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0990/web/◆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既無意協商,韓國瑜何需一再忍讓
◆ 聯合報黑白集/烏克蘭果然成了菜單
◆ 經濟日報社論/地緣政治變調 晶片鏈要鞏固優勢
經濟日報社論/地緣政治變調 晶片鏈要鞏固優勢
2025-02-20 03:00 經濟日報/ 社論
彭博分析師指出,台積電若投資英特爾晶圓代工部門,將面臨整合和營運挑戰,會稀釋市場影響力,可能會對台積電的獲利能力造成風險。路透
川普上任滿月,關稅砲火四射,看似沒有章法,其對相關國家所圖卻也逐漸明朗。對台灣非常特定,相當針對半導體和台積電。從華爾街更傳出美國政府有意推動台積電與英特爾合資經營晶圓代工的消息;台積電所面對的地緣政治氛圍丕變。
地緣政治對台灣和關鍵領域的台商都是難解的緊箍咒,但地緣政治壓力有其光譜。美國極力爭取半導體先進製程從拜登以來一以貫之,但做法和壓力卻有所不同。拜登政府制定「晶片與科學法案」,至少看起來是以「禮」相邀台積電赴美投資先進製程。川普則展現出力逼強求,要求加速投資和最新技術的態勢,並可能要求重新協商原有的晶片法補助條件。若進一步要求台積電與英特爾合資,則川普所圖已不再只是擁有先進製程,也要藉台積電之力,扶持美國本土的先進製程勢力。
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啟動的「晶創台灣方案」為台灣應對拜登政府而創,目前時空環境已產生變化,應該需要重新調整。「晶創台灣方案」以四大布局,帶動各行各業全產業發展,包含:一、結合生成式 AI+ 晶片帶動全產業創新;二、強化國內培育環境吸納全球研發人才;三、加速產業創新所需異質整合及先進技術;四、利用矽島實力吸引國際新創與投資。
整體而言,「晶創台灣方案」施政偏重於AI+晶片應用、IC 設計和異質整合技術,並凸顯「晶片外交」的色彩。當時的基本假設可能是台灣可以持續維持在先進製程的優勢,對外投資也可守住「N+2」的底線。然而,川普現在所施加的壓力已經超越這樣的基本假設。
台積電到了美國基本上仍然是「客卿」,相對在台灣能夠獲得較多的奧援。長期以來,政府也在研發投資抵減、土地、水電、人才等方面提供多方面的協助。但是,在推進先進製程的研發方面,台積電長期主要仰賴本身的作為;政府和研發法人的切入點也相當有限。面對地緣政治變調,這樣的創新生態系結構或許有調整的空間。
的確,台積電本身是推進先進製程研發的主力,但是先進製程也搭配著推陳出新的互補性技術。例如,AI 晶片不僅仰賴先進製程,也需要搭配 CoWoS 先進封裝技術及其產能。台積電本身研發出 CoWoS 技術,但是 CoWoS 的產業化卻受惠於國內相關設備業者的投入與支持,而這些設備業者也曾受惠到經濟部的研發補助;這也形成台積電在先進製程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未來,台積電推進更先進製程,新的互補性技術也逐一浮現,如矽光子、共同封裝、晶背供電等。在這些技術的研發,台積電固然責無旁貸,政府和研發法人或許可以在新互補性技術的供應鏈和產業化方面提供助力;這或許也有助於一些傳統產業切入到未來可能成形的供應鏈體系。就應對川普與日俱增的壓力來看,「N+2」或「N+1」的界線也不完全取決於台積電本身在美國的先進製程設廠而已,更取決台灣在這些新互補性技術和相關供應鏈體系的差異化和領先優勢;這或許有助於台灣創造半導體領先優勢時間差。
姑不論台積電和先進製程是否為台灣的「矽盾」,但是美台之間在先進製程質與量的相對變動,可能會影響台灣在美國第一島鏈相關地緣政治抉擇的重要性。因此,台灣及台積電持續維持先進製程技術及其創新生態系優勢,是相當重要的課題。當環繞著半導體先進製程的地緣政治開始變調,我們需要與時俱進地重新檢視原有政策。
「晶創台灣方案」及其四大布局可能需要調整相對比重,或輔以其他的補強措施,藉此我們或許可以不同於法規硬性規定的方式,創造台灣在半導體領先優勢的時間差。
聯合報黑白集/烏克蘭果然成了菜單
2025-02-20 00:4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烏國總統澤倫斯基表示,任何沒有該國參與的協議,烏克蘭都不會承認。法新社
美俄兩國高層在利雅德會談,就終結「俄烏戰爭」展開商討,烏克蘭卻未獲邀參加。烏國總統澤倫斯基忿恨地說,任何沒有該國參與的協議,烏克蘭都不會承認。
烏克蘭在拜登支持下與俄國苦戰三年,到頭來,川普要喊停戰爭,卻不問烏克蘭的意見,真是情何以堪。所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正是此景。澤倫斯基開出「三條件」,稱只要「俄國撤出烏克蘭所有領土」、「烏國加入北約」、「普丁進監獄」,烏國不參加協商也沒關係。但他心知肚明,這三條件,川普一個也不會理睬。
川普也回嗆澤倫斯基,「你們三年前就應該結束戰爭,你們不應該開啟戰爭,應該要達成協議。」同一個美國,拜登主戰,川普要和,烏克蘭只是個暈頭轉向的棋子,直到變成棄子。
美國前國務卿布林肯曾說,在國際體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就可能在菜單上」。目前的情況,烏克蘭果真變成了「菜單」,任由美俄叫價宰割。川普稍早提議,烏克蘭讓美國擁有五十%的稀土礦,以換取美援,遭澤倫斯基悍拒;川普立馬把烏克蘭貶為菜單,這就是大國強權邏輯。
前不久,川普以「中東和平」為名推促以哈和談,卻隨即提出「清空加薩」方案,要把當地居民都塞給鄰國。深信「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台灣人,請好好想一想!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既無意協商,韓國瑜何需一再忍讓
2025-02-20 00:4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長韓國瑜。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為回應賴總統在院際協調「五指併攏才有力量」的期待,立法院長韓國瑜應行政院長卓榮泰之要求,在立院召集朝野協商。但政院既拒承諾不覆議,民進黨也不稍減對總預算刪減的攻擊,還步步進逼;最後,總預算協商只能以破局作收。在這種情況下,韓國瑜縱有力促朝野合作之心,立法院也全無退讓餘地。他仁至義盡,不需再一味忍讓求全。
在院際協調會上,韓國瑜即建議政院不要對總預算提出覆議,不足之處,可利用追加減預算處理;他並以此為前提,邀集朝野協商。卓榮泰對韓國瑜的提議含糊以對,還列出了十二項窒礙難行之處,認為主計總處的預算數字和立院宣讀內容無法對攏,希望立法院送出總預算時「對數字有共識」。立院總預算報告還未送出,政院就能先拋「疑點」,前所未見。政院擔心的是,過去凍結預算都由「委員會」處理,而今年多數提案則是由「院會」處理,擔心冗長程序會耽誤解凍執行。
原則上,立法院議定的總預算,其實並無調整或改變的空間。因為這是立法院會的群議共識,即使韓國瑜身為院長,亦無權更動總預算內容。在陳水扁任內,政院曾因立院要求政院自行刪減金額過高而難以執行,兩度去函立院要求解決;當時的院長王金平經朝野協商授權,立院才同意政院以追加歲出預算彌補。王金平能和政院協議,是經朝野授權,若無朝野共識,即難有兩院協議的產生。
由於韓國瑜的協調善意,藍白兩黨黨團願意顧大局參與朝野協商,為政院的總預算難處尋找解方。令人不解的是,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在協商前東拉西扯開講大歷史,又暢談「大罷免大成功」,把藍白兩黨痛罵一頓。這種行徑,根本不像要為行政院解決總預算難題,倒更像蓄意要讓協商破局。由此看來,真正打臉賴總統和卓院長院際和解的是柯建銘,不想讓朝野關係和緩的也是柯總召。
想要讓朝野協商破裂的,其實不止柯建銘。且看,政院及各部會透過各種方式和梗圖攻擊在野立委,目的都在為大罷免增添柴火,其中夾雜各種虛假錯誤訊息,目的都在攻擊在野立委,當然也讓僵局愈發難解。行政院表面上想透過憲政程序化解總預算難題,又以兩手策略貶抑國會,這在政治上都是極不可取的作為。行政院刻意杯葛擺爛的作法,果然也引發在野黨的怒火回擊,協商破局,行政院咎由自取。
韓國瑜站在國會議長的高度,想要為台灣當前政治難題調和鼎鼐,其用心可以理解。但立法院長權力再大,也不能逾越國會立場和法律明訂作為,只能依立法院三讀內容送出總預算,交由總統公告、政院執行。如果行政院真的做不到,依職權提出覆議,國會再依憲處理,別無他途可行。在陳水扁時代,閣揆謝長廷曾以總預算被刪三百億元為由要求覆議,陳水扁未予同意;隨後謝長廷辭閣揆,由蘇貞昌接任,隨即解決了凍結預算的問題。由此看來,蘇貞昌做得到的,卓榮泰為何不行?其實說到底,就是今天的行政院無能。
立法院對總預算的凍結,就是不同意行政部門的作法,要求政院調整作法再給錢。如果政院不尊重國會,韓國瑜有再多善意,也是神仙難救。民進黨一心只想用大罷免的政治動員來掩飾施政無方,甚至不惜用司法手段來打擊在野黨,毫無「當家政黨」的氣度。面對這樣的對手,韓國瑜不必一再退讓,必須堅守國會的底線,以免台灣的民主憲政遭蠻橫的執政當局破壞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