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8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實現居住正義 由中央課囤房稅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7507/web/ 

◆  聯合報社論/戰南北、戰城鄉,都難以遮掩執政傲慢
◆  聯合報黑白集/大選兩大怪現象
◆  經濟日報社論/實現居住正義 由中央課囤房稅






經濟日報社論/實現居住正義 由中央課囤房稅


2023-08-18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囤房稅2.0方案」意旨在於提高多屋者持有房屋的負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社會高度關注居住正義,迫使蔡政府對現行囤房稅做出改革,即所謂「囤房稅2.0」。新版的囤房稅的確針對目前的制度缺失,提出一些改進方案,但因為囤房稅的地方稅本質並未改變,所以,即使提高了不少擁有多棟房屋者的稅率,是否就能達到抑制房價飆漲、提升居住正義的目標,仍有待謹慎觀察。

近年以來,低薪資與高房價一直是社會大眾,尤其是年輕人,最關心的民生問題;而在此「一高一低」差距擴大之間,更加劇對民眾日常生活的影響。台灣2023年的房價所得比為20.1,在107個受調查國家中,排名第16名,可知買房在台灣的確是相當大的負擔。解決之道,最好是能同時提高所得並降低房價,否則,至少也要在提高所得或降低房價二者之間,擇一實現。2014年實施的囤房稅,就是希望藉此抑制房價的過度飆漲。

依照房屋稅條例規定,地方政府得在1.5%~3.6%稅率間,針對超過三戶以上住家用房屋,按其戶數訂定差別稅率,此即俗稱的囤房稅。惟由於房屋稅係地方稅,囤房稅率雖統一由中央訂定,但實際徵收率各地方卻可自行決定。在政治現實的考量上,各地方政府為避免加稅得罪轄區選民,自然大都不願提高多屋者的稅率。截至目前為止,採行非自住房屋差別稅率的地方只有十個縣市,且非自住住家房屋稅額占總房屋稅額比率大多不到一成,課徵效果不佳。

蔡總統競選承諾之一是落實居住正義,獲年輕人支持;如今任期將屆,回顧政府作為,顯然年輕人的憂慮與失落並未稍減。近年以來,社會輿論對於地方政府囤房稅課徵的形同虛設,不斷提出質疑,但蔡政府把囤房稅績效不彰之責任,全推給地方政府。

這次行政院突然政策急轉彎,很明顯的是面對選前民意壓力的一種回應,平心而論,總算是做了正確的決定。囤房稅2.0主要內容為:(1)非自住住家用房屋稅率調高為2%~4.8%,(2)歸戶方式從縣市改為全國總歸戶,以及(3)明定地方政府對第四戶以上房屋「一定」要課以差別稅率。這些大都是針對現行囤房稅的弊病,若真能順利實施,多屋族的持有成本必將增加,不論是減少囤房誘因或增加房屋釋出租售,都對長期房價的合理化有正面助益。

不過,房屋稅既然是地方稅,制度設計上理應賦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自主權力,即使房屋稅條例係中央制定,但課徵囤房差別稅率的決定權本應保留在地方政府手中。囤房稅2.0卻打破了這個原則,不但「強迫」地方對四戶以上住家用房屋一定要差別課稅,更將擁有戶數之判定改採跨縣市的全國歸戶合計。惟由於房屋稅稅基仍然掌控在地方政府手中,若房屋現值評定過低或調整過慢,仍將大大影響囤房稅2.0的改革效果。

其實,打擊囤房為中央政策,需要整體與宏觀考量,但中央卻拿地方房屋稅當工具,從而出現中央與地方間立場扞格,乃意料中事。為避免中央與地方的政策衝突,影響整體打房效果,改革之道有二:一為將現行地方房屋稅予以「中央化」;一為中央另行制定全新的「囤房稅」。蔡政府積極推動的囤屋稅2.0,顯然採取的是前者。如此做法固能增強囤房稅的課稅效果,但卻悖離房屋稅為地方稅的本質,嚴重違反地方自治財政的精神。

尤有甚者,即使囤房稅2.0限縮了許多地方權力的行使,但中央為防止地方不從的「抓漏」過程中,仍然難免掛一漏萬,進而引發中央與地方間更多的爭端。蔡政府何妨大膽改革,以興利取代防弊的思維,創新制定「中央囤房稅」,根本擺脫地方的掣肘。











聯合報黑白集/大選兩大怪現象


2023-08-18 00:0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副總統賴清德接受美國彭博電視訪問,強調沒有所謂的獨立路徑;他會延續蔡總統「中華民國(台灣)」的用法,不打算更改國名。記者鄭超文/攝影


賴清德接受外媒訪問,宣示「沒有台獨的路徑」,不會更改中華民國國號;再加上他稍早稱「核電廠可保留備用」,成了這次選舉一大怪事。「台獨」與「反核」兩大神主牌,一直被綠營當成天經地義的座標;但賴清德如今最努力做的,卻是不斷塗銷自己和黨身上的神聖印記,這豈不怪哉?

第二大奇事是:儘管民進黨神主牌已失靈,各方民調都顯示近六成民意希望「下架民進黨」;但賴清德的民調仍然領先,是民進黨歷來未見的好光景。

賴清德的吸票魅力自然不及扁、蔡,但他是贏在在野陣營四分五裂。儘管在野陣營皆知只有團結方能一戰,藍營再輸一次即有瓦解之禍,但諸天王仍滿肚子小心眼和小算盤,都以為只有「你聽我的」才叫團結。此時若有國文老師正在講解《阿房宮賦》,何謂「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叫學生看看新聞就能了解。

第一個怪現象,意味蔡政府七年來用話術包裝的鏡花水月,如今已圖窮匕見。第二個怪現象,代表在野陣營的頭面人物已短視到看不清自身死活的地步,末日來臨前仍私心惡鬥,直至全被秦國吞滅。

選舉制度的本質,無非是相信眾人的智慧可挑選出最合適的人。但後人回顧二○二四大選,如果足以留下印象的只是這些矛盾,那就真的是台灣民主發展史上的大悲哀了。












聯合報社論/戰南北、戰城鄉,都難以遮掩執政傲慢



2023-08-18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針對屏東縣國際棒球場統包工程案舉行記者會,揭露全台最貴的屏東棒球場造價高達25.8億元,就財務可行性評估初估要100年才能回本。記者屈彥辰/攝影


藍委王鴻薇舉行記者會,指屏東棒球場造價高達廿五.八億元,是全台最貴,估計要一百年才能回本。她並批,得標廠商隆大營建與民進黨淵源頗深,工程恐「債留曾孫」。屏東縣政府隨即拋出七點聲明回應,但擺出「戰南北、戰城鄉」的濃濃政治味,氣壯而理不直。

去年底,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花費十二億整建的新竹棒球場,因施工品質不良導致球員受傷而停用,也讓蔡政府的「清廉、勤政、愛鄉土」形象破功。接手善後的市長高虹安說,美國專家的評估報告已經出來,「情況不是很妙」,意味該球場將成為市府棘手的爛尾工程。

近日審計部檢討中央政府特別預算浮濫及債務問題,讓前瞻建設的補貼浮濫不公引發關注。尤其高雄前鎮漁港原申請三千萬元補助,前閣揆蘇貞昌卻豪擲了八十一億元,備受議論。至於多出的八十億元要作何用途,能帶來什麼實質效益,民眾只聽到蘇貞昌「要吃魚又不要修漁港」的狂言狡辯,卻未聞官員提出有力的說服。

在這個脈絡下,在野立委鎖定屏東棒球場統包案嚴加監督,不僅是職責所在,更可能成為檢驗蔡政府假建設之名任由人民血汗錢淌流的突破口。前立委黃國昌曾批前瞻建設:僅憑「一張A4紙的說明就來要預算」,聽起來荒謬,卻幾成當今執政之慣常。面對立委的監督,民進黨和屏東縣府卻選擇「戰南北、戰城鄉」的手法,反批對方「從台北看天下」,而無法正面說明建設的效益及必要性。也難怪,有網友直呼王鴻薇「打中要害」。

放眼全台的棒球場,高雄澄清湖棒球場造價十二億元,台中洲際棒球場造價十億元,桃園棒球場八億多元,雲林斗六棒球場八億元,台北天母棒球場六億元。屏東土地絕對比北部便宜,但屏東棒球場造價卻是其他地方的二至四倍。這兩年萬物齊漲是事實,但若光營建成本就漲了三倍,請問蔡政府有什麼理由打房?

再說,為了這個球場,屏東縣府必須負擔十八億多的自籌款:如果平日生財有道也就罷了,事實上縣府的債務餘額高達卅億元,而且每年財政都短絀。何況,球場每年須編列上千萬元的維護及人事費用,收入卻只有每年三千多萬的「期望值」。屏東要犧牲多少基礎建設,才足以供養這座「高貴」的球場?

同樣可議的是,蔡政府要在體育園區打造新球場,準備把舊棒球場拆掉改建為「司法園區」。事實上,就算把院檢調全都納入,又哪需要一整座棒球場那麼大的用地?也難怪地方人士質疑:好好的球場幹嘛拆掉,莫非連監獄都要納入?更啟人疑竇的是,這座全台最貴的棒球場,最後竟由一家沒有任何興建運動場館經驗的營建公司承包,而且建造與設計是綁在一起統包。對此,縣府始終無法完整說明。

屏東當然可以建造新球場,但它要先想好財務支出及日後管理營運的問題,不要被中央的補助及自己虛妄的幻想所迷惑。但屏縣府的七點聲明,一味批評監督者傲慢、歧視屏東人,卻避答為何不務實整建舊球場、財政規畫是否妥善等實質問題。如此一來,反更凸顯錢、權、名「通吃」的執政傲慢。

屏東有著台灣棒球發展重鎮的人和,具有氣候穩定優勢的天時,絕對有利於打造完整的運動休閒產業鏈。然而,屏東需要的不是一座地處偏遠的豪華蚊子棒球場,而是要一座友善球員與民眾、周邊交通設施完善的球場。遺憾的是,我們在這裡看不到一份專業詳實的評估,卻只看到政客挑動地域及城鄉對立的口水。



還路於民 參選人怎接招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7507/web/ 

◆  還路於民 參選人怎接招
◆  取消匝道儀控 緩解國5塞車噩夢
◆  民調贏柯趕賴 侯回溫有據
◆  沒有路徑 台獨始終就是一場騙局
◆  善用關渡平原 使北市脫胎換骨
◆  備戰絕非台灣唯一選擇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還路於民 參選人怎接招


2023-08-18 03:05  聯合報/ 周孝宇/都市計畫技師(台北市)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將於8月20日在凱道舉行「還路於民大遊行」。記者周湘芸/攝影


將於二十日在凱道由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舉辦的「還路於民」活動,是本人有記憶以來,台灣第一次以行人路權為訴求的遊行。遊行前夕,行政院昨天則通過「行人交通安全政策綱領」,提出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草案,鎖定全台六百個危險路口改善,目標二○三○年交通事故能下降百分之卅。

過往小眾關注的議題能躍上主流民意,代表台灣的第三部門旺盛的活力,積極發揮監督政府的力量;同時也感慨卑微的台灣行人,廿一世紀竟還在爭取基本的行人路權,台灣的交通設計和行人路權,落後於先進國家已達數十年之久。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以工程、教育和執法「3E」為基礎,提出健全人行設施、改革駕訓及考驗制度、執法捍衛行人路、重建交通法治和台灣零死亡願景等五大訴求,同時也直接標註該項訴求的權管單位,包括行政院、立法院、交通部、營建署以及縣市首長,表示這是一個跨黨派、跨層級且需要大量協同作業的訴求。在此本人以街道設計為主軸,也提出五項建議:

一、確認行人優先:觀念要先改變,行為才會跟著改變。街道設計應該優先考量最為脆弱的行人、輪椅族、推嬰兒車者等,其次是自行車騎士和搭乘公共運輸者,再來是卸貨貨車或攤販等提供城市服務者,最後才考量私人運具汽機車。惟有先確認此階層性,台灣才能走向人本交通。

二、建立街道層級和標準化設計規範:目前「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僅規範最低標準安全準則,偏重道路工程而非人本交通規畫設計,且「都市人本交通規畫手冊」無強制效力。街道設計應區別各種街道的定位並予以差異化,包括步行和綠帶寬度、街道家具、公用設施等,建立更為細緻的街道設計標準,做為地方政府街道設計的依循準則。

三、科學化分析及重新規畫街道,並納入利害關係人意見:在街道分析的過程應該重視「科學和事實」,減少「直覺和常識」,同時納入利害關係人的意見,共同制訂願景和方案。而在街道重新設計後,也要作使用後影響評估,做為未來更新政策的依據。

四、街道設計納入都市計畫通盤檢討重點之一:目前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的重點在於土地使用分區的調整,但都市計畫法第十五條和第廿二條明定,主要計畫和細部計畫須各自表明主要道路和道路系統。應避免地方政府不同部門各自規畫其權屬範圍,缺少統籌協調。

五、停止步行空間私有化,設置實體人行道:台灣的步行環境由大量私有空間組成,如建物的騎樓和社區的開放空間,這些空間往往公私難分,在缺少管理取締下,違法占用問題嚴重。設置連續性的無遮簷人行道是政府責無旁貸的工作。期此,騎樓若無法有效管理並提供良好的步行環境,地方政府可檢討是否仍有設置的必要性。

環境心理學已證實空間會影響人的心理和行為模式,所以台灣的行人地獄不只每年造成大量的交通事故死傷,騎樓、人行道和馬路旁隨意停放的汽機車、盆栽、招牌等,也讓台灣人養成不守法和做事不嚴謹的民族性。二○二四總統和立委選舉將至,想問總統和立委參選人以及各個地方首長,你們打算怎麼接招?繼續因循苟且以「台灣民情不同,不能直接移植國外經驗」,還是願意背負商家、民意代表的壓力,堅持做對的事情,讓台灣擺脫行人地獄的臭名呢?













取消匝道儀控 緩解國5塞車噩夢


2023-08-18 03:07  聯合報/ 徐步台/大學退休教師(台北市)
高公局於國5沿線交流道實施匝道儀控,以維持雪山隧道通行。圖/國道公路警察局提供


國道5號是國內塞車最嚴重的高速公路,除了假日與週一(出門辦事者多)必塞,暑假期間也天天塞車。本人因工作之故,十餘年來每日、含假日,皆須取道國5往返於台北與宜蘭之間,已累積五千次以上經驗,自辛亥路、臥龍街口起計,至宜蘭/壯圍交流道下,若無塞車,需時四十分鐘。

周一下午自宜蘭北上之車輛大排長龍,擠得水洩不通,估計不下萬輛,本人排隊苦等九十分鐘始得上高速公路。於雪山隧道之前半段車速約在四十,車輛間的距離尚屬正常;後半段車速則約在六十,惟車輛間的距離已常見明顯過大,兩車相距幾百公尺者比比皆是(車速去掉個位數、乘以車長,即是安全距離),再伺機於坪林附近駛出隧道,車速自此可在八、九十,完全無塞車現象;至接近石碇一段,則只見前方數百公尺處有兩三輛車。

依過去經驗,在隧道南方苦候四、五十分鐘,過了坪林則車輛稀疏;到了接近石碇一段,卻往往前面空無一車。可知高速公路在隧道出口後的一段,有大量的空間閒置未用;諷刺的是,在隧道入口之前則因受紅綠燈不當控制而有大批車輛聚集,如蝸牛慢行不能進入。

因此建議不妨試行取消匝道儀控,不要阻止車輛進入隧道,順其自然、能進則進,後面進來的車絕不會阻礙前面的車。此外,如今國人公共道德有相當水準,駕駛人在遇車多之時俱能循序漸進,且各交流道匯入高速公路的角度皆不大,無慮車輛相撞,不似十字路口需以紅綠燈控管,減少長年以來國人在高速公路上虛耗的時間和不便。














民調贏柯趕賴 侯回溫有據


2023-08-18 03:10  聯合報/ 羅雨青/餐飲業(新北市)
侯友宜最近人設微調,金句連發,民調也擺脫「老三」墊底命運。圖為侯友宜最新的形象廣告。記者王慧瑛/攝影


侯友宜民調能「贏柯趕賴」,應是個人硬漢揭弊特質日漸凸顯,以及國民黨小雞們整合的力量日漸回溫,加以訪日行所強調的台海安定、台灣安全、日本安心三安主張大獲好評,也讓不少民眾覺得侯是個能心繫黎民百姓生活和國家未來生存的高格局領導人。

對比之下,賴清德過去自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台獨金孫」封號響徹雲霄,如今為了逐鹿大位,就亟欲淡化台獨色彩,更稱台獨沒有路徑,以今日之我打臉昨日之我,詭辯的政治話術令人嘆為觀止,目的只是要迎合美國,去除「疑賴論」的不信任感,這種有如川劇變臉的方式破綻百出。如果台獨真的沒有路徑,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應該廢掉台獨黨綱才能讓選民相信,難怪侯友宜會強力批判賴清德不但有台獨路徑,也有台獨地圖,還有台獨GPS導航。

賴清德的民調未大幅度領先,無非是其奉行「蔡規賴隨」,不敢走出蔡英文精心建造的「仇中」高牆,面對兩岸「兵凶戰危」的險峻情勢,做不出任何改變的機會,當然會失去中間和經濟選民的想望;年輕族群會覺得賴清德守舊和無法創新,走不出蔡英文的路線與框架,吸引力與號召力自然無法滿足。

柯文哲的直白風格雖受年輕人喜愛,但過往在北市施政的北流工程款爭議、人事動盪,以及近期的太監說、仇女論、高虹安案等失言和司法追訟發酵,都讓其聲勢下墜。柯P一人撐全黨,路途顛簸難行,不僅有郭台銘虎視眈眈,更有民進黨不斷出招。如今國民黨小雞與侯友宜關係回溫,加以侯友宜誓言追擊民進黨執政弊案策略打動人心,其宣示的國安與和平路線讓人有安全感和可信任度,兩相對照,柯的亂槍打鳥策略終究是短期效應,無法激起長期漣漪,所以柯民調下跌不令人意外。

至於侯友宜,則已逐漸找回個人自信和與國民黨小雞們互動的節奏,雖然郭台銘頻頻跟地方派系示好,但最新一份民調顯示,有百分之四十五點九不贊成郭台銘獨立參選,未來縱使郭連署成功決定投入選戰,在藍綠白三黨夾殺下只怕會被邊緣化,想挖藍軍牆角也可能討不到便宜,因為國民黨整合力道已強化,侯友宜的整體發言愈來愈能抓住議題、創造主導權。

未來,侯如果能繼續高聲量的追弊,以及八二三金門行發表和平談話,能延續先前訪日所主張之三安風格,凸顯追求和平的可貴與尋求兩岸對話的正軌機制之價值,讓人民相信明年大選後會有不一樣的情勢,兩岸人民可以快樂往返旅行、旅行業和觀光業可以復甦與回溫,那麼,以民為本的路線,必然會讓多數民意靠攏。














沒有路徑 台獨始終就是一場騙局


2023-08-18 03:09  聯合報/ 汪志雄/大學教授(美國芝加哥)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接受國際媒體訪問時稱:「台灣並無所謂的獨立路徑。」這句話由自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的「台獨金孫」賴清德口中說出,正印證了民進黨的台灣獨立,從頭到尾就是一場騙局。

台獨的精神領袖史明曾說,「不愛錢、不愛名、敢犧牲、敢失敗、敢受委屈,這是台灣獨立革命者應有的五大鍛鍊目標。」對照今日的台派「既愛錢、又愛名、怕犧牲、怕失敗、怕受委屈」,實在是極其諷刺。

猶記得二○一八年東奧正名公投時,運動員郭婞淳因為顧及選手參加奧運的權利,因而在公投失敗後表示「放心」,結果竟遭綠營網友與台派覺青鋪天蓋地的攻擊,用無腦制式的「滾回中國」、「中國台北之光啦」這類政治口水極盡能事的羞辱。

三年後,郭婞淳在二○二一年的東京奧運上大放異彩,為中華民國爭得了第一面金牌,一夕之間,郭又成了所有的政治人物爭相蹭金的「台灣之光」。對照郭在短短兩三年前是如何被那些「恪守本土價值的台派人士」糟蹋羞辱,這些人的台灣價值是何等的「廉價、雙標、噁爛、扭曲」!

因此,台派側翼與信眾在面對賴清德「等同放棄台灣獨立」的公開發言時集體噤聲,一點也不會令人感到意外!追求「權力與金錢」可謂台獨運動的本質,一旦權力與金錢的路徑改變,台獨工作者當然也要見風轉舵。換言之,台獨與台奸往往只是一線之隔,榮華富貴在哪裡,革命的情操就在哪裡。

君不見,現在的台獨騙子狠起來連路都會拆!從前民進黨的台獨是在公車站牌等高鐵,雖然永遠不會來,但是總還有個站牌與看得到的道路可以等。如今,「台獨金孫」賴清德的台獨是乾脆連車站跟道路都一起拆掉了!你說這樣的騙子,是不是讓那些找不到台灣獨立路徑的台獨孤兒們又愛又恨呢?












善用關渡平原 使北市脫胎換骨


2023-08-18 03:11  聯合報/ 栗愛綱/工研院前材料所副所長(竹縣竹東)
關渡平原為北市僅存的大規模平原農業區,如何開發引發地方討論。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市是台灣的政經中心,經過五十年的經濟發展與人口匯集,早已使台北市之民用及商用建築用地過度開發,目前可說擁擠不堪,已無什麼可供政府推展都市計畫的空間。這就是歷任市長對社會住宅、都市更新的推動,力不從心最主要的原因。想要換鳥必先騰籠,只是如何騰籠,或空籠子何處可得,才是問題。

新加坡建國之初,擁擠港區及市中心地帶街道彎曲狹窄,超齡店屋更是疊層架屋雜亂無章,市郊的貧民窟則充斥著風吹將傾的鋅板屋、亞達屋,一幅破落戶的景象。李光耀政府建國肇始勵精圖治,為要改變新加坡的都市景觀及整體形貌,就先在本島的外圍山地上興建公共建屋,將在市中心的居民整體移出,然後將傳統聚落型舊建築完全鏟除,騰出空間進行整體區域規畫、整建碼頭、開闢商區、道路、住宅、公園等,才使新加坡有今日現代化花園都市的景象,人人稱羨。

日昨見報討論「關渡平原開發計畫」再現,打開地圖一看,在台北市一點三四萬公頃、壅擠的都市開發區之左邊角上,出現了一塊四七○公頃的關渡洲美平原,它是片農業區,地目完整易於徵收重整,這真是台北市脫胎換骨的最後機會。

台北市政府千萬不能錯過,應學學新加坡的騰籠換鳥之計,整體徵收後,好好利用關渡平原這塊寶貴的「空籠」,有計畫的興建「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作為都更、區域重建的居民之過渡居所;居民安置後騰出的空間即可迅速進行都更重劃,如此台北市容景觀皆可為之一新。

整個僵住的台北市區,在都市更新、社會住宅、公園、交通、社子島的開發都因有了這塊迴旋空間而容易推動了,諸多美好計畫可以逐一實現。台北市要進步就必須保留這麼一塊迴旋空間,假以時日,台北市終將有機會進入世界級美麗都市之列。

可能有人會說在四七○公頃土地建「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是阻人財路,茲事體大、沒那麼容易;事在人為,事情只要想做就有方法。千萬不可把關渡這塊寶地像往日一樣,以最省事的做法在地目變更、土地重劃後,一塊塊出售用來增加市府的短期收益,那台北市就將永遠「維持現狀」了。台北市能否成為一個現代化的花園都市,在此一擇,不可不慎。














備戰絕非台灣唯一選擇


2023-08-18 03:07  聯合報/ 宋磊/博士生(台中市)
雄昇(雄二E)飛彈發射成功,外界首度拍到其型貌。記者劉學聖/攝影


媒體報導,日前軍方試射代號「雄昇」次音速攻陸巡弋飛彈成功,據推測該彈體的最大射程約在六百公里,增程型為一千兩百公里,對於軍方源頭打擊的能力應可提升;只是台灣面對兩岸關係,若只強調備戰而忽略謀和,刻意賦予攻陸飛彈過高期待,恐非務實之舉。

首先,從兩岸整體的力量來說,中國大陸面積超過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即使台灣軍方將距離台灣六百公里內的大陸軍事設施計算在內,仍舊無法輕易摧毀甚至阻滯大陸軍方的對台行動,畢竟中國大陸地大物博,戰時搭建臨時的軍事設施可說是相對輕鬆,這時縱然台灣軍方具備數百枚攻陸巡弋飛彈,仍無法對大陸形成壓倒性的嚇阻。

其次,攻陸巡弋飛彈的彈頭,其設計仍以傳統的高爆彈為主,並非以裝設具有毀滅性打擊的核彈頭(台灣也無此能力),因此一枚傳統的攻陸巡弋飛彈,在想定的台海戰場環境中仍只能扮演干擾、拖延大陸軍方的行動,無法對陸方構成結構性的摧毀與破壞。

第三,以台灣的國防預算額度來論,目前最多生產數百枚的攻陸巡弋飛彈,但對比大陸軍方的彈道/巡弋飛彈,其數量早已超過千枚,配合大陸自製的北斗衛星系統,能事前掌握台灣軍方的動態與部署,戰時給予台灣精準打擊。

坦白說,軍方擁有攻陸型巡弋飛彈固然增加台灣的攻擊能力,但仍舊無法改變台海失衡的軍力,況且政府與其要求軍方備戰,不如想方設法先彌補軍方長期的缺額、訓練時數不足、訓練場地的增建等問題,這才是政府應努力的目標。

備戰絕非台灣面對兩岸問題的唯一選擇,避戰與謀和才是長久之計,更是福國利民的德政!



陳立恆/我的一票,只投給教育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立恆/我的一票,只投給教育
◆  李清志/巴黎,滿城皆是藝術香
◆  羅智成/生態美學
◆  楊志良/如何讓全民健保永續?
◆  王正方/靠邊站的觀察員






陳立恆/我的一票,只投給教育


2023-08-18 03:02  聯合報/ 陳立恆(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因應瞬息不同的全球變化,幾位跨行跨界的好朋友們常常一起分享對於世界局勢與台灣前景的看法,前幾天某位大老提到了盧旺達這個熟悉又陌生的非洲國家,我對其印象還停留在廿年前一部關於種族屠殺的好萊塢電影,竟不知明年將迎來屠殺卅周年的盧旺達,已經從過往的人間煉獄一步步邁向非洲新加坡的願景。

善用地緣位置、維持穩定和平、經營友商環境,正是盧旺達和新加坡看齊的三大方向。雖然盧旺達還算不上是一個開發中國家,可是它的轉變讓我們看到一個國家領導力的正確操作模式;我不確定卡加梅(Paul Kagame)能否成為下一個李光耀,但我確定台灣也需要一位勵精圖治的領袖,懂得如何將一個嚴重分裂的國家重新凝聚,為全民建構起一個治安良好、經濟增長、政府清廉、中立和平的正向環境。

其實台灣安身立命的基礎和新加坡、盧旺達高度相似,都是靠著地緣、和平與友商,創造出曾經的奇蹟年代;可惜九十年代以後的政府沒能守住奇蹟,不但痛失成為亞太運營中心的機會,更逐漸淪為大國附庸,操弄起各種分裂矛盾。一場荒謬的教改更削弱了台灣的人文底蘊與競爭潛力,於是在他人脫胎換骨的卅年裡,我們反而從經濟奇蹟走向台海危機。如今二○二四年大選在即,我們手中的一票將會決定台灣繼續活在危機之中,還是有望走向奇蹟。

從目前媒體上各黨派候選人眼花撩亂的政見發布裡,無論核能綠能、兵役長短、兩岸論述還是各種福利政策,我發現處處都是意識形態的較勁。在他們的願景裡,我看不到台灣的未來,因為他們不約而同地都缺少了對於教育建設與青年發展的深思遠見。誠然,候選人們提出了減免學費、補助創業等利好;可是嚴格說來,編列預算談不上一個合格的政見,根本無法解決台灣教改失敗的殘酷事實。例如,去年底「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HE)公布二○二三年世界大學排名,我們引以為傲的台灣大學居然排名退步七十四名,更不要說全台其他大小院校的表現。

更有甚者,日前一則青少年濫用毒品的新聞,讓我覺得台灣未來不可不謂危機重重,某位戒癮專家有個已經出現幻聽幻覺的個案,坦承自十七歲起接觸大麻,同時系上約有一半學生經常相約聚眾吸食;我不知道這是否為冰山一隅,但在這個尊師重道的精神蕩然無存的今天,相信學校師長對此恐怕也無能為力。試想,如果政府繼續放任為之,不出幾年,即使兵役延長成三年五載,而我們軍隊裡卻潛藏著一定比例、隨時發作的「癮」患們,試問,這是要讓誰去送死?

面對一個少子化的滯漲社會,台灣其實不需要更「多」的畢業生,而是更「好」的畢業生,因此,一個為台灣再創奇蹟的總統,除了編列預算,更要能夠洞悉並扭轉我們教育體系裡關於技職認證、品格紀律、全球視野、文化建設、研究環境、教師地位等,種種因為卅年前失敗的教改而導致的薄弱環節。也許總統只做四年八年,但一套直面問題的教育政策卻可以為台灣下一個卅年帶來轉機,畢竟台灣的未來不只藍綠與統獨,也取決於我們教育出的下一代能否撐起一個國家興亡的重責大任。所以二○二四,我的一票,只投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