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2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防範武漢肺炎 政府要做三件事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9244/web/

◆  聯合報社論/勿用主權掩護新威權,窒息台灣民主
◆  聯合報黑白集/教育部眼裡有學生嗎?
◆  經濟日報社論/防範武漢肺炎 政府要做三件事








經濟日報社論/防範武漢肺炎 政府要做三件事


2020-01-21 23:3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今年台灣經濟碰到的第一隻黑天鵝不是美中貿易戰也不是英國脫歐,而是俗稱武漢肺炎的民國108年(2019)新型冠狀病毒來襲。武漢肺炎近日確診病例急速增加,我國昨天已有首例確診病例。疫情風暴中心中國大陸不但出現跨省病例,還有多名醫護人員感染,顯示武漢肺炎已進入人傳人與家庭傳染的新階段。
17年前的SARS疫情曾讓各國付出慘重代價,除了人命的損失,旅遊、航空與零售業更受重創,在人員移動受限的影響下,幾乎所有產業都受波及,讓經濟快速降溫。民國92年(2003年)台灣爆發SARS疫情時,第2季的經濟成長率從原先預估的3.06%變成衰退0.08%,即可看出疫情對短期經濟的巨大衝擊。
有了SARS的經驗,政府、國人到產業界應對武漢肺炎不再是從零開始,我們仍提醒政府與產業界要對武漢肺炎做最壞的打算與最好的準備。以目前兩岸與亞洲各國交流之頻繁,武漢肺炎確診病例,已在部分亞太國家出現。政府和產業界都必須立刻擬定與執行防疫措施,不能因春節假期而鬆懈。
雖然我國已有確診病例,但在防堵疫情上仍應把港埠列為第一優先。我國已針對來自武漢的直航班機進行登機檢疫,由於大陸多個城市已出現武漢肺炎病例,加上亞洲各國旅客轉機頻繁,政府必須投入更多人力與資源加強港埠第一線防疫能量,讓有發燒等病徵的旅客在入境時就能確實檢測與追蹤。第一線的攔檢與追蹤,有助於避免超級傳播者的出現。SARS疫情當年在香港與台灣爆發,都是因為超級傳播者出入公共場所與運輸工具,讓疫情失控。
另一個防疫的重點區域是醫院。從武漢目前當地醫院醫護人員感染的案例顯示,多名醫護人員是在神經科內染病,而非在收治武漢肺炎病人的地方,顯示大陸醫院已出現人傳人的案例,這對我醫療院所來說是一大警訊,我們要避免出現跟大陸醫院院內感染一樣的情況。
政府要做的第三件事是穩定民心。雖然近日政府不斷強調應對疫情的準備足夠,包括口罩等物品齊備,但近日不少國人抱怨買不到口罩,政府必須確保第一線醫護人員擁有足夠的抗疫裝備,一般國人未必要使用到如N95這麼高等級的口罩,但也必須讓民眾購買到價格合理的醫療用口罩。在對抗疫情時,政府要強力監督醫療用品的供應商有無囤積或哄抬價格,另外也要透過清楚的衛教宣導,讓國人知道如何理性對抗武漢肺炎。
對產業界而言,當年對抗SARS疫情的經驗仍可沿用,包括員工自主健康管理,員工在跨國移動時要避免進入疫區;企業也要預先擬定方案,一旦出現如當年SARS疫情造成人員流動管制時,企業要如何危機處理,包括移轉生產基地、遠端支援等。以武漢為例,目前當地已開始管制人員進出,顯示局部的人流管制已開始進行,對在武漢投資的企業必然會造成相當的影響。航空零售業來說,武漢肺炎疫情可能會造成短期利空,香港股市航空類股零售股股價昨天重挫,代表市場的擔憂正在升高
依照大陸醫療專家的評估,武漢肺炎目前處於「爬坡階段」,代表感染人數還可能上升。從目前武漢肺炎病患的病情來看,威脅程度不如SARS,加上各國應對的速度亦比當年應對SARS來得更快,武漢肺炎疫情應能有效控制。我國必須記取當年SARS疫情出現的封院亂象,以及最晚脫離SARS疫區的教訓,從政府、人民到企業界做好充足準備,我們必能平安度過武漢肺炎的考驗。











聯合報黑白集/教育部眼裡有學生嗎?


2020-01-22 00:0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嘉義市大同技術學院大砍教師的薪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私立大學招生不足,財務惡化,有些學校連年終獎金都不發。為躲過教育部退場機制,私校要求教師爭取學生以保飯碗,還要老師「自願」減薪,美化帳面。校方說這是「永續經營」,老師也願意共體時艱,怎就沒問學生埋不埋單?
教育部的危校預警標準,說來倒像把保護傘,讓中後段私校有洞可鑽。校方大砍教師研究費,教育部卻說只要雙方協議即可老師砍薪四成,等於犧牲研究經費,讓校方聘足最低教師人數,躲過關校預警繼續招生。教育部呵護學店,卻不管教師沒錢做研究。
私校生多屬經濟弱勢,得靠學貸打工才能就讀;一旦師資打折,他們的受教權也受損,教育部卻不在乎。官員更放任私校壓榨教師招生和減薪,甚至默許私校利用專案教師取代專任,以派遣工降低人事成本。這樣的退場機制,是在剝削師生,換取私校無痛退場,這豈是教育之道?
私校財務惡化癥結在少子化,專家對少子化的預警已久,教育部卻一年拖過一年教育部手握監理與補助大權,卻不斷讓師生走進問題學校,愈發尾大不掉。官員積極預警、維護教育品質竟如此困難,莫非私校背後有老虎?
教育部一味幫問題學校躲倒閉,目的也在逃避自己要面對的高教師生失業潮。當教師薪水不如美食外送員,弱勢生舉債換得廉價學位,這些不正義、反淘汰的問題,都在剝削年輕人,部長這不是在打臉蔡總統嗎?













聯合報社論/勿用主權掩護新威權,窒息台灣民主


2020-01-21 23:5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從勝選感言到國際媒體專訪,蔡總統不斷用兩個關鍵詞解釋選舉結果的意義主權和民主事實上,整個選舉只有一個主旋律,就是高亢的芒果乾」,用來進行恐懼動員的主權牌。選後,蔡英文一則透過外媒專訪力嗆中共「入侵台灣的代價將非常巨大」,二則公告實施《反滲透法》,三則釋放有前提的「蔡習會」。抗中情緒激昂,民主則籠罩陰影。此際,重獲人民授權的蔡政府更應戒慎,不能藉主權之名掩護新威權,從而窒息台灣的民主。
選前蔡英文接受美國時代雜誌專訪時說北京最想看到的是台灣是一個分裂的社會,但「台灣人對於台灣的主權、民主、自由這件事情上,其實意見還算滿一致的」。換言之,面對中共對台政策的軟硬兩手,不論是一國兩制、惠台措施、統戰分化、甚或機艦繞台,蔡英文完全清楚,主權與自由、民主就是台灣人民不分藍綠的主流共識。
然而,無論國民黨如何強調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蔡英文都要故意把九二共識和習近平的一國兩制畫上等號;不論韓國瑜如何表明反對一國兩制,民進黨對韓國瑜的抹紅攻勢從未停止。相對的,蔡英文「護主權」喊得很大聲,實際卻是連丟七個友邦,邦交國創歷史新低。一個讓國家主權不斷萎縮的執政者,卻能因喊「護主權」所向披靡,可說是台灣民主實踐的莫大諷刺
癥結在,「芒果乾轉移了蔡政府掏空民主、遲滯經濟、社會安全網殘破等內政層面的焦點從去年初提出建構民主防護網、反對「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到年底蠻橫通過《反滲透法》,其間不斷爆發以績效點數鼓勵警調「查水表」、以監察權對司法官開鍘、以國家資源豢養黯黑網軍等事件,違憲濫權、侵害人權、限縮言論自由、製造寒蟬效應。整個選舉年,卻是民主國家罕見的抗中選舉操作綠色恐怖治理新威權建設工程同步進行的一年
蔡英文狂喜驗收成果,以歷史高票連任,同時掌握一個橡皮圖章的國會,並將回復黨政合一,繼續完全執政。但是,當蔡英文以主權民主來註解這次選舉,她的新任期也將在這兩個問題上面對更大的挑戰
經過持續的抗中操作後,兩岸冷對抗的情勢更為險峻。六年前蔡英文說,打好選戰,「連中國都會朝民進黨方向來調整」,結果卻是兩岸冰封。這次連任,蔡英文更叫中國「準備好面對現實」,國台辦則回以「不要自我膨脹,誤判形勢,把台灣帶向危險的境地」的警告。最近美中貿易協議的簽署,象徵兩強關係進入重新調整的階段,而台灣幾已喪失自主性,只能唯美國是從,主權尊嚴與國防安全外包美國護衛。這難道是蔡英文告訴外媒「兩岸關係已是區域問題全球問題」、「戰爭風險最重要的是得到國際支持」的真實意涵?
但兩岸緊張,主權問題敏感,民主難道更要讓路?對蔡政府來說,民主的實踐只是其主權牌上的飾品,用來向美日與外媒賣萌邀寵主權喊得越大聲,民主被恫嚇得越囁嚅。蔡英文安慰大家:《反滲透法》不是反交流,違法構成要件很嚴謹;但民進黨立委已開始獵巫,要量身打造違法樣式。要求各級機關都有主動舉發的義務,形同所有機關都須轉型為東廠,槍口甚至直指「紅色滲透媒體」。對蔡英文而言,八一七萬張選票究竟是回歸謙卑的指令?或是建立新威權的授權?
蔡英文提出和平、對等、民主、對話作為蔡習會的四前提;但若缺乏重建互信的共同政治基礎,對話難期,和平難保,主權尊嚴更可能受衝擊。但就台灣內部而言,「和平、對等、民主、對話也是朝野良性互動的關鍵維護民主價值,蔡英文先從這裡做起吧

【重磅快評】柯文哲點破賴清德 這4個字勝過千言萬語

◆  【重磅快評】柯文哲點破賴清德 這4個字勝過千言萬語

◆  【即時短評】陳師孟是老好人還是滅絕師太?
◆  【重磅快評】連明示、暗示都不可以!蔡英文真的詞窮了
◆  【即時短評】有抗SARS經驗 面對武漢肺炎要警覺不恐慌
◆  【重磅快評】國民黨改革的「過猶不及」與「過才能及」
◆  【重磅快評】入冬後的細菌、病毒流竄該大大繃緊神經









【重磅快評】柯文哲點破賴清德 這4個字勝過千言萬語


2020-01-22 16:40 聯合報  主筆室
準副總統賴清德說新潮流不是民進黨內最大派系,沒有外界講得那麼可怕,台北市長柯文哲笑說:「很可怕,我想了就很害怕」。記者余承翰/攝影

準副總統賴清德一掃去年初選以來的陰霾,今接受廣播專訪暢談派系,說新潮流不是民進黨內最大派系,派系有正面的桶箍功能,還說要和台北市長柯文哲合作,柯笑裂了嘴說很害怕,又冷回賴清德「喔,朕知道了」,一派高深莫測,莫非賴清德昔日稱讚的百年難得一見政治奇才已從韓國瑜轉為柯文哲?
賴清德成也派系、敗也派系,蔡賴配勝選後公開暢談派系,派系在他口中既美化又合理化,這種說法在國民黨難得一見,在民進黨更是異類;在政權輪替成常態後,「消滅派系」其實一度是藍綠的交集,民國97年(2008年)馬英九提名監察委員遭到黨內立委杯葛,馬才決定兼任國民黨主席,踏出消滅派系第一步,可惜未竟全功。
民進黨更在陳水扁執政時就高喊說要消滅派系,民國93年(2004年)民進黨全代會還熱烈討論,新潮流舌戰各派系,三寶之一的立委林重謨還把派系比擬成色情業,說私娼滅不了,至少要滅公娼,傳誦一時,但後來也不了了之;四年前蔡英文當選總統並兼任民進黨主席,她也公開宣示要解散派系,但派系不僅沒解散,反而更活躍,蔡英文還卻成了「英系」的頭目。 
消滅派系確實不易,唱唱高調無可厚非,但很難做到,蔡英文能夠順利連任,也得力派系運作,讓她在黨內初選得以占盡先機,但她絕不至於公開讚頌派系,像賴清德這樣正面評價派系確是罕見,不過,深窺其內容,不難發現賴清德欲複製蔡英文經驗攻取民國113年(2024)的旺盛企圖。
賴清德先是否認新潮流是民進黨的最大派系,接著又推崇派系有正面的桶箍功能,不然支持者就散了,但派系得要把國家利益擺在前面才行,而顯然的矛盾是,新潮流不是黨內最大的派系嗎?如果不是,難道是英系?
新潮流之大,市井皆知,滿朝盡是新系盤據,賴清德的說法只是想減少新潮流的打擊面,減少爭取民國113年(2024)的阻力,賴清德不明說,卻巧妙地把英系拱在前面,蔡英文也不便再說什麼,何況他已說了,派系有正面桶箍功能,英系也拿他沒轍,賴清德出此暗招,蔡英文只能點滴在心頭
最精彩的還是柯文哲的反應,賴清德說新潮流不是黨內最大派系,也沒有那麼可怕,還說未來和民眾黨是有競爭也有合作,不用因此打為敵人,柯忍不住連講四次「很可怕」,至於是否有意願合作?柯回覆「喔,朕知道了」;柯文哲即興演出點破賴清德辛苦半天的鋪陳,並傳遞兩個訊息:一、新潮流是最大派系而且很可怕,二、不光你賴清德要選,我柯文哲也要選民國113年(2024)。  
柯文哲直率又白目,賴清德那套借東說西、迂迴繞道的說法很容易被柯打槍,賴清德說新潮流不是最大派系,柯就要他說出那個派系比新潮流還大,賴清德說要和民眾黨合作,當然是以民進黨為主,柯又豈能接受,一句「朕知道了」勝過千言萬語,賴清德還真是一時之間佔不到柯的便宜,只能抱緊新潮流的桶箍。 

去梯言/國民黨不要變成姑蘇慕容氏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9244/web/

◆  武漢肺炎入台 做好防疫
◆  選後課題 改善「第六缺」
◆  看不見竹竿裡的中獎彩票
◆  中國之內 中共之外
◆  國民黨的問題不在世代交替
◆  被錯殺的地價稅和居住正義
◆  漫畫/罷韓接力賽
◆  大選過後 經濟困境怎解?
◆  去梯言/國民黨不要變成姑蘇慕容氏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去梯言/國民黨不要變成姑蘇慕容氏


2020-01-21 23:38 聯合報  公孫策
國民黨前副主席郝龍斌昨宣布參選黨主席,表示在兩岸關係上,國民黨應脫離民進黨的台獨綁架及共產黨的統一勒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在四年內遭受兩次大敗,可喜的是黨內還有人勇於承擔,可憂的是競逐黨主席者(包括已宣布未宣布)還是老面孔,喊的還是老口號,動作還是老把戲
老面孔就那些,無須提示;老口號還是「革新/再起」;老把戲則是「表面口喊團結,私下暗算同志」。
事實上,國民黨從蔣經國過世以後,喊革新已經喊了幾十年,如果真有像樣的革新,也不至於淪落至此。二千年首次政黨輪替後,由於扁家貪腐而「再起」,但仍然令選民失望而「重回在野」,那八年確實稱不上革新,否則為何到現在還在緬懷蔣經國?前年九合一選舉雖贏得空前勝利,但如果選民對國民黨重返執政有高度期待,也不至於在此次大選遭遇慘敗。因此,仍舊喊「革新/再起」恐怕很難爭取到更多認同,而同志間彼此暗算(包括算計、出賣與中傷)將進一步讓國民黨沉淪。
這讓我想到五胡亂華時期的燕國鮮卑慕容部後趙石勒之後稱霸北方,建立燕國,後因執政者慕容評本人貪墨昏庸,搜刮百姓(連飲水都要納捐),更陰謀暗算力撐大局的名將慕容垂,逼得慕容垂投奔前秦苻堅,最後為前秦所滅(史稱前燕)。
淝水之戰後,慕容垂帶領族人回到故土,重新建立燕國(史稱後燕),國勢復振,跟西方的後秦、南方的東晉鼎足而三,又因為慕容永另立西燕,並勾結北魏發生內戰,而後燕滅了西燕,卻亡於新興的北魏(鮮卑拓拔部)。之後,慕容德在今天的河南建立了南燕,力圖再起,卻始終未能回到故土(今河北、山西),被東晉劉裕的北伐軍滅掉。
鮮卑族人此伏彼起的復國歷史確實血淚交織,於是成為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的題材,創造出「姑蘇慕容氏」,一心想要恢復大燕—書中人物慕容復常令讀者恨得牙癢癢的,但了解鮮卑慕容部歷史後,能夠理解(雖非諒解)其時空錯置的荒唐作為。
文的重點卻在於:慕容復最後殺了情同兄弟的包不同,雖然動機也是為了「大燕復國」,但是死忠的另外三位兄弟因此棄他遠去,姑蘇慕容氏也就到走到了終點—暗算同志肯定是最破壞團結的行徑
國民黨遭逢大敗之後,黨中央權力真空可以是革新重建的良好條件,而能夠不暗算同志,則是團結人心的必要條件,然後才談得上革新。











武漢肺炎入台 做好防疫


2020-01-21 23:43 聯合報  劉培柏/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新北市)
武漢肺炎病例持續增加,台灣已出現首例病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國大陸武漢地區爆發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嚴重肺炎疫情,目前已蔓延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甚至泰國、日本、韓國等也有境外移入病例了。昨天台灣防疫單位證實有一境外移入病例,患者是去過武漢的中年女台商,和其同機入境旅客四十六人,全數自主健康管理。台灣會不會爆發武漢肺炎呢?
民國92年(二○○三年)廣東野生動物市場帶毒果子狸引發人類SARS(嚴重呼吸道症候群)疫情,傳入香港,再傳台灣,造成兩岸三地防疫失守。在台灣,不幸有多人因該病死亡,包括多位醫護。SARS病毒在當時也被稱為新型冠狀病毒,就流行病學而言,致命性病毒不會持久,幾個月後該病毒果真消失了。
由基因序列研判,目前大陸武漢地區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病毒只能稱有共同祖先,而不能斷定是由SARS演化而來的父子關係,因兩者基因序列只有八十至九十%相似,至少要九十七至九十八%以上相似性,才可稱有父子關係,或稱其來自同一病毒。又,其和中東爆發的MERS中東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比對,相去更遠,只有五成相似性而已。
大陸官方指稱,此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可在人際間傳播;在某群聚感染病人體內驗出之病毒基因序列,有九十九%相似性,表示感染來自同一病源。資料顯示,該病毒從呼吸道入侵感染人類,若只感染上呼吸道,症狀輕微,可能只有發燒、咳嗽、胸悶,類似一般感冒。
但據知這波疫情,之所以有不少重症患者,甚至造成死亡,是因該病毒也會入侵病人下呼吸道,造成巖重肺炎病變致死,這些重症病例幾乎都是有慢性病患者或老人。因此可能也有不少人感染病毒,病毒在其呼吸道粘膜細胞內增殖,卻沒發病或症狀不明顯,這種外表健康帶毒者,若在社區內活動,將成為不顯性傳播者,或有可能成為超級傳播源。
武漢肺炎,病毒哪裡來?是否像SARS一樣來自野生動物呢?大陸官方尚未證實。筆者由首例病患曾出入武漢海鮮兼販售山珍野味市場猜測,病源可能也是來自野生動物,因為外表健康的野生動物體內,常會藏有多種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冠狀病毒,盼大陸官方防疫單位能及早確認
春節期間為兩岸旅遊旺季,國人應避免去大陸該病流行疫區,大陸旅客和赴大陸旅遊入境國人,則應落實發燒篩檢及追蹤。國人應少去人潮眾多的公共場所和醫院,外出戴口罩,不要用手觸眼鼻,回家速洗臉沖鼻,做好防疫措施。











選後課題 改善「第六缺」


2020-01-21 23:39 聯合報  王伯元/全球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選舉已經結束,蔡總統以超過八百萬票的佳績連任中華民國總統,人民生活回歸平靜,在選舉過程中各種的風風雨雨、世代撕裂均可以暫時告一段落。放下政治的激情及藍綠的紛擾,台灣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實際地來面對。
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經濟問題經濟和政治無法切割,特別是和兩岸關係息息相關。雖然兩岸目前在政治上屬於對立狀態,但不論在經濟、貿易、投資方面都有深度的依存,我們也無法漠視中國大陸是台灣目前最大貿易夥伴的事實。蔡總統從上任以來就拒絕九二共識,而大陸則持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黑白分明的立場使得對話無從開展,兩岸關係早在選前就陷入僵局。從去年開始陸客已被限制來台,對台灣的觀光業及相關商家已造成了一些傷害。此次蔡總連任後,如果僵局持續,我們可以預期隨之而來的外交拔樁及經濟掣肘將會愈來愈厲害,對台灣經濟的影響不容小覷。
首當其衝的應該就是今年九月要屆滿協商期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以目前兩岸的氛圍來看,終止的可能性極大。當初是希望能藉由兩岸ECFA簽訂,台灣能再與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或是參與TPP或RCEP等地區性貿易協定。但時勢多變,TPP在美國退出後已無所作為,只剩日本發起的CPTPP或是以中國大陸為首RCEP。CPTPP或可奮力一搏,但RCEP會員國以中國大陸馬首是瞻,沒有中國的默許,台灣要參與的機率極低。目前我們出口到RCEP國家的比重已高達七成以上,一旦被屏除在外,代表我們未來大部分的出口都將面臨關稅加身、競爭力不足的不利因素。更不要提台灣目前對大陸有將近八百億美元的順差,一旦兩岸協商的大門關閉,或是大陸採取一些激烈手段,台灣的經濟會更加雪上加霜。
兩岸關係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全局,既然台灣經濟無法和兩岸關係畫清界線,我們就需要審慎處理,不能全憑血氣之勇。如何在這樣的僵局下,尋找兩岸都可以認同的語言,建立互惠交流的平台和機制,與對岸和平共處,為台灣爭取最大的利益,為人民保障身家性命,是蔡總統不能迴避的責任。兩岸情勢已出現新的考驗和危機,走錯一步,將使國家人民陷入萬劫不復,不可不慎,期盼蔡總統好好審度情勢,掌握時機。對內盡快改善企業所憂心的五缺問題,對外運用智慧彌補兩岸歧見所造成的「第六缺缺乏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方不負國民所託,讓台灣能有更好的未來。












看不見竹竿裡的中獎彩票


2020-01-21 23:54 聯合報  柯凡/退休人士(高雄市)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大陸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發表談話指出,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新華社)

拜讀昨日邱傑「尋找兩岸共識2.0版,再接地氣」一文,似言之成理,也點出台灣最弔詭之處:雖然竹竿裡有中獎彩票,但人民看不到;明知山有虎,卻偏向虎山行
眼前國民黨立場尷尬,試著想接地氣,但人民不領情;再三疾呼九二共識是兩岸的緩衝劑,但多數選民卻棄如敝屣;若再強抱此共識不放,依當前氛圍,將很快被洪流淹沒,根本輪不到重上檯面的機會,即使憂慮又有何用?
情勢比人強,台灣前途是多數選民決定。要戰要和都取決於執政當局將帶人民往何方,即使戰爭被不幸言中,也非在野的國民黨所能左右。當團體迷思形成,再多警語都喚不回沉醉的心,只能祈求天祐台灣、人民自求多福吧












中國之內 中共之外


2020-01-21 23:50 聯合報  祝仲康/大學兼任教師(台北市)
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十五日刊登蔡英文總統專訪,蔡總統呼籲中國大陸面對事實,尊重台灣。 圖/取自BBC網站

蔡英文十四日接受英國廣播公司專訪時,宣稱我們叫自己中華民國台灣」。四天後,習近平訪問緬甸,與緬甸簽署聯合聲明,中文版明確載入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部分作回應
其實,從中國歷史觀點言,兩岸歷史進程並不同步。在台灣,清朝之後只有中華民國;但在大陸,清朝之後除中華民國,還有中華民國之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換言之,在中國政權更迭上,對岸較台灣多走了一步,以致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未涵納台灣。此所以中國國民黨也對北京上述主張「完全無法苟同」並「深感遺憾」的深層原因。
「中華民國台灣」顯示接續清朝的中華民國,仍是我方存在的根本元素所以台灣仍在中國之內復因台灣處於中華民國時期,所以位於中共之外。至於未來的兩岸歷史,是持續分流或者終將合流,就看雙方領導人的戰略耐力、定力與政治智慧了。












國民黨的問題不在世代交替


2020-01-21 23:49 聯合報  林火旺/華梵大學特聘教授(台北市)
國民黨大選失利,大量年輕選票投向民進黨,許多人把敗選理由歸罪於沒有世代交替,黨內也掀起一波要求改革的聲音。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大選失利,大量年輕選票投向民進黨,許多人把敗選的理由歸罪於沒有世代交替,這個說法似是而非。
應該沒有人反對,國民黨失去年輕選票的鍵因素是香港的反送中,不是國民黨候選人年紀比較大,而是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得不到年輕人的支持。所以蔡英文勝選當晚的國際記者會,第一位發問的外國記者才詼諧地問蔡英文,是不是應該向習近平致謝。如果反送中是蔡英文連任的主因,這和國民黨沒有世代交替何干
如果我們要成為成熟的民主國家,一定要對民主政治基本概念有清楚認知,民主選舉只有一個邏輯選票決勝負。美國總統川普今年七十四歲,還要競選連任,沒有人說共和黨沒有世代交替;美國民主黨也不乏老人,也沒有人說民主黨沒有世代交替。民主黨最有名的老人叫桑德斯,四年前他在民主黨的總統初選中輸給希拉蕊.柯林頓,但他卻是年輕人最支持的民主黨參選人。民國95年(二○○六年)桑德斯第一次當選佛蒙特州參議員,當時他是六十五歲;他最近一次選舉是民國107年(二○一八年),以超過對手四十%的票數連任參議員。桑德斯今年七十九歲,繼續挑戰總統大位,目前他在民主黨初選參選人中,居於領先群選舉只管選票,不管年紀
國民黨世代交替不夠快速原因很多,但年輕世代性格保守也是因素之一。坦白說,國民黨內許多年輕人不是等老一代退位,就是等高層關愛的眼神。世代交替不是用「等的」,也不是用「喊的」,而是要採取合乎民主政治邏輯的行動。現在國民黨對各級選舉的提名,都需要經過黨內初選,在民主社會中,沒有人有資格叫老人讓年輕人,因為老人也有參政的權利,年輕人在初選贏不過老人,這是實力問題。
實力不足至少要有勇氣,勇氣可以創造實力。基進黨的陳柏惟、民進黨的賴品妤是很好的例子,他們用行動促成世代交替。所以如果國民黨的年輕人真想翻轉世代,具有全國知名度的青壯派,不應該躲在舒適圈,而應投入深綠選區蹲點、經營,如果年輕世代缺乏這種開疆闢土的勇氣,再過十年、二十年後的國民黨,「世代交替」還是一句口號。
民主政治只有誰會勝選」,而沒有「誰比較年輕」的問題,所以世代交替民主社會內在矛盾詞oxymoron)。










被錯殺的地價稅和居住正義


2020-01-21 23:47 聯合報  孫振義/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台北市)
台中市因調降2020年公告地價,衍生中央、地方及各界專家意見不一之情事。圖為國民黨台中市議員黃馨慧(右)與李中去年要求市府大幅降地價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報載台中因調降民國109年(二○二○年)公告地價,進而衍生中央、地方及各界專家意見不一之情事。由於公告地價與民眾每年的地價稅攸關,涉及老百姓荷包問題,實有必要探討其原委
追根究柢,台中市此番下重手調整公告地價係歸因於一○五年「超大幅」調升卅八點二五%所致!當年政府基於種種原因(主因興許就是「打房」),各縣市一舉調升約三成的公告地價,導致沒有參與「炒樓」的無辜百姓全部中槍,每年必須多付出成千上百的地價稅,等同是未曾謀其利、先為炒房的投機客陪葬。
是以,此番台中市盧秀燕市長團隊一舉調降公告地價廿點○六%,顯然是同時考慮了近年台中市土地應有的漲幅(否則應當調降至少三成),看起來或許有些兌現政策支票的味道,但堪稱是適當地還給所有市民一個公道!
惟,在地方政府苦民所苦之前,除了必須恪守依法辦理的原則之外亦應充分考量「地方財政需要」、「社會經濟狀況」、「民眾地價稅負擔能力」等實際狀況,並經地價評定委員會委員充分討論後,方得以適度調整。是以,此番調整若非屬還稅於民,而是有圖利財團之嫌,恐怕由專業委員所組成的地價評定委員會也理當不會予以通過。若是市府團隊會議時無法具明理由、強渡關山通過,會議後必將受到各界撻伐,何以今日才由中央財政部發難?公道而言,財政部或許是基於稅收平衡之理由提出質疑但真正要探討的課題,或許是過去幾年因為調漲公告地價所衍生之超收稅負,如何歸還於民
過去數(十)年的所得不增、房價高漲,讓台灣年輕一輩苦不堪言,因此政府祭出許多政策試圖撥亂反正。例如:多元社會住宅政策、補貼租金與強化社福、推動都市更新與危老條例、房屋交易時價登錄等,當然其中一項便是試圖要提高房屋「持有成本」。然而,一般民眾並未參與炒房,卻無端受到公告地價調漲所衍生之地價稅負增加所波及,反之,相較於炒房投資報酬而言,區區幾千元的地價稅差異,根本是杯水車薪、無關痛癢!是以,若政府想要以調整地價稅來壓抑房價,恐要再三思!
近年來,台灣民眾面臨經濟成長趨緩、房價負擔過重等問題,致使民怨鼎沸!因此,如何能夠透過精準的政府施政、合理的稅賦制度以及適當的社會福利措施,以打造一個能夠讓國民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誠是每一個地方父母官的重要使命。尤其是,與民生相關的居住正義問題,尤其重要!但是,打房歸打房,全民被錯殺的「地價稅」由台中市率先為民平反,難道不是一種表率?












大選過後 經濟困境怎解?


2020-01-21 23:40 聯合報  佘通權/中華工商研究院副教授(台北市)
中國大陸副總理劉鶴(左)與美國總統川普(右)十五日在白宮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後,彼此握手慶祝。 (路透)

蔡總統連任成功,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要求蔡總統在第二屆任期內,開放美牛、美豬進口,要想與美國簽訂TIFA,則須先用台灣人民的健康做為交換,令人擔憂。
這次總統大選主軸是傾美反中」,政府頒訂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擬降低對大陸貿易的依賴,去年雖對美貿易成長,但對歐盟、東協等地區出口不盡理想,整體出口仍呈現衰退,台灣對大陸出口(含香港)占總出口比重依然居高不下,最近三年大致仍維持四十%左右
兩岸ECFA於十年前簽訂,台灣每年從大陸獲得關稅免稅讓利約二百億台幣,今年ECFA到期,若大陸終止續簽ECFA,每年來自中方的外貿順差八百億美金,恐將受到嚴重的侵蝕;台灣產品出口到大陸只要減少廿%,GDP隨之降低零點二%,加上陸客不來,台灣出口和內需便會遭受雙重打擊。
CPTPP由日本主導,台灣對日貿易產生巨額逆差,本有加入正當性,但日本反而無理要求台灣進口福島周邊五縣核食產品;更何況中日韓峰會去年在成都舉行,三方不理會美中貿易的摩擦,推動中日韓自貿區,催促今年正式簽署由大陸主導的RCEP。CPTPP、 RCEP無法加入,與各國又多未簽訂FTA(紐西蘭、新加坡除外),台灣經濟至此已被邊緣化。
政府想規畫台灣為亞洲矽谷,將澎湖規畫為科技島,應該會是不錯的選擇,引進全球一流科技廠商進駐投資,並給予稅務優惠做為誘因;至於南向政策,可選與印尼合作開發,請他們畫一個島,讓台灣上中下游廠商一起到當地做垂直整合。因印尼加入東協,並與各國簽定FTA,台灣透過印尼轉出口的貨品,可享免徵關稅。此外,英國確定脫歐、印度尚未加入RCEP,我國也可與他們組成台英、台印貿易聯盟,進一步布局非洲,占有市場。
蔡政府為了鞏固邦交大撒幣,結果還是斷了七個邦交國,如何發展經貿外交,在在需要成立國家主權基金,用於投資邦交國與非邦交國之基礎建設,一面可拓展台灣經濟成績,基金賺取的孳息還可以匯回,未來基金解約時,按解約當時基金淨值,返還我國,不致血本無歸,不僅免去亂撒錢之浪費,還可使國防祕密預算攤在陽光下
台灣除了參加資訊科技協定,只有資通產品可享受關稅豁免,其餘傳統性產品多未簽訂關貿協定,區域經濟整合受阻,再加上台幣升值幅度遠比鄰近國家高,致出口產業競爭力削弱。美中貿易摩擦日前已簽妥第一階段協議,台灣應避免在兩大國之間做小。
中國的工業總產值已經超過美國、日本、德國加在一起之總和,目前我國對大陸經貿依存度仍高,而ECFA續約發球權在中方,大陸經濟形勢比人強,正考驗兩岸領導人的智慧,經濟議題要排定優先順序,若過度向美傾斜,恐會嚴重侵害台灣經貿利益。

朱宗慶/從親身實驗喚起「換位思考」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朱宗慶/從親身實驗喚起「換位思考」
◆  方祖涵/靜待下一個球季的來臨
◆  楊志良/失敗的團結

◆  陳亮恭/世代觀點與政策決斷
◆  葉銀華/大聯大可改公開收購條件?
◆  馬凱/一場「青年+媒體」革命之後(解讀大選系列 完 )
◆  薛承泰/蔡總統會留給台灣什麼樣的教育?(解讀大選系列 5)
◆  盛治仁/2020後的台灣路線(解讀大選系列 4)
◆  黃介正/國家安全危機總評估(解讀大選系列 3)
◆  趙春山/因應兩岸形勢,發球權在誰手中?(解讀大選系列 2)

◆  王健壯/台灣從此將進入威權民粹年代(解讀大選系列 1)
◆  陳亮恭/東京大飯店
◆  王正方/下一代的事怎可以不管?
◆  洪蘭/邊改考卷邊煮飯的鬱卒
◆  周行一/投資人應很關心地緣政治風險
◆  嚴震生/新的一年 新的論文
◆  馬凱/滄海桑田卅年兩岸驚夢

◆  盛治仁/了解自己、理解別人的最好方式
◆  楊志良/寧可骯髒勝選 不可乾淨敗選
◆  方祖涵/棒球名人堂的全票通過危機
◆  趙春山/盼兩岸關係回頭是岸
◆  薛承泰/成見、偏見、歧視








朱宗慶/從親身實驗喚起「換位思考」


2020-01-21 23:42 聯合報  朱宗慶(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旗下三大場館—兩廳院、台中歌劇院、衛武營,今年紛紛推出各項針對青年學子的藝術教育計畫,不僅提供學校發展藝術課綱、美感教育需要的教材,也培養台灣學生進劇場的習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因工作使然,對藝文環境和表演團隊處境,特別有感及同理。前陣子,有位長期為藝文界打拚的好友,跟我說他做了一個親身的實驗,但卻有令人玩味的發現。這個實驗結果,讓我印象深刻。
因為,他給自己一個為期三個月的實驗計畫:「三個月完全不看表演,會對自己帶來什麼改變?」三個月過去了,卻發現似乎沒什麼關係。聽到此話時,我有些悚然,也陷入深思。對藝術工作者來說,看演出是生活的必要,而常在努力做好節目的過程,卻總覺得為什麼賣力推票、行銷,仍是相當的困難?
文化,來自於生活,藝術的呈現,常穿越語言、文化隔閡,讓觀賞者得到感動、振奮或慰藉,滋潤大眾的心靈,所具有的社會發展價值,自不待言。然而,表演藝術的內容,雖然扣合民眾的生活,但其背後卻存在「有行無市」的困境。
台灣人口不算少,如果要讓藝術文化,以及進劇場看演出成為民眾生活的一部分,來翻轉現存觀眾拓展的困境,那麼劇場經營者或表演團隊就要換位思考,用主動積極的態度,設法來建立起和既有觀眾、未來觀眾間的互動方式、溝通管道的問題。
十多年前,我在學校服務時期,高教競爭激烈、可預見的少子女化議題急襲而來,全球各校無不亟思如何解決招生困境,並為未來生存危機預做因應。為突破困局,縱使國際名校也主動跨出國境,挖掘生源,知名歐美藝術院校更多次請我推薦優秀學生就讀。
將場景拉回台灣,各校也擔憂於這波競爭中處於劣勢,因此,我也請學校招生單位,化被動為主動:積極把「未來學生」邀請入校,啟動每年的「Open Day」,對高中端開放校園,介紹系所,導覽教學環境,提高學校識別度;放榜公告當日,不被動等待學生表態報到與否,主動去電錄取生爭取優秀學生入學,提高報到率。
這三、四十年來,表演藝術界永遠有不同的困難和挑戰。如能以相同態度來面對大環境的問題,身處其中,要往前走,就沒有悲觀的權利。在理解現況、實際執行到改善困境間,靠努力也靠累積,凡走過必留下足跡,有做就會有收穫。
表演團隊的經營,是一條辛苦道路,若只抱怨環境不好、資源不足,困境和問題絕不因此而解。困難一直都會存在,但支撐起持續向前走的動力,永遠都是澆不熄的熱情,以及積極的作為及決心!
台灣的表演藝術能量豐沛,有多元的創作、優秀的人才,更具創新的動能。而迎向大環境的課題和挑戰時,如能創造更多元、易於親近或廣為接觸的管道、用更主動積極的做法,將可讓民眾對看演出有更多的了解、想像和期待。
新的一年,正向樂觀以對。如何牽起劇場、團隊與觀眾間的連結,是所有藝術工作者持續的挑戰,更是機會!
(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