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

經濟/諾貝爾大師哈特 解惑不完全契約

.聯合報社論..拒絕兩岸一家親,卻萬里重洋去尋親?
.聯合報黑白集.女武神配紅火椅
.經濟日報社論.諾貝爾大師哈特 解惑不完全契約









經濟/諾貝爾大師哈特 解惑不完全契約


2017-10-16 00:1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6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哈特,15日上午搭機抵達桃園機場,將在經濟日報等單位16日舉行的「2017大師論壇」中發表演講。記者陳嘉寧/攝影



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特(Oliver Hart)今天應本報邀請在台北參加「2017大師論壇」,他將以「不完全契約與企業應用」發表專題演講,並將參與座談。
本報從2007年開始舉辦諾貝爾大師論壇,十年來,共邀請14位大師來台。哈特與荷姆斯壯兩位教授因為在契約理論研究有重大貢獻,共同獲頒2016諾貝爾經濟學獎。今天他將深入淺出地介紹他的研究,並評斷川普稅改與當前全球經濟。
契約是現代社會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哈特所研究的契約理論,在實務上與人類文明同樣古老,在學術上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便已研究過,那他還能有什麼新發現?
經濟學家研究契約的目的,是要溫故知新。溫故,是想瞭解那麼多種契約的背後,存在哪些共同的智慧;知新,是在面臨新的情境時,能設計出更好的契約。我們訂定契約的目的之一,是約束雙方或多方在未來的行為,無論是僱用契約、借貸契約,還是保險契約都有這個目的。
哈特主張,由於未來的變數太多了,契約的內容一定無法完整,「不完全契約」便成為哈特理論的招牌。可是,契約不完整自古已有,人類也早有多種辦法來因應,包括打官司或仲裁、重新談判、或靠雙方善意。哈特的貢獻,在於分析這些辦法會有什麼影響,以及提醒我們,在訂約時,不僅要考慮契約內的條文,還要預先規劃未來解決紛爭的方法。
當契約出現漏洞,雙方通常會重新談判,而談判力量的多寡,將影響到雙方利益的重分配。哈特探討談判力量的源頭,建立以財產權為核心的分析方式。以公司內的「權力」為例,他認為,擁有財產的人,在談判破裂時,可以行使剩餘控制權(例如把財產帶走),因而有較高的談判力量,進而影響最後的分配。
哈特再將財產權的概念,延伸到兩家公司的合作,討論雙方應如何事先規劃合作成果的歸屬(財產權),才能對大家有利。此外,他也由財產權的移轉,分析公司財務結構的股債問題:付不出股利給股東,公司仍可正常營運;付不出利息給銀行,公司馬上面臨倒閉的危機,財產權將移轉給銀行。他認為這樣的設計,是很有智慧的。
光解釋已存在的事實還不夠,因為那只證明先人的遠見;能提出新的應用,才更有價值。創投投資者與創業者之間,面臨一連串的不完全契約,哈特的理論可以分析:當不順利時,投資人何時該介入經營?何時該換經營團隊?何時清算?順利時,董事會成員是誰?哈特建議的辦法,是將分配盈餘的權利與控制的權力分開:在績效差時,投資人得到比較多的現金與控制權;在績效好時,創業者的現金與控制權大幅增加。
另一個應用,是分析公營事業是否該民營化,以及政府哪些工作適合外包。公營事業被人垢病的理由不少,但轉成民營是否就能改善?用財產權分析的方法,我們應先站在經營者的角度來考慮。
如果公營事業有成本和品質的考量,公營時,財產是公家的,員工的努力,不容易直接連結到個人的報酬;因此,成本不會太低,品質也不會太差。轉為民營後,雖然員工會比較重視績效,但如果降低成本帶來的報酬比較高,可能民營化後的品質將會下降。美國將一些學校、醫院與監獄改為民營後,品質都大幅下降,正印證了哈特的看法。
除了學術上的貢獻,哈特也相當入世,常與朋友一起發表政論,批評政策也提出修改意見。但即使像他這樣的大牌學者,意見仍很難受到政府重視,因此他們自嘲的將政論文章集結成冊,中文標題可翻譯為「狗吠火車集」。雖然如此,這些政論仍相當有價值,尤其台灣政府對於何時應該介入市場,一直沒有中心思想,學術界與政府之間也沒有太多互動。我們期待台灣的學者,願意做類似的傻事,將專業知識轉為政策建議。

聯合/女武神配紅火椅


2017-10-16 00:1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最後一場「女武神」演出休息時間,歌劇院安排觀眾在大廳角落坐紅椅用餐。記者陳秋雲/攝影 陳秋雲


台中歌劇院邀請國際知名劇團演出華格納歌劇《女武神》,卻在大廳擺設上百張紅色塑膠椅供觀眾中場進食,把大廳變成飯廳。文化界人士批評,廉價塑膠椅出現在國家級歌劇院,整個像「辦桌文化」,很醜。
也難怪藝文界人士感到「吐血」,有雅興去觀賞《女武神》連演五小時的觀眾,怎能忍受劇院大廳變成庸俗的夜市?就算中場休息需要吃喝,也應力求簡約合禮,那畢竟不是歌劇院的功能。何況,觀眾剛從表演廳出來伸伸腿,有必要再坐下嗎?
當然,也有人說,聽古典音樂本來就沒必要那麼拘謹,提供「紅火椅」讓觀眾休息吃喝,正好體現「台客文化」的廣納包容,把西方歌劇和台式辦桌文化融為一體。這種說法,是典型的鬼打牆;就像以為把亂七八糟的東西配在一起就叫「混搭」,一樣莫名其妙。
此事發生在台中歌劇院,其實見怪不怪。名建築師打造的台中歌劇院,年初還曾借給直銷商舉辦新品發表會,理由是可增加額外收入。聽起來冠冕堂皇,但這就代表台灣文化的變通或兼容並蓄嗎?恐怕不然。
就像台灣的語言政策,賴揆日前宣布,要研議將英語定為「第二官方語言」,引起一番熱議。事實上,數月前蔡英文總統剛宣布「客語」要列為國中小必修,立法院則通過將原住民語列為「國家語言」。下一代什麼都得學,又要本土化,又要國際化,結果就像「女武神」配「紅火椅」,變成四不像。

聯合/拒絕兩岸一家親,卻萬里重洋去尋親?


2017-10-16 00:1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右)上午出席「2017亞太智庫領袖峰會」開幕式致詞,並和與國策研究院院長田弘茂(左)向來賓致意,在總統府宣布總統將在月底出訪友邦之際,備受矚目。記者曾吉松/攝影


柯文哲呼應習近平的「兩岸一家親」,成功舉辦世大運,卻慘遭綠營扣大紅帽圍毆。值得玩味的是,柯文哲仍驚魂未定,蔡英文已宣布月底出訪南太平洋友邦,定名為「尋親之旅」。蔡英文此舉,不啻是在中共十九大前明示:拒絕兩岸一家親,而寧願萬里重洋遠渡南太平洋島國尋親。
從蔣經國開放大陸探親開始,兩岸交流三十年,蔡總統特別在國慶演說中呼籲,「珍惜三十年來得來不易的成果及累積的善意,在既有基礎上,尋求兩岸關係的突破」。但弔詭的是,近一年來,蔡政府的兩岸政策一直保持「冷和」式的懸宕,而台灣的國際角色與定位則在區域秩序變動中持續飄移,看不出自主的基調。

一年半來,兩岸關係持續僵滯,看不到撥雲見日的契機。蔡英文在就職周年前夕拋出「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的三新主張,九月則進一步在民進黨全代會強調將啟動新論述的討論,她在國慶演說又重彈此調。然而,外界雖看到新情勢,卻看不到新論述,更找不到新模式;蔡英文對自己提出的問卷,答案仍是一片空白。
這種「現在空白,尋求未來解答」的決策模式,除反映了蔡英文一向「邊做邊看」的曖昧風格,也表達了視中共十九大權力布局與對台政策而定的心態。黨政高層則稱,蔡總統除了保持善意基調,在十九大對台政策明朗化之前,不宜有突破性的宣示;要等到十月下旬十九大開完,她才會在「兩岸交流卅周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上作出回應。
這種作法,如果不是國家戰略目標模糊,則根本錯把戰術策略當戰略目標。因此,蔡英文原本強調「維持現狀」,但現狀不斷遷移、崩塌,今年國慶乾脆不提了。原本堪為蔡政府維持現狀「定海神針」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與兩岸關係條例,這次國慶也移開了。反而,兩岸政策瀰漫著「等待十九大」的被動觀望氣氛;面對外界的期待,只能若有似無地回應。
相對於兩岸政策的不著邊際,蔡英文則積極試圖為台灣重塑國際新角色與區域新定位;「新南向政策」則是她重新定位台灣在亞洲發展的戰略工具,也是她「親美日遠中」的戰略延伸。尤其,在美日韓仰賴中共協助穩定東北亞朝核情勢之際,台灣掉頭轉向東南亞尋找新出路,更毋寧是蔡英文的不二選擇。
觀察其「新南向政策綱領」,幾乎是挾舉國之力,從總統府、國安會、行政院,到各部會、各領域全面動員,全力推動。暫且不論政府一窩蜂南向導致的預算浮編、執行偏低與浪費消化等弊端,這項政策最大的挑戰仍然在:蔡英文如何讓新南向與中共的一帶一路「相輔相成」,而不招致政經排擠、或甚至引發兩岸新角力?而民進黨對中國大陸與東南亞的民主價值分享與公民社會連結,向來不掩飾其先進指導的高姿態,最近還連累了柬埔寨台商,未來又如何不引發相關國家的政治疑慮?
同樣的,這次蔡英文出訪南太平洋友邦,原是正當的元首外交;但面對中共十九大與川習會,在多次強調「盡了最大的善意」,且「有考慮到時機敏感」的情況下,仍將此行定位為「尋親之旅」,要去探訪南島語族大家庭。正值兩岸探親卅年,蔡英文一方面冷眼敵視「兩岸一家親」,一方面掉頭遠渡重洋萬里「尋親」,這對高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習近平來說,將給出怎樣的政治信號?
擴大台灣的區域連結,強化我國的國際角色與定位,都是正確的作法。但如果是作為「親美日遠中」下的戰略轉移,那麼蔡英文將無法避免兩岸政策難以落子的尷尬,而台灣的角色與定位也在區域秩序的變動中繼續飄移。其實,新情勢已經明確,新模式也不難捉摸,只是蔡英文猶豫瞻顧或另有圖謀,令台灣的優勢與機會無法把握。

【重磅快評】陳時中的幽默 讓低薪年輕夫婦笑不出來

.【重磅快評】陳時中的幽默 讓低薪年輕夫婦笑不出來
.【重磅快評】看4年前的柯文哲 吳敦義沒時間再蹉跎!
.【重磅快評】地方開第一槍 雲林社區拒絕太陽能板包圍

.【即時短評】國民黨地方主委直選 2018提名布局前哨戰
.【重磅快評】語言政策的邯鄲學步化
.【即時短評】全民不再「菜英文」 國力一定強?
.【即時短評】嘉市「剪髮」節能無厘頭 噱頭大於實效
.【重磅快評】川普是不是瘋了
.【重磅快評】搶攻國語日報 教育部戰力不輸黨產會
.【重磅快評】蔡英文內外交迫 應回歸中華民國
.【即時短評】農業補貼 是一帖裹著糖衣的毒藥
.【即時短評】為何15年前金城武的台灣觀光廣告好看
.【重磅快評】外交管兩岸 賴揆真心話成了小英的夢魘?








【重磅快評】陳時中的幽默 讓低薪年輕夫婦笑不出來


2017-10-16 16:55  聯合報  主筆室

衛福部長陳時中赴立院就少子化對策進行專案報告。 記者黃義書/攝影


衛福部陳時中愛說笑,他的幽默卻讓年輕夫婦笑不出來!  
陳時中今天在立院報告「少子女化對策辦公室運作現況及政策目標達成進度」專案報告,立委們對花2億購置「育兒百寶箱」很有意見;陳時中為替預算護航,竟說育兒百寶箱除提供相關育兒資訊外,這也是政府分享喜悅,或許有人看到百寶箱,一開心就想懷孕生子。
陳時中還說,衛福部的預算已經編列通過,就必須執行;看來,湊巧明年可望得子得女的民眾們,恐得強迫接受讓政府來分享這份喜悅,並收下這份952元的禮物。
陳時中發想及談話極富創意,竟能想出這種贈送育兒百寶箱的催生奇招,花2億如果能讓年輕人開心想懷孕生小孩,這倒是不錯的投資,換算一下,如果都奏效,也許明後年我們可以增加21萬個小寶寶,全台「生」意盎然,屆時,陳時中走路想沒風也難。
但是,算盤卻不是這樣打,生兒容易養兒難,現實生活中,真有年輕夫妻會為了政府送了一些尿布、育兒手冊就決定生孩子?年輕人不敢生小孩,絕不是缺少媽媽手冊、寶寶手冊,而是花不起龐大托育的費用,陳時中慷慨花2億買百寶箱大方送,但在公共托育家園上卻只願意花1億,衛福部編列預算的邏輯真的要好好向國人說明一番。
更甚者,路人皆知,不會有人為了拿一個育兒百寶箱,就會衝動想懷孕生小孩,衛福部明知這根本就是錯誤的政策,卻甘冒外界的批評要堅持推動,理由是「預算已經編列通過,就必須執行」。
其實,一億元、二億元在政府的預算中並不是大數字,如果不是立委拿出來質詢,這二 、三億元就默默被花掉了,也沒人知道,但是,廣大低薪、高工時、高壓力的年輕夫婦如果知道辛苦納稅錢是這樣被高官們揮霍掉,還能開心的起來嗎?
少子化已是國安危機,但政府卻讓一批不知人間疾苦、 不食人間煙火的高官恣意作為,迴避問題癥結,只想修飾漂亮門面,今年四月少子化辦公室成立後,半年倏忽而過,卻只有開過一次會,陳時中半年前喊出生育率要從1.1提升到1.6,再提升到2.1,但端出的牛肉竟是育兒百寶箱,令人錯愕。
說真的,陳時中應該向「表姊」林美珠多學習, 勞動部基於人道照顧無依的移工子女,每月每人就編列1萬7,500元,而且6月1日就上路了;也許,衛福部長應該換林美珠來當,至少會讓人開心一些。

【重磅快評】看4年前的柯文哲 吳敦義沒時間再蹉跎!


2017-10-16 10:38 聯合報  主筆室

團結全黨只是吳敦義的最低標。記者林俊良/攝影



歷經2016大選慘敗、幾近分家的黨主席選舉、請客換票依舊的中央委員及中常委選舉,到昨天堪稱「同溫層擾動」的地方黨部主委選舉,國民黨歷時十個月總算完成核心權力結構重整。對黨主席吳敦義及眾核心來說,從即刻起,已沒有任何理由推拖卸責,時間更已不容再蹉跎。
國民黨總統立委大選慘敗後迄今已歷近兩年,但綜觀整個黨生聚教訓、誓言再起的過程,可以說既難脫傳統保守、更且自亂步伐,毫無團結對外的新興氣象。
這期間,黨主席選舉的各自盤算,乃至見骨見血的殺伐,雖不致走到分裂的難堪之境,但高層貌合神離幾已無轉寰餘地;緊接而至的中央委員、中常委選舉,請客、贈禮、換票等早為人詬病招數依舊「吃國民黨夠夠」,就連原受各方期待的黨主席吳敦義也難以約束,其結果就是老面孔依舊盤據大半江山。如此換血步調,又怎能符合人民期待?
甚且就連此次地方黨部選舉,具指標意義的台北市黨部主委之爭,即使多前後任黨政高層及民意代表造勢,結果投票率竟然只有19%,根本就是「同溫層自嗨」,又何嘗不是連基本盤選民也已對國民黨老邁不耐的警訊。也難怪就連勝文都質疑,「國民黨以後內外任何選舉,難道都要靠天吃飯?」
逝者已矣!對過往再多檢討抱怨,絕對沒有起而行面對未來挑戰更重要。眼前國民黨最重要的一關,當然就是2018縣市長及縣市議員選舉,甚至已有人悲觀預期,國民黨屆時若無法止血,就真的變泡沫了。
面對2018,對黨主席吳敦義來說,要務就是儘快找出「六都領頭羊」,這又牽涉兩層意義:一是縣市長、縣市議員要選好,帶頭的縣市長、尤其六都侯選人都必須具有相當的人氣與光環,不容像2014般於若干縣市早存「無望」之心;二是最具指標意義的台北市,必得推出足以成為所有縣市長侯選人標竿之人。
但看已搞到全黨筋疲力盡、甚至結下大怨的黨內相爭,吳敦義只怕光是撫平廝殺傷痕都已疲於奔命;然則,團結全黨還只是吳敦義的最低標,他更要做到聯合友黨、甚至無黨人士,才有翻轉可能。
吳敦義幾近「不可能的任務」,又何嘗不是國民黨各地方黨部新主委將來的工作重心?簡單來說就是,國民黨眾權力核心,不可能再如過往呼風喚雨、坐在冷氣房內「資源分配」,如何一步一腳印探求民瘼、栽培新血、讓老將願為黨無私奉獻帶領新人,才是要務。
見諸歷史,2013年此時,當時民調及知名度還落後諸多藍綠人士的柯文哲,雖尚未宣布參選,卻早已展開綿密布局,並於十月時宣布第一波市政顧問名單與五大參選願景,更祭出「選舉經費掛零」奇招,終造成柯P旋風迄今。
反觀國民黨,像謝立功等極少數願長期蹲點及承擔的形象派,猶難以跳脫地方勢力漩渦糾纏,要遍地覓出創造旋風的領頭羊,真是難上加難。
寄語吳主席乃至黃呂錦茹、謝龍介等新主委,要讓國民黨絕地逢生,必得從自己、從即刻開始拋下過往黨高層「調和鼎鼐」的高傲,練就「求爺告奶」的柔軟謙卑身段開始,非如此,又何以能讓藍營順利在各地找出領頭羊?
看看柯P、想想自己,時間,真已不容再蹉跎了!

【重磅快評】地方開第一槍 雲林社區拒絕太陽能板包圍


2017-10-16 09:19 聯合報  主筆室

雲林縣四湖鄉溪仔崙村村民抗議種電區距離社區太近,大聲說「不」。 記者蔡維斌/攝影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早年兒歌帶來美麗家園的憧景,現況早就變了調,不但小河黑了,山坡禿了,更糟糕是蔡政府強推非核家園政策,主打的綠能計畫讓家園被太陽能板包圍。雲林四湖溪仔崙社區民眾受不了了,首次對縣府、光電業者強力種電大聲說「不」。
推綠能、再生能源是好事,出發點是愛地球、減少碳排放,守護環境的先進國家大力推動形成潮流。台灣即時搭上綠能列車,因低電價長時間都只動嘴不動手,至今進展有限;去年蔡政府上台後因非核家園強推綠電,很遺憾,手段是利誘,很快就變了調,違背愛地球初衷。
不管蔡英文懂不懂綠電,815大停電後開記者會特別強調綠電「分散式能源」的說法正確。開發綠電以自用為主,避免長距離輸電的流失,增加電力效率,減少系統負荷,避免停電、限電發生。眼前的例子是2012南韓首爾「省下一座核電廠」運動,鼓勵家家戶戶屋頂、外牆都裝太陽能板發電自用,沒錢裝的家戶政府低利貸款幫忙裝,2年多果真省下一個核電機組。
台灣推動綠能走偏了,因為政府以厚利引誘。光電業者看到台電收購太陽光電每度至少4.85元,因而想方設法大肆租地,扣掉硬體投資、代輸費,還有很不錯的賺頭。農民不必辛苦下田,不必擔心穀價波動及颱風洪水,租地就能有不錯的收入。
分散式綠電鼓勵自用,用剩了才賣給台電;現況是台電買電分成買用剩的電力「餘額」,及「全額」躉購兩種,現況幾乎綠電業者都選擇「全額」賣給台電;4.85元全部賣給台電,再用2元多的市電,這是必然的算盤。
地方政府為什麼那麼熱衷推動綠電?陽光電城、風光計畫、綠電首都、養水種電…,口號多得目不暇給,地方縣市長真的全心擁護蔡英文非核家園?恐怕不全然是,發電業者賣電收入的近25﹪「回饋」縣府的實惠更是重點;因而對民眾、環團的異聲,多選擇支持業者,仍強力推動綠電計畫。

聯合筆記/青蛙不會變王子

.課審…喟嘆聲中 經典遠逝
.政府死腦筋 歐巴馬來台只能住教師會館
.走錯路的「最有利標」修法
.碩果僅存的珍貴藻礁 中油別糟蹋
.勿重蹈覆轍 高麗菜別搶種
.晨運前吃蕉 補體力好消化
.玫瑰不叫玫瑰 依然芬芳
.聯合筆記/青蛙不會變王子

udn 論壇電子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18826/web/







聯合筆記/青蛙不會變王子


2017-10-16 01:30 聯合報  陳言喬


蔡英文總統在雙十國慶日講話時,特別向三位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及馬英九致謝。她隻字未提另兩位前總統蔣中正蔣經國,蔡可能認為兩位蔣總統「並未追求民主自由」,所以不需向兩蔣致謝。
不過,回顧歷史,蔣中正反共保台廿餘年,讓台灣免受「赤化」;啟用尹仲容、李國鼎、孫運璿等財經專家,推動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為早年窮困的台灣奠定內外安穩的基礎。
蔣經國接棒,啟用趙耀東,重用台籍精英,推動十大建設,宣布解嚴,接受反對黨,讓民主自由種子發芽,讓台灣經濟得以快速發展。
蔡英文在致詞時提到「李、陳、馬三人代表台灣追求民主自由的階段」,說他們三人為這塊土地奮鬥的心都是一樣的。
先撇開她自訂的「未追求民主自由」功績,若單從蔡英文「為這塊土地奮鬥」的標準來看,兩位蔣總統,以及過渡型的財經總統嚴家淦,他們對台灣的貢獻可一點都不少。進一步言,如果沒有兩蔣與當年各界的努力,保存台灣、厚植國力,豈有台灣今天的經濟發展與自由民主?
蔡總統用這種方式切割兩蔣對台灣的貢獻,難以達到她所說的團結人心,尤其歷史已給了答案,兩蔣日記,各種文獻、電文、檔案記載得很詳盡,是功是過不是你一人說了算。
李、陳、馬三位前總統雖對台灣民主自由有階段性貢獻,但台灣的政治經濟高點,也是從李執政後期(一九九六年後)的戒急用忍一路走下坡迄今,廿年來台灣經濟幾乎停滯不前,低薪、人才流失、國際競爭力日衰,相較兩蔣時期的經濟上升階段,這方面他們三人恐也有責任。
換到當朝,念茲在茲「民主自由、轉型改革」,看似重要,但就一般民眾而言,那是政客的語言,能不能照顧好自己的肚皮比較重要。
如何為台灣經濟把脈、推進台灣經濟應是目前重中之重的工作,可惜當年那些為台灣經濟擘畫,且敢向威權領袖直言的財經官員似已一去不復返。
現在不僅看不到令人振奮且萬眾一心的國家發展宏圖與經濟建設,當朝的官員如五日京兆般的輪換,更多的只是唯諾或執行政治正確的官員,甚至還有不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為何物的官員。
台灣的困境已十分嚴重,如果再由這麼多知識淺薄、眼光短視的人來領導國家,井下之蛙永遠不會變王子,他們領導下的台灣,也恐難以翻身。


玫瑰不叫玫瑰 依然芬芳
王有康 ∕ 台北商業大學應用商學系副 / 聯合報
陸媒表示,中共十九大報告中的涉台論述,料將總結對台工作經驗,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分裂,推進國家統一進程。可見蔡政府片面的台獨主張,對中國領導階層在國家統一上造成一定程度的時間壓力。
筆者家對面即住著一位來台廿年的陸配鄰居,談到許多來台陸配社群對台灣當前政治經濟環境的觀感,這些陸配不約而同地指出,拖垮台灣經濟最主要原因就是,這些年來台灣不為蒼生只為私利的政黨政治惡鬥。

蔡政府一直想以向美方購買戰機或進口美牛等條件來討好美國,但國際關係是現實且殘酷的,講的是籌碼與實力。現實主義是永遠的主流派,相對於中國大陸十三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商機與中國早已是美國最大進口消費國,加上面對北韓核武威脅與許多國際重大爭端的合作關係,美國川普總統是最精明的生意人,再怎麼盤算也知道美國寧可得罪蔡政府,也不可能得罪世界第二大國強權的中國大陸。

以台灣的外交與籌碼,蔡政府實在不應螳臂擋車與大國對抗,而應定下心來解決台灣長期大學畢業生低薪與經濟成長停滯不前的問題。卅年前蔣經國總統與孫運璿院長時代創下了經濟成長的台灣奇蹟,如今安在。

我相信台灣人要的不是假名假相的台獨,而是提高最低工資,保障不要每天面臨武力戰爭的恐懼,這樣的領導人才是人民之福。名稱有什麼關係呢?玫瑰不叫玫瑰,依然芬芳如故!


 
碩果僅存的珍貴藻礁 中油別糟蹋
陳昭倫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 / 聯合報
在十四日「八一五斷電後的藻礁保育新願景──天然氣接收站及藻礁的雙贏策略」論壇之後,聯合報十五日再次以社論的方式清楚點出中油死守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港)的態度,無疑的是存心糟蹋台灣這碩果僅存,且可為世界自然遺產的藻礁生態。
這篇社論很清楚的將前述論壇中三個面向的議題作出結論。一、從一九九九年到現今的影像資料或是科學調查論述,大潭藻礁生態的珍貴性已是被確定,同時也獲得學界超過二百位學者以及七千六百名國際連署的支持。因此,大潭藻礁生態本身與在此發現的柴山多杯孔珊瑚一級保育類動物的法律地位,是值得立即進行保育的作為,縱使主管保育業務的林務局仍認為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調查確認。

二、在法律層面上,觀塘工業區開發案在環評上的爭議仍會爭議不斷,不管是對於環評法下的環差審查、野動法對於一級保育類珊瑚的保護認定,以及未來可能走向如美麗灣開發案,十年行政程序法無止境的行政訴訟,埋下了伏筆。

三、不管是否滿足或是延後二○二五非核家園的政治承諾,從選址地點的氣象、海域生態條件等論述來看,將要摧毀桃園藻礁的觀塘港很清楚是最差的選擇,而台北港才是作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最佳的場址。然而,中油只是九官鳥式的重複自五二六以來的說法:觀塘港為無法替代的唯一場址。

在保育和開發大潭藻礁作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兩列火車正在準備進行對撞的同時,由內政部主辦的「共生方舟2.0」國際濕地研討會在今天登場。這個由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委託「台灣濕地學會」承接會議,邀請了多位國際濕地相關的學者,希望透過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及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的區域合作進行「濕地科學保育及人才培育」。很諷刺的,以「生態不好、生物多樣性不高」和「降級」一級保育類珊瑚就能判死可視為台灣重要濕地大潭藻礁的中油諮詢顧問,如何能夠訓練出具有真心研究和保育台灣濕地的人才呢?

尚未出帆的共生方舟,早就沉沒於糟蹋大潭藻礁的觀塘港了!


 
晨運前吃蕉 補體力好消化
魏世昌 ∕ 工程師(宜蘭市)/ 聯合報
拜讀十五日「蕉價崩盤… 解決蕉農心病,關鍵在外銷」一文,筆者也有話要說。
董氏基金會曾調查發現民眾雖懂得為健康挑著吃,但有八十八點六%民眾吃不到衛福部建議的每天二份水果,甚至有一成民眾以為「吃蔬菜就夠了!」台灣雖號稱水果王國,但國人最大的飲食問題恐怕就是水果攝取量嚴重不足。

香蕉買氣疲軟,農糧署副署長說,夏季天氣熱,國人不愛吃甜;我倒認為,夏天人體需要補充較多水份,蕉果水份少,因此購買的也少。其實香蕉營養高,很適合全家老少。

筆者有晨跑的習慣,以前常對慢跑前要不要吃早餐十分困擾。因為早餐後馬上運動怕會胃痛,但若空腹又會感到餓。後來香蕉幫我解決了這個困擾,其營養價值高,吃了後可以馬上消化,迅速補充體力。這也部分解釋了為什麼運動員常在比賽過程中人手一根的原因。這次世大運最受外國選手歡迎的水果,第一名就是香蕉!

最近因為植牙,無法咬塊狀水果,香蕉軟Q則是一個好的選擇。到現在我仍把香蕉當飯前飯後水果,不僅能均衡攝取到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又能以行動支持農民,想了就覺得很有意義!


 
走錯路的「最有利標」修法
陳建宇 ∕ 前交通部長(台北市)/ 聯合報
法固隨時轉則治,然此次採購法修正,草案多所疏漏謬誤,更少見鼎新興利。修法聚焦在鬆綁最有利標之限制,現行規定必須是「異質」之工程、財物、勞務,不宜採最低標決標者,才可使用最有利標。修正理由以「異質」難以訂定客觀量化標準,加上承辦人員亦需簽報理由,易造成機關捨繁就簡之保守心態。但實情如此嗎?
最有利標「異質」規定原移植GPA政府採購協定而來,畢竟國際認為政府若干特別採購標案規範之訂定,有時具高度複雜性,或僅能作功能性規定,以致個別廠商就工程、財物、勞務之提供,會有不同技術、品質、功能、效益之「異質」產品或服務,因此需採最有利標評選機制。它與機關採購標的具單純性、重複性、規範制式化,只要比出誰價格低,就決標誰之最低標,在採購作法上有基本條件與性質上的巨大差異。而今修法卻把採最有利標的「異質」條件與性質刪除,讓採最有利標與最低標的規定模糊化,並認此後即可大量採用最有利標,真是錯打方向盤、走錯路。

採購法施行已廿年,最有利標的行政命令、規則、解釋均已完備,標準作業手冊也為大多數承辦人員熟悉,只因其作業程序複雜冗長、人力花費較多,較少被採用。但如工程會吳宏謀主委所表示,現今政府採最有利標決標者已達五成。此一比例已十分合理,似無須再把最有利標「異質」特性強制刪除。

另如依新規定,「非異質」之工程、財物或勞務採購均可採最有利標,則除把原可採簡易方式辦理的最低標複雜化、冗長化外,真不知未來評選標準要如何訂定?充其量僅能訂出最低標準,但是廠商所能提供之產品或服務不具異質性,而機關卻仍辦理評選,終會造成既非最有利標又不是最低標的四不像現象。甚者,如大多數評選委員與機關有長期合作關係,也會使評選委員只會選出機關屬意之廠商,而非真正最有利於機關之採購標的,斲喪採購之公正性。

機關承辦人員長期不願採用最有利標,不在於是否屬於「異質」採購,而在於如何備有一套較簡易、較省時、較省力的作業準則或作業手冊,讓他們易於操作;評選委員能否找到公正、客觀、誠信的專業人士;內部工作小組之評估與評選委員之看法有巨大差異,要如何處理並納入會議紀錄;如何避免評選結果被爭議廠商認為承辨人員圖利得標廠商而被提告等,這些問題能解決,承辦人員才不會憚於採用最有利標,也才能客觀評選出最有利政府之採購標的。

此次採購法修正待商榷之處仍多,例如新增第十一條「成立採購審查小組」,會否造成以後出了問題大家都不必負責;又如第卅一條第二項第一款及第五十條第一項第四款「虛偽不實」之修正,不以故意為要件,恐會造成廠商投標之規格文件係由其他供應商提供,他未必瞭解,日後機關查有「不實」,其押標金卻被追繳,而衍生更多爭議。凡此總總,但願工程會不要走錯路招致重大民怨。


 
政府死腦筋 歐巴馬來台只能住教師會館
許又方 ∕ 東華大學教授(花蓮市)/ 聯合報
立委吳思瑤日昨質詢行政院主計總處,如果歐巴馬來台灣的公部門演講,費用是多少?主計長朱澤民的回答是:「二千多元。」
實則若依政府經費核銷規定,不僅歐巴馬的演講費只有二千四百元,他的住宿費也只有一千八,換言之,大概只能請他委屈住在設備簡樸的教師會館。至於交通費,也只能乘坐經濟艙,而且從他家到機場的路途,說不定未達政府規定的哩程,還不能支應任何費用哩!而如果他是受大學邀請演講,那麼依多數學校的辦法,邀請單位只能請他吃每餐二百五十元台幣的東西。

想想,這是多麼「有趣」的狀況?當然,聽到這種招待規格,多數在各領域極有成就的人是不可能接受邀請的,除非他佛心來了,或是熱心公益,不太計較名利。

筆者曾擔任系所主管,某年承辦世界華文作家大會,邀請甫獲諾貝爾獎的高行健前來演講,對方經紀人一開價就是一萬美元。後經我協調「減價」,降至十萬台幣,但若不是溫世仁基金會伸出援手,照政府規定,依然不可能請到諾獎得主現身。至於高先生到了本地的招待,就只能自己費心張羅了,必要時只有一個辦法:自掏腰包。

沒錯,公部門許多無法與時俱進的規約,都是在「拗」承辦業務者自己想辦法,等於間接鼓勵做事者巧立名目,甚至偷桃換李。前述邀請來賓的狀況若用在一般公教人員身上,那更是毫無道理可言。

以出差為例,交通費只補助出發地車站與目的地車站間的票價,至於自家至車站,或是車站到實際出差地間的車資,往往是出差者自己負擔,有時甚至連誤餐費都沒有。住宿就更麻煩,有些職等較低的公教人員,住宿費只有區區一千四或一千六,若至大都市出差,訂不到公教會館,當然只能自掏腰包補齊價差去住民營旅店了。

固然,政府法規必須考量「防弊」,但防弊過了頭,綁手綁腳,不僅有礙「興利」,甚至迫使承其事者鑽法規漏洞以因應之,形成另一種弊端。幾年前曾爆發大學教師研究經費核銷項目不實的情事,大抵正因公部門這種食古不化的規定所致。政府思維不能與時俱進,又如何率領國家邁向新紀元?


 
課審…喟嘆聲中 經典遠逝
段心儀 ∕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 / 聯合報
昨天課審大會開議,外面是風風雨雨,老師們緊盯手機關切進展,最後完成確認九月廿三日的會議紀錄與維持決議。手機無聲,但我聽到喟嘆。
兩年來,全國學校行政、老師、各科學科中心,為了這部十二年一貫課綱,動員研修共備,人力物力心力耗費難以數計。但為了台灣教育的更新整合,大家捲起袖子幹活,自豪而無怨言。但自從教育部重新改組課審會,並納入學生委員後,氛圍丕變。嫻熟操弄議事技巧的人士,帶著「實習生」衝鋒陷陣,開始逾越分際,越俎代庖。國文領綱普高分組先搞出「網路選文」這種荒謬的事,課審大會緊接著或拖延議程,或違規翻案,糾纏不休,不達目的絕不罷休。完全無視於後面還有四十幾個課綱待審,更不在意一○八年學生手上拿不拿得到合宜的教材。
過去研修課綱,「課審」只是個程序,沒有違背總綱原則即可。現在變成以外行霸凌專業,政治霸凌教育,不但延誤了課綱施行的期限,又造成學界撕裂,社會情緒挑動。甚且「不適法」痕跡處處可見,明明是百年樹人的大業,但整個過程卻是反面教育。

一、高級中等教育法第四十三條:「課程綱要之研究、發展、審議及其實施,應秉持尊重族群多元、性別平等、公開透明、超越黨派之原則。」但是,一○八課審大會委員資格,要經過課審會委員審查會通過,而審查會委員又由立法院推舉,這種程序從一開始就注定強勢政黨必定介入,不可能超越黨派。

二、九月十日教育部長明明已諮詢在場委員有無異議後,做出文言文比率回到原案的決議。卻在執政黨立委強力干預下,九月廿三日硬生生翻案,把文言文比率降到卅五到四十五%。為了滿足「位高權重」的立委,卻踐踏了行之五十年的《會議規範》,視廿餘位院士的呼籲、五萬人連署如無物。

語文領綱本已審查完成,一○七上路。卻因一些委員身分不符規定,既為課發委員又兼課審委員,有「球員兼裁判」之嫌。於是,教育部重聘十一名委員,時間耽擱,才延至一○八上路,沒想到又二次出包。

八月課審委員藍偉瑩借調國教署,負責課綱相關專案,教師借調國教署,就屬於可被政府「制約」的公務員,應算官方代表。依照前例,她當然也是「球員兼裁判」─既是課審委員,又執行相關政策。官方代表不可超過十二人。加上藍委員變成十三人,教育部要知法違法嗎?違法則課審會議決全屬無效,多開一次多浪費一次公帑。但看情形教育部準備硬拗,反正一黨獨大,即使課審會中家長代表不是家長,教師代表不是教師,你能奈我何!

撐傘走進風雨,彷彿聽到朗吟:「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子啊!未來的世代還能享受這種喜得知己的美好嗎?


 
勿重蹈覆轍 高麗菜別搶種
林家瑜 ∕ 護理師(新北市)/ 聯合報
香蕉價格低迷,很多家庭都會買香蕉放著,一來便宜,二來當令水果對健康也有幫助。只是每天吃,吃久也會膩,而且天熱香蕉放二、三天就會爛掉,反倒變成麻煩物。
雖然香蕉價格崩跌,高麗菜卻悄悄漲價!猶記得幾個月前高麗菜和香蕉一樣慘跌,市場一顆不到廿元,甚至路邊攤還有人賣十元,但最近在超市或市場卻已漲價不少了。

去年颱風過後,蕉價高漲,農民一窩蜂搶種,結果產量過剩,蕉價崩盤。而高麗菜也一樣,颱風過後,一顆高麗菜高達二百多元,農民一樣搶種,結果高麗菜的價格也是慘跌,每年同樣戲碼不斷重演著。

如今又是高麗菜栽種季節,還特別提醒務農的公公,高麗菜少種些,千萬別種太多,以免屆時又乏人問津。也提醒農民們,種菜前想想這些不斷重複的教訓,可別再重蹈覆轍了!


羅智成/尋找部落

.羅智成/尋找部落

.王正方/小程和他的廖老師
.嚴震生/美國人露出肩膀的權利
.林中斌/王岐山十九大應會留任
.葉銀華/什麼是金融政策?
.馬凱/海峽風雲日亟 台灣能不自強?
.黃介正/中華民國106歲生日快樂
.洪蘭/2年學會說話 卻要用一生學不說話

.王健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似乎要變
.周行一/老人化社會與人文社會科學
.施振榮/從王道談「官不聊生」與「民不聊生」
.盛治仁/人生5個思考題
.方祖涵/企業與地方的共生
.范疇/再度建議國民黨改黨徽
.劉維公/當代病態民主的神救援話語術

.嚴震生/南比亞、尚比亞、甘比亞







羅智成/尋找部落


2017-10-16 01:20 聯合報  羅智成


我越來越覺得,有時我們在生活與網路中遊蕩,是為了尋找一個自己所屬的部落。
在顯生宙新生代「數位紀」「媒體世」的此刻,我們來到一個新的部落時代。但是人們並未覺察,直到他落單、失語,或在高科技叢林裡望見別的「部落人」圍火高歌的祭典。
為什麼「療癒」會成為這麼一個方便、適切的詞彙,以致許多人對它都有種心領神會的需求?我想是因為:在典範轉移、價值斷層、社會裂解的時代,每天,我們幾乎都是傷痕累累地入睡吧?困惑、焦慮、憤怒、挫折─甚至是接觸到各式媒體時未預期的挫折,以及說不清的驚駭莫名的錯愕,都使我們內傷嚴重:怎麼會有這樣離譜失格的報導?這樣的人怎麼說得出這樣的話?這樣的偏見或惡意怎會得到這麼多的鼓勵?明顯的錯誤或無知為何無人計較或發現?每天,對抗種種令人消化不良的訊息,就足以讓人精疲力竭,需要時時刻刻尋求逃避,尋求療癒。
媒體太發達了!集結與搜尋太方便了!有些人很快在網路上找到跟自己相似、興趣接近或意見相合的人,形成社群。在彼,不管人數多寡,都可以感覺到某種相濡以沫、相對多數的正當性;在彼,我們理所當然以「自己人」的立場,肆意發表「自族中心」的觀點,並引起共鳴。但有些原本只適合出現在私下場合、小團體之間甚至廁所牆上的,脫口而出的言談,卻不時在網路上流傳,被轉貼、引用,甚至報導。而它的邏輯與效應無跡可尋。更可怕的,自然是那些基於國家、族群、宗教或黨派敵意所散播的,沒有底線的攻擊與謊言。想到世界上同時有這麼多仇恨、汙衊、挑釁與偏見的黑暗言談,以各種語言充塞於網路,就讓我覺得此時此刻的地球比任何時候都危險。
但是我想談的,是面對這些現象顯得手足無措的人。
當然整個現象跟網路有關-在各種溝通、傳播工具與技術大幅進步的同時,人們反而更覺得孤單、疏離、徬徨,因為輕易找到你所要的訊息同時,發現自己跟社會環境格格不入的機會也更多了!
在訊息不像現在這麼流通的時代,每個人都是透過某種較為模糊、較有距離的視野在感知世界,個人意見也會經過多層機制的修整或篩選。一旦資訊變得詳盡而駁雜、意見因易於表達而喧譁,每一個閱聽人就被動地以更貼近真相的視野來認識世界,像戴了眼鏡一樣。然後,你發現,原本的世界動搖了、原本信奉的價值觀動搖了、原本少數的變多了、原本是多數的變少了!所有好惡強度都增加,而且原本以為和你相同的人不同了!
後現代的「去中心化」正因網路而加速進行...
在一個高度異質性且充滿認同焦慮的社會,表態文化就變得更加必要,而每一次的表態又疏離了更多的人;他們傾向於不聽、不看,拒絕相信或眼不見為淨。更多的人則也開始鎖定立場、意見更接近的媒體和訊息,或可以認同的聚落,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彼此不了解,也不交流的族群,這就是我說的「部落化」。
我相信,原先實現於一般媒體或社交媒體的「部落化」,很快就會演變成彼此更沒有交集的「實體生活的部落化」,閱聽、生活、消費都不在一塊。這樣的「部落」類似族群,但是劃分更細、互動更緊密、心理聯繫更強;它將是下個時代跟國家、城市、民族具有同等能量的字眼。
這樣的一個訴求或趨勢,我稱之為「尋找部落」。
(作者為作家)

9月
.葉銀華/家族企業之傳承機制
.李清志/美感的喚醒
.薛承泰/Seafood 什麼是文白比?
.廖玉蕙/不是放棄,是珍愛和疼惜
.黃介正/國防安全智庫的「十誡」
.葉丙成/體改打假球,教育部何以默然?

.王健壯/最困難的事 蔡英文還沒做
.朱宗慶/優勢與重視
.蘇蘅/民粹政治與社群媒體造神
.林中斌/太陽磁爆、大地震並無關聯?
.陳立恆/缺電?我們缺的是「自知之明」!
.盛治仁/第三次政黨輪替 民主扎根了嗎?
.洪蘭/閱讀是習慣不是本能 須從小培養

.方祖涵/天災行銷學
.王正方/我是王正中的弟弟
.施振榮/「物聯世界、智源台灣」
.賴英照/看見內線交易
.王文華/英雄所「睡」略同
.馬凱/當心啊!走在懸崖邊的世人
.葉銀華/公司治理最後防線失守

.王健壯/蔡英文強勢領導面臨考驗
.周行一/雇人不再靠學歷
.嚴震生/司法獨立,肯亞優於台灣
.薛承泰/世大運與日全食
.林中斌/拉古薩:自由繁榮和平的小國
.黃介正/美亞太政策鐵三角到位
.方祖涵/槍口下,不滅的記者魂

.劉維公/台灣文創產業政策的唐吉訶德症
.范疇/爭論文言文比例?沒開竅吧?
.馬凱/天賜良機讓台灣再領風騷


8月
.盛治仁/謝謝你的競爭
.廖玉蕙/別拿過去的錯誤恐嚇未來的可能
.洪蘭/簡單就是美 文言文很潮的!
.葉銀華/應避免傷害台灣的抗爭活動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余光中/免繳遺產稅的現金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林祖嘉/前瞻計畫絕不可以包裹表決
.葉丙成/政府,勿再把學校當業績提款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7月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