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1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離岸風電訂價離譜 如何解套?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8953/web/

.聯合報社論/內閣改組切勿一心只想握緊鐵腕
.聯合報黑白集/不要管爺要管媽?
.經濟日報社論/離岸風電訂價離譜 如何解套?





經濟日報社論/離岸風電訂價離譜 如何解套?


2018-07-11 01:2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離岸風電風場。圖/本報系資料照


經濟部上月底公布離岸風電「競標制」結果,外商平均每度電的得標價低於2.5元,有一標案甚至低於2.23元,顯示這才是完全競爭下,外商仍有正常利潤合理的國際或市場價格。相對於4月的「遴選制」,政府訂定的躉購費率每度高達5.84元,不但是歐洲、東南亞離岸風電平均電價的兩倍以上,也就是外商投資風電的超額利潤每度高達3.3元之多,政府風電的訂價策略大錯特錯,也讓台灣人民當了冤大頭。
如果保守地以每度2.5元當作成本計算,外商投資離岸風電的利潤率高達120%,再依照遴選制的外商每年發電138億度計算,代表第一年台灣人就多花了455億元,未來20年共浪費了高達9,108億元,也難怪外商趨之若鶩。
經濟部辯稱,「先遴選,後競標」是參考歐美國家的作法,反而凸顯經濟部缺乏專業。眾所周知,歐美推動風電至少30年以上,一開始沒有經驗而遴選有其道理,但目前歐美或東南亞國家採用競標制,已經完全揭露當前的國際合理市場價格就是每度電2.5元。因此,台灣再走幾十年前遴選的老路,實在是愚不可及。
經濟部又說,遴選制的電費較高,是因為納入「產業關聯效益」項目,要求獲得遴選的業者須於規定期限內,提出具體產業關聯執行方案並經工業局審核,將帶動國內製造業及服務業轉型,促進本土能源供應鏈發展,創造投資額9,625億元與約2萬個就業機會,兼顧再生能源推動與國家財政負擔之平衡。此一說法反而又暴露出四個問題
一是經濟部對於經濟很外行,以為必須誘以重利,外商才會來台投資離岸風電。殊不知,幾年前外商面臨歐美政府逐年降低躉購費率,就對台灣市場躍躍欲試,已經揭露了合理價格和政府主導的訊息給台灣,而且外商除了每度2.5元的合理利潤之外,還有包括碳權抵換、專案低利融資優惠等其他獲利的機會,根本不需要我政府再加碼倒貼。
二是經濟部遴選出來的七家業者、十個風場中,竟然有兩家業者兩個風場只要在2020年以前完成併聯,免負國產化任務,即可獲得每度5.8元的優惠價。
第三是經濟部怕違反國際經貿和採購規範,並未把國產化要求寫入招標規定,而只「柔性要求」投標廠商在遴選委員會上「口頭表達」願意配合國產化、技術移轉等,對投標外商並無強制或約束力
最後是經濟部犯了有名的「贏者的詛咒」,就像德州外海的油田由業者競標,過度樂觀的業者認為開採成功的機率較高而出高價;但「合理」的機率才是其他參與競標者所猜測的機率的平均,最後最樂觀的業者雖然出最高價而得標,也注定因過度樂觀而付出慘痛的代價。經濟部顯然為了5+2的綠能產業做作業績,更為了紓解缺電的燃眉之急,無視於國際合理價格每度2.5元的事實,自然傾向嚴重高估效益,以離譜的超高電價來吸引外商。但最後極可能是兩頭落空,創造投資的效益不知何時實現,但9,000億元的納稅人血汗錢極可能被浪費掉。
因此,政府的離岸風電千錯萬錯,證明政府根本不是「市場」的對手,經濟部在專業上確實有待加強,問題癥結更在於政府的能源政策操之過急。去年的815停電之後,跳電頻頻,燃煤電廠火力全開導致空汙增加,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又因環評觸礁,核電機組被迫重啟,電費又調漲,怕「缺電」只好一切「搶快」,於是連情勢判斷和定價策略都一錯再錯。
唯今之計,就是經濟部明年起應當將高得離譜的5.8元的躉購費率,往國際合理價格2.5元大幅調降,才對得起納稅人;政府也應向國人明確保證,離岸風電能夠在穩定供電、不缺電、不漲價的前提下,確實達成非核家園的目標。






聯合報黑白集/不要管爺要管媽?


2018-07-10 23:5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教育部長已懸缺1個多月,傳出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將接任教育部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據傳,綠委管碧玲可能接任教育部。教育部長不必以德服人,吳茂昆有前例;教育部長也不必以學術資歷服人,如果管碧玲接任傳聞成真。事實上,教育部沒有部長也OK的,現況不正如此證明?
管碧玲在民進黨雖稱不上大老級,但戰功彪炳,站上「媽」字輩,可知是厲害角色。她在卡管案中也是首先表態的綠委之一,許多細節未明之前,她就宣稱「台大遴選有重大瑕疵」。說不定,正是這個發言紀錄,使她被視為有能力繼續「吳茂昆任務」。
但是,管碧玲也具有一般民進黨人「換了屁股就換腦袋」的通病。她在嚴責國民黨處理美牛案時,揚言「我們跟美國的貿易戰爭永無止境」,並厲聲指責國民黨對美國壓力「不但抵擋不住,而且高度配合」。看如今蔡英文對美國笑臉迎合的模樣,不知管媽的「高度配合」說是否當年為貶,而今日為褒?
當年民進黨打馬英九的特別費案,管碧玲也是頭號戰將。但接著爆出其夫許陽明在台南市副市長任內也有特別費核銷問題,連管碧玲的發票都拿去核銷,因此被起訴。此案最後雖判無罪,但法官認定,程序雖有瑕疵,因許公務繁忙,無法事必躬親仔細探究發票來源和用途云云,理由令人稱奇。
「程序有瑕疵」,可用以拔管中閔,但不可定罪於管碧玲家的發票案。學界能想像,以後大學校長人事案都須要她點頭嗎?蔡政府「不要管爺要管媽」,還有好戲可看!






聯合報社論/內閣改組切勿一心只想握緊鐵腕


2018-07-10 23:4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傳將接掌內政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正在進行內閣改組。目前傳出的安排有: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將接內政部長,立委管碧玲是否接教育部長仍在長考,包括交通部、財政部都將異動此外,法務部長邱太三亟欲求去,傳調查局長蔡清祥是可能接任人選。行政團隊若能藉由改組提高行動能量,民眾自是樂觀其成;但怕就怕,改組沒改好,新人耀武揚威,老百姓反而更失望。
從既知訊息觀察,這次改組沿著三條軸線進行:第一,是趁著吳茂昆辭教育部長逾一個多月的遺缺需要補實,擴大調整內閣人事,將有異動需求的部會一併解決。第二,林全組閣時有多位部長被譏為「老藍男」,賴清德接任後並未積極處理,如今綠營容忍已達極限,多人恐將在這波撤換。第三,蔡政府初上任時偏好學者,因表現不如預期;這波改組將轉向民進黨內問政經驗豐富者尋覓,以立委為主要對象
這三條軸線思路堪稱務實,但當改組落至實際人選時,能否對應其職務功能並讓民眾有感,則又是另一回事。舉例而言,徐國勇扮演政院發言人的角色,以其能言善辯,對賴清德可謂助益良多。但要說他受到民眾的尊重或信任,則恐怕未必。原因是,徐國勇的發言有時過度虛詞狡辯,有時硬拗;這要應付一時的場面或者無礙,若論要擔任「第一大部」的諸多繁重工作,則未必足以因應。也難怪,民眾對於他將出任內政部長的訊息,正面反應並不太多。
再如,管碧玲接任教育部長與否,她個人固有強烈意願,在國會舌戰群雄也非難事;問題在,教育部基本上不是一個能光靠口才和演技領導的部會。如果不是對於國家的人才培育懷有熱情,如果不是對教育專業有深入的理解和尊重,只把教育當成政治角力的場域,不可能對陷於深谷的台灣教育競爭力有實質提升。更遑論,拔管案仍像一堵銅牆般地矗立在那裡,管碧玲能光憑脣舌就飛越這個障礙嗎?
不可諱言,近年台灣政治環境丕變,早年常見的「學者從政」,如今已越來越難以應付刁鑽的輿意;也因此,延攬政治經驗豐富的民意代表入閣,已成為不得不的選擇。然而,環境丕變並不是唯一的因素,執政者的價值選擇和施政手法,也同樣影響著社會大眾對政治的印象。以這次傳出異動的法務部長邱太三為例,他的從政資歷不可謂不豐富,社會評價也還不錯;但先前「同婚立法」的爭議讓他飽受攻擊,最近因凶殘犯罪頻傳喚起民眾要求執行死刑的聲浪高漲,更讓他夾在民意與理念之間備感為難,因而興起「不如歸去」之念。
事實上,邱太三在同婚立法及執行死刑上遇到的困境,不只是他個人的理念落差問題,蔡英文總統的競選承諾所造成的執政障礙也是主要因素。類似的問題,在蔡政府內部處處可見,若蔡總統本人不在決策思維上作出基本的調整,只企圖用內閣異動的方式來引導氛圍,其實無濟於事。蔡英文拒絕調整兩岸政策方針,卻不斷更換海、陸兩會人事,即證明無用
退一步說,內閣改組的結果也有可能越改越糟,這才是更值得擔心的事。目前傳出可能接替邱太三出任法務部長的,是調查局長蔡清祥,就是令人不安的異動。蔡清祥從檢察體系空降調查局,顯示他深受蔡英文信賴。但他在調查局兩年多卻留下兩件令人心寒的紀錄:一是他主導擬訂《保防工作法》草案,授權保防員可以進駐各單位,而引起「人二復辟」及「侵害人權」的批評;二是調查局陸續發動「抓共諜」,因而有陸生周泓旭及新黨王炳忠等人的逮捕,從而引發中共逮捕李明哲的報復。他若帶著這種鐵血手段入主法務部,豈能不讓人憂心法治及人權遭到侵蝕?
府院若是一心想著要加強掌控,那內閣改組就很難有好布局。

【重磅快評】神啊! 誰能放我颱風假?

.【重磅快評】藉瑪莉亞搞造神 小心工程一日破滅
.【重磅快評】放颱風假嗎? 瑪莉亞照妖鏡照見他們的奧步
.【即時短評】駐外館處老大心態 急難救助竟分淡旺季
.【重磅快評】神啊! 誰能放我颱風假?
.【即時短評】政治考量 才是颱風假不能說的秘密

.【即時短評】強颱未到先傳交通大癱瘓 天災還是人禍?
.【即時短評】起訴馬英九 為國民黨年底選舉添柴火
.【重磅快評】邱俊榮失手?「英德政府」失守!






【重磅快評】神啊! 誰能放我颱風假?


2018-07-11 09:45 聯合報  主筆室
台北市沒放颱風假,基隆通勤族一早到火車站才發現很多區間車不是停開,就是延誤。記者游明煌/攝影


瑪莉亞是個討喜的颱風,雨水不過量的多,風也不算大,最正面的貢獻,是讓「颱風假」下放到縣市各自決定,視客觀風雨決定勞工應到班與否。這仍不足,颱風天要不要上班,應該交給勞工自主決定,雇主必須尊重勞工的決定,不得扣薪或要求補班。
翻遍法令,沒有「颱風假」這名目,因為冠上「假」,就是長官放給部屬、上級放給下級。事實是依照《職業安全衛生法》勞工有所謂的「退避權」,颱風天勞工覺得上班途中有安全顧慮,可以行使退避權,報告上級後不到班,雇主不得認其曠職或扣薪。
所謂退避權,關鍵精神在勞工個人判定,相信勞工熱愛工作,也忠於服務的事業,實在是因為安全顧慮,不得不放棄到班,這是為事業體保留戰鬥力,避免上班途中勞動力受到損傷。
台灣由縣太爺決定放颱風假與否,實在是荒腔走板。以台中市為例,從最西的梧棲港,到最東的武陵農場,距離不只1百公里;海拔更是0到3千,市長怎可能做出全市一體適用的颱風假與否?
由縣市長做決定已明顯不宜,台灣更誇張的再升級,由「生活圈」齊一步調,例如過去北北基桃同一步調上班上課。「生活圈」是都市計畫的概念,認為區域內產業、生活、作息密切連動,都綁在一起。尤其台灣因為房價高,更讓都會區與周遭衛星城鎮緊密連動,因而本該因地制宜的事務,也收歸生活圈的首腦們來決策。
颱風天勞工要不要到班?請尊重勞工的自主決定,日本的作法值得參酌。日本的公私機構不曾下達過勞工應否到班的指令,基本概念是相信勞工忠於工作,除非有不得已、無法克服的通勤障礙,一定會趕來上班;所以,看到勞工沒有到班,相信他因通勤困難,也就給假一天。事實是勞工因無法到班感到抱歉,早已聯繫請假。
台灣的狀況與日本不同,甚至更複雜;接送小孩、安親班、課輔,都讓準時到班的難度升高;尤其「賺一天颱風假」的偏差心態,讓本不合宜、由上而下的現行颱風假決策模式更難導正;不客氣地說,防颱防災的明顯失焦,變成「颱風假怎麼放」?這樣的防救災水準當然不行。







【即時短評】政治考量 才是颱風假不能說的秘密


2018-07-11 12:16 聯合報  記者周佑政╱即時報導
颱風「瑪莉亞」快閃,雙北颱風假不同調,機車族通勤來往要道的台北橋,上午機車明顯少很多。記者邱德祥/攝影


強颱瑪莉亞侵襲北台灣,北北基放颱風假不同調,台北市長柯文哲決定不放假,有人批評以人讚賞。台灣勞工工時長,颱風假已成「小確幸」,民眾期待縣市長以較寬大的標準來決策。對縣市長來說,放假與不放假之間,表面上是以科學數據為依歸,但不能說的秘密是,決策過程充滿政治判斷與考量
這次颱風來襲,柯文哲有兩件事情引發爭議,包括昨天下午四點才停班停課,引發公共運輸大塞車;不甩新北市停班停課的決定,堅持台北市今天不放假。大批網友湧進柯文哲臉書,批評的聲浪很大,但贊同這項決策的網友也不少。可見放不放假,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民眾也存在不同的想法。
北北基是共同生活圈,許多新北、基隆市民必須通勤到台北市上班上課,因此才有北北基共同決定是否放颱風假的做法。這次新北市搶先宣布放颱風假,柯文哲與基隆市長林右昌則說尊重專業,決定不放假,後續的政治效應才正要開始。
颱風假放不放,民眾都會有意見,中央地方都不想承擔罵名。過去颱風來臨,由中央決定是否放假,首重科學數據,但因為數據死的,無法全盤考量各地環境與交通情況,常遭批評。後來中央授權地方政府做決定,這樣的做法,優點是各縣市長可以衡諸縣市內的實際情況,作為判斷標準,但不可諱言,在巨大的「民意壓力」下,首長仍有政治考量
颱風來襲,最應該重視的是防颱防災,但現在的台灣,放不放颱風假,已成社會最矚目的事情。民眾睜大眼睛看縣市首長,縣市長的決策壓力大,深怕一旦做錯決定,就會被這股熱帶氣旋捲起,掃到颱風尾。






【重磅快評】放颱風假嗎? 瑪莉亞照妖鏡照見他們的奧步


2018-07-11 13:31 聯合報  主筆室
不少基隆民眾今天要上班卻等不到台鐵區間車,滿腹困苦焦慮。記者賴郁薇/攝影


瑪莉亞颱風襲台,北北基放颱風假不同步,弄得民眾工作、生活大亂。近年信誓旦旦說好的大台北生活圈,碰上政治人物算盤,原來都是假。
瑪莉亞侵台第一天,台北市長柯文哲打臉前一天才稱「往後都晚上10點宣布」,改稱昨天上午10點宣布,基隆市長林右昌馬上跳出來稱未獲通知,大刷存在感。以基隆市級層級,能和台北、新北直轄市平起平坐,何況選舉在即,基隆是大台北唯一綠營執政,放話成功可向黨內邀功,林右昌當然把握機會露臉。當然,這也暴露所謂大台北生活圈內溝通不足。
昨晚柯文哲原本要八點宣布颱風放假與否,林右昌又來打臉說「不一定」,暗示他在放假與否也占重要位置,標誌存在感的動作越來越大。
晚上九點,新北市長朱立倫稱依氣象資料,新北已達停班停課標準,宣布放假,此舉雖依專業判斷,在個人效應贏得網友「最帥男人」讚嘆,政治效應更可能為民進黨稱「投給侯友宜就是讓朱立倫連任」的藍營新北年底選情加分,但貿然跳脫大台北生活圈原本說好的共識決,確實也嫌突兀。
此後,大台北生活圈分裂之路一發不可收拾。柯文哲在晚間十點做出北市正常上班上課決定,基隆也跟進,有如以政治手段正式宣告大台北生活圈分裂,不顧生活圈內民眾生活、工作同步調的事實。
台北、新北本來就緊密相連,光是官方部會就分布兩地,民間公司行號也多見員工同時來自兩市乃至基隆。當政治人物高調稱一切依「氣象專業判斷」,不考慮民間生活事實,也不考量客觀配套是否到位,例如無視台鐵等通勤工具昨晚還宣告今午前停駛,這是只須看小格局數字、不用顧大格局民間事實的技術官僚小道,不該是理當體察民情的地方首長所為。
今日北市、基隆確實風雨不大,柯文哲、林右昌又沾沾自喜,大稱自己「依專業判斷」,林右昌甚至在無證據情況下,就蔑指朱立倫是因出國怕被罵,所以要放假。颱風假放不放,到此已成為政治人物拿來攻擊對手陣營的奧步。試問林右昌,可曾見今日基隆民眾要上班卻等不到台鐵的困苦焦慮?
瑪莉亞就如照妖鏡,照見政治人物各自算盤,放不放颱風假,也都充滿政治算計。然而在政治人物各自心滿意足的笑容與相互攻擊裡,輸得最大的,恐怕還是那些遭政治奧步所苦的民眾。







【重磅快評】藉瑪莉亞搞造神 小心工程一日破滅


2018-07-11 16:09 聯合報  主筆室
新北市今天放颱風假,基隆市長林右昌指他們猜大概是因為朱立倫在國外怕被罵。記者游明煌/攝影


看似兇悍的瑪莉亞颱風,溫柔地輕拂過台灣,也帶來解渴的滋潤雨水,難怪有農民稱瑪莉亞是個好女人;不過,政治人物卻想藉她假大搞造神,恣意貶損對手,無視北北基忙亂通勤上班族的痛苦哀嚎,要成為神,他們欠的何止是一個道歉而已。 
一個颱風假引爆北北基颱風假不同調的爭議,沒放颱風假的基隆市長林右昌一早起來,看到基隆無風無雨,好不歡喜煞有介事上臉書「爆料」,除了強調他不放假的決策正確,更指新北市決定放颱風假是因為他們「猜大概是新北市長朱立倫在國外怕被罵」,他還大談政治人物的「」,強調要有所擔當,應該為所當為,不要去算計政治。
須臾之間,林右昌彷彿昔日的賴神上身,預測神準,談到政治人物的「格」,林市長更有超越賴神之勢。
不料,話才說沒多久,林市長馬上就被藍營的徐巧芯打臉了,挖出他前年九月莫蘭蒂颱風來襲時去歐洲考察,去年七月還選在尼莎颱風襲台前率團出國參加童軍營,結果基隆發生土石坍塌才匆匆趕回,真要比出國,林右昌才是第一名;顯然地,林右昌「造神」工程也只有一日的壽命了,更糗的是,今天的桃園市及新竹市也放了颱風假,桃園、新竹也是無風無雨,難道這兩位市長的格也不如林右昌?  
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好不到那裡去,昨天的下午「四點之亂」後,他一再延後宣布是否放颱風假的時間,最後把老本都押注在「正常上班上課」,今天瑪莉亞也很配合,台北市無風無雨,柯市長露出笑容,大談科學、專業,享受「神預測」的美讚,還不忘消遣新北市,說他感覺新北20%的區域「綁架」北北基80%的地區。 
其實,柯文哲若真的篤信科學專業,今早就不會在看到無風無雨的天氣後直笑說「天佑台灣」,但柯說天佑台灣之餘,卻沒有想到今天一早趕著通勤上班卻遭逢「台鐵之亂」的通勤族,如果柯對昨天的四點之亂有「上了一課」的心得,對今天慘遭「台鐵之亂」的民眾卻絲毫無感,這種神,不要也罷;政治人物永遠搞不懂,人民其實不愛政治人物變神,預測颱風再準不如去深切了解庶民百姓的生活,也許只要多一份同理心,那就夠了。  






【即時短評】駐外館處老大心態 急難救助竟分淡旺季


2018-07-11 12:56 聯合報  記者張文馨╱即時報導
國人申辦護照。圖/本報資料照片


「目前我國在全球100多個大城市,設有駐外館處,均願保護您的權益,並樂助您解決困難。」外交部網頁提醒國人在海外,駐外館處能幫的忙,包括盡速補發護照或核發入國證明書、代為聯繫通知親友或雇主等事宜。但國人海外申辦護照卻遭拒,海外急難救助竟有平日、假期之別,凸顯駐外館處老大心態。
秦姓民眾向本報投訴,因未成年子女的護照即將到期,又要出國,因此送件到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申請換發新護照,竟遭自家經文處刁難,稱「暑假不收急件」,根據外館對秦小姐的解釋,因為人手不足、過去補發護照曾惹來官司,因此從嚴認定。這起個案就可看出,外館人員拿著雞毛當令箭,漠視國人權益。
外交部業務中包含提供國人急難時的協助,雖說申請護照補發稱不上急難,卻是海外國人可能碰到的狀況,外館在暑假期間因人手不足,就不受理急件;國人若護照有問題,還得回國辦理,明顯不合理,還要求父母雙方都到場。護照管理雖牽涉個人身分證明,謹慎面對是原則,但絕非外館人員卸責的說法,更不應拿這個理由來懲罰、刁難民眾。
經文處秘書向秦小姐解釋,過去曾發生夫妻打離婚官司,其中一方帶走小孩,經文處職員因辦理補發護照吃上官司,才會造成規定變嚴。實際上,經文處作為公務人員本就須依法行政,如今自創規定,在外交部越洋詢問後,又馬上改為「可以辦理急件申請」,前後態度不一,做事章法紊亂,無怪乎坊間流傳,「遇到急難乾脆向中國大使館求救,還比較有效率」。

去梯言/民進黨人才荒怎麼辦?

.馬英九三中案 「胡屠戶」北檢標準:權勢
.政治凌駕教育百年大計?
.以日本為鑑 抗旱時也要防洪災
.防颱 下午停課沒意義?
.去梯言/民進黨人才荒怎麼辦?
.群策群力 拚歐盟個資保護標準
.願景工程/科技城市?先把無障礙做好吧
.漫畫/你聽誰的?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去梯言/民進黨人才荒怎麼辦?


2018-07-11 00:36 聯合報  公孫策

內閣傳聞要改組,閣員人才庫明顯枯竭,提不出什麼足以激勵人心(甚至能夠鼓舞黨內士氣)的名字來。這不是可以當笑話看的事情,畢竟這一屆政府還有將近兩年,總希望不要繼續沉淪,重點當然是政務官不能一屆不如一屆
民進黨自許是改革者,改革貴在能行,能不能行則端視誰來執行。這一屆民進黨政府的失誤,基本上都是執行層面失誤連連,究其根源則在「認顏色,不認能力」,因而發生「二吳之亂」,甚至「認顏色,不認操行」,因而出現「偷拍政務官」。
楚漢相爭劉邦最終擊敗楚霸王項羽,靠的就是人才。大家熟知的漢初三傑,蕭何是沛縣老伙伴,張良一心恢復韓國(中間派)卻被項羽逼到劉邦陣營,韓信則是由楚投漢。如果只認顏色,三傑只能用到一個半。之外還有位大功臣陳平,則是更好的例子:
陳平從楚陣營投奔漢陣營,透過魏無知的推薦,劉邦用他為護軍,有權監督諸將周勃等沛縣老革命於是告他的狀:「陳平在家鄉時跟嫂嫂通姦,當了護軍又收受諸將金銀,而且他是個反覆無常的亂臣,不可以信任。」劉邦以此質問魏無知,魏無知辯駁:「大王要我舉薦有能力的人,沒要我舉薦有道德的人。」劉邦因此仍然重用陳平,而陳平也屢次提出奇計,建立大功。但重點在於,漢朝建立之後,陳平更成為蕭何曹參之後的名相,讓周勃自嘆不如,兩人還聯手平定了諸呂之亂
重點一、革命時期的能力跟執政時期的能力不一樣,革命時期重在能戰/有謀,執政時期則重在政策能行,陳平兼而有之,周勃則只會打仗;重點二、革命時期用人標準,忠誠跟能力同樣重要,周勃說陳平是「反覆無常的亂臣」有其立場,可是漢朝建立之後,兩人能夠合作,才是漢朝國祚綿長的要件。同理,民進黨執政以後,也不應該以顏色為用人標準—台灣人口少,相對的人才也少,政府用人分藍綠,就排斥了一半的人才,甚至還逼使一半的人才反對政府的政策,內耗相互抵銷,無怪乎台灣原地踏步廿年,更談不上與大陸競爭。
這一回內閣改組已經箭在弦上,閣員人選已經來不及更換,但即使當政者想要延攬不同顏色的人才入閣,能不能抑制黨內「周勃」的排擠,本身又有沒有如劉邦那般的胸襟氣度,卻仍然有很大的改變空間。






群策群力 拚歐盟個資保護標準


2018-07-11 00:36 聯合報  廖緯民/中興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台中市)
國發會「個人資料保護專案辦公室」日前舉行揭牌儀式。 圖/國發會提供


報載國發會「個人資料保護專案辦公室」四日正式揭牌。行政院長賴清德賦予二大任務,一是加強跨部會因應「通用資料保護法規」(GDPR)的協調整合,並統籌向歐盟申請適足性認定事宜國發會主委陳美伶亦表示將立即推動對歐盟的工作。此消息令人振奮,是屬有為行政。
歐盟GDPR今年五月廿五日實施,號稱史上最嚴個資法;台灣於此關鍵時刻申請GDPR第四十五條之適足性認定,史無前例,堪稱捋虎鬚。未來歐盟認定過程的艱辛與漫長,令個資界人不能全然置身事外。
我國個資法早自民國84年(一九九五年)即已公布實施,背景是為更深度地參與國際貿易秩序。然國內的施行卻虛軟無力、遭譏「無牙老虎」。民國101年(二○一二年)新法重點在嘗試引入資安要素,但是備嘗艱辛;至今僅能評為「窮漢錦衣」。
我國個資法立法體例源自德國;德國個資法制以行政監理為主軸,採事前查驗制。其個資保護監察人體系指令繁多、執法甚至直接深入企業組織及常務。GDPR的個資保護員(DPO;第卅七條以下)顯現德國法精神我國迄今無相應體制;雖然台灣可據第廿二條以下的行政檢查權主張有其監理強度;但各部會的管理辦法不僅殘缺、也甚少執行;甚至全無執法編制GDPR第卅三條(向監管機關進行個資侵害之通報)要如何操作?
究其實,我國民國84年(一九九五年)舊法第十九條之「登記執照制」於民國101年(二○一二年)遭無端廢止,使得新法的行政監理反而倒退。歐盟只要得悉台灣的放任式法制即已難以接受,更何況實務?
另一方面,民間討論的DPO及稽核員並無法律資格,其執行業務並無法源;且內容明顯出現本土法令之空白。其提出的「技術上與組織上措施」(TOM)未經監管機關核認,不能顯現台灣TOM之精神與特色。就受規範主體而言,則屬被動接受套裝格式之輔導、欠缺實作深度,而非主動構思個資保護專案概念、突出創想高度;尤其歐盟最重視的技術領域PET、PbD…等則缺乏應用。民間認證不足以稱客觀公信之第三人;亦未見活躍的專業社團與卓越專業刊物。
這樣,歐盟要如何「認定台灣的適足性」?若干重大爭議確實不符國際格式、重大技術應用未專條規範、法院判決搖擺不定、團體訴訟近乎不可能…等等,歐盟將會留下如何之印象?
筆者簡單列舉以上事例,無意增加主事者之負擔或壓力。但歐盟認定程序一旦進行,以上事項皆須接受詳盡查考;我國將面臨嚴峻考驗,且在歐盟留下紀錄,後續效應難料。呼籲各界:以分工模式,群策群力,找出最可行方案,且盡速補平過去空缺。台灣個資法,總算開始帶領國家打開資訊文明的新視野與新格局。






馬英九三中案 「胡屠戶」北檢標準:權勢


2018-07-11 00:36 聯合報  王瀚興/律師(台北市)
前總統馬英九三中案昨天遭起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昨日在大家忙著防颱準備時,馬前總統歷時十二年的「三中案」被北檢起訴。然筆者對程序事項,容有不同意見。
北檢新聞稿或認:馬前總統或為聲譽與重返執政,或為有疑義的黨產避免充公,故損害黨營事業的行為云云。《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與其父討論,能迎立君王,所得利幾何?答案是無數利益。北檢怎能說處分黨產,意圖重返執政,是「不利」於國民黨與旗下事業?況且當時尚無違憲的黨產條例,除非馬前總統有預知能力,豈能倒果為因,以此為不利馬前總統的論斷?
北檢又稱:馬總統聯合會計與法律專才,企圖規避法律責任;且準備鉅額訴訟費用欲延聘律師;與被約談人員拒絕配合,態度不佳云云。但馬前總統領導國民黨時,政黨業已輪替,動見觀瞻,若無專才,莫非要橫柴入灶?再者,若不能準備經費,延聘律師,難道國民黨還要用義務律師或公設辯護人?況且,刑事訴訟法一五六條,避免以自白為唯一證據,甚至有若遭不正詢問,必須先行調查的規定,被傳喚人豈有「丟盔卸甲」的配合義務?
北檢新聞稿復認:馬前總統於聽到錄音帶後,保持緘默,態度惡劣云云。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五條第一項第二款,對於被告的訴訟權利,著有明文,美國憲法又叫做「米蘭達警語」。馬前總統前開基本訴訟權利,檢方不僅應告知,甚至若「違反告知義務」,依最高法院判決見解,將會使證據能力喪失。既然是法定權利,甚或美國憲法上權利之緘默權行使,怎會是態度不佳?權利行使,怎會做成加重求刑事由?
最高法院九十四年台上字第二○○一民事裁判:「談話錄音內容如非隱私性之對話,又無介入誘導致有誤引虛偽陳述之危險性…,自應承認其證據能力。」北檢公布錄音譯文,有何者「直接」認定馬前總統指示圖利他人,損害黨營事業?且即便民事關係的錄音,尚且必須非隱私,無誘導,才可作為證據;今涉及鋪天蓋地的刑事追訴,豈能便宜行事?即便一般民眾,尚不容對檢方「突襲」的錄音證據,大開綠燈;北檢怎會對馬前總統或民眾自辯行為,進行汙名指責?
刑法背信罪,依最高法院刑事裁判一○三年台上字七九四號意旨:必須要違反「民商法精神」方能認為有背信罪成立,以符合「刑法謙抑性」,以免入人於罪。若北檢認為馬前總統「賤價」變賣黨產是背信行為;難道坐以待斃,等著被查抄,蛋打雞飛,對國民黨反而不是背信?本案亦無任何確定民事判決認馬前總統民事違法,又何來背信罪成立?
《儒林外史.范進中舉》最搶眼的主角,范進岳父胡屠戶。范進中舉前,是尖嘴猴腮的現世寶,其女所託非人;中舉後,范進則轉為相貌堂堂,其女乃天造地設,珠聯璧合的佳偶。胡屠戶唯一的標準是「權勢高低」。比對現代法治與法律規定,三中案實恐為冷案新炒;且北檢新聞稿的標準,究為大公無私,抑或因人設事?國人自有公斷!







政治凌駕教育百年大計?


2018-07-11 00:36 聯合報  李振清/大學教授(台北市)
懸缺已逾一個月的教育部長一職,外傳民進黨資深立委管碧玲已獲徵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報載蔡政府在「拔管」事件中,相繼損失了潘文忠、吳茂昆兩位教育部長後,正思量在教育專長與政治能力之間,退而求其次地考慮「政治掛帥」,並徵詢立法委員管碧玲接任教育部長。消息一出,學術界譁然,連挺綠的政大教授陳芳明都認為不妥,並稱「如果這個消息變成事實,正好凸顯蔡政府嚴重缺乏人才。」
教育是國家永續發展與百年大計的根本,也是培育優質人才、建構具國際宏觀與競爭力,促成全球多元交流的基礎。政府考量教育部長人選,必須格外慎重,豈可去教育專長而以政治能力為選項?
台灣日益惡化的教育危機,主要歸咎於民國79年(一九九○年代)開始的外行領導內行,與泛政治化的政黨惡鬥。長期影響所致,「亞洲四小龍」早已掉漆;而「台灣奇蹟」更已成當前台灣負面的雙關語。
教育部長人選並不是非從學術界遴選不可。然而,身為全國教育領航人,除教育專業、前瞻與國際思維、政治溝通、跨部會協調及論述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品德與倫理素養,方能風行草偃地制定並引領國家的教育大業。
美國前教育部長威廉.班內特在《美德》中強調一般公民對領導人的「誠實、慈悲心、勇氣、毅力」等人格特質之重視。已故哈佛大學教授杭廷頓也在《文化很重要》一書中,闡述韓國能從一九六○年代的貧困中脫窮,一舉成為現代世界強大的經濟體,主要是靠著教育、勤儉、教養、文化與努力等特質。對比台灣與韓國的國際消長,我們不得不認同韓國教育改革的成功,並反思台灣外行領導內行所造成的教育禍害
徵詢立法委員擔任教育部首長並非第一次;十八年前已有同屬「教育文化委員會」出身的立委擔任教育部政務次長之前例。然而,當時扁政府所任命之教育部政務次長所引發的一連串負評和爭議,大家應可引以為鑑。
教育為國家之根本,其功能將影響每個人的人格發展、倫理素養、創新思維、國際宏觀,甚至家庭、學校及整體社會風氣。寄望蔡政府慎選最合適的教育部長,秉持中研院前院長蔡元培所秉持的「教育獨立」,和人格陶冶。這才是當前的教育之急。






以日本為鑑 抗旱時也要防洪災


2018-07-11 00:36 聯合報  陳賜賢/中華民國水利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台北市)
日本岡山縣倉敷市九日仍泡在水裡。 (美聯社)


與台灣類似情況,今年日本關東地區六月前也是望雨興嘆的「空梅」乾旱即將形成的強烈感覺;甚至六月十六日其首都圈利根川流域也開始實施三年來的十%水資源取水制限政策。此情況幾乎與台灣南部地區相同;亦即水利單位一手抗旱,卻另一方面要面對洪災挑戰!
近日發生在西日本地區所謂「平成最大最惡」之豪雨,到目前已造成一百五十幾人死亡,五十幾人下落不明;日本氣象廳將此災害命名為「平成卅年七月豪雨」事件此災害發生原因為今年編號七號之巴比倫颱風於六月廿八日從九州登陸後,造成滯留鋒面影響而連降至少八日雨量,有七十五個雨量觀測站刷新統計以來最大的降雨量,幾乎是該地區一整年降雨量總和。
豪雨造成西日本地區約廿五萬四千戶斷水無水可用依據國土交通省統計,災情最嚴重地區,包括岡山縣及廣島縣等地約有廿八條河川四十六個潰堤點;潰堤造成洪水淹沒人口居住區,應是致災主因。
日本為防災大國,可掌握颱風動向及行進軌跡,卻忽略了颱風帶來鋒面滯留連降八天的雨量,等到發覺事態嚴重,災情已不可收拾。日本學者專家近日進一步警告,甚至可能因累積雨量過鉅引爆二次災害-山區土石流地滑災害擴大。
「人不畏懼災禍,天就要降災難給你。」台灣對於颱風等天然災害經驗豐富,但也應以日本本次災害為鑑;對颱風應以「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態度防災。





防颱 下午停課沒意義?


2018-07-11 00:36 聯合報  鐘重發/教(彰縣北斗)
颱風假如何放,很難拿捏,錯放往往讓民眾逛街,享受颱風假。 記者陳柏亨/攝影


苗栗以北縣市在昨日中午前已宣布自下午四點起停班停課,很多人問,學生不是都放學了,停課有什麼意義?不過想想還在安親班、補習班的孩子,不知還有多少?
在分工繁細的多元社會,要習慣颱風假不是整天停班停課,而是從幾點幾分到幾點幾分放颱風假。
雖然說停班,便利商店、餐飲外送、醫院、軍警消防還是有很多人留下來值班,因此補休或加班費的計算,對值班人員和業者就非常重要了。精準的劃定颱風假的起迄時間,對勞工與業者都更有保障。
颱風來襲,怎麼放颱風假對地方首長千萬難,放得好的叫「神」,放得不好的連「屁」都不是,也曾有縣市長臉書以「放個毛」來揶揄民眾的。不過放颱風假的目的,是為了讓民眾防颱並避免人員與財產的損失,要承擔「必要之惡」的決定並不容易。
相信父母官都會以民眾的安全當作第一要務,如果個人在交通與安全需要下,就自行先請個假,相信主管人員會通融的,終究人員安全最重要!

薛承泰/台灣未來年表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薛承泰/台灣未來年表
.馬凱/不分青紅皂白 人民力量最大
.葉銀華/小米到底有沒有賺錢?

.王文華/輸了,更能展現「贏家」風範?
.陳亮恭/超高齡高速列車 台灣步履蹣跚
.洪蘭/一個無知決策 禍延三代
.嚴震生/台灣真正流失的價值—同理心
.盛治仁/打擊假新聞 社群媒體有責任
.劉維公/「吸管之亂」與諾貝爾經濟學獎
.黃介正/「習近平外交思想」確立
.王健壯/大法官忘了一五一號解釋?






薛承泰/台灣未來年表


2018-07-11 00:36 聯合報  薛承泰(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台北市老松國小50年代曾是萬人大校,受少子化衝擊,學生人數少5成4減幅最大,如今學生人數僅剩452人。 圖/取自教育部體育署網站


去年河合雅司在日本出版一本「未來年表」,轟動一時,內容描繪日本未來廿五年的人口現象,堪稱「危言卻不聳聽」,因為所言都有數據佐證。除了闡明持續高齡少子化如何改變日本的人口結構,河合更重視人口負成長所帶來的衝擊
日本二○一六年出生數首度跌破一百萬,近年每年出生數少於死亡數超過了卅萬人。根據預測,日本將從當前一億二千多萬人口持續下降,二○五○年將落入一億以下,兩百年後總人口只剩下一千多萬人,很難想像,還沒有當前東京人口的規模!
台灣人口雖然還未負成長,以過去廿年來的趨勢觀之,不僅步日本後塵,更將超越日本,因為台灣生育率明顯低於日本,且看不到有回升的跡象!二○一六年筆者曾預言,那年將是台灣生廿萬嬰兒的最後一年,果然去年生了十九點三萬,生育率降至一點一人,今年恐怕只會生十八點五萬人!這些嬰兒,一年後進入幼兒園、五年後進入小學…。
今年三月台灣老人(六十五歲以上)超過總人口十四%,正式跨入「高齡社會」,約在二○二五年可達到廿%,進入「超高齡社會」;到二○六○年,總人口約一,八五○萬,比現在少五百萬人,而老人將占四十%,也就在那時,老化程度開始超越日本!
目前的政壇人物,到那時應該都不在了,可是他們的作為卻能影響那個他們不存在的未來!以當前大學畢業生來說,到二○六○年大部分還都活著,且正好步入老年,如果選舉制度還在,屆時老人將可決定誰當總統,居多數的女性老人還更是關鍵;問題是,台灣如何存活到那個時間點?
假設未來四十年間,兩岸沒有突發狀況而國際經濟也穩定發展,面對一個社會,老人是小孩(零至十四歲)四倍的人口,整體扶養比是一比一,此時的政府能不重視嗎?就算就業市場沒受到人工智慧科技的衝擊,勞參率維持今天的五十八%,那麼工作年齡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當中,有超過四成的人也應增列為被扶養人口。
此後的台灣,每年繳稅人口銳減,扶養比不斷升高,宣稱最照顧年輕人的政府,卻搞不清楚先後緩急,傾全力來砍影響財務較小的軍公教退休金,以為從此永保太平?難道不知道,如果增加零點二%的經濟成長率,或單靠努力查稅而超徵的稅收,都會超過從退休老人手中奪過來的金額?
若採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貧窮的算法,台灣家戶的整體貧窮率近年來維持在九%上下,整體人口貧窮率在六%左右,都明顯低於OECD的平均;可是有老人的家戶以及老人的貧窮率,台灣均有十五%的水準,不僅遠高過國內平均,也都高過於OECD的平均。換言之,老人落入貧窮機會偏高,儘管有老人致富卻不是因為退休金,退休金只能讓退休長者維持生活小康,減少下一代的負擔與陷入貧困!
尤其是台灣嬰兒潮世代人口(一九五一至一九六六年出生)數量龐大,今後陸續成為老人,他們的子女約在一九七五至二千年間出生,不少仍在就學需靠父母支持,經濟能夠獨立者並非多數,甚至年過卅不敢結婚生育,遑論照顧父母!
政府應思索,如何讓這批有史以來最高學歷的年輕人,能配合產業競爭力的提升來發揮其優勢。當這批年輕人有了安定的工作與適足的收入,他們的父母放心了,政府未來稅收也靠譜了,此時推動年改,即可減少對社會的破壞,也能真正朝永續邁進。

名家觀點/年改後遺症 下半年浮現

名家觀點/年改後遺症 下半年浮現


2018-07-11 02:21 經濟日報  吳大任(本文由中央大學教授兼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大任口述)


軍公教年金改革7月1日開始上路,「被改革」者是否因此而減少消費,甚至影響台灣的經濟表現,頗受關注。其實在此情況下,理性的消費者都會因為預期心理而減少消費,年金改革對內需經濟的衝擊,在政策決定後就有了影響。
根據6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調查結果,家庭經濟指數下降0.95點來到86.4點,代表消費者對「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感到悲觀。
即使和去年6月的76.25點相比,現在的指數還是高的,消費者對家庭經濟的信心「不降反升」。不過,要注意的是,6月家庭經濟信心指數卻是今年上半年最低的,這代表年金改革對家庭經濟信心的影響尚未明顯浮現,可能的原因有三:
一、66萬名退休軍公教占整體人口比重小,直接衝擊不大。二、台股站穩萬點已滿一年,去年底、今年初進場的投資人是有獲利的,相當於家庭的其它所得有益於改善家庭經濟狀況。三、年初公務人員加薪帶動民間跟進,且過去一年多來出口維持正成長,多數企業年終獎金也發得比過去多。這些效果抵消年金改革帶來的負面影響
我認為年金改革是否對國內經濟造成衝擊,關鍵期在今年下半年。因為,年初加薪政策帶動的效果逐漸淡化,加上近來台股上下震盪,以及新台幣貶值,讓股票、外匯市場產生更大不確定性。如果台股表現不佳,年金改革的不利影響就會在下半年浮現,值得關注。
6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有ㄧ需要注意的現象是:包括投資股票時機、國內經濟景氣、家庭經濟狀況、耐久性財貨購買時機、就業機會及國內物價水準等六種分項指標全數下跌,且不只三個月來分項指標連續下跌,跌幅更有擴大的趨勢。
其中又以「投資股票時機」的下跌幅度最大,下降到97.4點,是近九個月以來最低點。由於消費信心指數是以100為臨界值,指數在1~99點代表「悲觀」。故6月投資股票時機指數的變化,代表投資人的信心出現轉變。
以過去20年「投資股票時機」指數平均約75點來看,雖不代表民眾對股市非常悲觀,卻是投資人的心境轉換;可能的原因是美國貿易政策上的不確定性,不僅對中國大陸,更是對歐盟、加拿大全球各國都發動貿易保護政策,而台灣經濟受出口影響又很大,出口占GDP比重約七成,貿易戰加劇確實不利出口表現。加上台灣有很大一部分出口是轉口貿易,出口到大陸再加工成最終產品銷往美國,美中貿易大戰,台灣難免受波及。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近來新台幣劇烈貶值台幣貶值雖然有利出口,卻對金融市場不利。特別是外資,在新台幣持續貶值的預期下,加上外資占台股比重相當高,如果匯出只剩內資支撐,難免讓股票投資信心下跌。
必須密切注意的還有物價水準繼續下跌,維持在「嚴重悲觀」區,顯示民眾對物價上漲的憂慮。可能原因是國際能源價格變動造成的油、電價格上漲。
雖主計總處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過去五年都在1%~2%間,各類商品價格有漲有跌,平均物價並未大幅上漲。但一個是客觀的經濟數據(CPI)顯示物價平穩,消費者卻主觀感受到物價上漲,代表「客觀數據」與「主觀感受」有落差,可能原因是薪資所得偏低,以致物價微幅上漲,民眾的感受卻很強烈。政府在面對內需變動的相關政策制定上,要特別留意此現象。


吳大任

學經歷:1992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博士、專長:產業組織及賽局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