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4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版「製造2025」 衝著大陸來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5306/web/ 

◆  聯合報社論/陳時中如果卡郭董,就是與全民為敵
◆  聯合報黑白集/不記得自己的小英
◆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版「製造2025」 衝著大陸來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版「製造2025」 衝著大陸來


2021-06-04 02:46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一項為了抗衡來自中國大陸愈來愈大競爭壓力的法案,在美國參議院朝著最終通過又邁進了一步。參議院5月17日以86對11票壓倒性的結果,通過《無盡邊疆法The Endless  Frontier Act)》,預料最終能得到兩黨支持完成立法,白宮也表示支持。

《無盡邊疆法》要求美國政府在五年內投入1,000億美元,用於投資基礎先進科技研究研究成果商業化,以及重要科技領域的教育訓練計畫,包括人工智能、半導體、量子計算、先進通訊、生物科技與先進能源等。法案另將撥款100億美元給指定的至少十個區域科技中樞,制定供應鏈危機因應計畫,解決諸如衝擊汽車生產的半導體晶片短缺等問題。

法案提案人、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表示,數十年來聯邦政府對科學與技術的投資不足,損害美國在全球經濟的領導地位。舒默形容該法案是美國對科學、技術「千載難逢」的投資,他說美國只有兩個選擇,「要不就是一個由中國來決定5G、AI和量子計算規則的世界,要不就是我們可以確保美國得以捷足先登。」

從總金額高達1,100億美元來看,美國這回下了大決心要在與中國的科技戰中取得上風。美中科技戰自川普總統就任未久之後開打,重點打擊對象先是中國中興,接著是華為,手段並非光明磊落,中興華為受創甚巨。但包括高通在內的一些美國高科技公司同樣遭殃,逼得川普一延再延對華為的制裁期限。這個1.0階段,看來是兩敗俱傷。

拜登上台之後改變戰術。原本美國對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頗為不滿,認為明顯違反市場經濟競爭原則,並據此對中國採取包括關稅在內的諸多制裁手段。未料時移勢易,美國眼見科技戰 1.0未占上風,也深知中國近年來科技實力快速增長,明顯與政府的政策支持有關,於是東施效顰,此即為《無盡邊疆法立法動機與背景

美國政府以1,100億美元支持科研機構、學校、企業在高科技領域上的研究與製造,並以五年為目標,正巧也是截至2025年,有若一個活脫脫的美國版「製造2025」;美國版與中國版的「製造2025」對決,意味著美中科技戰正式進入2.0階段

貿易戰、投資戰、科技戰等,都是美中世紀大博弈的組成部分。圍棋博弈,講究爭先,先發制人。但這些年來,觀察美中博弈,美國似多為後手。例如中國在習近平上台之後提出「一帶一路」,美國吃味,拒絕參加,還干擾他國參加,並以所謂「債務陷阱」譏諷一帶一路;怎料拜登總統上台之後,意識到基礎建設投資的重要,也想號召各國來搞一個所謂的「價值或民主一帶一路」,這即是後手。《無盡邊疆法》又是一個例子,幾乎照套「中國製造2025」的路子,不知當時批評中國大陸者如今又何詞以對。

說到底,美國今日拷貝中國的何止是一些政策或方案根本已經觸及到了深層次的經濟體制。美國立國以來即堅持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堅信市場經濟能優化資源配置還提升到一個價值的道德高度,並據以批評及否定任何非市場經濟的經濟體制,尤其是中國

中國經濟體制確實走過一段錯誤的冤枉路,但在民國 68 年(1979年)鄧小平改革開放後即走出了誤區,現在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本質上是市場經濟政府職能再加國企的綜合,既有市場經濟效率優點,又有政府職能國企戰略角色上的發揮。如今《無盡邊疆法顯然開始重視政府職能作用,應該說是美國的進步,但顯然美國並未意識到國企在中國特色體制中的作用,所以美中科技戰2.0會有什麼結果?誰能最終勝出?引人關注。但無論如何,美中世紀大博弈能走上體制的競爭,總是值得歡迎的。















聯合報黑白集/不記得自己的小英


2021-06-04 02:45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聯合報資料照片


蔡政府採購疫苗不力,又亂卡民間購贈疫苗。結果,蔡英文十二年前喊話馬政府,要求排除《採購法》速購克流感藥物的往事被挖出來。兩相對照,當年的蔡主席,恰成今日蔡總統的照妖鏡。

民國 98 年(二○○九年),台灣遇上 H1N1 大流行,情況遠不及今天的新冠肺炎嚴重。當時,蔡英文以主席身分要求馬政府,應跳過法令限制盡速對外採購,不要再等國產的國光疫苗。十二年後的蔡英文,卻用各種法令來限制民間自行採購,還要人民耐心等待她力薦的國產高端疫苗完成實驗,簡直判若兩人。

蔡英文不記得自己十二年前嚴正說過的話,她是記性不好嗎?這其實與記憶力無關,而與執政理性有關。如果主政者心裡想的是百姓,他的執政理性就會強大一些,決策就會追隨「以民為念」的邏輯。如果主政者心裡想的只是權力,他的理性就會被擱在一旁,決策就只剩下自己的利益考量

不記得自己的小英,其實忘記了好多事。她忘了,她說過她的政府是「最會溝通的政府」,用拒馬擋在她和人民之間;她忘了自己說過「謙卑,謙卑,再謙卑」,傲慢對待各種批評;她稱勞工是她心中「最柔軟的一塊」;卻始終沒人找到她心中的柔軟地帶。

也許不能怪蔡英文。文青稿件唸多了,哪一句是自己的信念,都搞不清了。













聯合報社論/陳時中如果卡郭董,就是與全民為敵


2021-06-04 02:35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 聯合報系資料照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願意捐贈五百萬劑 BNT/輝瑞疫苗,並火速備妥文件向衛福部申請;豈料,僅換來陳時中冷冷一句「還缺少原廠授權書」。言下之意,不會讓他過關。政府現在手上疫苗離目標相差甚遠,民眾無不渴望早日接種;現在有人力圖爭取國際認證的優質疫苗,陳時中還刻意設下柵欄卡他。這種態度,除了昏庸顢頇,或別有用心,還有什麼詞足以形容?

一個官僚政府,可以擺爛到多麼無底限,就看陳時中如何展現他的無窮潛能。台灣本土案例在一個月逼近萬人大關,病毒四處亂竄,他都不放在心上。他每天示範的就是官腔官調,對地方政府打槍,不許外島自設篩檢關卡,對民間團體的善意大潑冷水;他對自己領導防疫失職,卻從未表現過絲毫愧疚。如果陳時中的態度代表蔡政府的基本立場,應可詮釋為:維持政府無上官威,遠比抗疫搶救人命來得重要。

全民都在問:郭台銘萬里送疫苗這道題,有這麼難解嗎?如果郭董送的疫苗,是國人想要、且政府曾經想買而沒買到的有效國際疫苗,蔡政府該做的,就是千方百計設法協助郭董把疫苗買到手,然後提供全民施打。五百萬劑不是一個小數目,能提供兩百五十萬人完整施打,這在當前疫苗急缺的台灣,是一場極受用的及時雨。郭董要付出的代價,估計在六十億元以上,他可能賭上自己的一生信譽去買空賣空嗎?但蔡政府能為了自己的政治顏面,要把郭董的善意卡在門外,難道也把國人迫切渴望的疫苗良機堵死嗎?

再說,八大條件之一的所謂「原廠授權書」,是政府為刁難民間自購所設下的門檻,並不是德國 BNT 廠拒絕出售。郭台銘並不是藥品代理商,他引進疫苗是為了送給台灣人使用,而不是為了在台販售;因此,他提供的是他和 BNT 及上海復星的三方合約。只要能確保這批疫苗來自原廠,即已足夠;但陳時中卻要求他提供原廠授權書,目的是否就是要破壞郭董的義行,彰顯蔡政府的官威堅如銅牆鐵壁,任何人都無法越雷池一步。

衛福部管制疫苗進口的鬆緊,全看政府救人救命的心情有多急迫。只要心繫百姓,就能迅速處理;若不在乎人民安危,那就繼續打官腔刁難。根據《藥事法》和《特定藥物專案核准製造及輸入辦法》的規定,在發生緊急公衛事件時,可以專案申請藥物進口,並未要求原廠授權書。法令如此規定,就是在情況緊急時,能迅速發揮救急效果。反觀陳時中的態度,不僅不在乎自己失職造成的台灣防疫困境,甚至對各界伸出的援手都刻意刁難,唯恐民間的自救行為暴露了政府的無能。這種心態,除了昏聵,跟掩耳盜鈴有何兩樣?

郭台銘願以六十億元購買五百萬劑 BNT/輝瑞疫苗,除了顯示他的慷慨與關懷,也是希望為窘迫中的台灣貢獻一己之力。換算下來,他須付出的代價高於 BNT 的國際行情,原因是要付給上海復星數成代理利潤。平均下來,每劑 BNT 達一千兩百元,比起蔡政府首波為國民編列的每人五百元疫苗預算,要高出兩倍多。或許正是這個因素,蔡政府非要千方百計把郭董的義行攔住。否則,當民眾打到這劑疫苗的時候,「政府不如郭董」的感慨就會浮上心頭。

以蔡政府一向的傲慢,政府買不到的疫苗,絕對不會讓民間領先完成。也因此,陳時中必須在枱面上扮演官威黑臉,想方設法卡住郭台銘,這是必然的戲碼。但疫苗是救命之物,卡住郭董就是跟全民為敵;蔡政府再怎麼冷血無情,也要謹慎盤算。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新北抗疫護送敦克爾克行動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5306/web/ 

◆  讓慢性病長者先打疫苗
◆  等不到疫苗…確診者的恐懼不甘 官員知道嗎?
◆  恐懼煩躁… 我想心理諮商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新北抗疫護送敦克爾克行動
◆  脆弱的心靈 比病毒可怕
◆  離島防疫 指揮中心應有搭機指引
◆  幸好防疫待在家 才知道媽媽退化了
◆  畫中有話/市場防疫 各自表述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新北抗疫護送敦克爾克行動


2021-06-04 04:46  聯合報 /   侯勝宗(作者為逢甲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所特聘教授)
新北市調度長照專車成為防疫車隊。記者林澔一/攝影


敦克爾克戰役,是二戰時盟軍歐陸一次戰略性撤退行動。民國 29 年(一九四○年)五月,納粹德軍經比利時占領法國,包抄盟軍。盟軍撤退到法國東北部的敦克爾克港,執行當時最大規模撤退行動。過程中,英國空軍與德國空軍爆發激烈空戰,最終英國將大部分士兵撤離,成功保留兵力。

最近一周新北市也上演著類似戰役,只是敵人是看不見的新冠肺炎,搶救地面不幸染疫確診者,後送的是群長照專車抗疫司機

發動後送總司令衛生局陳玉澤專門委員。新北衛生局發現快篩站採檢出來陽性者,如讓他們自行搭大眾運輸回家,將會造成移動過程中的社區感染。所以五月廿一日啟動旗下所屬民間長照交通車隊,轉型成為抗疫車隊,調撥廿台專車與施打過疫苗的司機,執行快篩陽性後送管理啟動新北防疫護送行動。並在某個閒置空間快速建置清潔消毒場站,以利這群身著防疫重裝備的司機,有可休息與清消空間,嚴格執行所有清消流程,保護司機安全

隨著疫情升溫,這群長照義勇軍,也開始執行新北市民從中南部檢疫所解除隔離後的接送,衛生局再徵召卅台專車投入。具體作法是衛生局結合消防局、交通局等局處進行合作,由交通局提供防疫專車公車動態資訊查詢後台消防局調度防疫公車前往中南部檢疫所接送民眾返北,衛生局樹林臨時安心返家轉運站,由專車進行接駁任務,以二人一車方式將民眾送回家中,進行七天居家隔離

不論是檢驗出快篩陽性者專車接送,或從中南部解隔離民眾安心返家後送,成效愈來愈好,但所需物資後勤人力開銷也愈來愈龐大。因為這是一支臨危授命非式編制的野戰部隊,許多採購若循正式管道申請,將緩不濟急。所以衛生局找上筆者,協助用民間非營利組織募集所需資金,並接受物資捐贈,從旁協助找到資源,解決問題

至今已有國際扶輪三,四八一地區快速動員社友提供救急善款、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支持物資和志工、裕隆集團提供接下來的長期奧援,並交由台灣計程車學院協會設立新北抗疫微光群組,統籌建置捐款者與政府溝通平台,天天更新捐助款項變化並上傳花費明細,讓所有人可同步獲得資訊。

新北市帶頭進行市民護送的敦克爾克行動,展現公私協力精神,善用民間的彈性與動員力來補足政府行政效率的不足,值得各縣市防疫參考。













讓慢性病長者先打疫苗


2021-06-04 04:41  聯合報 /   劉培柏/前臺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新北市)
季青漫畫


這波疫情累計死亡已達百餘人,許多是六十歲以上高齡者;有很多是快篩陽性,等待 PCR 確診時,在防疫旅館或家中猝逝,死後才被確診。如果他們都打過疫苗,或許不會染疫或成為重症者;如果都在醫院有人照護,相信這種憾事就不會發生了,不是嗎?

根據一月行政院國情統計通報,六十五歲以上占總人口十六點二%。高齡老人易有心肺慢性疾病,對新冠病毒抵抗力低且易受感染發病。因外出上學或工作的兒孫,無意中將病毒傳染給少出門的家中年老雙親;或因老人串門子、聚集聊天喝茶;或長照機構住民,一旦病原入侵,都易發生家庭、社區、機構群聚感染。

國外研究報告指出,新冠染疫孩童、青少年,只呈輕症或無症狀;成人呼吸道黏膜細胞的代謝更新時間,比孩童長很多,細胞膜 ACE-2 活性強,冠狀病毒最喜和這種老細胞連結;再則,上年紀的人痰多,呼吸道常呈酸性,為最適合新冠病毒增殖環境。基於這兩種生理狀況,老人就成新冠病毒感染致害的主要對象了。據統計,這波疫情,六十歲以上長者近三千人確診,重症率破三成,死亡率達四%,恐出現死亡潮。

至於隔離檢疫中病患猝死原因,有人認為是染疫後「隱形缺氧」,或稱「快樂缺氧」造成。其實早在去年四、五月時,國外就有研究報告指出,隱形缺氧在年輕染疫者也會發生,但主要還是發生在有心肺慢性病高齡患者,可能和病毒造成肺部血管炎血栓中樞神經病變有關,尚無定論

指揮中心二月底公布公費疫苗十大優先接種順序,日前指揮官陳部長在例行記者會為警察外勤染疫哽咽,並立即將第五順位警察、憲兵列為和醫護人員一樣,成為最優先施打對象;染疫後易猝死的高風險族群長者,仍是遙遙在後第八順位。此僵化施打順序,讓未打疫苗的高齡老人染疫機率大,死亡情事恐繼續發生。

據聞目前分配給員警疫苗粥少僧多,許多高階警官和內勤人員搶著施打,已失去陳部長原意,阿公阿嬤不知何時才輪得到呢?

近日台北市有長照養護機構發生群聚感染,七位高齡住民染疫過世。柯市長表示,將修正施打疫苗順序,保護比較脆弱的老人云云。筆者認為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柯市長能變動式修正疫苗施打順序,值得鼓勵。

英國去年十二月推行疫苗接種,成為全球首先對百姓施打疫苗國家,施打對象以高齡者最優先,隨後多個歐盟國家也跟進;讓一位九十歲英國婦女成為全球接種新冠疫苗注射第一人,該國衛生部門考量,青壯年染疫症狀輕,極少出現重症;而染病造成重症、死亡的幾乎都是高齡人士,認為新冠病毒是老人殺手,因此施打順序應列為最優先。台灣目前極有限疫苗可用下,是否應調整國人施打順序,先保障可能致命的高齡者才是上策呢?











等不到疫苗…確診者的恐懼不甘 官員知道嗎?


2021-06-04 04:09  聯合報 /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波波漫畫


LINE 群組傳來網友梗圖:「校正回歸何時了/染疫知多少/英文昨夜又膨風/台灣不堪回首陳時中/良知百姓應猶在/只是政權改/人民能有幾多愁/只有滿眶眼淚向下流」,我不禁搖頭,想笑,卻笑不出來,只能悲傷嘆氣。

當病毒毫不留情鋪天蓋地襲來,重災區雙北的市民日日活在恐懼之中,無論是上班,購物,只要踏出家門都是一次生命冒險;有人擔心焦慮夜夜失眠,有人悲憤填膺,怒不可抑。悲哀的是,當民間企業想捐疫苗,政府卻是百般刁難,把疫苗往外推,也把人命往死裡推。

一位泰國移工告訴我,泰國有很多疫苗可以打,台灣卻沒有,她好害怕好想回去,面臨生命危脅,有點後悔來台灣,我苦笑以對。

當看到確診的兒子交代失智媽媽,說他以後可能無法照顧她了,要媽媽乖乖聽醫護的話,不禁熱淚盈眶。當我叫送瓦斯大哥把瓦斯桶放門口,我把錢放門外,以免接觸;送瓦斯大哥門外喊,錢收到了,大家要平安喔。我不禁眼眶一熱,為了生計百姓仍要冒險工作,讓人揪心難過。

看著指揮中心每日行禮如儀,冷冷地公告死亡數字,死亡對政府而言,就只是冰冷數字,他們有誰會想到每個死亡背後,代表多少家庭破碎。可以想像多少確診者心懷恐懼,心有不甘?多少家庭夢斷新冠?這能喚醒政府一絲絲的同理和憐憫嗎,抑或只能無語問蒼天?













恐懼煩躁… 我想心理諮商


2021-06-04 04:54  聯合報 /   侯南隆/諮商心理師(新北市)
疫情爆發期間,民眾有著許多心理困擾,非常需要專業心理諮商服務。圖片來源:ingimage


新冠爆發社區感染後,國人生活受到衝擊與改變,影響更大的則是民眾的心理健康:不滿、恐懼、害怕、擔心、煩躁等情緒,及混亂的想法不斷地累積蔓延。然而,由專業心理師提供,最能照護、協助民眾緩和情緒、梳理認知,乃至避免惡化為精神疾患的心理諮商服務,卻因三級防疫警戒,不能進行。

為此,心理師專業團體疾呼,希望衛福部能參考國外實施多年的通訊心理諮商服務,在危急時刻開放推行,讓民眾獲得需要的心理諮商服務

儘管衛福部心口司表示,會督促各縣市衛生局加速審查通訊心理諮商的作業時間,商請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全聯會協助一九二五量能不足之補位。醫事司仍強調,心理健康在疫情當前不是最要緊的事,且精神醫療通訊診療量能,足以支持國人渡過此階段之心理需求;對於大專校院、輔諮中心、社區心理諮商所提供通訊心理諮商,仍堅持不因疫情,放寬暫准原則。如此態度,對於全民心理健康,不啻是一大打擊。

衛福部態度與觀點,將心理健康照顧狹隘緊縮為只針對精神醫療服務對象精神病患,無視於生活壓力的積累可能導致精神疾病爆發。也狹隘地曲解心理師法,將心理諮商服務,侷限為只針對精神病患醫療行為。根據《心理師法》規定心理師業務範圍,只有二款需要「依醫師開具之診斷及照會或醫囑為之」,心理諮商並非僅限定於醫療行為,及只能運用在病患。

姑且不論先前正在進行面對面心理諮商,處理感情、人際、親子、婚姻、職場等等心理困擾民眾,因為防疫警戒被迫中斷,因為疫情關係而升高不安、不滿等情緒,以及衍生的各種心理困擾,也都因防疫警戒求助無門。此時,透過大家都熟悉的網路便利通訊方式,進行心理諮商,將是最好的方案。但衛福部無視、忽略普遍民眾心理照顧的需求,將心理諮商服務限制為必須是透過醫療診治,確定是病人才能接受的服務,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期盼政府能夠理解,疫情爆發期間,民眾有著許多心理困擾,非常需要專業心理諮商服務,儘速放寬各個機構、團體,辦理通訊心理諮商服務












脆弱的心靈 比病毒可怕


2021-06-04 04:56  聯合報 /   賽夏客/資深教育工作者(苗縣頭份)
雙和醫院日前有3名護理師遭新冠肺炎確診者砍傷,身、心靈都受到嚴重創傷。圖/本報資料照片


病毒再凶猛,可以藉口罩隔絕,藉疫苗產生抗體,藉少出入公共場所避免接觸傳染…,防疫方法不勝枚舉。但是脆弱心靈,是躲在陰暗處的魔鬼,防不勝防,任何一個舉動,恐怕都會造成難以承受的痛;因此,防疫時間,不得不注意心理疾病。

許多專家一再呼籲,防疫期間應注意家中青少年、兒童心理狀態,防患未然;因停課悶在家中,無處發洩體能,久而久之,產生不確定之恐懼、焦慮、易怒等情緒;雖然有人會安排適度發洩管道,也有人把吃苦當吃補來修練自己;但是許多人找不到努力目標,恐懼於未來世事難料,出現心因性疾病

最近雙和醫院三名護理師無端被確診病患砍傷,輿論譁然,指責聲浪不絕於耳,呼籲政府要嚴加重罰,不讓病患威脅醫療人員安危。然而,這只能說是治標手段,像這種病患,心中充滿許多負面情緒,稍有差池就會摧毀心中弱不禁風的城牆,產生什麼都沒在怕的「偽堅強」…與其殘喘餘生,倒不如同歸於盡來洩恨;倒楣的是,讓他看不順眼的人,就成為他施暴的對象。

身心靈被疫情禁錮,這座看不到曙光的牢籠,老實說,連成熟的大人都要崩潰,何況身心尚未成熟的孩子。他們心中無形的壓力,絕對不能忽視,常常在臉書上看到學生癱廢在家中,成天喊著:好無聊喔!我想上學,我想老師和同學;這並不是學校吸引力有多大,而是他們實在悶壞了,想逃出去透透氣。

其實,疫情期間,並非不能出家門,只要口罩戴好帶滿,隨身攜帶酒精,家長可帶孩子到空曠的山林原野,走走路、爬爬山、釋放負能量,讓自然山林來療癒孩子苦悶的心靈,提升自體免疫力,才有續航力跟頑強的病毒抗衡。













離島防疫 指揮中心應有搭機指引


2021-06-04 04:43  聯合報 /   傅延文/航空從業人員(台北市)
金門縣政府要求抵金旅客應持陰性證明或現場快篩,隨被中央以不合法撤銷該處分。記者蔡家蓁/攝影


日前金門縣政府要求抵金旅客應持陰性證明或現場快篩,隨被中央以不合法撤銷該處分。疫情嚴峻,若非強制要求旅客搭機前提證明,要如何找出無症狀感染者?防疫最主要問題,不就是找出無症狀感染者?寫健康聲明書時,很難確保旅客都清楚或願意誠實填寫。離島或航空公司單方面要求,依現行法令規範,將難拒絕未提供陰性證明之旅客搭乘。

航空公司民用航空運輸業管理規則,及國內線航空乘客運送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報請民航局備查後,「始」得限制搭乘之乘客類別。換言之,若欲限制未提供證明旅客搭乘國內航線時,應先報請民航局備查。不過,「備查僅是觀念通知,本條應屬訓示規定。限制人民搭乘特定交通工具,有些情況下會與憲法基本權衝突;且旅客未提證明,也不能據此推定有風險而拒絕載運。

國內線航班剩平常運能一成,且大部分為返鄉民眾,非短期停留。筆者認為,由指揮中心發布國內線搭機指引,就短期間內先為強制措施,前往離島之旅客報到時即應持三天內之陰性證明,非離島航班則減少機上可訂座位數,機上嚴守戴口罩要求及保持距離,待疫情稍緩後再修正為折衷方式,如未提供者,則於離島機場採檢;若未採檢者,則自主健康管理隔離一定期間,並避免與其他居民接觸。

雖然美、加、日、德等國的純國內航班未有如此全面管制,但以台灣當下情況,短期強制措施對乘客及機組人員的安全將更有保障,同時也能降低散播風險













幸好防疫待在家 才知道媽媽退化了


2021-06-04 04:35  聯合報 /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疫情嚴峻,宅在家時把握機會來認識家人,多溝通、多觀察,培養更親密的互動。路透


因為疫情緊張,學校停課、在家辦公加上民眾有自覺的減少出門機會,家人間關在屋內相處的時間變多,大家的情緒跟著互動狀況起伏,壓力在所難免,因此我在醫院看診時,總會多關心一下回診病人和家屬心情。

例如李先生和母親就是前幾日少數頂著壓力來醫院回診民眾,雖然我觀察李奶奶的狀況還不錯,退化程度並沒有明顯變化,但李先生還是搖頭對我說:「我媽媽退步得很嚴重。」

他的語氣很焦慮:「過去我都是匆忙把媽媽送到失智據點後,就趕去上班,工作結束後再去接回家,說起來每天相處時間不長。最近因為疫情,失智據點停課、公司也讓我在家辦公,我們母子在家這段期間,我才發現媽媽退化得很嚴重啊。」

我試著想釐清他口中說的嚴重程度:「媽媽認不出你是誰了嗎?還是不知道她當下是在家中嗎?或者會把不能吃的物品往口中塞呢?」

李先生睜大眼說:「失智症會讓人出現這些狀況嗎?」我點點頭:「重度一點的失智症的確是有可能的。」

李先生馬上拍撫心口:「我媽沒這樣,這麼說來算狀況還好呢。她頂多就是同一個問題問好幾次,例如吃飯了沒、等等要做什麼。以前她問個幾次後,我們就出門了,現在整天關在家、被迫長時間相處,我媽就整天重複問個不停,好煩啊。」

我笑著勸他:「這樣吧,反正這段期間你們注定要關在家裡長時間相處,要不要趁機把媽媽重複問的話和次數寫下來,也許會有意外的發現喔。」

我解釋:「人在退化的過程中,會忘記好多事情,但是家人和金錢通常是我們記得最久的;當然這因每個人心中在乎的程度不同而有差別,所以我們可以趁這段關在家的期間,好好認識家人喔。過去忙上班或忙上課,讓我們居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卻可能不清楚彼此的生活習性,所以趁機會來認識彼此吧。除了每天會重複問你的問題外,你還可以觀察,媽媽喜歡幾點醒來、醒來後是馬上起床,還是喜歡在床上躺一下?喜歡吃什麼?多久喝一次水、喜歡白開水,還是有味道的水?通常在哪個時間上大號?諸如此類生活偏好,都很重要。你知道越清楚,將來媽媽退化更嚴重時,你也能更輕鬆照顧,因為到時即使媽媽無法清楚告訴你時,你也都知道啦。」

那天李先生安心帶著媽媽回去了。看著母子倆的背影,我想疫情嚴峻,雖然讓社會人心動盪,但西諺有云「每朵烏雲都鑲有金邊」,所以我們宅在家祈禱疫情快過去時,也能保持正面的心態,讓我們把握機會來認識家人,多溝通、多觀察,培養更親密的互動。












畫中有話/市場防疫 各自表述


2021-06-04 04:08  聯合報 /   記者陳柏亨
記者陳柏亨/攝影


疫情嚴峻,指揮官陳時中說看不到趨緩跡象;加上,許多確診者都曾到過傳統市場,讓市場染疫風險增高。地方首長為拉高聲量,紛紛提出解方,有依身分證單雙號分流,台北市提「容留管制」和「提前收市」措施,新北市則要求落實人流管控實聯制等。

當破口出現後,防疫模範生光環盡失。如今連市場防疫,都無法達到全國一致作法,又怎能「同島一命」對抗病毒,政府人民都要加油啦。


洪蘭/千萬別被政客激怒 活著便是贏家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洪蘭/千萬別被政客激怒 活著便是贏家
◆  李清志 /中山北路行七擺
◆  葉銀華/人民有選擇國際認證疫苗的權利
◆  范疇/「校正回歸」? 防疫科學與雙語國策
◆  黃介正/拜登對中戰略的間接路線







洪蘭/千萬別被政客激怒 活著便是贏家


2021-06-04 04:36  聯合報 /   洪蘭(作者為中原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在沒有疫苗可打時,多多提升自己免疫力。歐新社


最近疫情嚴峻,偏又沒有疫苗可打,恐慌引起的焦慮使人脾氣暴躁,加上學校停課、公司停班,一家人一天廿四小時擠在小小的空間裡,累積的摩擦使人一不小心,就說出藏在心中不該說的話,難怪最近焦慮症大大增加。要對付這個現象,心理學上有二個方法一是防禦性的悲觀二是控制負面思想

防禦性的悲觀是鼓勵病人把最壞的情況想像出來,然後寫下可能的解決方法。人一旦知道了怎麼應付,焦慮就減輕了許多。

負面思想較難控制,因為它的臨界點很低,只要一點提示,馬上促發。過去醫生是勸病人不要這樣想,後來發現它一點用也沒有,越不要這樣想,越是會這樣想(這個實驗是叫學生「不要想白熊」,結果所有的學生都去想白熊了)。唯一的方式,是用你要的念頭去取代你不要的。所以在焦慮煩躁時,手邊要有一些能讓你啟動快樂感覺的回憶。

過去研究發現,人可以很仔細地提取過去的情境,也可以重溫一次那個情境的感受,因此只要一感到焦慮快要出現,就立刻去啟動那個快樂的感覺,阻止焦慮出來。所以人需要有個快樂銀行,平日儲存最喜歡的照片或歌曲到裡頭,並練習提取,使一想到,快樂的感覺就能立刻出來。

人不太可能整天快樂,所以只要正向的感覺,大於負面的情緒即可。一味追求快樂反而會使自己不快樂。情緒很抽象,不容易捉摸,心理學上有個測量情緒的方法:實驗者每天隨機打電話給參與實驗的大學生,問他們現在在做什麼,在零到六的情緒量表中(零—沒感覺,六—感覺強烈),你的數字是多少?再從快樂、緊張、憤怒、擔憂等情緒形容詞中,選一個出來描述你現在的感覺。這個方法可以算出情緒指數,如一天清醒十六小時,有四個小時是在不愉快狀態,那麼你的負面情緒指數便是廿五%。知道自己平日的情緒狀態後,便可以去改變它,即從情緒著手,改變心情,最後穩定成性情。

情緒是個很容易受到環境影響心理狀態,所以在疫情時,要盡量說好話,做好事,因為真正的快樂,來自使別人的快樂。

一個周六早晨,我在市場看到一個國中女生替她母親賣菜。那時正好有個人問:這菜怎麼賣?她臭著臉,回頭大聲吼她媽媽說:「媽!這個菜怎麼賣?你不標價錢,是要我怎麼替你賣?」我聽了很驚訝,這怎麼是跟媽媽講話的態度?正要出聲,旁邊有個太太跟我眨個眼,也大聲說:「你真乖,星期六沒跟同學去玩,來幫媽媽賣菜」,她聽了一驚,緊繃的臉馬上和緩下來,她那汗流浹背的母親也趁機討好地說:「是啊!這麼熱的天,幸好有女兒幫忙!」現場氣氛就輕鬆很多。後來有人再問價錢時,我注意到她的口氣好了許多。

在沒有疫苗可打時,唯一自保方式,便是提升自己免疫力。千萬不要被政客激怒,活著便是贏家,我們一定要活到疫苗到來,哪怕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