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8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石油人民幣概念 大勢所趨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3027/web/ 

◆  聯合報社論/政府不協助遊民孤老,卻撒錢補貼房貸
◆  聯合報黑白集/如果台灣還是民主國家
◆  經濟日報社論/石油人民幣概念 大勢所趨






經濟日報社論/石油人民幣概念 大勢所趨


2023-02-18 00:28  經濟日報/ 社論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沙烏地阿拉伯。美聯社


去年12月初習近平訪問沙烏地時提議,把中國向沙烏地購買的石油天然氣以人民幣結算,當時沙烏地阿拉伯官員直言,現在還不是時候,可是開始愈來愈多跡象顯示,正有一個大趨勢,從「石油美元」(Petro dollar)轉移至「石油人民幣」(Petro yuan)。

美元是全球貿易通用的貨幣,尤其石油以美元計價,更是近70年來的鐵律;這是因為主要的產油國,包括沙烏地與其他波灣國家的貨幣,鎖定與美元固定匯率,而美國在二次大戰之,一直是全世界的霸權,也是石油最大的進口國,波灣國家靠美國軍力保護,也對美國市場出口石油,而美元藉此成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並為美國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提供資金;石油以美元計價,彼此最為有利。

但是這個互利關係,最近十年有很大的改變,一是美國開始出產頁岩油,不僅國內能源的90%自給自足還成為全世界頭號石油出口國,這讓美國與波灣國家成了競爭關係,而在此同時,中國經濟快速崛起,開始大量買油,中國是沙國最大的原油買家,沙國27%的石油出口到中國。

去年習近平訪問沙烏地,同時與波灣其他國家舉行高峰會,簽訂超過300億美元協議,希望波灣國家將部分油品改由人民幣計價,並且將石油期貨移至上海石油交易所交易

中國背後的動機,當然是希望爭奪美元所主導的全球貿易霸權,這不僅是與美國的經濟爭霸,更重要的是防備美國對中國的金融制裁,就像現在對俄羅斯的制裁一般,而石油換成以人民幣計價,就是重要的第一步,將大大提升人民幣的地位,也會威脅到美元地位。

沙國每日出口約620萬桶原油,即使一部分的計價從美元換成其他貨幣,也將震撼全球,並對其他國家產生示範作用,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霸主地位也會被削弱。

據了解,中國和沙烏地之間,以人民幣計價的談判已斷斷續續地進行了六年,但利雅德方面顧忌與美國的關係,仍持謹慎的態度,尤其川普承諾的武器銷售,現在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單是民國一一O年(2021年),沙國花在向美軍購的金額就達400億美元,沙烏地當然擔心激怒美國。更何況,沙烏地每年對中國貿易順差高達267億美元,人民幣又不是可以隨意兌換的國際貨幣,沙國手中拿到這麼多人民幣,要如何處理,也是一大難題。

可是如今能源市場與金融市場,開始有了變化,現在金融界與能源業開始討論一個新概念「石油人民幣」。

首先是,沙國財政部長賈丹上個月受訪時,第一次露了口風,指出對於使用美元以外的貨幣進行貿易,沙國持開放態度;其實引入人民幣交易,本來就對於原油市場的多樣化具有積極的作用,也有利於原油價格的穩定,而雙邊貨幣的直接結算,實現去美元化」,也節省了大量金融交易成本。沙國態度的變化,意味著將開始邁出第一步。

其次,美國目前債務高達31兆美元,而且民主、共和兩黨對提高舉債上限爭執不下,這將有可能拖欠政府的還債義務,動搖投資者和各國央行對美國經濟的信心,改以人民幣計價,可以避免美元波動帶來的匯兌風險

第三,中國不僅與波灣國家談,也和其他產油國在談;目前俄羅斯、伊朗和委內瑞拉的石油儲量占 OPEC+組織石油儲量的40%。它們都已經以極低的折扣,以及人民幣計價方式,向中國出售石油,這也是勢之所趨。

尤其大陸近日的外交重心,都圍繞著能源安全,以及一點一滴削減美國金融霸權為目標,習近平12月初去波灣國家,近日伊朗總統到大陸訪問,能源議題都是重點,「石油人民幣」取代「石油美元」,勢必將是國際政經檯面上的議題,這也許不是一兩年的事,但是大的趨勢如此,即使是美國都難以扭轉。











聯合報黑白集/如果台灣還是民主國家


2023-02-18 05:43  聯合報/ 黑白集
星雲法師圓寂,但大陸國家宗教事務局前局長葉小文未獲准來台弔唁;圖為葉小文(右)早前與星雲大師出席國際佛光會世界會員代表大會活動。本報資料照片


陸委會日前核准一批大陸人士來台參加星雲法師圓寂典禮,卻擋下前宗教事務局長葉小文,引發議論。近日,陸委會核准上海台辦副主任李驍東等一行來台,顯然大器得多。然而,陸委會卻要求訪問團只能參加批准的行程」,其餘活動一律禁止,連消夜都不可以,此舉立馬再掀爭議。

陸委會推說,行程是北市府安排的;言下之意,他們只是公事公辦。但是,哪個邀訪單位會把行程排到滴水不漏,不留一點縫隙?這次訪問團來台,是因為上海市參加了台北燈會花燈布展,他們若連消夜、茶敘都不能參加,難道真的只能禁足在旅館?

台灣是民主國家,蔡政府如此嚴格管制來客活動自由,到底在怕什麼?世界各國,除了北韓,再也沒有其他國家約束訪客到這種地步了。台灣向以民主自由自豪,理應盡量開放讓來客感受台北的美好;現在卻把自己搞得像北韓,難道台北街頭有什麼機密會被對方竊取?或者怕老百姓受到統戰?

蔡政府各部門的定位一直很離奇。外交部不斷丟失邦交國,在兩岸議題上,卻爭搶陸委會的角色。而陸委會多年來閒閒無事,好不容易有對岸來客,卻表現得比國安局還緊張,把來客當間諜。

短短三天,蔡政府與其嚴管訪問團活動,倒不如約束一下綠營民代及支持者,別再去鬧事把人推倒。













聯合報社論/政府不協助遊民孤老,卻撒錢補貼房貸


2023-02-18 05:44  聯合報/ 社論
攸關普發現金6000元的疫後特別條例,本月21日將在立院闖關。圖/本報資料照片


為消化數千億超徵稅款,蔡政府研擬的《疫後特別條例》果然大手筆撒幣,名目之繁多奇巧,令人目不暇給。除了補助年輕族群房貸、房租,代償就學貸款本息,甚至向十八至廿一歲青年發出每人一千兩百元的「成年禮金」。這些政策,被質疑是鎖定年輕族群為明年大選「買票綁樁」,並非無的放矢。蔡政府大手筆錦上添花去補貼房貸、發成年禮金,看不到全台日益增多的遊民和孤貧,更完全排除弱勢老者,是得了狹視症狹心症

提出上述各項補貼計畫的單位,包括內政部、文化部和教育部。其中,內政部長林右昌和文化部長史哲都是新官上任,卻沿襲蘇內閣發放三倍券的舊腦袋行事,依樣大畫補貼葫蘆,讓人失望。同樣可議的是新揆陳建仁,一上任就有數千億的「意外之財」可花,他把錢用在急要之處修補社會的破漏,卻任由閣員以短視近利手法把經費瓜分撒掉,完全看不出長期經營及服務人民的誠意,更看不出這如何有助於強化「社會韌性」。

以林右昌提出的房貸補貼為例,雖設有購屋戶數及貸款額度限制,表面上是要「排富」,實際上卻在「排貧」,把那些根本無力購屋的弱勢者排除在外。試想,對於那些有七、八百萬購屋貸款的人,政府一次性地補助三萬元,只不過多一筆額外的消費金,能減輕什麼購屋負擔?然而,政府要為此付出一六五億元經費,這樣花錢達到了什麼目的?

深一層看,蔡總統曾誇下「八年廿萬戶社會住宅」的海口正因為她的政策承諾嚴重跳票,才會讓年輕族群充滿相對剝奪感。不僅如此,蔡政府八年任令富人和台商炒作房地產,房產價格節節高漲,助長社會不平。內政部的打房政策無效,因而要拉攏年輕族群以減低愧疚;但房貸補貼只是「貼膏藥」,連止痛效果都沒有。

租金補貼政策亦復如此,蘇貞昌去年即曾推出「擴大租金補貼計畫」,額度就是三百億元。當時,即挨批只是「肥了房東」,因為房東會順勢調漲房租,把補貼金吸走。如今,林右昌把同一政策再抄一次,又要再花三百億元補貼房租。讓人納悶的是,蔡政府的人事無論如何更迭,官員似乎都毋須進化,只要東施效顰照抄前人即可。這樣兩年撒掉六百億元的房租補貼,若拿來重建社會安全網,乃至集中投入建設都能更有益於社會民生吧!

放眼全台,新冠疫情籠罩三年多來,許多經濟活動受到重創,不少民眾因失業而生活困頓,社會底層者甚至三餐無以為繼。最明顯的現象,全台從北到南各大城市火車站都出現了大量遊民,即使在嚴冬,他們都只能在車站內外席地而眠,每日三餐則是有一頓沒一頓地過著。此外,各地最近更頻頻傳出「貧窮死」的悲劇,有的是一家三口相繼身故才被鄰里發現,有的是夫妻被斷水斷電孤絕而亡,有的則是一家三餐不繼餓成皮包骨,有人則蝸居在高架橋下和堤防的夾縫處。這些情景,顯示台灣的社會安全網破漏重重,亟待修補。蔡政府不去設法補漏救苦,卻只想補貼收買人心,正因為撒幣既不必用心、也不必用腦,是最容易的事。

近幾年,蔡政府把補貼當成施政常備藥」,任何疑難雜症都以撒幣解決,用錢堵住悠悠眾口。且看,這次文化部能發想出「成年禮金」的創意,所有十八歲到廿一歲年輕人都發一千兩百元;未來,「蜜月禮」、「壯年禮」等名目必將層出不窮。主政者看不見遊民及孤苦者,因為他們都不是目標選民吧!


【專家之眼】追求真相為和解 社會及蔣市長的228解方

◆  【專家之眼】最強母雞與最強候選人取捨邏輯
◆  【專家之眼】追求真相為和解 社會及蔣市長的228解方

◆  【專家之眼】民生物價狂飆,小英怎麼辦?
◆  【專家之眼】只許州官放火 不容在野黨滅火
◆  【專家之眼】請問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組屋能住嗎?
◆  【專家之眼】不公不義的稅收—低所得者與移工篇






【專家之眼】追求真相為和解 社會及蔣市長的228解方


2023-02-18 08:04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台北市長蔣萬安日前與二二八受難者家屬會面。 圖/翻攝自蔡詩萍臉書


隨著2月28日接近,又是台灣表演政治達到高峰之時。如果有益國計民生、促進團結,人民應當歡迎表演,就怕演員格局仍在地盤及黨派政治裡打轉,表面喊尋求真相和解,實際卻在鞏固仇恨意識,讓社會陷入分裂內耗。相較於台灣奇蹟時期,國家有朝氣希望,現在台灣究竟是更團結還是更分裂了?國人應知,追求真相,是為了未來和解做準備,把論述往極端風向帶,甚至追溯後代,這是現代社會法治精神的反面教材。

之所以說這段期間談228的人多在表演,是因為平常沒看到他們真心關切228事件真相的行動。對許多人來說,事情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相關論著汗牛充棟,怎麼還有還原真相問題?這就牽涉到,選擇性裁切228史料,才是當前該事件主流論述的「真相」。

相關論述多以某些特定角度之受難者、家屬口述訪談與歷史資料為證,卻以全稱命題提及中華民國政府與台灣人民,著力描寫當時政府倒行逆施及參與人民的天真無辜。現實人生不是八點檔戲劇,全好或全壞的簡化敘事明顯帶有政治意圖。而論述一旦變得極端,會至少帶來兩種困境:一、家屬在七十多年後還有苦大仇深貌,這是人性?二、苦大仇深情感若真,相關參與者如何才有台階可下?即便是家屬,難道期待未來當聖人?會搞出脫離現實且不顧收尾的極端論述,至少是三類人不在乎真相的結果。

首先是研究當時歷史者,多有特定政治立場。只要稍稍檢視當前主流的台灣史研究刊物,就會發現出版至今,對兩蔣時期的政府描述文章,極少論及正面部分。學界百家爭鳴,本是常事,而該時期的政府政策,也不可能全無值得肯定之處,但號稱一流的學術期刊,卻硬是能在多元議題中,維持近20年的立場純度,令人驚嘆。而長期壟斷議題研究資源的大教授與機構,在其論點遭到不同證據挑戰時,則是一貫冷處理不理會。這並非追求真相態度。

至於受難者家屬,理應是最希望得到真相的一群人。然而,從媒體報導部分人物的隻言片語,卻留下只想把事件渲染成更慘牽連更廣印象。例如228事件70週年有學術研討會文章重探事件死亡人數,僅僅因為低於過去主流認定數字,就引發在場受難者家屬激動批評。按理來說,事件延燒全島,目前官方所言死亡人數僅是推估,也仍存有爭議,受難者家屬如何肯定自己所知為全盤事實?

這恐怕也與事件複雜情況遠超過外界想像有關。目前對參與228事件的台人,一律給予追求民主自由的道德高位,把所有因該事件死亡者的親戚皆稱之受難者家屬,實在忽略其異質性:除了一些認真追求台灣民主自治的犧牲者外,死者也包括被誤殺的、遭身邊奸人栽贓的、參與中共顛覆活動的、趁火打劫的,還包括社會陷入動亂時,許多外省人被殘忍殺害,待政府回來追懲的。覺得冤屈不公者,當然希望事實越多越好,但亦能推論有人希望真相只停留在前者,擔心越追事實,先祖行為越可能曝光;而其他不想探索真相者,還包括曾借憲警之手對敵人進行鬥爭與暗殺的台人後代。他們先祖透過借刀殺人計取得金錢地位,後輩自然試圖掩飾之。由於有這麼複雜的背景,所謂追求真相,就只能適可而止了。

最後就是義正詞嚴,卻把追求真相帶上歧路的政客。他們表面上說期盼世人忘記仇恨,尋找真相追求和解,但卻坐視、引導研究資源被壟斷,讓成果可以為其所用;而在真相過於片面時擺出道歉姿態,就算看來懇切,也會被懷疑有多少誠意。

上述三類人把論述變得極端,不是把追求真相當成未來和解的基礎,只是藉此打擊政敵,期盼贏者全拿,國家社會為此付出代價,就是黨同伐異、不斷空轉。

在這樣脈絡下,台北市長蔣萬安想辦二二八紀念活動,遭到不同意見者拒絕同台,恐怕只是剛好而已。從被拒絕理由,再比對綠朝新人事,大概可以推知,他們劍指被台北市政府指定的文化景觀:中正紀念堂。恐怕是要蔣市長自己動手,附和當前的片面史觀。要建議並提醒蔣市長的是,想當領導人,就要頂住壓力、充實說理能力,為未來打開真能團結社會的和解方向;而馬前總統是在第二任才拿基本盤開刀,結果造成他下台後藍營崩盤,蔣市長第一任若要做前人不敢為之事,自己就要小心後座力了。










【專家之眼】最強母雞與最強候選人取捨邏輯


2023-02-18 10:13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新北市長侯友宜(右)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 聯合報系資料照


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中央公職選舉逐漸升溫,儘管中央選舉委員會尚未完成規劃作業,並將相關日程對外公布,但國內政壇各個政治人物早就摩拳擦掌蓄勢待發,有些還保持低調,僅是鴨子划水暗中使勁,但亦有公開企圖明確表態。

相對起來,綠營態勢算是明朗,儘管仍有暗潮起伏,但由誰出面爭取大位,基本上姿態鮮明,各項先期佈局與政治動員亦是次第展開。但反觀泛藍陣營以及臺灣民眾黨,未來動向與出線人選卻仍渾沌不明,各項耳語不斷浮現,臆斷猜測更是難以遏止;如此舉棋不定,是否會再重蹈民國一O九年(2020年)覆轍,成為泛藍支持者壓在心頭難以卸下沉重擔憂。

但是在選擇代表藍營理想人選上,卻浮現出最強候選人與最強母雞兩個用辭,兩者之間是否存在任何差別?會不會產生任何矛盾?確實是值得仔細思考。就明年中央公職選舉來說,除總統與副總統兩個職位最受到矚目外,其實立法委員選舉將會決定國會生態,更重要的是當前臺灣政治體制以及政治文化上,透過立法以及預算審議等職權,立法院早就成為政治運作核心,因此更是政治黨派兵家必爭之地。

因此若僅將焦點匯聚在總統選舉上,自然就會強調要尋找最強候選人,但若是考慮到就算是總統選戰獲勝,但卻未能取得立院多數席次,在朝小野大架構下,總統就算能夠自主選擇閣揆,但在行政權與立法權分屬朝野,同時極有可能對立狀況下,若要期待政通人和順利施政,顯然就必須大費周章花上許多手腳。

所以若是希望透過政黨輪替執政,顯然就必須同時贏得總統大位,並且在立法院透過多數席次優勢掌握全局,以完全執政姿態才能夠牢牢把握施展空間。所以從最強候選人調整到最強母雞,顯然就是要將視野擴大格局擴展,並且點破若要讓整個政局翻盤,就必須雙管齊下,不但要贏得總統職位,並且在立法委員選舉上亦須獲得勝績。

誠然許多政治觀察家都篤信母雞帶小雞選戰策略,透過光暈效應獲得加分效果,安排立委候選人能夠運用總統候選人氣勢,讓禿子跟著月亮走來沾點光,藉由愛屋及烏心理,讓立委候選人亦可趁機分潤選票。不過話說回來,總統候選人所主張政見、人格特質與基本形象,在有些特定選區卻會成為政治票房毒藥;此時在該選區之立委候選人就會比較審慎,希望讓本身政治訴求與總統候選人能夠維持差別,甚至在競選活動過程中,還必須考慮保持距離。

所以在台灣此種嚴重分裂與對立社會中,政治見解確實是很難討好所有選民,整個選戰總是要不斷計算選票得失,並且隨著社會氛圍變化,經常調整政策軸向。此種追逐民意之選戰文化,正如在激流泛舟般,僅能順勢而為逐浪操槳,很難從頭到尾堅持航向,經常要去應對偶發性議題適時表態,這是臺灣選戰所要面對之無奈政治現實。

不過最強候選人與最強母雞兩個角色,會不會相互存在矛盾?會不會本身是最有可能贏得總統大選之最強候選人,但卻無法替立法委員候選人加分助陣;或是反過來說,能夠替大多數立法委員候選人爭取選票,但本身卻無法營造足夠聲勢在總統大選中勝出;其實筆者本身亦沒有真正答案,但確實是認為藍營選戰策略操盤謀士,或許應當開始思考最強候選人與最強母雞,是否會產生角色衝突?兩者是否存在取捨優先順序?

不論是透過初選抑或是民調,在選擇總統候選人時,多半都是針對其本身是否能夠贏得總統大選進行選擇,很難再兼顧到其是否能夠扮演最強母雞職能,能否帶動立委選戰氣勢,讓同黨立委候選人能夠藉其選戰聲勢獲利,贏得本身立委選戰。

就選舉方程式來說,能夠透過充分算計,找出贏得本身選戰之候選人都已經是嚴酷挑戰;假若還奢望能夠找出最強母雞,會不會是不可能的任務,就讓吾人靜待後續發展,看看能否找到選擇最強候選人這條方程式,再加上找尋最強母雞另條方程式,這兩個方程式所構成之方程組,能否獲得最佳解答吧?


藍營勿再拖 盧秀燕選總統 我按讚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3027/web/ 

◆  藍營勿再拖 盧秀燕選總統 我按讚
◆  台灣需開發ChatGPT
◆  恢復農漁產品輸陸 早比晚好
◆  兩岸欲破冰 綠營需先行
◆  請賴主席誠實面對憲法
◆  盼兩岸互釋善意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藍營勿再拖 盧秀燕選總統 我按讚


2023-02-18 05:47  聯合報/ 林火旺/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桃園市)
台中市長盧秀燕(中)串連中台灣區域治理平台,八縣市首長昨齊聚一堂。記者黃仲裕/攝影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幾已確定,而國民黨或非綠陣營目前仍混沌不明;相較於「誰來參選」,支持者更在乎的是「誰能下架民進黨」。在中台灣域治理平台大會上,有縣長暗示台中市長盧秀燕選總統後,讓厭煩目前這戲碼的人,耳目一新。

郭台銘勇於表態,但黨內雜音也多;四年前他退出國民黨,承認自己「年少氣盛」。當年他的確缺少政治智慧,也缺乏有智慧的幕僚;要和民進黨政客鬥法,勝算不突出。不只如此,他在中國大陸有龐大投資,有能力不讓「中國牌」成民進黨提款機嗎?

侯友宜是民意支持度最高的,但連任以來,媒體問到參選總統事,他千篇一律回答:好好做事、社會共好。顯然不自覺他每說一次這話,「政客」成分就加重一些;這種逃避問題風格,令人憂心他足堪大任否。即使他擔心剛選上就表態參選總統,會有「落跑」罵名,但是只閃躲的結果,反而令人愈看愈討厭。

我認為柯文哲是比較有政治智慧的,但是人文素養稍差,常常是政治內容加分、表達方式失分。而且高虹安是新手,民眾黨幾乎是一人政黨,在總統大選上只能當配角。用台語俚語形容是:「生雞蛋嘸、拉雞屎有」,是藍營拉攏而不是敵對的對象。

至於朱立倫,「換柱」陰影永遠揮之不去。去年地方選舉國民黨大勝,勝選後他多次強調總統大選一定要「找出最能贏的人」,使他政治聲望上升;但是誤以為這是自己可參選契機,回升的支持度將打回原形。

盧秀燕對參選總統一事,坦然以對頗有大將之風。她曾經在面對媒體時表示:自己如果有機會,願意為全國人民服務。

我參與過數次重大選舉,合作過程中觀察到:女性政治人物比較真誠、負責、無私、善良。無私的人比較有智慧;國事如麻,把國家治理交到一個善良、較有智慧的人手中,人民方能安心。因此盧秀燕選總統,我按個「讚」!

別再說「好好做代誌」


陳弈忻/文字工作者(高雄市)


明年總統大選,民進黨將由賴清德披戰袍,國民黨還吵要由誰來出征,對已表態者又砲火隆隆,這個黨真是夠了,嘴巴先閉起來有這麼難嗎?真是可笑又可悲。

國民黨不要以為去年九合一選舉獲勝,就認為明年選舉勝券在握,看看二○一八的九合一選舉,國民黨不也是選得很好,但第二年總統和立委選舉,卻可用「大敗」形容,真的是「囂俳無落魄的久」,眼看歷史又要重演了,這叫支持者情何以堪?

筆者想對呼聲、民調高的喊話,不要只會說「好好做代誌」,要不然就是不著邊際的話,讓人聽了就反感。再不表態,選民耐心是有限的,不要搞到最後是全盤皆輸;也要對黨主席說,不要每次都講的很官式,也不要四兩撥千斤;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稍一不慎,當心被對手整碗捧去。








台灣需開發ChatGPT


2023-02-18 05:47  聯合報/ 闕志克/清華大學合聘教授(台北市)
美OpenAI推出聊天機器人ChatGPT,點燃全球AI競賽。 (路透)


自從OpenAI去年底發表ChatGPT並開放試用以來,短短不到三個月累積超過上億個使用者帳戶。雖然OpenAI的執行長公開承認,這一版在功能上非常有限,尚未成熟到可用於關鍵企業應用上,但它所展示的驚人功能、商業潛力與未來產品的想像空間,讓業內許多權威人士相信,ChatGPT對未來十年IT產業的影響力,可媲美九○年代的網路瀏覽器和廿一世紀的iPhone。

ChatGPT最令人驚豔的功能,不是聊天,而是針對結構複雜的用戶提示,能答出文法正確、語意切題、內容豐富詳細的回覆,且回覆的語法與風格可以任由用戶指定。所謂提示可以是一個具體的問題、一篇尚待完成的文章摘要、一篇需要潤飾簡化或總結的文件、甚至是一組需要被轉成文字描述的結構性資料。

一般言,用戶提示語意越簡單清楚、範圍越明確,ChatGPT的回應就越具體精準。雖然這一版表現已足以讓它名副其實地成為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問答機器人,但它仍然有不少缺點尚待開發者進一步解決。首先,含有事實錯誤和編造內容回覆,並不罕見;再者,ChatGPT既不擅長需要多層次邏輯才能得出的複雜推理,也常犯簡單的算術錯誤,更時有前後文不一致毛病。儘管這些問題的存在,考量背後巨大的商業動力,未來幾年終將能一一解決。

ChatGPT的技術基礎,是「大規模語言模型」,其設計原理是「文字接龍」。這種語言模型訓練,是基於所有網路和實體世界可蒐集得到的文件,包括網頁、書籍、刊物、非出版品、電郵、即時信息等。訓練時,以神經網路方式建立起「先行文字序列」與「預測標的」間的數學關聯模型;接著利用人類用戶產生的問答,將此模型化為能有效回應用戶提示的語句預測引擎,來進一步增強語句輸出的相關性和準確度。

OpenAI現有的商業模式,並不支援中文語料的運用方式。台灣必須自主開發以台灣地區中文語料訓練出來的ChatGPT語言模型,因為ChatGPT模型雖然支援中文,但並非其主要重點,故就其模擬台灣中文的使用能力而言,進步空間仍大。

此外,中國必然會開發自己的中文ChatGPT模型,且其品質應會優於OpenAI的中文模型;屆時,許多台灣ChatGPT的應用,可能被迫建構在由中國建立的中文ChatGPT模型上,將引發國安疑慮。如果政府可以成功開發出台灣自己的中文ChatGPT模型供在地廠商使用,對未來數位產業發展將產生巨大貢獻。










恢復農漁產品輸陸 早比晚好


2023-02-18 05:47  聯合報/ 戴世瑛/律師(台北市)
北京政府對台食品企業與農漁產品已發布多項經濟制裁。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陸國台辦表態,願與台灣共同努力,為恢復農漁產品輸陸提供幫助。但隨後宋濤會見台灣兩岸農漁業交流發展投資協會時卻提醒,恢復輸陸要「在符合檢驗檢疫標準的前提下」。由是我農漁產品銷陸禁運,究竟何時解除,引發關注。

若核大陸海關總署相關禁令,實僅係「暫停進口」。故解禁與否,原屬其可單方主導、隨時「操之在己」的行政裁量。對岸要求輸陸農漁產品符合檢驗檢疫標準,固然合理合法;惟若條件門檻過高,會不會又舊事重演,淪為兩岸互推責任,導致開放延宕?

兩岸交流中斷已久,好不容易盼到彼此官方近期均釋出善意信號;原應把握時機,共謀增進民生利益,以助修補關係與疫後經濟復甦。故重開我農漁產品輸陸大門,此其時也;否則接下來,或有麥卡錫來台、蔡總統訪美、美中衝突等變數干擾。加上接近二○二四大選,雜音顧慮更多,屆時再多的「惠台」恐成效不彰。

經金門藍委、縣長斡旋,金酒遭禁四十八天即放行;既有成功前例,此番夏立言頂著「抹紅」壓力出訪,向對岸傳達民間渴望恢復進口心聲,返台後國人必睜大眼睛看。茍短期內問題未解,交涉得不到正面回應,豈不坐實了游錫堃批評國民黨「被中共欺騙」?

其次,大陸片面終止ECFA傳言始終不斷,迄今我方雖從未接到終止協議的通知,但原列該協議早收清單品項的石斑、秋刀、午仔魚、檸檬、柑橘去年陸續遭禁,加深了疑慮。農漁產在兩岸貨物貿易額雖說占比不大,惟上述禁令能否解除,對兩岸經貿合作機制存續,仍不失為重要指標。

無論從陸委會的「不要將經貿措施當作工具」、梁文傑的「不要先卡住再施惠」,或陳吉仲的「沒有依照國際規範進行的市場,絕對有一定的風險」,均透露出彼等對於一旦鬆綁,將凸顯自己溝通無力、執政無能的心虛。站在陸方角度,九合一選舉結果既顯示台灣民意丕變,又有何理由繼續為難無辜的農、漁民?

國內釋迦滯銷價跌,鳳梨、蓮霧收成期轉眼將至。呼籲兩岸主事者若真欲春暖花開,不妨就從儘快恢復農漁產品輸陸作起吧。










兩岸欲破冰 綠營需先行


2023-02-18 05:47  聯合報/ 鄭紹成/文化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台北市)
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右)九日在北京會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左)。 圖/國民黨提供


春暖花開時節,冰凍有年的兩岸交流有無可能融冰回溫?去年夏天中國軍演後,國民黨先遣夏立言赴中,今年春節後夏再度組團至京,並獲陸方高規格接待。在野黨積極破冰,執政黨反依舊被動消極,這對台灣民眾是福是禍?

首先,在野黨兩次赴中,明顯讓綠營民代亂了套。針對馬祖通訊電纜中斷事件,綠營民代表示:「從破壞頻率來看,這是故意。嚴正抗議此國安層次問題」、「國民黨應向中共表達嚴正抗議,要求補救及補償機制,而不是表面交際」;對於國台辦願意恢復台灣農漁產品輸入協助,黨團幹事長鄭運鵬表示,大陸是「以商圍政」,國民黨不要淪為大陸統戰工具,陸委會甚至說:「國人從事兩岸交流活動,未經授權不得協商涉公權力事項。」

綠營民代似乎忘了,國民黨僅是在野黨,無法和中方討論和簽訂任何涉公協議。但執政黨擁有眾多官方權力與資源,卻一味擔憂在野黨訪陸,箇中原因值得推敲:究係「抗中保台」口號無法急轉彎?或係綠營對中習於「抗」、無法「談」?

其次,疫情最大解封商機之一就是大陸開放民眾出國觀光,首波開放名單未列入台灣,其理至明。因若列入台灣,不啻承認台灣為「一國」,違反其「台灣為中國一部分」之領土概念。但兩岸不能開放直航和觀光關鍵,並不在陸方的「一中一台」考量,更重要原因乃在於陸方對台事務決策部門,在國台辦主任宋濤上任後,正對台展開「聽其言、觀其行」的基本戰術階段:「先下一著觀察台方回應,再決定後續政策與開放動作大小、快慢。」

所以,二月初國台辦主動建議恢復兩岸十六航點,蔡政府未立刻回應;又隔一周,陸方再具體公開十六航點,蔡政府仍靜默考慮;直至最近才「漸進」宣布解除對港澳人士的自由行限制。陸方主動積極,代表宋濤新官上任,獲得習近平授權與信任,因此對台如下棋般,下子連續不停滯;而台灣則處被動反應,頻頻接招局面。

第三,習近平在廿大後權力基礎穩固,國政治理表現更勇於積極開拓和大刀闊斧。例如:新疆事件引起的「白紙革命」,全國風起雲湧,國際媒體甚至以天安門事件比較分析,但習瞬間即將堅持近三年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廢除,有效平息各地抗議。而在解封未充分準備狀況,習必須承受至少一百萬人染疫死亡的事前評估,至今也正「悲慘」度過疫情高峰並開放國門。

兩岸破冰非靠藍,春江水暖「綠」先知。融冰只靠在野黨難成事,習在廿大號召黨員「務必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綠營為了台灣民眾諸多交通、工商和民生權益(航點開放、小三通、陸客觀光、陸生教育等),也應主動積極,勇於走上第一線「敢於溝通、善於談判」,此方是「和平保台」的具體實踐!












請賴主席誠實面對憲法


2023-02-18 05:47  聯合報/ 張健常/軍退(台南市)
陸委會同意以專案方式許可上海市台辦副主任等一行於近日入境來台。該團將由上海市台辦副主任李驍東帶隊,至台北參訪此次參加台灣燈會的「儂好上海」花燈。記者林澔一/攝影


陸委會以專案方式同意上海市台辦副主任一行來台參加台灣燈會等活動,民進黨主席賴清德似乎並不樂見,一方面表示北京當局定義的「九二共識」裡面,並無中華民國生存空間,卻又重申蔡總統的話:「政府的承諾不變,善意也不變」、「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現狀,就是我們的主張」。

所謂承諾,應包括蔡英文就職第十四任總統時說的:「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處理兩岸事務」,憲法增修條文不就是「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將兩岸定義為台灣與大陸地區嗎?

賴清德當選民進黨主席後說:「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沒有再宣布台灣獨立的必要」,與憲法一中內涵完全背道而馳。但無論如何,曾自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副總統,比起說過一百多次不是台獨的李前總統,至少是誠實的,也不曾說過:「統一只能說不能做,台獨只能做不能說」這樣的話。

平心而論,醫師背景的賴對政治或法律見解,還是薄弱了些,如依其所言,想請教幾個問題:「台灣國」究竟是哪年獨立的?創建者是誰?台灣國憲法在哪?東引、馬祖、烏坵、東南沙諸島又係哪一國?

如果真有個「台灣國」,請先把歐洲唯一邦交國教廷駐華大使館的銜牌名稱「Nuntiatura Apostolica in Sinis (拉丁語);Apostolic Nunciature to China(英語)」換了吧!連堂堂國名都含糊以對說不清楚,如何擔任國家領導人?

賴主席強勢主導「學倫規範與爭議處理」,終讓林智堅撤回訴願並表達歉意,至少在民進黨的道德標準上調整了天秤;但兩岸關係終究還是欲爭大位者繞不過的坎,請務必誠實面對就任副總統時宣誓過的中華民國憲法。












盼兩岸互釋善意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2023-02-18 05:47  聯合報/ 李亞琪/服務業(台北市)
陸委會昨宣布二月廿日起,開放港澳人士自由行來台旅遊。圖為桃園機場入境旅客排隊等待查驗證照。記者黃仲明/攝影


欣見開春後兩岸彼此釋出善意,陸委會宣布恢復港澳來台自由行,大陸建議恢復十六航點,也願幫農漁產品輸陸。這是好的開端,民眾都期盼著兩岸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和一位陸配朋友聊天,她爸爸讓她今年無論如何要回去一趟,罹癌父親說:「算命的說屬兔的我今年有一劫數,你帶著老公孩子回來照張全家福,否則怕是再也見不到我了。」朋友準備回娘家探望爸爸,獨生女的她,最大願望是希望開放陸客來台,這樣她可以讓堂兄妹、還有阿姨陪同體弱父親來台走走,不用擔心。

消費最大宗的陸客不來台灣,許多老街、夜市、景點伴手禮店冷冷清清。春節時去宜蘭旅行,返程導遊帶我們到一家伴手禮店購買,整團只有一兩個人買,因為台北也有啊。店員嘆道:「如果是陸客來就不一樣了,他們總是大包小包的伴手禮。」觀光業餐飲業翹首盼陸客來台,重振榮景。

台灣人同樣迫不及待想去大陸旅遊。同事疫情前每年都去一次大陸,到處留下足跡。什麼時候開放旅遊團赴陸?我一定頭一個報名。同事說,自從看了陸劇《夢華錄》,如水墨畫的江南美景深深吸引她,她想去江南水鄉看看,還想去古裝劇裡的故宮紫禁城,去爬萬里長城…聽我講起中國作家白岩松曾說過:「泉州,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同事嚷嚷說好想去開元寺去看東西塔。

兩岸因疫情和政治因素冰封許久,如今疫情趨緩,是時候破冰,這是民之所向,相信兩岸民眾都渴望正常交流,振興經濟。誠如昨天社論「投資兩岸和平觀光,遠比買布雷車划算」寫的,兩岸需化干戈為玉帛,萬不能重蹈俄烏戰爭的覆轍,兵戎相見,兄弟互打,而讓美國坐收漁翁之利。


黃志芳/地緣政治的三體時代來臨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黃志芳/地緣政治的三體時代來臨
◆  周行一/戳破台海戰爭的完美風暴
◆  馬凱/兩岸同病相憐的國安問題 
◆  劉維公/新IT產業的時代
◆  王文華/油箱滿嗎?
◆  葉銀華/淘帝案之公司治理啟示







黃志芳/地緣政治的三體時代來臨


2023-02-18 05:47  聯合報/黃志芳(作者為外貿協會董事長)
《三體》由劉慈欣創作。(取材自微博)


近年十分轟動而且改編成動漫及電影的星際科幻小說三體》,描述外太空高等文明三體人為求生存入侵地球故事。三體人的星球處在三個軌跡難以預測的恆星間,太陽們忽近忽遠,極度冰封或毀滅性的炙烤隨機發生,三體文明就是在這極其嚴苛環境淬鍊誕生。

從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起,中美衝突、新冠疫情、烏俄戰爭、通膨與能源問題接連來,地球不再是平的。地緣政治、總體經濟、新科技如圍繞人類的三顆飄忽不定恆星,讓我們進入「三體時代」,帶來充滿不確定性且艱鉅的考驗。

第一恆星:地緣政治。過去卅多年來就只有一顆超巨星-美國,其他國家是繞著轉的行星。但進入廿一世紀後,新形成的超新星中國愈來愈熾熱,兩強相爭格局形成。近來俄烏戰爭則讓原本美中兩強相爭局面變得更複雜,俄羅斯在政治上是區域強權但是天然資源超強中俄聯手形成陸權集團與以美國為首的海權集團之爭。在《三體》中,宇宙中最大的禁忌是隨便向其他文明發送自己座標,一有不慎,就會招外來文明入侵,甚至被滅絕,這和科學家霍金警告雷同。現在,中、俄都把強烈訊息發出來了,美國不會坐視不管。歷史上這種爭奪多半以零和告終。中國領導人早該看一看《三體》這本民國九十五年(二○○六年)出版的中國科幻小說,引以為鑒。

第二顆恆星:總體經濟。一戰後德國威瑪共和、國共內戰時國民政府都敗於通膨;法國大革命則因貧富懸殊而起。歷史上,這兩個代表總體經濟失衡病徵,歷經卅幾年全球平穩時期後同時再度出現。另一方面,過去全球化大平穩時代,低利率、低通膨、低成本是常態,但在三體時代,高利率、強美元、高壁壘如影隨行,總體經濟與地緣政治兩顆恆星相互牽引,環境就更加變幻莫測。國際金融從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布列頓森林金本位體系,演變到民國六十二年(一九七三年)至今的美元石油體系,都是以美國為經濟體系共主的遊戲規則,美元金融系統成為制裁敵人的常用武器。但自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起的俄烏戰爭,俄國面臨強力制裁仍能存活,中國開始推動人民幣計價交易及增加黃金儲備,顯示中俄早開始建立強韌的金融防衛線。日月星辰不安於位時,總經這顆恆星的軌跡更難預測。

第三顆恆星:新科技AI。最近 AI 開放平台 ChatGPT 爆紅,大家才意識到人工智慧時代真來臨了。隨著 AI 可能在幾年內突破圖靈界線,達到難以分辨 AI 與人的境界,能確認的是這顆科技新星將大幅改變人類生活型態與經濟模式,也因 AI 超人類的分析判斷能力,將成未來地緣政治兵家必爭之地。難怪美國要像三體文明入侵地球前,先剷除地球上所有頂尖科學家一樣,在與中國的科技大戰,針對晶片與人才兩大關鍵進行堅壁清野,因為這顆恆星引力足以改變經濟與地緣政治上的戰略平衡。

我們的世界已從「大平穩時代」,進入「三體時代」了,最近保險業因重押美債淨值大損,產業界因庫存問題不斷踩雷,都與此有關。在這地緣政治、總體經濟和新科技快速相互影響之際,得深挖護城河,打造韌性。這是場嚴酷的生存之戰。這篇短文是我寫的,不是AI。 


黃耀輝/陳揆應「懸崖勒馬」 搶救勞保危機

◆  黃耀輝/陳揆應「懸崖勒馬」 搶救勞保危機
◆  黃正忠/淨零入法 八年抗戰
◆  劉大年/知中才能保台
◆  陳國樑/疫後特別條例是「檸檬條例」
◆  詹文男/大智若愚vs.大愚若智
◆  彭金隆/願保險市場 也能快雪時晴







黃耀輝/陳揆應「懸崖勒馬」 搶救勞保危機


2023-02-18 05:46  聯合報/ 黃耀輝/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
年金改革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陳建仁昔任副總統身兼年金改革召集人,曾手繪「懸崖勒馬」的圖,表達搶救年金危機的急迫性。但他卻沒有對勞工保險做出絲毫改革,以致勞保財務加速墜崖,很快就要破產。

勞保在一○六年起就出現死亡交叉,保費收入不足給付成本,且逆差逐年增加使財務缺口擴大。一一○年的精算報告指出,近年投資收益甚佳和撥補七二○億,即使在未來投資報酬率調高至四%,物價年增率調降為○.九%的「樂觀」假設下,負債(預計未來給付義務)仍以每年五千多億的速度累積一○九年已達十一點一兆,一一一年起基金餘額開始下降,一一七年轉負而破產

精算報告敏感度分析顯示,若報酬率下修至二%,負債就增加卅一%(三.五兆);若物價年增率上調至二%,負債增加十二%(一.一兆),即知一一七年才破產主要是受「樂觀假設的影響很大。實際上,這兩年的物價上漲率近三%,去年基金報酬率為負七%,雙重利空衝擊下,勞保的實際財務狀況比精算預期的惡劣許多,一一一年底的負債應超過十二兆,基金餘額銳減,可能在五年內(一一六年)就破產。

面對勞保很快就要破產,蔡政府就是不敢對勞保,包括保費、給付和退休年齡等方面作任何的改革,只會宣示政府負最後支付責任,並拖納稅人下水,已經撥補上千億元,一一二年還可能再撥補千億元。

問題是,即使政府每年撥補一千億,也要花上一二○年以上才能支應未來的給付義務,還清十二兆的潛藏債務。而且等於把勞保的財務問題,變成國家的財政問題

蘇揆曾說:「政府不倒,勞保就不會倒」;實則剛好相反。精算報告指出,基金餘額十年後為負一兆元,廿年為負八兆,卅年後為負廿二兆。勞保的十二兆債務加上中央政府的六點八兆債務,及其他潛藏債務,已經超過 GDP。

實際上,勞保再不改革,不但害自己破產,還會把國家搞到破產。

而且,基金結餘占負債也就是提存準備率已降至七%以下,更顯示勞保改革「極為迫切」。基金餘額轉負時,投資收益轉為資金成本,因複利使負數額變大,更難提升投資績效,由後來年輕勞工承擔財務風險,讓勞工更想「擠兌」,又增加調度壓力,讓政府更不敢改革,變成「越晚改革,問題越大」的惡性循環。

精算報告早就建議政府,不能只依賴撥補,「需要立即性改革」、「多策並用」。陳院長幫自己留下月領五十餘萬元的退路,年改副召集人林萬億和勞動部長許銘春還堅韌續任,六年來未改革勞保,都沒有一絲愧意。若還抱著「過了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就沒有他們的事」的心態,就不會懸崖勒馬,無異是讓勞保的無底洞由納稅人永無止境地概括承受,讓買不起、租不起房屋的年輕勞工,再嘗「領不到」老年給付的風險,在歷史上留下罵名,只能說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