。就算機組周轉得過來,台電用煤量將增加六四○萬噸,多排放一千多萬噸溫室氣體,地方反空汙團體勢必大力反彈。
二、尖峰用電將飆上四○六八萬瓩。供電餘裕原有四一一萬瓩,因用電量增加二六○萬瓩、核二廠一號機除役減少九十八萬瓩及太陽能提高了七十萬瓩,導致供電餘裕只剩下一二三萬瓩,備轉容量率三%,略高於限電警戒的紅燈,且因為備轉機組中有延役的老舊及高汙染機組共二一○萬瓩,發生限電的可能性更大!
明年疫情可望受控制,全球經濟步上正軌,台商返鄉投資開花結果,加上台積電高階製程技術大幅領先,二○○○年及二○一○年歷史重演的機率甚高,希望政府能夠超前部署,以免讓人民失望!












風口上的台灣觀光轉型


2020-07-31 23:35  聯合報 /   吳怡彥/東南科技大學觀光系副教授
國旅人潮湧向離島,澎湖7月破26萬人登島,縣府擬收50到100旅遊稅,最快後年上路。圖為澎湖花火節散場人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二○○三年SARS、○八年雷曼兄弟破產事件,都曾經重創台灣觀光產業,但前者因世界疫情未如這次新冠肺炎波及廣泛,後者也僅限於經濟停滯之影響,對於觀光產業衝擊,沒有此次疫情影響嚴重。
從近廿年各遊憩景點旅次之統計數據觀察,台灣個別遊憩景點平均旅次,已從二○○一年的卅七萬多,攀升至一九年的九十七萬多。再看看近十年來入境旅次翻倍,台灣觀光已走了近廿年的好光景。
今年因新冠疫情,台灣國際旅次受封國限制,境外旅客下滑原屬必然,但未嚴格管制的各遊憩景點旅次也跌幅嚴重。一月逢春節,疫情也未全面擴散,媒體訊息樂觀以對的情況下,與二○一九年同期相較,一月總體旅次甚至上升四十四%;進入二月,與去年同期較則下跌卅五%;三月則從三千多萬旅次跌至今年的一千四百多萬旅次,下跌五十二%。進入五月後,台灣疫情有放緩趨勢,經濟似乎也有假性復甦跡象,國內相關管制鬆綁與補助陸續出爐,進入七月暑假旺季,引爆所謂「報復性旅遊」。
溪頭的擾攘觀光客人潮,讓地方提議加收相關費用,近日澎湖縣府也擬規劃以「旅遊稅」方式推動總量管制。
所謂觀光稅,在台灣並非首例。二○○二年時行政院宣布,台灣生態旅遊年啟動,○三年時為推動綠島成為生態旅遊示範區,加上地方因應綠島旅客人數過量,導致生態環境遭破壞,而擬定「台東縣綠島鄉觀光資源生態維護臨時課稅自治條例」。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也在一三年時,提出國家公園合理收費的概念。南投縣鹿谷鄉隨之在一九年通過「人文交通觀光環境生態資源維護協力臨時稅」自治條例。其討論多聚焦在以價制量,前陣子國五塞車問題,交通部召集相關學者,也提議連假加增過路費,引來宜蘭居民一片譁然。
收不收費,其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量,在於分流。觀光承載量,學術理論談了上百年,有識者每每提到清境農場一帶的超限利用,提及國家公園的承載量管制,提及離島地區的開發約制,都會遇到地方政治問題而胎死腹中。
之前疫情造成觀光業低迷之際,如能正視列管多元景區的日承載量、周承載量、季承載量,很多開發管制也可以思考搭配社區旅遊。近日各部會的抽抽樂補助,顯示網路與智慧型載具普及,國人可預約相關景點的技術門檻已大幅縮小。透過量的約制與在地導覽,讓觀光產業發展兼顧環境與經濟,深化旅遊產品並重新合理分配財富。疫情緩和之際,若願意正視此問題猶未晚也!
重塑台灣觀光樣貌,其實我們正在風口上啊!











李登輝世紀 開創與超越/壓寶必贏的李氏權力學


2020-07-31 23:37  聯合報 /   廖達琪/中山大學政治所特聘教授
前總統李登輝辭世,多國駐台代表處紛紛表示哀悼。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前總統李登輝辭世,各方不意外,但對其功過的評述,卻有所出入;且不論誰是誰非,僅聚焦李似總能達到他階段性設定目標的領導思維及方式。
比如,他設定台灣民主及本土進程,先是順利擊退一九九○年林洋港及蔣緯國的挑戰,運用國民黨大老文化,成功取得老國代支持,正式選上總統。
接續推動憲政改革,摔掉老國代及老立委,用郝柏村克李煥,再迫郝辭職;曾用宋楚瑜,再凍省廢他;曾暗中扶植民進黨及陳水扁,又與陳翻臉,另挹注台聯及其他小黨;派密使會大陸高層,但又推出兩國論,讓美中震驚。這些看來前後矛盾的作為,卻也成就他「民主先生」的令名,實非常人能及。不過,總體看來,他壓的邊,基本都贏,他究竟怎麼做到的?
就個人觀察及綜合各方訊息,李前總統的領導有四種重要元素:
一是將權力當狗骨頭,各方都想搶的時候,不妨先丟出去,讓群狗廝殺一陣,再想方法,看時機,將骨頭收回來。最經典的案例,就是李煥、郝柏村接替當行政院長,兩人在接掌前,都擁有強大黨軍實力,頗威脅到李,但也都不能去除對「行政院長」這權位的渴望。李登輝看準這一點,讓李、郝結怨,郝也被民進黨在立法院圍攻下台。
二是無情,李登輝似曾言過:政治領導者豈能有情;大約意指領導者要設定目標,所作所為是朝目標努力,所有人事等安排,也是為達成目標而設置;換句話說,李登輝經手的政黨,結交的人物,基本上都是他的工具,為他的理念服務。比如他是王作榮介紹加入國民黨,他將國民黨此一工具,用到極致,鋪設出二○○○年政黨可輪替的範式,而王作榮這一老友,也形同陌路;宋楚瑜則是另一案例,李在一九八八年能當上國民黨黨主席,宋應有功,李也扶植宋當上省長,但一九九七年凍省,其實也是打宋,興票案又是另一擊。
三是精於挑選及擅用幕僚,李登輝獨自一人不可能成就大目標(比如台灣民主化),尤其政治圈是野心家聚集之處,用「野心克野心」的基本套路,也要有人能扮黑臉去喊話帶風向,如當年的蘇志誠,甚且被稱「小蘇子」,但有此黑臉還不夠,黑臉也會有「野心」,需要牽制。李之做法是幕僚群清楚區分「人事」及「政策」兩股,彼此不能相互介入;當時蘇只主掌人事,「政策」則由專業、敬業的幕僚負責,且低調沉穩,對外沒有聲音,對李則忠誠直言,且擅於「超前部署」,尤其在兩岸關係上,沙盤推演,常能精準達陣。李的大目標推動常有成,他能挑選較願居幕後的幕僚長及幕僚群來負責政策規劃,應亦是關鍵之一。
四是信仰的力量。李是基督徒,他自承自己會自大,需要上帝來對照自己的不足,才能做到必要時的謙卑及經常的好學;另一方面,他做了很多空前的決定,後果難知,他可能也必須靠與上帝的聯結,來強化選取不同手段以達標的正當性,也堅定他續推的意志力。
不論如何,李登輝已是歷史性人物,後世還會繼續解讀。













光譜下的政治信仰


2020-07-31 23:39  聯合報 /   林興寧/公(彰化市)
前總統李登輝(左)辭世,圖為2000年5月20日第一次政黨輪替,他卸任總統時揮手向全國同胞道再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李登輝晚年常說:我是不是我的我。年輕時喜歡讀馬克思和恩格斯,對「辯證法」當然不陌生,而自認信仰虔誠的他,也常引用聖經「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自況一生。只是身為動見觀瞻的政治領袖,李登輝終需「落入凡塵」,面對世人關於「對錯善惡」的檢驗。
在風起雲湧的中國近代史,因積弱和動亂所引發的「國族分合」,始終是核心議題,台灣又是最敏感的一環。從共產黨、無黨、國民黨,到台聯,李登輝橫跨「統獨和左右」的政治光譜,其間曲折之大、角色轉換之多,大概無人出其右,就像藍綠對他都曾有過的愛恨,那麼外界如何能有較客觀或一致的評價?
不少人認為李登輝的去世,表徵「一個時代」的結束,我想是言過其實;因為比起同輩從政者,如統派郝柏村或獨派史明始終如一,「藍綠白通吃」李登輝,更像自隱善獵的變色龍,屬於「政客的時代」。
李登輝和蔣介石、蔣經國皆為基督徒,關於「信仰與政治」問題,至少他們同在全能者的審判台前,所有出於人的辯辭,都會顯得多餘吧!












法規能守住公共媒體嗎


2020-07-31 23:41  聯合報 /   章俊博/博士生(台東市)
文化部委託公視規畫的國際影音平台前導案,因爭議不斷,宣布終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公視國際影音平台委託案衍生風波,使同為公共媒體的原文會未來發展,也受到關注。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所經營的「原視」,設置十五年,在新聞取捨及節目製作上,有無受外力干擾干預,也是一直受到關注的議題:到底台灣原住民媒體應該呈現什麼樣的族群媒體景觀?
原視的催生,和客家電視台有密切關係;只要客家族群有,原住民也必然會有。二○一七年共同成立廣播電台,就是在這樣的政治氛圍下設置。這幾年公視製播優質節目受肯定,也是原住民媒體要學習的;回顧十多年來原住民媒體發展,原視預算從千萬到現在原文會接手經營後,基金會法定預算四億多,加上「Alian廣播」專案建台經費,一年也有六億左右,對族群來說,都是重要發聲平台。
當然節目品質的好壞,關係能否獲得非原住民青睞。回顧這幾年的運作,因是國家挹注經費的媒體,也會遇到來自政黨甚至政治人物的關切,只是如何因應面對及處理而已。
為守護原媒的獨立性,這幾年基金會力推「原住民族文化傳播法草案」,作為管理規範依據。儘管公視也有公共電視法,但這次的國際影音平台事件,可看出其自主性空間仍有疑慮,即便有了原住民族文化傳播法,是否保證從此不受外力的干擾或干預,值得觀察。














畫中有話/開心出門 勿忘防疫


2020-07-31 23:42  聯合報 /   記者林伯東
記者林伯東/攝影


政府宣布防疫解封後,國旅大爆發,周末假期國內各景點湧入大批民眾,如淡水老街,民眾似忘了疫情仍蠢蠢欲動,防疫之心不可無。
國旅人口在安心旅遊催動下多兩三倍,離島更是熱點;澎湖七月累計超過廿六萬人登島,澎湖縣政府為此規畫,未來以「旅遊稅」方式推總量管制。
在享受旅遊的同時,自我防疫保護似愈顯鬆懈,或許推廣保持社交距離,不然戴口罩的「防疫」新生活更重要,才能安心出遊。

李清志/走出天龍國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走出天龍國








李清志/走出天龍國


2020-07-31 23:33  聯合報 /   李清志(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疫情期間無法出國,民眾轉向國內旅遊,不少人感受到以往未曾留意的國內美景。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疫情嚴重,全世界幾乎都處於混亂危險情況中,唯獨台灣在亂世中,保有一方淨土,仍然可以維持著一種正常的幸福生活。大家雖然不能出國,卻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全境遊走,羨煞在外地的朋友。
其實我這段時間「出國」很多次,所謂的「出國」,並不是搭飛機離開台灣,而是離開「天龍國」。「天龍國這個名稱帶著一種對台北人的嘲諷與戲謔原本來自日本漫畫航海王中一種特權階級的名稱,他們自以為是,不屑與一般人民過同樣日子,甚至不要呼吸一樣的空氣

我並不認為我是天龍國人,但是在台北住久了,我不得不承認我自己也沾染天龍國人的氣息,雖然這也不是我所願意的。

天龍國人到底有什麼習性呢?據個人粗淺觀察與研究,天龍國人不出國則已,一出天龍國就直奔桃園機場,然後前往東京、巴黎或紐約,去度假血拼,對他們而言,台灣其他地方沒有什麼好玩或有趣事物,也沒有什麼值得浪費寶貴假期去看的景點。所以天龍國人可能去過東京、京都無數次,卻從來沒去過台東他們可能走遍巴黎大街小巷,卻不知道台南古城的巷弄裡有什麼

我自己也是如此,所有假期幾乎都用在出國旅行,很少在國內旅行漫遊;直到最近,因為不能出國旅行,只好離開「天龍國」,然後在台灣各地旅遊,騙自己說是「出國」,其實就只是出了「天龍國」。不過我倒是利用這段時間,去了許多以前沒去過的地方,我去了宜蘭、花蓮、池上等地,同時也去了桃園、新竹、台中、埔里、集集、台南等地。

首先,我真的發現離開天龍國,空氣都不一樣了!

天龍國非常悶熱,大家都躲在冷氣房裡,出門也有轎車代步,根本不知道自然風是什麼?但是離開天龍國,我才發現炎熱的南部,其實在樹蔭下就有涼風習習,根本不用吹冷氣;路邊咖啡座、冰店也是採取開放式的,不需要吹冷氣,也可以很舒服!

然後,我在池上發現了普羅旺斯的悠閒與純樸;在新竹車站體會到義大利文藝復興古典建築的黃金比例;在台南老房子骨董店「鳥飛」裡,找到京都的典雅與古趣;在日月潭畔「涵碧樓」的清晨,感受到歐洲高山湖泊的寧靜與清幽;在台中的「孵空間」遇見安藤忠雄般清水混凝土的感動;我搭上集集 JIJI 的支線列車,想像自己搭乘京都叡山電鐵,進行著山林鐵道的旅行;然後在台南小巷弄裡迷路,才想到自己也曾經在迷宮般的威尼斯迷路過。

那天我坐在涵碧樓陽台上,望著寧靜的日月潭,水氣雲霧飄緲,感覺自己好像在瑞士琉森的湖邊。其實我已經多年沒來日月潭住宿了,上次是在讀小學時代,爸媽帶我來日月潭玩,就住在教師會館裡;如今日月潭的湖水依舊寧靜,但是父母卻已不在人世。我早就忘記日月潭的美好與靜謐,新冠疫情卻讓我重新走出天龍國,重新發現日月潭的美好,以及記憶中與家人共享的感動。

我才發現其實只要走出天龍國,一樣可以享受國外旅遊的美好與愜意;在新冠疫情繼續肆虐之際,我要走出天龍國,繼續在國內旅行,發現以前沒有發現過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