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9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2023年台灣趨吉避凶之道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2100/web/ 

◆  聯合報社論/藍營再下一城,且提防選民動員疲乏症
◆  聯合報黑白集/無愧小智的養成
◆  經濟日報社論/2023年台灣趨吉避凶之道






經濟日報社論/2023年台灣趨吉避凶之道


2023-01-09 03:24  經濟日報/ 社論
全球經濟在去年快速逆轉,專家認為今年也有眾多黑天鵝,為經濟局勢帶來更多不確定性。歐新社



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初來乍到,莫不讓世人寄予無限希望。畢竟過去幾年,全球在新冠疫情、地緣政治緊張,乃至於俄烏戰爭、通膨危機等歹事蹂躪下,不僅經濟成長有限,就連全球化轉速,似乎也變慢了。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的開始,台灣有機會在如此世界變局中,否極泰來嗎?

正所謂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全球世局會如何變動,除了繫於那些難以預測的黑天鵝未來事件外,很大因素取決於從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一路延續到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的幾樁大事。對台灣來說,最需要留意的,莫過於持續升溫的逆全球化態勢、中國因素,乃至於尚未進入終局的新冠疫情。

先來說逆全球化態勢。過去幾年節節升高、卻也層層節制的美中對抗,雖未直接在地表上釀成兵戎相見的禍事,卻足以改變全球化長年累積出的地形地貌。這一點,單從去年底台積電美國新廠亮相,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感嘆全球化、自由貿易已死,可看出,至少在高科技領域裡,全球化長年表彰的「比較利益原則,已然失靈了。

比較利益崇尚的是,每個國家衡量自己的勞動、土地、資本等資源稟賦,做自己適合做的事,由此帶來生產效率與成本下降。儘管這樣的生產邏輯多年來引發貧富剝削以鄰為壑等公平正義論戰,依舊無損於國際貿易分工,長年成為全球生產體系裡的主流。

如今,在美中對抗下,比較利益原則受到了更多來自「國家安全」的挑戰,影響所及,中國大陸不再是全球最好的世界工廠,台灣也未必是全球最佳最安全半導體晶片生產基地。所有台灣的跨國生產者,如今在國際訂單要求下,都面臨了「中國+1」、「台灣+1」的分散生產要求,也就是在大陸、台灣生產基地以外,還要再有一個生產、供貨據點。

第二個影響台灣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走向的,莫過於中國因素。事實上,不管哪一年,中國因素始終是影響台灣的關鍵因素。民國一一一(2022年),因美中較勁掀起地緣政治緊張,將台灣推向多年未見台海緊張衝突,不僅殃及可做緩和區的台海中線消失,就連台灣的農業水產與食品等,也在大陸高舉食品安全大旗下,成為大陸貿易報復的對象。

儘管日前中國大陸公告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兩岸經貿協議」(ECFA早收優惠續行,但是可以預見的是,在美中持續對抗,兩岸政治冰封下,今年台灣廠商能在兩岸貿易與大陸市場上嚐到多少甜頭,已是未知數。更別說,中國大陸將在1月8日實施疫情邊境解封,有不少經濟學家預期,大陸經濟將在第2、3季見到復甦曙光,台灣可連帶受惠的說法,恐怕過於忽略兩岸政治變盤的影響。

第三個影響台灣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的,莫過於全球持續變異、依舊頑強的新冠疫情,迄今沒有國家敢宣稱戰勝疫情,只能無奈採取與病毒共存的生活方式。台灣能做的不多,只能持續升高監測雷達,強化公衛體系,盡可能確保國人健康。

面對疫情,我們只能謙卑,不過,在應對逆全球化、冰封的兩岸關係,與失衡的美中台三角關係上,台灣依舊擁有選擇權,能夠創造最佳國家利益。舉例來說,在逆全球化底下,台灣經濟再度面臨了「產業外移」的壓力,如何引導企業將最好的研發、生產留在台灣,也吸引外商前來投資,端視政府持續在水電、土地、稅務與勞動政策上,創造生利的環境。

而在兩岸與美中台三角關係上,台灣也必須修正過度傾美視大陸為無物極端交往政策。試想,美國即便是與中國對抗,仍不忘在各種場合,保持與中國對話、交流,由此既可避免誤判,也能創造利益,台灣也應如此,維持雙邊來往,方能為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趨吉避凶,創造更多條件。










聯合報黑白集/無愧小智的養成


2023-01-09 03:23  聯合報/ 黑白集
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左二)曾宣稱他對竹市工程建設都高度參與、經常巡查工地。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兩篇碩論被抓包撤銷學位林智堅迄今未道過歉以為有蔡英文力挺就是清白。不僅如此,新竹棒球場被揪出一五二項缺失,草皮底下亂埋電線磚頭棄土,他仍臉不紅氣不喘放話,要求高虹安「解決問題」、「還市府同仁清白」。言下,彷彿棒球場的弊案和他沒任何瓜葛。

鄭文燦和蔡適應學位被撤銷兩人隨即道歉認錯迅速讓風波止息。相形之下,「無愧小智堅不認錯,讓個人投機演成全黨失德種下敗因。這點,他還真的是「功在黨國」。無論如何,道歉認錯不是他的習慣被捧受寵才符合他的教養。因此,區區棒球場就要他認栽,門兒都沒有!

論文抄襲只是個人品格問題學位撤銷不過臉上無光。但棒球場花十二億卻粗製濫造,則涉及瀆職和濫權,林智堅可就沒那麼容易過關。再說,儘管老柯師父還在,但黨主席即將換人,小智覺得賴清德還會像小英一樣寵他嗎?

林智堅的「無愧」,反射了民進黨近年政治文化政務官如陳時中、陳吉仲、陳明通、陳耀祥、薛瑞元等人做錯事都能拿歪理硬拗,靠著蔡英文護航繼續當他們的「好官」。且看敗選後,民進黨內噤若寒蟬敢發言直指要害的,反而是王世堅、高嘉瑜、蔡易餘者流被輕忽的人物。

政黨的核心價值只在邊緣人物身上看得見,這還不嚴重嗎?










聯合報社論/藍營再下一城,且提防選民動員疲乏症


2023-01-09 03:23  聯合報/ 社論
台北市第三選區立委補選昨天投票,國民黨候選人王鴻薇(中)在競選總部自行宣布當選,台北市長蔣萬安(右)也來祝賀。記者黃義書/攝影



台北市立委補選,由市議員轉換跑道的王鴻薇以五個百分點的領先,打敗民進黨對手吳怡農。這是藍營繼九合一大選及嘉義市長選舉兩場大勝後,再拿下一城,給了迄今敗選檢討未果的民進黨又一痛擊。值得注意的是,昨日台北市天氣大好但投票率僅四成三,顯示雙方支持者的熱情都在流失,這對藍綠兩黨都是一個警訊。

論客觀條件,王鴻薇從政十多年,問政態度犀利認真,具備財經專業背景。從松山機場遷建、還稅於民、教育等議題的交鋒,她的論證視野都更周延,足見她遠較吳怡農更勝任立委職務。問題在,王鴻薇剛剛當選議員隨即要轉換跑道,不免引來「落跑」的質疑;所幸她提出「到中央做更佳服務」的訴求,似已有效取得選民的諒解。她拿下逾六萬的票數,即是最佳證明。

但在一片看好聲中,王鴻薇最後的領先幅度,卻未如選前民調的預測拉開在十趴以上,僅贏了五趴。這點,對藍營當然是一個警訊:不能以為仗著社會上「討厭民進黨」的情緒,在野黨就算不積極問政,選民也會把票投給自己。以上月的嘉義市長延選為例,投票率和這次一樣僅四成三,但國民黨黃敏惠豪取近六萬票,得票率近六成四,刷新紀錄;而民進黨的李俊俋得票則創下新低,連基本盤都沒守住。選民「票投國民黨」、「懲罰民進黨」的用心,已達極致。

但這次補選,王鴻薇和吳怡農的得票比率,和民國一○九年(二○二○年)蔣萬安與吳怡農的對陣結果相當,差距約在五、六個百分點。但若與去年十一月底的市長選舉相比,在少掉黃珊珊的因素下,王鴻薇的得票較蔣萬安增加八趴,吳怡農則較陳時中增加十五趴。亦即,黃珊珊空出的票,有更多流向了綠營。因此,國民黨只能算是「慘勝」,僅拿到了三年前的盤勢。如果這次選舉也是「三腳督」,國民黨是否還能穩贏,就很難說。

撇開低投票率因素不談,對國民黨而言,它在九合一大選中享用的「討厭民進黨紅利」,如今恐怕高峰已過。外界曾一再提醒國民黨:藍營勝選並不是因為它扮演在野黨多麼稱職,而是民進黨執政傲慢令人無法忍受。但國民黨似乎沉醉在「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勝選在望」的氣氛中,對於在野合作興趣缺缺,黨內改革也文風不動,而幾位有意角逐大位者則不斷放話、操作,試圖攪局。這次補選結果,可謂為藍營敲下一記警鐘:若無法展現自己的瞻矚和價值,重返執政之路將仍迢遙。

相對而言,民進黨對於吳怡農此役的表現,一定是自我感覺良好,自認「雖敗猶榮」。事實上,吳怡農作為民進黨新生代標竿的新秀,迭因蔡總統欽點而受重用;但他這回已是第二度參選,卻屢屢出現無法完整論述政見現象甚至眼高於頂對媒體詢問輕蔑以對在在欠缺政治人物應有成熟。如果他在基本盤回歸且投票率奇低的情況下,連面對「落跑」的王鴻薇都只能挨打;這樣,能稱為「雖敗猶榮」嗎?

民進黨敗選至今,仍未擺脫失魂落魄狀態,檢討則草草了事。目前全黨指望的,就是本月十五日黨主席補選由賴清德接手,能為民進黨振衰起敝、重啟新局。但從現實面看,敗選後的內閣改組問題懸宕不決,蘇蔡體制面臨空前危機;包括台南市的黑金及議長選舉賄選案、新竹的棒球場及市政弊端,都才剛剛揭開序幕。民進黨的問題千頭萬緒,要療傷止痛,絕非賴清德接黨主席即能收拾。若以為這次補選代表「止血」或「基本面已回歸」,那就大錯特錯


【專家之眼】英國的今天,台灣的明天:損不足以奉有餘

◆  【專家之眼】英國的今天,台灣的明天:損不足以奉有餘
◆  【專家之眼】解釋超徵 不要胡說八道!






【專家之眼】英國的今天,台灣的明天:損不足以奉有餘


2023-01-09 07:53  聯合報/ 劉明德/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
英國10萬護士日前大罷工。歐新社



幾天前,專欄作家 Allister Heath 在每日電訊報《Telegraph》發表「Nobody wants to confront the truth:Britain is becoming a poor country」一文,某報給這篇文章下了個很貼切的標題:「英國正變成窮國 卻無法弄清楚原因」。那麼,本文就來探討英國變成窮國的根本原因。

老子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這句話的意思是「好政府想盡辦法促進社會階層流動,壞政府想盡辦法阻止社會階層流動」。因此,只要看看一個國家的貧富差距,如果明顯,那就是壞政府當政,反之,就是好政府當道,像北歐國家就屬於之道,而台灣和英國就屬於之道

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很多國家都有罷工,但若問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全世界罷工最多的國家是哪國?那麼,應該是英國。為什麼罷工現在成了英國人的「全民運動」?這也是本文想要解開的謎,而這個謎跟「英國為什麼變成窮國」有著同樣的答案。

在解謎之前,先看一段小過去。民國一一O年(2011年)11月30日有超過200萬名英國公務員罷工。民國一O三年(2014年)7月11日,英國數十萬公務員罷工;民國一O五年(2016年)4月,英國的初級醫生全體發動「5日大罷工」,被認為是英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醫療罷工;民國一O七年(2018年)2月22日至3月16日,包含劍橋、牛津在內的眾多大學教師罷工…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6月27日,英國刑事律師罷工,這是英國史上第一次的律師罷工,罷工延燒到10月10日才落幕。

時序進入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11、12月罷工潮來襲。鐵路、海事和運輸工人全國聯盟在11月10日罷工,12月13、14、16、17、23到27日又罷工;英國150所大學的7萬名教師在11月24日罷工,同一天,蘇格蘭的中小學和部分幼兒園教師罷工;11月24、25日11.5萬名郵政員工罷工。12月15日以及20日,10萬名英國護士罷工,是護士工會成立106年來的首次罷工;12月21日,數千名英格蘭和威爾士的救護車接線生罷工;12月23到26日28到31日有1,000名邊檢人員罷工…。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的第三天,鐵路員工又罷工了,而且長達一周。

展望未來,英國人還將罷工,因為裝睡的英國政府是叫不醒的。

為什麼英國人被迫罷工?其一,因為工作量過重。為什麼過重?因為縮減人力,明明是該雇二個人卻只雇一個人,當然負荷過重。其二,因為非典型就業太多。在英國,整體有三分之一的學術人員不在編制內,其中,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LSHTM)的比例高達72%

其三、退休金大幅縮減。資方(包含政府)的藉口是財政困難。為什麼會財政困難?錢若不是亂花、被高管中飽私囊就是被高管拿著「退休基金」去投資而賭輸掉了,以至於能拿到的退休金減少了35%。其四、待遇太低。根據大學和學院聯盟(UCU)秘書長 Jo Grady 所說,英國高教員工的實質薪資不增反減,「自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以來下降了25%」。

那麼,怎麼證明英國政府是「損不足以奉有餘」呢?這裡引用倫敦國王學院化學系教授 Helen Coulshed 的話:「一些副校長們的年收入達到了50萬英鎊,並且可以報銷各種奢侈品的費用。與此同時,學校裡的教職工和博士生卻在使用 food bank (領救濟)。」這裡的副校長代指大學董事會、校長、副校長們等管理層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導致今天英國不可挽回的衰敗,不是一時半刻生成的,不是俄烏戰爭所觸發的高通膨造成的,也不是脫歐造成的,而是英國政府從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至今所不遺餘力推動的新自由主義,已經四十年多了,這是英國所有問題的癥結所在。

新自由主義是什麼呢?其實就是私有化和壓榨:不斷削減人力、縮減公務預算、大砍退休金、賤賣國產、國營事業(鐵路、水、電力、油氣、電信、郵務、公宅…)私有化教育私有化公醫私有化污名社會福利變賣公共設施(如公立的圖書館、公園、游泳池、博物館、警察局等),以上都是發生在英國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

在新自由主義的鐵蹄之下,英國逐漸變成了兩個世界,一個是世襲人世界:衣食不愁、住豪宅、上牛津劍橋、出入高檔餐廳。另一個是世襲人世界,即使有工作(因為低薪)都必須排上長長的隊伍以領取免費食物,並在暖氣與食物之間做著艱難的選擇,這就是英國的現狀,沒錯,您沒有看錯,曾經大英帝國

台灣政府跟著英國實施新自由主義:替富人減稅、炒高房價、醜化公務員、剝奪公務員該有的待遇、破壞文官體制、醜化國營事業、國營事業民營化、確定給付變成確定提撥、壓榨員工、非典型就業滿天飛成立國安基金…種種「損不足以奉有餘」,導致人心不安,有一天,台灣就變成了另一個英國。










【專家之眼】解釋超徵 不要胡說八道!


2023-01-09 07:33  聯合報/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
2022年稅收超徵,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普發現金每人6000元。本報資料照



稅收超徵的檢討,最大的障礙在於—行政部門一味的自以為是、不肯認錯;最讓人失望與不解的是—積非成是、顛倒是非。

根據媒體報導,對於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稅收之所以超徵,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原因在於:「政府編列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營利事業所得稅,當時是以經濟成長5.08%來編,但實際成長6.53%。」此言顯示上從首長、下至幕僚,對於總體經濟數據都沒有足夠的認識,貽笑大方。至於:「超徵是政府行政效率與民眾努力成果」之說,則是囂囂然地綁架國人,強登為其宣揚行政領導政績的樂隊花車。

行政院院會於民國一一O年(2021年)8月26日通過《一一一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並送請立法院審議,蘇院長所言之「經濟成長5.08%」,乃指中央銀行於民國一一O年(2021年)6月17日召開第二季理監事會、上調民國一一O年(2021年)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之數值;而「實際成長是6.53%」,乃指行政院主計總處國民所得統計所公布之民國一一O年(2021年)經濟成長率實現之數值。

首先,財政部預估稅收,所使用之總體經濟環境參數,來自央行的估計結果;若將稅收預估失準,歸因於總體經濟實際表現超乎預期,是財政部將責任「甩鍋」給央行。又,過去九年,稅收有八年超徵,是以央行一次又一次地錯估總體經濟局勢,財政部則是「死心塌地」的一次又一次地被央行「誤導」,乃至稅收累計超徵1.6兆;「政府行政效率」?讓人笑到哭出來!

其次,中央銀行估算之「經濟成長率」,其定義為當年度相較前一年度,實質 GDP 的變化情形。由於「實質 GDP」係根據「基期價格」計算,稅賦的課徵,是根據「當期價格」計算,在價格不斷變化的情形下,以「實質」之經濟的變化,估算「名目」之課稅收入的變化,道理何在?

退一步言,不考慮實質與名目的差異,在成長率為6.53%下,民國一一O年(2021年)所實現的 GDP 為21.74兆元;若該年成長率僅有5.08%,略加計算可知,GDP 會下修為21.44兆元。換言之,超乎預期的成長率,使 GDP 上升了2,959億元。

然根據財政部截自目前之估計,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超徵數卻是4,500億元。試問,何以2,959億元超乎預期的經濟成長,竟然可以帶來4,500億元的超徵稅收?由於稅收等於稅基乘稅率,難道我國「有效稅率」高達152%(2,959億元 ´ 152% = 4,500億元)?

目前財政部對於稅收預估採黑箱作業」;表面的說詞是:稅收之預估,以過去年度實徵數(結算、未分配盈餘與暫繳申報自繳稅額以及查核補徵稅額)為基礎,參據預測之經濟成長率,並納入稅制調整因素編列之。按此,稅收之預估,參數有三:過去實徵數、經濟成長率與稅制調整因素。過去實徵數為實現數據,不會有預估失準的情形;因此,稅收預估失準,問題只可能出在經濟成長率預估與納入考慮的稅制調整因素。

但在經濟成長率預估符合「預測效率性」下,據以編列之各年預估稅收與實現稅收之誤差(實際稅收減去預估稅收),會出現正值與負值交錯的情形;亦即,超徵與短徵應交互出現,絕不會有過往九年、八年超徵偏誤現象,按此推論,可以進一步排除經濟成長率預估失準的因素。

因此經由消去法,稅收預估會出現系統性低估,「魔鬼」就在稅收預估過程中,納入考慮的稅制調整因素。一般而言,基於穩健原則,財政部對於稅收預估會趨保守,不僅容易達成預算數,也能抑制政府支出過度成長;在實際操作上,則可以透過試算、審慎挑選稅制調整因素,來達成目的。

所以解決稅收估計之系統性偏誤,其實一點也不難,只消建立稅收預估的標準作業流程、杜絕目前之「黑箱作業」,人為判斷所造成的系統性偏誤,必然會大幅地下降。

最後,真正難打的是地穴深處的「大魔王」—檯面下的稅制結構問題。如果超徵是在陳腐老舊的稅制下,因「不明不白」的規定,而使國人「莫名其妙」多繳的稅,那麼超徵的稅收就是「不義之財」。在建立稅收預估標準作業流程之際,必須同步全面檢討稅制。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公共安全與救難應變網路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2100/web/ 

◆  王鴻薇掀破口 賴清德概括承受
◆  中文數字撇節號系統 何時改進?
◆  竹市府應速啟程序 處罰不良廠商
◆  綠不思反省 害慘吳怡農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公共安全與救難應變網路
◆  大學輕鬆躺上 但這校值得念嗎
◆  碩士不寫論文 自廢競爭力
◆  在職碩士不寫論文 文憑區隔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公共安全與救難應變網路


2023-01-09 03:32  聯合報/ 林一平(作者為前科技部代理部長)
葛羅斯(Alfred J. Gross;1918─2000)。林一平/繪


一月三日我受邀參加中華電信「強化關鍵基礎設施數位韌性-寬頻 PPDR(公共安全與救難應變)通訊系統發展策略」論壇,與會專家包括交通部郵電司前司長鄧添來以及台灣科技大學兼任教授翁樸棟

何謂救難應變 PPDR 通訊技術?最早期是「救難應變對講機」,其技術成為後來行動電話基礎第一個高頻無線對講機葛羅斯Alfred J. Gross;1918─2000)的發明。他於九歲時就開始玩無線電,於民國二十三-三十年(一九三四至一九四一年)間研究對講機技術。葛羅斯使用高頻無線技術,引起美國 CIA 的重視,雇用他來發展空對地雙向無線通訊系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用於敵後通訊。這套系統於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首建奇功,在三萬英呎的高空上接受到荷蘭的敵後工作人員傳送的情報。對講機應用後來也被實作於行動電話系統,我於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發明一項行動電話對講機技術,可以大幅增加使用對講機系統的救災人數。

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我督導科技部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發展災害訊息廣播平台,和當時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NCC 副主委虞孝成協調完成介接。這套系統可在短時間內經由電信業者的行動電話系統,大量傳送地震速報、土石流警戒、公路封閉等防災警示訊息到手機,即時通知民眾。

災害訊息廣播平台單向通訊。最先進的雙向寬頻 PPDR 已在美國及韓國運作,台灣卻尚未起步。台灣不論在國防、警消等政府機關都有 PPDR 需求,天災人禍可能隨時發生,無法等到全部齊備才開始進行,因此在論壇上我建議立即啟動 PPDR 規畫,建置於 800MHz 頻譜。

比起高頻段,800MHz 具有高度穿透力,提供更好的電波室內(甚至是防空洞)通訊,最能有效展現防災通訊功能,非常適合作為 PPDR 使用。政府應該盡早依據國際聯合會 ITU 對於 PPDR 的頻譜規畫釋出 800MHz 頻譜,進行網路建置。

然而 PPDR 的建置成本很高,由政府建置專網不太可行。鄧添來表示過去在九二一大地震、八八風災的大型災害中,發現因專網的救災設備久未使用,需要時卻不堪使用的問題。因此建置 PPDR 最好依循類似於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台灣建置災害訊息廣播平台方式,政府與電信業者合作以公私協力方式平時商用災時啟用達到節省成本及快速布建的效果以充分發揮網路韌性功能。PPDR 應該不分彼此,頻譜由政府統籌管理,系統由所有電信業者一同參與建置,除了為國家提供充足防災通訊頻寬也可以增進本身商業營運一舉兩得










王鴻薇掀破口 賴清德概括承受


2023-01-09 03:38  聯合報/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
台北市第3選區立委補選由國民黨候選人王鴻薇(右)勝出。記者余承翰/攝影


台北市立委第三選區補選結果揭曉,國民黨王鴻薇小勝民進黨的吳怡農,藍綠從去年九合一與嘉義市長選舉民進黨慘敗的距離拉近了!不到六千票!再看吳在中山區得票小贏王,可是在北松山輸給王,藍綠已恢復基本盤的對決狀態。

綠營動員執政優勢並未全部崩垮,這讓吳怡農還能夠輸得不像嘉義市那樣難堪。這對於蘇貞昌是否續閣揆有密切關聯。相對地提醒全民:民進黨的敗選檢討真的只能檢討到小英辭去黨主席而已!從蘇揆以下,迄今都沒有大變動,所謂的責任政治,對小英與民進黨來說,就是空口白話!

民進黨若是讓蘇揆續任,接著一月十五日改選黨主席,副總統賴清德同額當選,民進黨的黨與政分途而治,賴能掌黨機器,可是行政系統還是不歸他管。小英與蘇揆既然都站好敗選後的氣勢,用的也都是自己的人,賴要透過黨主席來影響行政系統非常有限!而他馬上要面臨的是三月的南投立委補選,接著就是總統與立委大選的黨內提名與輔選。

賴固然掌握黨內初選與相關參選規則的設計,只是行政系統蘇揆還是最大的操盤手,小英還是國安外交與軍事主導者。可以說賴只是從沒有聲音的副總統找到前進一步的黨主席位子,參選總統門票固然到手,可是未來一年這位黨主席若是無法參與更多的政治政策決定,賴要創造被提名與順利出線的機會,仍有很大的挑戰!

至於連敗的民進黨,有夠亂與爛的敗選檢討,注定成為想要參選總統的賴清德無法逃避之重:

一、黑金首當其衝,除了從南市的八十八槍到市議會正副議長涉賄選疑案,小英的社會安全網也處處有破洞,連警察系統都亮紅燈,如何善了?

二、疫情第三波再起,疫苗與防疫還未見有效控制,小三通有條件開放仍留下很多問題待解,只是疫情不得控制,國內經濟發展依舊難有所突破。

三、公共工程的品質,從桃園到新竹已經爆開,高虹安在新竹棒球場開挖與提告,冰山一角已經被揭開,後續會如何發展?

四、兩岸關係與對外關係牽動了國安與兵役制度,小英延長役期一年,勢必再造成青年票源流失,如何重新挽回年輕人的信心與信任?

五、蘇揆搶先發六千元「紅包」,這是超徵六年稅收的結果,卻被蘇揆拿來做為經濟發展成果分享,稅制與財務管理明顯出現漏洞,如何善後?

小英為挺小智的論文抄襲而帶來民進黨慘敗的破口,是由王鴻薇所掀爆的,如今王鴻薇已當選立委,九合一敗選的所有問題都得由賴清德概括承受!只是沒有實權的他,能扭轉這個乾坤嗎?











中文數字撇節號系統 何時改進?


2023-01-09 03:38  聯合報/ 王卓脩/退休教師(新北市)


學過珠算的人都知道撇節號的使用,其目的在於便利大家從一長串的數字中,讓人比較容易整理出合乎我們所使用語言中關於數字大小的描述方式。現代人很少學珠算,但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會碰到包含有撇節號長串數字,尤其是當文書處理與試算表都已電腦化之後,在軟體設計上就直接內建撇節號標示方式

但我國引進電腦已經超過七十年,個人電腦普及至今也超過三十年,所有這些軟體設計內建撇節號標示方式完全不合乎中文使用習慣的問題卻一直沒有解決,值得數位部來關注處理。

在中文的使用習慣中,我們有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兆(萬億)等的用法,因此如果要加上撇節號來標示 1234567890 這個數字,比較合適的標示法應該是12,3456,7890,一看就是十二億三千四百五十六萬七千八百九十。

但在英文的使用習慣中則有1(one,個)、10(ten,十)、100(hundred,百)、1,000(thousand,千)、10,000(ten thousand,十千即我們的萬)、100,000(hundred thousand,百千即我們的十萬)、1,000,000(million,百萬)、10,000,000(ten million,十百萬即我們的千萬)、100,000,000(hundred million,百百萬即我們的億)、1,000,000,000(billion,十億)、10,000,000,000(ten billion,百億)、100,000,000,000(hundred billion,千億)、1,000,000,000,000(trillion,兆或萬億)等等。同樣的,1234567890 這個數字,在英文裡比較合適的撇節號標示方式則是1,234,567,890,一看就知道是 one billion two hundred and thirty four million five hundred and sixty seven thousand eight hundred and ninety。

雖說古今中外的人類在日常經驗上對於太大的數字難以理解,因此難有定義清楚的單位名詞來稱呼,但僅以前面中英對照的處理就可以看出,中文習慣中是每千進位一個撇節號英文習慣中則是每百進位一個撇節號

筆者在過去的職涯上所看到的中文資料經常會有各式各樣數字的呈現,但這些數字的撇節號處理方式都是沿用英文系統的,常常造成閱讀上的困擾。例如在討論國民生產毛額、進出口數字、財稅收入、政府支出等的表格上,單位可能是千元、百萬元、十億元,於是在表格上如果出現 12、345、6789 等數字時,就得在腦子裡轉一下才能用中文準確地理解真正的數字是什麼,如果能有一個符合中文使用撇節號系統,就可以少了許多腦筋急轉彎的麻煩。

在數字的理解習慣上,歐美國家似乎傾向於每百進位一個撇節號做法,而中、日、韓則似乎傾向於每千進位一個撇節號的做法。數位部應該結合使用與中文有相同的數字理解習慣之語言的國家,共同要求軟體設計商要提供合乎我們語言習慣的數字撇節號系統,以兩岸三地及其他華人社會、日、韓總人口數之龐大,相信市場的力量是可以讓軟體設計商屈服的。











竹市府應速啟程序 處罰不良廠商


2023-01-09 03:38  聯合報/ 蘇明通/退休公務員(台北市)
新竹市長高虹安(中)日前揭露新竹棒球場有疑似偷工減料重大問題。 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市政府在新任市長指揮下,隨機開挖市立棒球場淺層土壤,發現明顯違約廢棄磚頭、石頭和電線等材料。除了檢調機關就刑罰事項偵辦外,市府實應釐清事實後,對於有犯罪嫌疑者,依刑事訴訟法第二四一條規定,主動向新竹地方檢察署告發,並針對施工及監造廠商須承擔之各種行政及契約責任盡速啟動處罰程序及裁罰

依據市府刊登標案資訊,竹市棒球場新建統包工程係於一○七年招標,採最有利標方式,一○八年一月以八億二千五百四十一萬元決標予施工廠商,由該廠商與合作之設計業者,進行細部設計及施工含內野主體大樓拆除與新建工程外野看台區整修以及新建地下停車場等工程其後辦理二次契約變更,共增加二億七千四百六十九萬六千元。前後總計十一億十萬六千元。負責專案管理及監造廠商,則為市府一○五年招標,亦採最有利標方式,決標予領有技術顧問業登記證之技術服務廠商。以最有利標獲選之二家廠商,竟然有此履約結果,實在令人驚訝。

新竹市府可以採取之處罰措施,包括:

一、不發還廠商已繳納之履約保證金。

二、依政府採購法第一○一條至一○三條規定,對於偷工減料、查驗或驗收不合格、提供不實履約文件之廠商,列為全國各機關拒絕往來廠商

三、責成施工廠商限期挖除不合格之材料、重鋪球場、及原監造者重行監造,均由廠商自行負擔費用

四、所有因為廠商違法、違約,而致市府、球場經營業者所生之損害,向施工及監造廠商請求損害賠償

五、由於尚未辦理驗收,因此挖除重鋪所費改善日數,尚可列入實際履約期間,計算逾期違約金。

六、對於監造不實之技師及工程技術顧問公司,分別依技師法及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管理條例通知主管機關工程會予以處分

七、對於違反營造業法之營造公司及其技術士、專任工程人員、工地主任、負責人,通知主管機關內政部予以處分,或就市政府可以主管之事項主動予以處分。












綠不思反省 害慘吳怡農


2023-01-09 03:38  聯合報/ 羅子安/作業員(新北市)
台北市第三選區立委補選今天傍晚開票,藍綠兩黨候選人票數差距一度拉鋸,最終吳怡農(中)以約6千票之差落敗,他偕同妻子顏采薇(右)一同現身宣告敗選。記者許正宏/攝影


台北市立委補選,王鴻薇和吳怡農對決,王鴻薇之所以勝選,除了本身揭發林智堅論文抄襲的正義形象外,最關鍵主因就是民進黨九合一慘敗後,檢討未深入核心,包括蔡英文過度操弄抗中保台,蘇貞昌內閣治理績效不佳等都隻字未提,因此影響到吳怡農的選情。

而補選投票前夕新竹市棒球場挖到廢棄電線和磚塊石頭,還有台南市爆出正副議長賄選案和高階警官涉及恐嚇風紀敗壞等案件,都造成社會的負面觀感,對民進黨的選情傷害無疑是雪上加霜。

這場立委補選攸關藍綠政治氣勢消長。蘇貞昌未展現責任政治的氣魄,早已讓民進黨自毀政治長城。加上疫後產業扶助經濟政策效果有限,以及通膨惡化狀況始終未見改善,讓老百姓只能勒緊褲帶過生活,蔡政府還稅於民政策過程反覆不定,都加深人民的反感。

眼前蔡英文能打的牌,無非是內閣全面翻新改組,讓社會耳目一新,若繼續由蘇貞昌掌舵,仍逃不過外界強烈批判,賴清德這隻民進黨的「金絲雀」,恐怕也會被過多的包袱拖累

國民黨連三勝,整體氣勢上揚,接下來,藍營縣市首長如何展現有感的施政,國會黨團如何提出有利民生經濟的法案,朱立倫是否能無私扮演造王者黨魁,以及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總統初選遊戲規則能不能團結共好,避免內鬥,都是藍軍轉骨工程能否成功的關鍵。一場立委補選之後,藍綠兩大黨仍需拿出勝不驕敗不餒的態度,各自為爭取民心而努力。











大學輕鬆躺上 但這校值得念嗎


2023-01-09 03:29  聯合報/ 翟敬宜/大學教師(新北市)
112學測於1月13日(五)、14日(六)、15日(日)登場。圖/記者鄭惠仁 攝影


大學學測倒數四天,等拚完考試,選校選系是考生另個難題。去年大學招生缺額衝到一萬四全國嚇壞。今年考生略增,但專家普遍預期缺額現象不會改善太多。這並不意味著考生可以「輕鬆躺上」,恰好相反,要練出更好的眼力,辨識各校的辦學策略與誠意。

想辨別學校有沒有辦學誠意,對考生和家長其實頗為挑戰,內容行銷的時代,手機一滑,滿滿都是招生訊息,要排名有排名,要成效有成效。但究竟誰真的前十大,誰又是企業最愛大學生,都是主辦單位說了算。不比買外送,選校決策踩雷會搥心肝,多點求證精神十分必要,更近距離的接觸大學,線上線下多管道蒐集資訊,甚至主動拜訪眼見為信…都是絕對需要的投資。

除了辨識宣傳內容也得更細心了解高教現況。例如多年來的重要參考指標「新生註冊率」,就可能需要進一步了解數字背後的意涵。

跨年前教育部公布了一一一學年新生註冊率,一如所料的哀鴻遍野。從未低過八成的私校在六成淹水線徘徊,連國立大學部分科系都對半砍。註冊率近百分百的大學因而格外走路有風,尾牙全校教職員拿到大紅包。

教育部長要大家對新生註冊率別太快下判斷,「參考就好」,這話尚稱實在。大學依規定可向教育部申請「招生名額寄存」,把總量減少,計算註冊率時分母就能變小。往年除了俗稱快淹水的學校(註冊率多年未達六成),一般私立大學並不會輕易寄存,畢竟很傷顏面。

不過今年的大學寄存名額比去年一下狂增三倍,顯然更多學校已突破面子問題,多了現實感。新生就是愈來愈少,名額開過多最終也是自尋煩惱。而教育部也鼓勵大學寄存名額,「精緻辦學」,只要寄存比例超過十%,就可不減計獎補助款。

也因此,考生和家長看待「新生註冊率」,已不能用它來鑑別哪家大學比較威。當寄存日益普遍,新生註冊率只表示這所學校開出的名額招收到多少比率的學生,越高只表示越符合學校自己設的經營目標

少子化確實可怕,很多大學校長被問到時都愛說危機就是轉機,關鍵是怎麼「」,校長們已有解方了嗎?本地新生緊縮,拓展國際招生不易,「精緻辦學」看似簡單卻非常複雜,目標跟策略要重新設定,課程的質與量,教師的人力和方向都要調整。處處是專業,時間卻不等人。

回到原點,大學若要縮小規模,布局和發展仍要以學生的現在和未來為核心。好好思考以學校的特質,最適合把學生培育成什麼樣的人,可滿足學習需求,也符合他們對未來的期待和想像。當大學想得愈清楚,資源準備得愈豐富到位,才能實現對學子的承諾。而這樣的實踐,也才是大學最好的口碑宣傳和品牌能量。









碩士不寫論文 自廢競爭力

2023-01-09 03:29  聯合報/ 蔡國顯/導演(高雄市)


報載全國大專會議,許多大學校長建議,碩士論文以修課取代,尤其是碩士在職專班。教育部長潘文忠已拍板,並請高教司技職司與相關法制單位針對建議進行會商。

筆者建議仍請嚴加處理,此定將影響台灣研究水平,日後學生往國外先進國家申請學校和獎助學金時,恐產生影響,對我們國家的形象和學術地位,勢必造成衝擊,不可不慎。

一般說來,碩士論文需要遵守學術格式,是有難度的,可是,就是如此,更可以了解研究生所涉學術研究和專業領域深度和廣度。尤其碩士在職專班,他在工作領域都是有成就的人,如果應用他的人脈和專業素養相輔相成,使得學術和專業相得益彰,對國家社會做出貢獻,不是更好嗎?

如受論文抄襲風波影響而因噎廢食,台灣號稱軟實力的國家,如何有創意和競爭力?










在職碩士不寫論文 文憑區隔


2023-01-09 03:29  聯合報/ 陳復/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花縣壽豐)
教育部今年編列2500萬預算與國家圖書館開發「全國學位論文比對系統」,但學界擔憂系統有其侷限性。示意圖,非當事人。 聯合報系資料照


有鑑於學術倫理問題層出不窮,據悉教育部與國家圖書館合作,委託台師大建置「全國學位論文比對系統」,將於五月開放全國大專校院使用。

但這只是「鋸箭法」的作法,如果論文鎖住不公開,就不會被放在論文比對系統中。再者,當某篇學位論文抄襲自政府各類施政成果報告,甚或抄襲自大陸或國外的學位論文、期刊論文或各類專書,這些內容同樣不會放到論文比對系統中,這使得該系統的應用範圍不如想像中來得廣,對檢查論文抄襲問題終究有局限性。

如果指導教授嚴格把關學位論文抄襲現象,並不常發生在青年時期正求學的博碩士生身上,而主要發生在某些沒時間認真就學,卻極想要獲得學位來加薪或晉級的「社會人士」(尤其是政治人物)。他們可能忙於職場工作,修課期間已不能在平日正常上課,期末更沒有時間研究單一專題撰寫報告或論文,最終其研究計畫與畢業論文就有可能出現各種學術倫理問題教育部不思整頓各種在職專班亂象,卻去建置根本無法解決這類亂象的全國學位論文比對系統,難道是因幫社會人士解決學歷問題早已成為商機無窮的「產業」,如果貿然整頓,將會劇烈衝擊各大專校院研究所招生?

但這個問題並不是「死結」,教育部應比照國外作法,將碩士學位區隔成「學術型碩士學位」與「職業型碩士學位」,前者須在指導教授帶領下進行專業研究並撰寫畢業論文,後者則只須修課,期末通過各類測驗或撰寫技術報告即可,如此當能徹底解決問題。

但教育部就是不願意放手做出區隔,現在卻因大學自治的關係,反而瀰漫著一種學術怪現象:各類碩士在職專班常想迎合這些在職生的需求,希望經由校務會議背書,在畢業證書取消在職專班」的字樣,讓在職生與一般生的學位證書看來毫無差異。如果學歷最終都能這樣「魚目混珠」,高等教育的發展將會變得更加艱困,未來將毫無鑑別學術型人才機制,這是比招生海嘯更嚴重的事情。

建議讓學術型碩士與職業型碩士「各就各位」,各有不同檢核機制與發展空間,如此才能釜底抽薪解決抄襲現象。並且,任何畢業論文只有公開發表才能完成其存在的學術價值,教育部應該嚴格督查各大學的學位論文對外公布機制,鎖死不公布應該視作「例外專案核准」,要經由各級單位專簽核章,不能再任由指導教授與指導學生輕易勾選不公開,杜絕學位論文成為滋生學術倫理問題溫床


盛治仁/西方教育重新倡議的兩門課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盛治仁/西方教育重新倡議的兩門課






盛治仁/西方教育重新倡議的兩門課


2023-01-09 03:41  聯合報/ 盛治仁(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企業策略大師李吉仁,去年從台大退休,他說退休早在計畫中,希望給自己10年時間,投入沒做過但想做的事,於是,他走上偏鄉教育路,展開第三人生新學習。 攝影╱季相儒



日前參加天下永續會聆聽誠致教育基金會副董事長李吉仁教授針對偏鄉教育改進演講,非常有感。

偏鄉小校因為班級及人數太少,影響學習動機,且老師難有同儕交流也有高流動率造成經費使用無效率以及學習效果不彰弊病。為了緩解這些問題,基金會引進 KIST 創新教育模式來翻轉偏鄉教育,並以跨校連線共教共學方式讓師生都增加交流機會,以此成功地逆轉了許多學校流失學生的趨勢,也提升學習效果

不只偏鄉的小學需要協助,都會區的學校也需調整。舉例來說,過去知名的老松國小最多曾有萬名學生,近年學生數則在五百人左右。普遍來說,其他學校人數也都大幅下降,但鄰近的學校要合併卻是難上加難,因為校友和教育行政體系皆抱持反對立場,造成學校班級人數過少,且許多經費必須投注在不必要的校舍硬體維護上,而非花在必要的學生身上。

缺乏遠見政策必定造成難以收拾結果。當年廣設大學,就種下了現在痛苦退場的窘境,還造成了對技職教育的傷害。面對偏鄉教育和學校整併的問題,相關政府單位應該要拿出對策改善並解決問題,而不是被動地讓民間團體站在第一線處理。

另外一個感想則在教育的層面。我過去比較熟悉的是當前教育必須培養 4C 能力,溝通力Communication)、團隊協作Collaboration)、創造力Creativity和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近年來知名教育家 Michael Fullan 倡議加進2個 C,品格Character)和公民Citizenship教育,來面對現在複雜的國際政經和永續議題,受到許多支持,我思考以後,也非常認同。

品格教育在於個人特質的培養,包含恆毅力、道德感、可信賴度和誠實等面向。而公民教育則著重在群我關係,在永續議題上如何扮演好世界公民的角色,在社會議題上如何關注討論公共政策並尊重多元意見,在利益問題上如何不完全從本位思考而能顧及整體,都是稱職公民必須有的素養。

我們看看各地民主國家近年來的許多亂象,其實都跟公民素養息息相關。當社會不重視品格教育,而選民不思考公民權責時,民主政治就只剩下投票。政治人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選民不深入思考政策後果就造成失靈體制。沒有合格的公民,就不會有上軌道的民主政治

這兩個新的 C,其實不就是我們過去認為太八股而廢除的「生活與倫理」和「公民與道德」課程嗎?有人也說這些不是學校能教的,現在卻成為西方教育體系高舉的重要面向,當中轉折值得深思

坦白說,這兩門課不容易教,也並非都是學校的責任,但學校教育一定不能完全棄守。一方面老師不只是經師,也應該是人師。羅斯福總統曾說過,只教知識而不教道德,就等於製造對社會的威脅。

品格和公民能力培養,在課程設計上不能靠八股文字照本宣科,甚至不必然需要成為獨立課程。但是在實踐上必須要有意識地在學校培養公民素養,並讓學生思考品格道德人生價值和群我關係上的重要性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尹啟銘/政府憑什麼說「門都沒有」?

◆  尹啟銘/政府憑什麼說「門都沒有」?






尹啟銘/政府憑什麼說「門都沒有」?


2023-01-09 04:27  聯合報/ 尹啟銘/中華大學講座教授



上月廿七日蔡總統舉行記者會被問及半導體「去台化」的問題,她引用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所說的,去台化「門都沒有」。想請問蔡總統的是:政府憑什麼說這句話?執政六年多來,除了把產業當提款機,政府為半導體產業做了什麼?

當前全球半導體產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國、日本、南韓都陸續拿出發展尖端半導體製造的策略計畫,我們政府的方案在哪裡?

面對半導體產業最需要的水、電等基礎建設問題,我們政府具體的因應措施又在哪裡?社會各界看到的只是政府培養出了一堆光電黑金

台灣半導體產業被美國政府拉著鼻子走,供應鏈關鍵環節被鎖喉,空有護國神山的虛名,政府突圍的作為在哪裡?

各國興起半導體產業本土化的浪潮,台灣產業何去何從?如何協助產業進行全球布局,政府的指引在哪裡?如果產業赴海外投資是國力的延伸,不是掏空台灣為何台商赴大陸投資就是傾中賣台

美國、歐盟、日本、印度等為了重振或發展半導體產業,對投資及研發祭出優厚補貼獎勵。蔡政府執政以來,偏愛生技新藥產業獨享投資和研發特殊優惠獎勵,半導體與其他產業共同適用的「產業創新條例六年多來經過五次修正,研發獎勵卻都維持在不到生技新藥產業水準的一半,遑論其他獎勵,政府平時有在關心半導體和其他產業的發展嗎?

台灣半導體製造可說是靠政府科技專案起家的,但蔡政府執政以來對半導體科技的研發並未繼續重視對法人如工研院的投入,甚至科技界流傳著一種說法,科技專案題目不能提到半導體」,政府要的是5G、AI 等趕時髦的研究題目。相較美國、日本皆以國家之力運用研究機構在推進先進製程和封裝技術的研發,台積電和其他業者卻只能靠自己打拚。

半導體「去台化」有雙重意義,一是「去台積電」,另一是「去台灣」。對台積電而言,以其在當前尖端製程領先的優勢,只要不被外來政治力所牽絆,繼續在次世代技術推進,包括新設備、材料的開發都須倚賴台積電製程的協助,全球都不可能「去台積電」,這應是魏總裁敢說「門都沒有」的道理。

但是國家和企業不同,隨著台積電因應全球變局所進行的全球投資布局,以及美、日、歐盟等戮力發展尖端半導體製造,將來勢必減少對台灣先進半導體的倚賴,台灣在全球不可或缺的地位將逐漸被腐蝕,這若不是「去台灣化」,那會是什麼?

蔡政府在產業發展上最大的問題是以政治霸凌專業主管機關專業人才凋零,多年來根本拿不出任何具體的產業發展方案,完全靠首長一張嘴在外面耍嘴皮,產業發展只能吃老本。政府若再不有所作為,半導體不「去台化」也難。


【名家觀點】期待落實居住正義

◆  【名家觀點】期待落實居住正義








【名家觀點】期待落實居住正義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2023/01/09 02:54:49 經濟日報 彭建文(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教授)



居住正義」,簡單來說,就是提供民眾「可負擔」且「好品質」的居住環境,讓民眾能夠安居樂業,但此看似非常卑微基本生活需求,在國內卻是長期遙不可及夢想,因為自民國七十八年(1989年)6月無殼蝸牛運動抗議高房價至今超過30年,所得停滯與房價飆漲已成為國人的夢靨,讓許多年輕人因看不見未來而直接躺平,或寧可買房子也不生孩子,使「高房價」、「高空屋率」、「少子化」、「高齡化」成為動搖國本重大國安問題

其實,房價飆漲背後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土地與不動產投機炒作盛行暴利豐厚,但政府的健全房市方案卻永遠治標不治本,因為背後隱藏複雜金權政治糾結繁榮不動產以振興經濟與金融迷思、以及嚴重得過且過鴕鳥心態

我們深知,不解決洪水的源頭,僅在下游增加堤防高度,並無法真正解決洪災。

同樣地,在政府不積極處理造成房價飆漲投機炒作下,儘管增加更多低利率房貸、租金補貼、或蓋更多社會住宅…等政策,其所能發揮的安居效果微乎其微

為遏止投資客的投機炒作行為,內政部早在民國一一O年(2021年)12月9日通過《平均地權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增訂包括限制預售屋或新建成屋換約轉售、嚴懲炒作行為(可處三年以下徒刑或最高處5,000萬元罰金)、預售屋解約申報登錄、私法人購屋採許可制且五年被不得移轉、及增訂檢舉獎金制度等五大打炒房措施

其後,該草案在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4月8日通過行政院會,但將爭議較大的炒房刑責部分刪除。但該草案送立法院後並未在5月排審甚至在9月會期也未排審刻意避開縣市長選舉意味濃厚

所幸執政黨在選舉後,願意重新推動此草案,並在去年12月21日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

不過,是否能在今年1月9日順利三讀通過則仍有疑慮,例如有人認為在美國升息循環下,目前房價漲勢已放緩且成交量也明顯萎縮,通過時機並不恰當,或認為房市應回歸市場機制,應減少政府干預。

個人認為此次平均地權條例修法確實掌握健全房市的關鍵議題,故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平均地權」的核心價值是「地盡其利地利共享」,以往國內土地與不動產市場投機炒作盛行,空地與空屋不但造成有限資源的嚴重誤置與浪費,炒房與炒地者也壟斷社會進步所創造的龐大不動產增值利益,可說相當的不公平不公義,且嚴重排擠其他產業的正常發展,甚至可能引發潛在金融風暴,此法案通過不但可使房價合理負擔,社會更加公平和諧,也有助於經濟與金融健全發展。

二、房市不健全房價飆漲是國內長期的痛,在當前嚴重世代不公平與少子化下,應立即且果斷加以彌補,否則恐萬劫不復。

三、此次修法主要目的在於有效遏止投資炒作者,並淘汰惡質不良廠商,如此才能使更多優質且善盡 ESG 廠商出現,故此次修法不但不是打擊業者,反而是為業者創造更健全與永續的經營環境。

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使國內房市重回健全狀況,必然需經歷一些調整的陣痛,此誠屬正常的市場機制,我們期待此次修法能獲得朝野共同支持,並有充分的配套措施,減少與減緩調整過程的可能衝擊。


彭建文為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