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3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高齡金融剝削 讓樂齡安居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5264/web/ 
 
◆  聯合報社論/看「黨政高層」的甩鍋醜態
◆  聯合報黑白集/高端是被誰害的?
◆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高齡金融剝削 讓樂齡安居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高齡金融剝削 讓樂齡安居


2021-06-03 04:25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疫情下,恐慌情緒容易蔓延,近來就有不少民眾收到佯稱疫調,但其實是要套取個資的詐騙電話。暗地裡的詐騙集團,以非法手段訛詐民眾財產,著實可惡,但長期以來,台灣社會也存在著一種披著合法外衣的金融剝削,受害民眾多為退休族,可以名之為「高齡金融剝削」,在疫情下同樣值得國人關注。

高齡金融剝削指的是,照顧者或其他具有信賴關係的人,為了自己或他人利益,在非法或未授權的情況下,不當使用或支配高齡者的財產。相比一般詐騙案,多是隨機、針對不特定對象犯案,金融剝削的加害者,經常是具有信賴關係的熟人,比如長年往來的銀行理專、保險業務員,甚至是親朋好友。

有兩部電影,恰好能夠清楚描述高齡金融剝削的發生情景。一個是年初在網路串流平台熱映的《詐欺女王》,講的是有照護人串通醫生,讓法院准許她代管養老院老人的財產,進而侵害老人資產;另一個是十年前的電影《奪命金》,電影中的銀行理專罔顧 KYC了解你的客戶)與 KYP了解你的產品)原則,勸誘年長者買下高風險基金,等到金融海嘯一來,不能虧的退休金立刻出現虧損。

在台灣,目前尚未有高齡金融剝削直接統計,但根據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統計顯示,去年受疫情影響,國內外金融市場均出現大幅的股匯震盪,造成不少投資人慘賠。去年,評議中心收到的申訴案,就超過1萬件,其中有3,119件進入評議,申訴案與評議案件數雙創歷史新高。

這些評議案的受害者,有不少是退休族,更不乏有七、八十歲的老人家,因為過度信任銀行理專、保險業務員,解除銀行定存,去買投資型保單,或在短短幾年內,不斷解舊買新,買了十幾張保單。佣金別人賺,沉重的支付壓力與過高的投資風險卻是自己扛,等到扛不下,就東窗事發了。

事實上,評議中心所能捕捉到的高齡金融剝削個案,只是冰山裡的一角。因為高齡金融剝削的加害者,經常是具有信賴關係的人,很多人被騙了往往不敢說,但餘生卻因此活在被信任者背叛的陰影下。

台灣是個老得特別快的國家,加上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各國為了挽救經濟,紛紛採行低利政策,造成金融機構龐大的獲利壓力高齡者更易受到金融剝削。不難想見,如果政府以及社服機構,沒有任何行動,未來幾年,台灣的高齡金融剝削狀況,將會愈來愈嚴重。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最新推出小心高齡金融剝削專題,呼籲政府與社會各界,要重視高齡金融剝削的問題,唯有認識它、辨識它,才能預防它,降低它對高齡化社會的危害。我們欣見金管會5月起,針對25家金融機構啟動銀髮理財專案金檢,從源頭面摸清台灣高齡金融剝削的一面。進而,我們也鼓勵金管會勇於擔任老人退休金關鍵守門員,後續必須有更多行動,降低金融剝削。

金融商品本身沒有好與壞,錯就錯在金融機構及一線銷售人員罔顧 KYC 與 KYP 精神,把產品賣給不適合的人。我們建議政府,應修法重罰高齡金融剝削的加害人,同時要求金融機構在內稽內控中,納入對高齡者的保護,同時督責金融機構必須針對高齡者訂定看得懂的「白話契約範本」,以及建立第二聯繫人制度,協助年長者一同確認產品,降低被剝削的機率。











聯合報黑白集/高端是被誰害的?


2021-06-03 00:37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高端疫苗連續三天出現跌停板,股價從前波高點逾400元來到昨天284元,市值蒸發逾200億元。記者陳正興/攝影


受蔡政府百般厚愛的高端生技,上周獲得政府五百萬劑疫苗合約後,本周股價卻連三天跌停鎖死,引發熱議。先前高官明裡暗裡吹捧,高端一路猛飆;而今正式簽約,為何反而慘跌不休?原因只有一個高端是被政治害的

高端股價一年來大漲了十幾倍,從蔡英文、陳建仁、蘇貞昌到陳時中等高官,時不時就為它釋放利多,幫它熱灶添柴。而同是國產疫苗聯亞,則從未承受此等關愛的眼神。最近,蔡政府千方百計要卡住民間自購疫苗,目的就是為了幫高端作嫁。

綠營網軍還吹噓,高端疫苗莫德納的「孿生兄弟」,均源自美國國衛院的技術移轉。問題是,這兩個硬湊的「孿生兄弟」身世天差地遠,不僅疫苗技術層次不同,臨床實驗進度也差了半邊天,到底在孿生什麼?高端的二期試驗尚未解盲,政府便急著下單購買,連該公司計畫主持人都覺得不解。政府如此猴急,民眾當然會覺得其中有詐。

更重要的是,現在疫情蔓延不止,台灣民眾期待疫苗如大旱之望雲霓。蔡政府卻架子一擺,說什麼都不讓民間自行進口,民眾也難以自作選擇。這種鴨霸的態度,當然連帶讓民眾對蔡政府力推的高端疫苗心生惡感。

與其說高端是「利多出盡」,倒不如說是蔡政府「信用出盡」,使高端受到牽累。












聯合報社論/看「黨政高層」的甩鍋醜態


2021-06-03 00:4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衛福部拿不出機師防疫政策放寬「3+11」會議紀錄,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先推說記不得,其後又甩鍋說「會議太多,沒有紀錄」。圖/擷取自指揮中心直播


自四月下旬華航諾富特防疫破口迄今,台灣本土疫情已延燒了一個月,累計確診案例逾九千,死亡人數破百,每日新增確診數仍不見下降。在三級到準四級防疫規範下,除了醫護人員疲於奔命,許多服務業近乎停擺,製造業大受影響。一個月過去,這次的防疫破功,難道不該有人負責?

目前雖非討論責任問題的良好時機,畢竟防疫工作仍如火如荼,圍阻病毒仍是首務。但責任問題之所以不能不談,是因為執政黨的小編、網軍、寫手的各種輿論操作傾巢而出四處帶風向五月廿九日,許多媒體都出現「三加十一,華航應負責」的報導,放話者是不敢「實名制的黨政高層。往前一日,陳時中先說三加十一的決定是內政部次長陳宗彥主持;次日被戳破後,他改口說自己才是會議主持人。如此撲朔迷離,似是為日後甩鍋預做準備。從駐大阪辦事處長自殺、萊豬進口、太魯閣號等一連串事件,人們看到執政當局錯誤政策推託了事,政府已因循成風;因此這次防疫疏失的責任必須盡速釐清,以免疏漏繼續擴大。

民主國家若因政策失誤而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人民要求負責任,當然是指行政官員的責任。就防疫而言,不論是五加九或三加十一,乃至要求人民不准集會,或採取實聯制掃描條碼,人民都有可能心存僥倖虛以委蛇。華航內部管理不當、自律鬆散而釀禍,絕對是可惡的行為,政府當然應依法予以嚴懲,民眾也可以發起抵制。但不論是民間的自然人或法人,終究只是一個「被處罰」的對象,不是一個「負政策責任」的對象。如果華航要負責,那麼阿公店、獅子王都該負責,但難道只有政府官員沒事?因此,黨政人士放話要華航負責」,絕對是混淆視聽操作,其心態可鄙

衛福部拿不出會議紀錄,陳時中先推說記不得,其後又甩鍋說「會議太多,沒有紀錄」;若果真如此,是如何發文華航?這與蘇啟誠自殺事件如出一轍,都是蔡政府一貫的「不知錯在哪裡,所以沒有人要負責耍賴招式蘇啟誠因受到不當壓力而輕生,如果政府找到施壓者,那麼施壓的官員就得負責;若找不出施壓來源,則外交部長就應負責。政府機關如同企業,機關首長就像是總經理;所有管理理論都說:總經理對營運成敗負最終責任但我們的外交部長獨創找不到人負責,就沒人可負責完美甩鍋理論,如今疫情造成重大災難,蔡政府又想比照適用。

事實上,這次防疫破口的政治責任,「戰犯」是誰,全國皆知,網路幾乎沒有雜音。民進黨不分區排名第一的立委范雲,不具任何防疫專業背景,卻憑黨團副書記長的權柄,對機師檢疫胡亂做出放寬的「強烈建議」,迫使行政機關屈從,她絕對是第一戰犯。此外,陳時中一心只顧華航營運,竟對如此嚴重的潛在防疫缺口輕易放行充分體現岀他一年多來「政治凌駕專業」的獨斷,這是第二戰犯。這兩人是錯誤政策提議者拍板者,絕對閃無可閃。

我們必須提醒兩點:第一,追究行政責任,並不是藍綠鬥爭;即使黨政高層成功掩蓋了行政責任,也不表示執政黨獲勝。人民因防疫破漏承受的苦難,絕不會因為小編帶風向而雲淡風清,而會在下次選舉時算總帳。第二,台灣許多事情都是「同島一命」,追究行政責任不只是為了這次防疫,也是為將來的政策建立更健全的決策基礎。一個專靠甩鍋來維持執政尊嚴的政府,是在自欺。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逐夢林來瘋 成長的滿足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5264/web/

◆  精神心理免疫力 也要提升
◆  禁離島全快篩 陳時中凌駕國會與民意
◆  向公衛史學習社區防疫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逐夢林來瘋 成長的滿足
◆  全民打疫苗 政府全額負擔
◆  不只疫苗 長照更要落實照護
◆  保護醫護 修醫療法重懲暴力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逐夢林來瘋 成長的滿足


2021-06-03 04:27  聯合報 /   張瑞雄(作者為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校長)
林書豪。美聯社


每年哈佛大學在正式畢業典禮之前會有專為畢業生舉辦的聚會叫做「班級日」,自民國 57 年(一九六八年)以來,在「班級日」畢業生都會邀請幾位特別貴賓來演講,他們通常是從藝術、政治、商業或慈善領域中挑選出來的傑出人士,有時恰好是哈佛校友。過去的演講者包括時任美國副總統的拜登,麥克阿瑟獎的得主,金球獎和艾美獎的得主,民權鬥士等,今年的演講者是校友林書豪

林書豪民國 99 年(二○一○年)從哈佛大學畢業,他打破了文化障礙,成為了 NBA 球星,同時也是一名行動主義者慈善家。但大家只看到林書豪從大學籃球員成為全球偶像的 NBA明星的童話般故事,但演講中他承認事情沒有那麼容易,他其實是滿掙扎的。

林書豪在民國 100 年(二○一一年)十二月加入當時表現不佳的紐約尼克隊,不到一個月,他的場上連串得分使得籃球界如著火般的興奮,扭轉了尼克隊在賽季的連敗紀錄。這位新人在球場上的靈活動作不按常理的打法和能見度也令球迷為之瘋狂,球迷戲稱他令人興奮的廿六場比賽連勝紀錄為「林來瘋」(Linsanity)

他對「林來瘋」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當時沒有放慢腳步,沒有享受自己在其中的那一刻。好不容易完成夢想成為NBA球員,卻無法放鬆,整天想的都是下一場比賽。當球迷為他在球場上的「甜蜜移動」(運球)而瘋狂時,他自己卻幾乎無法進食或入睡。後來他了解到:「如果你不能在成長的過程中感到滿足,那麼你就永遠不會滿足於目的地,因為人生總會有一個新的目標。」

當他在以白種人和非裔為主的 NBA 出人頭地之後,大家對他種族身分的關注也讓他感到不自在和壓力,每個亞裔美國人組織都把希望放在他的身上,都希望他成為代言人,每到一個不同的城市,每場比賽都突然變成了「亞洲傳統之夜」。而每個白人看到他都說:「哇!姚明比我想像的要矮得多。」(大家把他和姚明搞混)

野心及想要證明懷疑者是錯誤的意念,是讓他在 NBA 努力十年強烈動機,但這個只會在一段時間有用,到頭來仍不足以克服生活中的所有障礙。林書豪勸告畢業生們不要讓爭一口氣成為指引人生的北極星,也不要以收入或社會地位等來衡量自己的價值

當他回顧自己作為職業運動員的貢獻時,林書豪說他最關心的是他是否啟發了人們,他的言行是否改變了下一代,「在我之後,有人會因為我在場上和場下的所做所為而減少了在追逐夢想過程中的障礙嗎?」














精神心理免疫力 也要提升


2021-06-03 04:24  聯合報 /   周桂如/中華民國精神衛生護理學會理事長(台北市)
雙和醫院日前有3名護理師遭新冠肺炎確診者砍傷,身、心靈都受到嚴重創傷。圖/本報資料照片


近日有護理人員遭隔離病人持刀劃傷,我們深感痛心與不捨!醫療暴力不但使護理人員身心易受創,同時也容易破壞護病間的信任。醫療暴力嚴重打擊堅守第一線無私捨己日夜照顧染疫病人的護理人員士氣!我們除對受傷的護理師表達同理關懷,同步也要強烈譴責醫療暴力行為,對醫療暴力絕對是零容忍!

新冠病毒這隱形殺手悄悄對社會造成影響,更多更久的社交隔離,擔心染疫的焦慮,生活型態改變與經濟的壓力都是傷害人們心理健康與精神狀況的風暴!染疫隔離帶來的負向心理影響以創傷後壓力症狀、憂鬱、易怒最為常見。對於醫護人員而言,臨危受命入專責病房何嘗不也是一種隔離?要忍受防護衣帶來的不適,要近距離面對情緒高張的染疫病人,更要繃緊神經全神貫注避免被感染,這些都是煎熬啊!

新興傳染病是人性的照妖鏡,當生理免疫力的疫苗還未到位時,我們能做的是增強每個人的「精神心理健康免疫力」。我們要注意第一線同仁的身心狀況,給予及時的支持鼓勵,面對被隔離的病人情緒變化能有更高的敏感度做辨識。定時用視訊關心病人,進入病房時先確認病人的狀況,發現病人情緒不穩時,不要單獨一人處理,確保自身安全,這些超前部署措施都是非常時期可以參考的。人與人之間處在如此高壓又封閉環境中,若能更了解彼此的心情與情緒狀況,會是一帖化解衝突的抗病毒良藥。

因此,我們要呼籲下列幾點:

一、請政府肯定第一線護理人員對國民健康維護的重要性與不可替代性。政府應該珍惜護理的寶貴,不論在醫院、集中檢疫所、或在加強版防疫旅館都是護理師在全天待命與全日作戰,請政府要有所行動來支持護理界為執業環境與權益福利所做的倡議—「投資護理」,我們需要的是實質優化改善薪資,改善護理人力的不足

二、掌握隔離病人的心理狀態與情緒變化以提升自我保護與因應。病人不只有生理上的問題,更包含精神心理的反應,尤其是對潛在性暴力行為的適時評估可以提升醫護人員的安全避免發生憾事。

三、請社會大眾關注自身在疫情壓力下的心理反應與學習如何調適,增強個人的「精神心理健康免疫力」。國人對於心理健康的關注與了解總不如對身體疾病的重視,面對變化莫測的疫情,似真似假的訊息天天牽動民眾情緒,此時國人更應重視精神心理健康,學習正向思考,學習降低焦慮恐懼,學習溝通表達,學習尋求諮詢,以安穩自己與他人。

我們企盼病毒造成人心間的冰山,能因著良善溫暖的美事而漸漸融化,期待全民能夠理性團結,彼此諒解信任才能早日解除彼此距離,重建美好和諧的社會。













禁離島全快篩 陳時中凌駕國會與民意


2021-06-03 04:23  聯合報 /   潘翰聲/台灣樹人會常務理事(台北市)
季青漫畫


中央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再度撤銷離島縣政府對旅客全面快篩公告,只針對曾有症狀者快篩;縣府表示尊重中央,但繼續實施全面快篩。前一天,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防治紓困條例修法附帶決議,要求對入境離島民眾進行全面篩檢。不只是中央對地方自治事項的侵犯,也是行政院無視立法院決議,開啟憲政爭端。

離島與本島因海洋阻隔,生活上較為不便,醫療、社福、文化等公共服務也相對不足,生態學上對於較脆弱的離島生態系,也認為應特別保護。離島居民從國外返台居家檢疫,從去年就要求在本島先做完再回到金、馬、澎,主因離島醫療量能不足的特殊處境。

目前離島三縣公務員非必要不到本島出差,軍人停止返台假,民宿主動聯繫退房,旅居本島居民端午節也不返鄉。地方政府、軍方與民眾,皆主動「封島」,但中央卻剝奪地方自我保護措施,令離島民眾憤怒與不解。

上周陳時中第一次否決金門要求旅客有三天內陰性檢疫證明,以免「破壞生活圈」,也承認離島擔憂沒錯,手段可再改進。本周立法院決議全面快篩,但指揮中心決策是有症狀才快篩,無症狀者不做快篩。這兩次專家意見都與民意相違,會議紀錄應該對外公開,讓民眾知道專業考量為何。而今變種病毒肆虐下,有不少是無症狀確診者,那無症狀者不必做快篩的考量為何?陳時中卻說中央做法會「更安全」?似乎違反一般人常識,政府有必要說明。

陳時中對於「全面快篩」很敏感,重述「會出現偽陰性、偽陽性,造成一種假性安全感」而反對。偽陰性的疑慮,地方政府可以加強不鬆懈的防疫措施來因應,但拒絕入境全面快篩,無症狀染疫者在離島趴趴走的風險豈不更大。不得不令民眾質疑,是否不篩就沒有確診數,這才是官員的「假性安全感」。

另一方面,偽陽性的防疫成本在於旅客無法成行的不便,進一步 PCR 檢疫,和入住加強版防疫旅館量能。然在旅客人數急凍下,先在本島全面快篩,對防疫量能衝擊有限,但可穩定離島民心。目前馬祖一天只剩一航班七十人,金門和澎湖各不到十班也沒滿座。若每天一千人次,假設陽性率偏高至百分之八,防疫體系應可承擔,就算偽陽性達三成,可阻絕七成陽性確診者進入離島。

立法院代表全國民意地方政府代表地方民意,指揮中心直接否決,需有充分專業理由,才不會逾越法律授權,否則菁英寡頭統治將有傷害民主政治之虞。陳時中有必要放下身段,以專業和地方政府及民眾充分溝通。















向公衛史學習社區防疫


2021-06-03 04:49  聯合報 /   陳美霞/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常務理事、成大公衛所特聘教授(台南市)
過去一年多,指揮中心違反「預防為主,醫療為輔」的公衛基本原則,鮮少過問公衛體系更前端的預防及社區防疫工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疫情社區感染快速蔓延,社會風聲鶴唳,民眾如驚弓之鳥,他們焦慮的問:怎麼辦?怎麼有效防疫?能跟其他一年以上抗疫經驗國家學習嗎?

其實,公衛史記載,台灣公衛前輩們曾經打拚出一個可供後輩學習的社區防疫典範:在一九五○到七○年代,許多比新冠肺炎更險惡的急性、慢性傳染病橫行台灣,但當時公衛體系打造的社區防疫典範,成功使霍亂、痢疾、瘧疾、日本腦炎、肺結核、小兒麻痺等傳染病銷聲匿跡

為何稱為「典範」?因為公衛前輩們打造的社區防疫機制,遵循公衛兩大基本原則:一、以「預防為主,醫療為輔」原則,處理與解決傳染病流行問題;二、以社區民眾基層衛生所為社區防疫行動主體,以縣市衛生局中央衛生機構承擔支持、協助及統籌角色。

當時公衛政策以「基層公共衛生建設優於醫療建設」為最高指導方針,政府賦予公衛最基層組織衛生所大量資源及人力。傳染病防治均透過衛生所公衛護士公衛醫師保健員,挨家挨戶接觸、拜訪,展開衛教、篩檢、監測、通報、調查、疫苗接種大量預防性工作。衛生所人員與社區民眾為了維護民眾健康的共同目標打成一片,自然形成一個社區防疫行動主體。這些有系統的公衛工作,加上公衛體系其他部門全力配合,使台灣六、七○年代戰勝許多險惡傳染病。

很不幸的,進入八○年代,政策大逆轉,開始推動公衛醫療化醫療商品化市場化擴大化,並推動衛生所建立群醫中心。衛生所從以預防為主,轉化為以醫療為主,並被迫進入醫療市場競爭,藉由提供醫療服務賺取利潤。九○年代,政策希望衛生所自負盈虧,逐漸縮減經費人力支援衛生所工作人員為提供民眾醫療商品增加收入疲於奔命

此外,眾多上級機構交代給衛生所大量工作,業務超過一百項。在經費有限、人力嚴重不足、公衛體系領導者又不珍惜他們的努力的情況下,工作人員流動率很高;很多工作人員有倦怠感,希望早日退休,造成嚴重缺額。

這樣的困境下,衛生所怎麼可能像公衛前輩們一樣,有足夠時間與精力與社區民眾打成一片、形成社區防疫的行動主體呢?結果,令人扼腕的,公衛前輩們辛苦打造出來的社區防疫典範,不僅沒有被傳承,反而逐漸被消磨殆盡

去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政府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過去一年多的防疫過程,指揮中心違反預防為主,醫療為輔公衛基本原則,主要關注的是已感染、得病,甚或死亡的確診及死亡病例數及其醫療,鮮少過問公衛體系更前端的預防社區防疫工作。結果,社區感染的病人接踵而來,使得公衛體系末端的醫療工作沉重異常;全台防疫焦點都集中在指揮中心,由指揮中心發出指令,基層衛生局所與民眾都是被動配合指示。這與五○到七○年代遵循的兩大社區防疫基本原則,完全背道而馳!難怪一旦發生嚴重社區感染,全國亂成一團。

台灣公衛史告訴我們,社區民眾與基層衛生工作人員擁有充沛能量與豐富智慧,只要謙卑的向公衛前輩學習,我們也可以在前輩們打造出來的社區防疫典範基礎上,重建可以對抗新冠肺炎及其他傳染病的社區防疫機制












全民打疫苗 政府全額負擔


2021-06-03 04:57  聯合報 /   陳秋政/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教授、李天申/台北市立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系助理教授


全人類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以形成集體免疫,是目前全球的共識。從國際經驗看,防疫成效良好國家,如彭博社防疫韌性排名前五的紐西蘭、新加坡、澳洲、南韓、以色列,及歐盟國家、美國、日本,均採免費施打疫苗政策;更甚者,愈來愈多國家為了提高接種率,盡快達到集體免疫的效果,還祭出許多獎勵誘因,例如發給接種者獎勵金、抽鉅額獎金或獎品、全額補助學費等。台灣若要急起直追,除盡快取得疫苗外,全民接種疫苗應由政府全額負擔,包括疫苗費用、健保手續費、注射費等均應免費。

集體免疫如同國防,是純公共財,必須由政府提供。我們必須藉由超過七成以上人民疫苗接種率,才足以形成集體免疫。在民主社會中,這並不容易。依國外經驗,當接種率達到四成左右,民眾會出現「別人打過了,我不用打了」的搭便車心態,導致接種率停滯,集體免疫未竟其功,也因此政府必須再端出其他誘因,以刺激、提高民眾接種疫苗意願。當政府認知到疫苗是戰略物資,防疫視同作戰,那麼就更應該採取全民免費接種。

再者,實踐公義的政府才是好的政府,全民免費接種疫苗,是落實保障弱勢族群,既符合正義原則,又能提高接種率。打一劑疫苗要價數百元,對於收入低的民眾或遊民來說,未必能夠或願意支付這筆費用。若經濟考量成為接種疫苗的門檻,除造成防疫缺口,更凸顯政府施政有公義不足的疑慮。在此也建議,除本國人全額免費外,境內的外籍移工和居留的非本國籍人士,也應給予同等待遇。此外,台灣甚至應該考慮宣示,政府不會在施打疫苗時拘捕非法移工和因案通緝者,以避免邊緣人成為防疫漏洞。

最後,全民免費接種也可提升行政效率和作業安全性。可預期的是,當開放民眾接種疫苗時,各醫院、衛生所、診所及接種站都將湧入大量民眾,倘若作業流程依舊採取傳統門診模式,還要收掛號費、注射費等,勢必造成現場作業複雜度,並耗費更多作業人力;相對的,若能採取全額免費,現場作業就能簡化,同時民眾也不必拿鈔票與零錢,減少接觸病毒的管道,提升作業的安全性。讓民眾只要出示健保卡和身分證即可接種疫苗,絕對是一項符合人民期待的德政。















不只疫苗 長照更要落實照護


2021-06-03 04:45  聯合報 /   李莉/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常務監事(新北市)
雙北長照機構相繼發生群聚,已有八人死亡。示意圖/ingimage


台北市、新北市長照機構陸續發生新冠群聚感染,不僅造成社會恐慌、醫療照護吃緊,更造成機構年長者因重症死亡憾事。

長照機構是屬人口密集環境,住房多為三至六人房,依照法規二床間距至少八十公分,且需要有隔簾區隔。雖有相關規定,但在照護模式及硬體結構上,仍有許多風險及防疫破口,如多為中央空調,若有一人呼吸道感染,易造成群聚感染。依照評鑑規定,機構須設隔離室,提供醫院住院返回之長者隔離觀察三至七日,預防潛在感染風險,但往往未落實執行。評鑑時有隔離室設置,平時就讓一般長者住在裡面;由醫院出院回來的長者直接回原房間,如此不僅易將醫院病菌帶到機構,更易造成群聚感染。

定期到洗腎中心洗腎的長者,在嚴重疫情下仍需要每周三次前往洗腎;洗腎中心出入來往民眾更是複雜,洗腎返回機構後,更是有高接觸風險。疫情期間考量機構長者社交活動,又要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實有困難,即便長者有感冒症狀,長者不容易長期戴口罩,也造成防疫的困難。目前長照機構已禁止訪客,但未規定長者不可請假外出,因此藉此讓長者請假外出與家屬聚會用餐,當長者返回機構,若未清楚告知接觸史或群聚史,這會是機構很大的防疫破口。

長照機構面臨如此重大風險,必須重視及面對;老人福利機構及護理之家評鑑已再次停辦,部分老人福利機構六年後才會評鑑。期待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除儘速讓長照機構工作人員及長者完成疫苗施打外,也應隨時稽核長照機構各項照護作業是否落實,守護長者安全。














保護醫護 修醫療法重懲暴力


2021-06-03 04:42  聯合報 /   趙萃文/空大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法務部長蔡清祥表示,防疫形同作戰,醫護人員在病情嚴峻的時刻,為了國人的健康,已經非常辛苦了,竟然有人會用暴力行為來對待她們,我們予以嚴厲的譴責。圖/法務部提供。


日前有新冠確診者疑因不滿被隔離,涉嫌在負壓病房持刀攻擊三名護理師,分別造成腹部、胸部等多處刀傷,其中一名護理師右手韌帶甚至被砍斷,造成輿論沸騰。

隨著民眾權利意識高漲,醫療暴力行為遽增,不滿醫療結果或酒後借酒裝瘋毆打醫護行為,層出不窮。為確保醫護人員能在免於人身威脅環境下執行醫療業務,立法院於民國一○三年修正醫療法第廿四條第一○六條,期能維護醫護人員的執業安全。

然細究第廿四條規定:任何人不得以強暴、脅迫、恐嚇、公然侮辱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妨礙醫療業務之執行。但違反本項規定者,警察機關應排除或制止之,等同無法律效果;若涉及刑事責任者,應移送司法機關偵辦,亦是當然之理。此次修法,幾可謂係「象徵性架構」,毋寧是畫蛇添足。

另觀第一○六條規定:對於醫療救護人員以強暴、脅迫、恐嚇或其他方法,妨害其執行醫療救護業務者,處三年以下徒刑,得併科罰金(第二項)。犯前項之罪,因而致醫療救護人員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徒刑。按刑法第二七七條普通傷害罪致人於死,即須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徒刑。立法者費心設計一套保護醫護人員的特別法,刑度竟與普通刑法等同,如是的刑罰評價,背離多數人正義期待,直可謂我國刑事法學的新奇蹟

綜言之,醫療人員照護國人安危,刑法自應對其多一層保障。觀諸我國刑法在普通刑法外另訂特別刑法,通常係出於特殊立法目的而認有加重處罰之必要,如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貪汙治罪條例等,少見如醫療法刑度竟跟普通刑法一樣。根本之道,宜仿特別刑法體例規定,於醫療救護人員執行醫療救護業務時,故意對其犯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讓醫護人員不致心灰意冷,並符合國家刑罰權的意義與目的。


李清志 /中山北路行七擺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 /中山北路行七擺
◆  葉銀華/人民有選擇國際認證疫苗的權利
◆  范疇/「校正回歸」? 防疫科學與雙語國策
◆  黃介正/拜登對中戰略的間接路線








李清志 /中山北路行七擺


2021-06-03 04:45  聯合報 /   李清志(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中山北路的林蔭大道,不僅是日治時期的官道,精華地段更成為百家爭鳴之地。 本報資料照片


每座城市都有一條路,與你的人生息息相關!

我的出生地是在中山北路,就是在民生西路交口的馬偕醫院舊大樓,雖然舊大樓早已拆除改建,但是這個我來到世界的地方,仍然是我生命中的重要地標。

中山北路是一條神奇的街道,在日治時期這條路是前往圓山台北神社的參拜道,就像是東京的表參道一般;戰後則成為重要的「官道」,政府官員、外國貴賓,國家領導人,都常使用這條道路,蔣介石因為住在士林官邸,中山北路便成為他每天往返總統府的重要道路。

美軍在台協防時代,中山北路上有美軍顧問團聖多福教堂美軍軍官俱樂部美國大使官邸,還有販賣美軍 PX 裡流出商品的晴光市場,那是一個黃春明蘋果的滋味電影中所描述的奇特時代。

經過半世紀,中山北路有了許多改變,其中以圓山地區改變最大,原本的動物園遷往木柵,美軍顧問團用地改為中山足球場,後來對面又建造台北市立美術館,以及後來的花博場地;中山橋被拆除,分解成水泥屍塊,被放在原本的再春游泳池遺址上,等待有一天可以重組起來,不過這個計畫似乎遙遙無期,目前在那些水泥塊旁,就只有李再春的銅像默默地陪伴著

中山北路上原本是台北飯店密度最高的一條路,除了國賓飯店之外,還有當年全台唯一擁有屋頂旋轉餐廳富都飯店美軍顧問團旁的樂馬飯店ROMA),以及後來的晶華酒店老爺酒店大倉酒店等。小時候對樂馬飯店(現在的海霸王餐廳)印象深刻,因為這座飯店在路口轉角處牆上,有一幅浮雕,是一隻母狼站立,下方有一對兄弟在吃奶,那是羅馬的標誌,但是小時候我並不了解,總是好奇為什麼會有這個小孩吃狼奶的浮雕?

大學畢業後,我曾在國賓飯店旁的大樓內上班,每天通勤的路線也是中山北路。隨著富都飯店拆除改建成豪宅大廈,國賓飯店在不久的將來也要拆除改建,室內設計師王子亦特別在拆除前,帶我去看看他當年設計的阿眉快餐廳Ahmicafe),那是一家隱藏在飯店一樓的原住民風格西餐廳,雖然整體室內設計風格採用原住民風格,但是菜色基本上就是西式與中式簡餐,感覺非常有異國色彩!而且整個餐廳可以看到落地窗外有如世外桃源般的造景,假山瀑布、樹木花草,以及水池錦鯉,讓人忘記自己置身在雜亂的台北市鬧區。

我父親以前是美國學校生物老師,曾經被美國大使邀請,進入官邸共進晚餐,讓我們都很羨慕!中美斷交之後,美國大使官邸就被封閉,似乎等待著有一天美國大使會再回來;整座建築與花園荒廢,雜草叢生,成為中山北路上的奇特空間,許多人開始將它稱作是「鬼屋」。幸好後來台北市政府將其列為歷史建築,並且再利用作為藝文中心,就是現在的「光點」。最近這座官邸建築玻璃門廊部分,由「羊毛與花咖啡館」經營,優雅的布置,輕柔的音樂,咖啡與甜點都很美味,讓這座建築更添光彩!我喜歡在這個空間裡喝咖啡,聽音樂,想像我父親當年來到這座大使官邸建築的心情,感覺小時候的夢想似乎得到了滿足。

疫情嚴重的閉關時期,我在家呆坐,幻想著自己漫步在中山北路的林蔭大道上,一遍又一遍。只能期待疫情趨緩之後,我們又可以再次走在中山北路上,享受城市漫步的樂趣!