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3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倡議一帶一路 遭遇逆風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炮製出「我們最幸福」的假象之後
.聯合報黑白集/跳電抗議玩錢玩命政府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倡議一帶一路 遭遇逆風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倡議一帶一路 遭遇逆風


2018-06-03 01:0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馬來西亞變天之後,新首相馬哈迪一上任提出的重大政策,就是宣布終止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之間名為新馬鐵路的高速鐵路計畫。另外,由中國大陸興建之中、連結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和該國東岸的東海岸鐵路,馬哈迪也計劃調整或終止。兩大基礎建設的終止,都是為了挽救馬來西亞已經陷入困境的國家財政,但對於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倡議,卻是個嚴重打擊,並可能影響整個倡議的持續推動,值得我們注意。
新馬高鐵原計劃以1.5小時的車程,連接吉隆坡和新加坡,距離為350公里,預計總投資金額超過200億新加坡元,折合約人民幣956億元或新台幣4,500億元。這項建設計畫是由馬來西亞剛下台的前首相納吉批准,可說是新馬地區歷來規模最大的交通建設,且極可能由中國大陸融資和承建。
檢視馬來西亞的經濟情況,馬國去年的經濟成長率為5.4%,還算可以。但不計地方政府和國營企業的中央政府累積債務,已高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2.5%,去年預算赤字就達到GDP的3%;外匯存底有974億美元,但國家外債高達2,130億美元,償付外債的負擔極為沉重。同時,馬來西亞的通貨膨脹率不低,為3.8%;馬元兌換美元的匯率,四年來已由1美元兌換3.27馬元跌到4.34馬元,貶幅約三成
換言之,馬來西亞的經濟基本面並不算理想,若是再發生一次全球性的經濟蕭條,馬國再次陷入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般危機的可能性並不低。因此,馬哈迪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而且,他認為這些鐵道建設的經濟價值並不高,花費巨額經費建設,極可能是前朝政府的「弊案」。
其實,這也是整個「一帶一路」倡議所面臨的問題。這項倡議是個宏偉的發展策略,除了可以充分利用中國大陸龐大外匯資金,也為之前基礎建設的「剩餘設備」找到出路,協助陸上及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建設,帶動經濟發展,這些國家可再回過頭來進口中國商品和服務。
但問題在於「一帶一路」沿線只有少數國家經濟相對富裕,可以支付這些大型建設資金,其他國家多半債務高築,管理能力薄弱。由於當政者好大喜功,加上北京策略性提供巨額優惠融資,多半國家會以「建了再說」來提高個人或政黨形象,但建完之後又往往因為缺乏「自償性」而陷入債務困境,成為國內反對派大力抨擊的標的。例如馬來西亞的新馬高鐵和東海岸鐵路,其實都是馬哈迪在大選時的抨擊政見,可見「一帶一路」倡議並非單純的「雙贏」方案。
更深刻的案例出現在斯里蘭卡,由中國大陸協助出資在該國南岸協助興建的漢班托塔港,因為無法支付中國大陸提供的融資,只好採取「債轉股」方式,出讓七成股權,中國大陸並租用港口和周邊土地達99年。國際貨幣基金總裁拉加德今年4月在北京的一項會議上,就提醒北京決策者要謹防這些債台高築的國家,不要輕易提供不需要和不可持續的項目融資。
根據華盛頓智庫全球發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的報告,「一帶一路」沿線可能已有八個向中國大量貸款的國家陷入償債困難,包括巴基斯坦、馬爾地夫、寮國等。全球發展中心甚至預測沿線借款的23個國家,會有陷入債務困難的風險。由於倡議中涵蓋國家太多、範圍太大,中國大陸目前可說凡事必稱「一帶一路」而行之;新加坡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就曾在聯合早報上提醒,可能會有中國國營企業藉機圖利的尋租狀況,提醒北京政府應該嚴審項目。
雖說沒錢難辦事,但錢多時花錢也要謹慎,中國大陸提供的這些資金除了可能打水漂之外,更可能反而讓沿線多國人民仇視中國,影響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北京的「一帶一路」倡議的確宏觀且前瞻,但執行上可得戰戰兢兢、臨淵履薄才是。






聯合報黑白集/跳電抗議玩錢玩命政府


2018-06-03 00:2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全台今年供電饋線跳脫事故頻傳,台電董事長楊偉甫(右)擔心是系統性問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來大規模跳電停電不斷,就連台北市核心信義區都遭殃。台電董事長楊偉甫擔心是系統性問題,而賴清德繼續重彈非核家園不跳票,徐國勇則鐵齒保證政府供電百分百。
今年五月迄今,光是雙北都會區已起碼發生十起大規模跳電停電事件,早有學者質疑,最可能原因就是供電不足,偷偷降壓運轉,電壓不斷切換,設備當然容易故障。
台電解釋,降壓運轉是在備轉容量率偏低又遇突發情況下,採取非常態、小幅度降低電壓的短暫措施;但如今又加上楊偉甫最新「系統性問題」的說法,人民只想問:到底要用多少糊弄話術,來掩飾蔡政府備受質疑的能源政策
無法遮掩的事實是,備轉容量率偏低。其解方除了節電,就是提高供電量。可是蔡政府死抱非核神主牌,開發綠能也遠跟不上需求,又不許限電以免「不缺電」的鐵齒斷牙、支票跳票,但如此錯誤政策,正是系統性問題的根源。
更離譜的是,為彌補供電缺口,台灣三座核電廠內的輕柴油氣渦輪機組也全數投入發電。看著多部機組「淨發電量/裝置容量比」同時破百,怎不讓人心驚?畢竟它們可是在核電廠發生事故、外電中斷時的救命設備啊!
蔡政府「玩錢」棄核四又花鉅資大搞炎夏用電尖峰發電有限的風能,更幾近「玩命」般使用核電廠救命機組,就是不肯誠實面對錯誤能源政策。對於這種既玩錢又玩命的政府,跳電停電只算是一種無言的抗議。







聯合報社論/炮製出「我們最幸福」的假象之後


2018-06-03 00:2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為改善少子化,行政院擴大發放育兒津貼,用政策鼓勵生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一則不太受到注意的國際新聞:德國生育率過去在全球敬陪末座,現已攀升到一九七○年代以來最高,人口增加利多也點亮了經濟前景。除移民和難民潮的因素外,主要是拜一系列家庭友善政策之賜,日托更是重點,讓德國人口專家都說,「現在的環境很適合養小孩」。
回頭看看我們生養小孩的環境呢?五二○前,行政院才搶著以三連發記者會,從攬才、搶救低薪到生育率,為蔡政府執政兩年衝業績。但別說催生政策迭遭質疑,怪罪移工、誇張的均薪數字魔術,激得青年團體串聯「對不起!是我拉低平均薪資」行動,向執政者「道歉」。看來,面對無賴政府,人民也只有練就高段自嘲能力,才能在谷底求生了
行政院近日各種文宣,就是炮製「我們最幸福」的假象。如果只是官員自我感覺良好也就罷了,未經思慮而無法落實甚至造假的政策,就是人民的悲劇了。以催生三招為例,一年三百八十餘億的預算,規模已與長照預算相當,但沒有政策評估,立馬就要上路,難怪被質疑是肉包子打狗。繳稅季節裡,要人民掏錢讓政府虛擲,豈能無怨?
行政院新催生三寶,包括擴大公共教保服務量、私幼私托「準公共化」、擴大發放育兒津貼。三招催生,讓人三聲無奈。
不論哪個政黨執政,對待少子化,似乎只會「育兒津貼加碼」這招,發錢、發錢、再發錢,選舉之前,發作尤烈。如果津貼有用,為何台灣每年新生兒數不增反減?此為第一聲無奈。
賴揆打算將津貼的幼兒年齡延長到四歲,不限制父母一方須就業;但拿津貼與「公托或準公托」只能二擇一,每月領二千五,第三胎就加一千。問題在於,目前零到二歲公共托育人數只占百分之零點九,「準公共化」前景難期,家長大半只能選擇拿二千五育兒津貼自己照顧或親戚接手,對「兼顧工作與育兒」的困境只是杯水車薪。
第三胎加一千,更是口惠而實難至。台灣每年廿萬名新生兒中,第三胎只占百分之九,即使連生四寶五寶以上都算,也只百分之十一。要拿到這一千元,須先生得出第一、第二胎,但有多少人能夠?難怪民眾認為只是虛晃一招。此為無奈第二嘆。
歷來國內外研究及民調都指出,普設公共托育,減少工時,才是解救低生育率的有效解方,讓新手父母能兼顧職涯與育兒。但賴揆嫌建置公共托育服務曠日廢時,獨排眾議,力推補助私人托育業者,充抵公共托育,名之為獨步全球的「準」公共化托育,卻拿不出有效監督機制,這算哪門子「公共化」?難怪招來「圖利業者」之譏,此為第三聲無奈。
公共托育應是政府自營的公托公幼,或是政府出場地,如閒置校舍,委託民間團體經營的「非營利幼兒園」,員工薪資、照顧品質都能充分掌控,家長才能安心;但八月就要上路的「準」公共化托育,相關品質管理機制,舉凡人數超收、建物公安、巧立名目收費、侵害教保人員勞動權益等事項,都需大量地方稽查人力才能落實。但是,人力在哪裡?
再者,當私立業者違反「準」公共化的要求時,政府如何管控?如何要求違規業者退場?追回已補助款項容易,已入園的嬰幼兒又要交給誰照顧?難以落實的「準」公共化,就是假公共化。
未來歷史回顧蔡英文執政,到底對搶救出生率做了什麼,應該就是:掛了牌卻不知所為何事的「少子化辦公室」、被罵少根筋而夭折的「育兒百寶箱」前瞻計畫,現在再來一個掛羊頭賣狗肉的「準」公共化托育。台灣超低生育率若再探底,也是意料中事。
蔡英文真要兌現「擴大幼托公共化」的承諾,就必須拋開以文字編織成的治國幻術。既然如今都挺過難堪的五二○兩周年檢驗,請當機立斷,讓不可行的政策及時懸崖勒馬。

【即時短評】國民黨還是不如民進黨

.【即時短評】國民黨還是不如民進黨

.【重磅快評】新威權政治即將鞏固 追剿異己更添軍火
.【重磅快評】供電越吃緊 官員心臟越大顆?
.【即時短評】打臉、黑箱、喬 國民黨還是國民黨
.【即時短評】不能說實話的警察年功俸
.【即時短評】邦交無用?別像柯文哲目光如豆
.【即時短評】拔管影舞者 應該停損了
.【重磅快評】認錯,吳茂昆下台後蔡政府最需要的一堂課
.【重磅快評】 吳茂昆 被打爆的一人投手
.【即時短評】閃辭的吳茂昆 做到歷任部長做不到的事
.【重磅快評】望水氣興嘆 五月天怎能不火熱?
.【重磅快評】為吳茂昆猛擦粉 徐國勇果然全國最「勇」
.【即時短評】部長都耗損二位 蔡政府該幹點正事了
.【重磅快評】蔡政府為何重用「吳三貴」?
.【重磅快評】台灣奇譚:因為執政就能決定誰有無心肺!
.【重磅快評】蔡總統不如一個足球員
.【即時短評】礦業法藍綠現形 台灣政黨果然沒有左派







【即時短評】國民黨還是不如民進黨


2018-06-03 10:42 聯合報  記者程平╱即時報導
吳敦義。 報系資料照 記者曾吉松/攝影


民進黨提名姚文智參選台北市長,從各方民調看來,北市三強鼎立,綠白相爭,民進黨等於在北市對國民黨做最大讓利,但換得一個黨堅持立場的尊嚴。反觀國民黨,口口聲聲為黨,卻因新竹縣長提名罔顧制度,大搞黑箱,私心自用,套句吳敦義的話「黨能做這樣的事嗎?」
因為有參選人不接受全民調的方式,國民黨竟在剩下最後一席縣市長參選人未提名的情況下,修改採取全民調決定提名人選的內規。吳敦義解釋,「提了一個,所有人都不支持的,黨能做這樣的事嗎?」吳敦義的話乍聽有道理,但如果民調勝出的人卻無法獲得多數人支持,民調是做假的嗎?破壞制度下協調出的「團結」,就真能凝聚多數人的支持?
吳敦義也說,新竹縣複雜選情,「假如只有一個人主張全民調,其他所有人都反對,國民黨還要用全民調去討好一個,其他通通拒絕嗎?」這句話好像也有道理,但原本的提名辦法第5條規定,若協調不成就採全民調的初選方式決定人選,最後卻被吳系中常委提案顛覆,顯見吳敦義的說法是本末倒置、射箭畫靶,還任由黨員勒索、威脅。
此外,在去年黨主席選舉中力挺洪秀柱的蕭淑麗脫黨參選嘉義市長,卻沒見到吳敦義用盡辦法協調,助代表國民黨的參選人能獲得「所有人支持」,甚至還爆蕭淑麗的料,擴大傷口。反倒是在黨主席選舉中支持吳敦義的陳見賢,用脫黨參選新竹縣長做威脅,就能換得黨中央不顧制度翻案,這是為了黨,還是2020的布局?
民進黨在年底台北市長一戰,可能會為了統獨立場助國民黨重新拿回首都,但至少展現對信仰的堅持以及喚回支持者的真團結。反觀吳敦義領導的國民黨,一個新竹縣長提名醜態畢露,吳敦義強調國民黨要提一個忠於黨的人,那吳敦義自己呢?

名家縱論/林祖嘉:低薪高失業 學子用腳投票\星期透視/王如玄:生命不分藍綠 請快補破網

.名家縱論/林祖嘉:低薪高失業 學子用腳投票
.星期透視/王如玄:生命不分藍綠 請快補破網
.「鐘擺效應」 決定下個台北市長
.禁了五星旗 對岸威脅就不在?
.愛的教育 不只單方面包容
.水果崩跌 政府有心疼農民嗎?
.輕軌 真適合台灣嗎?
.兩岸緊張 別指望美國幫忙
.公投 不該為選舉而生
.死刑存廢 人性與人權的交戰
.畫中有話/視界大小 決定世界大小
.漫畫/政黨邊緣人?政黨紅人?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林祖嘉:低薪高失業 學子用腳投票


2018-06-03 00:08 聯合報  林祖嘉(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
圖為台大校門口前的年輕學子。大陸向台生招手,日前也傳出數所明星高中被政府關切學生赴陸求學意向。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來關於台灣學生申請大陸高校報導,多到政府需大費周章到各個知名高中去訪查,引起國人的高度關注。
幾周前,筆者系上邀請一位在上海復旦大學任教的台灣教授,來做一場學術演講,會後餐會上,這位教授提及今年復旦約有六百位台灣學生申請,而復旦大學的申請標準是七十二級分,在台灣大約是進入台大經濟系的標準!為什麼今年有這麼多學生想到大陸念書?原因是什麼?相信這是許多國人關心的問題。
其實從過去幾次相關民調的數據,應該就可看到端倪。首先,聯合報去年十一月民調顯示,近年來台灣人民願意去大陸工作比例愈來愈高,二○一四年整體國人願意去大陸工作者有廿五%,但到一七年時已增到四十%。其中,年輕人(十八至廿九歲)願意赴陸工作比率更高,達到五十三%。
其次,遠見雜誌今年做「民心動態大調查」顯示,國人願意赴陸工作的比率高達八十二.五%,其中卅歲以下年輕人願意赴陸工作的比例更是高達八十九.八%!
第三,在聯合報民調當中,民眾願意讓子女赴大陸就學比率也由前一年的卅二%,增加到卅八%,也創多年調查的新高。
其實了解兩岸教育的人應該都知道,雖然近年來大陸高校排名在上升,但是如果要比較兩岸大學師資平均素質,台灣一般大學師資的素質應該還是遠超過大陸師資。然而,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台灣學生(和家長)想到大陸去念書?主要的理由當然還是與未來的工作和發展有關
過去多年,台灣年輕人在就業市場遇到兩個最主要的困擾,大家應該都是耳熟能詳的:第一,薪資長期處於停滯的狀態。依主計總處資料顯示,從二○○○年到現在,台灣的平均薪資每年成長率約為一.五%,而同時消費者物價則每年上漲約一%;也就是說,過去近廿年的時間,台灣的實質平均薪資增加不到十%。在薪資長期停滯情況下,平均薪資水準與國外的差距就愈來愈大。
其次,年輕人面對失業率遠高於全國平均失業率的困擾。自二○○○年以來,台灣的整體失業率大約維持在三%到五%之間,但是年輕人的失業率卻遠高於此一水準,其中又以廿到廿四歲間的失業率最高,大約維持在十一%到十三%。
年輕人失業率較高,一方面與他們經常轉換工作有關;另一個重要原因,則與他們工作經驗不足而面對較低的薪資有關。依主計總處資料顯示,即使是廿五至廿九歲的年輕工作者,失業率也是高於全國平均失業率。
在薪資長期停滯及不容易找到高薪工作的情況下,近年台灣赴海外工作人數愈來愈多,依主計總處統計,長年在海外工作的台灣人應該超過七十萬人,其中以技術層次較高的年輕人為主力,因為赴海外工作一方面需要有足夠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有高度的意願。
今年二月底,大陸公布卅一條惠台政策,其中針對台灣人赴陸工作提出十九項等同國民待遇的優惠;其後四月中,廈門也推出了六十條惠台政策,昆山、上海等地也紛紛推出有關台灣人民赴陸工作開放及優惠措施。單單是廈門市,就計畫每年提供台灣人民五千個就業和實習機會,如果再加上其他城市,未來台灣人民赴大陸就業和發展的機會一定會很多。相信此一大規模的開放政策,應該是造成今年大量台灣學子申請赴大陸就學的主要因素之一。
簡單說,台灣學子願意赴大陸就讀,主要還是著眼赴陸工作和發展的機會,去大陸念書可以早點了解大陸情況,對未來在大陸找工作會有更多利基。其實,這就像是美國總統川普的外孫女去學中文一樣,是市場導向的結果,而不是對中國大陸有特別的偏好
面對優秀學生想出走的情況,政府該做的,是改善台灣的薪資與就業環境,以及提出政策來吸引全球技術人才(包括台灣和大陸人才)。有本事在國際勞動市場上流動的,一定是人才;學生也是一樣。人才流動是阻擋不住的,政府能做的就是提供更好的工作與薪資環境,這是唯一的政策選項。








星期透視/王如玄:生命不分藍綠 請快補破網


2018-06-03 00:15 聯合報  王如玄/華夏社會公益協會理事長
朱姓健身教練涉嫌殺害交往兩個月的黃姓女友並分屍,家屬在靈堂擺設追思樹表達思念。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來台灣的社會很不平靜,也很令人感到傷痛。
家庭暴力防治法自民國八十七年五月廿八日立法院三讀通過迄今廿年,各界慶幸家庭暴力台灣有法可管,沒料到最近發生多件極其殘酷的家庭暴力殺人事件,包括台南逆孫殺死祖母滅門血案、台中牙醫師在診所被同事親友殺害、桃園殺妻肢解慘案、板橋情殺分屍案、台北直播主遭男友刺死案、桃園男砍殺母親等人,以及屏東殺離婚妻子等命案。
一件比一件殘忍,不忍卒睹。短期內更令人擔心模仿效應的擴散。當政府正極力推動強化社會安全網之際,社會慘痛事件的不斷發生,讓社會安全破網連連,不僅顯得格外諷刺,更讓生活在驚恐不安環境的人民不禁要問:政府在哪裡?
這些事件,不能僅以他人家務事輕忽看待,尤其是政府責無旁貸。任何社會事件的發生必有其成因,亦非單一因素造成需從每一件悲劇中省思到社會問題的原因何在,才能真正防患於未然
一、政府必須正視這些事件背後的成因。失業、家暴、酗酒、毒癮、婚姻、債務壓力等,往往是暴力原因,且是相互影響。而這些其實和整體環境結構有關,例如經濟環境不佳,就會反映在就業,一旦工作不順,失業後生計斷炊,家庭成員間難免起衝突;又如婚姻路上缺乏及時溝通和外在關懷,長期埋藏在心裡的憤恨情緒找不到出口,易在面對分手談判時一觸即發。如果欠缺有效的政策工具改善社會和經濟環境,或是未連結到社會支持資源,悲劇恐難扼止。
二、國人心理衛生資源的欠缺這些事件,部分是精神障礙所致。一般人忌於就醫,家人也因擔心被貼標籤,多數選擇隱忍,加上政府長久以來對於心理健康網絡資源建置,總是視而不見,不但資源不足,需要資源的人,也不知資源在何處。更嚴重者,因精神障礙犯罪不罰或減輕其刑者,其情狀足認有再犯或有危害公共安全之虞時,經法院依刑法第八十七條裁定令入相當處所施以監護處分者,竟也找不到醫療院所願意承接,以致讓這些應接受監護處分之精神障礙者隨處走動,不只鄰居擔心,連他的家人也食不知味、夜不能眠,這些政府看見了嗎?公部門間無法橫向聯繫,資源無法整合,受累的卻是無辜人民。
三、生命和情感教育的強化。每一條生命都是寶貴的,也應該被尊重,但這幾起事件暴露政府一再宣示的情感教育失敗。近幾年恐怖情人頻傳,民間團體雖然一再倡導,如何辨識和宣導恐怖情人特徵和預防方法,但是始終不見政府角色。情感暴力不僅發生在家庭,危險也會蔓延到校園、工作環境和社會,這個部分政府應拿出具體對策,連同職場暴力的有效預防(包含屢見不鮮的醫護及社工人員的執業安全),已是不能再忽視了。
廿年前,台灣家庭暴力防治法實施,台灣因此成為亞洲第一個擁有家庭暴力防治法及保護令的國家,更曾到亞洲各國分享台灣經驗,也看到了一些成果。但廿年過去,也該是反省及檢討如何精進的時候,尤其面對悲情的五月,令人傷感那麼多無辜生命的隕落,行政院應邀集衛生福利部、內政部、勞動部、教育部等跨部會重新檢視檢討目前的家庭暴力防治法令、計畫及社會安全網,儘速補破網,莫讓悲劇再次發生,還給人民一個安居、沒有恐懼的生活環境。






畫中有話/視界大小 決定世界大小


2018-06-03 00:38 聯合報  文/楊萬雲
攝影/楊萬雲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沒有人可以限制你,唯一能給你限制的,就是你自己。」眺望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可以遠觀,也可近眺;原本一望無際的美景,如今加上框框再欣賞,猶如違章掩蓋天際線般。
近日邦交國連續與台斷交,蔡政府誓言不再容忍打壓。沒想到拿出的方案竟是以技術性措施壓件陸客團。
舉世為了活絡經濟大搶陸客觀光財的今日,政府消極限制作為,讓旅行社及一條龍的從業者受害。更令人擔心的是,期待透過兩岸民間文化交流,提升與中共競爭的「民主紅利」,亦將漸失優勢。





死刑存廢 人性與人權的交戰


2018-06-03 00:23 聯合報  林滄崧/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系兼任助理教授
朱姓健身教練涉嫌殺害交往兩個月的黃姓女友並分屍,家屬在靈堂擺設追思樹表達思念。 本報系資料照/記者袁志豪攝影


近來手段兇殘的殺人暴力事件頻傳,「治亂世用重典」以及「確實執行死刑」的呼聲再起。然而,觀察台灣近十年來政府所釐訂的刑事政策走向來說,「治亂世用重典」可能性高比如重罪累犯加重刑期),但「確實執行死刑」的可能性低,而且很低。
有輿論認為死刑的執行違反人權,當然這其中涉及很多學理與法理上的論述依據,但是一般民眾聽不太懂,更有一些民眾聽不下去,原因之一在於我國的人權教育在廣度上是夠,但在深度上卻是不足的;所以直至目前為止,我國民意反對廢除死刑還一直高於贊成廢除死刑。
還有另一個原因,是刑事政策的邏輯形成過程的差距,大多數民意認為的與政府所認為的差距很大。大多數民意要的是,具有「人文性」的刑事政策,但政府一直在推動的卻是「人權性」的刑事政策;這樣的差距造成了只要有手段兇殘的殺人暴力事件發生後,被害家屬受訪時總是多加一句:「希望政府將殺人兇手判死刑」,但「仍可教化」都成了兇手最後能閃避死刑的常用語。
「人文」這個詞的定義很多,簡要的說,就是「衡量人性、人道與人權的總和」,其中的人性講天理、人道講倫理、人權講法理,因此一部具有人文性的刑事政策,它在內容上就同時權衡人性天理、人道倫理及人權法理的成分。
再就刑事政策層面來說,殺人則死就是天理,這是一般人性的展現;沒有任何一個人或機構,有權力去剝奪任何一個人的生命,這是法理的依據;至於人道倫理上,就要看這個社會民意在人性天理與人權法理的拉扯結果,很可惜的是,大多數民意所想與政府現在所做的,並沒有在同一條路上,或是在同一條路的不同方向上。
「人若不照天理,天就不照甲子」,這句話一直深留在台灣社會民間流傳;由此可知,我國民眾對於人性天理的認知仍然濃厚,不論是法律或刑事政策的制定,仍然希望以人性天理為主軸,政府知道如此的民意走向嗎?
政府當然知道,但站在國際時,國人的人性程度是裡子,國家的人權程度是面子,能兩者兼顧最好,若真不行時,面子重要






公投 不該為選舉而生


2018-06-03 00:24 聯合報  朱明鑑/教(台北市)
國民黨南市議員抨擊民進黨只會口號治國,以假議題公投來綁大選。 記者鄭維真/攝影


民進黨證實將透過全國各地黨務系統,協助公民團體連署包括「禁掛五星旗」等五項公投提案。此舉不啻添亂,更有違當家不鬧事原則,無益於國計民生
本來,公投制度旨在徵求真正的民意,用以補足代議政治有所不足的地方,可惜台灣的政治人物完全從選舉利益上做短線思考,徹底扭曲了公投制度之精神,變成執政黨選舉的重要武器之一,從而喪失選舉的公正性。
既然法務部年初的法律意見,即認定「禁掛五星旗」公投提案,具扼殺言論自由的違憲違法之虞,政府即不應違反禁反言原則,刻意製造有利於執政黨年底選舉的大環境。





兩岸緊張 別指望美國幫忙


2018-06-03 00:24 聯合報  孫揚明/資深媒體人
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議上,談及台海情勢時表示,「美方反對一切片面改變現狀的行為,並持續堅持以符合兩岸人民意願的方式解決分歧」。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議上,談及台海情勢時指出,美國國防部仍「堅定致力於與台灣合作,提供其必要的防禦軍備與服務,以確保台灣足以自衛,符合台灣關係法下的規定與義務」。同時,「美方反對一切片面改變現狀的行為,並持續堅持以符合兩岸人民意願的方式解決分歧」。
這個短短的說法中,馬提斯其實表達了兩個說法。前面的一半,清楚的表達了「法」-台灣關係法的立場;也就是說,美國在處理台灣安全相關考量依據。第二段則是表達了相關的台海政策。
馬提斯的說法其實一點都不新,不過是師法了當年柯林頓時代的政策而已。
當年李登輝訪美,引發了一連串的台海危機;在隨後的民國86年(一九九七年)九月,美國與日本在重新檢討區域安全之後,共同宣布了「美日安保防衛新指南」;其中的「周邊有事」條款,也就是所謂的美日共同防衛地區是否包括台灣,引發相當嚴重的衝擊。
當時的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坎柏(Kurt Campbell)刻意把這個問題拆解開來處理。在概念上他把台灣問題抽出於美日安保之外,他的說法是「指導美國與中國和台灣接觸的是台灣關係法」。此一作法的意義,在於避免與中共出現直接衝撞,因為在對台關係的規範下,行政部門是可以有裁量權,以決定是否要涉入台海,以在何種情境、條件下涉入;換言之,這讓美方在政策上可以有重大的靈活度。
美國一向不喜歡、或不願意讓台灣進入美國所主導的西太平洋安全架構甫過世不久的美國中國問題專家容安瀾就明白表示,「讓台灣加入西太平洋安全架構是一項錯誤」,他並且明白表示,把台灣問題與西太平洋安全架構脫鈎,是保護美國利益
所以馬提斯此說法,是師法故技。
在馬提斯的後面具政策意涵一段話,是值得注意的。他的概念基本上是希望維護所謂的現狀,但同時也加上了條件,「符合兩岸人民意願的方式」解決分歧。「符合兩岸人民意願」在相當程度上是一個框架,這與柯林頓時代乃至布希總統時代的說法:台海問題的解決應由「兩岸人民共同決定」;而不僅止於此的是:台灣問題的解決「應得到台灣人民的同意」。更值得注意的是,馬提斯此一說法,在川普政府上任以來,已經出現了第二次,應該不會是信口脫出的。






輕軌 真適合台灣嗎?


2018-06-03 00:24 聯合報  蔡昌男/軌道運輸業(高雄市)
高雄輕軌第二階段施工,引發沿線居民抗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高雄輕軌二階工程引發居民抗議爭議,讓人反思此時興建輕軌之必要性。
輕軌部分路段與一般道路混合行駛,速度慢、要等紅綠燈,難吸引趕時間民眾搭乘,再加上國人的交通用路習慣,輕軌車禍事故頻傳,歐美國家的輕軌,是否真的適合台灣?
隨著高雄鐵路地下化即將完工,前瞻建設擴充捷運路網,如能再提高公車運輸效能,增加偏遠地區可及性,搭配公共自行車系統,並加強各運具間之轉乘,做到時間、空間及運輸資訊無縫之公共運輸服務,我想這才是現階段最需要的。
可惜的是,在這個城市,誰拒絕輕軌,就是反對高雄進步;長期執政只有一種聲音,政策缺乏討論和監督的空間,掩蓋不住日益下滑的競爭力;當舉債建設趕不上其他城市進步的速度時,我們才驚覺「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無法參與政策的討論,卻要市民承擔錯誤決策的後果
從最近遠見雜誌的縣市長施政滿意度大調查及其他民調看來,昔日的南霸天並非難以撼動長期執政下,出現政黨偏執與傲慢,已無法謙卑傾聽市民的心內話。如今輕軌工程正無情的劃下一道道的傷痕,將是這座城市無法抹滅的印記。






「鐘擺效應」 決定下個台北市長


2018-06-03 00:24 聯合報  丘昌泰/元智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桃園市)
盤點柯三年來的政績,有小功勞,但無大建樹;解決「短痛」有餘,「長痛」則絲毫未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選舉行為中的「鐘擺效應」或將在北市實現。
三年多前白色力量勢如破竹,柯文哲的無厘頭與口無遮攔,被塑造成「非典型」政治人物,受到柯粉崇拜;但三年來,看多了反毫無感覺。
盤點柯三年來的政績,有小功勞,但無大建樹;解決「短痛」有餘,「長痛」則絲毫未解,前者如巷弄停車位、社會住宅、世大運等,但大巨蛋、都市更新、空汙、機車橫行等則束手無策。
柯的下一任想將台北市帶往何處?柯團隊沒有擘畫這種願景,只知道「碰到問題就解決嘛」。更令人質疑的,是他的施政風格與領導能力,以醫師組成的市政團隊,醫師入主不少局處,將醫師最熟悉的RCA手法帶入市府,以此檢驗SOP,確實出現短期效率,但也造成表格氾濫、重複浪費的行政程序,讓公務員不堪其擾。
三年前,民進黨棄選,讓柯文哲成為泛綠代言人,如今民進黨從上到下,狠批他的「親中」立場,白綠選票若不能結合,等於宣告姚文智必將落入第三名,不太可能「開低走高」。
姚文智欠缺陳水扁的演講魅力與清新形象。「機蛋大遊行」是未經深思熟慮的粗糙政見,市民很清楚,松山機場遷建與否,仁智互見,更何況決定權端賴國防部長及賴院長的眼色。至於上任後就要「拆蛋」的大賭注,姚團隊可能要好好思考,如何應付高達數百億元的訴訟與賠償成本?
苦守寒窯的丁守中,擔任立委期間表現優秀,擁有藍軍票倉的優勢,可惜青年人熟悉度不足,若提出吸引青年眼光關注的政見,不無逆轉勝之可能。年齡絕對不是問題,不妨效法競選美國大選失敗的桑德斯,他批判高漲的學費,打破財富掠奪政治的潛規則,感動青年世代,雖敗猶榮。
當人才快速流失,外交危機頻傳時,台北要急起直追,替學生創造國際遊學機會;為中青世代創造就業與賺錢機會,為老年人營造第二春。台北市要擔起台灣的「外交出口」與「機會創造者」。台北市要朝綠化城市邁進,要發起反空汙運動;要以AI、FinTech、Lot科技推動市政建設;青銀世代矛盾也要以永續性政策予以緩和。
沒有永遠的執政黨,選民將決定鐘擺的方向。






禁了五星旗 對岸威脅就不在?


2018-06-03 00:24 聯合報  李政達/科大講師(台南市)
民進黨擬協推「禁止公開展示或懸掛五星旗等境外敵對勢力旗幟」公投,在兩岸關係低迷的此時,格外引起議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公投法通過修法之後,民進黨黨務系統擬協助民間團體推動的五項公投提案中,最受爭議且令人感到可笑的是,「是否同意立法規範,禁止公開展示及懸掛五星旗等境外敵對勢力的旗幟?」
在世界村的此刻,即便國內通過公投看不到五星旗,但在媒體網路、國際性運動賽場上…五星旗的曝光率,要比青天白日旗、梅花旗,甚或是綠底台灣旗要高出太多了。
民進黨協助推動此項公投用意何在?是讓全體國民看不到「敵對勢力」旗幟,就會忽略對岸強國的存在?這豈不是極度缺乏自信的鴕鳥心態作祟嗎?
如果只是為了報復中共,值此兩岸關係低迷敏感時刻,以這種小鼻子小眼睛的方式回敬對方,對岸不痛不癢,執政黨此舉除了令人啼笑皆非外,根本就如同小小孩扮家家酒一般──我討厭你,所以我不要看到你!
對岸已非昔日的吳下阿蒙,誰也無法忽略它在政治、軍事、外交及經貿上的實力,如執政黨還是堅定以「敵對勢力」來定位他,那麼就該明白告訴全體國民,將引領我們走向何處。總不能夠永遠自我感覺良好,成天自我催眠──「錯在中共,全民要更團結」、「共機繞台,老大哥美國會給我們撐腰」、「勞工平均收入已達四九,九八九元」。
看不看得到五星旗,根本是小事一樁,關鍵是要如何去面對旗幟背後所代表的現實!

王健壯/這樣的兩岸 這樣的政府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王健壯/這樣的兩岸 這樣的政府
.洪蘭/捐WHO百萬美元 不如加強自殺防治
.方祖涵/關不住的網路大嘴






王健壯/這樣的兩岸 這樣的政府


2018-06-03 00:24 聯合報  王健壯(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有壓力就有反彈,這是物理的必然,也是政治的必然。中國在一個月內連斷台灣兩個邦交國,讓蔡英文怒而痛批中國蠻橫,並揚言不再忍讓,就是壓力下的反彈。
李登輝當年的「戒急用忍」政策,是在台海飛彈危機之後提出。陳水扁初任總統時的兩岸政策是「積極開放,有效管理」,但在中國推出「反分裂國家法」後,他的政策卻翻轉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這是過去兩岸關係史上,台灣因中國壓力而反彈,兩岸政策在壓力下由寬變嚴的兩個例證
蔡英文執政兩年,邦交國被中國連斷四個,並且封殺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空間,逼迫國際企業更改台灣名稱,再加上機艦又不時繞島示威,擺明了就是要把台灣逼到牆角,也逼得蔡英文不得不說出不再忍讓的重話,不得不下令陸委會全面嚴審中國官員來台的申請,她一向堅持的「維持現狀」兩岸政策,似乎也到了不得不改弦更張的時刻;這是台灣兩岸政策在中國壓力下由寬轉嚴的最新例證
中國在全球佈下天羅地網施壓台灣,既是恐嚇也是報復,台灣手中並無恐嚇中國的任何籌碼,當然祇能以報復手段回應。但嚴審中國官員來台,與李登輝的戒急用忍以及陳水扁的積極管理一樣,雖然都滿足了報復心理,但效果卻猶如兩面刃。更何況,現在的中國已完全不同於戒急用忍或積極管理時期的中國,習近平又何懼於蔡英文的任何報復?
再從另一個角度說,蔡英文既然打死不願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將發生負面質變,包括邦交國可能相繼離台灣而去,也應該早在她預料之中。李登輝曾經號稱有十八套劇本應付台海危機,蔡英文應付凌遲式斷交,當然也應該早有劇本。如果嚴審中國官員來台是劇本之一,下一個劇本是什麼?是嚴審陸客陸生來台,或是嚴審台商到中國投資?是恢復積極管理,或是重回戒急用忍時代?
但不管這些劇本是否已經寫好,蔡英文在走下一步之前,必須要先有一個認知:兩岸政策不同於僅涉及權力與利益分配的國內政治,而是攸關國家興衰存亡的涉外事務,絕不是一黨一人之事,遂行的也不是民進黨一黨或蔡英文一人的信念與意志。有了這樣的認知後,接著就必須要有一個行動:既然維持現狀已不可得,忍讓也無法求全,嚴審中國官員來台已付諸實施,而中國打壓又勢必有增無減,為了喚起多數人的危機憂患意識,蔡英文下一步必須立刻以總統身分展開團結朝野的行動。
蔡英文批評在野黨面對中國打壓時不夠團結,她甚至質問在野黨「這樣的政府,難道不值得共同支持、共同團結?」顯然把在野黨當成了出氣筒,但問題正好也在這裡:蔡英文可以自豪於她的所作所為,但這樣的政府這兩年到底做了什麼事,值得讓在野黨願意支持、願意團結?而且團結是行動並非喊話,團結是雙向道而非單行道,蔡英文這兩年除了三不五時冒出幾句團結和解的文青式修辭外,何曾有過一次把團結的修辭化為具體的團結行動
台灣雖然早已民主化多年,但台灣的政治人物卻從來不知夥伴民主為何物,一朝權在手便把在野黨棄,蔡英文如果要當個不同於前幾任的總統,就該從兩岸政策實踐夥伴民主做起;當然,她必須要有個很謙卑的認知:是她要主動去團結別人,而非她喊話要別人向她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