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

經濟/笨蛋!放假沒辦法治百病

.聯合報社論..南海U形線是否兩岸微笑曲線
.聯合報黑白集.葉宜津的槍口
.經濟日報社論.笨蛋!放假沒辦法治百病




經濟/笨蛋!放假沒辦法治百病


2016-07-15 04:2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勞動部擬推行「一例一休」之《勞基法》修法草案,勞工團體批評該法案變相增加工時。 攝影/記者陳易辰


行政院版周休二日「一例一休」方案日前在爭議中送入立法院,在勞方意識抬頭,及政治人物搶收「政治財」下,近來不少立委也「大慷雇主之慨」加碼提案放假,例如有藍委提議周休二日的這兩天,應算二例假;時代力量立委提出颱風假應納勞基法,勞工可不出勤,若要出勤必須加倍給工資,形同勞工多了有薪假。無獨有偶,綠委也有類似提案,要求天然災害發生時,勞工可帶薪休假。
有薪假唯獨雇主外,恐怕人人都愛,但是正如俗諺所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放假若不能放得合情合理,平衡勞資需求,並兼顧國家競爭力與發展經濟需求,那麼就算假放得再多,民眾也未必能從「小確幸」裡得到身心富足的大幸福。
細究近來立委熱衷提案放假的原因,不難想像是投為數頗多的苦勞上班族、血汗勞工所好。這些立委推案所持理由,不外乎是,台灣人工作時間超長、薪資待遇普遍不佳,多為勞工爭取有薪假,有何不好?殊不知,勞資雙方乃脣齒相依,超越了雇主所能負擔的極限,就是魚死網破,勞、資、政府,誰都討不了便宜。
面對愈來愈多的放假提案,不論是居廟堂之高的行政官員或是為民喉舌的立委,都應自問自答以下這兩件事,切莫在象牙塔裡憑感覺做決策。
首先是,選民真正在意的問題癥結點,到底是什麼,是假期太少?資方太過苛刻?還是民眾更厭惡的其實是低薪,而非假期的多寡?
如果是假太少,那麼政府與立委,應當負責任地調查勞、資雙方各自能接受的底線,盡力促成調和式版本。如果是資方太苛,政府除了提高勞檢頻率,也應當提高行政裁罰。如果低薪才是造成勞工階層長年苦悶的元凶,那麼政府與立委的工作重點,則應擺在如何盡速推動產業轉型,以創造更多高附加價值的工作。
如果一個政府,只能透過放假,讓民眾保有小確幸,但卻忽略政府工作的本質,在於踏實地把餅做大,讓民眾可以分得更多經濟果實,那麼這個政府就是失職,立委也成了怠忽職守的幫兇。
第二,放假版本夠不夠科學,有沒有做過跨國比較?以颱風假來說,就連勞動部長郭芳煜都提到,全世界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國家是用法律規範颱風假。既是如此,那麼台灣要由勞基法來做規範,也應當有更進步、更細緻與考量各行各業特性的設計。
如郭芳煜所言,鄰近台灣的日本、韓國、香港,都沒有所謂的「颱風假」。在日本,遇颱風等天災是回歸資方決策,除非各公司的勞工守則明訂有帶薪的「交通中斷特休」,如員工出不了家門、從外地趕不回來者,可持證明不計曠職外,否則很少白白給予一整天的有薪假。
在香港,基本上也是由行政部門訂定放假指引,其理由是,各行各業的工作性質與要求天差地別,有些如公共交通、公用事業與醫療服務等行業,即便在惡劣天氣中,也須維持正常運作,不宜靠一部法典,來規範所有行業。而一般說來,除非工作安排另有規定,否則在八號颱風警告或黑色暴雨警告取消後不久,多數的工作者,都須返回工作崗位。
制度無好壞,重點在於「與時俱進」,並認清什麼樣的選擇,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值此各方對於台灣的周休二日、颱風天放假方式,都有不同意見之際,一個標榜最會溝通的政府,不如乘勢舉辦民意論壇,或是透過民調摸清主流民意,一來可讓真理愈辯愈明,二來也讓好的政策可在最多的社會公約數下挺進。政府、立委多做一些事、把問題看深一點,都好過於,匆促提出不夠科學、不具說服力的提案,徒讓勞資雙方都火大,陷入各自拉鋸的僵局。

聯合/葉宜津的槍口


2016-07-15 04:2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南海仲裁結果出爐,太平島被判定為礁,民進黨立委葉宜津卻在政論節目上指「我們被馬英九害了!」 圖/報系資料照


南海仲裁損及我國權益,綠委葉宜津竟槍口對準前總統,說「都是馬英九害的」,指責他不該登太平島。看來,民進黨對「馬非」嗜久成癮,症狀真的不輕。
兩軍作戰,如果打錯對象,不會讓你贏得戰爭,這是人盡皆知的道理。南海仲裁失利,許多綠委卻仍只有「打馬」一招,說不出其他話來,由此,就不難理解台灣政治何以永遠只有創傷、沒有癒合。
何況,南海問題涉及多國爭端,夾雜中美兩大強權的爭霸,更關係我太平島海域權利,台灣當然更需要剖析利害,審慎因應。然而,新政府卻只從兩岸關係的刻板公式去設想,當然導致誤判;而執政黨立委的第一反應竟是槍口對內打自己人,如此小鼻子小眼睛哪會有國際觀?
葉宜津的說法引來網友一片撻伐,顯然大家都看得出來,光打稻草人是沒有用的。又如王定宇,先前也對馬英九登太平島極盡挖苦,嘲諷馬「不知道在那裡忙什麼」。太平島如今遭到矮化,試問,執政黨這些日子又在忙什麼,竟眼睜睜看著太平島被貶成「礁」?
對照仲裁前後的朝野言行,台灣政治人物可悲亦復可恨,一目了然。最大的問題是,台灣孤立太久,太習慣於朝野互鬥,忘記了外在環境;當遇到必須一致對外的時候,竟不知道自己舉槍要射向何方。
姚立明說,我們不必對南海仲裁有太多負面評價,這真是阿Q。對台灣未曾出席卻遭冷酷剝奪權利的判決,若不抗議,難道要忍氣吞聲嚥下去?

聯合/南海U形線是否兩岸微笑曲線


2016-07-15 04:2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與其轄下政府官員避提「十一段線」、「歷史性水域」。 本報資料照片


南海仲裁案落槌,兩岸當局皆宣示「絕對不接受」。
仲裁案否定了北京主張的九段線(U形線),亦即否定其在南海所主張的「歷史性權利」。這可能使南海成為海洋叢林,先占先贏,填礁造島唯恐落人之後,一切訴諸實力。但是,此案卻促成兩岸因「歷史性權利」而靠攏,竟然出現了「南海U形線能否成為兩岸微笑曲線」的遐想。
北京的九段線即是主張歷史性權利。北京在聲明中指出,一九四七年「中國政府」審定了「南海諸島位置圖」(十一段線),並視此為「中國」對南海主張的法理憑據。此處的「中國」,是指中華民國。無十一段線,九段線的「歷史性權利」即失根源。
蔡政府顯然亦主張「歷史性權利」。其雖未言及「十一段線」,但將回應架構拉大到太平島之外,反覆論述「中華民國對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的權利,並聲明:「根據一九四七年政府公布『南海諸島位置圖』明示中華民國領土及海域的範圍以來,堅定捍衛南海諸島領域與相關海域主權,沒有任何改變。」
蔡政府倘否定一九四七年的十一段線,「歷史性的權利」即失憑據。何況,否定十一段線,即是對中華民國「固有疆域」的否定,涉及了國家認同及憲法認同的問題。
蔡總統在就職演說論及東海及南海問題時宣示:「我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當選總統,我有責任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和領土。」如今對仲裁案的回應,可稱履踐了這段論述。因而,蔡政府在仲裁案引據「一九四七年南海諸島位置圖」後,大陸涉台人士對蔡政府的「回歸中華民國憲法」皆有正向評價。
蔡政府站在「一九四七年南海諸島位置圖」上發言,是一有憲法高度的論述。因為,台獨理論常以一九四五年終戰為斷代,標榜「台灣地位未定論」,用以否認台灣為中華民國主權所轄領土。如今,蔡政府以一九四七年十一段線界定中華民國在南海的主權與領土,可謂是民進黨首次打破了台獨框架來主張中華民國的主權與領土。因為,若太平島的主權與領土是依據一九四七年的十一段線,則台灣本島為中華民國主權所轄領土,豈可能仍是「未定論」?
尤其,內政部的聲明更強調,「東、西、中、南沙群島及相關海域皆屬中華民國所有」。這些概括指涉的島礁,如黃岩島、赤瓜礁、三沙市現今皆為中國大陸所治理,內政部的說法儼然已是「一中各表」。
南海仲裁案使兩岸在「一九四七年南海諸島位置圖」上交會,對雙方皆是一個政治啟示。雙方的「歷史性權利」若欲得以維護,就必須首先奠基於雙方對彼此的「歷史性權利」應當相互維護。
南海仲裁案對蔡政府原可能是一個另闢蹊徑的引誘,但此刻總算站定了腳跟。蔡政府經此應可體認,「一九四七年十一段線」不可失,中華民國憲法及中華民國更不可去;北京經此,則尤應否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的政策路線,不能「一面要消滅中華民國/一面又要蔡英文回到中華民國」。
北京必須承認,一九四七年劃定U形線的那個「中國」,即是如今仍主張「南海諸島位置圖」的中華民國。因而,不能一面要現今的中華民國堅持U形線,另一方面仍不否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北京若不容民進黨政府走向台獨,即應有引導其走向中華民國的民族義務與歷史責任。
仲裁案反映:「中國」是兩岸相互的「歷史性權利」。在仲裁案中,中華民國是一部分的中國;因此,在兩岸全局中,中華民國也應是一部分的中國,此即「大屋頂中國」。
當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登上前赴太平島海域的迪化艦時,可視為北京與蔡政府在意念上最接近的一刻。南海U形線能否成為兩岸微笑曲線,留下了無限遐想的空間。

聯合筆記/速冷仲裁劇 新熱「南海股」

.犯罪會「傳染」 ATM詐騙疏於防範
.南海仲裁/太平島VS.沖之鳥 「指馬為蟻」的仲裁
.南海仲裁/聲明主權 快畫太平島領海基線
.南海仲裁/朴槿惠每年「主動」國情報告
.南海仲裁/蔡英文不敢讓美國不高興
.南海仲裁/看蔡是硬實力還軟柿子
.聯合筆記/速冷仲裁劇 新熱「南海股」
.醫病彼此 都要同理心





聯合筆記/速冷仲裁劇 新熱「南海股」


2016-07-15 04:24 聯合報 李春


南海仲裁案的結果,中國前外交負責人戴秉國說是「一張廢紙」,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說是「一場鬧劇」,兩個人的說法,都顯出多年來中國外交在他們手中玩得不順手。
「廢紙」和「鬧劇」,多少有點推卸責任的意思,因為中國民眾,為之如此熱血沸騰,整個國家都以為將要打大仗了,好多年輕人在那邊摩拳擦掌,表態要「上前線」,好多上年紀的人在那邊哀聲嘆氣,怕和平終結,這就不好解釋了。
當然,南海打不起來。中國的精英們早就知道這點;他們知道南海之爭,不是中菲中越等國之爭,而是中美之爭,不是領土主權之爭,而是新老大國座次之爭。所以就算把軍艦都開過去,也主要是嘴上開炮,不會真的射飛彈。
但中國有一批人這時是真幹,那是炒股,在極度低迷,沒有前景的股市中,大肆炒作,這回居然炒出一種新股,叫做「南海股」。
這兩年中國對外關係比較硬,所以經常會有緊張時節,每到這種時候,中國的土豪們都會在股市上趁機炒作,但過去不管遇到什麼題目,都叫炒「軍工股」,而不會說炒「釣魚島股」、炒「台灣五二零股」等等,但今次打正了旗號,就叫炒「南海股」。
以過去「軍工股」概念來說,自六月初到七月中,那叫「申萬國防軍工指數」的,累計已上漲逾二成五,創今年一月以來的新高。而中國股評家的主流意見,還說軍工股不會偃旗息鼓,下半年還要大大地看漲。
但軍工股不等於「南海股」。原來說的「軍工股」,主要指那些已經上市的軍工生產企業,不管是生產槍炮的,還是生產飛彈的,都叫「軍工股」,但現在出了「南海股」後,「軍工股」變成只是「南海股」的一支。
這是為什麼呢?因過去南海之爭,中南海還很低調,行事還左盼右顧。經此仲裁一役,低調轉為高調,暗戰變成明鬥。所以南海戰略變成長期戰略,「南海股」變成持續有生命力之股。「南海股」又涵蓋各方,除了飛機船舶製造之外,其中一支新股,叫「海南概念股」,海南島因南海風雲,提升戰略地位,成為統御南海的大基地,將有一番大投入。
中國股市土豪說,「關心國家大事的同時,順帶把股給炒了」。當然,重點要炒「南海股」。

王正方/人間動物園


.王正方/人間動物園
.盛治仁/美國致敬軍人 台灣鬥垮軍人
.嚴震生/大國從來不鳥國際法與國際仲裁
.蘇蘅/網路直播 失衡的私法正義?
.王文華/如果型男來當看護
.馬凱/央行總裁的盼望:天佑台灣
.周行一/人文決定創業的理想



王正方/人間動物園


2016-07-15 02:48 聯合報 王正方(電影導演)

某年紀不大的市長說,台灣在「日治」時期,人民比國民黨統治下幸福。還有「台灣民政府」,盡情誇讚日本殖民統治者,主張台灣應回歸日本。都不是他們的親身見證,七十多歲以下的台灣人不曾經歷過日本統治。歷史真相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二○○九年日本NHK播放的紀錄片「人間動物園」,陳述一八九五年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種種。
明治維新後,日本要躋身為擁有殖民地的一等國家,台灣是最早的日殖民地。怎麼殖民呢?首任台灣總督的民政局長後藤新平,下鄉調查後做出結論:要台灣人成為日本人,就如同將「比目魚變成金眼鯛」那樣困難。遂全力平定抗爭,史稱「日台戰爭」,在雲林殺抗日台灣人,鮮血染紅了一條河。頒布「匪徒刑罰令」,破壞公物者就定為匪徒,可判以死刑,處死匪徒三千餘人。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殺人數十萬,紀錄都巨細無靡的在二萬六千冊台灣總督府文獻中。
開始日本的殖民統治成績不佳,台灣樟腦產品曾占世界產量百分之七十,日軍登陸,樟腦全面停產,英法等國對日大肆恥笑。之後建起四百公里南北縱貫鐵路,保障樟腦輸出線,歲入一百億日圓。一九一○年的倫敦英日博覽會,日本全面炫耀殖民台灣的成果,數十位排灣族原住民,穿上民族服裝,在展覽室中行住表演,供人觀賞;證明文明人為落後民族做了好事,人稱「人間動物園」,是最吸引人的展出,有八百萬人參觀博覽會。製片人以一張老照片,找到「人間動物園」某成員的女兒,老太太捧著照片說父親從沒提過此事,垂淚。
柯德三老先生,八十六歲,以純正的日語談往事;祖父柯秋潔,日軍入境時就學日語,監視居民,向政府報告,在為台人設立的學校教日語。功勞不小,將兒子送去日本公學就讀,遭勒令退學。後藤新平批示:兩種學校的目的不同,台灣人學基本日語就夠了。
一九三七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深恐五百萬漢族後裔心向中國,在台灣推動「皇民化」,鼓勵甚至強制台灣人歸化為日本人,嚴禁中文,不講日語的不准乘公車。專為日本子弟設立的台北第一中學(建國中學前身),開始收台灣生,柯德三上了這所中學。
NHK在台北召開「台北第一中學同學會」,最老的出席校友九十六歲。當年一班五十人,只有二名台生,成績要特別好,否則不能繼續讀,他們努力學做日本人,但經常受日本同學的歧視嘲弄。柯德三畢業後入伍日海軍,被美軍炸傷,許多台灣同學身死戰場,柯老懷疑有的是受傷後無法撤離,便就地處理了。日軍徵台灣兵廿一萬,在南洋及中國戰場陣亡近三萬人。
有何感想?老同學們多說不喜歡;當時的一等公民是日本內地人、琉球人為二等公民、台灣人屬第三等人。我們徹底日本化了,還是受歧視、被愚弄、遭到拋棄!老先生邊說邊掉淚。
NHK一向製作嚴謹,言之有物。片尾警語:瞭解別人的歷史,有助於瞭解自己。為什麼這麼多亞洲國家討厭日本,台灣最親日,日本卻這樣傷害過台灣。日本是如何走過來的,該怎樣走下去?
台灣是怎麼走過來的,怎麼生存下去,日本殖民統治也是一條路?後藤新平的話揮之不去:「比目魚焉能變成金眼鯛?」
(作者為電影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