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0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正上演一場制度之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正上演一場制度之爭
◆  聯合報社論/疫苗不足又不均,全台是在陪陳時中坐牢
◆  聯合報黑白集/新竹升格:濫發的白金卡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正上演一場制度之爭


2021-09-10 02:2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習近平於8月下旬再度號召「共同富裕」,強調「三次分配」,中國眾家科技富豪突然群起捐輸扶貧,善款動輒百億,猶如向中共繳「保護費」。 圖/新華社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大陸持續雷厲風行進行不尋常的經濟整頓,一開始是以「反壟斷法」重罰了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等商業巨擘,接著擴展到補教為主的培訓行業、「虛擬經濟」相關行業,再來是一堆影視明星被圈入所謂「劣跡藝人」,遭到全面封殺,情況讓外界感到非比尋常,一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味道。

就在各種揣測紛紛出現之時,一篇題為「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在進行」的文章,8月底在自媒體出現,立刻獲得包括人民網、新華網等五個以上官方網站轉載,文章強調中國在經濟、金融、文化、政治等領域,都在發生一場深刻的變革是一場從資本集團向人民大眾的回歸,變革將蕩滌一切塵埃

由於「蕩滌一切塵埃」這句話和毛澤東民國 52 年(1963年)發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前的詩作用語類似,該文被各方視為再次發動文革的「檄文」。但北京擔心引發太大疑懼,立刻由環球時報發文表示,「一場變革」一文「做了不準確的描述,使用一些誇大的語言,背離了國家大政方針,造成誤導」,顯然是要舒緩人們對本次「運動的畏懼和抗拒

和這次「運動」相互呼應的,是習近平三番兩次對「共同富裕」的呼籲。其實,共同富裕是毛澤東在民國 42 年(1953年)底提出,但在鄧小平推動「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改革開放之後,30年來經濟取得大幅成長,所得分配快速惡化,大部分人也忘了這項初衷」。當經濟成長率動輒超過10%時,貧富再如何懸殊,只要窮者生活日益改善,加上中央嚴格控制一切,政權就基本穩定。但是在疫情時代,加上全球反中升高之下,中國經濟成長不太可能維持高速,所得分配惡化造成的社會問題將愈來愈嚴重因此,中共認為不認真追求共同富裕,就可能威脅政權的穩定性,這應是本次運動的主因。再加上許多資本主義社會的病態發展,在在挑戰北京對「理想中國」的塑造,以及未來應對全球挑戰的能力,因此在共同富裕之外,一併推動一場全面的「新生活運動」,也是合理的發展。

然而,即使北京採行的每項措施,都有著良善目的,但以這種激烈手段來追求,到底是否合適,是個嚴肅的問題,關涉到制度的優劣。在資本主義下,一切施政都必須「依法治國」,除非明確違法,政府不能以道德或其他標準,強迫人民改變其行為,否則即違法濫權,會遭到民眾以司法來維護其合法權益。

在社會主義中國,改革開放雖已40餘年,但共產黨對國家社會的掌控完全沒有鬆手,如今政權穩固,看到部分社會現象不符理想,就要透過運動手段禁止或糾正,極可能面對幾個重大問題:一,社會價值或道德本身不是一成不變的,社會觀念改變後,規範就必須調整或取消,但調整的時機和分寸極難掌握;二,運動式的「理想國」塑造,沒有法規和統一的標準,經常會「玩」過頭,就像文革或更早的三反、五反,漫無標準之下造成許多冤案;三,連人民生活偏好都要「治理」的國家,會逼走一大堆有個性的人民,特別是發展所需的各種人才;四,要企業拿出大筆資金去支持「共同富裕」,違反了企業成立的目標,會逼使海內外投資人退出,不利企業和經濟的長遠發展。

目前看來,這場變革已經啟程,東西方制度的優劣競爭也已再次發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從「管制生產」轉變到「管制生活」,要和資本主義一較高下,全世界都拭目以待,幾年之後大概就可以看到結果。












聯合報黑白集/新竹升格:濫發的白金卡


2021-09-10 02:1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新竹市長林智堅拋出新竹縣、市應合併的「大新竹」願景議題,引發地方議論。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市長林智堅拋出縣市合併,升格第七都的構想。外界認為他在為自己續任造勢,主因是綠營無強棒接班,擔心風城執政權落入他黨之手。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雖否認,卻稱「修法來得及趕上選舉」,盡顯此地無銀三百兩。

我國憲政制度的精神,地方行政採省、縣、鄉鎮三級自治直轄市則因應特殊都會之需求,將其比照於省的特例但今天的台灣,六都民眾占全台七成人口,一旦新竹再合併升格,「一般縣市人口將只剩二成五,堪稱地制史上空前怪象。省府虛級化後,地方政府直接面對行政院,其實都已經算「直轄」。但在資源分配上,卻是強者更強,弱者愈弱,城鄉落差愈見惡化。

這就好像各銀行爭奪信用卡市場,紛紛藉「升等」招攬消費者,使台灣的白金卡持有率傲視全球。但人手一張白金卡後,原本的尊榮權益卻反而貶值。同樣的道理,拿到直轄市的「白金卡」,雖可讓政客說嘴邀功,但在整體資源未增下,又能多分得什麼好康?如果真有增加,也是剝削「普卡」縣市原本微薄的權益而來。

如今政府該做的,是通盤檢討國土規畫,而非選舉利益掛帥,把傷痕累累的制度扭曲得更畸形。奉網路聲量為圭臬的蔡政府,不會在乎多發一張白金卡,但它能說這造福了誰嗎?













聯合報社論/疫苗不足又不均,全台是在陪陳時中坐牢


2021-09-10 02:2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近日雖有一些疫苗陸續送抵台灣,但大部分是國內民間團體和外國政府捐贈。圖為我第二批BNT疫苗清晨由盧森堡航空運抵達台灣。記者鄭超文/攝影



新北幼兒園群聚及大樓社區感染事件,引發學者「全面升級三級警戒」的呼聲,許多人則反對「全台陪新北坐牢」。追根究柢,台灣動輒為幾起感染事件風聲鶴唳,主要問題出在疫苗「患寡又患不均」,防疫篩檢又屢漏不補,全民缺乏足夠的疫苗防護,誰不焦慮?與其說全台在陪哪個縣市坐牢,不如說是全民都在陪陳時中坐牢,才是更貼近事實的描述

近幾天,雖有一些疫苗陸續送抵台灣,但大部分是國內民間團體和外國政府捐贈,僅少數是我政府自行購買。更諷刺的是,國內迄今接種的疫苗數量為一,一五四萬劑,其中有五成五來自美日及東歐國家的捐贈,政府自購比率僅四成五。一旦鴻海、台積電、慈濟捐贈的疫苗開打,這個比率會更懸殊。試想,一個國家的防疫竟淪落到仰賴他國施捨,我們的國家尊嚴、主體性、積極性在哪裡?

同樣是這幾天,韓國從九月二日到七日,連續有大量莫德納疫苗到貨。分別是:二日一○二萬劑,三日九十一萬劑,五日一二六萬劑,六日二五五萬劑,七日一三九萬劑。再加上八月廿三日到貨的一百多萬劑,韓國半個月共收到八一五萬劑莫德納疫苗。稍早,莫德納七月延遲對韓國的供貨,八月又欲將供貨量減半;韓國政府立刻派出代表團前往該廠交涉,由保健福祉部次官和青瓦台官員領軍。不論使用了什麼交涉手段,他們顯然成功達成任務。

反觀台灣,政府又做了什麼?對於過半疫苗仰賴外援,蔡政府似不以為恥,又不斷透過疫苗控制的手段,讓青壯族群打不到第一劑,讓長者打不到第二劑,目的只是為驅使更多人接種國產的高端疫苗。近期 Delta 病毒威脅加劇,台北市長柯文哲主張全民都應盡速施打第二劑;陳時中卻說,全民打兩劑「是不可能的任務」。一個防疫指揮官每天在那裡誦唸確診數字,卻不積極部署疫苗和防疫,「混打」政策迄今毫無頭緒,卻放著民眾在那裡空等乾著急。蔡政府的「超前部署」口號,莫非已被它自己親手埋葬?

韓國爭取疫苗之積極,除了組團赴原廠交涉取貨,更表現在靈活與其他國家交換或共享。例如,以色列七月初有一批輝瑞/BNT 疫苗即將到期,原本要與英國交換未成,韓國及時加入談判順利取得七十萬劑;俟韓國的同款疫苗九、十月間到貨,再等量奉還以色列。不僅如此,韓國上月也與羅馬尼亞簽訂「疫苗共享協議」,取得了該國一○五萬劑的輝瑞/BNT 即期疫苗及四十五萬劑莫德納。其中輝瑞/BNT 疫苗是向羅馬尼亞轉購,莫德納則是用醫療物資作為交換,這些已在八日全部運送完成。

韓國如此積極地在國際間爭取疫苗,目的是希望在中秋節前達到全國七成疫苗覆蓋率,為三,六○○萬人接種第一劑。相形之下,台灣目前僅有四四%的覆蓋率;更嚴重的是,全台九成五以上的人還不知道他們何月何日才能打到第二劑。在 Delta 肆虐下,目前連打過兩劑 AZ、BNT 和莫德納的人都遭到了「突破性感染」;而指揮中心的專家醫師卻說大家可以靠「戴口罩防疫」,這是多可悲的說法,簡直是「何不食肉糜」心態。

一個沒有企圖心、沒有責任感的政府,才能經常無愧地在那裡接機感謝外國又捐贈了我多少疫苗,才能說出「打第二劑是不可能的任務」之語,才好意思叫大家繼續「戴口罩防疫」。全台好不容易降至二級的警戒,誰也不願意陪新北再關回三級;但說到底,大家是在陪消極無為的陳時中坐牢,不是嗎!


周行一/機師、空姐與疫情中的飛安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周行一/機師、空姐與疫情中的飛安
◆  沈呂巡/駐外館處名稱使用的斟酌
◆  盛治仁/橫渠四句明志,企業當如是也
◆  方祖涵/夢想,不能被侷限與耽誤
◆  王文華/疫情中,怎麼樂觀?






周行一/機師、空姐與疫情中的飛安


2021-09-10 02:24  聯合報 /   周行一(政大財管系教授)(作者為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特聘教授)
疫情因機師在防疫旅館造成破口,已使得機師、空服員、地勤人員,甚至機場的服務人員受到很大的社會壓力。 聯合報系資料照


在新冠疫情前,擔任民航公司機師或者空服員,讓很多人羨慕;待遇高,足跡可踏遍世界各地,住高級旅館,吃當地美食,家人還可享受免費坐飛機到世界各地的福利。這些好待遇當然與工作性質相關,風險比其它工作高、日夜顛倒,且經常不在家。

可是疫情發生後,豬羊馬上變色。待遇因為沒有派飛減少了、可能被要求請無薪假,或被資遣,好不容易派飛,到達目的地要關在防疫旅館裡,一步都不能出門,只能吃旅館準備食物。回來後必須檢疫一段時間,結束後還要自主健康管理幾天,基本上沒有休閒,精神也無法放鬆,且經常健康管理期間尚未結束又派飛。

最近一位長榮機師,因自主健康管理期間,違反公司及政府檢疫規定被開除。報載他被開除原因是,自芝加哥返回台北後,於七天加強型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與友人餐敘,並至診所就醫卻未依法事先聯繫當地衛生局,及執勤台北至布里斯本勤務前,未確實填寫「機組人員勤前健康聲明書」;該名機師違反「國籍航空公司實施機組人員防疫健康管控措施作業原則」。

該機師的確做了非常不對的事情,而且也顯示他缺乏紀律,機師在工作上必須要照顧到乘客的安全,因此一定特別要有紀律。他因違規的確應該被公司嚴懲,長榮航空也以公司的內部規則,開了紀律評議委員會,做了這個決議。

這事件值得一般社會大眾關心及討論。飛安是航空公司最關切的事情,而紀律飛安息息相關。在正常情況下,機師有正常的輪班、休息、娛樂並且享天倫之樂,比較容易遵守規定,例如不酗酒或不服禁藥等,甚至在到達國外目的地時會好好休息;但是當一般人長期處於疫情高壓而且無法紓解的狀態時,維持紀律的困難度會高許多。去年底一位紐西蘭籍長榮機師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外出公共場所並與人約會被開除,加上這波疫情因機師在防疫旅館造成破口,已使得機師、空服員、地勤人員,甚至機場的服務人員受到很大的社會壓力。

政府與航空公司必須正視這種壓力對飛安可能造成的衝擊,一般人在高壓和無法紓壓情形下工作表現一定會打折,甚至避免上班,例如機師與空服人員可能會不願被派飛,以減少自己的壓力,並且避免犯錯被處罰。這種狀況下應考慮提供航空公司同仁有效的心理諮商紓壓的資源懲處也許也可以考慮比例原則,開除是最嚴重的懲罰,犯規者不僅失去所有的收入與福利,而且也無法再找到同樣的工作,對於其它守規同仁雖有警惕作用,但如果同仁覺得過於嚴苛也會有反效果

其實任何行業的人都可能帶來病毒,機師與空服人員並不特別例外,但卻受到特別大的社會壓力。為了飛安,大家值得深思這個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