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0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善用科技 加速產業ESG轉型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經濟日報社論/善用科技 加速產業ESG轉型
◆  聯合報黑白集/無法迴避的辛亥革命
◆  聯合報社論/我國對媒體議價法應有的觀察和反應








經濟日報社論/善用科技 加速產業ESG轉型


2021-10-10 00:5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在全球氣候變遷、永續資源、人權、公平與包容,以及稅收與經濟貢獻等議題的影響下,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 Governance;ESG)成為備受產業重視的議題。 (本報系資料庫)



在全球氣候變遷、永續資源、人權、公平與包容,以及稅收與經濟貢獻等議題的影響下,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 GovernanceESG)成為備受產業重視的議題。企業在 ESG 的相關指標與行動,逐漸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及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消費者傾向選擇 ESG 表現良好企業的產品與服務,以表達其支持環境永續發展的理念;投資人也會選擇 ESG 表現佳的企業進行投資,因為研究發現,具備一定 ESG 水準的企業可大幅提高其價值與財務表現,卻不一定會提高成本。

也因為這樣的典範移轉,許多高科技公司紛紛提出其ESG的發展目標。以最受矚目的 GAFAMGoogle, Amazon, Facebook, Apple & Microsoft)五巨頭為例,都有指標年的設定。

Google 民國 96 年(2007) 年即達成碳中和的目標,自民國 106 年(2017年)起購買與其全球每年用電量相當的可再生能源,希望於民國 119 年(2030年)前所有營運據點全天候採用無碳能源來供電及維持營運;Amazon 則提出目標在民國 129 年(2040年)實現所有業務線零碳排放,民國 114 年(2025年)實現全球基礎設施100%使用再生能源;Facebook 在過去三年間已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了94%,現在其營運用電為100%再生能源;Apple 設定民國 119 年(2030年)製造蘋果商品時的所有消耗能源為再生能源且零廢棄物的目標;Microsoft 則提出民國 119 年(2030年)達成部分碳中和與用水平衡的目標。

除了上述企業,包括 Dell、HP、Intel 等與台灣資訊業關係密切的企業,也都以民國 119 或 129年(2030或2040)為目標年,提出再生能源使用、減碳/碳中和、用水平衡及零廢棄物等的發展目標,希望藉由目標年的設定,為零碳社會的早日到來盡一份地球公民的責任。

這波追求永續的潮流中,我們看到非常多企業與新創運用正迅猛發展的多元數位科技,如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移動互聯網、雲端等技術,協助這些追求 ESG 的企業達成目標。

舉例而言,在環境領域,全球關心的議題涵蓋氣候變遷、循環經濟、零廢棄、水資源使用等問題,數位科技提供了與以往不同的解方。例如在循環經濟方面,可以運用區塊鏈溯源產品生命週期各階段的狀況,並透過材料科學延長產品壽命且可回收;又如面對氣候變遷,使得綠能需求上升,英國的人工智慧公司 DeepMind,就運用機器學習的技術,協助英國國家電網公司更有效率的管理風力發電廠的負載平衡,通過預測產量、電力供應和電力需求,提升了20%的風力發電廠產值。

在社會領域,世界各國普遍關注人權、工作安全、公平與包容、工資與福利及社區參與等議題。美國聖荷西市就曾運用可視化的資料儀表板,確保當地食品存量與安全,維持對社區成員的糧食及雜貨供給,抑止了一場可能的糧食危機;世界糧食計畫署的積木計劃,利用區塊鏈向約旦境內的敘利亞難民分發糧食以替代現金援助。難民可以在一家專門的雜貨店購物,不需使用現金或信用卡付款,只需掃描虹膜即可確認身分並自動付款。

在治理領域,面對數位倫理與鑑識、度量報告、隱私權、風險管理等實質性的公司治理議題,可透過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慧等技術,依公司治理相關指標,研析各種資訊,強化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一家芬蘭的公司即在度量報告的領域,運用人工智能和 ESG 軟體的技術,降低公司於決策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並協助公司持續改善。

台灣做為全球最重要的資訊電子產品設計及製造的供應者,自然無法置身於此波 ESG 浪潮之外。除了應積極配合客戶完成其所設定的時程與標準,以免被邊緣或淘汰,更應思考的是,在這個典範轉移的過程中,如何掌握新的契機,尤其是運用新興的數位科技,協助整體產業朝 ESG 轉型,以提升產業整體市場競爭力,並提高台灣產業的國際地位與形象。










聯合報黑白集/無法迴避的辛亥革命


2021-10-10 00:54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國慶籌備委員會發布今年國慶主視覺「金陽雙十」,未見國旗、國號,卻見英文「TAIWAN NATIONAL DAY(台灣國慶日)」。圖/內政部提供



一個辛亥革命,兩岸各自表述中共舉行紀念大會,台灣則以迴避作為另一種表述。

對中共而言,辛亥革命是共產革命的先行革命,中共是孫中山革命事業的繼承者。對台灣而言,孫中山是中華民國國父,辛亥革命紀念日就是中華民國國慶日。

辛亥革命時,中共還沒出生。中共紀念活動,一在襲奪歷史解釋權與孫中山法統,二在增進兩岸連結認同。胡錦濤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時,就強調孫中山振興中華宏願,三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還提醒台灣孫中山說的「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這也是昨天習近平紀念辛亥革命一一○周年的主調。

但陸委會警告國人不得參加類似統戰活動,總統府也反駁指辛亥革命奠定民主共和,不是威權專制,連蘇貞昌都說辛亥革命建立的是中華民國。可是民進黨政府一直迴避辛亥革命。在新課綱下,國一生不識孫中山;蔡總統的「中華民國台灣」,誕生於民國 38 年(一九四九年)。然而,沒有辛亥革命,今天到底是什麼國慶?

難怪國慶視覺意象越來越不知所云,今年更稱「台灣國慶日」;連總統府前牌樓也被質疑布置成「白色雙十」,讓人感覺不出國家喜慶。

中華民國國慶本來就是從辛亥革命來的,蔡政府卻被中共紀念活動逼著必須面對辛亥革命。民進黨和蔡政府不能繼續逃避了。










聯合報社論/我國對媒體議價法應有的觀察和反應


2021-10-10 00:5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澳洲競爭及消費者委員會推動「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鎖定Facebook、Google二大數位平台巨擘,要求平台須為刊登澳洲產製新聞付費。美聯社



今年二月澳洲國會通過「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要求谷歌與臉書必須和新聞媒體業議價,媒體可單獨或集體向這兩大跨國科技集團議價索取新聞授權費。這並非官方首次介入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之間的生態體系,但卻是迄今影響雙方關係最深遠的一項法案,包括加拿大、美國與歐盟多國正密切注意此事發展,並考慮跟進採取類似手段,讓新聞媒體業能在公平的環境下提供用戶資訊。

在澳洲通過媒體議價法前,跨國科技巨獸與新聞業者的不對等互動並未獲得各國廣泛關注。民國 103、104 年(二○一四年與二○一五年),德國與西班牙分別透過修法等方式要求數位平台業者必須取得授權支付費用給新聞媒體,其中西班牙的強制措施讓谷歌關閉了在西班牙的新聞服務,造成業者與西班牙閱讀群眾的三輸。不論德國與西班牙的案例,都未如此次澳洲立法一樣獲得全球的關注。

讓數位平台與新聞媒體間的不對等競爭呈現在世人眼前的關鍵一腳,是臉書的反制。澳洲宣布推動媒體議價法後,臉書無預警切斷澳洲的新聞連結分享,立即造成澳洲新聞媒體流量大跌,當時正是對抗新冠肺炎關鍵時刻,眾多澳洲用戶無法在臉書上獲取資訊,排山倒海的批評聲浪襲來,最終促成這兩大科技平台業者願配合澳洲官方的新聞付費政策。

谷歌與臉書和全球新聞業關係緊張的根本因素是科技的創新,兩家業者透過數據的掌控,比傳統媒體更快接觸大眾與分眾。近年全球多數媒體在與使用者互動時,常見透過數位平台加大擴散效果,數位平台並不負擔新聞產製費用,但他們刊載相關新聞的連結或內容卻是獲利來源。以澳洲為例,每一百美元的數位廣告收入,多達八十一元流向谷歌與臉書,但新聞業卻是慘澹經營,從經營者到媒體工作者都面臨生存挑戰。

澳洲推動媒體議價法立法的初衷並非要向終端使用者收費,而是要塑造公平的競爭與互動環境,讓數位平台與新聞業者在此基礎上競合,背後的精神在反壟斷公平競爭,這已是近年各國立法與執法的焦點

國內數位平台擴張對新聞業的壓力不小於其他國家,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我國的數位廣告占比首度超越傳統廣告,之後兩者差距越拉越大。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我國數位廣告總量達四百五十八億元,並以每年雙位數的成長率繼續擴張,業者估計其中約有六至七成的廣告費用流向大型科技平台業者顯示我國同樣面臨著跨國科技平台快速成長監管挑戰。在澳洲通過媒體議價法後,谷歌與臉書都加速在全球與新聞業者協商新聞付費議題,不少學者指出,類似的立法與管控必須全球串連,才能達到更周全、更全面的效果。

台灣類似的監管與立法主張還在起步階段,今年已有跨黨派立委針對反壟斷與內容有價兩個角度舉辦公聽會;八月底 NCC 舉行「數位平台與廣電新聞媒體議價爭議諮詢會議,代表公部門也開始正視此議題。在數位浪潮下,新聞媒體當然得靠自身力量找到轉型方向,但政府也有責任確保市場競爭有序且無壟斷之虞。

目前有學者提議成立基金會作為分配的仲裁者,此議固有其理想性,但證諸過往經驗,卻只會造成更多爭議與不必要的政治因素,且易陷入內容管制疑慮,殊不可行。

政府必須擴大研究澳洲與其他國家的媒體議價法立法精神、內容與執行方向,作為我國跟進立法或監管的參考。兼顧公平、合理與新聞產業發展,是我國推動媒體議價法應掌握的三原則。


名家縱論/心是什麼?\星期透視/拜登老矣,尚能飯否?

◆  名家縱論/心是什麼?
◆  星期透視/拜登老矣,尚能飯否?
◆  大屋頂下/國慶展飛彈 樹上十隻鳥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心是什麼?


2021-10-10 00:00  聯合報 /   林蒼生(作者為統一集團前總裁、三三會顧問)



自古以來,談「心」的人很多,心是什麼?還是不清楚。經年累月,像「心物一體」、「萬物唯心造」哲學語言,也漸成生活中的口頭禪。故有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感歎!

多年前,訪泉州開元寺,看弘一大師遺跡,在「悲欣交集」悵然中,導遊帶我去看大師寫在矮墻上下的「」字。那心上兩點,一點點在裡面,一點點在外面。我凝視良久,試揣摩大師旨意。

大師似在提醒,裡面的點是本心,外面的點是意識心。本心是一元的,意識心是本心的二元化。一元本心是禪宗講的本來面目。這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是與宇宙天地同為一體的。也是佛法說的法界。法界是一元的,世界是二元的,二元是太極兩分後,陰陽相對形成的

二元世界是一元世界投射出的幻影,我們的人生只是幻影。凡人不知,仍執以為真。佛陀說的一大事因緣,旨在苦口婆心,告訴人們這件事。其實,佛法很簡單,只在聽懂佛陀這一件事。

佛法把本心比喻鏡子,物來則應,物去隨空,清淨自然。本心清淨,一如宇宙天地清淨,也如佛陀心靈清淨。清淨的意思是永遠安住在一元本心當下,沒有意識心干擾。所以佛眼看人間,人人是佛。我們本心也清淨自然,看人間,也應人人是佛。

我們都是佛,以佛眼看天下,妄念不見,時間不見,意識也不存在。在這一元當下,心的兩點,合成為一點,終消失於空無。那空無的回歸,梵語稱為禪禪引導我們回歸本心。不了解禪,便無法了解禪宗公案。常人看公案,一頭霧水,因為意識心的邏輯,無法進入本心的非邏輯。

例如,百丈公案看到野鴨子飛過去,百丈說野鴨子飛過去了。師父看出這非百丈本心反應,捏百丈鼻子一下,使百丈大悟。又如,惠能回廣州,在法性寺看人爭辯,幡旗飛動,是風動或幡動,惠能說都不是,是仁者心動。風動或幡動都是意識心不同的爭議。有人說,惠能是像法時代,佛陀再來,似有道理。

多年前,去石家莊訪廠,順便看趙州庭前柏樹子」現場,我在柏樹子下,似有當年公案現場能量共振,了解趙州回答「祖師西來意」的詢問。祖師西來,帶來佛陀拈花微笑,生命喜悅的當下,這當下喜悅,也是柏樹子下趙州喜悅當下。

這當下,與看到野鴨子的當下,與仁者心動的當下,與所有古今中外,回到本心的當下,都是同一當下。當下即永恆,是與宇宙長存的存在,同一存在本心是生命的體,本心當下的鏡照是生命的相,本心因當下而起的作用是用生命體相用俱全。這就是壇經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唐朝是文明發達,人心也複雜的時代,佛陀借惠能之身再來,告訴人們佛法很簡單,領悟本心而已。不需文字語言,不需智識學問,只要領悟本心就好。如今,又千年過去,進入末法時代,尤其在世界村到來的現在,在東西文化矛盾中,如何以這回歸本心佛法,引導世人走向坦途,是今日最大課題。

自從搬到郊外,喜歡在清晨及傍晚時分,在大樹下長坐。看著朝陽初白,看著晚霞冥落。在絕對寧靜中,體會本心的當下,那似禪非禪感覺很美,像在寫詩。忽想起李商隱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詩句。這憐幽草的「憐」,與重晚晴的「重」,可以是意識心分別,也可以是本心的當下觀照,端看每個人本心是否呈現。或許,弘一大師想透露的,就是這消息吧!













星期透視/拜登老矣,尚能飯否?


2021-10-10 00:00  聯合報 /   周陽山(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拜登就任以來,民意支持度一路下滑。法新社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是辛棄疾的名句,借古詠今,雖然年事已高,仍壯心不死,力圖報國效命!但對於年近八旬的拜登而言,從就任以來民意支持度一路下滑,近日跌至三成八。見此頹勢,拜登憂心不已,而「老夫尚能飯否」的疑問,成了揪心的考驗。

拜登面臨的考驗主要有三:首先,是一兆美元的「大基建」與三兆五千億美元的社福計畫,遲遲過不了國會這一關,但期中選舉壓力又如影隨形,紛至沓來。其次,阿富汗撤軍讓美國在世人面前丟了大臉,歐盟大國包括法、德在內,都對單邊主義的霸道作風表達不滿。其三,是中國大陸不買帳,無論是華為、關稅、科技或南海這些議題,都不吃「極度施壓」這一套。

於是,在美國國內政黨對峙、共識難覓;在國際友邦間威信下滑、盟國不挺;在對華關係上競爭加劇、兵凶戰危,隨時可能擦槍走火,釀成巨災!

其中最倒楣的就是台灣。每年不但上繳巨額的軍火支出,進貢之餘,還要將軍事情報免費呈上,接受審閱和指導。但現在美國霸權漸衰,左支右絀,卻心不甘情不願硬拉着英國、日本到南海玩「砲艦外交」的老把戲,終而導致共機繞台竟日、美軍潛艦受創!很顯然,「美國治世」(Pax Americana)已力不從心了。

現在無論是美鈔或美軍霸權,都已經疲態畢現。主因是美國的生產力和財政收支,無法因應巨額耗費,而印鈔票的速度也趕不上財政惡化的危機。十月五日財政部長葉倫提出警告,如果國會未能在兩周內解決聯邦政府舉債上限,美國將會發生債務違約!拜登呼籲國會立即調高上限,以避免經濟動盪。參議院七日通過決議,暫時將此一期限延長至十二月。

美國過去從未發生債務違約,如果不得善解,必將引發連串的經濟衝擊。而一些國家可能因此減持美債削弱對美元的需求讓亟欲取代美元地位的人民幣順勢占上風

另外,葉倫也坦承對中國實施的關稅,已傷害到美國消費者。由於新冠疫情影響,目前唯一能快速生產的大國,只剩下中國大陸,美國進口商別無選擇。而由於大陸輸美主要是民生必需品,關稅轉嫁給消費者,造成了物價上漲和嚴重通膨。這正是拜登、葉倫等人亟於與習近平對話的原因,也就是要從競爭對抗轉為合作共贏,以化解財政壓力經濟危機

但是,美國的國安團隊卻很難轉圜。他們的一貫作風就是頤指氣使君臨天下,不僅對中國如此,對其他友邦亦然。基於此,儘管拜登已峰回路轉放低姿態尋求和解,甚至還提出所謂的「台灣協議」,但仍將根據「美國的一中原則」處理對華關係,也就是不准台灣獨立,同時防杜兩岸武統的戰爭。

質言之,拜登亟於對話的目的,是從中國尋求奧援,重回關係正常化的軌道,以緩解自身困境,爭取選舉的勝利。














大屋頂下/國慶展飛彈 樹上十隻鳥


2021-10-10 00:00  聯合報 /   黃年
國慶籌備委員會日前發布今年國慶主視覺「金陽雙十」。圖/內政部提供



樹上十隻鳥,獵人開槍打下一隻,還有幾隻?

這不是數學的數學題,本文最後會揭示眾所周知的答案,並嘗試引申一些現實的寓意。

本文的主題是「國號是一個最核心最基本的國安問題國防問題」,試從今天的國慶大會談起。

今年是一一○年大慶。自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民進黨執政後,國慶大會主視覺的雙十標誌一年比一年抽象化,今年的「金陽雙十」被說成是「捷運路線圖」;主題標語,則從歷年的 BETTER TAIWAN/TAIWAN,TOGETHER/TAIWAN FORWARD/PROUD OF TAIWAN,變成今年的 TAIWAN NATIONAL DAY(台灣國家日台灣國慶日)。

民進黨是台獨黨,因此將中華民國的國號、國歌、國旗等國家符號皆視為敵體。早年民進黨拒絕在國旗及國父遺像前宣誓,蔡英文至去年才唱出完整的國歌,台獨始終陷於在理想上要「去中華民國」,但在現實上又不敢放棄「中華民國庇護」的掙扎與矛盾之中。

把「中華民國國慶日」說成「台灣國慶日」,正是這種「剪不斷,理還亂,是國愁」的掙扎與矛盾。

今年空中出現了「史上最大國旗」(六十五坪)。中華民國憲法第六條規定: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但是,連蔡政府官員有些時候都稱其為「台灣國旗」。將「中華民國國慶日」說成「台灣國慶日」,將「中華民國國旗」說成「台灣國旗」,其實皆反映了根本性國安問題

亦即:以為可以不要中華民國了,但丟不掉;以為可以台獨了,但做不到。兩頭落空,這是國安問題

在「台灣國慶日」展示史上最大的「國旗」,但至今民進黨的中央黨部及群眾集會仍完全看不見這面「國旗」(如果可稱為「台灣國旗」的話)。

朱立倫回習近平函,落款稱「一一○(二○二一)年」。民進黨說,怎麼不敢標明「民國」?朱立倫說,對方也未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正是「一中各表」。

問題是:民進黨迄今仍守著《台獨黨綱》,要推翻中華民國,蔡英文更三不五時稱「這個國家」。如果民進黨真的如此重視能否在中共面前稱「中華民國」,足徵民進黨也知道此一國號攸關國家安全,必須堅持及護守。那麼,民進黨就應表現出比朱立倫更護守國號的立場,而不只是用這個題目來羞辱他。

國家符號只是民進黨的玩具。在野時大罵「中華台北」,執政後反對「東奧正名」,更要張忠謀在 APEC 宣讀「中華台北需要更多疫苗」的稿子。申請加入 CPTPP,又用的是「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比照香港),這時民進黨為什麼不用中華民國,或正名為台灣國?民進黨無力治療傷口,只會在傷口撒鹽

國家符號國安問題。站在中華民國上,還能用「中華台北」及「個別關稅領域」,台獨恐怕就什麼都沒了。

國慶前夕大談解構中正紀念堂。蔣介石終生處在危亂,是一爭議性角色。但他無疑是保全台灣未受中共統治的最關鍵人物,且台灣今日農政、國防、經濟、教育、甚至民主可稱均奠基於蔣氏二代。

由於兩岸離亂,蔣介石的全貌蒙塵,但他的回復辛亥革命正統及領導抗日勝利,皆是不能抹煞的民族偉業。尤其,蔣介石日記公開後,世人(包括對岸朝野)對他的正面評價顯著上升。然而在台獨眼裡,只咬定蔣介石是二二八的凶手。但是,請問:因應兩岸抗衡,難道史明與鄭南榕的台獨論述,會勝過孫中山、蔣介石的中華民國譜系?

國號代表政治譜系,政治譜系攸關國安。難怪民進黨的民調,呈現多數民意不同意對蔣中正鞭屍。

蔡政府已陷入軍備競賽,明年軍費將達破紀錄的五千億,國慶大會也展現自製增程飛彈及船艦。但是,對台灣而言,兩岸問題的唯一因應方案是避戰,而非迎戰挑戰

亦即,政治解決是台灣的唯一選項,開戰凶多吉少。簡述理由:

一、戰爭心理:兩岸若進入戰爭,本來主張台獨者,因心中早有「若台獨,對方必動手」的宿命論,臨戰可能會覺得咎由自取而心虛;相對地,原本主張中華民國者,則可能憎惡台獨引戰而覺得受到無妄之災。國家認同撕裂,心理素質脆弱,對台灣應戰非常不利,但國防預算不能補救這個問題。

再者,期待美國介入十之八九會落空。從越戰及阿富汗事件可知,美國的體制若與中共的專政體制開戰,美國的民主與民意必定撐不到最後,台灣就成了南越及阿富汗。何況中共不是越共,亦非塔利班

尤其,美國若介入,必定會增加並增快戰爭對台灣的毀滅性。

再者,許多人更想像屆時台獨主政者必定變成阮文紹及甘尼,出亡他國,在這類的社會預期下,台灣沒有進入戰爭的條件。

二、軍力比較兩岸軍力太過懸殊。因此,主張台灣採「豪豬戰略」,欲使來犯者「付出高成本」。但豪豬這個說法,其實就是意謂「最後還是沒有用」,因為對方願付多少成本不是由豪豬決定的

而且,進入軍備競賽,防守方增加抵抗,相對亦必定增加攻擊方的投入,因此也必然加重並加速戰爭對台灣的毀滅性。

當陳水扁發動廢止徵兵制時,他就設定了台灣不能打仗。在現今兵役體制下,正規部隊連編制足額都做不到,而居然將期望寄託在役期四個月連步槍兵都不夠格的後備部隊,甚至有「在家當兵」、山地游擊戰、都市巷戰等構想,蘇貞昌更揚言要拿掃帚去拚。這是以色列化,還是天方夜譚

游錫堃的說法有代表性。他說,對方打我高雄,我打他上海,我們還有台北;但是,打了上海,他們腹地深廣可能還有上百個戰略基地,而我們若被打掉了高雄,台北還能以平常心運作嗎?或如兵推預估我們開戰將陣亡數萬人,剩下「在家當兵」者仍能平常心打到一兵一卒嗎?

回到十隻鳥的數學題:打掉一隻鳥,樹上還有幾隻?打掉高雄,還有台北嗎?

以上出自本文的主觀想像,必須接受任何質疑,也尊重任何不同見解

但不可懷疑的是:兩岸關係,正確的政治部署軍備競賽重要。

不搞台獨,就是最好的國防維護中華民國,就是最佳的國安方案

因此可知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憲法是最核心與最基本的國安國防憑藉


沈呂巡/令人難忘的美國政要友我言行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沈呂巡/令人難忘的美國政要友我言行
◆  洪蘭/選擇能被人民信任的政府
◆  馬凱/房價回不去了嗎?
◆  方祖涵/用愛拯救人心的泰德.拉索
◆  王文華/群眾魅力,是福是禍?
◆  楊永明/美國要台積機密 經部說是假議題?
◆  嚴震生/台灣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沈呂巡/令人難忘的美國政要友我言行


2021-10-10 00:00  聯合報 /   沈呂巡(作者曾任駐美代表)
沈呂巡



美國政要對我支持言行甚多,從六項保證以至台灣關係法,但性質特殊,足以留傳者不多。

自美對我斷交後,抵台訪問最高政要應為九○年代後期眾院議長金瑞契。政要排序中,自總統、副總統後,衆院議長為第三人。民國 86 年(一九九七年)四月,金議長率團訪問日本時,特分一天訪台,其重要性及人數似乎不是最近因疫情等訪台美國政要團可比,說明當年對美國會工作的成功。

個人那時任外交部北美司長,美專機降落即前往總統府拜會李登輝總統,再轉台北賓館拜會連戰副總統並接受午宴款待。午宴致詞,金議長特別祝酒說他支持「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但這個單一國家中「有兩個對等的政府,都應該各自成為聯合國的會員國…」,對我參與聯合國支持甚力。

今天台美關係雖有進步,但目前最高可以爭取的訪賓,就是眾院議長波洛西。波氏一向友我,也是中美台三邊關係緊張時的要角,對美國內影響力不用多說,主要是她對人權事務的堅持,民國 80 年(一九九一年)五月曾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拉出手寫條幅「獻給為中國民主事業犧牲的烈士」,與公安衝突。之後她致力反對給中國大陸最惠國待遇。近年能源等議題加上西藏也成波氏訪大陸的主要關切。波洛西對兩岸關係究竟有何看法,更應是我對美國會工作的重任。

曾擔任參院外委會主席多年的赫姆斯,也是我們的好友;他在參院聽證會上有次對國務院表示不滿,認為何不以「中華民國」稱我而對中共以國名稱呼之,說 PRC 既非屬人民亦不是共和國。李登輝訪問康乃爾母校時,赫氏特別去接機。

多年任眾院外委會主席吉爾曼也是老友。他當年曾主持將支持我參加聯合國決議案通過。裡面對我稱呼是「中華民國」與「台灣」互用以利各立場支持,但有一團體竟堅稱只願獨見「台灣」,吉氏一向幽默,諷刺稱「那我們把台灣海峽更名為中華民國海峽好了」。

訪台次數最多的是參議員穆考斯基。他常坐美行政機來訪。抵台後該機飛琉球待命,穆氏離台時再飛回接人。美行政部門說,上海公報承諾在台撤軍,故該機不可停駐。後來穆氏乾脆質詢,空機來回要白花美國納稅人二萬六千美元,行政部門才准許專機全程留台。

最後一定要提高華德參議員,他喜歡的稱號是「自由中國永恆之友」,顯示對中華民國支持。二戰後期他在亞利桑那州訓練中國空軍健兒,我們不少空軍將領都是他的門生。他當選參議員後,成為我政府對抗中共最難得的力量,包括堅決反對尼克森的拉攏中共政策,與向最高法院追訴卡特沒經參院同意即廢除與我協防條約等等,雖均未成功,但助我成功維持斷交後的雙橡園,積極開展非官方關係等。

當初我仍是代表處年輕諮議,有次晚宴來賓中有位自稱不請自來之客,就是高氏本人。那晩高華德像個好祖父,把一生重要經歷講給孫輩聽,尤其當年參與總統大選、國會領袖如何運作等,連他的助理都驚異多未聞也。

今天再找不出像高華德這樣的友人,我任代表時曾為高氏作為我永恆之友,撰長文交華盛頓時報發表(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十一月十八日),以資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