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5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油氣電供需結構看能源危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五漢廢言」的決策封閉性必須打破
◆  聯合報黑白集/多看看票沒投自己的人
◆  經濟日報社論/油氣電供需結構看能源危機






經濟日報社論/油氣電供需結構看能源危機


2021-10-05 03:33  經濟日報 /   社論
示意圖。路透



新一波能源恐慌正席捲歐、亞,電力及天然氣價格衝到歷史高點,全球液化天然氣LNG)價格在歷史高點附近,布蘭特油價一度衝破每桶80美元關卡,達到三年來高點;油氣雙漲,也造成多國電力減產,電價高漲,且缺電嚴重,壓抑經濟復甦。國際媒體更普遍使用「能源危機energy crisis)」一詞來形容當前情勢,擔憂民國 59 年(1970年)代高通膨、低成長的「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惡夢重現。到底「能源危機」是否將臨?或者只是「過渡性現象

這波能源價格上漲,是以天然氣為導火線。在需求面,許多國家為了達成減碳目標,都逐漸拋棄燃煤,改用較乾淨的天然氣發電,且歐洲高齡的核電廠正陸續除役;不巧目前歐洲天氣比往年溫和,風電產量減少,使天然氣的需求激增。加上冬季將臨,但目前歐洲天然氣的庫存量降到歷年來的最低水準,因此積極回補庫存以準備過冬。中國大陸是全球天然氣的最大買家,今年進口量雖增加近一倍,但重建庫存仍不夠快。

需求增加,供給卻無法趕上。歐洲天然氣主要來源俄羅斯,決定保留更多天然氣以供國內使用,挪威供給量也有限,導致歐洲氣價一年來大漲近五倍。亞洲、歐洲、中東及南美各國都急於向卡達、千里達及美國搶購天然氣,但僧多粥少,供不應求。目前全球天然氣供給已經吃緊,預料冬季時將益發緊俏,促使歐、亞各進口國競相提高採購價格以確保供源。

全球大力推動減碳,既帶動天然氣需求增加,也限制油/氣業者增產,加上極端氣候頻率增加,都使全球天然氣面臨長期性、結構性的短缺壓力,因此未來中期間發生「天然氣危機」的風險確實不低。

至於油價上漲,則是因為供、需雙方面都有諸多事件同時發生所致。在需求面,隨著先進國家陸續解封,且跨國往來增加,使汽油及航空燃油需求成長,從而拉高石油需求,而且增速超過油國組織(OPEC)增產的速度,形成供需失調。另外由於天然氣飆漲,預期今年冬天電力業將不得不「以油代氣」。但無論是供需失調,還是冬季需求增加,基本上都屬於「過渡性」,何況疫情未必不會再有反覆。從長期來看,隨著再生能源的發展,及電動車的普及,石油需求在結構上反而不利。

再看供給面,導致供給吃緊的因素包括8月底美國艾達颶風襲擊石油產區,原油供給量迄今流失約3,000萬桶,且產量要好幾個月才能復原,墨西哥也發生產油平台大火,但這些都只是「過渡性事件。何況 OPEC+從8月起日產量將遞增40萬桶,到年底時日產量將比7月底時增加200萬桶;如果油價持續上漲,不排除 OPEC+將更積極增產。

至於結構面,全球減碳運動其實是「雙面刃」。 國際大型石油公司受到股東的壓力,必須加速轉向「綠色」營運模式,減少探勘與生產投資,勢必壓縮未來中期間全球石油產量。但隨著綠能逐漸成為主要能源,石油出口國勢必加速產油換錢,以免到頭來「油棄於地」。因此減碳勢頭愈好,石油需求愈少,供給反而增多,石油終將過剩。

總結而言,「能源危機」風險的確存在,但要將氣、電、油分開來看。基於減碳的要求,石油與天然氣的替代性已下降。全球減碳運動聲勢愈強,天然氣需求便愈多,但供給增加潛力有限,因此氣價將長期看漲,宣稱「天然氣危機」並不為過。電力則受天然氣影響,同樣在中期間會出現供給短缺、價格升高的「危機」。  這兩項「危機」會多大、多久,端視綠能普及的速度而定。至於石油,由於排碳量高,「以油代氣」不利於氣候,終將難成氣候,何況全球油源仍然充盈;因此油價上漲只會是「過渡性現象,不大可能再度形成「危機」。












聯合報黑白集/多看看票沒投自己的人


2021-10-05 05:09  聯合報 /   黑白集
新任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右)今天就任,台東縣前縣長黃健庭(左)接任黨秘書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朱立倫今天就任國民黨主席。前有民進黨獨大,後有民眾黨瓜分票源;內有路線分歧,外有「轉型正義」鬥爭,還要面對罷免、公投及接下來的關鍵大選;當下的國民黨,說「危機四伏」已不足以形容。

過去七年,國民黨換了五次黨主席,平均每人任期僅一年多。除凸顯國民黨風雨飄搖,每次主席更替,也形同黨中央「砍掉重練」。每個黨主席幾乎都是「獨立個體」,上台主席贏者全拿,卸任主席冷眼旁觀。這些國民黨的「大人們」,連表面團結都做不到,更別提攜手改革。這次會不一樣嗎?

從先前的朱立倫、洪秀柱、吳敦義再到江啟臣,其實不是沒有成功的機會,但他們和團隊做不到「截長補短」的基本功,因而無法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每個黨主席都宣稱要「促進團結」,但最後的罩門,仍是不團結。

這次選戰,朱立倫獲得黨內表態者一面倒的支持,但得票卻仍未過半。這意味,朱立倫更須要把焦點放在「票沒投給自己的人」。江啟臣和朱立倫路線差距不大,知識藍、務實藍形象相仿,但仍有近兩成投江不投朱;朱立倫如何凝聚這股力量,比鞏固派系更重要。

朱立倫能否做到他所承諾的「團結所有黨內力量」,關鍵就在他是否能扮演「最大公約數」,在黨意和民意間取得最大值。











聯合報社論/「五漢廢言」的決策封閉性必須打破


2021-10-05 05:06  聯合報 /   社論
季青漫畫



一批高鐵員工近日利用預約系統漏洞闖關,在高雄聯醫成功打到莫德納第二劑,引發外界「特權疫苗」的議論。醫師沈政男對此慨嘆,「國外打疫苗是送房子,台灣卻為了一支疫苗在拚生死」,批評國內疫苗已成荒謬劇,高鐵員工偷打只是「莫德納孤兒」事件的荒唐橋段。沈政男之言引起不少民眾共鳴,認為高鐵員工每天接觸那麼多人,被逼得硬闖也是不得已。

一個小事件,反映了台灣防疫的扭曲百態。高鐵員工能以「第七類人員」假冒「第三類人員」登入預約,顯示衛福部的系統有漏洞,這已非首度發生。再說,許多政府官員業務不涉及與民眾接觸者都已迅速打好打滿,高鐵人員卻被排在後頭,當然也與政府的分類不公有關。進一步看,當各國都在全力衝刺拚覆蓋率,我們的指揮中心卻每天不疾不徐地在那裡拖拖拉拉;許多人第一劑莫德納都打完超過三個月,卻等不到第二劑,這不會令人憤怒嗎?

無法購足人民所需的疫苗,這是蔡政府的短視與不智;無法安排疫苗讓全民做公平有效的施打,這是指揮中心的無能與師心自用。至於「3+11」的錯誤決策與粗疏行政導致八百人不幸身亡,蘇內閣卻連認錯都不肯,這是鴨霸政府的倨傲表現。更令人反感的是,政府對這些錯誤和疏失毫不反省,卻以防疫之名不斷剝削人民的尊嚴:凡事要預約、要排隊、要戴口罩、要打卡、動輒要罰,卻毫不在乎這些管制壓榨了人民多少自由與權利。

以疫苗的施打為例,歐美國家多半是疫苗充裕乃至過剩,問題在人民施打意願不高。但在疫苗未必充裕的地方,不少國家為加速疫苗覆蓋率,都允許民間企業或地方政府自行對外採購,包括東南亞的新加坡、印尼、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皆如此。這種作法,主要在利用民間和地方的積極性靈活性,讓更多民眾獲得保護,而不必仰賴中央僵硬而緩慢的一條鞭政策。

以新加坡為例,五月即開放私人醫療機構引入世衛組織認可的疫苗,同時准許醫院自行設定接種收費標準。至於印尼,則在二月間即開放企業購買疫苗幫員工及家屬施打,一則可彌補政府財政支出之不足,二則可快速建立產業的防疫網。東南亞近數月來雖然染疫病例激增,但這些國家的生產活動並未受太大衝擊,原因在此。

反觀蔡政府,若真想有效擴大台灣的覆蓋率,開放民間企業自行為員工施打是一條可行之道;若能在生產線上架好防疫網,員工何須天天被迫戴口罩、量體溫、噴酒精?高鐵員工又何須連騙帶哄闖到高雄去打一針?老百姓兩年來被搞得這麼狼狽,每天無謂地苦等疫苗,毫無尊嚴地彼此監視是否犯規,正是指揮中心被動消極、又喜好控制的思維所導致。且看,鴻海、台積電和慈濟共同捐購的疫苗,來得又快又準,顯示民間做事的能力遠高於政府。但政府不將疫苗優先用於生產線上的青壯群族,卻略過他們先對非屬重症對象的中學生施打,也是令人無法理解的跳躍邏輯

兩年來,指揮中心的決策模式不斷走向封閉,持不同意見的專家學者一再退出,許多決策就變成了陳時中及其同溫層相濡以沫的產物。也因此,「3+11」決策沒有會議紀錄,誰拖延 BNT 的採購成了不能說的秘密,莫德納孤兒的第二劑無人能解,上山下海免口罩要等政務委員問了陳時中才獲解禁。封閉的指揮中心裡,「五漢廢言」只問今天,不想明天,全國人民得陪它耗到何年何月?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梅爾維爾的星巴克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9160/web/ 

◆  教部誘學生 嚐倫理道德禁果
◆  PLA之亂 循環經濟政策騙局
◆  台是亞太金絲雀 美會派兵?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梅爾維爾的星巴克
◆  浪漫台三線 竹竹併豈能棄苗
◆  低級錯誤頻傳 高官有權無責?
◆  全球能源荒 高油價撞擊世界經濟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梅爾維爾的星巴克


2021-10-05 05:29  聯合報 /   林一平(作者為科技部前代理部長)
梅爾維爾 (Herman Melville; 1819-1891)。圖/林一平繪



我因公務,常到台北重慶南路的永豐餘大樓開會。我都搭台北捷運,到達中正紀念堂站後再步行到永豐餘大樓。有時太早到達台北,就在路上一家星巴克咖啡館喝咖啡。這家星巴克可以免費充電,氣氛又相當好,牆上掛了不少和星巴克相關的歷史照片,勾起我不少的回憶。造訪美國華盛頓州的西雅圖,派克市場Pike Place Market是必到的景點。該市場成立於一九○七年,是美國最早的魚市場之一。今日市場內最受人矚目的是星巴克的本店,該店於民國 60 年(一九七一年)在西雅圖的西街開張,之後搬家到派克市場。

民國 74-89 年(一九八五至一九九○年)期間,我在西雅圖求學,造訪派克市場無數次,走累了都會到這家星巴克店坐坐。當年的星巴克相當小尾,籍籍無名,我算是慧眼識英雄啊。今日的星巴克炙手可熱,成為參觀派克市場的必訪景點。「星巴克語出梅爾維爾的白鯨記》。咖啡店三位創立者中有一位《白鯨記的書迷,建議將咖啡店命名為書中的捕鯨船皮庫特」(Pequod),但另一位創立者反對,因為這個字的發音太接近「在監獄撒尿」(Pee-quod)。後來他們挑選了皮庫特號的大副星巴克的名字。有人說,選擇星巴克是因為這位大副喜歡咖啡。然而我讀《白鯨記》,沒有星巴克愛喝咖啡的印象。

梅爾維爾嘗試出版《白鯨記》,多次被退稿,勉強在一八五一年出書,第一年只賣出五本。梅爾維爾一生起伏,早年曾取得文學上的成功。然而,他堅持的理想,不符合當代口味,晚年默默無聞,直到死後卅年,《白鯨記》才重新獲得評價,被視為美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星巴克起起伏伏,曾發生種族歧視的爭議事件,但一直努力的塑造其正面文化。例如,民國 90 年(二○○一年)星巴克生意興旺時與非營利的國際環境保育組織共同擬定咖啡採購的指導原則,稱為優先供應商計畫,確保高品質咖啡的持續生產時,也對環境和社會負責任。此作法希望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為咖啡種植者創造出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之後業績下跌,到民國 98 年(二○○九年)時,星巴克通過其店面的體驗來提醒顧客對品牌的喜愛,而不僅僅是一個快速喝咖啡的地方。星巴克拆除自動濃縮咖啡機,帶回了傳統咖啡研磨,希望客戶能體驗咖啡師製作每杯咖啡的浪漫,再次注入了咖啡館的新鮮咖啡香氣。

星巴克以及其他團體的商業營運,形象往往上下起伏。我希望他們都能秉持梅爾維爾的精神,有所堅持,不媚俗的運作,引導員工及客戶,發揮正向能量。梅爾維爾晚年說:「激動我的心靈,促使我寫作的內容,然而我寫不成了,因為它無利可圖。可是要我改弦更張,不這麼寫,我又辦不到。」他的堅持,讓他生前潦倒以終,然而其對全世界的正面影響,一直延續到今日。










教部誘學生 嚐倫理道德禁果


2021-10-05 05:19  聯合報 /   張鐸/大學兼任副教授(高雄市)
2萬5210件高中學習歷程檔案上傳後遺失,累計81校、7854名學生受影響。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媒體報導,教育部學習歷程檔案遺失,監察委員要徹查。雖然教育部有提出道歉,但是此事件已經引爆了升學公平信任危機

教育部最新的處理措施,是建置比對系統,讓學生比對已上傳檔案,若與原先檔案內容相符,不必再傳;不符者則要重新上傳。這等於是開個後門,不是只有檔案遺失的可以補上傳,甚至於檔案沒有遺失的,也可以藉此機會更新上傳。就是如果你原先上傳的檔案後來有一些新增,苦無機會更新,因為原先規定是已上傳的就不能再更新。現在藉此比對系統提供的好機會,趕快補強手邊的檔案,讓它與已上傳的檔案比對出有不同的地方,就可重新上傳。

這個問題表面上看起來是資料遺失與補上傳的事件,實際上是鼓勵學生去做違反倫理道德的事情。依教育部規定,已上傳的檔案就不能再更改,現建置比對系統,十足引誘純潔的學生想要一嚐「倫理道德」的禁果。

其實教育部將升學方式改為多元入學之後,曾改變各種可行的方式,不管怎樣的改變,學生都需要準備許多的資料。眾所周知,資料的準備是可以人為操作,是真是假完全看準備資料的人的倫理道德底線,所以古今中外因學位論文撰寫,違反倫理道德的事件層出不窮。高中學生可能從來沒有做過違反倫理道德的事,可是在準備這些多元升學資料的時候,為了求高分,為了上好學校,就不得不抄抄寫寫,不管是抄襲、改寫,亂引用,絕對可以拿來做為教育部「台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的宣導案例

不僅如此,媒體更披露,原本規畫由學生依自我實力完成的學習歷程檔案,外面有代筆的價目,比方說代做三年的學習歷程檔案,要價十萬元,若是保證班則價格要兩倍,其執行的做法就是幫學生規畫三年的學習歷程,另外還有校內外的課程、活動統統可以代寫。若是要報考醫科班,其學習歷程檔案更喊到廿萬,補習班、代筆業都在搶商機,連拍賣網站上也出現量身訂做的學習歷程檔案套餐。

更讓人驚訝的是,媒體報導部分大學與地方教育局也疑似參與其中,從小三到高三辦理各種營隊,結業證書由頂大核發,都能上傳學習歷程檔案。所以純潔的學生在十八歲成年禮的時候,都非得要品嚐違反倫理道德去上傳不是自己做的檔案,所帶來的好處。監委諸公,何忍放縱我們的學生被如此集體汙染?是否該關切一下?

美國職棒大聯盟的投手,每次投完球下投手丘的時候,必須被主審檢驗手上是否塗抹焦油;奧運選手也是需要經過驗尿之後,才能被認同他們的優異表現。我們就這樣設計這聲稱優於「聯考分發」,但卻違反倫理道德染缸,忍心讓純潔的學生為求高成就,都要違背自我良心,都要跳進這染缸初嚐違反倫理道德甜美果實,能不慚愧嗎?












PLA之亂 循環經濟政策騙局


2021-10-05 05:19  聯合報 /   陳泰安/環球科技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雲縣斗六)
市面上的可分解塑膠,缺乏回收機制配套,不但讓限塑政策大打折扣,更可能成為環境災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聯合報專題深入報導,經過環保署政策推動十數年後,號稱可分解塑膠 PLA,被揭露其實是一場騙局!環保署高喊的「環保救地球」原來只是口號,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一直在推動的「循環經濟」,根本只是讓企業與民眾重複做虛功,卻沒有效果的一場鬧劇!

以塑膠這種被視為是萬惡之源的材料來說,如果我們只不斷地要求民眾把未經適當分類的各種塑膠商品在基本用途結束後,交給清潔隊,其實可能有八成以上民眾自以為為環保盡一分心力的這些塑膠商品,最後還是進入了焚化爐!更甚者,在各地焚化爐早就超限利用的情況下,不少塑膠製品就直接進入了環境,進入了河川,流進了大海,這就是近年我們為何這麼容易看到海龜鼻孔塑膠吸管,和鯨豚肚子裡的大量塑膠袋

從環保綠色設計的概念來看,因為從產品設計前端就出了錯,回收系統也沒有考慮實際的操作流程是否可行,台灣民眾最習慣也投入最多的環保作為:「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就是虛功!市面上處處可見的各式各樣塑膠包裝材料上,雖絕大部分都按照政府規範印有標誌,但民眾無從區分。更甚者,筆者自身的經驗,將一大包塑膠回收物交給清潔隊時,被清潔隊直接拒收,只淡淡地得到一句「那個我們不收啦!」

不收!為什麼?就是收了以後,因為複雜的塑膠材料在同一物件上,這讓清潔隊員若要再作分解和分類,耗時耗力,效益太低,乾脆不收,或是默默地收起來,再跟其他垃圾一起送進焚化爐或是掩埋場!

類似 PLA 這種號稱可分解的塑膠,則更是一場「漂綠」的騙局:在實驗室特定條件下的確比其他類塑膠分解快,但在回收系統上根本沒有規畫這類塑膠廢棄後的去處,所以 PLA 最後的命運還是「統統拿去燒」!

環保署廢棄物政策多年來一直環繞著「去化」的「管末處理思維是最大的價值錯謬國際上環境管理的思維早就揚棄這樣的觀點!過去「從搖籃到墳墓」的主張,認為一個商品從原料,到生產,到運輸,到消費者,最後到廢棄,都應負起責任!台灣的「廢棄物清理法」與「資源回收再利用法」大抵也是如此設計!但不同的主管機關,例如經濟部門和環保署分割分段的處理各階段,其中造成的斷鏈,就是上游的生產跟下游的後端處理根本無從互相配合。

而循環經濟的基本主張是「從搖籃到搖籃」,不再主張「把垃圾變黃金」,而是從產品設計到整個生產、運輸、消費與行銷過程,都是彼此緊密連結,設計的腦袋裡不再有「垃圾廢棄物」,一個商品的出現,早就規畫好她的下一個去處,但這一定要靠系統的整合高度的設計連結

從德國「循環經濟法」和日本「循環型社會促進法」的法制經驗來看,我國環保署以廢棄物「去化」的基本價值在推動循環經濟,根本是緣木求魚!讓民眾白忙一場的資源回收亂象,足見這套廢棄物管理體系已瀕臨崩潰。當務之急是由行政院整合經濟、環保與社會部門好好深思,建構一套屬於台灣的循環經濟治理架構吧!













台是亞太金絲雀 美會派兵?


2021-10-05 05:23  聯合報 /   陶在樸/陸委會前諮詢委員(桃園市)
美軍勃克級飛彈驅逐艦貝瑞號。圖/取自貝瑞號臉書網頁



日前「台北智會」公布台北市民關於兩岸戰爭民調的結果,包括是否擔心戰爭、戰爭會不會發生,以及美國是否出兵。其實這三個問題高度關聯,特別是美國是否出兵,它將影響前兩項民意的變動。

許多人認為根據目前執政黨與美國的親密關係,台海發生戰爭美國一定會介入。拜登八月十八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採訪,語出驚人的表示:「美國對北約做出神聖承諾,如果任何人敢對北約盟友採取行動,美方會做出回應。同樣對日本、韓國和台灣也一樣」。十九日美國國務院新聞發言人滅火,重申美國對台政策並沒有改變。美國會不會派兵介入台海戰爭,讓我們聽聽美國五角大樓的諮詢機構怎樣建議。

科爾比是「新美國安全中心」的重要成員,最近在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的重要平台《War on the Rocks》上發表台灣是「金絲雀」的比喻。在安全技術尚不可靠的年代,煤礦工人常常帶一隻金絲雀下礦井,如果金絲雀死了說明礦井中有致命的瓦斯。科爾比說台灣就是亞太安全的金絲雀,美國應該裝備一支能夠保衛台灣的特殊部隊,保衛了台灣也就是保衛了亞太地區的盟友,他建議這支部隊應首先能及時摧毀中國的海上力量。

美國亞太鐵桿盟友澳洲,有一個國際政策諮詢機構洛伊研究所」,建議美國政府在放棄台灣和無條件承諾(派兵台灣)兩個極端之間走一條中間路線。美國對台灣應該扮演兵工廠和軍火商的角色,而不是保險公司的擔保人。如果美國確實提高了台灣的軍事實力,對北京而言無疑增加了對台灣動武的戰爭成本,既可避免一場災難,也使中國更難主宰印太地區。

以上兩套主張看來沒有關聯,但都涉及戰爭爆發的兩個基本要素:戰爭成本和戰爭代價。戰爭與和平是兩種不連續的狀態,由和平到戰爭是很難估計的突然變化。民國 69 年(一九八○年)代興起的「突變論」為這種不可測的問題提供了理論答案社會學家和數學家發現控制戰爭突變的是一對矛盾的因素戰爭的成本與戰爭的威脅。如果戰爭的威脅不斷增加則戰爭的可能性變大,如果戰爭的成本不斷增加則戰爭的可能性變小。要是戰爭的成本和威脅同時增加,戰爭與和平的轉變是「突變」的,一個偶然的原因看來即將發生的戰爭突然消失,如民國 51 年(一九六二年)古巴危機。或者相反,一個偶然的原因看似和平盛世突然爆發戰爭,如二次大戰希特勒突然進攻波蘭。

如按前面科爾比的比喻,台灣是亞太安全的金絲雀,美國應組建一個特別部隊派兵介入台海戰爭,對於北京而言無疑這是戰爭威脅的提高,於是戰爭爆發的幾率提高。如果華盛頓採取澳洲洛伊研究所的兵工廠和軍火商的建議,對北京而言無疑是增加了台海戰爭的成本,於是戰爭爆發的可能性下降。由此觀察中美台三方大概都會按美國軍火商的方向做自己的盤算,幾乎可以預測,台灣執政的民進黨一定會擴大軍費占 GDP 的比重,不斷接受美國兵工廠的各種超額的軍事供給,對台灣的人民這究竟是福還是禍還有必要直白嗎?












浪漫台三線 竹竹併豈能棄苗


2021-10-05 05:28  聯合報 /   何來美/苗栗縣民(苗栗市)
針對新竹合併議題,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能理解基層民代對前途的憂心,但主流民意就是「新竹要升格第七都」,升格直轄市讓大新竹更好。記者張裕珍/攝影



新竹市長林智堅拋出新竹縣市合併為「大新竹市」建議,撇開是否充滿政治算計不談,新竹縣市合併成大新竹科技城確有加分效果,但不能捨棄或瓜分苗栗縣。

桃竹苗四縣市在日治時期本就是一體,稱新竹州。民國 39 年(一九五○年)桃竹苗分縣時,有人建議以頭前溪為界分為桃園、新竹兩縣;亦有人建議分桃、竹、苗三縣,結果後者獲採納。

民國 71 年(一九八二年)新竹市從縣轄市升格,並將香山併入,跟閩南人在新竹縣占少數,一直當選不了縣長多少有關,如今閩客藩籬早已打破,又再談合併,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苗栗縣緊鄰新竹市的頭份、竹南,受新竹縣市磁吸效應,以及竹南亦有科學園區,台積電將在竹南設廠影響,人口快速成長,已躍居苗栗縣第一、二大市鎮,人口加起來近廿萬人,占全縣近四成,居民消費已往新竹、竹北跑;縣治苗栗市人口流失,反淪為老三。

苗栗縣南區現除了銅鑼科學園區投資較熱絡外,受北有新竹縣市、南有大台中市「夾殺」影響,人口逐年流失,漸被邊緣化。因此,新竹縣市若要合併,亦該將苗栗縣納入整體規畫,且不容被瓜分,否則情何以堪?

新竹縣、苗栗縣是全台客家人口居住比率最高的兩個縣,也是蔡英文總統所推「浪漫台三線」的主要區域,一旦竹竹苗合併為大新竹市,竹科、南科(竹南)、銅(銅鑼)科連成一線,成為台灣的高科技廊帶、台灣客家文化的重鎮,也能帶動現苗栗縣南區發展












低級錯誤頻傳 高官有權無責?


2021-10-05 05:27  聯合報 /   賽夏客/資深教育工作者(苗縣頭份)
外交部國慶影片畫面誤植引起廣大批評與質疑。圖/取自外交部國慶影片



外交部為慶祝國慶而製作的影片,把玉山主峰的畫面誤植成瑞士山區,鬧出世界級笑話。這又是一則低級錯誤。

外交部是國家通往世界的領頭羊,把國家最美好事物介紹出去,本是職責所在,國人也樂見共同分享國家的榮耀;但是這次誤植畫面,有眼不視「護國神山」玉山,高喊愛台灣不是很可笑嗎?外交部之前護照內頁照片誤用美國華府杜勒斯國際機場為桃園機場,同樣的事情為何學不到教訓,叫國人怎能諒解?

之前教育部才發生高中學生上傳學習檔案被「一隻手指頭」搞丟了,影響許多學生申請學校的權益。事後的究責,竟然是承包的暨南大學一肩挑起,有權無責的官員真是爽著當。

此外台電核二二號機七月因主蒸汽隔離閥關閉,導致主汽機跳脫及反應器急停。更離譜的是「一張椅子」害的!真想不到號稱科技島的台灣,如此不堪一擊。

再往前推,台鐵太魯閣號撞工程車事件,四十九條生靈只換交通部長下台,家屬創傷心靈未癒,理賠金也糾葛不清;此外,宜蘭斷橋偷工減料案、疫苗採購不利、三加十一破口…。都成為國人不可偷窺的機密,整個國家機器出了問題,沒人承擔與負責

蔡政府最拿手的就是宣傳淺顯易懂的語言煽動思想的耳語撒錢撫平事端的手段用得淋漓盡致。但夜路走多了,難免會遇到鬼。蔡政府若不能借鏡於低級錯誤,嚴懲高官,整飭官箴,離下台不遠矣!














全球能源荒 高油價撞擊世界經濟


2021-10-05 05:25  聯合報 /   林建山/環球經濟社長(台北市)
中國多省分近日因為官方的能源政策而「拉閘限電」。路透



國際間正普遍湧現強勁的疫後經濟復甦預期,經濟社會也普遍積極尋求更可持續的經濟製造生產模式,以致造成全世界性能源市場嚴重失衡,出現鮮見的「全球能源荒」飢渴現象。先是歐洲的電價創下歷史新高紀錄,現在中國和巴西也面臨能源大短缺問題。

在全球範圍內用於生產能源的大部分原料價格,今年來都已經挺高,以致推高了各國工業生產與民生經濟的生產成本和家庭開支,並且危及國家經濟復甦,乃至全世界經濟的普遍復甦。

原油價格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之初曾下跌。去年四月油價史上首次跌至零元以下的「負油價」怪異現象,當時是因為防疫封鎖令肇致需求停滯,而原油生產商卻在繼續生產原油所致。然則,最近數月隨著全世界各國經濟開始解封,立即促使全球原油需求直線挺升。

作為當今國際原油評價觀測體系指標布倫特原油價格,已升至八十點六九美元,是自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十月以來的最高價位。布倫特原油價格今年內已上漲五十五%,升至三年來的新高。在歐洲能源危機下,油價更是連續七天持續上升。國際專業專家相信,在供不應求下,油價還會繼續上升;普遍認為今年底前油價可能還會出現另一波漲升趨勢。因此全球油價長期仍然看漲,最終可能升至九十二點四,與 OPEC+財政收支平衡目標接近一致。

尤其美國能源價格的上升已經引起白宮擔憂,總統拜登在九月較早前已要求調查汽油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白宮九月卅日表示,美國將與沙烏地阿拉伯討論油價問題,加大力度對其施壓,要求其增產超過此前設定的四十萬桶/日水平,同時也更須要妥善應對能源消費國要求增加供應的壓力;美國公開聲稱,持續上漲的油價,已經成為美國當前經濟的重大問題,尤其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壓力,已然肇致美國國內物價水準維持歷史高位,同時美國天然氣價格的持續走高,已全面促動了可替代品原油價格上揚。美國經濟的暴衝,必將嚴重打擊全世界經濟景氣復甦可能性。

這已凸顯全世界能源需求正在持續復甦,而正值疫情變異態勢,仍然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從產油國家立場看,OPEC+組織固然應該盡力幫助平衡全球經濟市場基本面,解決可預見的國際需求上升情勢,但是同時也亟需積極防制面對未來全球潛在市場或有可能再出現供應過剩的風險問題。從這個角度看,其實 OPEC+ 國家也並不希望世界油價在短期內過度快速且太大幅度走高;此時也更加希望世界油價在總體上可以繼續維持在高位,俾便可以具體有效獲取致力新能源轉型的資金。

另一方面也極其重要的挑戰是,由於世界油價與通貨膨脹情勢發展關係密切,正在持續走高的通膨情勢,勢必逼迫美國聯儲會及先進國家主要央行提早採取緊縮金融貨幣政策行動,最重要的美國 Fed 的「縮表」與「升息」,全世界貨幣金融市場,以及國際投資生產製造貨物貿易流動,都將產生極大的衝擊,進而影響全球經濟復甦。


楊永明/美國要台積機密 經部說是假議題?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永明/美國要台積機密 經部說是假議題?
◆  嚴震生/台灣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楊永明/美國要台積機密 經部說是假議題?


2021-10-05 05:34  聯合報 /   楊永明(作者為國安會前副秘書長)
美國白宮上月開了第三場半導體峰會,由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圖)及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狄斯主持。路透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九月廿三日召開第三次半導體高峰會,要求國際間半導體業「自願性」在四十五天內交出涉及企業營運與客戶的敏感資訊,目的在掌握半導體供應鏈全貌。

此事非同小可,二十六項題目涵蓋多重層面,許多涉及客戶隱私資訊的商業機密,可能影響半導體產業的競爭與價格。雖說自願性質,可是雷蒙多指出,若不遵守,將讓她「別無選擇」,警告意味十足;同時美國商務部指出正評估動用「國防生產法」或其他工具,要求企業回覆。

先看看韓國如何處理。韓國媒體熱烈議論,南韓政府的產業通商資源部立即在廿九日與韓國半導體產業協會成立「半導體團結合作委員會」,意謂將由政府整合意見並出面與美國政府溝通。

在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這是自願性的,企業自己會考量,至於政府是否會介入協調,則是「看狀況」。這種說法引發在野黨立委憂心,政府未能作企業的後盾,台灣台積電恐被逼就範。上周六經濟部再發新聞稿,甚至指所謂美國政府強迫我國公司揭露客戶訊息的論述,就是政治操作的假議題,國內產業不應成為國內政治攻防的犧牲品。

不了解經濟部為何如此幫美國講話,如此相信美國不會強迫,雷蒙多自己都語帶威脅,且美國「長臂管轄」案例歷歷在目,台灣也是受害者之一。現在不僅不主動向美國表達關切,反而作為說客稱之為假議題,甚至反批判在野黨利用為「國內政治攻防」,邏輯錯亂,無以復加。

半導體產業撐起台灣經濟命脈,台積電不僅是護國神山,更貢獻疫苗採購,積極擔負企業社會責任,但政府反應遲鈍不說,卻轉而攻擊監督政府的民代,感覺反而是政府在做政治攻防,而非產業維護。

為何美國商務部要半導體企業交出庫存訂單、銷售資料等機密資料?原因有三。一是為解決汽車晶片短缺,避免失業率擴大,造成拜登經濟困境。二是為幫助要重返晶圓代工市場的英特爾 Intel,各方都擔心台積電等交出的資訊,是否會提供給英特爾。三是為掌控半導體供應鏈,要求在美國設廠,或是聽從美國指示配合美國供應鏈。

拜登政府在中美科技戰的處理更加細膩與深入,不像川普只做短期效應的事,像是懲罰高關稅、重談貿易協議和抓孟晚舟等。拜登擴大實體清單,管制核心科技拜登任命有數十年出口管制經驗的國防部高層,擔任商務部副部長,深入掌握軍民兩用科技流向與管制

更重要的是,拜登強調掌控供應鏈,在半導體、先進電池、醫療產業和 AI 智能等領域,要和中國大陸脫鉤,並將供應鏈搬回美國,或是由美國掌控。這次雷蒙多開始透過問卷方式,逐步從自願配合到強制提供,並也準備好法律工具,屆時可能不聽就面臨制裁。

國防生產法」就是法律制裁工具,這是民國 39 年(一九五○年)因應朝鮮戰爭而制定頒布,是冷戰時廣泛的民間防禦和戰爭動員的一部分。該法不斷重複被行政部門引用,已經要求國會重新批准超過五十次。最近一次授權是在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最近拜登政府引用針對新冠疫情下的疫苗與醫療物資的管制運用。

美國商務部已經提出可能引用國防生產法,要求在美國有業務的企業提交必要的供應鏈資訊,因此美國說自願與守密的可信度真的不高,但經濟部卻視為聖旨,為之辯護為假議題,且指責關切民代政治攻防,不知韓國政府與企業看到此事如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