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

經濟/笨蛋!放假沒辦法治百病

.聯合報社論..南海U形線是否兩岸微笑曲線
.聯合報黑白集.葉宜津的槍口
.經濟日報社論.笨蛋!放假沒辦法治百病




經濟/笨蛋!放假沒辦法治百病


2016-07-15 04:2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勞動部擬推行「一例一休」之《勞基法》修法草案,勞工團體批評該法案變相增加工時。 攝影/記者陳易辰


行政院版周休二日「一例一休」方案日前在爭議中送入立法院,在勞方意識抬頭,及政治人物搶收「政治財」下,近來不少立委也「大慷雇主之慨」加碼提案放假,例如有藍委提議周休二日的這兩天,應算二例假;時代力量立委提出颱風假應納勞基法,勞工可不出勤,若要出勤必須加倍給工資,形同勞工多了有薪假。無獨有偶,綠委也有類似提案,要求天然災害發生時,勞工可帶薪休假。
有薪假唯獨雇主外,恐怕人人都愛,但是正如俗諺所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放假若不能放得合情合理,平衡勞資需求,並兼顧國家競爭力與發展經濟需求,那麼就算假放得再多,民眾也未必能從「小確幸」裡得到身心富足的大幸福。
細究近來立委熱衷提案放假的原因,不難想像是投為數頗多的苦勞上班族、血汗勞工所好。這些立委推案所持理由,不外乎是,台灣人工作時間超長、薪資待遇普遍不佳,多為勞工爭取有薪假,有何不好?殊不知,勞資雙方乃脣齒相依,超越了雇主所能負擔的極限,就是魚死網破,勞、資、政府,誰都討不了便宜。
面對愈來愈多的放假提案,不論是居廟堂之高的行政官員或是為民喉舌的立委,都應自問自答以下這兩件事,切莫在象牙塔裡憑感覺做決策。
首先是,選民真正在意的問題癥結點,到底是什麼,是假期太少?資方太過苛刻?還是民眾更厭惡的其實是低薪,而非假期的多寡?
如果是假太少,那麼政府與立委,應當負責任地調查勞、資雙方各自能接受的底線,盡力促成調和式版本。如果是資方太苛,政府除了提高勞檢頻率,也應當提高行政裁罰。如果低薪才是造成勞工階層長年苦悶的元凶,那麼政府與立委的工作重點,則應擺在如何盡速推動產業轉型,以創造更多高附加價值的工作。
如果一個政府,只能透過放假,讓民眾保有小確幸,但卻忽略政府工作的本質,在於踏實地把餅做大,讓民眾可以分得更多經濟果實,那麼這個政府就是失職,立委也成了怠忽職守的幫兇。
第二,放假版本夠不夠科學,有沒有做過跨國比較?以颱風假來說,就連勞動部長郭芳煜都提到,全世界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國家是用法律規範颱風假。既是如此,那麼台灣要由勞基法來做規範,也應當有更進步、更細緻與考量各行各業特性的設計。
如郭芳煜所言,鄰近台灣的日本、韓國、香港,都沒有所謂的「颱風假」。在日本,遇颱風等天災是回歸資方決策,除非各公司的勞工守則明訂有帶薪的「交通中斷特休」,如員工出不了家門、從外地趕不回來者,可持證明不計曠職外,否則很少白白給予一整天的有薪假。
在香港,基本上也是由行政部門訂定放假指引,其理由是,各行各業的工作性質與要求天差地別,有些如公共交通、公用事業與醫療服務等行業,即便在惡劣天氣中,也須維持正常運作,不宜靠一部法典,來規範所有行業。而一般說來,除非工作安排另有規定,否則在八號颱風警告或黑色暴雨警告取消後不久,多數的工作者,都須返回工作崗位。
制度無好壞,重點在於「與時俱進」,並認清什麼樣的選擇,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值此各方對於台灣的周休二日、颱風天放假方式,都有不同意見之際,一個標榜最會溝通的政府,不如乘勢舉辦民意論壇,或是透過民調摸清主流民意,一來可讓真理愈辯愈明,二來也讓好的政策可在最多的社會公約數下挺進。政府、立委多做一些事、把問題看深一點,都好過於,匆促提出不夠科學、不具說服力的提案,徒讓勞資雙方都火大,陷入各自拉鋸的僵局。

聯合/葉宜津的槍口


2016-07-15 04:2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南海仲裁結果出爐,太平島被判定為礁,民進黨立委葉宜津卻在政論節目上指「我們被馬英九害了!」 圖/報系資料照


南海仲裁損及我國權益,綠委葉宜津竟槍口對準前總統,說「都是馬英九害的」,指責他不該登太平島。看來,民進黨對「馬非」嗜久成癮,症狀真的不輕。
兩軍作戰,如果打錯對象,不會讓你贏得戰爭,這是人盡皆知的道理。南海仲裁失利,許多綠委卻仍只有「打馬」一招,說不出其他話來,由此,就不難理解台灣政治何以永遠只有創傷、沒有癒合。
何況,南海問題涉及多國爭端,夾雜中美兩大強權的爭霸,更關係我太平島海域權利,台灣當然更需要剖析利害,審慎因應。然而,新政府卻只從兩岸關係的刻板公式去設想,當然導致誤判;而執政黨立委的第一反應竟是槍口對內打自己人,如此小鼻子小眼睛哪會有國際觀?
葉宜津的說法引來網友一片撻伐,顯然大家都看得出來,光打稻草人是沒有用的。又如王定宇,先前也對馬英九登太平島極盡挖苦,嘲諷馬「不知道在那裡忙什麼」。太平島如今遭到矮化,試問,執政黨這些日子又在忙什麼,竟眼睜睜看著太平島被貶成「礁」?
對照仲裁前後的朝野言行,台灣政治人物可悲亦復可恨,一目了然。最大的問題是,台灣孤立太久,太習慣於朝野互鬥,忘記了外在環境;當遇到必須一致對外的時候,竟不知道自己舉槍要射向何方。
姚立明說,我們不必對南海仲裁有太多負面評價,這真是阿Q。對台灣未曾出席卻遭冷酷剝奪權利的判決,若不抗議,難道要忍氣吞聲嚥下去?

聯合/南海U形線是否兩岸微笑曲線


2016-07-15 04:2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與其轄下政府官員避提「十一段線」、「歷史性水域」。 本報資料照片


南海仲裁案落槌,兩岸當局皆宣示「絕對不接受」。
仲裁案否定了北京主張的九段線(U形線),亦即否定其在南海所主張的「歷史性權利」。這可能使南海成為海洋叢林,先占先贏,填礁造島唯恐落人之後,一切訴諸實力。但是,此案卻促成兩岸因「歷史性權利」而靠攏,竟然出現了「南海U形線能否成為兩岸微笑曲線」的遐想。
北京的九段線即是主張歷史性權利。北京在聲明中指出,一九四七年「中國政府」審定了「南海諸島位置圖」(十一段線),並視此為「中國」對南海主張的法理憑據。此處的「中國」,是指中華民國。無十一段線,九段線的「歷史性權利」即失根源。
蔡政府顯然亦主張「歷史性權利」。其雖未言及「十一段線」,但將回應架構拉大到太平島之外,反覆論述「中華民國對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的權利,並聲明:「根據一九四七年政府公布『南海諸島位置圖』明示中華民國領土及海域的範圍以來,堅定捍衛南海諸島領域與相關海域主權,沒有任何改變。」
蔡政府倘否定一九四七年的十一段線,「歷史性的權利」即失憑據。何況,否定十一段線,即是對中華民國「固有疆域」的否定,涉及了國家認同及憲法認同的問題。
蔡總統在就職演說論及東海及南海問題時宣示:「我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當選總統,我有責任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和領土。」如今對仲裁案的回應,可稱履踐了這段論述。因而,蔡政府在仲裁案引據「一九四七年南海諸島位置圖」後,大陸涉台人士對蔡政府的「回歸中華民國憲法」皆有正向評價。
蔡政府站在「一九四七年南海諸島位置圖」上發言,是一有憲法高度的論述。因為,台獨理論常以一九四五年終戰為斷代,標榜「台灣地位未定論」,用以否認台灣為中華民國主權所轄領土。如今,蔡政府以一九四七年十一段線界定中華民國在南海的主權與領土,可謂是民進黨首次打破了台獨框架來主張中華民國的主權與領土。因為,若太平島的主權與領土是依據一九四七年的十一段線,則台灣本島為中華民國主權所轄領土,豈可能仍是「未定論」?
尤其,內政部的聲明更強調,「東、西、中、南沙群島及相關海域皆屬中華民國所有」。這些概括指涉的島礁,如黃岩島、赤瓜礁、三沙市現今皆為中國大陸所治理,內政部的說法儼然已是「一中各表」。
南海仲裁案使兩岸在「一九四七年南海諸島位置圖」上交會,對雙方皆是一個政治啟示。雙方的「歷史性權利」若欲得以維護,就必須首先奠基於雙方對彼此的「歷史性權利」應當相互維護。
南海仲裁案對蔡政府原可能是一個另闢蹊徑的引誘,但此刻總算站定了腳跟。蔡政府經此應可體認,「一九四七年十一段線」不可失,中華民國憲法及中華民國更不可去;北京經此,則尤應否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的政策路線,不能「一面要消滅中華民國/一面又要蔡英文回到中華民國」。
北京必須承認,一九四七年劃定U形線的那個「中國」,即是如今仍主張「南海諸島位置圖」的中華民國。因而,不能一面要現今的中華民國堅持U形線,另一方面仍不否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北京若不容民進黨政府走向台獨,即應有引導其走向中華民國的民族義務與歷史責任。
仲裁案反映:「中國」是兩岸相互的「歷史性權利」。在仲裁案中,中華民國是一部分的中國;因此,在兩岸全局中,中華民國也應是一部分的中國,此即「大屋頂中國」。
當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登上前赴太平島海域的迪化艦時,可視為北京與蔡政府在意念上最接近的一刻。南海U形線能否成為兩岸微笑曲線,留下了無限遐想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