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1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關注美國選舉後政策新動向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0614/web/ 

◆  聯合報社論/拜登將跛腳,台灣須警惕烏克蘭效應
◆  聯合報黑白集/小孩才選擇,我全都要
◆  經濟日報社論/關注美國選舉後政策新動向






經濟日報社論/關注美國選舉後政策新動向


2022-11-11 02:31  經濟日報/  社論
美國期中選舉目前仍在開票中。路透



美國期中選舉共和黨可望奪回眾議院多數參議院則有可能維持平盤,仍由民主黨掌控,再次驗證期中選舉不利執政黨,以及經濟議題主導選戰的定律。不過民主黨雖然執政成績不佳,但仍可低空掠過,多少受惠於非經濟議題,例如墮胎及移民的影響。

雖然拜登表示會致力消弭國內兩極化問題,但仍對川普展開司法調查,加深美國社會分裂。在政治對立下,一方普遍認為對手黨派社會亂源;此次選舉,共和黨從參選者到支持者,許多仍認為民國一O九年(2020年)總統大選因舞弊而使川普落選。選後若共和黨掌控眾議院,可能對拜登家族展開調查,美國兩極化現象很難改善。

提振經濟是拜登政府選後的首要任務,若是美國經濟在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總統大選前沒有起色,無論拜登是否爭取連任,民主黨都很難勝選。

美國經濟情勢低迷產業生產疲弱今年上半年出現負成長,第3季雖成長率由負轉正,但主要是由出口所帶動,國內消費仍然疲弱;未來在美元走強,國外需求降溫下,預期出口成長也會減緩。

特別是過去量化寬鬆大規模財政擴張政策後座力仍在,美國聯準會雖然大幅升息,今年已提高利率15碼,但仍無法有效抑制通貨膨脹,成為民怨的主要來源。而且未來即使通膨趨緩,但已進入高物價階段,對經濟成長也相當不利。

其次,美國失業率雖然一直下降,但主要是由於勞動力供給吃緊產出並未成長;反而伴隨工資上漲,使通貨膨脹壓力更大。而且在全球大環境不佳下,各產業普遍需要消化累積過多的存貨,美國經濟仍有陷入衰退的風險。

面對美中兩大經濟體內需市場轉弱經濟成長趨緩,台灣出口也已經出現衰退,預估短期難以改善,政府實應有因應全球經濟同步下滑的措施。

在對外政策方面美國主流民意認為中國是美國最大威脅,支持對中國大陸採取強硬立場。所以拜登政府會持續對中國大陸圍堵,一方面利用國際結盟,增加美國影響力;所以會加強推動國際合作並深化美國對外連結,除了籌組國防安全性聯盟外,也會積極推動美國版經貿協定,其中也包括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

美國也會增加對中國經貿限制措施,川普時期美中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美方仍會要求中國大陸履行承諾;但拜登無意與陸方啟動第二階段談判,而以單方向制裁措施為主。特別是在出口管制方面措施會更加嚴厲,有將美中供應鏈徹底切割分流的打算。

美國去中化,最終目的是在建立美國本土供應鏈,所以美國對於先進領域,一方面會加強誘因招商引資,另一方面也會以政治因素要求外國重點企業赴美投資,企業面臨壓力將會增加。

另外,在對中國大陸懲罰性關稅方面,當初在開始實施即被批評會增加國內成本,反而會助長通貨膨脹。在美國目前通膨仍未能有效控制下,未來是否會調整將是另一觀察重點。

面對美國制裁,中國大陸在權力中心更加鞏固下,預估立場也會較為強硬;特別是爭奪關鍵領域技術主導性,未來美中競爭會更加激烈。美中衝突部分是肇因於兩岸問題,除了政治因素外,中國大陸對於美國推動台灣產業與大陸脫鉤也尋求反制,未來美中台三方的產業競合將更為複雜。

由於兩岸問題嚴峻,以及台灣產業的重要性,如何維持台海穩定避免衝突,已經成為近來國際會議討論的重要焦點,對於台灣則是禍福倚伏。台灣雖然在政經方面明顯向美國靠攏,但在經濟上對中國大陸的依賴度並未降低,與大陸強脫鉤未必適用於台灣。未來在美中競爭更加白熱化下,如何面對地緣政治的高風險,對台灣是一大考驗。











聯合報黑白集/小孩才選擇,我全都要


2022-11-11 05:54  聯合報/  黑白集
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左)對「2050淨零根本做不到」的預言,源自看清蔡政府對此議題下的工夫和企圖心,右為總統蔡英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這是近年社群網路流行語。網民發文帶上一句,頓時瀟灑加倍,好不帥氣。

當然,生活中多數時候資源有限,就是沒法全都要。一分耕耘,不能期待兩分收穫;想存錢,就沒法痛快消費;想要低房價,就得住得遙遠。所謂小孩才做選擇」,說穿了,只是每天不斷被迫割捨、每天都得折腰的成年人,阿 Q 式的自我安慰。

奇特的是,近年在台灣公共政策領域,這種人盡皆知的道理卻變得像不存在;彷彿心有所欲就可全要,不必選擇與割捨。例如各種社福補貼愈來愈多同時稅收又要愈減愈低;面對隔海惡鄰堅持以硬碰硬,卻又鄙棄軍隊勞苦與約束;既討厭核能,卻不擔心電價和碳排,不怕一戰爭就斷電斷氣

前幾年造成社會動盪卡債風暴,乃至近年台灣詐騙集團猖獗,都演出「技術轉移」海外的醜聞。這些現象,多少要歸因於政治人物經年累月用話術與空頭支票對社會洗腦鬆動了「有勞才有獲」的認知。久而久之,民眾便自我催眠:能滿足購買欲,刷卡欠債又怎樣?輕鬆賺進大把鈔票的好工作,誰說不會降臨到我頭上?

問題的答案當然都是不好:仰仗偏門的幸運,終有破碎的一天。別說政治人物沒提醒你,蔡總統不就告訴李遠哲: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以後的事,不歸她負責!












聯合報社論/拜登將跛腳,台灣須警惕烏克蘭效應


2022-11-11 05:46  聯合報/  社論
美國期中選舉目前仍在開票中,由於得票差距小,有可能要等到幾天、甚至一個月之後才會的到最終結果。路透



美國期中大選開票慢吞吞。但根據已知結果,共和黨已篤定贏得眾議院,訪台掀起兩岸波瀾的裴洛西將失去議長寶座,由共和黨麥卡錫接任。至於參院,仍在做最後的拉鋸。無論共和黨是否贏得參院,這都意味著美國將陷於「分裂的政府」,拜登未來兩年的權力將受到牽制,重要法案通過的機會大減。

歷史上,主導白宮的政黨,在首次期中選舉幾皆嘗到敗績。以目前的結果看,民主黨在眾院輸給共和黨在卅席以內,比起歐巴馬輸掉六十三席、柯林頓輸五十二席,不算太難看。以紅色為代表色共和黨,選前宣稱「紅色海嘯」將席捲;但實際結果,僅算中等浪潮

民主黨其實輸的不冤。它的策略判斷錯誤,以為靠著捍衛墮胎權、鼓動婦女票,即可鞏固基本盤;殊不知選民更在意的是通膨與經濟蕭條,認為拜登難辭其咎。民主黨能在最後一周拉回劣勢,是猛打「美國民主」牌,訴諸中間選民阻止川普捲土重來發動政治內戰,會在下屆總統大選再撕裂美國。

事實上,怕川普拖累選情,也正是共和黨所擔心的。因此,黨內要求川普別在選前宣布角逐下屆總統,要他在選後再宣布。「川普效應」也是這次選舉的觀察焦點,他親自輔選的人,至少有十四人落敗。NBC民調顯示,川普在共和黨內的影響力似已開始降低,六成二共和黨人自認是該黨支持者,而非川普支持者;有三成共和黨人則自認支持川普勝過共和黨。被川普視為黨內最大假想敵的佛州州長德桑提斯,這次以六成選票連任,也為自己取得黨內角逐下屆大選的門票。

經過此役,拜登已成跛鴨總統。這兩年,人們看到他體力、精神漸漸不濟,未來還要承受共和黨的羞辱甚至彈劾;他下屆還適不適合競選連任,是個疑問。據報導,內定出任下屆眾院議長的共和黨議員麥卡錫已聲稱,會把債務上限作為談判籌碼,逼民主黨在預算上妥協,停止不斷撒錢包括削減對烏克蘭援助。他說,「不可能讓面對經濟萎縮的美國人,開張空白支票給烏克蘭人」。此外,共和黨掌握眾議院後,圍攻國會特別調查委員會可能被撤銷,取而代之的是調查拜登失政及其子杭特涉及的醜聞,乃至司法部為何會對川普佛州住宅搜索等;屆時,拜登也可能面對彈劾風波

外交政策方面,一旦共和黨控制國會,對烏克蘭政策與對大陸政策都將有直接的衝擊。共和黨揚言要削減軍援,讓烏克蘭極為震驚。目前烏克蘭能在對俄作戰中偶爾稍占上風,基本上就是美國支持出來的;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國已提供及承諾提供給烏克蘭的各種援助與武器設備,將近一八○億美元。拜登政府過去聲稱,烏克蘭是否與俄和談,由烏國自己決定;最近傳出美方已私下勸告澤倫斯基,放棄拒與普亭談判的立場。一旦共和黨卡住援助,烏克蘭恐更無力長期作戰

共和黨若主導國會,也讓北京擔心美國對中國將更加強硬,舉凡對新冠病毒重啟調查,或提出類似《台灣政策法案》的友台議案,都會讓美中台關係失控。儘管民主黨與白宮會踩煞車,但在政治競爭中,兩黨也可能為展現對大陸的強硬而競踩油門。明年台灣總統大選起跑,後年美國總統大選,相激相盪,後果難料。

不少台灣人把自己投射成烏克蘭,認為美國的支持絕對不會動搖。但僅一場期中選舉,美國兩黨共識變成政治攻防,烏克蘭的幻想就變成泡影,盟國被拋到九霄雲外。這點,是台灣必須認清的現實。



【專家之眼】選後展望:選風敗壞無解 台灣繼續沉淪

◆  【專家之眼】選後展望:選風敗壞無解 台灣繼續沉淪

◆  【專家之眼】政府竟對我水果出口崩盤六成視若無睹
◆  【專家之眼】英國部長講幹話辭職 台灣的幹話王呢?
◆  【專家之眼】不負責的1200元月票政見
◆  【專家之眼】德國總理蕭茲訪問中國是自求多福?
◆  【專家之眼】台積電的另一隱憂—全球稅改
◆  【專家之眼】從北市長候選人辯論看民進黨選舉策略






【專家之眼】選後展望:選風敗壞無解 台灣繼續沉淪


2022-11-11 07:48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九合一選舉結果只要不好,蔡英文應該會辭民進黨主席,但無礙她對台灣政治的影響力。圖為蔡總統晚間12度到新北市為林佳龍輔選。記者李定宇/攝影



距離今年九合一選舉投票僅剩10幾天,許多縣市盤勢大致底定,人民應可展望選後局勢,對台灣未來政治發展有心理準備。

首先,抗中保台策略並非沒用,還會是未來選舉的主旋律。原因是此次選舉,藍營候選人加入,為此策略添加新柴火。一直以來,抗中保台的相關語彙是綠營訴諸台人對中共的直覺厭惡,希望兩岸走的越遠越好。相反地,藍營則主張兩岸應該交流,化解誤會與敵意,一些政治問題不應成為交流大局的阻礙。使用的是和平發展等正面語言。

然而,此次部分藍營候選人及立委的操作,卻是把政府使用陸製品、綠營政客曾在大陸做生意,還註明自己住在「中國台灣省台北市」的事拿出來炒作。批評綠營雙標沒有問題,但大量篇幅使用綠營語言攻擊綠營,等於是在鞏固綠營過去對兩岸看法的論述。其實藍營應該在批評雙標之餘,訴求兩岸交流必要性,歡迎綠營朋友繼續溝通即可。現在單罵中國X、檢舉陸製品的處理方式,未來選舉,恐怕又會被拿來成為互相檢視的標準。

其次,選舉結果只要不好,蔡英文應該會辭民進黨主席,但無礙她對台灣政治的影響力。這次民進黨六都市長候選人全由蔡英文主席徵召,選舉結果不佳,蔡當然要負最大責任。目前看來,民進黨當選席次應該不會好看。只是美國總統會因期中選舉結果差變跛腳,蔡總統卻不會。原因在美國社會資源豐富三權分立制衡機制健全,許多政治人物強募款能力自身有錢,還是可以向總統說不。所以在美國總統川普任內,曾多次在推特上發牢騷,嫌自家共和黨員沒有好好保護他。

但在台灣,看看民進黨一路支持當時在任,卻爆出貪腐醜聞的陳水扁前總統;對沒收初選的蔡總統也仍幾乎是全黨相挺,可見選後蔡總統不會有跛腳疑慮,她仍是決定台灣政治風貌最重要力量

第三、國民黨未來除了要抵擋民進黨政府動用國家機器的追殺外,也恐將面臨民眾黨強力競爭過去藍綠兩黨合謀保住兩大黨地位,在選制設計立法議題上,夾殺小黨生存空間。所以包括新黨、親民黨、台聯黨等,都是在成立時聲勢驚人,被視為有機會撼動藍綠板塊,卻隨著時間逐漸銷聲匿跡。

但這次選舉持續出現反對民進黨聲勢,選民不在意候選人的政黨招牌,只是要把討厭的民進黨候選人拉下來。如果違背這個風向,候選人及政黨恐怕都會遭到選民唾棄。這是藍營新竹市長候選人林耕仁,本來要赴調查局遞交高虹安案相關資料,卻臨時喊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就算不投給白,也不會投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也是看到這個趨勢,狂打綠營這麼擅於操作媒體聲量民眾黨,繼續擁有行政資源,未來藍白競爭恐怕會更形激烈。

最後,選風敗壞無解,台灣繼續沉淪。綠營掌握行政權力後的選舉,總是不會令觀眾失望。各種出乎意料選舉奧步一直刷新選民三觀原因恐怕在這些奧步容易改變選舉結果事後又很少會被追究責任

這次選舉,論文抄襲、總統、前副總統公開表態硬挺、政府不顧行政中立,大開難以實現地選舉支票,或者跟隨執政黨候選人的選舉節奏配合演出,還有側翼臉書偽造候選人簽名疑雲…等手法罄竹難書,有些已經被告,多數看不到追究責任。固然這讓某些候選人失去學位、也形成討厭民進黨的聲勢,但接下來的選舉,政客會花更多錢、想出更奇異的手段,還是回歸正道?觀諸過去經驗,實在讓人無法樂觀。

當初民主化展開後,許多人把台灣民主講的非常神聖,說是華人社會民主典範。但看現在面對強大外部壓力,台灣選舉卻無法凝聚人心,更多的是撕裂社會。把民主內涵搞成只要選贏,這恐怕更像是民主反面教材吧。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帳單新意義:你的消費 代表你有多關心永續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0614/web/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帳單新意義:你的消費 代表你有多關心永續
◆  台詐嫌引渡搶人 能治跨境犯罪?
◆  北市長辯論會 暴露區域整合困境
◆  怕川普重來?選民在意的是生活
◆  林耕仁撤兵 有利2024藍白合
◆  世界民主的象徵?
◆  雙標女權之害 更甚於男性沙文主義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帳單新意義:你的消費 代表你有多關心永續


2022-11-11 05:41  聯合報/ 方元沂(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永續創新學院院長)



購買金融商品時,除關心能賺多少錢,你會不會更仔細了解商品內容和可能風險?會不會同步評估自己財務能力?甚至進一步觀察提供服務或商品機構,在「公平待客」與金融界最潮關鍵字「ESG」(環境、社會、管理)上的相關表現,作為你投資的決策考量?

日前受邀到金融機構董監事會,分享「普惠金融」與「公平待客」時,發現兩個議題都受到高度重視,顯見近年在金管會大力推動永續金融普惠金融與公平待客相關法規及政策下,愈來愈多金融服務機構紛紛將相關政策落實,列為經營發展重點與企業文化。

不過永續金融與公平待客不能單靠法規政策引導,市場力量支持更不可缺。對於誠懇投入成本,落實公平待客保障消費者、推展普惠金融照顧社群業者,應能在得到消費者認同下,優先購買商品或服務。如此才能鼓勵更多業者為永續投入,形成良善循環的市場生態系。

國際上,不僅金融商品或服務,更多消費者在意不同類型產品是否符合永續指標已成為重要消費趨勢。根據全球會計重要諮詢機構 PwC 的《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度全球消費者洞察報告》,後疫情時代,全球主要消費市場消費者永續意識大幅提升,更多人購買時會聚焦於商品對 ESG 的表現和宣誓;在要求品質的同時,也在意選擇的產品和企業是否對環境和社會友善。

回到國內,依據政大商學院信義書院東方線上消費者九月發表的《二○二二年消費者永續指數調查》,這兩年國人永續消費意識抬頭,金融業在五大產業中,因經常獲 ESG 相關獎項,受到消費者較高正面評價,其中「S」社會責任面向上,消費者特別重視員工得到的對待,及企業是否積極投入對社會弱勢關懷。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調查顯示,消費者「環保意識」總分是「永續消費」總分的兩倍以上,也就是知易行難,實際採取永續消費的「行為」與「意識」間,仍有明顯落差。縮短落差,是發展永續消費市場能量的關鍵。

對此,永續教育扮演重要角色。聯合國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目標 SDGs 12 是「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其子項目 SDG 12.8 是促進大眾對永續生活的普遍認知與實踐,建議透過全球公民教育、國家教育制度、學校課程和教師教育,確保所有人皆具永續發展相關認知,並了解如何於生活中實踐。

透過永續教育導入教育體制,是奠定永續消費意識與行動力基礎。在「素養」備受重視的現代,更期待小學到高中能培養學生永續觀念和素養,進入大學成年階段,學校更應持續深化永續消費教育內涵,例如培養大學生正確理財知識,重視永續金融消費,進而理解生產與消費行為背後隱含的意義,能否對齊自己認同的價值觀。

You are what you buy!」你買了什麼,代表你是個什麼樣的人。當這句英文能在年輕人消費意識中浮現,永續教育成效將更加令人期待。










台詐嫌引渡搶人 能治跨境犯罪?


2022-11-11 05:41  聯合報/ 戴世瑛/律師(台北市)



日前歐洲人權法院以有遭虐待與酷刑重大風險為由,反對波蘭引渡台籍詐欺犯嫌劉宏濤赴陸。我法務部隨即表示將透過台波刑事司法合作協定尋求引渡劉嫌回台。

鑑於自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肯亞事件起,對層出不窮的國人涉跨境詐欺,我堅採國籍管轄原則,與對岸在國際間多次「搶人」,互有勝負。此案後續是否又將催化兩岸相關外交衝突,頗值關注。

本案不尋常處,在於歐盟國家間為提升打擊犯罪效率、促進國際刑事司法合作與趨同整合,對引渡域外「犯罪地管轄」,向採支持開放立場(參照「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六月十三日歐盟理事會關於歐洲逮捕令及成員國間移交程式框架決定第三、四條,排除國籍管轄及國民不引渡原則適用,與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西班牙曾將兩百多名台嫌遣返大陸)。此番法院竟一反常態,是否係受香港「反送中」運動效應,或近期國際「抗中」氛圍影響,值得探討。

另應觀察的是,過去因大陸對貪汙受賄犯罪保留死刑適用,在對外提出引渡請求時,常被部分國家以死刑不引渡原則拒絕。故大陸引渡法已設有於不損害主權、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前提下,可由其外交部代表向被請求引渡國作出限制追訴與量刑承諾;其司法機關追究被引渡人刑事責任應受該承諾約束之規定。

倘本案上訴期間,大陸願配合人權法院見解作出讓步,於請求引渡劉嫌時,依法附加不適用死刑或酷刑的承諾,則結果或仍有轉折。

誠如國際人權組織分析,人權法院此舉意義重大,或成未來歐洲與其他地區停止引渡赴陸的範例。然筆者以為,我方準備拿該案當籌碼,再度進行外交搶人大戰」之際,是否也應暫摒政治思維,好好想想:先前發生柬埔寨詐騙案如此駭人聽聞,茍我方在證據未足且難取得下,仍堅持國籍管轄與所謂「自己人民自己審」,縱引渡成功,卻可能衍生日後追訴審理延滯與成本大增甚至導致重罪輕判,或受害者求償無門。此真有利即時有效防治跨境犯罪?

更何況,「搶人」、「搶案」,除貽笑國際外,難道兩岸不能藉既有司法互助及合作共同打擊犯罪管道與經驗,協商出一套管轄優先順序,既緩和彼此爭議,又能完善區際治安防護網,從而對國際社會作出實質貢獻?









北市長辯論會 暴露區域整合困境


2022-11-11 05:41  聯合報/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
台北市長候選人今天電視辯論,國民黨蔣萬安(左起)、無黨籍黃珊珊與民進黨陳時中。記者林俊良/攝影



九合一選舉進入最後階段,選舉公報與投票通知開始陸續送到選民手中,最後十五天,對於候選人來說,也是最後衝刺的階段。

今年只有關於憲法修正案公民複決第一案,也就是「十八歲公民權」是屬於全國性投票,其餘八項則屬地方性與區域性的選舉。此外,截至目前為止,確診者能否投票爭議,中選會拍板不准,引發違憲之爭。衛福部也警告若確診者在「五+n」期間偷跑出來投票,依法可罰廿萬至百萬元,成這次選舉最讓人詬病的地方。

觀察這次九合一選舉雖屬地方性選舉,但是有些問題還是值得注意:日前台北市長選舉舉辦了唯一一場電視辯論會。值得注意的是,台北市有十二位參選市長,但只讓三位「主要」候選人進行辯論,明顯是將其他九位候選人邊緣化,公平性馬上遭到質疑。至於辯論的內容,則激發出幾個實質問題:

首先,因疫情影響經濟發展出現劇變,造成人口變化與移動。對全國來說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挑戰,跨區域生活圈隱約成形。除了北北基桃外,中彰雲苗、高南屏也有類似發展,如何整合並融合這些縣市,以帶動跨區性生活圈經濟活絡?顯然是新任縣市首長最新考驗。

其次,人口移動直接影響的是交通問題,像北北基桃生活圈碰上一場大雨或一次斷電意外,就可能造成進入台北市大塞車,儘管捷運與公車聯合的大眾運輸,讓市區內移動便利,但不少人是開車上下班,道路與交通設施明顯跟不上車流。換言之,未來北中南跨區域生活圈如何整合相關交通資源,完善輸運設計,讓城市與城市、社區與社區交通流暢?

再者,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發展,線上/線下交互發展,生產/消費網路流通,關鍵在物聯網路健全建置與電力供應不虞匱乏。「互聯網+」網上加網得靠跨域整合,但現今縣市明顯存在「城鄉差距」,經濟競爭力很難提升;至於電力,蔡政府刻意避開重啟核四,除讓電力吃緊外,隨時都有停電/限電威脅。此外,過度倚賴火力發電造成的空汙、健康威脅,能源政策若不改弦更張,想單靠台積電廣設新廠,也很難帶動各地經濟發展。

最後,跨區域生活圈整合工作,需中央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六年下來蔡政府過度注意顏色,造成地方施政嚴重偏頗。例如台北大巨蛋,只要顏色不對就處處受阻。再如防疫,同樣是地方想要超前部署,中央卻另有盤算。如此差別待遇,雙標行政,造成國內各項建設與施政無法齊心發展,當然更談不上跨域生活圈的整合。












怕川普重來?選民在意的是生活


2022-11-11 05:41  聯合報/ 朱立安/大學教師(嘉義市)
共和黨並未在美國期中選舉大獲全勝。歐新社



美國期中選舉,我的一些朋友們,情緒格外焦慮,紛紛自嘲是紅海裡的藍色孤島。

因為,德州奧斯汀、中西部的堪薩斯市等大學城,向來整州紅吱吱偏向共和黨,唯獨校園內有一小片藍天,支持民主黨。今年狀況糟到朋友說自己是大鍋紅番茄湯裡一顆小藍莓,失語感強烈、對未來悲觀、不信任制度、更不信任候選人。

此情況成因複雜,從川普在政治上崛起,就顛覆了學界對美國之想像,學院派突然發現自己不是大聲量的意見領袖。

近幾年,佛州與德州被紅潮狂掃,剛連任的佛州州長德桑提斯,不但證實了拉丁裔甚至非裔選民跑去支持共和黨的夢魘成真,而且,不論德桑提斯或川普代表共和黨參加兩年後的總統大選,極右派聲勢高漲,可以確定川普時代醜劇會重新上演。

拜登怕美國人忘了這醜劇,選前沒解決國內通膨和犯罪問題,外交方面,也無法促成俄烏和談,反而藉烏克蘭戰爭大賺戰爭財。但拜登每次演講都拿當年國會暴動當主題,痛罵前總統川普。

一般而言,期中選舉被當成對總統施政的公投,拜登要將其變成對於川普的公投,連拯救民主這樣的話都喊出來。但知識分子難道需要總統提醒,美國民主制度出了問題嗎?而大眾在乎的問題,又真的能寄望這次選出的人嗎?

以加州為例,舊金山、洛杉磯是民主黨票倉,但加州中部谷地,早已被共和黨收編。歷史上,從西部拓荒、牛仔時代、到現在中部谷地農業鄉鎮,這些選民的政治觀是建立在土地連結。當州政府與民主黨進步派得意洋洋宣布將禁售燃油車,農民也知氣候變遷之害,但他們更關心因暖化造成旱災與缺水,因缺工逐漸衍生出拉丁裔民眾的生存、居住、教育問題將如何解決?

美國總統大選的選舉人團贏者全拿制度,已引發加州拉丁裔選票轉向會複製佛州的憂慮。

紐約時報在選前訪問曾投票給民主黨的民眾,發現民主黨支持者在流失,這次還願投民主黨,並非相信民主黨可以做得好,而是負面選舉和仇恨值發酵,婦女墮胎權也被詮釋成人權議題,大家憂慮繼暴衝國會之後,美國整個體系都會垮掉,所以,不只要用選票把討厭的人下架,還要把討厭的人支持的人都下架。

其中一位舊金山黑人單親母親,票投民主黨十幾年,如今市區無業遊民多到嚇人,政客的承諾究竟完成了什麼?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話題不斷,此次選舉她順利連任,卻可能因民主黨選不好而丟掉議長。可是,關心裴洛西這舊金山大富豪的議長寶座,不如關心自己的食衣住行!

台灣現在到處是選舉旗幟,看了情緒就差,但其中有幅還可入眼的是里長候選人,只有四個字:「一直都在」。的確,當選後仍和民眾在一起的政治人物太少了。政客們,可不可以少照顧自己一點,少想連任和政治前途,多把民眾利益放心上?












林耕仁撤兵 有利2024藍白合


2022-11-11 05:41  聯合報/ 鈕則勳/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主任(台北市)
強力批判高虹安的林耕仁陣營8日突然宣布「休兵」,林陣營取消原本赴北機站提交事證,盼選戰回歸政策主軸。記者曾原信/攝影



九合一選舉活動正式開鑼,不過近日新竹市長「三腳督」大亂鬥,令人目不暇給。

林耕仁大爆高虹安黑資料後谷底翻身,沒想到卻突然撤兵,轉而開始攻擊民進黨與沈慧虹了。是否因猛打高虹安反而為民進黨沈慧虹作嫁衣,或者是因追隨民進黨打高虹安可能淪為「追隨品牌」或「次級品牌」,更可能是因打高虹安未必能讓原來流向高陣營的藍粉歸隊轉念,但這撤兵脈絡除了自己意願外,或許也有藍軍更深層考量。

首先,有可能黨中央更不希望民進黨沈慧虹當選新竹市長,讓蔡英文有穩住席次、保住黨主席職位機會,畢竟民進黨少一席、蔡英文被逼宮可能就更高,只要國民黨年底勝選,朱立倫順勢取得二○二四黨內門票、為黨出征的可能性便高。相對地,民進黨內後蔡時期權力盤整更可能曠日費時,朱及國民黨反而能好整以暇、從容應對二○二四大選。

其次,若是林耕仁撤兵、不打高虹安,最後高也當選,國民黨或朱立倫除了能順勢給要選二○二四的柯文哲一個順水人情外,更能藉以獲得下次大選與民眾黨談藍白合作的籌碼;畢竟新竹市這席對國民黨來說不影響勝負,因為本就是民進黨席次,但對於都想選二○二四的朱立倫與柯文哲來說,藉由新竹市這席「準合作」,誰又知日後不能起化學變化。

而柯文哲勢必也會隨之操作這議題,畢竟高虹安因藍綠夾攻身心俱疲住院,柯P更有底氣能加碼攻擊藍綠兩黨,他也直指「實在太過分了,沒品!」除了是幫住院高虹安持續助攻,藉「哀兵策略」深化原本對高虹安有利的「受害者症候群」外,也是在抵消藍軍操作林耕仁撤兵,想為二○二四藍白合爭取籌碼的可能力道。

更值得注意的,高虹安在住院之際還向院方請假去拜會新竹縣長楊文科,這也是繼高日前和台中市長盧秀燕合體後,和國民黨百里侯的又一次見面,不僅為高虹安拉抬聲量,更為「藍白合」爭取到某程度的主動權。畢竟只要民眾黨能攻下新竹市,和柯友好的苗栗鍾東錦能當選苗栗縣長,民眾黨就有「準兩席」,對柯進取二○二四是大利多,而柯政治能量又遠遠大於朱立倫,藍白誰占上風仍是未定之天。

至於林耕仁,撤兵後可能裡外不是人,變成各黨大咖為二○二四大選爭取博弈籌碼的犧牲打,但他未必完全沒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機會。第一,消極來說,若藍白互打真讓綠軍得利,林勢必得為「成全民進黨」負全責,情何以堪?第二,他撤兵不打高虹安,直攻民進黨與沈慧虹,反而能形塑「勇敢大仁哥」形象;最後,若他挾攻擊高虹安氣勢與累積的能量強攻沈慧虹及民進黨,也真的將民進黨執政時的問題變成沈慧虹的包袱時,屆時藍軍選票回流鞏固、重回三強鼎立,誰說林一定就沒有機會。

選戰瞬息萬變,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世界民主的象徵?


2022-11-11 05:41  聯合報/ 蕭思源/自由業(苗栗市)
圖為2018年九合一選舉民眾排隊投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剩下兩個禮拜就將進行投票,九合一選戰誰勝誰負?唯待投票結束開票後,勝負才能見分曉。但這場選戰勝負,不應該只是單純以勝者為王,或敗者為寇論事。還是可以從不同層面觀察與檢討,看看我們的民主是否如蔡總統國慶日大會演說所言,「世界民主自由的重要象徵」,選舉是否是真正民主成熟下的公平公正選舉?

如果選舉法規是完備的,我們也具備民主素養,打選戰遵守選罷法規定,那就不應該有這麼多紛紛擾擾,具爭議的事情發生。可惜的是,政治人物把選戰當作爾虞我詐的賭博遊戲,一心只想打敗對手,讓自己當選獲勝。所以無所不用其極,任何爆料抹黑鬼心思,任何使人不當選的不道德奧步,全都用上。根本沒有人會去管甚麼選罷法,先把競爭對手鬥倒鬥臭打趴再說。

不禁令人質疑,這場有如殺戮戰場般選戰,是否是真正民主的實踐?














雙標女權之害 更甚於男性沙文主義


2022-11-11 05:41  聯合報/ 林廣挺/中華民意研究協會副研究員(台北市)
台北巿議員徐巧芯在臉書爆出民進黨市長候選人陳時中疑向女性友人伸鹹豬手。圖/徐巧芯臉書



陳時中「牽手人妻」被批「鹹豬手」一事,近期成為媒體熱議話題。整體言,輿論風向對他並不利。陳時中對於男女分際如此不敏感、事後的輕挑姿態,加上黨內同志近乎荒謬的護航言論,多少都引發外界的質疑和反感。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稍微深入思考就會發現,這已不只是他們個人問題,而是整個黨的風格和文化使然。近年來民進黨最為人詬病之處,就是表面上高舉所謂進步價值,實際上卻長期放任黨內沙文主義偏見橫行,不斷滋養對從政女性不友善的氛圍。

一些以「女權」自我標榜的政客,對外攻擊政敵時從不客氣,但面對黨內同志時,卻又是另一套標準和說法。她們口中看似顛撲不破的價值,其實彈性極大,隨時可以配合權力的需要做出調整和妥協。有論者稱此為「雙標女權」,嚴格來講並不過分。

雙標女權」對於性別平權的傷害,甚至還大過男性沙文主義者。這是因為女權主張一旦淪為政爭工具,就逐漸喪失面對社會時的信用。她們看似站在女性立場,但實際的話語邏輯卻是在間接鞏固父權的宰制,讓弱勢一方呈現失語狀態,不但無從為己發聲,也難以警醒有權者。「女權」口號喊得震天響,結果民進黨整體的性平意識反而弱化。

一個可以觀察到的現象,就是近來綠營政治人物在公開場合口無遮攔的發表歧視性的言論,例如批評其他候選人是「不稱職的媳婦」、提及「年輕漂亮的女候選人去選美就好了」,這些批評不僅超出公共事務的範疇,而且還強化既有的性別刻板印象。說這些話的人事前毫不敏感、事後民進黨也置若罔聞,足見根本不在意。

更糟的是,從備受關注的總統府前發言人任職直轄市期間的性騷案、立委慘遭男友暴力對待,以及原能會主委疑似性騷,這種由性平意識薄弱和權力自我膨脹結合的宰制,顯然已經由單純的視覺物化和言語攻擊逐漸演變成人身侵害,而且這種不良風氣甚至擴及政府機關,對公務員士氣和社會觀瞻早已造成負面影響。

去年「四大公投」前,民進黨就曾安排「辣妹舞團」助陣的橋段,長期關注性別議題的學者黃長玲當時就曾為文批判,並語重心長的表示「這不僅是性別平權的毀損匱乏,也是一個社會在文化創意上的怠惰無能。」但號稱民主進步、重視女權的民進黨卻總是冷處理,或者乾脆視而不見。

民進黨這種性平損毀匱乏和怠惰無能的文化,自「三加十一」爭議以來相互扶持掩護,在個人追求權力的道路上愈發走火入魔,焉能期待他們自我克制或反省?



王文華/「可以走了啦!」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文華/「可以走了啦!」
◆  嚴震生/淪為眾院少數黨 民主黨團將大換血
◆  洪蘭/寧可少年苦,不要老來窮
◆  施振榮/讓東方矽文明成台灣的競爭優勢
◆  趙春山/台海氣候多變,馬習會如過眼雲煙






王文華/「可以走了啦!」


2022-11-11 05:41  聯合報/ 王文華(作者為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年紀越大,會變得越冷漠,還是越濫情

帶孩子出去玩,出門前他不乖,我念了他。車在紅燈前停下,太太看到孩子表情落寞,便安慰他:「其實你很乖,只是今天心情不好。」我立刻呼應,從駕駛座轉過頭,剖心挖肺地說:「對啊!爸爸每晚陪你睡覺,摸你的頭,大手牽你的小手,都可以感覺到你的善良…」

孩子打斷我,淡淡地指著前方綠燈說:「可以走了啦!」

孩子,比我酷。

年紀越大,通常越少表達感情。因為對人,看多了真假,所以見怪不怪。而對事,看多了興衰,也能完全埋單。壞事發生,當然還是會狼狽,但可以很快回神,該做什麼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就吞下。心情還是會起伏,但比較像是「潮汐」,不是「浪濤」。看待人事的位置,是在「天橋」,不是「匝道」。

很多人年紀大了就不跟人打交道,就是因為對路上的「交通」興趣淡了。減少互動,好事、壞事、好人、壞人,統統不會發生。就連老友,也昇華成君子之交。自然,沒有表達感情的機會了。

所以看來年紀越大,會變得越冷漠。

但年紀越大,也越容易感覺到人的脆弱和渺小,其實更需要感情的支持。這種支持哪裡來?通常是自然、寵物、小孩。

徜徉在山水間,會為雲起和日落,感到激動。養隻寵物,在幫牠洗澡和吹乾之間,得到滿足。抱著小孩,對他一秒鐘可以擠出的眼淚和下一秒鐘可以閃出的笑容,覺得不可思議。再冷漠的成人,在自然、寵物、小孩之前,都會變得多愁善感自願打開眼淚的開關。

為什麼在人前是鋼鐵人,人後卻成了愛哭鬼?

因為自然、寵物、小孩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真、直接、陰晴不定、專注當下,於是接近生命的本質。

人生的上半場,我們都忙於「裝飾」:學歷、經歷、財力、影響力。做很多事,常是為了另一件事。

到了人生下半場,因為體會到所剩時間不多,我們把時間花在「本質」: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單純的美和喜悅、深沉的痛與孤獨。做很多事,本身就是目的。爬山,就是為了爬山,不為登頂。

自然、寵物、小孩,沒有「裝飾」,也無法幫我們達到別的目的,於是我們在他們面前,不會患得患失。孩子跟我說「可以走了啦!」的第二天,在學校門口,又因為分離焦慮而抱著我不放。前一天在車上的酷,轉眼間變成哭。而我也緊緊抱著他,相信這肢體接觸,超過我相信的任何抽象事物。那一刻,孩子和我,都活在「本質」中。

孩子指著前方的綠燈說:「可以走了啦!」我繼續開車,開到玩具店。在玩具店,他從酷哥變成傻大個。隔著口罩,擁吻每個絨毛玩具,一玩就耽誤了吃午飯。

「可以走了嗎?」我問他。

他不捨地放下無尾熊,連自己都不好意思地說:「可以走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