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8日 星期二

經濟/破壞式創新…高油價不再

.聯合報社論..內閣再不改組,台灣將泥足深陷
.聯合報黑白集.柯文哲的戲法
.經濟日報社論.破壞式創新…高油價不再










經濟/破壞式創新…高油價不再


2017-07-18 02:5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原油價格近來激烈震盪,OPEC與俄羅斯等非OPEC產油國均同意延長減產至明年3月,且夏季用油旺季等需求面因素亦有助短線油價走揚。但頁岩油等非傳統原油業者環伺在側,隨時會因油價上漲至符合其經濟效益而大舉生產,使多數專家始終對原油市場重現多頭走勢,難以樂觀。
不過,單以頁岩革命為由的擔心仍過於表面。因為能夠讓布蘭特油價從2008年7月每桶145.29美元的歷史新高一路下跌,最低不到該價位四分之一的真正原因,其實是頁岩革命為原油市場帶來的破壞式創新,讓原油產業變成一個與時俱進的創新有機體,且創新精神不止於頁岩油業者,而近年原油市場的三大改變,即為此而來。
第一個改變是結合數位化複雜系統的智能化管理(Smarter Management of Complex Systems),讓原油業者能在更複雜的地質環境中,以更具有效率的方式探鑽石油和天然氣。舉例來說,成像技術(imaging technology)的進步雖讓深海油田業者更容易在墨西哥灣和巴西的深海水域找到蘊藏的石油,但該技術植基於百元油價的環境,且強調快速而非有效率,以致於當百元油價不再,相關開採作業便停滯不前。從離岸油田鑽井機數從2014年9月的64台,銳減至2016年8月的17台,減幅高達七成,可見一斑。
此時,深海油田業者也開始向頁岩油業者看齊,學習結合數位化複雜系統的智能化管理,進而改變油井探勘的設計流程,採用簡單的、標準化的設計與作業流程,讓鑽井與生產平台更容易獲得複製,成本自然跟著降低,使深海油田不再與高油價劃上等號。目前荷蘭皇家殼牌集團於墨西哥灣的深海鑽油成本已成功降至每桶40美元,其餘業者也重新投入市場,截至2017年5月為止,離岸油田鑽井機數已回到22台。
第二個改變是應用數據分析技術。原油業者使用更複雜的演算法分析巨量數據,且隨著雲端運算技術的成熟,過往耗時一年的資料運算工程已可濃縮至數個星期,讓業者在實際動工前,已先就百萬種可能的情境進行沙盤推演,更容易找到石油和天然氣蘊藏點與進行生產管理,降低過往油井發掘與探勘過程中消耗成本最多的試誤率。同時,由於原油生產是一個高度流程化的生產過程,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將為業者帶來巨大損失。所以,石油業者也學習半導體產業的預測性維護(Predictive Maintenance)技術,利用複雜的演算法分析過去生產流程的大數據資料,藉此提高設備的運作效能及提前維護,降低機器停機所造成的生產成本。
第三個改變是大量的自動化。如利用自動化系統以遠端遙控方式鑽井,甚或發展海底機器人執行更多困難及危險的工作,如深海管線接連及機器設備的檢查等。
此外,這般破壞式創新並不侷限於原油產業上,更隨著科技創新的腳步,延伸至整個能源產業中。例如結合數位化複雜系統的智能化管理讓智能電網運作日益進步,既可整併各種傳統電力系統及新能源所提供的發電量,更使再生能源的電力供應獲得更有效率的利用,並降低對原油的需求。
從歷史軌跡來看,重大科技變革所帶動的破壞性創新,會使社會生產力大幅躍進。但當下飽受創新挑戰的既得利益者,往往難以看清這個事實,大作困獸之鬥者更是不少,一如近年原油市場發展與OPEC及俄羅斯等傳統原油業者的情況。殊不知,當原油產業甚至能源產業都開始導入破壞性創新後,即便今年下半年國際原油市場趨於平衡,但油價與供需平衡間的反應函數早非往昔樣貌,高油價時代更不會因原油產量達成供需平衡而再現。若傳統產油國仍不願正視這個事實,並對OPEC隻手控制原油市場的黃金歲月已逝有深刻的認知,縱有再多「同心協力」的減產協議也是枉然。

聯合/柯文哲的戲法


2017-07-18 02:5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北市長柯文哲。 記者陳立凱/攝影


柯文哲近來對中央火力全開,批評前瞻基礎建設,更不留情。曾自稱深綠的他,在兩岸主張上則展現極大的彈性,與保守的民進黨政府大相逕庭。倒不是柯文哲變了,實是民進黨表現太糟,讓他有機可乘。
三年前柯文哲在民進黨支持下,一舉以無黨籍身分當選台北市長;但其後,原本對柯文哲滿懷期待的選民卻是失望居多。除了柯文哲自大、自戀及屢屢失言,市政上也乏善可陳,大巨蛋爭議至今未解。而且,台北市的競爭力和滿意度在六都節節落後,甚至敬陪末座,柯文哲明年連任之路凶多吉少。
然而,民進黨在兩岸政策和前瞻議題的差勁表現,讓柯文哲又找到發揮的空間,只消耍耍嘴皮子,似乎即搶到「超越藍綠」的位置。明年選戰在即,柯文哲一方面與不得民心的民進黨切割,一方面展示一點民粹手法,正是他一向的高招。
這就像魔術師「聲東擊西」的伎倆,一隻手轉移觀眾注意力,另一隻手啟動機關,便能以驚奇贏得喝采。柯文哲充滿彈性的兩岸論述,以及看準民眾對前瞻的不滿而向中央開砲,都是他轉移注意力的精算。
但是,柯文哲是台北市長,他刻意隱藏自己市政表現不佳的事實,才是大家應該注意的重點。炫惑觀眾的表演,並不能改變市政每下愈況的事實;批評蔡政府失當,也不能遮掩他靠民進黨支持的真相。市政拿不出成績,這些手法終究只是障眼法,選民的眼睛其實是雪亮的。

聯合/內閣再不改組,台灣將泥足深陷


2017-07-18 02:5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政府上台半年,林內閣頭重腳輕的「空心」現象即已難以遮掩,民眾負評不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表面上看,蔡總統還在四處發表演說,行政院還在賣力拼湊前瞻建設預算,立法院藍綠還在臨時會熱烈攻防;實際上,總統的演說越來越空洞無力,行政院的前瞻預算紕漏百出無法取得社會信任,國會的藍綠拉鋸也只是在虛耗時光罷了。原因很明顯:這個寡頭領導的政府,因能力不足與結構不良,已撐不起其應有的責任和正當性。如果蔡英文不改變領導模式,內閣不重新改組,這個低聲望政府勢將把台灣帶到令人憂心的境地。
嚴格而論,蔡政府上台半年,林內閣頭重腳輕的「空心」現象即已難以遮掩,民眾負評不斷。然而,主政者不知是自恃英明或過度傲慢,僅微幅調整了勞動部、衛福部、科技部等部會人事,卻對備受批評的政委及國防、交通、經建閣員呵護再三。今年五二○,蔡英文的滿意度已跌破三成,這原是她調整內閣人事以求力挽狂瀾的機會;但她卻放過自己的機會,對於民眾的不滿視若無睹。這樣的表現,像是那位當選總統時三呼「謙卑」的女士嗎?
蔡英文對林全的倚重,除了兩人情誼深厚及專業互補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林全不是具有個人野心的政治人物,他只是單純以「輔佐者」角色出任閣揆,不會對蔡英文構成任何政治威脅。如果換作是民進黨內其他派系人物,例如由賴清德或陳菊出任閣揆,即可能因手腕輕重而出現複雜的政治問題,影響蔡總統的威望。也因此,儘管綠營及獨派內放話不斷,林全的地位始終安然無虞,不受民調低迷的動搖。
問題是,蔡總統和林揆間如此親密的信賴關係,從國家發展和責任政治的角度看,卻導致了極不健康的影響。這可以分成三方面來觀察:第一,當林全將閣揆的角色自貶為總統的「執行長」,整個行政院的功能即受到了局限;即使閣員有再多的創意發想,或有任何與總統不同的想法,都立刻遭矮化或排除。我們看一年多來內閣的表現,除了「執行」,只剩下「宣傳」的功能,完全沒有因應變化主動出擊的能力,主因正在於此。
第二,內閣中「大政委,小部長」的奇特設計,讓隱身幕後的政委主導跨部會決策,不僅嚴重侵奪了部會首長的職權,也使得「權責相符」的原則遭到破壞。例如,前瞻計畫主要是政委張景森操盤,但內容粗糙的指責卻落在國發會主委陳添枝身上;經濟部長李世光能見度極低,原因亦大同小異。此外,蔡總統不時直接指揮閣員,大政委直接對局處長下達指令,都造成行政系統的指揮混亂,更嚴重的是權責歸屬不明。
第三,當內閣的信任度已滑落谷底,蔡英文卻因為她和林全的交情,而遲遲無法果斷調整內閣人事;這種膠著拖延的狀態,除犧牲了政府的決策品質,也讓國家陷入一種前行無力的茫然狀態。林全內閣剛組成時,被外界批評為「老藍男」內閣;時隔一年多看,林內閣的主要問題其實不在「老藍男」,甚至可以說某些老藍男協助蔡政府穩住了若干局面。真正的問題在,蔡總統的領導方式出現嚴重「偏重」與「偏聽」,卻拒絕回應問題提出解決,因而讓政策與社會現實一直脫節下去。
從一例一休再修法的延宕不決,從前瞻建設計畫的草率粗糙廣受質疑,卻猶要硬闖,從兩岸關係的驟變而一路惡化,人們看到蔡英文總統的兩個特質:一是行事作風固執,二是缺乏自我修正。這對照她對內閣改組的態度,寧讓失去發動能力的行政院繼續讓民眾失望,也不願務實調整內閣人事以求挽救,實在是一個危險的傾向。這究竟是她已無法聽取民意、回應民意,或者是她欠缺政治判斷能力?
內閣改組或許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想想政經泥足深陷的台灣,蔡英文到底想把國家帶向何方?

【重磅快評】夸談前瞻 林全的算術戳破自己的話術

.【即時短評】列強環伺 台灣國產牛肉何去何從?
.【即時短評】蔡式風格惹議 蔡正元從政路我行我素
.【即時短評】沒有策略、缺乏領袖 國民黨連在野都不會
.【重磅快評】夸談前瞻 林全的算術戳破自己的話術
.【重磅快評】預示家族轉向服從? 從楊翠的洗腦說談起
.【即時短評】重視文創 政府就別把建築當名牌包
.【即時短評】許淑華一巴掌揮出鬥志 國民黨還能鬥智?
.【即時短評】長庚事件是醫療崩壞第一場土石流?
.【重磅快評】劉曉波走入歷史 預示了東方的黎明!








【重磅快評】夸談前瞻 林全的算術戳破自己的話術


2017-07-18 07:54 聯合報  主筆室

行政院長林全上月到澎湖視察「中屯風力園區」。圖/行政院提供


前瞻基礎建設預算本周在立院闖關,近期林全內閣在蔡英文總統的指示下加強對外說明前瞻建設的必要性,林全接受媒體專訪時談及他對前瞻建設中的綠能建設願景,他說四到六年後彰化外海將有500支風力發電機豎立,發電量會超過現在的核一廠與核二廠。

前瞻建設四年4200億元的高額花費,林全曾拍胸脯保證他對前瞻預算的約束會比公債法更嚴,不會繼續增加,在年度預算不變情況下,經濟成長率增加、稅收增加,舉債會逐漸降低。
林全過去曾成功主導推動稅改,他說前瞻預算不會影響我國財政,對立院與國人自有一定的說服力。
但提到前瞻建設的實質計畫時,林全的算術可就不怎麼高明,從他對風力發電的期待,就可看得出他對前瞻綠能建設的一廂情願。
目前國內共有344部風機,去年我國風力總發電量14.5億度,若拿此數據來推算林全心中的500支風機規模,啟用後的一年總發電量是21億度,而核二廠在正常運轉時,一年可發130至150億度,兩者間的差距顯而易見。
由於國內陸地風場多數已開發完畢,未來風電將朝海上發展,在海上興建風電的難度遠高於陸地,林全不但樂觀預估四到六年會有500支海上風機啟用,而這些風機的發電還得大躍進,才能達到他所說的超越核一、核二發電量的目標。
林全對風電的錯誤估計還不只於此,他說風電的優勢是冬季發電高,可降低火力發電比重,解決冬季空汙過高的問題。目前國內風電在10月至隔年3月的發電量最高,占全年發電量的七成,林全上述的說法沒錯,但他卻沒有說在台灣近年常缺電的4至6月,卻是風力發電最差的季節,在這段期間,台電往往要用老舊的燃油與燃煤機組救急,加劇了空汙問題。
發展再生能源是台灣必走之路,但相關建設不可能一步到位,過度樂觀期待綠能發展的進度,只會讓台灣在能源轉型中面臨出錯的風險。林全對綠能的算術,只能視為推動前瞻過關的話術,立委或國人若率爾信之,結果就如同前瞻預算從八年8900億變四年4200億,就順利在立院過關。操弄話術的人不是傻子,信的人才是。


【即時短評】沒有策略、缺乏領袖 國民黨連在野都不會


2017-07-18 11:20 聯合報  記者程平╱即時報導

吳敦義說,現階段要作好在野有效監督制衡的角色,爭取2018地方選舉的勝利;但從國民黨阻擋前瞻計畫的前後矛盾,黨中央又無法凝聚民氣裡應外合。國民黨在批評民進黨執政無能前,應該先學學如何扮演好能有效監督的在野黨。記者屠惠剛/攝影



立法院臨時會繼續審查前瞻預算,雖然朝野再次爆發激烈推擠衝突,民進黨仍緩步將議事向前推進。反觀國民黨,一方面批評前瞻預算違法付委,另一方面又跟民進黨搶當主席;一方面要挾民氣阻擋前瞻,另一方面卻看不到黨中央的奧援。沒有策略,沒有領導,國民黨連在野都不會。
立法院臨時會上周五在激烈衝突中,立法院長蘇嘉全接受民進黨的提議,用表決方式,通過將前瞻預算案直接付委審查,引發國民黨強烈不滿,痛批蘇嘉全違反議事中立,違法將前瞻預算付委,強調不會再尊重蘇嘉全,應將蘇送紀律委員會,也不再跟執政黨做任何協商,立法院永無寧日。
沒想到,國民黨在周一立院財政聯席會中一改策略,主張應該依照朝野協商結論,由藍綠2位召委羅明才、王榮璋協議誰當主席,還要蘇嘉全以院長的高度出來協商。似乎又承認了前瞻預算付委審查的正當性,以及蘇嘉全能調停議事中立的角色,但國民黨在力爭的會議主導權的同時,羅明才卻稱病缺席,連簽到都沒有。
阻擋前瞻原本民氣可用,才會讓藍委決定一戰,但當國民黨團決定讓前瞻條例縮減成4年4200億通過,決戰前瞻預算後,卻讓深藍群眾極度不諒解,抗議電話打爆藍委辦公室,直到藍委許淑華在上周賞了綠委邱議瑩一巴掌後,才重新獲得深藍民眾的掌聲。
只是除了辱罵及掌聲,深藍民眾又做了什麼?國民黨中央二度動員群眾包圍立院,願意站出來的民眾屈指可數,黨部動員不利,新任黨主席吳敦義又堅持在8月20日正式上任前不下指令,黨籍民代當然也應付了事,國民黨立委就算在立院內打翻天,看起來也只是在孤島上等地被敵軍逐步殲滅。
吳敦義在當選國民黨主席後曾說,現階段要作好在野有效監督制衡的角色,爭取2018地方選舉的勝利,從而在2020年贏回執政。但從國民黨阻擋前瞻計畫的前後矛盾,黨中央又無法凝聚民氣裡應外合。國民黨在批評民進黨執政無能前,應該先學學如何扮演好能有效監督的在野黨。

【即時短評】列強環伺 台灣國產牛肉何去何從?


2017-07-18 12:44 聯合報  記者彭宣雅╱即時報導

衛福部食藥署昨天預告,將開放荷蘭、瑞典、日本牛肉有條件進口。業者憂日本牛肉進口恐衝擊本土品牌。記者陳易辰/攝影



國內每年屠宰3萬頭肉牛,但國產牛肉量少,僅占市場的6%,仍無法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其餘為美牛、澳牛、加拿大牛的天下。衛福部食藥署昨預告開放瑞典、荷蘭、日本牛肉進口,表面上是3國同步開,其實主要是為日本牛肉解套。
國人對日本產品接受度較高,加上日本牛在飼養過程比較沒有瘦肉精等問題,肉品品質也在一定水準以上,政府評估進口阻力相對較小,決定開放進口,且已經經過多年醞釀,並非最近才啟動。
對國內養牛業者來說,多了競爭對手,正面看可以刺激國內產業快速升級、因應市場的競爭與挑戰;但另一方面,業者擔憂國內牛肉飼養成本過高,除了國產溫體清燙牛肉市場獨樹一格以外,在各國進口牛肉環伺的狀況 ,國內肉牛產業恐怕還來不及升級,就先被市場價格打敗。
知情人士推估,國內進口牛肉市占率高達94%,這次開放荷蘭、瑞典,日本牛肉進口,除了高端日本和牛以外,日本國產牛的目標消費者、價位區間及市場定位,幾乎與國內品牌牛肉重疊,影響遠超過美牛進口。
而官方一方面要求國內肉牛產業加速升級做品牌區隔,另一方面又開放等級差不多的日本國產牛肉進口,政策豈不左手打右手;誠如業者所言,這塊餅原本就不夠大,如何把餅做大,爭取更多消費者的認同,對政府和業者,未來都是嚴苛的挑戰。

【即時短評】蔡式風格惹議 蔡正元從政路我行我素


2017-07-18 12:35 聯合報  記者周志豪╱即時報導

國民黨前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晚間遭移送台北地檢署複訊,蔡正元表示一切公開透明,談到是不是害到妻子則說:嫁給我的都很倒霉。記者蘇健忠/攝影 UCD匯入



國民黨政策會前執行長蔡正元因涉不法侵占中影減資款3.7億餘元,昨與懷孕妻子連夜遭檢方偵訊,蔡還遭檢方聲押禁見。蔡正元歷任多屆立委,在洪秀柱擔任主席時,搖身一變為發號施令的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多次針眨執政黨,讓民進黨恨得牙癢癢,如今卻自身難保。
蔡正元學識、口才兼備,為人率性高調,但也引起正反兩極評價,聰明、好惡分明的個性,也反映在他的從政生涯上,由於連戰對蔡正元有知遇之恩,明知輔選連勝文是高難度的政治任務,蔡正元仍然傾全力相挺。
雖然曾任馬英九競選團隊發言人,蔡正元對於馬英九屢屢過河拆橋、砲打連戰的做法相當不平,2005年馬英九首任黨主席起,蔡屢次公開砲轟馬,甚至在馬任總統後,還以黨政策會執行長高度上演「黨內互打」,與馬辦十度隔空駁火。
也由於口才便給,蔡正元發言辛辣,連番砲打民進黨,很對支持者和網路酸民的胃口,不過國民黨內對於蔡正元的言論有疑慮,批評他在網路上的發言太不理性,蔡正元不改大砲性格,狂轟黨內畏戰人士一輩子只會鞠躬吃飯,「說他們是飯桶,還汙了飯桶的名號。」直指國民黨內有一批人,面對綠營的戰火,有嘴不會說,有手不會戰,只有雙腳會下跪。
蔡正元的鮮明性格,也反映在他的感情世界,雖與前妻嚴紀華結褵近30年,卻在擔任立委期間卻與電視記者偶傳緋聞,三年多前更傳出與辦公室主任洪菱霙同遊瑞士,去年與洪修成正果,蔡還高調舉辦婚禮。
兩岸關係持續低迷時,蔡正元卻以其私人關係,成為兩岸非正式溝通管道,多次上演隔岸救人戲碼;甚至六月底卸任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後,蔡還宣布要前往大陸從商。從政路上,蔡一直堅持「蔡式風格」,不過這次卻可能在中影案上栽了跟斗。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
.王正方/你們又不是活不下去!
.王健壯/蔡政府仍有動員戡亂思維
.洪蘭/抱怨不是紓壓,是地雷
.方祖涵/用榮耀分享的信仰
.馬凱/薪資停滯 誰是罪魁禍首?
.林中斌/新雙城記
.葉銀華/該如何定位長庚醫院?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


2017-07-18 02:57 聯合報  嚴震生


美國NBC老牌主播布羅考(Tom Brokaw)在一九九八年時著書向一九二○出生的世代致敬,指出他們在青少年時經歷過經濟大恐慌,然後在一九四○年代初期,參與二次世界大戰,不僅在歐洲擊敗了納粹德國,更在亞洲終結了日本軍國主義,並在戰後勇於承擔國際社會的領導角色,建立了世界新的經貿秩序,也成就了美國的霸權。基於此,布羅考稱之為「最偉大的一代」(The Greatest Generation)。
中華民國或許也曾經有過最偉大的一代,或許這個世代仍未出現,但我至少可以確定的是,我們這一代有機會成為台灣史上最幸福的一代(The Most Blessed Generation),但在年金改革之後,我已沒有這樣的把握。
我們是戰後出生的第一代,沒有經歷過戰爭的苦難,兒童時期台灣經濟仍然百廢待舉,還接受美國的援助,但因為少不更事,即使物資並不充裕,仍然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中學時代,台灣經濟逐漸改善,雖然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外交受挫,在國際社會遭到孤立,國家的存活面臨嚴峻的挑戰。我們並非不知道這些,但身為威權時代的中學生,我們更專注升學問題,畢竟當時升學率奇低,有幸考取大學,不僅能取得未來就業的門票,也算是回報父母養育之恩。
當我們成為大學生時,台灣的經濟正在起飛,加工出口區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但更重要的是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的外銷產品,為我國賺取了大量的外匯,更創造了所謂的「台灣奇蹟」。我的同學在大學畢業後紛紛投入職場,即使我們可能是台灣人數最多的戰後嬰兒潮,但似乎並沒有人浮於事的問題。許多同學在貿易公司任職,幾年後就自己創業,成為老闆。無論是在哪一個行業,薪資都是不斷地成長。當今薪資遲滯不前,甚至出現倒退情形,在當時絕對難以想像。
成家後,父母成為照顧幼兒最可靠的幫手,讓這一代能夠無後顧之憂地拚事業,購屋置產,我們也以孝親金及對他們晚年的照顧來表達感恩。或許因為兄弟姊妹眾多,因此個人分擔一些責任,並不感覺吃力或是喘不過氣。
我在大學畢業後選擇出國,並在讀完書後繼續工作近十年才回到台灣,錯過了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但還是感受到民主化後的台灣,人民對未來充滿信心,認為「明天會更好」。我們辛勤工作,一轉眼就要進入將要退休的年紀。原本認為退休後,可以不需要靠孩子,自給自足地有尊嚴度過餘生,成為台灣史上最幸福的一代。
然而,最近台灣因為年金改革所引發的爭議及帶出的政治氛圍,卻讓我們不再有此確信。個人是沒有十八趴年資的國立大學教授,廿五年退休後的月退俸原本就未達目前薪資的一半,而不是許多汙名化公教人員所宣稱的八、九成,但即使這份不到五成、勉強可以養老的基本生活費用,還要成為執政黨掠取的對象,讓我們在退休後將逐漸淪為下流老人。
然而,執政黨所做的不僅是劫貧濟己,而是不斷製造世代間的矛盾與仇恨,讓年輕人忽略他們目前的困境是出自於政府的無能,反去怪罪於上一世代的「享受」,完全不清楚這是一個轉移焦點的手法。如果他們持續被誤導,未來我們還能享有具尊嚴的長照嗎?更可悲的是,他們該如何面對一個只曉得分化、卻不懂得治理的台灣社會?
(作者為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