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5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紓困4.0也要部署創新模式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5970/web/ 

◆  聯合報社論/低級錯誤劣根不改,台灣將難以解封
◆  聯合報黑白集/又聽見反共法螺
◆  經濟日報社論/紓困4.0也要部署創新模式







經濟日報社論/紓困4.0也要部署創新模式


2021-06-25 01:06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國發會昨於行政院會報告「紓困4.0精進措施」,拍板資格認定放寬等四大精進措施,給予業者紓困。記者邱德祥/攝影


新冠肺炎疫情劇烈惡化,政府擴大紓困方案規模,額度從 4,200 億元遽增到 8,400 億元,簡稱為「紓困4.0」,針對在三級警戒下、營收受劇烈衝擊的行業和就業者提供更多補貼,以助脫離困境。

然而,設計政策的官員們,似乎都忘了紓困方案的法案名稱,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也就是這項特別預算的目的,包括了防治、紓困和振興三項。在方案剛推出時,我們還看到一些「振興」作為,像導遊必須上課充電才能獲得補助,俾便疫情消退後可有更強競爭力。但是,動用 4,200 億元、規模最大的紓困4.0,除了防治紓困以外,請問有任何的振興內涵

原來航空、旅遊、餐飲等行業早已門可羅雀,本次三級警戒要求室內不可有五人以上、室外不可有十人以上群聚,餐飲業禁止內用、國內旅遊、健身房、電影院、卡拉OK、娛樂、會展等服務業直接停業,已導致服務業一片哀鴻遍野─連鎖加盟協會所屬 3,062 家門市中,已有 2,300 家瀕臨停業,其中六成五屬餐飲業。減薪、裁員、倒閉、失業等一系列浪潮就在眼前,即使製造業營運暢旺,又有紓困4.0的大力補助,仍擋不住衰頹情勢。

疫情早晚會獲得控制,只是大批受衝擊倒閉或歇業的中小企業,若缺乏足夠競爭力,則在疫情結束之後,根本就沒有能力重新出發,面對後疫情時代嚴峻的挑戰;因為大型服務業雖也受到重創,但在疫情中已快速練就了一身武功,可以結合實體和虛擬行銷的「全通路」競爭模式,輕鬆面對後疫情時代。但資源受限未能跟上這種行銷模式的中小型服務業者,幾乎確定會被市場淘汰,造成服務行業的「市場集中度」遽升、弱化市場競爭和選擇,對消費者其實不利。

看看新加坡在去年疫情肆虐之後,為衝擊嚴重的服務業做了什麼:在2至5月疫情嚴重期間,為全體產業提供了四波紓困方案,動用了約2兆元新台幣、相當20% GDP的龐大資源;其中涵蓋了培訓補助獎勵餐飲零售業進行數位轉型新創發展。在疫情減緩後,新加坡政府轉向協助企業適應新常態、提高競爭力,輔導企業面向海外,創造後疫情時代的就業。

在具體方案方面,除了工業4.0物流業全面數位化輔導以外,最令人矚目的是針對微型服務業的計畫─「鄰里企業數位化方案,將在今年內協助2萬家微型鄰里企業(占星國20萬家中小企業的一成)以優惠價格使用電子商務平台包括使用幾個電子支付系統可享優惠,補助使用蝦皮等網購平台架設網路商店九成費用

反觀台灣政府,從未見紓困以外的輔導方案,能夠涵蓋一成中小企業的企圖心,通常若有上百家企業受惠就已經不得了,更多的研究輔導案更只有幾家輔導個案就交差了事,方案很多但大都看不到顯著成果。原因很簡單,就是政府輔導資源長久以來九成以上流向高科技製造業,對中小企或微小型服務業輔導資源極為有限,因此輔導對象不可能有廣大的涵蓋範圍。然而,對中小企業或微小服務業的輔導其實是本小利多的投資;例如,去年底外貿協會舉辦的線上「馬來西亞台灣形象展」中,一家嘉義的咖啡店居然只花5,000元參展,透過視訊洽談打開了過去根本不敢夢想、對馬國出口烘焙咖啡豆的國際市場通路

如果,在紓困4.0中匡列100億到200億元,逐步輔導、補助10萬到20萬家以服務業為主的中小企業,變身為全通路的高競爭力企業,就可以為政府長久忽略服務業的疏失導正過來,並超前部署產業強勁復甦,這次政府不應該再次錯過了。












聯合報黑白集/又聽見反共法螺


2021-06-25 00:4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立陶宛將捐兩萬劑疫苗給台灣。 本報資料照片


立陶宛捐了兩萬劑疫苗給台灣,人們感激莫名,這很自然。怪的是,這疫苗突然多了「反共疫苗」、「民主疫苗」的標籤,聽了冷不防以為時光倒轉七十年,回到了反共抗俄的年代。

為了表示感激,有業者要做一貨櫃小泡芙回贈,有超商促銷立陶宛啤酒報恩,律師決定買立陶宛巧克力表示心意。蔡總統臉書貼文以立陶宛語致謝,黨團表態想邀對方總理和議長來訪,連串動作「像極了內宣」。

立陶宛位處波羅的海之濱,對台灣言,就像電影史瑞克裡那個遠得要命的王國。但台灣跟它並非毫無淵源,當中華民國仍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時,蔣廷黻、沈昌煥等外交前輩在聯大聲援的對象,即包括了蘇聯鐵幕下的立陶宛。

所以總統府一喊「反共疫苗」,讓人恍若走進了時空穿越劇,黨國大老又還魂了。大家發現,綠營中一堆反共控,譬如有人只為反駁「疫苗乞丐」說,竟立馬搬出蔣介石,說他靠美援不亦乞丐?其潛台詞是:民進黨才是蔣的正牌傳人!

立陶宛捐疫苗的真正貓膩,不在於誰去向它討的,而在於這劇本完全就是拿反了!立陶宛人口跟台北市差不多,人均比我們低得多,捐疫苗的不該是我們嗎?只要神智夠清醒的人都明白:二萬劑疫苗解不了三級的封,反共的法螺更遮不了無能的印記!













聯合報社論/低級錯誤劣根不改,台灣將難以解封


2021-06-25 00:2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高雄市長陳其邁責怪新北未落實恩主公醫院的疫調,使患者將病毒帶到高雄造成七人確診;恩主公醫院則回應,其疫調完全合乎衛福部的規範。記者徐如宜/翻攝


就在人們以為疫情趨緩、三級警戒降級有望之際,才高興兩天,台灣確診又恢復為三位數,死亡已超過六百人。所幸指揮中心未輕率宣布降級解封,否則後果堪虞。更值得注意的是,原本天下太平的南部地區發生了新的群聚疫情,高雄一天即暴增九例,市長陳其邁怒控雙北疫調及通報不確實。屏東也爆五例確診,源頭是境外移入的秘魯返國者,是否為首例秘魯變種 Lambda 病毒,備受關注。

台灣難以分區實施不同級防疫警戒,從現狀看,原因顯而易見。第一,目前全台接種疫苗比率僅七%,遠不足以形成群體免疫網;第二,各地生活圈彼此交疊,許多北部人的老家在中南部,實施行政分區管制難以落實;第三,任何一地只要放鬆管制,立刻吸引大量民眾湧入;第四,因不實施廣篩,輕症感染者趴趴走傳播病毒,極難防範。

高雄新增的九例確診,兩件群聚感染都與相關民眾南北移動有關。旗山的兩例,有一人五月間去過淡水的市場;仁武的七例,則追溯至一名曾在新北恩主公醫院住院患者,返回高雄居住後,傳染給兩個家庭共七人染疫。陳其邁怒控新北疫調不確實,錯失將這名三度進出恩主公醫院的患者納入追蹤名單,最後還是高雄市府人員自己上網追出線索。

陳其邁的氣憤,部分原因是他多日來保持「加零」的成績毀於一旦,當然要發洩一下。然而,防疫作戰就是一場與病毒無期限、無邊界的拔河,他能怪新北市故意把病毒放進高雄嗎?當然不能!如果可以的話,那麼雙北市長不是更能大剌剌指責陳時中把關不力讓病毒肆虐台灣,讓全國忙得焦頭爛額嗎?

若要檢討,更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確診數在兩個月間暴增至一萬四千多人,死亡超過六百人,但政府從中央到地方仍然在重複許多低階的錯誤毫無修正之意防疫的破口若是來自決策疏漏,民眾再怎麼謹慎自持,也未必逃得過病毒侵犯。例如,陳其邁責怪新北未落實恩主公醫院的疫調,使患者將病毒帶到高雄造成七人確診;恩主公醫院則回應,其疫調完全合乎衛福部的規範。事實上,在五月的高峰期,雙北連確診者都送不進醫院,指揮中心哪還有心思顧及疫調的落實

更可議的是,本土疫情如此嚴重,指揮中心對於入境者普篩政策卻姍姍來遲。政府如此輕忽國境,讓人難以理解。以屏東新發現的五名確診者為例,源頭就是兩名六月六日自秘魯返國的祖孫,雖持有核酸陰性證明,仍傳染給其鄰住之親戚,再由此擴散給其他家人和計程車司機。病毒如此不經意地擴散進社區,要再追查其足跡,難度就變得極高。事實上,近期每天自國外入境的人數僅數百,在這種情況下,陳時中為何不早早下令入境普篩

以這對秘魯返國祖孫為例,兩人雖持有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但未及結束隔離即告確診。照理說,居家隔離如果確實執行的話,不應該傳染給親戚或鄰居;一定是居家隔離不徹底,才會層層外溢。尤其,秘魯變種病毒 Lambda 傳染力抗藥性均很強,一旦傳播開來,原本疫苗已不足的台灣將更窮於應付。指揮中心既不對入境者普篩,對特殊地區入境者的隔離疏於管控,這麼低級的錯誤到底要犯多少次才能學到教訓

且看,我們的疫苗和救命儀器都在仰賴國外和民間捐贈,我們的政治人物則在用力數落別人的不是,才十六歲的護專生被誤打了不該打的疫苗。人民在掙扎,決策者繼續推諉卸責,台灣要如何解封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振衣千仞岡 濯足萬里流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5970/web/ 

◆  靠美國 也要靠自己努力
◆  若無法清零 要思考如何與病毒共存
◆  我是長者 輪到打AZ…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振衣千仞岡 濯足萬里流
◆  不要不急的日本與三級警戒的台灣
◆  從「同島一命」到「同黨一命」
◆  助人這堂課 孩子永遠忘不了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振衣千仞岡 濯足萬里流


2021-06-25 04:16  聯合報 /   郭瓊瑩(作者為文化大學景觀系系主任)
鳳凰花開是畢業季之祝福與期許。圖/郭瓊瑩提供


又是畢業季,縱使今夏乾旱,鳳凰花卻開的特別鮮艷且充滿濃郁生命力。由於疫情,各級學校畢業典禮均在線上舉行,雖然學子們感覺些許悵然…。

畢業典禮結束時總會全體唱校歌,以往對此總視為行禮如儀,今年自線上聆聽校歌時,反而有另類啟發。文大校歌是由張其昀作詞黃友棣作曲,詞中「…有所不得,反求諸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赫然覺得這適合作為「畢業贈言」,展現氣魄格局,豪情壯志,又引導自我心靈之澄淨。

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原出晉朝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五》,他在京城看見華麗飛簷下盡是高官奢靡的生活,乃興起效法前人許由歸隱田園,彈抖身上的俗塵,振衣而起,一塵不染,意氣風發,立志高遠,滌淨雙腳,恢復本我之體,迎向聖潔光明之道。

近來疫情牽動了庶民各面向生活,因染疫或需隔離或因親人過世產生集體焦慮。加以媒體及政客口水戰,許多因意識形態自私自利令不信任及看不見未來之情緒充斥。出不了國門也禁足於宅內,頓覺陽光照不到心中。如果得以拋開負面思惟,改以激勵人心之動能,正如左思在紛亂無序京城中,不僅沒有隨波逐流,反而逆向思考,走向自我的光明未來。惟此亟需執政者改弦易轍之智慧。

近年來但見大學生畢了業,反而頓失重心。在溫室久了,許多人怕出去吃苦,也怕探索未知與不熟悉之異國文化或跨界挑戰。在紛雜網路世界中,亦難分辨是非真偽,情緒頻受影響。有堅定己見者會正面迎戰;對自我沒自信者,則易受世局干擾。勇於拋開不確定性去闖蕩世界探索未來者相對少了,年輕學子需要 role model 之引導,尤需多光譜之生涯 role model。

有不少年輕人想遠征撒哈拉、K-2、亞馬遜雨林、肯亞荒漠,但有多少受到國家社會鼓勵,得以實踐夢想?國家在培養年輕人才之投資,實在太少了。「國手」只鳳毛麟角,但國家棟梁卻有成千上萬,亟待開創更多軌之生涯與生命教育。

振衣千仞岡」需要一種自心底徹悟動力,而「濯足萬里流」尤須拋開世俗名利價值觀與勇氣。儘管在艱困焦慮疫情中,前瞻未來,人類仍需自我調適走向與大地共生之路。左思的豪情與志向,期待轉化成正能量,為所有畢業生打開新視野。












靠美國 也要靠自己努力


2021-06-25 04:33  聯合報 /   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新竹市)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右)和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左)一同至桃園機場督導美國政府捐贈250萬劑莫德納疫苗的卸載及後送作業。記者季相儒/攝影


新冠疫情嚴峻,民眾期待疫苗卻波折重重,突然獲得美國贈送二五○萬劑,朝野各界不勝感激,難以言表,也出現了不少揣測的議論。防敵與防疫都靠外國,靠得住嗎?武器我們花錢買,還算心安理得。疫苗要等人家送,感覺不太踏實。

美國送我們疫苗,而且數量加幾倍,為何如此厚待台灣?往好處想,因為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對美國太重要。如果台積電因為染疫而停產,美國損失不小,真可謂「護國神山」。可是仔細想想,這座靠山怎麼來的?顯然不是天生就長在台灣島上,而是孫運璿潘文淵及許許多多科技界人士努力建立起來的

如果只會靠山吃山卻好吃懶做,就算有金山、銀山也支持不了多久,更何況我們現在的優勢是在日新月益的科技產業之上。投資研發、培養人才方能增加實力。當年半導體技術的來源,雖然靠的也是美國,但還是因為我們的能力才靠得住。

就在台灣疫情快速惡化的時候,美國參議院在跨黨合作下於六月初通過了「無限邊界法案」,授權美國政府在未來五年,投入一千一百億美元,用於關鍵技術的研發與製造。這項計畫的動機是因為面對中國大陸科技快速進步,決心努力贏回領先地位。

六十多年前,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後,激起美國全力投入科技競爭。實現登陸月球計畫,插上美國國旗,如今月球上可能很快就有另一面國旗插上月球,美國既然醒來,將會加速前進。向前快跑的美國,要怎麼靠?當然不能站著不動地靠,必須跟上速度自求進步啊!

美國的五年一千一百億美元讓人想起台灣高等教育的五年五百億。這項從民國 94 年(二○○五年)開始的計畫,雖然名為「邁向頂尖大學」,實際上是回應對岸巨資投入重點大學的競爭。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蔡英文政府開始推動八年八千八百億特別預算的前瞻建設計畫,同時停止頂尖大學五年發展補助。如今美國展開五年科技發展,我們要靠美國就應該懂得怎麼靠。山也是要靠自己努力的,可別「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若無法清零 要思考如何與病毒共存


2021-06-25 04:38  聯合報 /   沈政男/醫師
新冠肺炎延燒,全國三級警戒再延長到七月十二日,深受疫情衝擊的民生服務業,有的店家掛起結束營業的特賣標語。記者潘俊宏/攝影


在連續兩天,每日新冠新增案例降到七十餘後,近日再度回升到三位數,引發疑慮。其實,此乃萬華群聚感染曝光後,每隔一周發生一次的家戶感染小高峰。

五月十二日萬華疫情曝光,在一個潛伏期後,於五月十七日出現新增案例高峰。如果這時能有充足檢驗量能安置空間,將確診案例隔離,那疫情很快就會結束,但因台灣未做好大規模流行部署,好多案例留置家中數天才被隔離,造成家戶感染五月十七日那波高峰在廿四日造成另一波家戶感染,依此類推,但規模越來越小,到了最近又產生一波小高峰。

從各國經驗可知,台灣的三級警戒相當於軟封城)本來就能有效圍堵病毒,讓每日新增降到兩位數,但台灣比起南韓,新加坡與澳洲都快了一些,這是台灣人高度配合防疫明證。然而,要從兩位數降到個位數,甚至清零,卻是另一回事了。以南韓來說,至今都是三位數新增,而澳洲、新加坡則在個位數徘徊,至於香港,在連續確診十餘天後,最近又出現本土案例。以台灣流行的 alpha 病毒來說,更是粘踢踢,不容易甩掉。

在萬華群聚感染後,台灣社會更加戒慎恐懼,已不易再度發生大爆發,接下來必須針對每一起社區小群聚進行個案處理,有效圍堵所有隱形傳播鏈。以北農群聚來說,實為台北疫情背景值的反映,不必過慮。台北最該做的,是比照其他縣市,每天公布確診案例來源,並對不明來源案例提出對策。新北雖然一度新增案例居高不下,目前廣篩疫調接觸者隔離迅速確實,可說滴水不漏

基隆與桃園,因承接雙北溢出案例,每日新增曾徘徊兩位數好久,但目前已漸控制。中南部縣市陸續傳出零確診,但仍有少量病毒傳播,一不小心就衍生十幾廿個家戶感染案例。大體言,雙北以外每日新增案例絕大多數都已知感染源,因此雖偶有起伏,整體趨勢仍往清零邁進

原本六月下旬截止的三級警戒,再度被延長兩周,原因除新增案例仍有起伏,也有心理因素—會不會解封以後,病毒如鬼魅從四處竄起,疫情再度席捲而來?欠缺安全感、過度警戒與憂慮,宛如「疫情創傷後症候群」,是台灣必須克服的解封心理障礙

如果到七月中旬,每日新增仍有兩位數,又會面臨該不該解封的頭痛問題。解封要能安心,唯一方法是清零,但如果短期內不可能,就必須思考與少量病毒共存之道。台灣目前疫苗數量,夠讓高齡與高接觸族群施打完畢,有效降低重症與死亡發生率。此外,口罩強制令仍須維持,再加上對於無法戴口罩的餐廳等場所,訂立個別防疫措施,或可做為解封的折衷辦法










我是長者 輪到打AZ…


2021-06-25 04:19  聯合報 /   劉培柏/前臺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新北市)
AZ疫苗。 美聯社


自疫情指揮中心開放日本捐贈AZ疫苗,供七十五歲以上長者施打後,十天內全台傳出一六九人打疫苗猝死。指揮中心宣稱,猝死長者都有慢性病,且司法解剖檢驗其中廿六位猝死長者,都和疫苗無關,並表示和老人每日自然死亡人數背景值,及和韓國打 AZ 疫苗死亡人數相較,並無明顯差異;但是當事者家屬仍十分後悔,並要討公道。

上月,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免疫學教授馬夏雷克,首先提出 AZ 疫苗造成血栓的科學根據。他發現,當注射入手臂肌肉內的抗原,進入注射部位細胞內,腺病毒載體新冠病毒棘突蛋白基因片段,帶入細胞核內,將 DNA 轉錄成 RNA,然後再返回細胞質複製棘突蛋白釋放出細胞外棘突蛋白,會刺戟周遭的 B白血球製造抗體

問題出在這裡,當棘突蛋白基因進出細胞核過程易受損,使在細胞質內製造的棘突蛋白,有部分容易降解,由細胞釋放出的「降解蛋白構成物」,常會和人體自身蛋白作用,此作用複合物正是血栓成因。筆者認為,此或也是引起長者慢性病急性發作猝死的潛在原因,司法解剖觀察只能見到臟器慢性病特殊病理變化,而疫苗造成組織細胞細微病變,需靠組織切片病理顯微鏡檢查,才能研判。請問作了哪些組織病理學鏡檢呢?

今年二、三月時,歐盟發生卅餘件血栓事件,挪威、丹麥等國立即禁用 AZ 疫苗,多國則作年齡限制,施打對象為五十五歲以上人士,加拿大亦有同樣規定。英國二月中旬全面使用 AZ 疫苗,最近規定四十歲以上才能施打。南韓三月初全國施打 AZ 疫苗時,發生多起年輕人血栓事件,日前限制卅歲以下不能注射。巴西、馬來西亞多國則不建議孕婦注射 AZ 疫苗。澳洲十月起將改以輝瑞和莫德納,AZ 則暫時擱置。筆者認為,AZ 疫苗因為有安全性瑕疵,各國才會有施打對象規定,不是嗎?

其實,AZ疫苗除了造成血栓疑慮外,恐還有很多未知副作用,也有腺病毒毒力迴歸問題等,這些都需長年觀察追蹤製造者急著推疫苗故意忽略。七十三歲義大利總理德拉吉二月初打第一劑為 AZ 疫苗,五月打第二劑為輝瑞疫苗;六十六歲德國總理梅克爾四月初第一劑國產 AZ,日前第二劑改打莫德納,箇中有什麽原因呢?

總之,打 AZ 疫苗血栓風險已被確認,慢性病長者打疫苗猝死,可能也是間接性風險造成的吧?目前台灣長者仍只有 AZ 疫苗可打,指揮中心大力宣導「利大於弊」,慢性病長者只能自求多福。

日昨,我也收到接種通知單,輪到我去打疫苗了,心中忐忑;女兒竟未勸阻,還說記得帶健保卡、身分證,和選舉一樣要帶印章,譲筆者「壯士一去兮『』復還」之情,油然而生。










不要不急的日本與三級警戒的台灣


2021-06-25 04:44  聯合報 /   郭帆昇/旅日學者(日本大阪)
隨著三級警戒延長,住宿餐飲業無薪假人數不斷飆升。本報資料照片


近期台灣疫情爆發,導致政府、社會與醫療體系的緊張壓力。目前三級警戒下,造成工作、教育與內需經濟諸多方面的衝擊,不容小覷。民眾普遍對此波疫情影響實質生活,感受深刻。談談日本民眾一年多來的防疫生活實際感受與台灣的比較。

整理日本政府一年多來的防疫規範,聚焦三大重點經濟、經濟、經濟。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疫情爆發初期,安倍政府立即全國無差別直接提供每人十萬日圓現金補助再加上保育與失業等補助,基本上先為社會守住不安感,果然細膩。

日本政府著重宣導一個口號:「不要不急、外出自肅」。原則上旨在規勸國民,沒必要就不要亂跑,請多自律。

有人誤以為,「緊急事態宣言」是封城,其實完全不是,主要規範大型場所,例如主題樂園等暫時歇業。一般商店與餐飲,都正常營業,只是關門時間提早至晚上八點,直接封印了日本居酒屋飲食歌唱等夜文化。一年多來,日本每日感染率維持千人水平。

日本政府文官體系果然有優秀行政管理能力。首先,針對每日感染數的對應方針為二個:一是守住死亡數,維持醫療基準實質量能,達到低死亡率;二是,超倍量疫苗備貨,儘管施打緩慢,抱怨常有,但民心穩定。

不要不急超軟性緊急事態,原則上磨練出日本民眾普遍接受與疫情共存,體認這是長期存在的疫情狀態;雖然疫情衝擊很多行業,但當民心基本接納,社會也就相對穩定。例如,日本地方新聞常有超高齡老人堅持不戴口罩坐電車,就會看到警方花了好久時間規勸老人下車,諸如此類。日本政府守住了憲法維持人民自由的力量,絕非文字,是行動上付出代價達成的。

現在日本正緊鑼密鼓準備東京奧運,國內言論好壞參半;相對強硬防疫,將會犧牲自由與經濟。日本選擇了面對東京奧運,日本政府也宣導,在疫情下仍舉辦奧運的決心,代表著奧運五輪的人類精神象徵。

日本選擇面對,取代謾罵與唱衰;日本人學會與疫情共存。想起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名言:笨蛋,重點是經濟!頗有道理。

疫情仍在蔓延,如何與疫情共存,將是來日的生存之道。平衡經濟,平和人權,平常生活;共勉之。














從「同島一命」到「同黨一命」


2021-06-25 04:42  聯合報 /   鍾佑煖/上班族(台中市)
前立委孫大千批評,民進黨扯同島一命,連配發疫苗都要戴上有色眼鏡分藍綠嗎?圖/取自孫大千臉書


同島一命」始於今年初,一名捲入性騷疑雲的女網紅,善用社群媒體爭取話語權,打響知名度;後又因本土疫情而成流行用語;執政黨更將「同島一命」喊的震天價響。但是人心詭譎、風雲變色,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團結表象,仍比不過黨同伐異同室操戈政治攻防,「同黨一命」當真優於「同島一命」?

隨著美日捐贈疫苗抵台,疫苗施打順位和資源分配問題,島內開始一連串「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的究責擂台大賽。

從北市診所爆出私打疫苗,地方中央官員及民代都捲入了一場場疫苗關說口水戰,讓輿論從中央防疫轉成各縣市大亂鬥,真相為何?權貴名單在那?至今亳無下文,倒是施打順序為因應輿情而被「滾動式調整」,各個地方職業工會與團體爭相爭取造冊,奈何早有高官趁亂混入施打名單中,整件「疫苗醜聞」也就不了了之。

反倒是在地方造冊及施打順位上拔得頭籌的地方首長,藉勢砲打新北疫調不實,未將有雙北旅遊史個案通報給相關單位,害其管轄地一天內新增九例確診者,儼然不想讓每日皆開記者會的疫情指揮官專美於前,先喊先贏。

在這個發臉書比傳公文更便捷年代裡,默默耕耘已無法創造聲量。政治人物爭取的,除了鎂光燈前話語權外,還需有團隊幕後操刀努力宣傳自家貼文時事哏圖,懂得運用社群聲量創造能見度。一如有藝人私下感嘆,「官員在做藝人的事」,政府幕僚傾盡全黨之力為執政者擦脂抹粉,為的是「同黨一命」,還是「同黨一票」呢?

政治風暴來臨前,誰又真能將幕後的一切全盤托出?













助人這堂課 孩子永遠忘不了


2021-06-25 04:22  聯合報 /   李枝桃/資深教育工作者(南投市)
醫護穿脫隔離衣很麻煩。記者潘俊宏/攝影


朋友傳來訊息,電視報導醫護因穿脫隔離衣很麻煩,為搶救病患需與時間賽跑,所以減少喝水避免上廁所,一整天忙下來,往往累癱倒地就睡,這新聞畫面讓人心驚又心疼。此外,他們也看到學校附近咖啡小農,因為疫情關係,生產的咖啡豆滯銷,生計出問題,學校老師便設計一堂「發現問題並進而尋思如何解決問題」課程:他們覺得應該將兩邊困境整合,並連結出一個社會關懷,因此規畫了「挺醫護、顧小農—疫起飄香台灣咖啡活動」,內容是只要有人捐一組咖啡送醫護、店家也送一組。

捐款人出點小錢既能對醫護表達心意,又能幫小農,這好事怎能不跟?我二話不說立即上網填表單。很快學校老師打電話來聯繫匯款事宜,我說他們好用心,電話那頭老師笑著說:「我們只是盡一點小心意罷了!」

我聽了搶話回她:「您知道嗎?有時做好事也是需要智慧的,您們用智慧整合善念善心,想想你們讓捐款者感受到捐助的經費不高卻能將愛傳達給小農和醫護,這份小小的捐助竟變得有重重的分量,大家捐得多高興呀!而且你們也讓小農解決滯銷問題,還樂得可一起做好事,更讓醫護人收到附帶無限祝福與感謝的咖啡包,而—最難得的是你們讓學生在過程中學到,友善助人之舉不應以有無金錢做考量,只要有心有智慧,一樣可善用各界力量來達到目的」,我說到這裡停了一下,很慎重的再說一次「這是很有智慧的一堂課」。

第二天,以前畢業學生打電話來問候,已經擔任教職的她分享疫情停課期間,準備遠距教學的辛苦,及準備給學生的作業,我立即和她分享「挺醫護顧小農」這件事,她聽了很有感觸提起往事,當年讀國中時對岸汶川大地震,我在學校發起送愛到汶川活動,當時她和幾個同學利用放學期間,去撿拾民眾隨意丟棄寶特瓶等,販售再將錢捐出去,當時也吸引一些人響應,跟著他們撿,結果街道變乾淨了,又能幫助到他人,「校長媽咪:那感覺真是棒透了,我國中學的東西很多都忘了,但這一堂把愛傳出去的課,到現在都忘不了呢!」電話那端的她,聲音雀躍如跳動音符般美妙。

誠如她所說,學科東西很快會忘記,但愛人助人這堂課是永遠忘不了的,聰明的老師或家長:或許也幫助孩子上一堂既美好又難忘的課程吧!

李清志/怪獸太陽塔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怪獸太陽塔
◆  盛治仁/三級警戒生活 如何過得更好
◆  蘇蘅/當總統有了綠色火蟻網軍
◆  余淑美/生物科技繼續挑戰善變的新冠病毒
◆  施振榮/王道與民主








李清志/怪獸太陽塔


2021-06-25 04:08  聯合報 /   李清志(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1970年大阪世博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的新書「怪獸大阪」六月出版,非常湊巧的是,剛好與日本雜誌 Casa Brutus 六月份封面相似,都以大阪太陽塔為封面主題Casa Brutus 雜誌這一期討論岡本太郎太陽塔,封面人物則是當今熱門歌手愛謬Aimyon),愛謬被稱作「中毒性歌姬」,她不像過去日本歌手走可愛路線,而是以一種顛覆傳統怪異性格呈現,剛好與岡本太郎怪異創作,有異曲同工之妙

怪獸大阪」一書之所以用太陽塔作封面,可能是因為對我而言,太陽塔本身就是隻巨大怪獸吧!從大老遠望去,就可看見大阪天際線,出現一隻巨大怪物,這隻怪物不太像哥吉拉電影中怪獸,反而比較像是「新世紀福音戰士動漫中的異次元怪物,是一種抽象、圖案化怪物,而不是像一般生物日本作家森見登美彥的小說太陽之塔」中,這樣形容「它像是從異次元宇宙的彼方突如其來飛來這裡,然後就動也不動地矗立在大地之上。這個太陽之塔,上上下下都瀰漫著一股沒有人插手造成的味道。」

「乍看之下,所有人都會被那異樣的巨大,以及它本身的造型所懾服,它那滑溜而彎曲的體格,還有倏然從兩側伸出,有如溶解般的手腕,頂部是一張金黃閃耀的臉,腹部是一張塗了深淺不同的灰色,正面是噘著嘴好像在生氣的臉,背面則是一張平面的黑臉,而這張臉看起來,讓人感覺很不舒服。」基本上,這座巨大怪物,讓人心存恐懼、不安,有一種強烈違和感。

民國 59 年(一九七○年)大阪世界博覽會,被認為是史上最偉大世博會之一,這場日本戰後大型國際活動,基本上就是戰後復甦科技與設計實力的展現,讓全世界看到一個重新奮起充滿動能爆發力新社會

世博會的建築展場規畫,更是日本建築師們卯足全力,使出渾身解數的精采力作,建築教父丹下健三帶領著學生磯崎新黑川紀章等人,設計規畫整個世博會場,他們藉此實驗未來建築的種種可能性,特別是年輕建築師們,也藉此宣揚他們前衛代謝派建築理論。不過這個未來建築實驗場,卻被一座詭異的怪物高塔介入產生異變

世博會雖然是由丹下健三等建築師規畫設計園區,但是大會也找來藝術家岡本太郎,負責世博會藝術作品。岡本太郎認為,丹下健三等人設計的世博會場太過平衡無趣,需要一個爆炸性元素置入,因此設計一座七十公尺高的巨大雕塑物,試圖製造出新的動能,一種生命力旺盛的象徵。

大阪世博會結束已半世紀,原本的前衛建築早拆除,只剩下太陽塔依然矗立著,就像隻永不倒下怪獸一般,成為大阪市最重要的地標建築。有趣的是,大阪市又將在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舉辦世博會,大會選出的世博會標誌,竟然又是一個類似細胞項鍊詭異東西與太陽塔一樣,都是前衛怪異,卻又充滿動能的怪獸

太陽塔象徵大阪追求創新大膽前衛城市精神,希望民國 114 年(二五年)世博會開幕時,我們已可自由旅行,再次去大阪看看太陽塔這座奇異建築,並體驗這座城市怪獸般的爆發力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