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6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防範通膨風險 不能掉以輕心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旁門左道拚觀光,越拚路越窄
◆  聯合報黑白集/陳英鈐學學劉義周
◆  經濟日報社論/防範通膨風險 不能掉以輕心






經濟日報社論/防範通膨風險 不能掉以輕心


2018-10-06 02:1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期包括國際油價等原物料價格上漲或波動幅度擴大,主要原因是貿易戰和地緣政治風險的升溫。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發布統計,今年前九月我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1.66%,雖低於我央行關注的2%水準,主計總處也認為目前物價仍屬溫和平穩,但從近期國內外的經濟情勢來看,原物料價格波動的風險有升高的趨勢,政府與企業都必須謹慎應對。
我國央行日前召開理監事會確定暫不升息,央行並預估今、明兩年我國CPI年增率分別是1.5%與1.28%。央行認為,CPI年增率在1%到1.5%之間屬於物價穩定,也沒有通貨緊縮的問題。但從國內外企業的角度來看,對原物料價格的預估恐怕就沒這麼樂觀;美中貿易戰尚未看到止戰跡象,加上伊朗地緣政治緊張,帶動油價等原物料價格劇烈波動,除了影響民生消費外,對石化、水泥與紡織等行業亦會造成影響。
日本央行日前公布的9月企業經濟調查顯示,大型製造業對景氣判斷的指數連續三季走跌,這是民國96年(2007年)美國次貸風暴後首見日本製造業對景氣下滑的擔憂,除了關注美國掀起貿易戰的影響,同時擔心油價等原物料價格走揚或波動,可能會對景氣帶來負面影響。貿易戰對原物料價格的影響正逐漸加大,以美中貿易戰中波及到的農產品採購為例,今年上半年黃豆期貨價格尚屬穩定,但下半年波動幅度加大,先是價格暴跌,然後又出現上下劇烈震盪的走勢,明顯是受到美中貿易戰波及。
日前我業者赴美採購黃豆,採購量比過往增加三成,外界從政治角度解讀,認為是我方在美中貿易戰中,選擇站在美國這一邊但若從產業的角度來看,也可視為業者在這一波原物料價格波動時,選擇一個適合切入的時間點增加採購量,希望降低未來原物料市場出現波動時的風險
油價與氣價的波動,是另一個影響我國民生物價與產業需求的變數。受到美國與伊朗關係緊張的影響,布侖特原油價格已經升破每桶85美元,有分析師預測年底前有可能漲到100美元。油價達到近年的新高,雖然市場認為這一波油價漲勢已到強弩之末,但以美國總統川普的多變個性,美國與伊朗關係不能一味樂觀。目前國人對油價上揚的感受或許還不深,其中一個原因是目前國內已啟動油價緩漲機制,降低了油價上揚的衝擊但政府與經濟部不可能長期吸收油價上揚的成本,最終仍要回歸市場機制
除了油價波動的影響,氣價波動對我國的影響可能更勝油價近年由於中國大陸推動天然氣供暖,以及亞洲各國增加使用天然氣,今年全球天然氣需求量預估將創新高,未來十年亞洲地區是天然氣需求的核心成長區國際天然氣價從民國104年(2015年)迄今漲多跌少,我國除了要與陸、日、韓等國爭奪氣源,也得面對天然氣價看漲的挑戰
天然氣價上揚除了影響產業與民生用氣成本,由於蔡政府推動能源轉型,我國正逐步提高天然氣發電比重,從目前約占三成,到民國114年(2025年)時我國的天然氣發電比重要提升至五成;由於發電占比大幅上升,天然氣價波動對電價的影響會愈來愈大。電價對我產業發展關係重大,對於國際油氣價格的波動,政府應建立更全面的監測與預警機制。
受到美中貿易戰的影響,主計總處預期我國明年經濟成長率為2.55%,低於今年的2.69%,近期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等多項數據均顯示,製造業對未來景氣看法轉趨保守。若明年我國經濟成長趨緩,而物價卻因原物料價格波動而走升,已有智庫警告我國可能面臨停滯性通貨膨脹風險。當前我國物價平穩,但政府與企業不能掉以輕心,特別是貿易戰與區域緊張情勢對原物料價格的影響,必須提前備妥應變方案。









聯合報黑白集/陳英鈐學學劉義周


2018-10-06 00:0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中選會主委陳英鈐。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陳英鈐中選會主委,那麼,劉義周是誰?不知道沒關係,劉義周是陳英鈐之前一任的中選會主委。有時候,你不知道名姓的人,反而更值得欽佩。
劉義周當了三年多主委,從未把自己鬧成政治大戲的主角,他只是默默地維持選務的獨立與中立。所以三年多下來,知道他名號的民眾不多,但也因此可知中選會的獨立。相形之下,陳英鈐上任不到一年,就不斷躍上媒體頭條,幾把中選會當成西廠在搞,真是天差地別。
陳英鈐被評為「史上最爭議」的主委中選會設有發言人,陳英鈐卻常越俎代庖搶戲,公開向在野黨嗆聲,甚至「預告」公投連署的審查結果順便帶風向。陳英鈐最近上節目受訪訴苦,自稱「我是豬頭」;又在國會指控在野黨公投案太多造假,當眾委屈哽咽。把自己當成「捍衛戰士」或「第一男主角」,真的是中選會主委的角色責任嗎?
公投連署書出現死亡者姓名,或以同一筆跡大量抄寫,其實不是新鮮事;這是連署門檻壓力下的必然產物,只要剔除即可。當年綠委段宜康擔心有心人士以假資料「偽連署」,可能造成整個公投案失效劉義周答覆他,一則因無從追查造假者,二則無從判斷動機,法院對造假均不起訴,因此亦不會發生少數造假就導致公投無法成案前人已確立了可行的制度,陳英鈐卻呼天搶地無事生非,揚言要告,這是在演哪一齣?
陳英鈐學學劉義周吧,別再鬧笑話了!







聯合報社論/旁門左道拚觀光,越拚路越窄


2018-10-06 00:0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大陸十一長假,到墾丁觀光的陸客銳減。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陸十一連假,卻傳出來台陸客銳減,景區訂房大衰退事實上,中國銀聯卡在台刷卡總額,兩年內嚴重腰斬蒸發五二八億元為搶救陸客不來的經濟衝擊,蔡政府近期多方出擊要增加海外觀光客來台人數,外交部試辦俄羅斯來台免簽,觀光局也要到巴拉圭推銷台灣旅遊,搶救觀光的動作不斷。問題在,去年突破百萬人次的南韓來台旅客今年卻連月下滑超過五%,歐洲更下滑超過八%,國內知名景點造訪人數則持續衰退,觀光產業叫苦連天,顯見政府把錯了脈、用錯了藥。
蔡總統上任後兩岸關係每下愈況,陸客來台人數連年下滑。為掩飾相關的效應,執政黨以大量補貼和擴大免簽等方式增加客源,維持了近兩年來台旅客人數不墜的表相。官員也常常炫耀來台觀光客破千萬旅次的數字,藉此迴避陸客驟減的衝擊,事實上,這只是飲鴆止渴之計
在官員大玩觀光客數字的遊戲背後,殘酷的現實是我國觀光外匯收入大幅縮水。在民國104年(二○一五年),我國有近四,六○○億元的觀光外匯收入,但萎縮到去年,僅剩三,七○○億元。新南向國家來台旅客雖然增加,但其消費力遠不如陸客,境外旅客每日消費額從三年前的二○七美元降為去年的一七九美元,其間蒸發的八百多億收入為國內觀光業者帶來莫大困境眼看銀聯卡在台刷卡和提款總額雙雙腰斬,銀行業者也直言蔡政府拚觀光的策略失效
觀光業者盼望政府拿出有效的振興觀光措施,但政府卻一味外行領導內行,不斷用政治力干預觀光,濫行開放國境,更胡亂發放補貼。在「新南向」口號掛帥下,我對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單向實施免簽,對方非但不提供相對待遇,甚至企圖調高我國國民的簽證費用。這種一廂情願的作法,哪有任何對等外交精神?
政府單方面對新南向國家示好,國人與旅遊業者皆感不滿,但官員卻毫不在乎,甚至編造「假新聞」矇騙國人。政務委員張景森說,對泰免簽,讓我觀光收入「多賺一百億元」。事實上,這是把機票等費用都灌水進去的數字,何況泰國觀光客平均在台消費每日僅一四三美元,明顯低於境外旅客的平均消費力
類似的不平等措施,最近也出現在開放俄羅斯來台免簽上事實上,俄羅斯對我觀光客簽證限制極多,費用又高,國人赴俄觀光一年逾萬人次,但俄羅斯觀光客來台不過千餘人。台灣用熱臉去貼人家冷屁股,既未增加國人赴俄洽公與旅遊的便利,對我觀光業的助益也是杯水車薪,更無實質外交意義尤其,缺乏詳細評估就隨便開放免簽,勢必帶來治安的負面影響
再看,觀光局將組團赴南美巴拉圭推銷台灣,也是一個無厘頭的政策。其效用,恐怕跟吳音寧要率北農董事參訪歐洲紅燈區一樣,純粹巧立名目南美洲向非我觀光客來源主力區域,扣除墨西哥,去年中南美來台觀光客還不到四千人,巴拉圭來台觀光人數甚至低到未納入觀光局統計。如今,觀光局竟要大動作花費上百萬經費前往招攬,不是拿公帑開玩笑?儘管巴拉圭是我國在南美洲僅存的邦交國,但把外交工作和觀光招攬如此混淆,蔡政府到底在忙什麼?
蔡英文說,陸客結構改變,業者策略也要改這種說詞,官威無限,就是不肯承認自己盲目與技窮的現實。蔡政府攔堵了觀光重要的大陸客源,卻拚命以補貼、免簽的手法向荒僻的地方去招攬,這種旁門左道的政策手法,只是在瞎忙,難有所獲。事實上,玩弄數字遊戲,掩蓋不了觀光衰退的真相;真要拚觀光,必須將資源放在具有潛力的地區,而不是亂槍打鳥。要拚觀光,重點在政府高層要睜開眼睛看看現實,打開耳朵聽聽業者的心聲,停止自欺欺人;其他花招,則純屬馬戲。

【重磅快評】黃煌雄辭職 加速促轉會「東廠化」?

◆  【重磅快評】黃煌雄辭職 加速促轉會「東廠化」?

◆  【即時短評】潘斯批中「重設」美中關係 未來何去何從
◆  【重磅快評】小心!台海軍演這盤大棋衝著島內選舉而來
◆  【即時短評】陳英鈐不只是豬頭 還是豬隊友
◆  【即時短評】在台灣燈會之外 屏東更需要便捷交通網
◆  【重磅快評】美國在台海軍演,挑戰中國?為美台助選?
◆  【即時短評】違建經法拍合法取得 縣府能強制拆除?
◆  【重磅快評】陰間大法師?是誰給西廠這個膽
◆  【重磅快評】選舉到了 高鐵又來了
◆  【重磅快評】習近平拿自力更生譜出貿易戰的主旋律
◆  【重磅快評】看看川普 日本真是台灣的好朋友嗎?
◆  【重磅快評】大潭藻礁命運繫於人話或鬼話?
◆  【即時短評】自嘲被霸凌 謝長廷「了不起 負責」
◆  【重磅快評】民進黨為何那麼懼怕打輸「韓戰」?
◆  【即時短評】鄭文燦氣勢盛 陳學聖突圍須用對策略








【重磅快評】黃煌雄辭職 加速促轉會「東廠化」?


2018-10-06 16:54 聯合報  記者李光儀╱即時報導
促轉會主委黃煌雄。聯合報系記者徐偉真/攝影



促轉會主委黃煌雄閃電請辭,為深陷張天欽「東廠風暴」的促轉會再度投下震撼彈諷刺的是,黃煌雄請辭的原因,是張天欽事件的影響但請辭後的促轉會,卻可能並不是朝向正常的軌跡運行,而是加速黃煌雄要避免的「東廠化」
從黃煌雄被提名為促轉會主委起,整個綠營就呈現一股詭譎的氣氛。不少旗幟鮮明的獨派人士,都持反對立場,甚至把黃煌雄過去曾在馬英九擔任總統時被提名監委都拿出來說嘴,暗指黃煌雄沒有堅守立場,只是為了求官。但一般輿論,則對黃煌雄長期相對溫和、就事論事的立場持肯定看法,認為這有助避免促轉會運作太過躁進。
在這樣的背景下,除了黃煌雄,其餘促轉會委員則多半屬於鷹派,這也讓促轉會還沒成立,就產生路線之爭的質疑。張天欽事件,更讓這個路線之爭被搬上檯面。在被揭露的會議內容裡,張天欽絲毫不掩飾對黃煌雄溫和路線的不滿。而是後黃煌雄也曾經公開表示,自己在促轉會,七月前看不到公文。
而張天欽敢於跳過黃煌雄私下召開會議,討論如何政治操作「除垢侯友宜」,這都顯示,黃煌雄似乎已被架空,促轉會內部的兩派,是「黃煌雄一派,其他人一派」。即便張天欽事件,仍未能改變基本格局。所以黃煌雄的請辭,仍代表是「東廠派」的勝利。因為未來在促轉會內,恐怕不再有像黃煌雄的溫和派,制約東廠派的力量。
從黨產會乃至於近來中選會的表現看來,這樣的推論並非無的放矢這兩個「獨立機關」,早已經成為針對性的政治組織,運作方式,就是透過私下放消息、結合綠營立委放話等政治操作手法來對付政敵。這樣的手法,和張天欽在「東廠會議」裡被揭露的並無二致,唯一不同的,是張天欽被揭發了而已。
因此,除非行政院長賴清德找到類似黃煌雄的人選,讓促轉會至少維持表面上的相對多元、溫和路線,否則促轉會恐怕只會更步上黨產會和中選會的後塵,成為更激進的政治打手問題是,民進黨願意放氣促轉會這個政治武器,且找得到這樣的人選嗎?

聯合筆記/誰是安倍接班人?

◆  台灣高教已敲警鐘 卻還耗在校長遴選…
◆  抓觀塘 放深澳…環境淪政治籌碼
◆  釋憲不理 大法官的新美德?
◆  聯合筆記/誰是安倍接班人?
◆  抓住生活百態 台味搖滾北移
◆  柯P的敬老政策 不如香港
◆  預立醫療決定反悔了...聽誰的?
◆  漫畫/昨是今非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誰是安倍接班人?


2018-10-06 00:14 聯合報  蔡佩芳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連任黨魁後,大幅改組內閣,但外界仍關心誰是安倍接班人。 (歐新社資料照片)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順利三連任自民黨魁,完成了新內閣與黨務人事的布局,將挑戰日本歷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但自他二度蟬聯黨魁起,外界已不斷地問,誰是安倍接班人自民黨內的石破茂、岸田文雄、小泉進次郎連立憲民主黨枝野幸男都發話,做為在野最大黨黨主席,自己就是安倍接班人
然而,這次人事調整中,有兩個過去鮮少被點名的人物,卻是未來值得關注對象,一是接任自民黨總務會長的加藤勝信、一是續任經濟財政再生擔當大臣的茂木敏充
安倍接班人為何長時間受到討論,最大的原因在於安倍所屬的細田派雖是黨內第一大派閥,卻缺乏可以承擔的新生代。自民黨似於民進黨,黨內有派,派閥主張都不盡相同。石破茂、岸田文雄、小泉進次郎或自詡是黨內反對派、改革派、安倍煞車器,安倍縱然不擔心提前跛腳,也要防著人去政息。
加藤被喻為「安倍懷刀(意指心腹)」,曾任官房副長官、厚生勞動大臣。安倍也是在小泉純一郎內閣期間擔任官房副長官嶄露頭角。加藤與茂木同為六十二歲,與六十一歲的岸田、石破同一世代,但加藤僅六屆眾議員,資歷不如十一屆的石破、九屆的茂木、岸田。安倍將加藤大力拔擢為黨四役(幹事長、政調會長、選對會長、總務會長),除了要加藤完成他的修憲大業,也賦予加藤與岸田、石破平起平坐資格,黨內將視之為首相候補之一。
茂木擔任過黨選對會長、政調會長等,表現無一不出色,永田町官僚曾稱之為最恐怖的政治家。此次改組續任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負責對美關稅貿易談判,更兼任新創設的全世代型社會保障改革擔當大臣,安倍將內政最大改革與外貿最大難關都交在茂木手中,接下來將是茂木表現的時代。
有趣的是,加藤與茂木同屬竹下派竹下派是自民黨內式微派系,卻也是黨魁選舉中唯一開放投票、沒有力挺安倍的派系。安倍拔掉支持石破的竹下派會長竹下亘的總務會長職務,又提拔竹下派中挺自己的眾議員,升貶之間也有壓抑石破,警惕竹下派之意。
這次布局中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接任小泉進次郎首席副幹事長之位的稻田朋美。右派的稻田與安倍理念相近,當初被破格拔擢防衛大臣,頗有安倍欽點接班,將挑戰日本首位女首相之意,不料任內爭議纏身黯然下台。稻田曾任黨政調會長,此舉等於降格錄用,仍是將稻田重新安置檯面上,代表稻田尚未出局。
安倍培養能貫徹安倍意志的人,有朝一日下台,不論誰是接班人,安倍都要保有影響力與發言分量。









釋憲不理 大法官的新美德?


2018-10-05 23:46 聯合報  陳淳文/台大公共事務所教授、中研院法律所合聘研究員
司法院秘書長呂太郎說明大法官不受理監察院聲請釋憲案。 記者王宏舜/攝影



過去行政法院曾被譏為「駁回法院」與「敗訴法院」,多數人民告政府的案件,總是被駁回。隨著法治意識與保障人權理念的提升,以及行政訴訟相關法制之修正調整,前述譏諷正逐步淡去中。不料,近年大法官竟勇於將前述惡名發揚光大。
法院可以程序理由駁回案件,也可進入實體審查後判人民敗訴。前者可稱為「真正不理」,法院根本不管爭議本身的是非對錯;後者姑且稱之為「部分不理」,法院至少還會檢視爭議內容,只是對於兩造主張與論述,未必全部予以理睬並回應而已。
一旦案件進入實體審查,「法官不語」意謂:「法官應在判決書中充分說理,在法庭外靜默無言。」要是在判決書中理由不備,說理不詳;或更甚者是法院根本不受理案件,對於爭議實體法院根本未置一詞,如此一來,已由「法官不語」進階為「法官不理」。面對法官不理,法院拒絕正義,人民除了自力救濟,走上革命之途外,難道還有其他出路嗎?
關閉司法審查之門,就是撤守法治底線,讓民主體制淪為多數暴力的禁臠。各類反對新政府改革措施的意見,最終都來到大法官門口。令人驚訝的是:現任大法官竟一改過去堅持守護憲法秩序與保障人民權利的可貴傳統,開始採取「法官不理」的態度。從國民黨所提之黨產條例聲請案,立法院少數黨連署之前瞻基礎建設條例案,地方政府及各地人民針對軍公教年改條例所提的釋憲案,再到監察院針對黨產條例所提的釋憲案,大法官全部不受理
不論所涉案件在憲法上的重要性,不論案件牽連人數有多廣,影響權利有多大,也不論提出聲請的是人民,是政黨,是地方政府,是立法院少數黨,還是監察院,大法官皆以極為牽強的理由,推翻前輩大法官所創立的受理慣例,無所顧忌地展現「法官不理」的倨傲態度
吾人不禁要問:大法官為何有如此重大轉變?是「不得連任」讓他們真的從此不再瞻前顧後;是「可以再任」點燃了他們重新關懷執政者的熱情;還是精湛的專業能力讓他們懂得避開憲政地雷?畢竟「不說不理」永遠比「勉強硬拗」容易得多了。
更重要的是,現行制度也誘使他們不理:躲在不受理決議之後,外人不知該決議是誰主筆?是誰投票支持?人民咎責無門,他們安然在位,無所畏懼。有關同婚的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不就是大法官屢屢不受理,歷時卅年的人權奮鬥史嗎?大法官在同婚案中宣稱:「本院懍於憲法職責,參照本院釋字第五八五號及第六○一號解釋意旨,應就人民基本權利保障及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等憲法基本價值之維護,及時作成有拘束力之司法判斷。爰本於權力相互尊重之原則,勉力決議受理。」一旦要挑戰執政黨所支持之法案時,大法官就忘了憲法職責,也就無法再勉力受理了嗎?
大法官的勇氣與美德不容易自然而生,需要制度配合在不受理案中,唯有要求透明公開,讓人民清楚知道是哪個小組承辦?是誰主筆?是誰投票支持?有何不同意見?大法官才不會把「法官不語」的美德進化為「法官不理








預立醫療決定反悔了...聽誰的?


2018-10-05 23:49 聯合報  王國治/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副教授(桃園市)
病人自主權利法將於明年上路,5類病人擁有善終的自主選擇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衛福部三日公告《病人自主權利法施行細則》,其中「臨床意願與預立醫療決定不一致時之書面變更作法」存在缺失,建議改進。
依施行細則第八條,意願人臨床書面意思表示,與健保卡預立醫療決定註記或醫療決定掃描電子檔不一致時,意願人撤回或變更前,醫療機構應依其書面意思表示為之。但意願人書面內容,係選擇不接受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者,於撤回或變更程序完成前,醫師仍應依原預立醫療決定註記或醫療決定掃描電子檔內容為之。
根據德國《病人自主法》規定,要依據病人當下所表達的意願決定作為最優先的考量,其次是寫在預立醫囑裡的想法,再次是根據病人過去口頭或書面表達過的思想、倫理或宗教的信念以及其他相關價值觀所推定的意願,再來則是他的家人或信賴的朋友所表達的意見。最後,若以上均不可得,則應按照醫生的專業判斷,做最有利於病人的醫療決定。
換言之,當意願人當下表達願意接受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而與先前預立醫療決定註記不一致時,醫療機構應基於保護病人生命的義務,回歸到《醫療法》第七十三條及《病人自主權利法》第七條的急救義務,不須等到預立醫療決定變更程序完成,應即刻給予維生醫療及人工營養餵養,以免造成病人在這段時間內喪生。
我們可以利用現代科技之錄音、錄影及見證人之舉證方式,來補強變更書面之冗長程序與兼顧意願人當下的決定。《民法》即有口授遺囑之錄音彈性規定,為何施行細則還拘泥於書面變更之僵化規定,根本就是違反病人自主變更之權利
建議修正施行細則第八條第一項規定:意願人臨床書面或口頭意思表示,選擇接受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而與健保卡預立醫療決定註記或預立醫療決定掃描電子檔不一致時,意願人撤回或變更前,醫療機構應即予以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
第二項規定:意願人選擇不接受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而與預立醫療決定註記或醫療決定掃描電子檔不一致時,於撤回或變更程序完成前,醫師仍應依原預立醫療決定註記或醫療決定掃描電子檔內容為之。醫療機構應於撤回或變更程序生效後,始得終止、撤除或不施行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
第三項規定:醫療機構或病人家屬應就口頭意思表示事實負舉證責任。
總之,施行細則必須審慎評估,以落實病人自主、家屬意見及醫療單位共融決策,才能促進醫病關係和諧








抓觀塘 放深澳…環境淪政治籌碼


2018-10-06 00:14 聯合報  陳憲政/律師(台北市)
賴揆昨在立院總質詢時表示,如果觀塘天然氣第三接收站能通過環評、順利興建,也能滿足用電需求,政府可重新評估停建深澳電廠計畫。 記者黃純益/攝影



行政院賴清德五日在立院備詢時宣布,若觀塘接收站環評通過如期興建,經濟部將重新盤點檢討新的能源計畫,如果可以滿足電力供應需求,行政院也允請經濟部評估深澳電廠停止興建的可行性等語。
此話一出,一解賴院長為何在八月下旬之後,先是在工商時報專訪時表示「秉持『縮小開發面積,迴避藻礁』兩大策略,力拚九月底環評過關」,然後在第三三七次環評會議(九月十二日)流會後,環保署又違反會議時程慣例,急著在九月廿六日、十月三日、八日連續密集召開環評審查會議,甚至九月廿六日、十月三日都罕見地由署長李應元親自主持(李上任兩年來僅主持兩次環評大會)。
據蘋果日報報導指出:「因為上次(指第三三七次)環評大會審查觀塘案,五名學者環委退席抗議,造成人數不足流會,讓會前透過媒體說觀塘案一定要環評過關的行政院長賴清德慘遭打臉,李應元為此事被賴清德『訓示』,賴並要求後續會議要由李應元自己親自主持。」
所有的疑問、不合理的安排,說穿了都是政治考量。執政黨因新北市長選情受深澳電廠開發案所累,相較下桃園市長選情較樂觀,因而做出「抓觀塘、放深澳」的宣示;但深澳電廠開發案並沒有完全放棄,賴院長的說法,是在「如果可以滿足」電力供應需求的假設性前提下,先技術性宣稱深澳電廠「可能」停止興建。
但如從中油提出最新迴避替代方案來看,其中有兩座儲槽(共四座)是規劃要興建在港堤上,而中油也承認這部分依法必須重做環評。弔詭的是,中油不願選擇台北港、林口港異地興建的理由,最主要就是在時程上需要重做環評,會來不及。難道興建在工業港上的兩座儲槽,它的環評程序就沒有時程問題嗎?何況如果填海、施工過程中發現一級保育類動物,工程就必須暫停,甚而要變更原設計,這些時間成本,行政院真的都算進去嗎?
由此看來,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是否可滿足行政院電力供應的期待,還有很大變數,到最後可能變成藻礁破壞了,結果深澳發電廠還是要蓋,造成環境「雙輸」局面。
自然環境不應是政治籌碼,更不是選舉的工具,行政院長不斷宣示、下指導棋,已經背離環境影響評估「專業」審查判斷的精神。「抓觀塘、放深澳」完全是選舉話術,這樣的伎倆,我們完全無法接受。







台灣高教已敲警鐘 卻還耗在校長遴選…


2018-10-06 00:14 聯合報  王伯元/全球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台北市)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公布2019年全球最佳大學排名,台灣大學排名第170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公布了民國108年(二○一九年)全球最佳大學排名,前十名還是以美英兩國為主,不過亞洲的大學已有後來居上之姿,特別是日本大學的進榜數目首次超越英國。而中國大陸的表現也很傑出,不但由北京清華大學擠下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名第廿二,位居亞洲之首。同時中國大陸也成為繼美國、日本和英國之後進榜數第四大國。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台灣的最高學府台灣大學排名第一七○,比起前次的一九八名,雖有進步,但對比鄰近的國家,這個成績並不讓人滿意,而其他大學更不用說了。排名落後並不只是個別大學的問題,更是整個台灣高等教育制度的缺失,才造成現在的窘境。
台灣高等教育從教改廣設大學開始,就逐漸朝著平庸化方向沉淪。對比過去聯招時代只有幾十所大學,現在一五○餘所大學林立,大學生滿街走,素質卻不見提升。除質量失衡,這麼多大學共同分食有限教育資源,也使得國家投資在每位教授及學生的金額上,難與其他亞洲國家相比。大學教授普遍薪資低落,研究經費不足,很多人因而良禽擇木而棲,轉往其他國家發展。優秀的學生考慮到未來發展,也寧願離鄉背井,到外地就讀。長此以往,台灣的頂級大學將日漸崩解,被排除在亞洲一流大學圈之外。
雖說大學排名只是一個表象,但卻是敲響台灣高等教育的警鐘,也代表未來我們整體人才競爭力將遠落後於其他國家,不能不慎。台灣高等教育亂象叢生,除了大學過多、少子衝擊、經費不足、人才流失、資源分配等等,需要全面性、前瞻性的規劃來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我們的高等教育應該回歸培育國家菁英人才的初衷,也就是應要能打造出配合國家未來發展方向的人才。同時我們的制度法規也應適時的更新、調整及鬆綁,讓台灣的高等教育能夠更自由化、國際化,以吸引國外的人才來台灣交流。
教育為百年大計,過去偏差的部分,今日已嘗到苦果。如不盡去沉痾,台灣未來將會更加辛苦。盼望教育主管當局能把眼光放在大事上,以台灣整體發展考量,而不是將心力內耗在校長遴選這些小事上。身為台大校友,看到單純的校長遴選,演變成政治口水之爭,不但耽誤學務,也貽笑國際,成為笑話一樁,實在感到心痛。衷心希望台大校長事件能盡快平息,學校可以在新校長領導下全心全力在學術上衝刺,重塑椰林威望。更希望台灣高等教育能翻轉頹勢,氣象一新,重新在世界舞台上爭取一席之地。

施振榮/財團法人法 衝擊財團法人業務推展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施振榮/財團法人法 衝擊財團法人業務推展
◆  馬凱/兩岸賽局 誰能勝出?
◆  盛治仁/別把子女成就 當自己的桂冠
◆  劉維公/一座生病的城市
◆  沈呂巡/從諮議引起「滋議」說起
◆  范疇/台獨與台灣中性化(Neutralization)







施振榮/財團法人法 衝擊財團法人業務推展


2018-10-05 23:44 聯合報  施振榮(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立法院臨時會六月底三讀通過「財團法人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六月廿七日,立法院三讀通過「財團法人法」草案,具有完整規範管理財團法人的法律終於完成立法,對不論是由政府或民間成立的財團法人也有更清楚的規範可供遵循,不僅有助財團法人後續推展其公益業務,也有助防制洗錢,值得肯定。
新法也對財團法人的資產管理如何有效利用做出具體規範,以我過去卅多年來擔任十多家政府及民間財團法人董事或董事長,並參與財團法人實際運作的經驗來看,有的財團法人在剛成立時就有一大基金,再靠基金的孳息來運作;有的則是由企業或個人在捐助達設立基金的門檻後,當有業務需求時再捐款撥補。
如果財團法人的捐助單位會在業務推展有需要時就捐款,就較無理財的需求;但是如果財團法人本身肩負許多任務要推展,又僅靠成立初期捐助的基金孳息來支應運作經費,相對就要仰賴基金的理財。
以由政府成立的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我於民國100年至105年(二○一一至一六年)擔任董事長)為例,國藝會成立時的設立基金為廿億元,之後財產總額再增加至六十億元。基金會的財產運作基於「安全可靠」的原則,早期主要都是以銀行定存為主。
但早年在國藝會剛成立時,銀行的定存利率還有六至七%,每年基金的孳息尚可支應補助藝文界的需求。如今銀行的定存利率來到一%左右,國藝會原本要補助藝文界的業務,靠孳息來支應已遠遠不足,因此對基金的理財需求就浮現出來。
為有效運用資金,雖然財團法人法第十九條限制財團法人僅能在財產總額百分之五的範圍內購買股票,但我建議在主管機關同意下,可放寬財團法人投資股票的比例。
以國藝會為例,在新法通過實施前,除國藝會廿億元的設立基金只能投資在銀行定存外,爭取到主管機關文化部同意就國藝會六十億元的財產總額中,可提高投資股票的比率到五十%(約卅億元),另卅億元則放置定存(廿億元設立基金)及投資其他固定收益的基金(約十億元)。透過有效理財來支應推展業務的需求
我在國藝會擔任董事長的期間,國藝會投資的股票具備下列三個條件:一、規模大且形象好;二、長期持續獲利;三、穩定且相對高的殖利率,買了之後就長期持有,每年領取的股息,遠遠高於定存的利息,如此才能補足國藝會每年補助藝文界的需求。
因此,為了讓財團法人有足夠的資源來推展業務,建議可在主管機關同意下,在扣除成立財團法人最低的設立基金後,放寬讓財團法人其餘財產可投資股票的比率提升到五十%,但限制只能購買上市櫃公司股票
此外,也建議新法實施後不要追溯,讓財團法人在新法實施前已投資在股票的部分,就視同擁有不動產,不受新法五%的限制。
記得我剛擔任國藝會董事長時,第一次的董事會中就有董事希望我找企業來捐助基金,當時我就認為不可行,因為企業基於資源有效利用的思維,如果把錢捐到基金中,每年只能動用孳息,並不能活用資金。為此我特別在國藝會成立許多專案,再邀請企業參與贊助,每年捐款,如此資金不僅可活用,也可隨時檢視專案的執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