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4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一顆蘋果救台灣」神話面臨破滅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打假新聞? 民進黨還在用「稻草人治國」
◆  聯合報黑白集/誰是「大家」?
◆  經濟日報社論/「一顆蘋果救台灣」神話面臨破滅







經濟日報社論/「一顆蘋果救台灣」神話面臨破滅


2018-09-24 00:2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蘋果公司9月中旬推出三款新手機,但因為仍堅持高價策略,恐重蹈去年iPhone X銷售不佳覆轍,再加上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二階段10%及25%的關稅措施,導致市場擔憂蘋果的前景而台灣是蘋果手機最大零件供應商,在兩岸布局的ICT業者很多都是吃蘋果奶水長大,面對近年蘋果銷售出現瓶頸,以及美中貿易戰可能造成供應鏈調整,台灣ICT產業還能繼續依靠蘋果訂單支撐嗎?如果少了蘋果這張十年不敗王牌,ICT產業將何去何從?未來還有新榮景嗎?台灣經濟成長動能要如何維繫下去?這些嚴肅問題都是亟需解答的關鍵挑戰
若說蘋果是台灣出口主力ICT產業的衣食父母,一點都不為過半導體龍頭台積電是蘋果手機處理器的主要供應者,全球代工組裝龍頭鴻海是蘋果最大組裝廠,光學製造的股王大立光則是手機鏡頭的主要供應者;這三大龍頭加上為數眾多的其他零組件及中下游工廠,形成蘋果供應鏈的重要一環。過去幾年,台灣出口競爭力持續衰退,出口成長都要靠每年8、9月蘋果推出新手機的拉抬,有人說:「一顆蘋果救台灣」,指的就是國內出口及經濟成長好壞完全要看蘋果臉色。「台灣製造」為蘋果公司提供高品質、高價值、高利潤的高端手機等商品,蘋果則為台灣創造了台積電、鴻海、大立光等高市值企業的成功故事;蘋果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是無可取代的
然而,ICT業者對蘋果的高度依賴,也逐漸變成日益升高的經濟風險。首先,近年蘋果供應鏈正快速調整,除了台積電因技術領先仍站穩蘋果手機處理器最大製造商外,其他蘋果手機零組件如面板、光學鏡頭等,供應來源日益分散,再加上蘋果改採高價策略,很多先進技術及零組件都向美國國內及日、韓廠商採購對台廠訂單有普遍減少趨勢,也影響到台灣業者銷售展望這次iPhone三款新手機面市,蘋果概念股一度重挫,反應的正是市場對蘋果供應鏈前景的憂慮
另一方面,美中貿易戰讓蘋果公司及其供應商皆蒙上巨大陰影。雖然川普政府第一波500億(340億+160億)美元、25%關稅措施未涉消費電子產品;今天(9月24日)生效的2,000億美元、10%關稅措施最後剔除了Apple Watch、藍牙耳機等產品,讓蘋果暫時逃過一劫,但在中國大陸實施600億美元、5%~10%報復關稅後,川普依稍早聲明勢必針對額外2,67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屆時蘋果手機、電腦等產品將無一倖免,而受衝擊最大的,是蘋果在中國大陸的組裝廠及供應商,其中台商生產規模最大,受害當然也最深
更令人不安的是,川普目標不只是削減美中貿易逆差,而且針對「中國製造民國114年(2025)」,試圖抑制中國在尖端製造領域的發展,高端ICT產品無疑也是標的之一所以,川普無視國內科技「大咖」紛紛反對擴大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反而還呼籲蘋果公司盡快把生產線遷回美國,而蘋果手機持續採取高價位路線,研判已將遷廠考慮納入未來產銷規劃這樣的發展對台商供應鏈的衝擊,將遠超過單純關稅措施
還有,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在總統授勳時表示,台積電正面臨大市場國家包括美國、中國大陸及日本等國家主義的挑戰,必須要有充分的智慧,使得台積電可以在世界市場有公平競爭機會張忠謀談話無疑點出台灣半導體乃至整個ICT產業面臨的困境,因為在兩岸布局的台商不僅要因應紅色供應鏈崛起的挑戰,還要面對川普致力美國「重返製造」及安倍追求「日本第一」的強大威脅,這已不是轉移生產基地的單一問題而是經濟大戰略的嚴厲考驗,ICT產業未來出路,就要看政府及業者如何全力突圍了







聯合報黑白集/誰是「大家」?


2018-09-23 23:4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廣東惠州市台商,到當地派出所申領台灣居民居住證。 (中新社)


大陸居住證措施,據統計開放申領的前十天就有超過兩萬名台灣人登記民進黨政府決定管制,研議對領證者限縮公民權,至於限縮範圍如何,行政院說要聽取大家的意見。
這真有趣。請問,誰是「大家」?
大陸居住證從傳出風聲開始,各界就表達了意見。仇中派馬上跳腳,大罵「統戰」,並主張對領證台胞給予嚴厲處罰。但也有人問,台灣人領外國居留證如美國綠卡、加拿大楓葉卡的多的是,何曾規定過必須申報、處以行政處罰、限縮公民權、甚至取消戶籍?學者也說,別逼只為生活方便的台灣人選邊站
以上難道不是「大家」的意見嗎?但民進黨政府早已訂了調,一開口便確立了管制方向。所餘空間有限的「公民權限縮程度」,才說「需要聽取大家意見」。
情勢如此,不同意見者只能借用輿論曾出現的一句評論來表達感慨:蔡總統的虛情假意,以後就免了吧!
明明曾出現的「大家」意見,政府選擇性地只向一方傾倒,定了調,開了鍘,然後殺氣騰騰說要聽取大家意見。既然如此,政府何不乾脆點名誰是「大家」?不妨就由陳師孟、張天欽、吳茂昆…等人帶隊,再加上促轉會、黨產會、中選會等號稱「獨立機關」,以及有資格擔任民進黨「附隨組織」的各種意識形態團體,共同組成政府宣稱的「大家」吧
民進黨決意限縮民主,是在給自己的執政功過寫歷史評價;偏偏還要口稱「大家」,才真令人嘆氣「虛情假意免了吧」!









聯合報社論/打假新聞? 民進黨還在用「稻草人治國」


2018-09-23 23:3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政府打假新聞,通訊軟體上要使用者不要輕易相信未證實的資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政府「打假新聞」的動作,已來到空前的高峰蔡英文總統只要在公開場合,莫不再三強調「假新聞」對政府的傷害,甚至直指許多假新聞來自對岸;民進黨立委也指控藍營製造假新聞。行政院則早就成立「即時新聞澄清專區」,還醞釀修《國安法》、《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刑事訴訟法》等法來對抗假新聞,NCC更揚言可對廣電業最高開罰兩百萬元,連新任調查局長也以「清查爭議訊息」表態上任。
不過,行政院卻鬧了個大笑話。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細數自五月成立新聞澄清專區以來,已經查到七百多件假新聞,平均一個月近一百八十件。但不到半天,就被發現這種說法本身就是「假新聞」,澄清專區的新聞稿,是從一月初開始公布,行政院只好公開道歉,說自己「算錯了」
從卓榮泰「算錯了」的例子,其實很能說明定義「假新聞」的困境:這樣的錯誤,可能是故意為之,也可能是不小心算錯。但故意和不小心,由誰認定?誰又有能力查證?連行政院都會犯這種錯,政府如何定義那些是假新聞?那些應受罰?
再從行政院的澄清專區內容來看,也不完全是針對「假新聞」,有的是政令宣導,有的是觀點不同的論辯,有的則是補充說明其中甚至還有對輿論「評論」的回應,按照卓榮泰的說法,豈不是連輿論對政策的不同意見,都叫做「假新聞」?都是政府要消滅的對象?簡直荒謬。
民進黨可說是輿論操控的專家。事實上,假新聞或爭議新聞並非現在才出現,在野期間的民進黨,本身就是眾多「假新聞」的製造者或受益者;許多社會運動、群眾運動的訴求,乃至民進黨發動的諸多議題,恐怕都符合如今民進黨政府的「假新聞」定義。明知荒謬而為之,顯見問題並不單純
說穿了,「打假新聞」的目的:一是模糊施政不力焦點:將所有批評都定義為「假新聞」,就不需其他的說明,只要「打假」就好;二是控制言論:拿出「假新聞」標籤,甚至祭出法律手段、動用國家機器,就可阻止批評,輕則製造寒蟬效應,重可打擊異己;三是塑造一個更大、更明確的敵人:假新聞的製造者是邪惡的,自己自然就是正義的一方。因此,儘管民進黨從未拿出證據具體說明對岸或藍營製造了什麼假新聞,但利用假新聞議題,加入「中國因素」,就輕易塑造了對立的雙方,而民進黨就站在道德正確的一方。
這樣的手法,並不是民進黨第一次使用陳水扁執政時,在朝小野大的背景下,民進黨開始妖魔化立法院。首先是操弄「在怎麼野蠻」議題,然後宣揚國會的不可信任,進而推動「國會席次減半」修憲。簡單說,就是紮個稻草人作為攻擊對象,自己則站在道德的高點,轉移施政不力焦點,打擊政敵,達到政治目的。
如今民進黨完全執政,面對孱弱的在野黨,民進黨已沒有操作「在怎麼野蠻」的空間,於是仿效美國總統川普,將矛頭對準輿論,大打「假新聞牌」。假新聞成了民進黨新的稻草人
當然,假新聞並非不存在,面對更快速傳遞資訊的網路世界,是否應該修法因應,是可以討論的議題,但假新聞不能由當權者認定民進黨政府將自己視為「新聞真假的裁判者」,且無限擴充假新聞的定義,背後的政治動機,令人無法苟同。更何況,許多假新聞不就是政府製造的?陳水扁為國務機要費案而捏造「南線專案」,就堪稱總統級假新聞的經典案例。
從「在怎麼野蠻」到「打假新聞」,民進黨把「稻草人治國」發揮得淋漓盡致,不惜毀壞憲政運作乃至多元言論自由,也要達到其政治目的但這完全背離負責的執政黨應遵循的價值。唯有放棄這種「稻草人治國」的方式,民進黨才可能成為被人民信賴的成熟政黨。

【即時短評】新竹虐童案 政治人物除了痛心還能做什麼

◆  【即時短評】沒有盟友的時代力量 還能作秀到什麼時候?
◆  【即時短評】新竹虐童案 政治人物除了痛心還能做什麼

◆  【即時短評】辦藍不辦綠 陳師孟也把監察院當東廠?
◆  【即時短評】政策問題政治解決 塞車永無解
◆  【即時短評】拆了中國愛國基地 台灣民政府呢?
◆  【重磅快評】國安變成口頭禪 居住證如何限縮公民權?
◆  【即時短評】放寬監聽法 柯總召你怎麼說
◆  【重磅快評】大公廣納黨媒 實踐公共性或為一黨服務?
◆  【即時短評】改革轉型讓民調每況愈下 深綠區還綠嗎?
◆  【重磅快評】領居住證即限縮公民權 現代版桀紂?
◆  【即時短評】選情穩卻屢出包 屏縣府忘了小英的謙卑?
◆  【即時短評】農委會第一次插旗北農 看得住吳音寧?
◆  【即時短評】要給外交官的不只公道 還有尊嚴和同理心
◆  【重磅快評】蔡英文的淡定縱容威逼文官輔選的團隊?
◆  【即時短評】民進黨正在踐踏文官體制
◆  【重磅快評】對登山求救的奧客行徑不該只罵混蛋
◆  【重磅快評】為花博掏錢又出力 故宮別讓國寶也哭泣
◆  【即時短評】打假新聞?還是打壓言論自由?
◆  【重磅快評】地球工程毀颱風? 恐不了了之
◆  【即時短評】蔡政府這次太離譜 打假新聞要修國安法?
◆  【即時短評】政府若以打擊假新聞試圖掩蓋真相 不只要關3天
◆  【即時短評】飛出鳥籠的公投 躲不過中選會緊箍咒
◆  【重磅快評】文在寅明天要到平壤談甚麼?
◆  【重磅快評】政府及輿論打手沒資格評斷假新聞








【即時短評】新竹虐童案 政治人物除了痛心還能做什麼


2018-09-24 00:30 聯合報  記者張雅婷╱即時報導
新竹市社會處長李季縈探望受虐童。圖/新竹社會處提供



在中秋連假月圓人團圓的日子,新竹市虐童案特別讓人揪心,事件爆發後,包含現任新竹市長林智堅與眾參選人都在臉書發言表示「痛心」、「震驚」,但誰有真正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方案?又有誰能真正提出關懷受虐兒、預防再有受虐事件爆發的解決方式呢?選民們目前似乎仍在失望
新竹虐童案經媒體和社群大肆報導、分享後,受虐男童暫時獲得安置,但是社會上又有多少受虐兒沒有被通報?整日活在黑暗中不見天日呢?甚至可以看到有參選人透過網路發表所謂「關懷」言論,實際上卻不斷以案件「消費」受虐兒,或是當作攻擊對手的武器。
新竹市長參選人謝文進在事發後發布新聞稿批評林智堅,內容指稱新竹市今年陸續發生多起虐童案件,讓有「兒童城市」、「幸福城市」之稱的新竹市變得相當諷刺但謝文進除了攻擊林智堅的選舉行程如皇帝出巡般動員數十人接待,強調市府有這麼多人力伺候市長,就應該要有更多人力來為民服務,更要用心呵護兒童的成長環境之外,他也尚未提出確切的解決方式
新竹市長林智堅也僅表示「昨天下午2點文華派出所接獲通報,轄內男童疑似遭受虐待案件,社會處與警察局同仁即刻前往了解,同時將男童帶往醫院治療驗傷後,經評估後也將哥哥與男童2人妥善安置,社會處同仁進到安置家庭進行後續的保護措施」,同樣也沒有提出實質有幫助的解決辦法,在民眾看來都只是基層認真工作的成果,跟他本人實際上沒有太大關係
在民眾眼裡,2位新竹市長參選人在第一間時針對受虐兒議題的表現似乎不及格,民眾只能看到他們除了透過網路轉貼新聞、轉貼爆料,發表「痛心」、「震驚」、「遺憾」等言論,這種回應除了可能被視為消費受虐兒,讓受虐兒親屬可能受到二度傷害外,民眾更在意的是他們都沒有提出如何跨部門、跨領域整合相關資源的具體作為,也沒有針對環境現狀提出補破網的方式
在為受虐童悲慟之餘,未來誰更有能力在有「兒童城市」之稱的的新竹市,提出更完善的方案、制度來保護受虐兒,相信選民都在看







【即時短評】沒有盟友的時代力量 還能作秀到什麼時候?


2018-09-24 23:58 聯合報  記者劉宛琳╱即時報導
時力日前公布民調,議員投票意向上僅獲得7.1%支持率,慘輸藍綠兩大黨;時代力量台中黨部主委徐永明坦言,多數參選人知名度不足,未來主攻中央議題,東奧正名公投也是主打訴求之一。聯合報系資料照



時代力量在民國105年(2016年)選舉成功進入立法院,成為第三大黨,去年也訂出一區提一人的的目標,希望在雙北等都會區組成黨團,擴大時代力量版圖。但隨著招募不如預期,素人參選難打出知名度,這場接地氣的選舉考驗著時代力量是否能延續政治生命,抑或只是靠一時的明星光環收割,政治實力高下立判


國民黨執政不利,加上與民進黨合作所獲得的禮讓拉抬,以及受太陽花等改革運動氛圍影響,讓時代力量首次選舉就旗開得勝。選後時代力量陸續在各地成立黨部,不僅對自已的未來感到無可限量,就連藍綠私下也看好時代力量在民國107年(2018年)的選舉,有可能改變地方勢力的政治版圖。
但面對進入體制內後的政治現實,社會運動的激情和感動真的能持續下去?時代力量口口聲聲說要監督,但監督在野的國民黨比民進黨多得多,甚至許多立場與執政後的民進黨相左,也不敢大聲批評,總是以「呼籲」代替「監督」尤其在大小綠間的矛盾出現後,時代力量民調下降,態度更轉趨低調
今年初勞基法修法,大小綠一度鬧翻,時代力量更在總統府前上演濕身秀,最後卻妥協推出與行政院類似的「溫和版」修法,但民進黨並不領情。時代力量只好退出協商,缺席勞基法在院會的表決,5個立委一字排開向勞工鞠躬道歉。未能堅持自己信念到最後一刻,也無法獲得勞團諒解,進退失據。
大小綠早就不再是盟友,時代力量又不滿柯文哲「兩岸一家親」說法,對外說「要走自己的路」。但地方選舉豈是累積兩年的政治能量就能夠勝任的呢?沒有盟友的幫助,時代力量可說是舉步艱難,地方選舉沒有長期深耕,或是在地經營者的支持跟推薦,最後恐怕只能打水漂
時代力量內部對於選戰策略舉棋不定,各自有立場和盤算,一下北靠柯文哲,一下南請陳其邁,但到底要不要合作,大家都沒說破可預見的是,將來民進黨不會再禮讓時代力量,時代力量投機不成,兩邊都不討好,能「作秀」到什麼時候,大家拭目以待

聯合筆記/聯俄制中?還是聯中制美?

◆  悼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啟誠,我會懷念你的
◆  陸梵增溫 非牽動台灣、拉美邦交關鍵
◆  貿易戰升級 川普就怕丟美霸權
◆  聯合筆記/聯俄制中?還是聯中制美?
◆  重懲假新聞 重傷言論、新聞自由
◆  促轉會委員 先放下仇恨
◆  選務找嘸人 中央可知基層苦?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聯俄制中?還是聯中制美?


2018-09-24 00:20 聯合報  郭崇倫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國總統普亭,本月11日在海參崴會談。 (美聯社)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季辛吉,最近很苦惱。傳言川普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底勝選後,三次面見季辛吉,請教外交政策;「每日野獸」引用了五個匿名消息來源,報導老季建議,要保持俄羅斯在國際社會的地位,美俄儘快改善關係,來對抗中國。
七○年代,就曾在季辛吉建議之下,美中開始解凍,最後關係正常化,就是為了對抗蘇聯。現在美中俄戰略大三角如果重新調整,美俄結盟,勢必是為了對付崛起的中國。
這個說法沸沸揚揚,逼得季辛吉不得不對外否認,說他其實希望有機會完整向川普陳述他的戰略想法,並說:「這篇報導是個很棒的-小說」。
老季說他希望看到中國大陸成為建構世界秩序的潛在夥伴,「當然,如果那不能成功,我們會處於衝突的態勢,但是我想的只是如何避免衝突,而不是全球找盟友來與中國衝突」。
季辛吉從來不是純粹的學者,他是典型的政治人物,他當然知道美國內部反俄聲浪高漲,此刻宣揚「聯俄制中」還不是時候,所以一定要對外否認但是他深知深陷「通俄門」的川普,需要把政治劣勢,扭轉為有戰略遠見的優勢
老季同時也是高瞻遠矚的戰略家,他知道這不是短時間可以實現的,就像「聯中制俄」花了十年的時間才讓國會、民間接受,現在「聯俄制中」恐怕也要花上十年以上。
但是三角關係的另外一方,俄羅斯是怎麼想的?
才剛結束的俄羅斯「東方民國107年(二○一八)」是四十年來最大演習,卅萬部隊的規模,北約稱已是「準世界大戰的動員級別」;類似的演習過去想定是,解放軍入侵西伯利亞,但是這次卻邀請三千多名解放軍參與演習。
這場演習其實是演給美國人看的,習近平參加與演習同步舉行的東方經濟論壇,更證明了俄中之間的戰略合作關係,也反映了他們正遭受美國不同的壓力,中國是來自經貿戰與南海安全的壓力,俄羅斯則是北約東擴與經濟制裁的壓力
冷戰期間,俄羅斯吃了「聯中制俄」戰略的虧,二、三十年來一直想辦法從中國方面下手,希望能夠調整回來,現在美中緊張,正好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聯中制美」。
中俄之間當然潛在有矛盾,俄羅斯遠東地區地廣人稀,早就是中國擴張的前線,莫斯科當然也擔心北京的「一帶一路」倡議,兩國是爭奪中亞和其他地區影響力的持續競爭對手。
現在雖然俄美戰略矛盾大於俄中普亭與習近平關係融洽,但十年後,沒有人敢保證,普亭的接班人是否還會與他有同樣的戰略觀?俄中之間有幾千公里的國境線,摩擦與緊張勢必是常態
俄羅斯此刻未必想要與中國軍事衝突,但如能左右逢源,這邊有美國想改善關係,那邊北京拉著不放手,就像中國曾在美蘇之間左右逢源一樣,這將是最理想的戰略安排。









悼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啟誠,我會懷念你的


2018-09-24 00:46 聯合報  馮寄台/前駐日代表(台北市)
我國駐大阪代表處前處長蘇啟誠。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民國96年(二○○七年),我陪同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到日本訪問,當時為了舉行一場記者會,請駐日代表處協助派一位日文翻譯,這位翻譯就是蘇啟誠。當天啟誠在日文造詣上以及應對進退都表現得從容不迫,讓我印象深刻。民國97年(二○○八年),我奉派為駐日代表,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從處內找一位機要秘書;當時的兩位副代表都向我推薦蘇啟誠來擔任
跟啟誠共事沒多久,我就發現他不只是為人謙虛、正直,而且機靈守本分,加上精通日文,對日本的政治、文化、風俗都有很深入了解;逐漸的,他成為我在工作上重要的夥伴。
駐日期間我經常到處演講,每一次都會帶著啟誠,請他上台站在我的左後方。如果有些日文詞彙一時想不起來時,就會回頭看看啟誠,他總能馬上就告訴我最正確的詞彙。但我都會先對著台下的日本聽眾說:「我的日文不是很好,所以今天帶了這本有兩條腿的字典」,說完總是引起台下一陣笑聲。
啟誠不只是幫我翻譯日文,同時也會幫我潤中文稿,展現出他極佳的中文底子。當時,在兩岸和解的氛圍下,台日關係急速解凍、加溫,我趁機在日本的五大報投稿,針對台日關係、兩岸關係以及中日關係上替我國立場宣傳;而啟誠在這個過程中,除了經常跟我討論投稿內容、協助我翻譯艱難的中文語句外,每篇文章都會經過他潤稿。
啟誠表面上是個不慍不火的人,實際上非常機靈。駐日訪問地方的行程時,啟誠都會陪我走透透。有一次跟幾位地方僑領餐敘,結束後一位僑領請我到他開的鋼琴酒吧續攤,我原本堅持不去,但這位僑領實在是太過熱情,無法婉拒。到了酒吧,酒水剛上桌,舞台上忽然出現兩位穿著清涼的妙齡女郎;我還沒來得及反應,啟誠已經先站起來走到我身邊當著大家的面說:「大使,明天還有行程,我們該走了」,我當下站起來向僑領們致謝並道別。啟誠知道,駐日代表的言行一定會被放大檢視,因此當他一發現場合不適,就馬上提醒我;我非常感激他在這方面的細心及機靈
啟誠之後被調回外交部,不久我也退休回到台灣,沒多久他被派去沖繩任處長,期間他也經常投稿地方報紙,且每一篇都會送給我看在他擔任我的機要秘書期間,外交部長是歐鴻鍊,而他是歐的近親,但他卻始終沒有讓我知道這件事啟誠是個不靠關係、低調正派、有著高榮譽感的職業外交官
啟誠擔任沖繩處長時,我曾帶著朋友去沖繩打球旅遊,晚上與僑界餐敘時,每位僑胞都稱讚他是一位親切沒有架子的外交官。後來他轉派大阪,我打電話恭喜他,並且答應等他安定後,會去大阪找他喝啤酒。不久前,我收到他父母親從嘉義寄來一盒自己種植的酪梨,我發了一個簡訊謝謝他,並且告訴他,酪梨是我太太跟女兒的最愛;他當時只簡單地回了我三個字:不客氣。
這是我們最後一次聯絡,從此天人永隔。
啟誠不但是我的得力助手、也是我的好友;他是我看到最認真、最低調、最專業的外交官之一啟誠的太太是位律師,一對龍鳳胎兒女,一個畢業於建中,一個畢業於北一女,全家都非常優秀;一個家庭美滿、做人正直、榮譽感高、有能力、負責任的職業外交官,就這樣的離開了;我除了為他的家人感到悲傷,也為國家痛失英才感到惋惜,更為我個人失去一個好友感到痛心。
啟誠,沒機會到大阪找你喝啤酒了,我會懷念你的。

嚴震生/十月驚奇成為九月驚奇?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嚴震生/十月驚奇成為九月驚奇?

◆  王健壯/「東廠事發」後那兩篇臉書文
◆  薛承泰/什麼是真的假新聞?
◆  蘇蘅/假新聞為何不能由當權者認定?
◆  黃一農/「人民做主,還權於民」
◆  陳立恆/創業不該為了當獨角獸,而是當千里馬
◆  盛治仁/個人應謙和,也要避免集體傲慢
◆  趙春山 /「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台灣人

◆  方祖涵/貧賤人生的網球夢
◆  陳亮恭/極端氣候下超高齡社會的永續
◆  王正方/瘋癲之城的自戀狂
◆  周行一/斑馬線上的老虎
◆  林祖嘉/申請居住證有那麼嚴重嗎?
◆  黃介正/「韜光養晦」還要不要?
◆  薛承泰/寡婦經濟學

◆  王健壯/如果多數人心中都有一個楊國樞
◆  嚴震生/從馬侃懸缺席次看政治任命
◆  馬凱/誰來解救AI浩劫?
◆  洪蘭/防失智為何要學新東西?
◆  方祖涵/棒球日子的簡單美好
◆  盛治仁/留給未來世代的政治典範
◆  蘇起/中共對台動武的可能性

◆  葉銀華/金融帳連續淨流出的真相
◆  劉維公/孤獨是可怕的社會病毒










嚴震生/十月驚奇成為九月驚奇?


2018-09-24 00:15 聯合報  嚴震生(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人卡瓦諾遭指控曾性侵未遂。 (美聯社)



「十月驚奇」(October Surprise)是美國選舉史上很重要的名詞,這乃是因為美國主要選舉都在十一月初舉行。有時政黨或候選人會在十月時放出一些訊息,讓對手來不及回應,如民國61年(一九七二年)總統大選前十多天,國家安全顧問宣布越戰即將和平落幕,希望藉此強化尼克森總統連任機會;它有可能是媒體對候選人做出不利的報導,如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對希拉蕊.柯林頓不利的維基解密及極具爭議的川普不尊重女性的錄影帶;或是其他候選人無法掌握的因素,如民國101年(二○一二年)總統大選時襲擊美國東北部的珊蒂颶風。
對台灣民主選舉來說,雖然總統大選在三月(近年改為一月),但也經歷不少的「十月驚奇」,如二千年總統大選的興票案、民國93年(二○○四年)陳水扁總統競選連任的兩顆子彈,或是民國95年(二○○六年)高雄市長選舉的走路工,都是台灣版的「十月驚奇」。
許多關心美國今年期中選舉的媒體或觀察者,原先認為特別檢察長穆勒對通俄門的調查已告一段落,若在十月做出對川普不利的報告,就有可能是這次選舉的「十月驚奇」。這項觀察當然有根據,因為不僅前國家安全顧問佛林及他的私人律師柯恩都與穆勒合作,選擇認罪協商,甚至川普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參選總統時的競選經理曼納福特,一個川普認為不會背叛他的戰友,也同樣做出認罪協商決定。沒有人知道穆勒作出報告的時間表,因為無論是期中選舉前或是選舉後公布,都有爭議,這也是為何會有「十月驚奇」的說法。
根據目前民調,美國民主黨將會在期中選舉中大有斬獲,拿下眾議院多數的機會極濃在川普基本盤中,有不少選民、特別是基督教基本教義派雖然對川普個人私德及政治性格不見得苟同,但當他們一想到川普會任命意識形態保守的大法官,有可能對他們最在乎的婦女墮胎及同性戀議題,扭轉過去最高法院判決,當然還是會繼續支持他所提名的卡瓦諾
根據美國憲法規定,總統提名的大法官候選人,必須經過參議院同意。目前共和黨以五十一比四十九的些微多數,領先民主黨兩席。如果有兩位共和黨參議員跑票,卡瓦諾很有可能無法過關。共和黨兩位女性參議員緬因州的柯林斯及阿拉斯加州的穆考斯基,因為主張婦女墮胎權益,極有可能跑票不過大部分觀察家認為卡瓦諾獲得同意的機會相當濃,這也是為何共和黨急著要在期中選舉前完成同意權行使,以免夜長夢多、節外生枝
然而,就在此刻,加州一位大學女教授福特,指控卅多年前當卡瓦諾還是高中學生時,在一個小型派對中,企圖對當時僅十五歲的她性侵。儘管卡瓦諾矢口否認,但畢竟這位指控者的公信力不容等閒視之,迫使共和黨參議員都被迫要求延遲投票,至少要讓兩人對質,聽聽這位女教授說法
由於這是多年前舊事,沒有任何警方紀錄,因此兩人證詞的可信度,就有可能成為卡瓦諾是否能夠獲得參議院同意的關鍵如果此同意案被參議院否決,川普將少掉一項重要政績如果參議員認為需要更多時間釐清真相,而將同意權行使延後到期中選舉後舉行,屆時變數更多無論如何,這項對大法官候選人的指控,應是今年期中選舉的「十月驚奇」,雖然它出現的時間點是在九月

名家觀點/新興市場流動性壓力鍋

名家觀點/新興市場流動性壓力鍋


2018-09-24 00:23 經濟日報  丁予嘉(作者是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博士)


金融海嘯屆滿十周年之際,新興市場的土耳其、阿根廷、委內瑞拉等國政經債務狀況頻傳,這些國家的債務沉重、收支惡化、通膨位居高位、匯率大幅度貶值40%以上;巴西、南非與俄羅斯貶值也都在15%-20%之間,讓人不禁擔心新興市場風險蔓延,形成大範圍金融危機可能。
關注新興市場風險的後續發展,國際美元與聯準會貨幣政策絕對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由於美國聯準會緊縮貨幣政策並未止步,編制追蹤30個經濟體以美元計算的貨幣供給量,顯示國際美元供給量正持續縮減,全球美元流動性出現大幅度萎縮,這讓全球資金流動性大幅退潮、新興市場流動性壓力正加速的提高。
國際美元之所以對新興市場有如此高的影響與重要性,主因在於美元仍為國際貨幣體系的霸主,它既為全球央行的主要儲備貨幣,全球以美元作為交割主體的每日交易量高達4.4兆美元之多,加上新興市場國家企業對外舉債,多以發行美元計價為主,因此當美元強勢,加上全球美元供給量持續減少的雙重效應下,體弱的經濟體如外債壓力沉重,且逆差擴大的阿根廷、土耳其等弱國,殺傷衝擊,不言可喻。
土耳其央行決議大幅加息至24%、阿根廷阻貶貨幣資金外逃利率更一口氣調高15%升至60%,MSCI新興市場指數自今年1月以來累計跌幅已逾20%,種種跡象顯示新興市場信心不安程度的加深,且新興市場股市跌入熊市區域,可能性正在提高。

然而,歷史經驗顯示,過去新興市場出現金融系統風險,如民國87年(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民國101年(2012年)歐諸五國債務危機等,多是靠著國際IMF介入與美國聯準會大幅降息手段,挹注大量便宜資金提供全球金融市場流動性,因此當新興市場遇困境,最終都以聯準會的降息收場作為結束。
但現在的新興市場再度受壓,要逼使聯準會讓步好不容易矯正利率正常化貨幣政策卻是困難的。聯準會主席包威爾表態當前逐步加息途徑是FOMC認真對待通膨與勞動市場風險的方法的立場,主因除了美國經濟體相當穩健外, 銀行與企業對這些體弱的經濟體,曝險甚低,聯準會不會停止升息的。
另外,關注債券市場的反應,是可以判斷新興市場目前所處位置是否真的如此的危險。在民國101年(2012年)的歐債危機發生時,希臘的主權債券與信用違約交換指數(credit default swap,簡稱為CDS)都出現大幅度飄升,且連帶使得鄰近歐豬五國如義大利等國同步出現大量債券拋售潮;目前土耳其上述兩項債券相關指標都還未突破民國97年(2008年)金融海嘯時水準(如上圖),也尚未引發鄰近新興市場的連鎖拋售恐慌潮,新興債券市場的波動雖有增加但仍尚稱平穩,新興市場風險的實際位置,應還未出現擴散效應。
全球各大央行同步收緊政策不止,除了美國聯準會外,歐洲央行也宣布購債規模減至150億歐元並且年底全面結束購債計畫,可見未來全球流動性收縮只有更加緊俏,雙赤字負債嚴重的新興市場國家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情況,一旦連帶拖累周遭新興市場與全球經濟,最終美國經濟很難真的可以獨善其身的。


丁予嘉

經濟學博士出身,擁有豐富金融實務資歷,難得的是,他能將兩者予以融合,透過理論架構對實務進行分析,輔以國內外的經驗值,提出可能的發展方向與具體建議,頗受政府單位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