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9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貿合則兩利 分則兩害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誰是廉價勞工:美國扶不起晶片業的底蘊
◆  聯合報黑白集/「藏富於民」新解
◆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貿合則兩利 分則兩害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貿合則兩利 分則兩害


2023-08-19 00:31  經濟日報/ 社論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國大陸宣布台灣出口至大陸的聚碳酸酯,存在傾銷事實,自8月15日起,對台灣的聚碳酸酯課徵16%到22%的反傾銷稅。去年我國對大陸出口聚碳酸酯的金額約8億美元,占七成左右,是最大出口地區,現在對此一產品課徵高額的反傾銷稅,對我國的出口極為不利。同時,聚碳酸酯是ECFA早收清單項目之一,這是否代表示未來可能還會有其他早收清單項目會遭加稅。尤其是台灣對大陸出口的另外兩大類石化產品和工具機,有人擔心會被列備入下一波遭大陸制裁的名單,因為這些項目的產品,目前大陸本身呈現產能過剩的情況,因此更有誘因取消這些產品對台灣的優惠待遇。

其實早在今年4月,大陸就宣布對台灣禁止自大陸進口的2,455項商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近日再擴增為2,509項。因為這些商品台灣開放自世界各國進口,唯獨禁止自大陸進口,例如蘋果,台灣開放美國、日本與紐西蘭等國的蘋果進口,但是禁止從中國大陸進口。此項調查預計將在10月12日結束,如果有需要可以延長至明年1月12日,而這正是台灣大選的前一天,顯然這是一個極具敏感性的政策決定。

在此之前,台灣也曾對於大陸產品進行貿易調查。早在2019年,曾經對大陸出口至台灣的冷軋鋼課徵反傾銷稅,當時被看成是一個獨立事件,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但是,現在再看看經濟部公布的十件反傾銷調查中,有八件是與大陸出口至台灣的產品有關。雖然經濟部一直強調,台灣對於國際上輸入的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完全依照WTO的規定,但是在現階段兩岸經貿這麼敏感的時刻,我們政府會不會拿此一調查結果,做為對大陸的報復措施?也值得關注。

雖然兩岸雙方都宣稱,所有反傾銷調查都是在WTO規定下進行的,符合WTO規範。但是我們都知道,幾乎每一項貿易調查都有政治因素在內,尤其是兩岸關係這麼敏感,任何的貿易傾銷調查,甚至於課稅,一定都會被賦予某種程度的政治陰謀論,所以這是雙方政府都應該極力避免的事。

對台灣來說,我們的經濟總量只有大陸的5%左右,而兩岸貿易占台灣對外貿易總額約30%,卻只占大陸對外貿易總額約5%而已。也就是說,萬一兩岸真的發生貿易戰爭,對台灣的貿易與經濟的傷害勢必遠大於對大陸的傷害。當然,可能有人會認為台灣出口到大陸的產品主要是以零組件和半成品為主,這些產品如果無法出口至大陸,也確實會對大陸的經濟產生很大影響,但是整體而言,對大陸的影響仍然是相對有限。

從ECFA的兩岸貿易金額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2022年兩岸早收清單項目中,台灣對大陸出口總值達到205億美元,台灣節省的關稅約8億美元;相反的,早收清單中,大陸對台灣的出口總值只有87億美元,大陸節省的關稅金額約1.3億美元。換言之,如果未來兩岸開始相互課稅的話,台灣遭受到的損失明顯大得多。

最後,我們要再次強調,兩岸的雙邊貿易金額很大,如果雙方相互課稅,最終結果一定是對雙方不利。不但如此,因為兩岸經貿是有一個很重要的生產鏈關係,也就是說,當全球經濟繁榮的時候,大陸出口增加,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也會增加;反之,如果全球景氣蕭條,大陸出口不順,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也會跟著減少。兩岸經濟與貿易是高度相關的,如果因為政治因素,導致兩岸出現貿易戰爭,最終結果一定是兩敗俱傷。所以,我們希望兩岸政府應該以人民福祉為首要考量,以經濟本身做為兩岸經貿關係的唯一考量;別讓政治影響到兩岸經貿關係。











聯合報黑白集/「藏富於民」新解


2023-08-19 03:07  聯合報/ 黑白集
雲豹能源董事長賴勁麟。記者侯永全/攝影


雲豹董事長賴勁麟開十八家綠能公司,大肆包攬綠電工程,被在野黨譏稱利用綠能讓「綠營發財」。此外,在野黨也揪出雲豹董監事大量捐款給新潮流系候選人,民進黨因而挨批果真「藏富於民」。至於賴勁麟為何需要開十八家綠能公司,並自任董事長,他迄今仍未作出說明。

以前說「藏富於民」,是說財富不妨留在「民間」,讓人民富足,比國家強盛更為重要。但經過這次事件,「藏富於民」一詞有了新解,這裡的「民」指的卻是「民進黨」。蔡政府利用各種方式,諸如對前瞻建設的經費分派,或者風電光能建設的投資參與,乃至軌道、港灣及各種公共工程的發包,都能神不知鬼不覺地把資源輸送給綠營的同志或親綠人士。這是另一種「藏富於民」,卻不是人們認為的正當途徑。

巧的是,內政部近日公布各政黨去年的收支,唯獨民進黨有六千多萬賸餘,財務能力獨佳,正好印證這點。國民黨雖有十二億多的收入,但其中七億被黨產會「凍結」,因此結算後仍短絀八百多萬元。民眾黨則更慘,擁有兩千多萬元的赤字。

剛上市的虎航,董事長陳漢銘非老華航出身,只因父親是小英之友會董事,一路扶搖直上。而虎航前十大股東之中,赫然可見前國策顧問黃承國列名。「藏富於民」果然不假,更妙在「藏」字。
















聯合報社論/誰是廉價勞工:美國扶不起晶片業的底蘊


2023-08-19 03:12  聯合報/ 社論
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廠(Arizona,AZ廠)即已出現進展緩慢的情況,且台積電和美國工人間因文化差異而關係緊張。圖為台積電公司美國亞歷桑那州新廠舉辦首批設備到廠典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積電日前敲定在德國投資一百億歐元設置晶圓廠,可另獲德國政府五十億歐元的補助。儘管歐洲新廠計畫順利,台積電美國廠卻波瀾橫生,不僅建廠進度落後,還迭遭當地工會杯葛。主要原因,是熟練裝機的人員不足,台積電欲從台灣派五百人前去支援;亞利桑納工會卻批評該公司欲「引進低價勞工」,並要求政府拒絕核發他們的簽證。台積電已宣布該廠量產將延後一年,但問題能否順利解決,仍在未定之天。

這樣的情勢,可能遠超乎台積電的預期。拜登政府為了重建美國的晶片產業,通過規模高達五二○億美元的《晶片法案》,目的就是要鞏固美國在全球科技的領導地位。台積電在這樣的地緣政治波濤中赴美設廠,並將原先計畫投資的一二○億美元一口氣追加到四百億美元,當然是經過一番仔細評估,也獲得美國聯邦和州政府的協助承諾。誰知,如今會碰到建廠進度遲滯,要從台灣派人前去協助,竟還遭到當地工會威脅及杯葛。

最令人反感的,是美國工會批評台積電要派赴美國的台灣員工為「廉價勞工」,不僅充滿鄙視,也充滿無知。台積電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龍頭,其員工則是台灣薪資最高的一群,主要是他們具有嫺熟的專業技術,能以優異效能創造出強大競爭力。但在美國工會眼中,這些人只是台灣的「低薪勞工」,讓他們去美國,只是為了搶「高貴」美國人的工作機會,因而必須加以阻擋。

美國工會的反應,除反映了其「井底蛙」的視野,也不難想見拜登政府欲藉《晶片法案》快速移植及茁壯其晶片產業,恐怕想得太簡單。台積電在美設廠的成本是在台灣的四倍,除了薪資成本,產業聚落分散、員工積極度差異等,在在都是不利因素。台積電或許以為可利用高密度管理扭轉其間劣勢,但僅從建廠階段碰到的挑戰,即可知問題比他們想像的還要艱難許多。

發文要求「拒發簽證」給台積電員工的,是「亞利桑納管道行業工會」,他們認為這會使「廉價勞工」取代美國工人。事實上,管道安裝僅是建廠過程的一小環,對晶圓廠而言,還有更重要的精準、無塵和機台安裝等精密作業,都需要極富經驗的人方能準確做到。台積電曾承諾新廠要在當地招工一萬兩千人,但在招工不如預期、進度延宕下,連從台灣派五百技術人員前往協助,都被指為「搶工作」而被擋。可見,在當地工會眼裡,根本不把時間、技術、效能、競爭力當一回事。

這也許就是美國製造業沒落的主因之一。美國長期輕視藍領勞工,製造業因不敵國外競爭,而日漸衰落。就連半導體產業也是如此,一味強調設計,而採取fabless(無廠)經營模式,才會有台積電以「晶圓代工」模式領先群雄。去年底台積電美國廠進行移機典禮,拜登總統致詞時高呼:「美國製造業回來了!」並盛讚台積廠是「地表最先進晶片」。才相隔八個月的時間,台積電卻因建廠不順被迫推遲量產時間到二○二五年,這對拜登「製造業回來」的大夢,不啻是迎頭一棒。

台積電美國廠建廠的不順遂,是昂貴的一課,蔡政府也應負相當的責任。但追根究柢,主要癥結是在美國社會已失去對「製造業復興」的美好想像,更在不知自己究竟要追求什麼。美國工會把台積電人員當成「廉價勞工」,對晶片業的科技專業毫無敬意,把台灣當成低薪勞工的出口國,在在反映了對人毫無尊重、對事認知過時的偏差。這種心態,如何重建美國晶片的威風?



私校轉型 機會稍縱即逝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私校轉型 機會稍縱即逝
◆  竹苗區會考 應改採積分制
◆  我的一票,要給教育希望
◆  陸經濟惡化 燒向國際
◆  綠能與碳權交易 需反壟斷配套
◆  南投、高雄見證政治治水惡果
◆  不參選 郭才可能成為魯仲連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私校轉型 機會稍縱即逝


2023-08-19 03:19  聯合報/ 顏毓容/大學教師(新北市)
112學年度大學分發入學15日放榜,今年全國缺額共6464名,少於去年的1萬4493名。圖為私校招生處。本報資料照片


去年此時,大學分發入學放榜一片慘綠,一萬四的缺額遍布全台五十一所公私立大學,滿目瘡痍讓高教界脫窗。今年又放榜了,只有廿九校沒招滿,缺額少了一大半,滿招的私校喜氣洋洋貼紅榜登廣告。兩年來如洗三溫暖,大冷大熱。一度被去年亂流打趴,今年站起來的學校終於鬆了口氣;再度跟不上的只能請大家別擔心,學校財務穩健,會繼續努力…。

去年分科測驗第一年上路,考招制度讓考生七上八下,參加分科的人數驟減,卻造成了低分高就,這讓今年大批考生躍躍欲試,分科入學忽然又搶破頭。大學品牌戰劍拔弩張且高下立見,院系更明顯跟著就業市場,工學院開紅盤,人文社科少人愛。

可見,教育政策引導了半天的適性揚才、素養導向、學習歷程檔案…全然不敵「品牌」與「市場」。學測和分科測驗有能力考高分的人選擇性寬闊,學校院系有得挑,愛好興趣當然派得上用場;考試失利、學習歷程也難補分數缺口者,心之所向也只好先擺一邊,學校品牌畢竟重要得多。

分數和考試引導一切,短期內不會改變,對大學無疑是殘酷挑戰。考生選校大過選系,品牌競爭力更直接的反應在招生率上,缺額非常真實的告訴每個學校和院系:在「顧客」眼中,你就是備胎!

接受現實固然痛苦,但沒有現實感就會跟著失去方向感。大學過多,考生人數跟不上,退場或併校遲早要發生,如果連續兩、三年都缺額多多,對品牌力是很大的傷害,每一年的考生都在參酌去年各校的招生率和註冊率,來決定選擇順序,落後愈久的學校,反轉的機會愈少。

唯一的機會在於改變的決心。放榜後,幾家缺額偏多的私校的回應幾乎都是「財務穩定健全,家長不用擔心,我們會持續努力為國家育才」,看似說了什麼,其實只是說給自己聽,各界更想知道學校如何面對少子化帶來的高壓,有哪些積極的作為。

這就是既無現實感又沒方向感的極致表現。學校的掌舵者要想的是,當招生缺額讓收入大減,各種必然成本又很難縮水,負荷沉重的大船要往哪個方向轉,怎麼體檢船身的結構與強度,才能順向航行,為品牌創造新的獨特優勢。這項挑戰非常嚴峻,而冷酷的時間從不等人。是乘風破浪或被巨浪吞噬,只在掌舵者的一念之間,且機會稍縱即逝。











竹苗區會考 應改採積分制


2023-08-19 03:19  聯合報/ 陳啟濃/國中校長(投縣水里)


竹苗區國中升學目前採取三級分制,家長與部分民代建議改採取積分制,兩制各有利弊,然而升學制度應該從育才和公平兩方向思考,才能規畫出有利學生適性教育與培育社會人才的教育目標。

竹苗區三級分制強調學生課業能力要均衡發展並達到一定標準,才有利選擇學校。這樣其實是兩頭空,因為要考A,必然只會注重考試科目,其他藝術、科技與綜合領域的學習,就不必多費時間投入;能考出五A的學生,所謂的均衡學習往往只限於「國英數社自」。

一○八課綱的適性教育宣導常用鳥跟魚做比喻,有的孩子像魚習慣水裡游,有的孩子像鳥能在天上飛,要求魚能飛上天,跟要求鳥能在水裡游,都一樣的殘酷。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考五A,應該也要讓其他孩子有機會得到發展。若按目前竹苗區的三級分制,這些孩子應該就無法進入竹中、竹女,甚至失去選擇優質社區高中的機會。

既然還是要考試入學,要比分數就應該比個徹底才公平,積分制比起級分制應比較公平。況且社會將來需要各方面的優異人才,而不是只會考試的通才,積分制更能讓某方面能力特別好的學生有出頭的機會。













我的一票,要給教育希望


2023-08-19 03:19  聯合報/ 賽夏客/資深教育工作者(苗縣頭份)


拜讀名人堂「我的一票,只投給教育。」心有戚戚焉!總統選舉將至,目前參選人都少碰觸教育問題;有者,只提出減免學費、補助創業等利多,嚴格講起來,那是變相賄選,不足鼓勵;教育問題千頭萬緒,只能期待賢者從最根本著手。

網路有一則貼文:「很多學校喜歡拉一條紅布條或用跑馬燈昭告世人,學校升學率有多高?考上名校有多少人?」好像教育唯一值得向外界炫耀的是升學率,把教育導向販賣知識的學店,與「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的功能相去甚遠。

教育工作者被忽視、甚至被歧視。常常聽到「那個當老師的」時,心裡會起疙瘩。學校好比廟堂,老師像廟裡的眾神,信徒到廟裡來無不祈求神明護祐,師生關係就是這樣:神愛信徒,信徒愛神。曾幾何時,是誰讓老師跌落神壇?一旦神明不再是信徒心中的崇拜者,請問信徒還會虔誠吃齋念佛嗎?學生還願意接受老師的諄諄教誨嗎?

教育是形塑人格的工程師,不能像建築師,樓起樓塌都在瞬間完成;不能像醫生,很快醫好病人的病痛;不能像研磨咖啡,不消多時,香噴噴的一杯擺在眼前;它像種樹,需要時間等待,才能蔚成天樹;更像製作醬油,黃豆需要淘洗、日曬、裝甕、發酵等過程,才能聞到芬芳氣味,無法立竿見影,卻是安定社會、富強國力的基礎。

未來的總統若能好好關心教育問題,給學校構築希望與願景,給老師多些教學空間,讓各界人才盡出,這樣教育就不會只剩下紅榜上的那些人,才有前途。










陸經濟惡化 燒向國際


2023-08-19 03:18  聯合報/ 蔡鎤銘/淡大財金系兼任教授(新北市)


近年世界經濟陸續遭受重大衝擊,包括新冠疫情和烏俄戰爭爆發。雖然新冠危機逐漸平息,但烏俄戰爭引發的歷史性通膨壓力仍在滲透。

各國為了應對新冠和通膨所推行的大規模金融緊縮政策,將對全球經濟造成何種影響,仍難以預測。自雷曼危機以來,以及新冠危機後的金融寬鬆政策,導致房地產和金融市場出現價格過度上揚。以雷曼危機為參照,過去十五年積壓的壓力逐步釋放,可能對經濟和金融帶來重大衝擊,這已成趨勢。

我們可以特別關注中國和美國的經濟現狀。中國人口增長率下降,導致經濟成長率大幅減緩。中國未來的增長受限,需求抑制可能引發供應過剩,並導致「雙重通縮」,加劇物價和房地產價格下跌的風險,甚至陷入類似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後的長期低迷。

九○年代日本經濟低迷和銀行危機,對日本是個歷史性的轉折點,但其對全球影響相對有限。然而,曾於二○二一年十二月發生美元債券違約,次年三月停止股票交易,現正獲得廣東省政府支持進行重整的中國房地產龍頭恒大集團,於八月十七日向紐約曼哈頓區聯邦破產法院提出第十五條破產保護的聲請,顯示出中國房地產市場再度陷入困境,與金融問題、經濟不景氣等相互交錯的惡化形勢,已經擴散至國際層面。

可預見的,中國政府將致力積極穩定經濟、房地產市場、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故中國經濟可能不會急遽惡化。然而,面對人口減少、中美對立等不利因素,中國恢復傳統增長的可能性較低,或將進入較長期低迷。

相較於日本,中國經濟規模較大的低迷,可能對亞洲國家和其他國家經濟造成負面影響,但不致引發全球經濟危機。此為「慢性狀況」的調整,似非「沉默危機」。中美的經濟摩擦可能加劇,可能進一步加速兩國經濟衰退。儘管難以避免兩國經歷經濟調整,但為避免經濟陷於對立,仍至關重要。美國可能為贏得選民支持,在總統選舉中對中國加強政治對抗,但我們期待兩國共同努力,防止經濟關係惡化。

在全球政經風暴的背景下,我們亦需探討作為區域經濟體的台灣,是否會面臨類似的考驗。鑒於台灣與日本對中美貿易的緊密連結,可借鏡日本經驗,積極思考如何更有效應對潛在的經濟變動,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提升競爭力,確保台灣在未來的國際經濟環境中保持穩健且強勁的發展。此外,台日能夠攜手合作,分享經驗,共同面對全球政經動蕩所帶來的挑戰,為實現更加繁榮的未來共同努力。

總之,面對全球政經風暴,中美兩國的「沉默危機」以及台灣等地區經濟體的挑戰,必須保持警惕,積極作為,制定適當的政策和措施,以確保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繁榮。只有通過合作和協調,才能夠克服困難,實現更加穩定、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綠能與碳權交易 需反壟斷配套


2023-08-19 03:18  聯合報/ 顏廷棟/銘傳大學財金法律系教授(台北市)


因應全球邁向淨零碳排放的目標趨勢,本月初國內正式成立「碳權交易所」,象徵著台灣進入國際碳權市場的重要里程碑。如此碳權交易的概念,意味著生產者必須對其耗費資源與環境破壞付出代價,藉由購買碳權以修補環境及創造永續經營條件。

碳權市場的管制模式,可能由政府設定排放總量與減碳目標,每年核發排放配額,倘若生產者超過排放配額,即須向其他生產者購買碳權以抵銷。此外,政府對超過一定排放量之生產者也要課徵碳費,達到兩者互補的碳排放管理效果。只是,不論生產者購買碳權或繳交碳費,勢必增加生產成本,甚至有引發生產者妨礙市場公平競爭疑慮。

日本政府引進碳權交易制度,同時防範生產者可能實施壟斷市場行為,日本公平會因此在今年三月卅一日訂頒「有關事業活動因應實現綠色社會之獨占禁止法指針」,揭示如下有妨礙市場公平競爭之行為類型:一、使用減少碳排放量的新型技術,共同決定廢棄生產設備。二、購買碳權增加生產成本,共同決定調漲商品價格以轉嫁給消費者負擔。三、協議達成一定減少碳排放量,共同決定商品價格或限制使用技術設備。四、假借達成減少碳排放量目標,利用交易優勢地位,強迫交易相對人負擔減碳成本費用等不合理條件。五、減碳相關市場之企業結合,若為競爭同業水平型結合,不得有實質限制市場競爭效果;若為上下游供需業者垂直型結合,不得有封鎖市場通路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近年強力推動綠能政策,藉以配合淨零碳排放的環保目標。不過,綠能發電成本高昂,是否因此成為台電公司高買低賣綠能電力之經營虧損源由,引起輿論質疑。於此同時,坊間傳出有前立委兼任十八家綠能資源公司代表人情事,不免讓人關心有無壟斷綠能市場的疑慮。依據公平法第十一條至第十三條規定,該等綠能公司透過交叉持股及董事代表人兼任,若能相互控制業務經營或人事任免,且其合計市占率或銷售金額達到一定門檻標準,即應向公平會申請結合許可;公平會衡量其結合促進整體經濟利益大於限制競爭之不利益,始得許可其結合。

配合世界潮流,政府建立碳權交易制度及推動綠能資源政策,有益於實現淨零排放家園的目標,應予肯定;但亦應避免影響工業發展,同時兼顧市場公平競爭機制。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國公平會應該仿效日本制定實現綠能社會的公平法適用指針,密切觀察綠能市場有無存在壟斷行為。











南投、高雄見證政治治水惡果


2023-08-19 03:18  聯合報/ 李坤隆/大學教師(高雄市)


我長期住高雄,對這次高雄淹大水有深刻體悟,尤其高雄前瞻水環境預算拿了近八十億元,是南投縣十倍,陳建仁院長也呼籲地方超前部署,居然還是大淹水,原因就更值得思考。

這次淹大水或許是因為雨量集中所導致,不過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第一時間就出來緩頰,政治性的語言並沒有讓民眾更舒坦,反而感到奇怪,因為這與之前南投大雨災時的言論截然不同,且更凸顯中央照顧高雄過多、實際上民眾卻還是無法受惠。

我當然樂見中央資源大量挹注高雄,但這麼多的錢卻衍生出這麼大的淹水,民眾的內心是充滿疑惑的,就像之前陳菊市長大量舉債進行建設,卻讓高雄在六都的排名不斷向下,負債則不斷提升,原因確實更值得深究。

治水是極其複雜的專業,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長期投入,甚至需要縣市間合作與部會的整合,只是我們在高雄與南投的水患中看到的政治治水樣貌,這絕對是國家治水工程的大忌,如果不改變,恐怕只會讓各地區的水患繼續出現。

選舉時,很多人都會提到韌性城市的概念,但往往在選舉過後,這樣的概念就被擱置一旁,因為政治正確變成唯一選擇,這是我們最不願見到的結果。這次南投與高雄的水患,再度見證了政治治水的後遺症,如果真正關心國家未來,政府應該放下政治成見,展現專業治水的態度。















不參選 郭才可能成為魯仲連


2023-08-19 03:18  聯合報/ 蕭思源/自由業(苗栗市)


郭台銘出招,邀約侯友宜、柯文哲「喝咖啡」,盼三人談合作。雖郭說不分誰是老大,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郭搭的戲台,主角當然是郭,想成為「共主」。

侯未正面回應「喝咖啡」,反而說過去多次遭閉門羹,見郭一面都難,談合作又豈容易?柯文哲不也多次領教過郭台銘的擺道招數,心裡當然也明白不能不小心郭的邀約。

數個月以來,郭台銘與國民黨地方派系結合造勢,對黨中央與侯的聲聲呼喚置若罔聞,儼然是打著藍旗反藍旗,許多藍營支持者對郭的絕情感到心冷。而柯文哲宣布參選到底,沒有郭柯合,不也斷了與郭合作的可能?此時邀約共喝咖啡,怕只是郭自打如意算盤!

無論郭台銘要不要選,即便是賴侯柯三腳督,賴清德穩操勝算。只是大家都知道,若不下架民進黨,汙濁政風將每況愈下,兩岸關係將走向死胡同,國家的未來都將被民進黨玩完。要下架民進黨,非綠陣營就得要整合徹底,才有扳倒民進黨的可能。

郭台銘如真有意促成非綠陣營團結,就不要自創什麼主流民意大聯盟,而是宣布不參選,如此方得以公正超然態度成為整合非綠陣營的魯仲連。

魯仲連的角色,絕對不能是侯柯郭等有意參選的任一方,一定要有客觀立場、好的社會形象、不糾葛個人私利且得到各方一致信任才行。整合非一兩天能成事,也絕非侯柯郭講好就可,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說明彼此信念一致,得到多數選民認同才有可能達成最後的目的。時間不等人,非綠陣營欲談整合,莫再讓時間流逝。


薛承泰/光耀杏壇 國之瑰寶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光耀杏壇 國之瑰寶
◆  陳立恆/我的一票,只投給教育
◆  李清志/巴黎,滿城皆是藝術香
◆  羅智成/生態美學
◆  楊志良/如何讓全民健保永續?
◆  王正方/靠邊站的觀察員






薛承泰/光耀杏壇 國之瑰寶


2023-08-19 03:19  聯合報/ 薛承泰(作者為台大退休教授)


黃光國教授悄然走了!今舉行追思及公奠。雖然他長我十歲,但身體相當硬朗,精神一向煥發,講話鏗鏘有力。我聽他說,數十年一直維持著每天晨泳的習慣,他看我瘦弱的身軀,還常鼓勵我要多運動;沒想到七月卅日清晨,他忘了晨泳,竟一睡不起。

認識黃老師約有卅年時間,有較頻繁的互動,要回溯到二○○三年的「教改重建連線」。當時他注意到我在報上投書談論教育問題已有一段時間,於是邀我加入;「連線」並沒有實體的組織,且當時尚未有智慧型手機,大家主要是透過電子郵件來談論自一九九四年教改後所產生的教育亂象。儘管大部分成員彼此並不熟悉,甚至未曾謀面,黃老師邀集當中十八位學者擔任發起人,為拯救下一代、為國家未來登高一呼。這是台灣第一場無實體的社會運動,卻掀起一場驚濤駭浪!

當時黃老師除了主筆「重建教育宣言」萬言書,在二○○三年七月廿日記者會中提出四大訴求「檢討十年教改,終結政策亂象」、「透明教育決策,尊重專業智慧」、「照顧弱勢學生,維護社會正義」、「追求優質教育,提振學習樂趣」;同時他也批判教改之後所產生的「四不一沒有」現象,即「政府不負責、老師不支持、家長不放心、學生不快樂」及「畢業沒有頭路」。不論是訴求與批判,經過了廿年了,儘管政府大筆經費挹注下去,近年來大學教育品質卻每況愈下,畢業生要找到一份足以養活自己的工作,似乎愈來愈難,遑論成家。

作為社會學者,我除了重視人口趨勢,還指出教改後,教育機會雖然增加,但階層更為深化,社會不公更為多元。加入「連線」時,黃老師已出版《民粹亡台論》一書剖析台灣亂象,成立「連線」時他正出版《教改錯在哪裡?我的陽謀》,並鼓勵我將過去言論集結成冊,於是我狗尾續貂出版了《十年教改為誰築夢》。

我在書中提出「時空錯置」的觀念,指出:儘管教育擴張的主張是出自於對下一代的善意,希望能打通升學瓶頸;但這個善意是基於自身過去經驗的投射,忽略了未來對下一代的影響。

很嘲諷地,即使是今天,仍有許多政治人物也犯了「時空錯置」,以為身負為民「除魅」的大任,卻未察覺實際上,是自己仍困在過去的夢魘中;於是今日的除魅,成後人的夢魘。這正好符合海耶克「通往地獄之路,往往是由許多的善意所鋪成」之說。

黃老師不僅是國內外知名心理學家,對於中華文化與西方哲學亦用力甚深,對國家未來與兩岸關係也有許多獨到的見解;例如「文化中國」與「一中兩憲」。他勤於筆耕、出版學術書籍,在國內社會科學界無人出其右。他不只是知識淵博,還關心國家政治與社會發展,並基於學理勇於提出看法與批判。他憂心學界「自我殖民」現象,不僅透過反思尋求突破,更挑戰學界習以為常的理論典範,帶頭衝撞出未來的思路。他的離去,是全球學術界的損失,也是台灣社會的損失。身為後學,常受黃老師的啟發,謹以此文敬悼。

光耀杏壇,學貫古今,宏揚中華文化賦新意;
國之瑰寶,振聾發聵,重整台灣價值安民心。
正氣凜然,句句鏗鏘,培育天下桃李盡己性;
義行如雨,滴滴甘霖,德澤寰宇志士識天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