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振興國際觀光 也應超前部署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經濟日報社論/振興國際觀光 也應超前部署
◆  聯合報社論/李登輝的光彩與幽黯,台灣不可承受之轉折
◆  聯合報黑白集/反中又跟風,像極了愛情







經濟日報社論/振興國際觀光 也應超前部署


2020-08-01 02:4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日前公布,受到國際疫情影響,今年1至5月全球觀光人數比去年同期減少約3億人次,減幅56%;總支出減少3,200億美元,約合9.6兆新台幣,是金融海嘯時損失的三倍。更嚴重的是,因為國際疫情一直無法有效控制,估計國際觀光產業最快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有可能回來。也就是說,國際旅遊的相關產業將還會熬上一段很長的苦日子。
台灣的情況一樣淒慘,交通部觀光局公布,今年上半年來台旅客只有126萬人,比去年同期少了471萬人,減幅達到78.9%。如果每人消費4萬元新台幣估算,上半年的國際觀光產值就少了1,884億元。再以去年全年的國際觀光人數1,186萬人來估算,在同樣比率下,今年全年的觀光人數可能減少936萬人,而觀光產值將減少3,744億元。事實上,由於國際疫情仍在蔓延,而台灣疫情控制得不錯,因此在短期內開放邊境的可能性不大,再加上台灣本身生產疫苗的速度很慢,更難寄望開放邊境,因此下半年國際來台人數只會更少。
雖然從6月下旬開始,國內因為疫情減緩而出現大量的旅遊人潮,因此有「報復性消費」和「偽出國」的說法,在國內旅遊人潮的帶動下,下半年國內觀光將會出現相當程度的榮景。但是,由於今年前五個月國內旅遊和餐飲業受到重創,下半年的榮景大約可以彌補上半年的虧損,所以國內觀光旅遊的部分應該可以持平。
問題是,國際旅遊和國內旅遊基本上是兩個不同的市場。首先,外國人來台觀光或是商務客,大都住宿在國際大飯店,因為疫情,這些國際觀光客和商務客基本上都不見了,直接受到影響的相關產業包括國際旅館和航空等產業,而這些影響很難由國內旅遊來取代。所以即使出現「報復性消費」或是「偽出國」,基本上對於國際觀光旅館和航空業者的幫助都相當有限。
另一方面,台灣去年全年有1,710萬人出國,上半年則有861萬人,而今年上半年的出國人數只有216萬人,是去年同期的25%,相信下半年的情況同樣會很慘。這些人的機票和團費支出,對於從事國際旅遊的業者而言,更是少了一大筆收入。
雖然我國的整體防疫做得不錯,但是政府的紓困和振興措施則令人無法認同。比方說,從1月提出600億元的紓困1.0版,到4月加碼到2,000億元的2.0版;然後,金額還是不夠,到了7月下旬,再推出紓困3.0版,再追加2,000億,而其中有1,253億竟然是用在彌補紓困2.0版的超支。此一結果顯然表示政府不斷低估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於是才會在紓困上不斷加碼演出。
問題是,會不會再有紓困4.0?我們覺得政府真的應該要「料敵從寬」,因為從前述的估計,單單是國際觀光收入全年可能就會減少3,744億元。而現在振興經濟方案中推得最用力的三倍券,政府總支出也只有460億元,根本無法彌補國際觀光收入的缺口。雖然國內消費會有一些恢復,但其增加的規模完全無法和國際觀光減少相比,最終今年全年國內的消費總量並不樂觀。在此種情況下,如果政府再出現「紓困4.0」,可能國人也不必太意外。只是政府無法準確的預估情勢,無法如同防疫般的「超前部署」,卻要一次次的增加特別預算來支應,實在令人無法接受。
最後,我們要提醒政府,在預期邊境開放可能還會拖很久的情況下,國際旅館、旅行社和航空業者下半年營運仍然艱困,政府應該及早因應,給予相關企業更多補助和融資協助。我們建議政府應該針對這些產業和企業,儘早提出更大規模的紓困方案。











聯合報黑白集/反中又跟風,像極了愛情


2020-08-01 01:16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林佳龍臉書附上與高雄市長候選人陳其邁的合影,寫道「一起做瑪德蓮、沖咖啡,像極了愛情」。圖/取自林佳龍臉書


台灣網壇最近掀起「寫詩潮」,在留言末加句「像極了愛情」,就能寫出帶有詩意的文句兼賺點閱率。風潮所及,不少首長臉書粉專也搶搭順風車,有樣學樣。若細究其中三昧,還真像極了愛情。
「像極了愛情」一詞,在台灣作家「教你如何寫詩」的推波助瀾下,不僅很快攻占社群,內政部、交通部、文化部、海巡署都接連跟風。甚至連統一發票開獎,財政部臉書粉專也寫出「不求一千萬,只求一張兩百塊,像極了愛情」,點出摃龜民眾的淡淡哀愁。
這句「萬用網路哏」,其實去年春節即風行對岸。從最原始的「曖昧上頭的那幾秒,像極了愛情」文青句,陸續衍生新段子:例如過年發紅包,要說「紅包,像極了愛情」;過完年後,說「吃剩菜的樣子,像極了愛情」。簡言之,只要形容什麼像極了愛情,就能輕易觸動人們,感嘆愛情的萬千滋味,就算未嘗情愛者也可故作深沉。
但逢中必反的部會拿對岸的哏大玩台式政令宣導,也有點令人不是滋味。林佳龍臉書甚至附上與高雄市長候選人陳其邁的合影,寫道「一起做瑪德蓮、沖咖啡,像極了愛情」。對此,人民的感覺卻不免有「又見雙標」的反胃。
兩岸同文同種,包括網路用語在內的各種文化交流極其自然。掠人之美並發揚光大本無妨,怕的是,不明就裡卻沾沾自喜。若賦詩:既反中、又跟風,這內心糾結,像極了愛情。閣下以為如何?










聯合報社論/李登輝的光彩與幽黯,台灣不可承受之轉折


2020-08-01 01:18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前總統李登輝98歲辭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作為台灣從威權向民主過渡的領導人,前總統李登輝贏得了「民主先生」的美名;作為張揚台灣本土認同的元首,他則留下了「台獨教父」的稱號。從「民主先生」到「台獨教父」,其實是一條不連貫的破折線,象徵李登輝頓挫的民主路線轉進了台灣民族主義的狹路。也因此,李登輝以九十八歲高齡病逝,雖然藍綠陣營同表哀悼,但他留給台灣的卻是一個認同分歧而撕裂的社會。
李登輝在年輕時代曾是共產黨員,研讀黑格爾的辯證哲學;中年時代加入國民黨,終而成為國家領導人;他在國民黨主席任內,經常暗助在野的民進黨,到了晚年,李登輝更成為小黨台聯的精神領袖。如此奇異的跳躍歷程,除反映了李登輝個人理想的曲折多變,也刻劃出一個政治人物終難自我支撐的政治信仰。儘管在最近幾年,民進黨權貴人士仍恭謹奉他如政治導師,但台灣的民主神氣已今非昔比;李登輝恐怕也深知這點,但他再也無法再對藍綠提出有意義的民主建言了。
李登輝最精采的時光,應該是從他接替驟逝的蔣經國出任總統的一九八八年開始的八、九年。當時,他面對國民黨內的主流、非主流之爭,機巧地利用合縱連橫化解了內鬥危機,鞏固了自己的權力。其後,他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臨時條款」,並發動一連串修憲,推動「萬年國會改選」,廢除國民大會,推動台灣省長、北高市長乃至總統的直選。這些改革,使台灣脫離威權體制,起步邁向現代化及制度化,成為東亞的民主化先鋒,但也造成憲政紊亂,總統擴權的現象。而台灣的現代化、制度化、國際化從一九八四年即已推動,若沒有先前蔣經國打下的基礎,李登輝的民主改造工程不會如此順遂。
在贏得「民主先生」稱譽的同時,李登輝也屢屢流露他比較陰暗的一面。例如,他面對日本作家訪問時,將其領導的國民黨形容為「外來政權」;明明身為國家元首,卻低訴「生為台灣人的悲哀」;與國民黨決裂後,甚至說出「中華民國已經不存在」的話。出生時身為「日本人」的李登輝,終其一生,都無法克服他在日本、台灣、中國之間漂移的糾葛。因此,他曾夢想走一趟孔子「周遊列國」之旅,最後卻以日本的「奧之細道」取而代之。包括他推動的本土化政治,卻助長了「黑金政治」和「金權政治」的興起,這都是他難以言說的矛盾。
一九九六年在中共「飛彈危機」中當選首位民選總統的李登輝,就任後展開了一連串與大陸切割乃至對立的作為。從經濟上的「戒急用忍」,到政治上的「兩國論」,都把兩岸關係帶向不歸路。事實上,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後,全球都在杯葛中國大陸,李登輝卻讓台商持續登陸尋求經濟發展;其間,並提出「亞太營運中心」的宏大計畫,要爭取台灣成為亞太區域經貿中心的機會。但後來他主導的戒急用忍政策一出,兩岸進入對峙,亞太營運中心計畫夭折,台灣便在游移中錯失了良機。李登輝曾高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雖是口號,當時的氛圍至少台灣還懷有政治優越及經濟超前的驕傲。但廿多年來,台灣民主亂象四起,經濟領先則大不如前,李登輝留下的反中框架恐難辭其咎。
諷刺的是,李登輝此生最風光的階段,是在他領導國民黨轉型的十二年;在他離開國民黨後,陳水扁蔡英文雖仍試圖延續其本土、反中、新南向等路線,但已看不出國家開展的動力。這可能正是李登輝的悲哀:他一再踐踏國民黨,卻忘了這個黨是成就他民主志業的最大舞台。如果拋開黨派色彩和政治恩仇不談,僅從民眾的視角觀察,李登輝的光彩在於推動台灣的民主改革,這放大了他的身影;他的幽黯則是困在狹隘的本土意識和錯亂的國家認同,又使他變得矮小。他帶給社會的撕裂和混亂,則是台灣難以承受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