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8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解讀鮑爾演說 短期暫不升息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7715/web/ 

◆  聯合報社論/迷航數位部:從點麵線到國家級詐騙戰犯
◆  聯合報黑白集/助日代表的荒唐言
◆  經濟日報社論/解讀鮑爾演說 短期暫不升息







經濟日報社論/解讀鮑爾演說 短期暫不升息


2023-08-28 00:55  經濟日報/ 社論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25日在懷俄明州傑克森洞召開的全球央行年會中發表演說。圖為同日紐約證交所內,交易員正聆聽其演說內容。(法新社)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25日在傑克森洞年會發表重要演說。對內容進行抽絲剝繭後,通篇展現的是鮑爾對抗通膨的決心,沒有任何隻字片語顯示出緊縮周期已告結束的蛛絲馬跡。但反過來看, 鮑爾也並未明確表示短期內有必要升息,仍將維持步步為營的決策立場,只有在必要時才準備進一步緊縮。整體來看,演說內容四平八穩,一方面堅持對抗通膨,同時也為接下來的利率走向保留彈性;內部鷹、鴿兩派取得微妙平衡,市場多、空雙方也都能各取所需。

鮑爾演說的基調,仍在於對抗通膨之役還有長路要走。首先,儘管最近通膨明顯下降,但他認為仍然太高。市場雖然因為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降到3%附近而興奮不已,但鮑爾卻強調糧食與能源價格仍動盪不定,整體CPI可能對通膨走向產生誤導,因此他仍強調個人消費支出(PCE)核心平減指數依然黏著。6、7月通膨雖然下降,但只能算是有個好的開始。

其次,鮑爾重申「2%仍是我們的通膨目標」。目前不少經濟學者主張Fed應該將通膨目標提高到3%,讓Fed能夠更早降息。通膨目標並非不可改變,但前提是必須先說服民眾;如果通膨率無法在至少半年內都低於3%,Fed便不應結束緊縮立場,否則只會令民眾預期未來Fed在無法達標時,又會進一步提高目標,結果將嚴重傷害Fed的信譽,攪亂通膨預期,提高利率的通膨溢價,加重民眾利息負擔,拉高政府財政赤字,並削弱民間投資。因此Fed現在必須堅持壓低通膨,到2025年制定新決策架構時再考慮提高,如此才能夠有更堅實的基礎。

再者,鮑爾也強調要使通膨持續向2%目標回落,需要經濟成長在一段期間內低於趨勢成長水準,以及勞動市場情勢減弱一些。在經濟面,今年第1季經濟年增率為2%,第2季也在2%以上,亞特蘭大區聯邦準備銀行編製的GDPNow指標更預示第3季將超過5%,遠遠高於長期趨勢水準。如果經濟成長持續高於趨勢水準,可能使通膨再度升高,也使Fed有必要進一步緊縮貨幣政策。

勞動市場方面,在通膨下降後實質工資升幅仍持續升高;而且工作職缺雖大量減少,但失業並未增加,顯示勞動超額需求非常龐大。因此一旦有證據顯示勞動市場不再趨於寬鬆,Fed也可能需要在貨幣政策上有所因應。鮑爾更凸顯「物價穩定」與「最大就業」兩項使命中,物價穩定是必要條件;唯有物價恢復穩定,才能使勞動市場持續強勁。兩者雖然皆為Fed的使命,但在優先順序上仍有主次之分。為了壓低通膨,即使失業溫和增加也在所不惜。

另外,「鴿派」主帥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副主席威廉斯主張長期實質中性利率(r*)將恢復到疫情之前的低水準,約在-0.5%上下,亦即明年Fed將大幅降息。但「鷹派」卻主張人口老化、去全球化、綠能轉型、地緣衝突及美國政府負債激增等多種結構性因素,已經將r*推升到1.5%~2%,證據就是在當前高利率之際經濟仍然能夠強勢,因此低利率時代已一去不回。鮑爾對此表示,既然Fed無法明確界定r*的位置所在,因此無法確定具有約束力的利率水準到底在哪裡。鮑爾並未擁抱威廉斯的看法,也顯示他目前只聚焦於抑制通膨。

但鮑爾也並非「一鷹到底」。他在演說中提到兩項有利於通膨下降的力道正在「醞釀之中(in the pipeline)」。第一是房租正在下降,將會在未來一年內抑制住宅服務類通膨;第二是緊縮政策的「時間滯後(time lag)效應」尚未充分發揮,未來將進一步拖住經濟與通膨的後腿。這都顯示鮑爾主張在進一步升息之前,Fed應該更有耐心。

從鮑爾這篇演說,幾乎可以確定9月Fed將按兵不動,11月可能依然如此,12月才是決定是否進一步升息的關鍵時機。至於明年是否開始降息?機會依然渺茫。












聯合報黑白集/助日代表的荒唐言


2023-08-28 00:52  聯合報/ 黑白集
駐日代表謝長廷貼文稱,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對身體有益,引發各界質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本排放核廢水入海引起東亞各國反彈,我駐日代表卻在此際發表諂媚言論,說「其實微量放射性元素對身體有益」。如果謝長廷認為自己是說事實,他要不要親身示範一下,讓大家看看到底如何「有益」,以安民心?

排放核汙,是日本對海洋的公然汙染,是自私的行為。蔡政府該做的,是嚴密監督核汙流向及其對漁業資源的影響,以盡地球公民的責任。人們未看到謝長廷在這方面有任何努力,他卻把「駐日代表」演繹成「助日代表」,處處站在日本的立場發言。

謝長廷如果說這些核汙水都經過稀釋,濃度不足以對人體造成太大危害,倒也罷了;但他偏偏要說「微量放射元素對人體有益」。更荒唐的是,他拿來當例子的,卻是北投溫泉石的「鐳」。請問,福島核電廠爐心熔毀的核汙水,含有的放射物質是氚、鍶、銫、鈷、碳十四之類,能和北投溫泉相提並論嗎?

謝長廷的荒唐,在於把應該科學對待的問題「政治化」,然後利用本土事物作不倫的類比,把壞的東西說成好的。事實上,日本排放核汙首日,就被監督者揪出其排放值嚴重超標,可能危及全球漁業。謝長廷憑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要幫日本洗脫核汙之名,哪有那麼容易!

對台灣安全的核電廠齜牙咧嘴,對日本的核汙水卻擦脂抹粉,蔡政府不覺得難看嗎?












聯合報社論/迷航數位部:從點麵線到國家級詐騙戰犯


2023-08-28 00:52  聯合報/ 社論
數位發展部成立即將滿1周年,不只民眾對數位部打詐、個資保護不力感到不滿,學界、產業界也質疑數位部政策無法落實。圖為數位發展部長唐鳳。記者季相儒/攝影


數位發展部成立滿一周年。對於數位部的「政績」,外界最深的印象,就是點麵線平台;民眾最大的不滿,則是國家級詐騙的戰犯。數位部的諸多爭議、成效不彰,甚至推卸責任,都讓外界感到失望;數位部也被批評宛如處於迷航中,找不到定位。原本為集中事權成立的數位部,彷彿只成了蔡政府另類的大內宣工具。

根據蔡英文總統的說法,成立數位部,是因為「5G和物聯網時代來臨,數位科技正大幅改變產業生態與人民生活」;換句話說,數位部成立的初衷,應是促進、推動數位產業的整合與發展。不過,在蔡政府的「抗中」國策下,在國安層級強調資安,成了數位部的重點。但政府資安事件有增無減,面對網路攻擊的防護戰力也讓人存疑,例如去年中共軍演期間,台灣網路就被打得潰不成軍。

近年頻頻發生的網路詐騙、政府和民間個資外流事件,把數位部推到第一線,成為「打詐辦公室」主力;但數位部缺乏作為,被點名是讓「打詐國家隊」淪為「國家級詐騙」的三大戰犯之一。「事事都有數位部,卻又事事做不好」,就成了數位部給人的印象。真有做好的事,大概就是那個可以讓部長唐鳳吃麵線的線上點餐系統。而耗費大量預算外聘人員,則引發「政府養網軍」的質疑。

「踢皮球」彷彿成了數位部的例行公事。當個資外洩事件發生時,數位部說根據《個人資料保護法》,是由各目的主管事業主管;當《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惹出巨大爭議時,唐鳳說網路的監理業務不屬於數位部範圍;網路平台詐騙案件頻傳,數位部也只能以近乎道德訴求的方式,要求業者自律。但說穿了,就是拿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難怪數位部掛牌成立一年,在野黨頻頻指責「尸位素餐」;更質疑「打詐辦公室」成了最大的「國家級詐騙辦公室」,數位部的預算不知花到哪裡去。而且不僅是在野黨看不過去,民進黨立委也曾批評數位部和金管會在處理第三方支付、虛擬貨幣個人幣商的監管上,只會互踢皮球。至於建立大型網路平台業者付費機制的媒體議價,迄今也仍處於「躺平」狀態,甚至讓人覺得數位部似乎是向平台傾斜,或順著平台提出的模式行進。

更諷刺的是,近來為了是否要明列禁止「中國資通訊產品」,若干綠營學者和綠委也槓上了唐鳳,批評數位部資安修法刻意避開中國,並強調「進到立院修法,不是唐鳳一個人說了算」。唐鳳則輸誠回應,他上任時第一份簽署的公文,就是「不限廠牌,可以直接對中國有實質控制權的特定境外產品進行限制」。若非遭深綠質疑,外界恐還不知,數位部對於蔡政府「抗中」國策的配合,竟已達如此程度。

數位部雖然只成立一年,但嚴格說來,唐鳳自二○一六年八月起接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負責數位業務迄今已經七年時間。唐鳳曾被包裝成無所不能的天才IT大臣,但隨著疫情期間打造的網路工具被證明效果有限、與中共軍演並進的網攻在台灣網路耀武揚威,唐鳳也逐漸失去造神光環。而數位部成立後,唐鳳說要打造民主網路,又由不具數位背景的民進黨政治幕僚擔任政務次長,數位部也被譏為「網路真理部」。

一如轄下莫名其妙的「韌性建設司」、「民主網絡司」、「多元宇宙科」等單位,數位部這個本應基於專業成立的部會,沾染了太多政治與宣傳的色彩。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成立的數位發展部,毫無疑問就是蔡政府組織改造失敗的範例。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動畫世界的無限想像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7715/web/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動畫世界的無限想像
◆  陸對台兩手硬 反掩蓋兩岸融合效應
◆  粗糙斷交 衝擊多邊外交
◆  缺乏使命感和文化底蘊的ICT教育
◆  核廢水的科學 因政治失焦
◆  泡湯與吃海產能相提並論?
◆  助日代表 讓人想起萊豬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動畫世界的無限想像


2023-08-28 02:09  聯合報/ 趙坤茂(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香港迪士尼樂園。(中通社)


今年迪士尼一百周年,各項慶祝活動正熱烈舉辦中。談到迪士尼,許多人的腦海中大概都會浮現米老鼠、米妮、唐老鴨、布魯托…,這些伴隨無數孩童成長的卡通人物,很快就要成為百歲卡瑞了。

一百年前,華特.迪士尼執導了一部短片「愛麗絲的仙境」(Alice's Wonderland),由真人與卡通動物同台演出。該影片的製作技術與劇情張力,百年後觀賞仍很有看頭,可以想見當年推出時必然佳評如潮。可惜該製片公司在影片完成後就破產,促成了華特.迪士尼與兄長在洛杉磯共同創辦迪士尼公司。

這一百年來,迪士尼推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卡通動畫,包括「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記」、「仙履奇緣」、「歡樂滿人間」、「美女與野獸」、「獅子王」、「冰雪奇緣」…,不僅豐富了人們的想像力,也傳輸了關懷社會的普世價值,同時更大大推進了百年來的動畫技術。尤其近年來,電腦動畫科技突飛猛進,在導入人工智慧技巧後,動畫情境更加逼真,真實與虛擬的整合成效令人讚嘆。

日昨參加一場電腦動畫會議,聆聽一些正在開發的平面或立體動畫技術,無論是生物力學模擬,或是幾何數學解析,都讓人收穫良多。其實,每部動畫的背後都有諸多影音科技支撐,例如臉部表情的喜怒哀樂與愛恨嗔癡,模擬細節就相當幽微。如何讓動畫人物、貓狗和花朵的一顰一笑自然反映內在,其間挑戰之處甚多。

又如肢體動作的一舉一動,牽扯到骨骼、韌帶、筋膜、肌腱、肌肉和神經等生物力學,還有皮膚和血管的紋路色澤變化,電腦模擬時必須納入的參數相當多元且複雜。記得有次我問某位骨科醫師:一個人有幾塊骨頭?他當下愣在那邊,讓我嚇一大跳!教科書不是都教「成年人體共有二○六塊骨頭」嗎?眼前這位專家竟答不出來!經他細細道來,我才明白原來新生兒的骨頭數目大約三百,成長期間有些骨頭會融合,長大後才完構人體的骨骼。若再加上個體骨頭融合時的些許差異,以及胸骨算一塊或三塊也有不同說法,一個人到底有幾塊骨頭還真說不準。

此外,毛髮的自然擺動與靜止,根根都有其角色,可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幾年前迪士尼製作的「海洋奇緣」(Moana),酋長和女兒莫娜的捲髮維妙維肖,其實也是運用了最前沿的電腦動畫科技才能達成。老天爺造物的巧妙實在是神乎其技,即使水滴也是千變萬化,試想若要以動畫模擬清水洗捲髮,那可就難上加難呀!

如今,電腦動畫科技讓我們享有更傳神逼真的視聽感受,未來必將更加超乎想像。儘管如此,當我們回頭再看一百年前的「愛麗絲的仙境」,或觀賞兩年前在台灣重映的「龍貓」時,種種莫名的感動依然湧上心頭!










陸對台兩手硬 反掩蓋兩岸融合效應


2023-08-28 00:58  聯合報/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新北市)
賴清德強調和平保台,以備戰來避戰,但學者認為,其實找不到北京對話的方法。 記者劉柏均/攝影


近來大陸對台政策採取極限施壓及吸納雙主軸策略,軍事威懾、外交壓制、經濟制裁等窮台策略,及社會吸納單向融入齊發。主張「務實台獨」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儘管提出「和平保台」、「四大和平支柱宣言」,但因欠缺認同「九二共識」及支持「兩岸互不隸屬論」,即使宣稱遵奉蔡英文維持現狀路線,仍難以緩解「疑賴論」及解開兩岸政治僵局。

大陸對待主張「務實台獨」的賴清德,可謂採取極限施壓。面對台大選主軸,究竟是「戰爭與和平」抑或是「民主與專制」,顯然民眾感受到是明顯而立即危險的台灣安全課題。

僅是賴清德出訪巴拉圭過境美國,大陸毫不手軟在軍事經濟外交壓制台灣。賴訪前解放軍宣布在東海進行聯合行動演習;返台前,商務部又宣布對台兩千五百餘項商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批判兩岸貿易不公及歧視性待遇;返台後,陸又宣布在台周邊海域進行軍演威懾,台被迫退出中美洲議會。

顯見大陸對賴副出訪壓制極具針對性。陸對台政策緊迫逼人表面上是為遏制賴出訪,維持國際社會一中體制、避免台灣問題國際化及遏制台灣倚美謀獨、以武拒統。實際上已被解讀成運用對台政策引導總統大選,塑造「選擇民進黨、青年上戰場」意象。大陸壓制民進黨是事實,但此舉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大陸對台實施「兩手硬」壓制性策略所產生的「寒蟬效應」,恐將掩蓋兩岸融合戰略所產生的「磁吸效應」。例如宣布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對台灣聚碳酸酯課反傾銷稅、暫停芒果輸陸等,讓ECFA能否持續運作,產生預期心理聯結。尤其貿易壁壘調查時間拓展至總統大選前一日,普遍被認為大陸介選。

賴清德因其台獨理念的純粹性,獲傳統深綠選民的政治認同,法理台獨者不會因其主張「務實台獨」,而批判其悖離獨立建國目標;雖曾主張「親中愛台」,卻不會被批評「親中賣台」;當倡議「德國統一才是真正統一」時,也不會有深藍選民認為賴會接受德國統一模式。

賴清德獨特台獨形象,已是根深柢固,即使宣稱自己非「台獨金孫」,大陸也不會對其懷抱任何不切實際幻想。問題是,大陸透過極限施壓,恰符合民進黨選戰主軸及訴求形塑台灣社會「亡國感」危機意識,反促成其集體政治動員。同時,也提供民進黨汙名化國民黨、民眾黨與大陸隔海唱和藉口,利於綠營選票極大化目標達成。

民進黨抗中保台的路線,讓台灣安全陷入明顯而立即危險狀態。儘管大陸尚無具體統一時間表,也不會主動觸發戰爭,但若出現台獨則會提早爆發戰爭。一旦賴上台,兩岸關係將更緊張、台灣經濟更趨邊緣化、國際空間更被壓縮、台灣安全更被威脅。但大陸反制,又使其成為賴的最佳助選員,有利民進黨選情。











粗糙斷交 衝擊多邊外交


2023-08-28 00:58  聯合報/ 葛傳宇/國際透明組織會籍認證委員(台北市)
台灣原為中美洲議會(PARLACEN)永久觀察員,但中美洲議會21日強行通過尼加拉瓜黨團提出的「排台納中」案。外交部22日代表政府表達最嚴正抗議,並強調為維護國家主權及尊嚴,台灣決定自即日起正式退出中美洲議會。圖/取自中美洲議會(PARLACEN)官網


由尼加拉瓜發動,中美洲議會通過決議排台納中,新聞只有一兩天的熱度,但是背後的前因後果值得深思。

首先是尼加拉瓜的大動作,來自台尼斷交的餘波蕩漾。二○二一年十二月九日,尼加拉瓜主動宣布與台灣斷交、次日與中國建交。當時引發台灣新聞熱議。甚至政府官方以及部分媒體有意無意地影射,台灣卸任某大使入籍尼國卻未返台與斷交有關。

其實台尼邦交風雨飄搖,不是一朝一夕。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總統賀電遲遲未到。反觀蔡總統同年在另一個拉美邦交國宏都拉斯新總統選出來之後,立即拍發賀電,更引發尼國總統的強烈不滿。

事後證明,即使蔡總統拍發了賀電給宏都拉斯,宏國新任女總統基於國家利益的算計,還是在今年三月廿六日斷交了。不到十五個月的時間,台灣先後丟掉了兩個拉丁美洲的邦交國。可見發不發賀電,結果只是時間差。真正影響台灣未來多邊外交的關鍵,在於後續的處理態度與做法。

台灣外交部處理斷交的手法,流於粗糙和一廂情願。斷交前好話說盡,斷交後惡言相向,以至於台灣在拉丁美洲的非邦交國,沒有辦法在斷交後繼續以任何非官方形式設置辦事處或代表處。這對於台灣海外僑民是很大的不方便。更嚴重的是寒蟬效應,其他友邦看了台灣對待前邦交國的態度之後,心知肚明,以後台灣的態度應該也是如此前恭後踞。於是僅存的這些邦交國,無止境的競價索求台灣的對外援助。一旦斷交了,就不留情面地要求台灣外交人員限期離境,接著連雙方互設非官方代表處都免了。如此恩斷義絕,顯然是兩敗俱傷。這也是為什麼,中美洲議會討論尼國的排台納中提案,台灣的拉美邦交國不是噤聲就是不表態。

尼加拉瓜總統夫婦一家人長期執政是事實,但是別忘了,二○一七年蔡總統訪問尼國,曾經當面誇讚奧蒂嘉總統「做為一位革命家,能夠對正義這件事有所堅持,堅持台灣做為一個國家,在國際間應有的角色與地位,她非常感謝。」等到斷交後,出現中美洲議會排台決議,台灣外交部公開聲明,嚴厲譴責提案的尼國奧蒂嘉「獨裁政權自甘淪為中國馬前卒」。兩相對照,有邦交的時候說人家是「革命家」,斷交之後說人家是「獨裁政權」。外交辭令有必要如此粗鄙嗎?

外交部的心目中,除了親美親日之外,基於整體的國家利益,還是有必要措辭委婉、主動彈性的維繫與其他非邦交國的實質關係。









缺乏使命感和文化底蘊的 ICT 教育


2023-08-28 00:58  聯合報/ 林志忠/陽明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退休教授(新竹市)
教育團體統計,今年資通訊相關科系招生人數2萬6866人,占比達全體招生名額一成五。考生只要有意願,都有機會成為資通訊科系的新鮮人。記者蘇健忠/攝影


ICT 這個英文單字近年在國內很紅,但我卻記不住它的意思,每次都必須查閱維基百科。國內高教千瘡百孔,已到群醫束手無策階段,但眾多高教論壇、大學畢業典禮,或頒發榮譽博士學位及傑出校友等場合,邀請的嘉賓大都指向 ICT(資訊及通訊技術)產業大老闆,彷彿大學不存在其他學院,人民的食衣住行和精神福祉及身心健康等,都只需晶片。

但在一片 AI 和半導體沸揚聲中,林百里先生的兩段話令人敬佩。日前在台大校友會舉行的二○二三年高等教育論壇中,林百里批評「學生對於課業沒有使命感」;他表示學生若對所學有使命,聽不懂也會努力聽、盡力追問。他更期許台灣高教加強學生的使命感。

林百里又指出「台灣的文化底蘊不夠,未來的人類除了需要電腦,還需要文化;因為科技只是文明的一項工具,但人類的精神還是寄寓於文化中,鼓勵學生多讀哲學,培養文化與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在一片高教 ICT 向前衝的來者不拒、「會呼吸的就行」、保證人社學院大專畢業生也能快速修完半導體學程(位)的喧譁中,難得有此空谷足音。台灣高教理當期許自己作為提升全球電子產學的尖兵,而不是氾濫救急的補教學園。

對「學生對於課業沒有使命感」這點責備求全,個人深有同感。

比如我的一些大學同學,畢業已四十多年了,但他們對我的量子物理講義及科普文章的興趣與回響,常遠高於修業中的在學學生和研究生,而他們是撐起這幾十年來的台灣 ICT 產業的要角。他們對林百里建議的多讀哲學、培養文化與思考,常能反映在平時談笑中的如應斯響,舉一隅而以三隅反。

現任教育部和高教司主事者,應從未站上過國內高教講台,也從未有赴國外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訪問講學的經驗,他們制訂的政策難以追求高教卓越。這些政策常只是回應高層指示和社會一時脈動的零星即時措施,缺乏大局。加上對大學百般箝制,造成大學主管仰承上意,以期獲得快速又卑微的資源(經費、學程、院系、深耕計畫等)為辦學宗旨。這種不知何謂學風與人類文明的高教,如何培養學生對於課業的使命感和文化底蘊?缺乏這兩者,我們如何能樂觀期待台灣 ICT 產業能持續立足世界?











核廢水的科學 因政治失焦


2023-08-28 00:58  聯合報/ 蘇献章/原能會前主委(竹縣新埔)


日本廿四日開始向大海排放福島核廢水,原本的科學議題,政治涉入後就失焦。

日本核廢水排放,引發中韓等國禁止日本水產品進口,並發生民眾搶購食用鹽情況及發起抵制赴日本旅遊。更可笑的是我國駐日代表宣稱微量放射性元素對身體有益!

自日本二○一一年發生三一一核災,廢水經過過濾和吸附等方式處理後,留下大量無法去除含氚的核廢水,東京電力公司曾提出五種解決方案,最後選擇排入大海,預計至今年底要排放三點一二萬噸。

全世界有些核設施會產生含氚核廢水,其中以用過核燃料處理廠最多,壓水式核電廠次之,沸水式較少。含氚廢水排入海最多的是法國拉哈爾再處理廠,每年排放一一四○○TBq(萬億貝克),是福島的四百倍。而中國大亞灣核電廠排放二二五TBq,是福島的八倍。

福島核廢水經處理後,氚核種無法過濾,本次排放濃度是每公升一五○○TBq,它是日本飲用水標準的四十分之一。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曾組團赴日本考察,成員中含中國和南韓代表,IAEA 今年七月四日曾公布總結報告,認日本排放作業可符合國際安全規範及標準,對民眾和環境造成的輻射影響可以忽略。

另國內核三廠民國一一○年報顯示每年排放廿二TBq含氚廢水,是福島的○點六倍,核三廠排水造成劑量是○點○○一四八微西弗,比吃一根香蕉低五十倍,是天然背景輻射二點四毫西弗的百萬分之○點六。

氚的物理半化期十二點三年,衰變放出低能量貝它射線,當它進入人體會和蛋白質、脂肪或碳水化合物結合,後大多以氚化水型態自尿液排出體外。它在體內停留的半化期約十天左右,不會在體內累積。同樣道理,若你食用含氚漁產,也會排出不會累積體內。

核廢水排入海後,中央氣象局曾透過電腦模擬其擴散情形,估計在排放一至二年後到達台灣附近海域。比較擔心的是在北太平洋捕撈的秋刀魚,其魚獲最快十月抵台,漁業署應對它採樣調查。

國內原能會、食藥署和漁業署等相關單位,已啟動自日本輸入農漁產品的輻射檢測,隨時提供相關資訊,以保障國人健康。














泡湯與吃海產能相提並論?


2023-08-28 00:58  聯合報/ 張炎銘/退休人員(台中市)
日本排放福島核汙水入海,引發鄰近各國抗議,駐日代表謝長廷卻說「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對身體有益」引發爭議。本報資料照片


謝長廷先生無愧其「助日代表」另名,在臉書說微量元素對身體有益,讓人懷疑他護航日本核災氚廢水排放。他澄清是談及北投溫泉及日本玉川溫泉含微量鐳健康效果,並認為只有中國因為政治因素,夥同香港、澳門在抵制、抗議。個人以消費者立場,認為泡湯與吃海產是完全不同的行為;政府為了邦誼或許不便抵制,但對日本海產品還是要加強檢測並公開相關資訊。

溫泉含鐳是罕見,但稀少不等於優良。廬山溫泉被稱為「天下第一泉」,主要是含有碳酸氫根離子,這種溫泉又被稱為「美人湯」,可不含鐳。而泡湯時微量的鐳,或許對身體無害,甚至有少數研究說有益;但根據國家毒物中心網站對鐳的描述,鐳是已知的人類致癌物,暴露在高濃度的鐳當中,會導致骨癌、肝癌及乳癌的發生率增加。

食用含有放射性海產又與泡湯完全不同,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人類在食物鏈頂端,放射性若在體內累積,能保證對健康無害?

況且排核廢水入海,等於把自家廢棄物放入大家共用海域,即便實質上影響有限,心理上還是讓人不快。新加坡的「新生水」(NEWater)是廢汙水再利用,新生水廠製作瓶裝水免費讓人喝,水質保證絕對安全,但我帶回幾瓶,卻沒人想要嘗鮮。因水質再純淨,但水源惡心,消費者當然可拒絕。因此不但飲用水水質標準水源也有水質標準。依據《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不管再生水成分如何優良,即使已乾淨如純水,也明文排除再生水直接食用或用於食品業、藥品業。

目前日本排放氚廢水量較之龐大海水,或許影響微不足道,但日積月累,何時會是最後的稻草?日本政府或許有不得不排、台灣也有噤聲不語的苦衷,但泡鐳湯與吃氚廢水海產,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助日代表 讓人想起萊豬


2023-08-28 00:58  聯合報/ 顏廷棟/銘傳大學財金法律系教授(台北市)
日本政府24日正式啟動福島電廠核廢水排海作業,謝長廷卻稱「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反而對身體有益」,不過專家仍認為,放射性元素值,還是越少接觸越好。(美聯社)


正值日本排放核能電廠廢水,引起國際間恐慌與強烈抗議之際,我國「駐日」代表謝長廷竟然表示:「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反而對身體有益」;此話一出,輿論頓時譁然。雖然謝代表緊急發文澄清,強調自己談的是台灣北投溫泉、日本玉川溫泉含有微量鐳的相關效果,並沒有隻字涉及處理核廢水議題;只是台日泡湯文化歷史悠久,從未聽聞有人疑懼溫泉含有危害放射性元素情事,既然如此又何勞謝代表欲蓋彌彰、愈描愈黑的解釋呢?難怪輿論稱其職務應是「助日」代表。

謝代表的發言,讓人聯想到當初開放美國萊豬進口時,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比喻萊克多巴胺之於豬隻,就像人類保養品一般;二者說詞前後呼應,同樣讓人瞠目結舌。問題關鍵在於,不管是核廢水或是萊豬,大家最關心的是,相關食品有無潛藏健康安全的危機。

政府許可進口萊豬,卻顧慮美方反彈,藉口避免引起國際貿易糾紛,要求肉商不得標示肉品含萊劑成分,顯然剝奪消費者「知悉與選擇」的權利。至於核食(福食)問題,東日本震災後,我國政府在民國一百年曾禁止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及千葉等五個縣市疑似受到核輻射汙染的食品進口;但在一○四年卻發現一些超市通路販售經竄改禁止進口產地食品,引起消費者人心惶惶。

這股核食風暴也吹到二○二一年東京奧運會,由於韓國選手村拒吃福島產地水產食物,引起日方地主國強烈不滿。尤有甚者,在日本排放核廢水入海後,放射性元素隨波逐流,如此引起汙染海域的國際糾紛勢必愈演愈烈。目前已有中國、南韓及港澳地區禁止日本水產品進口;我國食藥署則對部分高危險日本水產品加強監控,未禁止進口。

依法論法,《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十五條第五項規定,國內民眾若是食用符合安全容許量標準的萊劑肉品,發生中毒事件時,政府應停止該肉品進口並協助受害者向廠商求償。姑且不論食用安全容量的萊劑肉品,何以會發生中毒事件?本條並未規定適用於符合輻射檢測標準的進口食品,是以如何保障民眾消費日本水產品的食安機制,將是政府施政的重大課題。

雖然,行政院設立「食品安全保護基金」,提供非法「福食」受害消費者求償管道;只是比起事後賠償,民眾更關心事前食安防範措施。加強對進口日本水產品檢測、產地標示稽核及嚴懲竄改產地標示之不法業者,應是政府部門刻不容緩的食安工作。



嚴震生/讓正義的鐘聲響起!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嚴震生/讓正義的鐘聲響起!








嚴震生/讓正義的鐘聲響起!


2023-08-28 02:08  聯合報/ 嚴震生(作者為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


我所屬的木柵靈糧堂主任牧師以「公義」為題,今年以來連續講了好幾次的主日信息,特別介紹希伯來文中兩個相關的概念,mishpat是矯正公義,tzedakah則是基本公義。前者包括罔顧遭不公義霸凌者的作惡之人,應得懲罰;後者指的是仁義,如果人人都具有仁義的品格,就不需要矯正公義,因為所有人都是以正確的關係相互對待。聖經彌迦書六章八節提到上帝要我們「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聖經中憐憫的對象,常常是孤兒寡婦,在今天的社會就是弱勢族群。行公義就是要終結某種程度的不公不義、暴行或逼迫。

公義在聖經中的英文翻譯是justice,政治學與哲學對這個英文字的中文翻譯大多是正義,特別是政治哲學大師羅爾斯的《正義論》,衍生出許多相關的理論,包括分配正義在內。過去當民主進步黨仍具理想性時,有一個「正義連線」派系,在其執政後想要批鬥國民黨時,就不斷高舉「轉型正義」的大旗,但如今這個執政黨所展現的盡是不公不義。由於它無法做到tzedakah,因此mishpat就成為必要。

如果我們細數台灣所面臨各項必須矯正的議題,從黃國昌與館長七月推動的居住正義及司法正義,到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提出的賦稅正義及分配正義;從學術界長期討論的教育正義及經濟正義,到社運人士重視的性別正義及族群正義;從年輕人在乎的所得正義及環境正義,到資深公民關心的長照正義及年金正義,在在都顯示正義乃是台灣迫切需要面對的議題。

然而,民進黨早已失去對正義的敏感度,單從其最近對前瞻計畫預算分配不公指控的辯詞,就顯示它的政策不僅未能將基本的正義概念納入考量,更嚴重的是執政黨完全不在乎人民的感受。單單這個麻木不仁的現象,就需要政黨輪替,以達成矯正正義。

六十年前的今天,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在「向華盛頓進軍」的抗議活動中,發表了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演說;他期許追求自由的鐘聲在美國遍地響起,在各山谷中迴盪:讓自由的鐘聲從新罕布夏州的巍峨峰巔響起!讓自由的鐘聲從紐約州的崇山峻嶺響起!讓自由的鐘聲從賓夕法尼亞州阿勒格尼山的頂峰響起!讓自由的鐘聲從科羅拉多州冰雪覆蓋的洛基山響起!讓自由的鐘聲從加利福尼亞州蜿蜒的群峰響起!不僅如此,還要讓自由的鐘聲從喬治亞州的石嶙響起!讓自由的鐘聲從田納西州的瞭望山響起!讓自由的鐘聲從密西西比的每一座丘陵響起!

我同樣希望正義的鐘聲在台灣響起,因此也仿效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將自由換成正義,並在句型做調整後,立言如下:

從北端富貴角到南境鵝鑾鼻的兩座燈塔,讓正義的鐘聲響起!
從一○一大樓的天際線到龜山島的四○一高地,讓正義的鐘聲響起!
從力抗共軍的大膽島到擊退荷蘭的安平堡,讓正義的鐘聲響起!
從滾滾雲海的玉山到豔奇壯麗的雪山,讓正義的鐘聲響起!

從賽德克巴萊的霧社到布農族在花蓮的大分,讓正義的鐘聲響起!
從北回歸線的水上太陽館到瑞穗的標誌公園,讓正義的鐘聲響起!
從宜蘭的釣魚台到高雄的東沙島及太平島,讓正義的鐘聲響起!

我們要聽見正義的鐘聲在台澎金馬各地響起,並且全民都要起來回應,促使執政掌權者體認他們從未認真尋求正義,並因此遭到選民唾棄。然後我們才可以大聲說,台灣終將走向一個正義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